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史话
涡阳文化
涡阳基层文化报告计科112 孙友才2011111060大家好我叫孙友才,来自安徽涡阳,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多姿多彩的涡阳文化。
涡阳县是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居淮北平原腹地,处豫皖苏鲁要冲,有“皖北门户”之称。
涡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涡阳又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演绎出许多彪炳青史、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
从夏朝的豫州到商朝的南亳、春秋的陈宋(涡河以北属宋国相县,涡河以南属陈国夷邑)、战国的楚、秦朝的谯(今亳州)銍(今临涣)相(今淮北)三县,一直到清朝的颍州府,历史给涡阳留下了丹城故城、龙山故城、扶阳故城、蒙郡故城、山桑故城、真源故城、思善故城、文州故城、胡城故城、涡阳老城、涡阳故城等故城址以及天静宫老君殿遗址、北平城遗址、楚王宫遗址、侯家孤堆遗址、柘王宫遗址、樊哙点将台等古遗址。
自古迄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豪代起,贤哲如林。
诚钟灵毓秀之地,实蕴才积圣之方。
一、涡阳的特色文化的内容涡阳的特色文化有哪些呢?概括起来大致包括史前文化、老子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
二、老子文化公元前571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在龙峰涡水之间,有一个枕山际水之地,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出生在宋国相县(后行政区划曾归属楚国苦县)郑店村的流星园内,即现在的涡阳县闸北镇。
老子识穷宇宙,道贯人天,首创道家,启华夏之绝学,立万世之道范。
其不朽著作《道德经》,文约辞要,博大精深,哲理宏富,意境高妙,对我国历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宗教神学,以及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
1980年代末,涡阳在港、澳、台和海外重德尊道人士的鼎力帮助下,着手修复天静宫,于老子则为纪念圣地,于道学则为研究中心,于道教则为天下祖庭。
此番重修按“中国第一宗教”圣地的要求,依其鼎盛期——北宋时的规制修复。
老子故里160万涡阳人民坚绝反对亳州一小撮人“老子诞生姬揣李
老子故里160 万涡阳人民坚绝反对亳州一小撮人“老子诞生姬揣李2015 年11 月24 日上午,《老子诞生地及相关文化遗存位置考证》课题成果实地新闻发布会在牛集镇蒋楼村姬揣李自然村西惠济河入涡河口(两河口) 举行。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詹石窗先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陆文荣道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副教授于国庆先生,国家课题专家组亳州行动小组组长、亳州道祖脉传全真龙门23 代衣钵顾宗正道长,老子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北京市著名企业界代表赵延敏女士等参加了发布会。
自2009 年起,詹石窗先生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
历时五年多,在课题组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充分详细论证和实地考察核证的基础上,将《老子诞生地及相关文化遗存位置考证》列入了他所承担的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范围,第一篇学术论文于2015 年10 月份顺利通过权威学术期刊《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专家组双向匿名的严格审核,发表于《宗教学研究》2015 年第三期,并列入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期刊资料数据库。
发布会上,陆文荣道长致祝贺词。
詹石窗先生介绍了《老子诞生地及相关文化遗存位置考证》课题研究成果相关情况,指出:笔者从亳州地方道教师传口授的相关信息入手,通过对历代文献描述的地理方位距离的里程数据进行古今换算,运用高德、谷歌卫星地图等权威软件技术对相关遗址进行实地测量定位核对,指出老子诞生地——汉老子祠的遗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境内牛集镇姬揣李村。
最后,詹石窗解答了新闻界朋友们的提问。
你立个牌子你就是老子诞生地?证据是什么?你说汉老子祠遗址?遗址在哪里展现出来给大家看看呀?出土文物呢!我们坚绝反对学术造假?【老子文化】九大证据锁定涡阳就是老子故里老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很想知晓在什么地方出生了这一伟人。
老子故里,道德之邦_三年级作文
老子故里,道德之邦
老子故里,道德之邦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也就是老子出生地,现在的亳州涡阳县,而我的家乡也是在这里。
老子姓李,字耳,是春秋时期宋国相人,于公元前571年,出生在涡阳县闸北太清宫的流星园址。
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涡阳成为了道教祖庭,成为“道之源”“德之初”的圣地,也有“老子故里,天下道源的誉称。
两千多年以来,在老子故里涡阳人民的心田里,长期滋润着老子光辉的智慧和思想,以“我自然”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作为一名涡阳人,应该继承祖先优秀的天人合一、人文关怀、尊道贵德、和合之美等精神文化;应养成“清静无为”廉容并包的博大胸怀。
弘扬老子文化,更是老子故里涡阳人民应该“持而保之”的信诺!我爱老子!我更爱涡阳!老子是中国的,老子是世界的,老子是永远的老子!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管四小五(5)班
第1页共1页。
老子故里
——亳州涡阳
涡阳的由来
• 涡阳,最初为南北朝时期郡、县名,北魏置郡,东魏置县。 早在1500多年前,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 北魏太武帝率兵南掠,占豫州、淮西等地,淮河以北皆归 北魏。自此,北魏黄兴元年(公元467年),时于今涡阳县城 东南约90里,蒙城县城正北涡(guo)河北岸五里处,按“水 北为阳”之例,则涡水之阳之义,始设涡阳郡,为汉山桑 地,属谯州。公元548年,改西徐州为涡阳县,亦曰涡州, 属南谯郡。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涡阳为淝水。隋 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称山桑名,此后涡阳地名止于 1200多年间。清穆宗(载淳)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圣谕, “以雉河集为中心,周边接壤之区”割亳州、颍州、宿州、 蒙城三州一县入地相连边区以隶之,设雉河集为县治(改 雉河集为县城),循北魏古郡县名,定县名为“涡阳”(沿 袭至今),属颍州府。
