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速度图像专题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整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整理一、图像的意义1.V-t 图2.S-t 图二、(增加)速度公式三、位移公式 (3个)四、平均速度公式斜率表示加速度(a )面积表示位移(S )X 点表示该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改变 Y 点表示该质点的速度为零Y 点以下表示该质点的速度反向改变(调头)斜率表示速度(V )面积无意义X 点表示该质点的速度反向改变(调头)Y 点表示该质点回到出发点 Y 点表示该质点向反方向运动V 0=V t -at V t =V 0+at t 2V V (S 0)+=20t a 21t V S += 2t t a 21t V S += 2V Vt V 0+=总总t S V =2tV V = 2t为下标,此公式的含义为: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2 这一段时间时的瞬时速度at V =?V2V V t 02t V=+=2v v 2t202S V+=五、加速度定义式:tV V tV a 0t -=??=六、速度变化公式七、速度位移关系式:2aS=V t 2-V 02八、几种推论:1.加速度实验公式2.瞬时速度计算公式:t2S S V V BCAB AC B +==3.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4.中间位移的速度公式:5.刹车/减速时间:(通常情况下,V t =0)6.如图,若AB 段为2米,BC 段为3米,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AB 所用的时间为5秒,通过BC 段所用时间aV V T 0t -=注:加速度a 是矢量,反向与速度改变量( )方向一致。

若初速度方向为正反向,加速直线运动时,a>0;减速直线运动时,a<0V ?0t V V V -=?atV =? A B D C E21N N T a --=S S ()2NM T N -M s s a -=2at =?S 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依据表示:连续相邻,相同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B DC E为3秒,求其加速度 2s /m 35.02072s 32s 5s 3m3s 5m 2a ==++=九、初速度为零的几种比例关系式:※:第1个S ,第2个S ,第3个S...第n 个S 所用时间比指的是:物体通过第一个1m (或第一个两米[n 米]), 第二个2m (或第二个两米[n 米] ....(以此类推)...所用的时间比。

中考物理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速度的计算及速度图像6

中考物理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速度的计算及速度图像6

专题08 速度的计算及速度图像1、测量平均速速实验名称: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 t测量器材:刻度尺、停表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1s 。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1t 。

3、根据测得的1s 和1t ,利用公式v=s 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v 。

4、将挡板移至1s 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2s 所用的时间2t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v 。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像有:(1)(2)(3)(4)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是小华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小华在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①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中用金属片使小车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解析】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的公式v=s/t;实验中用金属片使小车停止,这样做在实验中,能准确的看到小车到达到该位置,有一个参考位置,从而准确地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下半段的路程为S=90cm-40cm=50cm=0.5m,下半段所用时间为t=t1-t2=1s,所以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S/t=0.5m/1s=0.5m/s.【答案】(1)4.70 (2)35℃~42℃,36.9 (3)①v=s/t ②便于准确地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③0.5 解析:答案:C针对练习1 在物理图象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直线的倾斜角度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图中的两个图象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A.图a中图线倾斜角度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针对练习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坐标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2.D 解析: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速度、时间关系式为s=v t,s—t图像为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解析版)

《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m/sB. 从计时起再经过2s,物体又前进了10mC. 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2.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D. 经过4s,甲乙相距8m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0至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0至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2s至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D. 5s至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 4 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第8 s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D. 0 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图线aB. 一定是图线bC. 可能是图线bD. 可能是图线c6.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 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7.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8.物理学中经常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下图中能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丙B. 甲丁C. 乙丙D. 乙丁9.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经过6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 v甲>v乙,s=16mB. v甲>v乙,s=8mC. v甲<v乙,s=16mD. v甲<v乙,s=8m10.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 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D. 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11.如图为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A. 甲车快B. 乙车快C. 甲车慢D. 无法确定1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 D.1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0s−4s物体的速度是4m/sB. 4s−8s该物体的速度是4m/sC. 4s−8s该物体处静止状态D. 8−11s物体的速度是7m/s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运动学图像专题练习题

