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学习导航(二十二 新闻两篇)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中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 举行
课文导 入
新闻缩短了你、我、 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 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 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 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 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 读与回味的。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篇报道香港回归、 洗去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 万众瞩目的盛事。
背景介
香港问题的由来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讲授新
主题
揭示
课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
式在港隆重举行》生动全面
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
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
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
的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板书设
计
仪中 式英 在香 港港 隆政 重权 举交 行接
导语: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主体:叙述交接仪式的全过程查 尔斯王子的讲话降旗、升旗仪式 (特写)江泽民的讲话(详写) 结语:出席仪式的其他成员及各
讲授新
艺术
特色
课
2.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恰当穿插评论,饱含感情。
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评论“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
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深刻揭示了香
港回归的重大意义。这些在叙述的基础上作出的点睛式
的评论,感情强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增
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讲授新
艺术
特色
课
3.语言准确、简明。
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
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
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新闻的结构一般
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讲授新
整体
感知
课香港回归究竟有什么历史意义 ? 【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22.新闻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22.新闻两篇)二十二新闻两篇内容感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新闻的标题是一个主谓短语,它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是主语,既交代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横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报道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民族盛事。
全文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芜湖(wú)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举世瞩目(zhǔ)嘉宾(jiā)肃穆(mù)镶嵌(xiāng qiàn)媒体(méi)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嘉宾:尊贵的客人。
嘉,美好。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后盾:指背后的支持和援助力量。
2.近义词顽强·顽固两个词都有坚强、强硬的意思。
区别在于:顽强是褒义词,而顽固是贬义词,多指思想保守,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
瞩目·注目两个词都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的意思。
但是瞩目一般是指重大事件,而注目一般指平常事件。
3.成语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当,阻挡,抵挡。
举世瞩目:全世界注视。
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四、文学常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一个多义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各种新闻报道的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定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通常指消息,又称电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消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是各种新闻媒介中最常用、最常见的新闻报道体裁。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苏教版七下语文 作业22新闻两篇
作业22 新闻两篇(1)预习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4分)芜.湖( ) 荻.港( ) 溃.退( ) 泄.气( )歼.灭( ) 要塞.( ) 签.订( ) 锐不可当.( )jiā( )宾qín( )着泪媒.( )体cāng( )桑答案:wú dí kuì xiè jiān sài qiān dōng 嘉噙 méi沧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8分)(1)锐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沧海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2)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3)严肃安静。
(4)极其崇高而庄严的。
(造句略)3.(1)新闻,广义的包括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体裁,狭义的专指____________。
新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篇消息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有时根据情况可省略。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导语传播了五点消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2新闻两篇
在
港
隆 重
语言: 准确.简明
举
行
香港已回归十多年了,现在的 香港建设得怎么样呢? 让我们一起 关注现在的香港,并谈谈自己的感 受。
维多利亚湾
忙 碌 的 港 口
会展中心
大 屿 山
青马大桥
香港中环
繁华的节日
月 球 上 俯 瞰 香 港
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不仅能成 功地收回香港,而且也有足够的实力建 设好香港。香港回归,这座屹立在中华 民族史册中的丰碑,将激励我们努力学 习,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屹立于世界 强国之林。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导__语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 _简__述__渡__江__战__役__胜__利__成__功__,__引__起__下__文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 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不__能__,__这__样__写__表__明__材__料__真__实__准__确__,__报__道__及__时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__冲__破__敌__阵__,__和__横__渡__长__江____。 4.是夸张吗?为什么?__不__是__,__因__三__路__军__加__起__来__是__一_。百万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 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_“__不__含__”__指__不__包__括__,__体__现__语__言__确__凿__无__误__的__特__点__。__“__均__”__指__“__全_”, _体__现__战__线__之__长__、__胜__利__之__大__,__洋__溢__着__自__豪__之__情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22新闻两篇
二十二新闻两篇名师导航内容感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新闻的标题是一个主谓短语,它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是主语,既交代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横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报道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民族盛事。
全文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芜.湖(wú)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举世瞩.目(zhǔ)嘉.宾(jiā)肃穆.(mù)镶嵌..(xiāng qiàn)媒.体(méi)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嘉宾:尊贵的客人。
嘉,美好。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后盾:指背后的支持和援助力量。
2.近义词顽强·顽固两个词都有坚强、强硬的意思。
区别在于:“顽强”是褒义词,而“顽固”是贬义词,多指思想保守,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
瞩目·注目两个词都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的意思。
但是“瞩目”一般是指重大事件,而“注目”一般指平常事件。
3.成语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当,阻挡,抵挡。
举世瞩目:全世界注视。
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四、文学常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一个多义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各种新闻报道的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定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通常指消息,又称电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消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是各种新闻媒介中最常用、最常见的新闻报道体裁。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2新闻两篇》word教案 (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