自然资源
• 涡阳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水果、蔬菜、药材 和黄牛、山羊、家兔、鱼虾、河蟹等,不仅质量高,而且 产量大,被列为全国产粮百强县、全国商品粮、优质棉、 优质烟、山羊板皮、瘦肉型猪生产基地,跨入全国生态示 范县、全国林业百佳县、秸秆养牛十佳县之列,与蒙城、 利辛县一并被誉为“全国中部地区黄牛金三角”。尤其是 义门苔干堪称食苑珍品、天下之最,因此涡阳又被命名为 “中国苔干之乡”。一并被誉为“全国中部地区黄牛金三 角”。尤其是义门苔干堪称食苑珍品、天下之最,因此涡 阳又被命名为“中国苔干之乡”。
老子铜像
涡阳一中
——涡阳县最高学府
干扣面
干扣面,是涡阳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面食。在涡阳,干扣面已不单单是一 种食品,它更多的是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一个地方的地域符号。 有“不吃干扣面枉来老子故里”之说
涡阳文化
涡阳基层文化报告计科112 孙友才2011111060大家好我叫孙友才,来自安徽涡阳,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多姿多彩的涡阳文化。
涡阳县是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居淮北平原腹地,处豫皖苏鲁要冲,有“皖北门户”之称。
涡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涡阳又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演绎出许多彪炳青史、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
从夏朝的豫州到商朝的南亳、春秋的陈宋(涡河以北属宋国相县,涡河以南属陈国夷邑)、战国的楚、秦朝的谯(今亳州)銍(今临涣)相(今淮北)三县,一直到清朝的颍州府,历史给涡阳留下了丹城故城、龙山故城、扶阳故城、蒙郡故城、山桑故城、真源故城、思善故城、文州故城、胡城故城、涡阳老城、涡阳故城等故城址以及天静宫老君殿遗址、北平城遗址、楚王宫遗址、侯家孤堆遗址、柘王宫遗址、樊哙点将台等古遗址。
自古迄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豪代起,贤哲如林。
诚钟灵毓秀之地,实蕴才积圣之方。
一、涡阳的特色文化的内容涡阳的特色文化有哪些呢?概括起来大致包括史前文化、老子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
二、老子文化公元前571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在龙峰涡水之间,有一个枕山际水之地,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出生在宋国相县(后行政区划曾归属楚国苦县)郑店村的流星园内,即现在的涡阳县闸北镇。
老子识穷宇宙,道贯人天,首创道家,启华夏之绝学,立万世之道范。
其不朽著作《道德经》,文约辞要,博大精深,哲理宏富,意境高妙,对我国历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宗教神学,以及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
1980年代末,涡阳在港、澳、台和海外重德尊道人士的鼎力帮助下,着手修复天静宫,于老子则为纪念圣地,于道学则为研究中心,于道教则为天下祖庭。
此番重修按“中国第一宗教”圣地的要求,依其鼎盛期——北宋时的规制修复。
老子故里
孔子闻知老子在苦 城隐居,于公元前 492年,携徒驾车南 游,赴苦城,再次 向老子问礼。
老子故里
•《老子演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始; 有名,万物母。
老子故里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 下莫能臣也。侯王若 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始 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可 以不殆。譬道之在天 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老子故里
•老子是涡阳人
【近年河南为了经济利益不顾历史事实指鹿 为马的到处宣传讲老子的故里是鹿邑,可是 鹿邑在春秋时是属于陈国,故以正视听】
老子故里
•关于老子
老子故里
•《师从常枞》
青年时期的李耳, 师从常枞,求学问 道,刻苦自励,手 不释卷。他的天道 观、守柔不争等观 点皆师承常枞。
老子故里
•《苦城讲学》
老子故里
•《海纳百川》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 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 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 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图说涡阳
谢谢大家
11114P
JUNE-ZHENG 作品
老子故里
•上善若水,老子故里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 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县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 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 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 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 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 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 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安徽涡阳去祭拜老 子。《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走进老子故里 Microsoft Word 文档
走进老子故里涡阳一:简介涡阳历史文化名城涡阳,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川流不息的涡河横穿全境,东流入淮。
全县国土面积2107平方公里,人口148万。
这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
是我国黄淮大平原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更是一块亟待开垦的风水宝地。