运动学图像专题练习题

运动学图像专题练习题一、速度时间(vt)图像1. 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小车在4秒末的速度。

2.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5秒内的位移。

3. 一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前3秒内的位移。

二、位移时间(st)图像1.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的速度。

2. 一物体从原点出发,其st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3秒时的位置。

3. 一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前4秒内的平均速度。

三、加速度时间(at)图像1.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at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2秒时的速度。

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其at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4秒内的位移。

3. 一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其at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前3秒内的位移。

四、综合分析题1.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和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

2. 一物体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其at图像和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4秒时的速度。

3. 一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和a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6秒内的位移。

五、速度位移(vs)图像1.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其vs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经过5米时的速度。

2. 一物体的vs图像呈线性关系,如图所示。

求物体的加速度。

3. 一物体的vs图像如图所示,求物体在位移为10米时的加速度。

六、力位移(Fs)图像1.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变力作用,其Fs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位移为4米时的合力。

2. 一物体在斜面上受到恒力作用,其Fs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位移为6米时的加速度。

3. 一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和推力的作用,其Fs图像如图所示。

求物体在位移为8米时的净力。

七、能量位移(Es)图像1. 一物体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其Es图像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运动学图像(s-t图像、v-t图像、a-t图像)

高一物理--运动学图像(s-t图像、v-t图像、a-t图像)

1.5图像一、s-t图像:(涉及概念:时间与时刻、位置、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斜率)1、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各种情况下的运动情况:2、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3、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4、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5、甲、乙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3s末甲乙相遇;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0-3s内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多3m;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距离越来越近;B、0-3s内甲、乙的位移相等;C、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取向右为正方向,4s末甲在乙的左边;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提前2s出发;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甲比乙物体的速度大;D、3s后乙还能追上甲;7、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 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8、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C、乙一直在甲的前面;D、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E、3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10、一汽车先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了3s,位移为10m,然后停下休息了2s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2s的位移为10m,然后立即返回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5s回到出发点,画出该汽车运动的x-t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 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 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 整理 一、图像的意义1.V-t 图2.S-t 图二、(增加)速度公式三、位移公式 (3个)四、平均速度公式 斜率表示加速度(a ) 面积表示位移(S )X 点表示该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改变 Y 点表示该质点的速度为零Y 点以下表示该质点的速度反向改变(调头)斜率表示速度(V ) 面积无意义X 点表示该质点的速度反向改变(调头) Y 点表示该质点回到出发点 Y 点表示该质点向反方向运动V 0=V t -at V t =V 0+at t 2V V (S 0)+=20t a 21t V S += 2t t a 21t V S += 2V Vt V 0+=总总t S V =at V =∆V 2V V t02t V=+=2v v 2t 202S V +=五、加速度定义式:tV V tV a 0t -=∆∆=六、速度变化公式七、速度位移关系式:2aS=V t 2-V 02八、几种推论:1.加速度实验公式2.瞬时速度计算公式:t2S S V V BCAB AC B +==3.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4.中间位移的速度公式:5.刹车/减速时间: (通常情况下,V t =0)a V V T 0t -=注:加速度a 是矢量,反向与速度改变量( )方向一致。

若初速度方向为正反向,加速直线运动时,a>0;减速直线运动时,a<0V ∆0t V V V -=∆atV =∆ AB DC E21N N T a --=S S ()2NM T N -M s s a -=2at =∆S 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依据表示:连续相邻,相同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6.如图,若AB 段为2米,BC 段为3米,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AB 所用的时间为5秒,通过BC 段所用时间为3秒,求其加速度 2s /m 35.02072s 32s 5s 3m3s 5m 2a ==++=九、初速度为零的几种比例关系式:※:第1个S ,第2个S ,第3个S...第n 个S 所用时间比指的是:物体通过第一个1m (或第一个两米[n 米]), 第二个2m (或第二个两米[n 米] ....(以此类推)...所用的时间比。