2、体会课文的气势和条理分明的特点。
3、学习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4、感受课文中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二、教学重点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按照“理解·分析——揣摩·运用——一积累·联想”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四、教与导设计学法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耳闻目睹过新闻消息,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但在教材上学习新闻消息还是第一次。
新闻消息,怎么读,如何写?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了解新闻消息的知识。
了解知识后,就要运用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本文时,就要运用所了解的新闻消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把握消息的写作要领。
五、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教学内容如下:背景简介(导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荻港di2 获得huo4 锐不可当dang1 当真dang4 溃退kui4 歼灭jian1 阡陌qian1 纤维xian1 要塞sai4 阻塞sai1 堵塞 se4二、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投影或小黑板)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板书: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导语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主体说出课文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新闻通讯 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苏教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思路本文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朗读新闻,要求学生听读,辨明字音及词义,积累词语;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培养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能力训练,学会正确听读。
第二课时,速读课文,把握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理清两则新闻的结构,品析新闻的特点,并进行课堂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然无恙"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3.知道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2新闻两篇》指导教学书2(无答案)
《新闻两篇》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道德目标:感受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情智目标:1.感情目标:从经典的新闻中领悟感受新闻的价值,培养对新闻的喜爱与关注;2.认知目标:(1)学习新闻的特点、结构等知识,并能结合文章进行领会;(2)用流利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朗读文章,能够感受新闻语言的特点;(3)比较两则新闻的异同点,更进一步了解新闻这种特殊的文体。
【教学时间】(第 2 课时)【教学手段】自主、合作与探究,在比较中深化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播放歌曲,激情导入教师在上课后,先请学生听一首歌曲《公元一九九七》。
在歌曲声中引入新课的学习,那一声声深情地呼唤,呼唤着公元1997年7月1日,那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日子,被英国殖民者统治了一百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随着英国“米字旗”的缓缓下降,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而当历史的时钟指向1997年7月1日零点整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国的国旗徐徐升起,那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篇新闻,去回顾一下那个让亿万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
(板书课题)(二)互阅作业(略)(三)自学1.自学内容一:自主合作学习,弄清文章内容自学方法:过渡:香港回归是一件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盛事,因此新华社记者在报道时突破了新闻体裁的一些限制,用很长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报道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语言准确、简明而饱含激情。
阅读文本,独立思考:(1)参照新闻结构的组成,想想本文有哪些部分组成?主体部分有分为几层,请在文中做出标记。
(2)画出文中你觉得写得包含激情,语言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朗读感受。
明确:本篇新闻由四部分组成:标题: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导语:(1-5)点明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主体:(6-25)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结语:(26-29)交代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和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新闻两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案 苏教版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3、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苏教版七下语文22新闻两篇(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积累运用——试一试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溃.退(kuì) 沧.桑(cānɡ) 锐不可当.(dānɡ)B.金融.(rónɡ) 镶嵌.(qiàn) 举世瞩.目(zhǔ)C.崭.新(zhǎn) 肃穆.(mù) 缓.缓降落(huǎn)D.噙.满(qìn) 媒.体(méi) 江阴要塞.(sài)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泻气签定纷纷贵退永载史册百年苍桑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 ) (2)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 ) (3)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 ) 4.新闻的特点是“真”、“新”、“简”,就是“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下列语句各体现哪一点?(1)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 )(2)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 )(3)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 )5.综合性学习。
(1)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指挥渡江战役,表现出高屋建瓴的政治远见。
假如你就在现场,就是百万渡江大军中的一员,你会有何感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邓小平爷爷没能亲眼见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但他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香港身上全部体现出来。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遇到了他,你最想向他诉说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精彩段落——品一品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回答6~9题。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新闻两篇》素材 (新版)苏教版
《第22课新闻两篇》1.背景介绍江岸炮兵掩护步兵渡江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是国民党反动政府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篇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2.几种常见的新闻体裁新闻——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要求迅速及时、真实简明,以事实说话。
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消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具有及时、简明、真实的特征。
消息结构一般有六个部分:标题,用来标明作品的内容;电头,用来交代消息的来源;导语,用来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主体,用来具体介绍要报道的事实;背景,用来指示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结语,作最后的总结或某些内容的补充。
新闻结构有三者是不可缺少的,即标题、导语、主体。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作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理解、赏析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①起苍黄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③,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④天亦老⑤,人间正道是沧桑⑥。
注:①风雨:指战争形势。
②苍黄:变化翻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
22 新闻两篇一、教学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检查生字词。
荻dí港获huò得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要塞sài阻塞sè堵塞sè歼jiān灭阡qiān陌纤xiān维溃kuì退匮kuì乏馈kuì赠2.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目标展示】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导入新课】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