据考证,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在涡阳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县境分属陈,宋两国,涡河以北属宋国相县,涡河以南属陈国夷邑。
战国时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废封建,建郡县,涡阳县境内分属泗水郡的铚,城父县和汝阴县。
解放后属阜阳专区,1997年属阜阳市,2000年属亳州至今。
涡阳,地处古之豫州,素称“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为历代商贾往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发祥的之一。
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降诞在闸北镇郑店村,故涡阳被称为“老子故里”.,在道家文化的影响下,历代文化名人尹喜、范蠡,庄子,黄石公,张良,嵇康等,都曾在这里考察民情,探讨哲学,创造了不朽的古代文化,丰富了人类知识的宝库,辉耀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在这里留下了老子故里太清宫、东太清宫、尹喜墓、范蠡墓,伯俞故里等名胜古迹。
以张乐行,龚德树,张宗禹为首的农民起义领袖,率领捻军战士征战18年,动摇了清廷王朝的统治地位,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留下了捻军会盟旧址,张乐行故居,柴村庙等遗址。
以刘少奇,彭雪枫,张爱萍,张震为代表的革命前辈,领导新四军创建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涡阳这块热土上,创立了丰功伟绩,留下了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刘少奇旧居,彭雪枫旧居,佛晓战报,6.1革命烈士纪念碑,辉山烈士纪念塔等革命文物。
除此之外,涡阳还有古城址11个,新石器时期遗址5个。
县境内文物荟萃,出土文物有数十万年前的象牙、鸵鸟蛋化石、新时期时期的陶尊、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具,战国时的山字纹铜镜,东汉时的彩陶戏楼等文物。
老子故里安徽涡阳
老子故里安徽涡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
今安徽涡阳县在老子的年代里,是归属于楚国版图。
而鹿邑、亳县属于陈国。
老子的故乡在今安徽涡阳。
涡阳之前叫:真源、谷阳、苦县,并是鹿邑,证据如下:1、真源和鹿邑是并列的两个县,是不同的地方,看宋史:《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元偁体素羸多病,上幸真源,时已被疾,恳求扈从。
至鹿邑疾甚,肩舆先归。
车驾还,临问数四。
(注:赵元偁是宋在太宗第七子,皇上在真源,元偁也要去,但只走到鹿邑病重,只好先回了。
)2、谷阳和鹿邑是并列的,不是一个地方。
鹿邑《旧唐书·地理志》:亳州,望,隋谯郡。
领谯、城父、谷阳、鹿邑、酂五县。
真源,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神龙元年复为真源,有老子祠。
3、真源和鹿邑是并列的,不是一个地方。
《新唐书·志·卷二十八》:鹿邑,上。
大业十三年,县民田黑社盗据,号涡州。
武德三年来降,复为县。
真源,望。
本谷阳,乾封元年更名。
戴初元年曰仙源,神龙元年复曰真源。
有老子祠,天宝二年曰太清宫。
4、2015年安徽涡阳《老子传说》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灵宝,没有河南鹿邑啥事。
2021年涡阳胡智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子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安慰,河南鹿邑老子祭典2021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注意关键词只是祭典。
5、古诗做不了假。
温庭筠《老君庙》: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
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百二关山扶玉座。
“涡水处其阳”的地理特征,正与涡阳的老子庙的地理特征相一致,建筑前面有河,也符合很风水。
庙前两字也证明了一切:鹿邑把老君庙造在涡水的南岸---没有文化多可怕。
鹿邑又扯说河改道了。
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研究《水经注》的权威陈桥驿教授和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钱林书等五位教授先后到河南和安徽沿涡河考察,一致认为涡河河道是自然河道,不曾改道。
涡阳县是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县历史上水灾尤为频繁清末民国初虽经当局分别
1963 年至 1964 年春 疏浚雪涡河 将青羊沟 洪沟上游面积 93 1 平方公里截入武 家河 完成土方 49 万立方米
附 3231 灌 排 工 程 规 划 摘 要
灌排网由河 沟 塘 井组成 全县以涡阳闸为枢纽 开挖整修 20 条输水主干河道 疏挖 200 条 大沟 2000 面环村沟塘 1000 条中沟 1 万条小沟 打 1 万眼机井 简称 3231 工程 全部工程总 土方 14000 万立方米
输水主干河道需建造桥梁 138 座 节制涵闸 32 座 沿涡河沟口修建 20 座防洪涵闸 大沟上建节制 涵闸 59 座 全县计划建机灌站 90 处 装机 7000 在涡标河等 6 处建翻水站 装机 4345 计划打井 7200 眼 深翻土地 120 万亩 平整土地 150 万亩 架设 5 条长 94 公里的 35 千伏输电线路 架设 10 千伏 配电线路 1790 公里 低压线路 1380 公里
1950 年冬 在淮委的统一规划下 县境实施规模浩大的治淮工程 34 年来 原有河 流沟渠都先后进行开宽疏浚 并挖掘了新的河道 兴建许多排涝 灌溉的水利设施 自 1950 年至 1981 年 全县水利工程总投资为 58241 万元 累计完成土石方 30196 万立方米 建 大型枢纽工程 1 处 中小型闸涵 42 座 电灌站 158 座 装机 289 台 6810 机 灌 站 16 座 装机 23 台 524 打机井 8670 眼 配套 6869 眼 防涝渠 27 公里 现有机电 排 灌设备 8926 台 115692 34 年来 县境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统 提高除涝防 渍 能 力 据 统计 解放初全县易涝面积 170 万亩 从 1949 年至 1983 年 已治理 137 7 万 其 中 排 水条件较好的 53 万亩 排水条件略有改善的 84 7 万 34 年来 涡河沿河城镇修筑了圈 堤 改善了抗洪条件 西淝河弃土为堤 1979 年洪水 堤身安然无恙 同时 形成了以 涡阳闸为枢纽的输水系统 使蓄水库容达 4000 万立方米 并促进沟 井 塘的结合 全 县有效灌溉面积 69 24 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 35 由于沟河的开挖和沟通 为发展航 运创造了条件 1981 年后 为减轻农民负担 县境内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暂停