八年级物理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物理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物理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1.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像可知,_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m。

2.在物理学中,常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某物体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左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

图4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小华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右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像.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可以描述上述的物理量。

根据图像可知小车在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3.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位置同时同向行驶,如图反映了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根据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由图可知两车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 ;在时,甲、乙两车运动的速度各为_______和_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时,甲车行驶了_______;甲车行驶的路程_______选填“”、“”或“”乙车行驶的路程.4.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让大小不同的两个气泡A、B在同一根足够长的玻璃管中上升,他测量并描绘出气泡A、B相遇前后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相遇前,气泡A的速度为__________;时两气泡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cm;两气泡相遇后的运动图线可能如图乙中__________选填“a”、“b”或“c”所示.5.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内物体做________运动,速度为________6.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甲所示。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__请在图乙中画出乙物体的路程--时间--图像。

人教版新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图像问题-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新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图像问题-ppt精品课件

人 教 版 ( 20 19)高 一物理 必修第 一册 第 二 章 匀 变 速 直线运 动的研 究—— 图像问 题(共 16张PP T)
例一.如图所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M在0~5 s 的x-t图象,求:
(1)第1 s内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2)第五秒内速度大小及方向
人 教 版 ( 20 19)高 一物理 必修第 一册 第 二 章 匀 变 速 直线运 动的研 究—— 图像问 题(共 16张PP T)
人 教 版 ( 20 19)高 一物理 必修第 一册 第 二 章 匀 变 速 直线运 动的研 究—— 图像问 题(共 16张PP T)
二、利用速度图像求解习题
例五:某物体由A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大小为a1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后到达B点,此时物 体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2,方向与a1方向相反,又 经时间t物体回到了A点。则: 物体在B点和回到A 点时的速率之比vB:vA 和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分 别是
人 教 版 ( 20 19)高 一物理 必修第 一册 第 二 章 匀 变 速 直线运 动的研 究—— 图像问 题(共 16张PP T)
二、利用速度图像求解习题
例二、汽车从静止起做匀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时立
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全部时间为t,则汽
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
(
)
A.v·t C.2v·t
B.v 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V-t的图像
• A:根据V-t图像判断,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
v
v

E

0
t0
t
C
0 t0
t
• 一、判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
• v-纵轴:正数正向,负数负向;数值大则速度大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速度图像分析专题(word版含参考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速度图像分析专题(word版含参考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速度图像分析专题1.(2019益阳,9) 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2.(2019湖州,4)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

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

则由图像可知()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3.(2019深圳,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 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 ~ 4 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 0 ~ 4 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 / sD. 3s 时甲在乙的前方4.(2019上海,7)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 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1(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 米。

则A.v甲<v乙,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5.(2019乐山,8)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6.(2019泸州,9)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B. 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C. 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 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7.(2019大庆,5)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