(板书课题。
)【新知研习】(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分析主体部分的层次。
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这一部分是导语。
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
这是主体部分,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数说明我军兵分三路渡江的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江人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提问: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学设计苏教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结构,能够通过标题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2.从新闻的主体人手,把握新闻内容的阅读方法。
3.可以指导学生先看新闻联播,了解主持人在阅读不同内容新闻的语气、语速教学难点:(1)从新闻的主体人手,把握新闻内容的阅读方法。
(2)可以指导学生先看新闻联播,了解主持人在阅读不同内容新闻的语气、语速在阅读新闻中能准确找出新闻的要素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请学生谈谈对标题的感受和理解。
新闻的标题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既交代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横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合作探究:自读感知整体把握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出示幻灯片)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4.文章段落的主要意思。
【明确】第一部分(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2课《新闻两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课件1
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本着互谅互让,以大局为重的精神,经过22 轮谈判,1984 年 9月26日在北京草签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 明》。1984 年 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 题的联合声明》。1985 年 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互换了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批准书》,并共同签署了互换批准 书的证书。至此,《中英联合声明》正式宣告生效。1997 年 7月1日 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 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 主权。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记者报道了政权交接这件激动人心 的事件。
江泽民主席讲话 中英领导握手合影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文 的时间具体到分,如“1997 年 7月1日零点”“23时 42分”“23时46分”“23时56分”“23时59分”,作 者运用这样精确时间的作用是什么?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2《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情境导入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1840年 鸦片战争以来,香港被步步割让,遭受帝国主义的 蹂躏。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 一天,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 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它就是报道这件 激动人心的事件的。
6月30日23时42分 23时46分 仪仗队举枪礼后 23时56分 23时59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苏教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新闻的历史背景。
过程与方法1.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文体阅读能力。
提炼新闻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假如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不少老师听课,这对于我们班级,甚至我们学校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一件大事。
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事实,该怎样说?启动教研活动,智慧迸发课堂问:若用一两句话概述一下,又该怎样说呢?注意在概述中运用赢余的六要素。
若用一段话来介绍,我们同学都会。
)据教务处介绍,该校从9月15日起启动第一轮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形成启智中学智慧型课堂。
问:若用一段概述一下,又该怎样说呢?六要素具体时间、地点、学科与课题、组织者与参与者、目的、过程、校际情况等。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教师组织讨论: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经过与结果。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2.教师顺势讲析------- 引导学生理清新闻的结构。
七年级语文下册《22 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新版)苏教版
《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设想:本课主要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掌握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新闻写作。
因其由两篇组成,拟安排两课时,各一课时。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道:目标2。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图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第一课时一、导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4周年。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交流有关资料,特别展示图片)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二、交流读书卡中积累的字、词和预习心得。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展示)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题注,简介新闻。
2、学习新闻的结沟特点。
听录音。
要求:听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研究归纳。
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标题对应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过渡;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在内容上有总分关系。
那么,主体部分是怎样对导语部分展开叙述,表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的?1、思考: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详写了哪层?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2、思考并讨论:句子及加点词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自主探究。
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
(言之有理即可)三、小结:主体部分从东、西、中三路军锐不可当的渡江气势及敌军的纷纷溃退两方面,重点展示了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新闻通讯 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苏教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教学目的:1。
理解新闻特点,和结构五部分。
2。
学习本文准确的语言3.了解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气概,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同目的1。
教学难点:同目的2.教学过程:[上课]师:请坐。
大家把书打开,翻到第一页。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新闻两则》。
[板书新闻两则]昨天我要同学们回家预习一下,下面请一位同学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读一遍。
Xxx,[指定学生]请你念读一遍。
生(1):[朗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当该生把“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误读成“该路三十万人民解放军”时]师:多少万?生(1)[继续朗读]“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以渡过三分之二,……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师:刚才朗读,他很注意层次,停顿比较正确.他能够把这篇文章的几个层次理出来.有一个地方请注意一下:“江阴要塞"的“塞”,第四声,[边板书:塞sài]不要把它读成第一声.“要塞”是什么意思呢?生:(集体)比较险要的、可以用来防守的地方。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2新闻两篇》word教案 (1)
中英香港政府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学目的]1.了解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2.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3.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语句的品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养成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强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主题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和现状。
2.查找资料,了解新闻的结构。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代领导人为收回香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全世界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余名记者齐聚香港,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典。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依次交代了哪些内容?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用以下判断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①课文对交接仪式的过程既有详写,也有略写。