老子故里安徽涡阳
老子,究竟何许人也?究竟是宋国、陈国人,还是楚国人?为弄清老子出生地问题,当代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查阅、搜集了大量的典籍、方志,并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不少确凿可信的资料,从《左传》、《史记》、《孔子家语》、《庄子》、《列子》等书籍考定,老子是宋国相县人,即今安徽涡阳县人,出生在涡阳中太清宫所在地。
1991年以来,先后在遗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物发掘工作。
司马迁《史记》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姓李,又为何称老子呢?据郑玄《礼·曾子问注》曰:老子,寿考者之称。
然而古往今来,寿星很多,为什么独李耳称老子?于是,葛玄(葛洪从祖,治神仙术,见《抱朴子》)则解释说:老子生而皓首,故曰老子。
至于老子姓李氏,列仙传(马叙伦案《神仙传》)曰:老子母扶李树而生老子。
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姓。
”而唐初《艺文类聚》(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引:“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于天,然生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母到李树下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神仙传》又说老子“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上述诸说,乃附会之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关于老子乡里,史记曰“楚苦县”。
列仙传云陈人,还有的说是宋人。
1924年7月7日马叙伦先生在《老子校诂·老子姓氏名字乡里仕官生卒考》中说:“苦于春秋之际,尚不属楚,将以陈亡于楚惠王,当获麟后之三年。
世传老子老寿,与孔子同时,未必即死于春秋时,则陈之相已入于楚之苦,故从而楚之耶。
然则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者,盖本之河上注矣。
且边韶曰:相县荒虚,今属苦,故城犹存。
又《水经注》二三曰:谷水又东迳赖乡故城南。
谷水自此东入涡水。
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
老子生于曲涡间。
”老子生于何地?近代专家作了许多艰苦细致的考证工作,其中马叙伦先生《老子校诂》引用的资料较为丰富。
涡阳你好散文
涡阳你好散文老子故里,安徽涡阳。
地接苏豫鲁,乃交通要冲;名扬海内外,维中华仙都。
春秋宋曰相,秦乃下城父聚,汉名苦县,唐为真源,清设涡阳。
非一地也,而在一百里之内;非一时也,而经三千年沧桑。
龙山、齐山、石弓,诸峰耸翠;涡河、淝河、包河,百川沧浪。
披山带水,淮北平原一奇景;钟灵毓秀,英哲辈出名四方。
伟哉涡阳,人文之邦。
九龙吐水,流星园降诞一代圣哲老子;谷水流韵,天静宫弹奏八十一曲乐章。
既与中国尼父方驾,又与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颉颃。
以谥为姓,楚庄王之后裔;今之蒙关,庄周梦蝶之乡。
魏晋风度,清逸绝尘;竹林七贤,翘楚嵇康:傲睨钟会,扬锤柳下锻铁;临当就命,一曲广陵绝唱。
文天祥歌正气,曰为嵇侍中血。
康喜绍含,一门四杰。
丁氏令光,梁武贵嫔;诞生昭明,《文选》流芳。
陈抟卧石犹在,神态衣袂毕肖。
清袁大化,任巡抚于新疆;修天心宫,主老子生涡阳。
范蠡墓高兮西子河长,朱公功成身退在西阳。
商贾如云兮祭拜财神,众望所归于焉建祠堂。
西望天静尹喜墓,东来紫气满函谷。
章华台起,怨楚王之淫乐,灵奶奶庙,哀申氏之二女。
遗履桥因张良而名,帝王师缘拾履以始。
韩伯俞杖轻悲亲老,泣杖祠孝行出情真。
寻玄帝之庙,吊魏武之祠,游华祖之庵,览山西之馆。
感古人以慷慨兮,鉴往昔而知今。
壮哉涡阳,尚武之方。
陈涉揭竿,篝火燎原;下城父聚遇难,功垂《世家》之篇。
项羽军壁垓下,四面楚歌,敢问别姬何处?《正义》答曰:在真源东十里,与老君庙相接。
魏武军谯,泛舟万艘;高炉曹市,因以得名。
亳州雉河集,捻军发祥地。
逐鹿中原,纵横八省;气壮山河,一十八载。
十六小儿,张皮绠斩僧格林沁于高楼寨,太捻联军,出奇兵败曾国藩于贾鲁河。
千年帝制为动摇,乐行大义薄云天。
清马玉崑,爱国名将。
随左宗棠,驱沙俄保新疆;甲午战争,统毅军赴平壤。
挥戈逐日,与子同仇。
看彭雪枫将军,横刀立马;赞新四军四师,新兴留名。
刘少奇化名胡服,指点江淮战旗红。
和平家园来不易,尚武塔前话英雄。
盛哉涡阳,富庶之乡。
老子出生地在今安徽涡阳的十大证据图
老子出生地在今安徽涡阳的十大证据据《史记》记载老子出生地在楚国苦县。
大量历史典籍和文物资料证明:老子时代的楚国苦县就是今安徽涡阳。
历史上武平、鹿邑与苦县、谷阳、真源始终并存,并同属一个地区。
武平就是今鹿邑,苦县、真源就是今涡阳。
今本《水经注》把苦县错置于谯城西部,是造成老子故里争论的根本原因。
陈桥驿教授和王振川先生考证古谷水就是涡河支流武家河,纠正了《水经注》的错简。
还原老子故里楚国苦县于谯左,就解决了老子出生地的纷争和困惑。
一代圣哲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自古至今一直深受世人尊崇。
司马迁《史记》说:老子是楚国苦县人。
可是,老子时代的楚国苦县,在现在的哪一个地区,考证和理解出现了分歧。
安徽涡阳,还有河南鹿邑都说自己是老子故里,目前在学术界两说并存。
老子出生地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必须通过严密考证,得出一个准确而明晰的结论。
本文列举十大证据,解开历史谜团,证明老子出生地就是今安徽涡阳。
(一)楚国作证苦县在楚国。
考证老子故里,首先要考证楚国。
历史资料记载:在老子时代,今涡阳属于楚国,而鹿邑属于陈国。
老子生活的春秋后期,楚国和陈国西北地区边界是城父。
《春秋左传》有如下记载:1)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秋,楚人伐陈。
” “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
遂取焦、夷,城顿而还。
”焦、夷二地本属陈。
焦即今亳州谯城,夷即今亳州城父。
因陈与宋国暗中来往,公元前637年,老子出生之前66年,楚国讨伐陈国,夺取了陈国的焦、夷二地,在顿建城。
今鹿邑那时称作鹿鸣,鹿鸣在焦以西一百多里,属于陈。
2)襄公元年,(公元前572年):“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焦、夷及陈。
”“秋,楚子辛救郑。
”公元前572年,就是老子出生的前一年,晋国军队进攻楚国焦、夷二地,但未得逞。
焦、夷也仍是楚国属地。
3)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楚“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未至,而使遣之。
三月,太子建奔宋。
涡阳县店集镇:古老而神秘的集镇
涡阳县店集镇:古老而神秘的集镇店集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源于1960年8月完稿的《高公乡志》(乡住址店集)。