小专题(二) 速度的图像及计算

小专题(二) 速度的图像及计算

小专题(二) 速度的图像及计算01 专题概述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有两种:(1)路程—时间(s —t)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甲所示);(2)速度—时间(v —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t 轴)的直线(如图乙所示).2.速度计算的常用公式有:速度:v =s t ;时间:t =s v;路程:s =vt. 02 专题训练类型1 图像问题1.(梧州中考)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 -t 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像可知(D)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 .甲、乙两车都以1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D .甲、乙两车经过5 s 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2.(济宁中考)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 -t 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C)A .物体在6 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B .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 内静止C .物体在前2 s 内和后2 s 内的速度相等D .物体在6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3.(潍坊中考)小华同学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如图甲所示,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C)甲乙A.135 m/s B.168.75 m/sC.2.25 m/s D.2.81 m/s4.(宿迁中考)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可知(D)A.v甲=0.6 m/s,v乙=0.4 m/s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5.(衡阳中考)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6.(兰州中考)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甲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10__m,图中的a点表示__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两同学相遇)__.类型2速度的计算(1)过桥问题7.一列火车长100 m,以10 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00 m的大桥,求这列火车完全通过整座桥所用的时间.解:t =s v =100 m +200 m 10 m/s =30 s(2)反应时间问题8.如图所示是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蝴蝶桥,桥梁长度为150 m.(1)若小强同学骑着电动独轮车以18 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蝴蝶桥,则他用了多少时间?(2)小强仍按上述速度匀速行驶,若他突然发现前方有意外情况,经过0.6 s(从发现情况到制动刹车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再经过5.4 s 又滑行21 m 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过程中,其平均速度多大?解:(1)小强骑电动车的速度v =18 km/h =5 m/s由v =s t得通过蝴蝶桥用的时间: t =s v =150 m 5 m/s=30 s (2)由v =s t得小强在反应时间内骑行的路程: s 1=vt 1=5 m/s×0.6 s =3 m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过程中的总路程:s′=s 1+s 2=3 m +21 m =24 m总时间:t′=t 1+t 2=0.6 s +5.4 s =6 s平均速度:v′=s′t′=24 m 6 s=4 m/s(3)安全距离问题9.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引火线引爆炸药,引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 cm/s ,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 m/s 的速度跑开,他如果要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 m 远的安全地带,引火线至少多长?解:根据v =s t可得,人跑到安全距离外的时间: t =s 1v 1=500 m 5 m/s=100 s 引火线的最短长度:s 2=v 2t 2=v 2t =0.8 cm/s×100 s =80 cm(4) 交通运输问题10.(江西中考)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王爷爷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解:(1)t 1=s 1v 1=30 km 60 km/h=0.5 h =30 min 8:20+30 min =8:50,可见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482车次(2)列车运行时间t 2=10:31-9:11=1 h 20 min =80 min =8060 h =43 h 平均速度v 2=s 2t 2=240 km 43h =180 km/h。

高一物理--运动学图像(s-t图像、v-t图像、a-t图像)

高一物理--运动学图像(s-t图像、v-t图像、a-t图像)

1.5图像一、s-t图像:(涉及概念:时间与时刻、位置、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斜率)1、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各种情况下的运动情况:2、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3、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4、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5、甲、乙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3s末甲乙相遇;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0-3s内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多3m;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距离越来越近;B、0-3s内甲、乙的位移相等;C、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取向右为正方向,4s末甲在乙的左边;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提前2s出发;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甲比乙物体的速度大;D、3s后乙还能追上甲;7、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8、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C、乙一直在甲的前面;D、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E、3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10、一汽车先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了3s,位移为10m,然后停下休息了2s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2s的位移为10m,然后立即返回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5s回到出发点,画出该汽车运动的x-t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v-t图像、平均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v-t图像、平均速度

02 推论内容及证明过程
推论一:位移与时间关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v0t+1/2at^2,其中v0是初 速度,a是加速度。
该公式可以通过对速度进行积分得到,也可以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进 行面积计算得到。
推论二:末速度与初速度关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v 与初速度v0的关系为v=v0+at,其中 a是加速度,t是时间。
斜率正负表示加速或减速
斜率为正表示物体加速,斜率为负表示物体减速。
3
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
斜率的大小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斜率越大,加 速度越大。
利用v-t图像求解位移和速度
求解位移
在v-t图像中,位移等于速度曲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以通过计算梯形或三 角形的面积来求解位移。
求解速度
通过读取v-t图像上某一点的速度值,可以直接得到该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如 果需要求解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计算该段时间内速度的平均值来 得到。
拓展:曲线运动中加速度和速度关系探讨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因此加速度不仅改变速度的 大小,还改变速度的方向。
加速度可以分解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 小,而法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
在曲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需要考虑速度的方向变化。因此,平均 速度不再是简单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而是需要考虑路径的积分。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可以看作是平均速度在时间 上的极限值,即当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 就是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应用
计算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01
通过平均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