②课文结尾补充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成员及记者人数。
③交接仪式过程中,作者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仪式;江泽民主席讲话。
④作者对查尔斯王子讲话和江泽民主席讲话都作了详写。
明确:①√导语部分是略写,主体部分是详写。
②√结构部分补充交代了这些内容,③√主体部分交代了交接仪式的进程,这三点是详写。
④×查尔斯王子讲话是略写。
4.学生交流阅读技巧:①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交接仪式的进程。
②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结构。
三、朗读品味,体验情感1.师: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长久期盼,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如果你是电台的播音员,你会选择哪些段落,通过你怎样的阅读传达出此刻的心情?2.学生自由选择并朗读展示。
3.师生评价朗读。
4.集体朗读部分段落。
四、视频显示,强化情感体验1.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已经八年了,今天重读这则新闻,仍然能激荡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振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二新闻两篇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
1979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开始考虑用“一国两制”的新构想来解决香港问题。
以后,经过几轮艰苦卓绝的谈判,终于和平解决了香港问题。
淘宝路标◎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作者是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具体人名不详。
字音识记1.字音芜湖(wú)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举世瞩目(zhǔ)嘉宾(jiā)肃穆(mù)镶嵌(xiāng qiàn)媒体(méi)2.多音字字形辨析文题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练、准确,概括了这则新闻内容的精华,反映了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经面临彻底崩溃。
其中“百万”二字显示了我军阵容强大,“横渡”二字则表现了我军攻势磅礴,锐不可当,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隆重”表明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高手支招2感受鉴赏文本需精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横渡]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
】长江(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 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打开缺口。
】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说明行动迅速,战果辉煌。
]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先写渡江的时间、地点,然后写战果巨大,战局发展神速。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溃退](军队)被打垮而退却。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与“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成鲜明对比。
藐视敌人,赞颂我军。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句话解释了上文“甚为微弱”和下文“不起丝毫作用”的原因。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不料”是对汤恩伯的十分辛辣的嘲讽。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说明我军胜利并非唾手可得。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歼灭]消灭(敌人)。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要塞]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
】,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业已]已经。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动词的连用,雄健有力,写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
]从开头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是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这部分以“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来点题,概述渡江的区域范围,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从“20日夜起”至“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是主体部分的第一层,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
从“21日下午5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是第二层,新闻的主体部分。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志气,灭敌人威风。
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至结尾是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从“20日夜起”到篇末是主体部分,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这是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庄严时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沧桑]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第1段,写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举世瞩目]全世界注视。
】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第2段,交代了举行交接仪式的时间和地点。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历史的时钟”和“这是……这是……”指出这一时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3段,此段写政权交接仪式的瞬间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4段,引述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着重表述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4 000多位中外嘉宾【[嘉宾]尊贵的客人。
】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两个“传向”回应“举世瞩目”,高度概括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
]第5段,高度概括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
第一部分(第1~5段),新闻的导语,点明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及其巨大意义。
政权交接,香港回归,举国欢腾,普天同庆。
对于这一百年盛事,作者是用浓墨重彩来书写的,从导语就可以看出来。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6月30日午夜举行。
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第6段,交代交接仪式开始的时间。
在中英仪仗队入场后,双方礼号手吹响礼号。
23时46分,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
英国方面同时入场并登上主席台主礼台的有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思里。
第7段,交代中英双方官员,显示交接仪式的隆重。
第一层(第6~7段),点明交接仪式正式开始时的时间,介绍中英双方出席交接仪式的主要官员。
在仪仗队行举枪礼之后,查尔斯王子讲话。
他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150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向那些把“一国两制”构想变为《中英联合声明》的人致敬,并对那些为谈判《联合声明》的实施细节而辛勤工作的人们表示敬意。
查尔斯说,香港向世界表明,生机勃勃和稳定可以成为成功社会的明显特征。
他说,香港将从此交还给中国,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将继续拥有其明显的特征,继续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国际伙伴。
1984年的《联合声明》对全世界作出庄严承诺【[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
】,保证香港继续她的生活方式。
对英国来说,她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联合声明》。
第二层(第8~10段),概述查尔斯王子的讲话,突出两点:赞同“一国两制”和支持《联合声明》。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
[降旗、升旗仪式是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象征。
]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
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宣告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
]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
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在从“读分”到“读秒”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精彩的描写和画龙点睛式的评论,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充满了中华民族自豪、振奋的感情。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第三层(第11~15段),特写降旗、升旗仪式。
接着,江泽民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
[这里在“讲台”前加上十三个字的定语,强调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了,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1997年7 月1 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江泽民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