店集原名柘王殿。
传说战国时期,此地是楚宋交界,当时有一人自恃勇力过人,盘踞此地为王,号称柘王,柘王殿因此得名。
后来,在柘王殿东兴起一个小集,称为店(殿)集。
另一种说法源于1982年5月完稿的的《店集区志》。
店集原名柘树店。
清同治年间,店集有一过路小店,位于路旁一棵大柘树下,人称柘树店。
后来,此地逐渐发展成集市,故名店集。
显然两种说法不同,前种源于柘王,后种源于柘树;前者历史久远,后者年代较近。
但都与“柘”字有关,柘王的“柘”应属姓氏,与柘树是否关联以及柘王名谁难以考证。
史料载:柘为楚地,后属洛阳为县;柘氏,楚大夫以地为氏;楚国公族为姬姓皇帝的后裔,所以柘姓源于皇帝;古代柘姓名人,春秋有柘稽,汉有柘温舒。
店集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
战国时期店集属楚地,传说楚怀王为镇守边疆,以防齐患,封宗室于此地,建宫立殿,即柘王殿,又称柘王宫,有“三宫六院七十二眼井”之说。
宫殿昔日的容颜随宦海沉浮被无情的岁月早已剥去,但遗址遗迹尚存,留下了大片庄阜高地和众多古井,足以想象当时宫殿的雄伟和浩大。
1959年春地质勘探队曾在此高地上建铁塔一座,高30余米,引来众多人观看,并猜测其用意,但一直没有准确答案。
50多年来,这座雄伟的铁塔却成了遗址的导向标,也给古老的店集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930年在此高地南、运粮河北60米处,还残存一处砖瓦结构的天齐阁(俗称“天阁”),1940年店集小学师生扒天齐阁残屋建校时,扒出一把七星宝剑;1958年秋,人民公社组织起“卫星田专业队”,数百名劳力在高埠废墟上搞深翻,挖出不少古砖瓦、石磨和毁坏的陶器等;1975年11月店中生产队社员程广林等4人在铁塔南边取土时挖出一青色古坛,坛内现大量金银器物。
消息走漏后,被当时公社人员叫去训诫上缴,一直送到阜阳有关单位管理。
据统计,挖出金钊3件,金泡、金器71件,银叉、碎银子计6240克。
老子故里道源涡阳征文800字
老子故里道源涡阳一、老子故里源远流长老子,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故乡源涡阳,地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东南部。
据史料记载,老子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的故乡源涡阳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因此也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二、涡阳文化底蕴深厚涡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涡阳,可以观赏到大量的古代建筑,比如老子故居、老子宫等等。
涡阳还有许多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如老子庙会、老子文化节等,这些都是涡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涡阳道教文化特色鲜明涡阳是我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此道教文化在这里具有鲜明的特色。
涡阳的道观众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老君山道观,这里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吸引了众多的道教信徒前来朝拜。
涡阳的道教文化以老子文化为核心,它对我国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涡阳道教文化遗产丰富涡阳的道教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老君山。
老君山是我国道教的圣地之一,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包括古建筑、古碑刻、宗教艺术等。
老君山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道教的重要象征之一。
五、涡阳道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涡阳作为道教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因此也具备了发展道教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
涡阳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涡阳的道教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六、涡阳道教文化的发展前景广阔涡阳作为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具备了发展道教文化的良好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涡阳的道教文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成为我国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重要载体,也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结语:涡阳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具备了发展道教文化的良好基础。
涡阳的道教文化不仅对我国道教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
涡阳千年:老子文化的基因密码
》1
生地的学术坐
标
第二节涡谷二 2
水:老子出生 地的地理坐标
3 第三节典籍方
志:老子出生 地的文献坐标
4 第四节出土文
物:老子出生 地的实物坐标
5 第五节标志景
观:老子出生 地的人文坐标
第六节民俗习惯:老 子出生地的社会坐标
第七节碑文诗抄:老 子出生地的文化坐标
第八节两宫对比:老 子出生地的结论坐标
贵妃鱼头 游龙戏凤 全鸡 无忧肉丝 鸭子扛枪 冰糖肘子 大将羊肉汤 红烧鲤鱼 老聃鱼丸
高炉家酒 义门薹干 义门熏牛肉 涡河鳜鱼 高公糖醋蒜 老君扒鸡 茯苓锅饼 人参果娃 太极变蛋
第一节朝拜:农历二 月十五缓缓走
第二节悟道:天静钟 声回荡在烟雨中
第三节观光:与自然 最近离风尘最远
第四节休闲:将养生 宝典挂在心头
竹林聚贤 情系琴弦 财主赌字 皇家女婿 物以类聚 弃官不做 居傲结怨 无忧仙草 生命绝唱
植物分类 昆虫“看”橘 一牛八磨 赞歌“吊文”
诗“修”天静 四斗地租 骑牛飞天
八公山上 豆腐仙丹 方家助力 鸡鸣犬吠
龙子悔泪 赶锁龙脉 真源古城 伯俞故里 碎碎平安 月老观书
第 质
一 疑
节 :
《史记 老子出
第九节 《老子出关 图》解析
第十一节 “明代 重修碑”问世
第十节 “孔子问 礼碑”出土
第十二节 “老子 故里就在此”
《涡阳县志》诗抄
谜一样的残缺古壁画 壁画原为《老子出关图》 绘制于清代中晚期
郦道奇缘 序说“谷水” 词说“老子故里”
第一节过会仙桥迎福 转运
第二节敬卧牛石感圣 祖恩
第三节求观世音做孝 顺儿
书出一辙 隐名访老 对酒当歌 柏杖之举
中国关于锅的故事
中国关于锅的故事
中国有很多关于锅的故事,其中一则著名的故事是《涡阳三调锅》。
据传,在中国宋代的涡阳县,有一位名叫曹奕的普通农民。