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

a与v0方向相同为匀加速,方向相反为匀减速。

(1)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s=v0t+at2推论:平均速度公式:以上所有公式中,各矢量均应自带符号,与正方向相同为正,相反为负,在牵扯各量有不同方向时,一定要先规定正方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

即:SⅡ-SⅠ=SⅢ-SⅡ=……=SN-SN-1=△S=aT22.在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即:=(你会证明吗?)(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1:2:3:……:n②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的比为S1:S2:S3:……:Sn=12:22:32:……:n2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N=1:3:5:……:(2n-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1:t2:t3:……tn=……:()以上特点中,特别是③④两个应用比较广泛,应熟记。

说明:①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的符号上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v0、vt、a、s都是一条直线上的矢量,由代数运算代替了矢量运算,所以要规定正方向。

凡与正方向相同的量为正值,相反的为负值。

一般情况下,规定v0方向为正方向,但也不是绝对的。

②若物体不是做单方向的匀变速运动,而是做加速度不变的往复运动,如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后,又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此种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将物理量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根据最后结果即可得出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竖直上抛运动中,经常采用此类方法。

2_7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专题

2_7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专题

§2.7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专题【知识梳理】1.位移时间图象(x-t 图像)(1)物理意义: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矢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应用:根据x -t 图象可求:①图线与x 轴交点:t =0时刻物体的位置。

②任意一时刻质点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或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或任意一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③斜率:表示v 大小及方向.④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为一条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为曲线。

⑤使用图线描绘质点的运动过程.根据x -t 图像能够判断速度的变化:图象中两点连线的斜率反映平均速度v =tanβ,图象中某点的切线斜率反映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 =tanα。

⑥要注意不要将图线当成运动轨迹。

2.速度时间图象(v-t 图像)(1)物理意义:它表示做直线运动质点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象的作法: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根据实际数据取单位,定标度,描点,用平滑线连接各点便得v -t 图线。

(3 )应用:① 求任一时刻的速度,其中图线与v 轴交点表示t =0时刻的速度v 0.② 任意一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量△v .③ 斜率表示a 的大小和方向.④ 能够求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图线与t 轴,v 轴所围“面积”——S (位移)⑤ 能够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还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减速直线运动.3.理解注意点(1)x -t 图像与v-t 图像只能描绘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和速度时间关系,对于曲线运动无法描绘。

同时x -t 图像跟物体的运动轨迹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不能混淆。

(2)速度时间图象与速率时间图象的区别和联系、x -t 图线和 v -t 图线的比较.(3)对于图象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对图象的纵、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线的斜率、截距代表什么意义、图像下面包围的“面积”又可表示什么物理量都要搞清楚.要弄清两条图线的交点的含义以及特殊点的含义等。

高中a–t图像求平均速度

高中a–t图像求平均速度

高中a–t图像求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力学图像。

a–t为什么不是外力不断增大?
首先我们知道物体的速度始终为正值,即速度方向未改变,且物体始终受到一个恒定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则可以判定在t1到t2过程中,力F(起初与速度方向相同)可能沿速度方向减小,然后反向增大,只不过物体的速度在f反向时还没有减为0而已。

另外要注意t1到t2加速度是负方向,且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增大,就是加速度大小在增大。

如果按你说的一来就增大,那只能沿负向,那么最开始在t1时候加速度大小不会从0开始变化,而是会突变为一个具体大小的沿负向的加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图像专题教学目标:1、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时间图像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教学重、难点:1、区分两种图像的区别2、通过图像得到相关的物理量【点拨】【S-T图像的特点】1、s=vt,显然匀速直线运动s—t 图是s=vt的反映;2、通过s—t 图可以直接读出运动过程中对应时刻物体的位置:即对应在s轴上的读数;算出某段时间的路程:S=S末—S初3、s—t 图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斜率为正,速度方向为正;斜率为负,速度方向为负;如果斜率为零(即图线与t轴平行),表明物体速度为零,为静止。

