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和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和理解

文言文和现代文中数词用法的不同在于: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名词或动词前面,而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如:

一狼得骨止。(《狼》)

齐人三鼓。(《曹刿论战》)

文言文中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面,而现代文的数词则放在名词的前面。如: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故事两篇》

初中文言文中数词表示法:

(一)基数表示法。

1、一般性基数词,与现代文用法相似。如: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马之千里者。(《马说》)

2、整数与零数之间往往加上“有”(意为“又”)字,将二数连接起来。如: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3、基数中的数词“十”、“百”、“千”、“万”前的“一”字通常省略。如: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二)分数表示法。古汉语里,分数除了和现代汉语一样在母数和子数之间用“分”和“之”表示以外,还有一种主要的表示法:母数(位数)——子数。如: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三)约数表示法。约数是表示与实际数接近的数目,文言文中表示约数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用“十”、“百”、“千”等整数来表示约数。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2、用两个邻近的数表示。如: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伤仲永》)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醉翁亭记》)

3、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盖”等表示。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桃花源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4、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等表示。如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四)倍数表示法。文言文中倍数的表示法与现代汉语差不多,一般在基数词后加“倍”字,也有单用数词表示的;如果是一倍则省略“一”字而单用“倍”字表示。如: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睢不辱使命》)

(五)序数表示法。文言文中序数表示法大致有两种:一种如现代文一样,在基数词前加“第;另一种不加“第”直接用数词表示。如: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图序》)

(六)虚数表示法。虚数,不是指实际数目,只表示次数、数目之多或少,一般带有夸张的意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用数词“一”表示“少”的意思。如: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2、用“三”、“九”、“十二”及其倍数作虚数,一般表示“多”之意。如: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公输》)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3、“十”、“百”、“千”、“万”也常用来表示虚数。如: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唐睢不辱使命》)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与朱元思书》)

(七)问数表示法。在文言文中常用“几”、“几何”、“几许”等表示询问数目。如: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

罗敷年几何?(《陌上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