他制作的锅非常优秀,无论是炖煮还是烹饪,都能让食物更加美味。
传说这种锅还能调节食物的气味和味道,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有一次,宋仁宗得到了这个锅,他非常喜欢它的使用效果,于是下令把曹奕召进宫中。
曹奕被皇帝的举荐和赏赐感动,他将锅的制作工艺教给了皇宫的铸锅匠,并且把这种锅的制作工艺传授给了他们。
经过皇宫铸锅匠的研究和改良,涡阳三调锅(指这种制作工艺)在中国历史上迅速获得了盛名。
这种锅的特点是在锅身上铸刻有不同的花纹,从而能够让食物炖煮或烹饪时更加均匀地受热,并且能够调节食物的味道和气味。
它被誉为“烹饪艺术的傑作”。
涡阳三调锅不仅在宋代时期非常流行,而且在明清时期也广为使用。
它不仅在皇宫中得到了推崇,还受到了普通人民的喜爱。
至今,在中国的一些历史博物馆和民间,仍然可以找到涡阳三调锅的身影。
这个故事不仅讲述了中国古代锅具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更展现了中国厨艺的精髓和对美食的追求。
同时,涡阳三调锅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厨艺的卓越成就。
涡阳史话
涡阳史话一、简介涡阳县,安徽省亳州市辖县。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东临蒙城县,南临利辛县,西靠亳州市谯城区,北临河南省永城市、淮北市濉溪县。
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亳州市中心位置,全县国土面积2107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辖25个镇(场、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68万。
涡阳有“老子故里天下道源”之称,境内人文景观众多,现存有天静宫、东太清宫、东岳庙、尹喜墓、范蠡冢、遗履桥、嵇康墓、陈抟卧迹、红城子遗址、张乐行故居等众多古迹。
涡阳地处皖、豫交界,有“皖北门户”之称,铁路、公路、水运“三通汇流”。
青阜铁路纵贯南北,连接京沪、京九线。
S307、S202两条省道交汇县城,济祁高速纵贯涡阳。
淮河第二大支流涡河横穿境内,通淮河、入长江,四季通航,单船最高通航能力达800吨以上。
亳州机场将建在涡阳县标里镇。
二、历史沿革1、禹分天下地属豫州,春秋战国屡易其主据《禹贡》记载,大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大禹王治水成功,分天下为九州。
现阜阳地区属豫州,宿县属徐州。
那时之涡阳县境在豫州东北,与徐州毗邻。
商朝,约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建都南毫。
南毫古城在今谷熟县西南三十五华里(今河南省商丘东南谷熟镇)。
涡阳县境距毫四十五里,为商之畿辅。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
今县境(含1964 年划归利辛部分)属陈、胡两国。
胡国在今阜阳县境;陈国在今毫县境。
春秋末期,楚国强盛,楚灵王(公元前540 ~前529 年),伐陈附近之徐国。
途中在涡阳县境(今楚店一带)建行宫,又在乾溪旁建章华台(今县城西四十华里处)。
公元前479 年,楚惠王灭胡、陈两国,县境随被占掠。
不久,又出兵灭许、徐两国,并迁许、徐百姓入原陈国地,以便统治。
2、赢秦实行郡县制,县境属泗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统一中国,“废封建,行郡县”,即废除分封制,而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原陈国地设任、城父两县,皆属泗水郡,县境亦属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垓(在今宿县)攻占轾、酇、苦、柘、谯,其中包括部分涡阳县境。
说说涡阳县的来历
说说涡阳县的来历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置郡县,涡阳故地分属铚和城父两县,皆属泗水郡。
下城父聚在今县城附近。
西汉初,改泗水郡为沛郡,县境分属铚、城父、山桑(今曹市集北)、扶阳(在旧福宁镇附近)和汝阴县(今县南部)。
铚、城父、山桑、扶阳四县属沛郡。
汝阴县属汝南郡。
东汉初,城父、山桑改属汝南郡。
本县境在沛郡与汝南郡交接处。
汉魏之际,曹操统一北方,县境属礁郡。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以礁为“先人旧郡”,称为瞧国。
县境地接礁南。
晋改谯国为礁郡,城父、山桑、铚等县皆属此郡。
永嘉乱后,淮北各地沦为战场,城邑毁坏严重,州郡建置变易频仍。
东晋孝武帝在山桑县境侨置蒙县,为礁郡治,北魏称南礁郡。
北魏孝武帝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在谯城置南充州,北周武帝乎定北齐后,改为亳州。
南朝宋初在城父侨置浚仪县,属陈留郡(东晋咸康四年陈留侨置在礁城),北魏未改。
故《魏书·地形志》南克州陈留郡浚仪县下记“有城父城”。
在南谯郡,北魏孝文帝在此置涡州,后又置涡阳郡和涡阳县。
涡阳作为县名自此开始。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将丹城并入临涣;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将浚仪恢复为城父县,属亳州。
隋炀帝大业初年,淝水县又改为山桑县,属谯郡。
此时,县境分属城父、山桑、临涣、汝阴等县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山桑属谯州。
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谯州,割属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蒙城县。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从宿州割临涣,与谯、城父、邓、蒙城等县同属亳州,隶淮南东路。
宋南渡后,县境属金。
绍兴十一年(1141年),和议成,以淮水中流划疆。
金将蒙城改隶寿州。
此时,县境分属颍、亳、宿、寿4州。
元朝统一中国,一度以民户稀少,并城父入谯县,后又复置,属亳州。
至元八年(1271年),从汴梁路分置归德府,下辖亳、宿两州。
至元三十年(1293年),分置汝宁府,下颖顾州。
此时,蒙城属安丰路寿春府。
涡阳简介
涡阳简介涡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涡阳又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涡阳(3张)地,演绎出许多彪炳青史、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
古代稽康、张良、范蠡、伍子胥等先后在这里参悟玄理奥旨,留下了遍及全境的名胜古迹。
一代风云人物刘少奇、彭雪枫、张震、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在这里南征北战,谱写了辉煌壮丽的抗日诗篇。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境内文化众多,1996年5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涡阳县现有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县级文物150多处,包括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