4、如果两条图线相交,交点表明此时两物体的位置是一样的,即相遇。

5、s轴上的截距表示出发点的位置,t轴上的截距表示出发点的时刻。

【例题讲解】描述以下几个S-T对应的物体的运动图像含义:A:物体一直静止于距参考点S0处B:物体于距参考点S0处往负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0时刻到达参考点C:物体静止于参考点,直到t0时刻才出发,往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从参考点往负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点拨】【V-T图像的特点】①svt,s=vt,显然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时间改变,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②过v—t 图,可以读出物体在任意时刻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s=vt,匀速直线运动v—t图线下的面积表示运动的路程。

如右图所示Ⅰ、Ⅱ分别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填写下列各空:当t = 0时, v甲= ,v乙= __ __t = 2s时v甲= ,v乙=在0—3s内, S甲= m,S乙=__ _ m两个位移大小比较S S甲乙(填= <>)【拔高训练题】1、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B.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遇C.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当t = t3 s时,两物体相距s1 m2、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该质点在3s内通过的路程是A.2 m B.3 m C.1 m D.5 m3、甲乙两小车小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一t图象如图所示.两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甲______V乙(填“>”、“<”或“=”)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根据图像求出(1)0 ~ 2s内,2s ~ 6s内,6s ~ 8s内物体各做的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2)整个8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自我检测】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2.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3.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4.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5.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6.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A、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B、物体由静止自由铅直掉落的过程C、机车沿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D、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9.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A 、甲乙B 、甲丁C 、乙丙D 、丙丁10.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 点出发向Q 运动,它们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 、经过6s ,乙车离P 点10mC 、甲车比乙车早3s 通过Q 点D 、经过3s ,甲、乙两车相距6m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第2s末质点的运动方向改变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9.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3.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信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 B 山 C 山上的树 D 轻舟上的人t (s)v (m/s)510 15 20 3 6 9 t (s) s (m) 510 15 20 3 6 9 t (s)s (m) 510 15 20 3 6 9 t (s)v (m/s)5 10 15 20 36 9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说明这子弹()A 速度很小B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C 速度为零D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5.飞机上的乘客看到机场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飞机C 机场建筑物D 机场上的人7.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莫及.在整个赛跑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8.小华同学从家中到学校通常步行10min,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接近于()A. 5mB. 50mC. 500mD. 5000m11. 请根据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是()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D.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甲乙三、计算:1.一列长100米的列车,以43.2千米/时的速度穿越500米长的山洞,求火车穿越山洞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3.摩托车用90km/h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20km处的卡车,追了270km才赶上,求卡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5.有甲乙两列火车,其长度各是200米和300米,甲车的速度是54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10米/秒,那么(1) 若两车相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多少?(2) 若两车同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多少?解:v甲=54km/h=15m/s,两车错车时的路程s=s甲+s乙=200m+300m=500m;(1)∵v=s t ,∴两车相向行驶时的时间:t1=s v甲+v乙 =500m 15m/s+10m/s =20s;(2)∵v=s t ,∴两车同向行驶时的时间:t2=s v甲−v乙 =500m 15m/s−10m/s =100s;答:(1)若两车相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20s;(2)若两车同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100s.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列车的错车时间,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4、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A.速度的大小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8、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1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7、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5、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 (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0 ; (2)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 ; (3)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m 。

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木块的长为18.52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8.52cm B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2cm C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02 cm D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cm17、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较大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所通过的 ) A 、长 B 、短 C 、二者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D 、无法比较2.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20m/s,它表示的物理 意义为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因为速度大小始终是一个定值,所以速度大小与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没有决定关系,或者说在一个确定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是一个定值,我们可以用整个运动过程中任意一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和v-t 图像如图1。

3.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是不确定的,所以只能用平均速度来表示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明确对应的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或是哪段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