1990 年11月涡阳县将石佛寺、东太清宫、嵇康墓等34处文物列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2月公布涡阳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化、传统戏曲、传统手工艺术等(共21项),2009年涡阳老子传说、棒鼓舞已被省政府列为第二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涡阳老子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老子故里老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很想知晓在什么地方出生了这一伟人。
但因历史对老子出生地记述不一,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众多专家以致认为老子故里在涡阳的史据是确凿的,从而破解了这一千古之谜。
(一)老子是宋国相人《史记》中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而《列仙传》中言“陈人”老子故里在涡阳,边韶《老子铭》则“楚相县人”,陆德明《老子音义》又说老子是陈国苦县厉乡人,并说《史记》中云“仁里人”,又云“陈国相人”,等等,关于老子故里,竟多达六七种说法,叫人不能不怀疑了。
马叙伦先生在论证“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经后人窜改的同时,进而证明了陈国相人说的错误。
这是言之成理,不可推翻的,否认了老子陈人说,另外,马叙伦又作出了他的论证,进一步得出他自己的结论——老子是宋国相人。
(二)老子故里在涡河以北谷水入涡处东汉边韶奉诏撰《老子铭》记:“老子,楚相县人也……涡水处其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涡阳史话一、简介涡阳县,安徽省亳州市辖县。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东临蒙城县,南临利辛县,西靠亳州市谯城区,北临河南省永城市、淮北市濉溪县。
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亳州市中心位置,全县国土面积2107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辖25个镇(场、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68万。
涡阳有“老子故里天下道源”之称,境内人文景观众多,现存有天静宫、东太清宫、东岳庙、尹喜墓、范蠡冢、遗履桥、嵇康墓、陈抟卧迹、红城子遗址、张乐行故居等众多古迹。
涡阳地处皖、豫交界,有“皖北门户”之称,铁路、公路、水运“三通汇流”。
青阜铁路纵贯南北,连接京沪、京九线。
S307、S202两条省道交汇县城,济祁高速纵贯涡阳。
淮河第二大支流涡河横穿境内,通淮河、入长江,四季通航,单船最高通航能力达800吨以上。
亳州机场将建在涡阳县标里镇。
二、历史沿革1、禹分天下地属豫州,春秋战国屡易其主据《禹贡》记载,大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大禹王治水成功,分天下为九州。
现阜阳地区属豫州,宿县属徐州。
那时之涡阳县境在豫州东北,与徐州毗邻。
商朝,约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建都南毫。
南毫古城在今谷熟县西南三十五华里(今河南省商丘东南谷熟镇)。
涡阳县境距毫四十五里,为商之畿辅。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
今县境(含1964 年划归利辛部分)属陈、胡两国。
胡国在今阜阳县境;陈国在今毫县境。
春秋末期,楚国强盛,楚灵王(公元前540 ~前529 年),伐陈附近之徐国。
途中在涡阳县境(今楚店一带)建行宫,又在乾溪旁建章华台(今县城西四十华里处)。
公元前479 年,楚惠王灭胡、陈两国,县境随被占掠。
不久,又出兵灭许、徐两国,并迁许、徐百姓入原陈国地,以便统治。
2、赢秦实行郡县制,县境属泗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统一中国,“废封建,行郡县”,即废除分封制,而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原陈国地设任、城父两县,皆属泗水郡,县境亦属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垓(在今宿县)攻占轾、酇、苦、柘、谯,其中包括部分涡阳县境。
后陈胜为秦将章邯所败,于下城父为御者庄贾所杀。
据《清一统志》,下城父位于蒙城县西北约八十华里,在今涡阳县境。
3、西汉分属二郡五县,东汉数县统归一州汉沿秦制,除新置一些郡县外,还更改秦部分郡县名和辖区。
涡阳县境当时跨泗水、汝南两郡。
泗水郡改名为沛郡,领三十七县。
涡阳县境部分属于轾、城父、山桑(今曹市集北)、扶阳(在旧福宁镇附近)和汝阴县(今县南部)。
铚、城父、山桑、扶阳四县属沛郡。
汝阴县属汝南郡。
东汉初,城父、山桑改属汝南郡。
本县境在沛郡与汝南郡交接处。
三国时代,涡阳县境属魏国。
魏置谯郡,下辖沛、汝阴。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以谯为“先人旧郡”,称为谯国。
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公元221 年),用谯为五都之一。
设谯郡后,又置汝阴郡,不久废。
县境地接谯南。
晋改谯国为谯郡,城父、山桑、铚等县皆属此郡。
4、县境屡遭兵焚,县名肇始北魏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二年〔公元266 年),复置汝阴郡,领八县。
谯郡仍存在,领县,包括城父、山桑、柘等县。
时县境跨谯、汝阴两郡,同属豫州。
公元三世纪末,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期间,匈奴入侵,杀北地太守,攻陷郡县。
自此起,夷狄乱华,北方三十州郡战事频仍。
公元307 年至312 年,晋怀帝司马炽在位期间,谯郡陷于五胡,惟铚(包括涡阳县境)仍为晋所有。
公元317 年至4 2 0 年,东晋、十六国时代,县境自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被后赵石勒所占,晋退守寿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十月,宰相殷浩挥师北伐,兵至豫州,由于梁国内史姚襄叛反,在山桑败回。
次年二月,姚襄以梁国降前燕慕容儁。
不久,慕容儁增率兵侵入汝、颖、谯、沛,县境为前燕所占、至公元570 年十一月,前秦灭前撤,县境属前秦。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 年)十月,晋军在淝水大破前秦苻坚军,即著名的“淝水之战”。
晋前锋都督谢玄率冠军将军桓石虔一举攻克豫州大部地区,涡阳县境复归晋。
南北朝时。
国无宁日,县境屡遭兵燹。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率兵南掠,占豫州、准西等地。
自此,淮河以北皆归北魏。
北魏孝文帝在此置涡州,后又置涡阳郡和涡阳县。
涡阳得名即自北魏始。
五世纪末,县境又为南朝齐所得。
公元495 年,南朝齐龙阳县开国侯王朝在涡阳降北魏。
当时之涡阳在今蒙城县北、今县境亦为王朗领地,随之属北魏。
北魏时,县境一度曾划归三郡。
临涣郡领三县:铚、丹城(即今县境之丹城集)、解城(白掸,在今龙山集北),以铚为郡治。
蒙郡领二县':蒙(今县城东南十五华里之蒙关店)、勇山(“勇”为“龙”之谐音,即今县境之龙山),以蒙为郡治。
又置颖州于汝阴郡,以汝阴、戈阳两县为郡治。
南朝齐明帝永泰元年(公元498 年)三月,豫州刺史裴叔业领兵占县境,破北魏军。
至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公元500 年),裴叔业降魏,县境又为魏所得。
梁武帝萧衍即位后,为梁鼎盛时期。
天监四年(公元 5 05 年),梁军北伐。
次年五月,梁将张惠绍与冠军长史胡辛生、宁朔将军张豹子攻陷宿豫,占据县境,并执送魏将马成龙往京师。
此后,张惠绍使部将蓝怀恭于淮南立城为犄角。
不久,魏援军压境,蓝怀恭战败,张惠绍连夜逃奔至淮阴,县境又为魏所占。
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公元508 年)十月,魏悬瓠镇军主白皂生、豫州刺史胡逊据涡阳投梁。
同年十二月,又为魏安东将军杨椿攻陷。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 年),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降梁,县境又属梁,梁改置为西徐州。
十一月,梁武帝以萧渊藻为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涡阳。
时县境屡易其主,也曾被北齐北周占领。
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 年)十二月,梁河南王侯景率军围谯城不下,继又退军攻陷城父。
东魏遣慕容绍宗追侯景,侯景退人涡阳相持,县境之一部为其据守。
时尚有马数千匹,甲卒数万人,车万余乘。
不久,侯景军粮尽,士卒多北人,不愿南渡,部将暴显等各率所部投降绍宗。
侯景溃败,逃往寿春,县境人东魏,东魏孝静帝武定六年(公元548 年),改西徐州为涡阳县,亦日涡州,属南谯郡,其地在今县东北部,县内有北平城、曹操祠,与今涡阳相距九十里。
由于连年战争,北人南迁,北方一些川郡名随之南来,史称“侨置郡县”。
因此,两晋、南北朝时,改谯郡为‘陈留',易城父为‘浚仪',北魏亦沿用之。
北魏时,县境一度曾划归三郡。
临涣郡领三县:钰、丹城(即今县境之丹城集)、解城(白掸,在今龙山集北),以钰为郡治。
蒙郡领二县':蒙(今县城东南十五华里之蒙关店)、勇山(“勇”为“龙”之谐音,即今县境之龙山),以蒙为郡治。
又置颖州于汝阴郡,以汝阴、戈阳两县为郡治。
5、隋帝改郡为县,唐朝山桑改名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 年),并丹城人临涣,改郡为县。
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归属谯郡。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涡阳为淝水。
隋炀帝大业初、废州,淝水复汉时山桑名。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 年),复浚仪为城父,属谯郡。
汝阴郡,旧直颍州,初五县。
开皇初郡,大业初复为郡在城父之鲁丘堡置文州,又置药城县。
次年,州废,改为文城县。
武德七年,文城县并人城父,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 年八改城父为焦夷,五代梁时,又改为夷父。
直至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 年)十月,梁亡,才恢复城父名。
真源县,唐时建置,《元和郡县志》说,毫州真源县,东至州59 里,疑在今之义门集。
山桑于武德四年重立,与临澳同属北谯州.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 年),州废,以城父、山桑、临涣、永城、真源属毫州谯郡;汝阴属颖州汝阴郡,两州均隶河南道。
县境地跨谯、汝阴两郡。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 年),改山桑为蒙城。
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 年),从毫州割临涣归宿州。
6、宋亳州划归淮南,元归德统领两州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 年),从宿州划临涣属毫州。
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 年儿又归宿州,隶淮南东路。
唐时的真源县,大中祥符七年改为三真。
那时的三真、谯、城父、蒙城等七县属毫州,隶淮南路。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0 年),分归淮南东路。
毫州在大中祥符七年建集庆军节度。
宋徽宗崇宁年间,有人口十三万户,生产贡结纱、绢等。
汝阴归属顺昌府,属京西北路。
顺昌府旧为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 年)建顺昌军节度。
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 年人改为府。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 年)五月,金人叛盟约,兀术率兵分四路来攻,毫州王彦先叛变降金。
金人进围顺昌府。
刘铸力战,败走。
六月,宋以韩世忠太保、张俊少师、岳飞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北伐。
刘铸率将军阎充于顺昌府李村大败金人。
闰六月,张俊率统制宋超,与金人大战于城父县,复克毫州。
不久,张俊引军还寿春。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 年)十一月,南宋与金达成和议,以淮水中流为界,县境属金。
金宣宗贞佑三年(公元1215 年),毫州升为集庆军节度,领城父等六县。
颖州领汝阴等四县。
宿州升为保静军节度,领临涣等四县;寿州领蒙城等两县。
县境分属毫、颖、宿、寿四州,统隶于南京路。
至金哀宗天兴年间(公元1233-1234 年),毫题、宿、寿四州又归于宋。
元人入侵,不顾疆理之宜,于元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 年),撤宿州所领四个县,归并于州;撤颍州所属四县,归并于州。
又以民户稀少为由,并城父人谯,先锋永城。
不久,又复置城父,仍属毫州。
自此,州县之制开始紊乱。
至元八年(公元1271 年汴梁路分置归德府,辖毫、宿两州;至元三十年(公元12 9 3 年),分置汝宁府,辖颖州。
蒙城属安丰路寿春府。
以上三府均由“河南河北行中书省”统辖。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 年)二月,韩林儿称帝,建都毫州,五月,朱元璋附韩。
十二月,元军攻毫州,韩林儿出走。
7、明因元制多反复,清析蒙城属亳州明洪武初,废城父县,并人毫州。
又降毫州为县,沿元制,由归德府统辖。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I371 年)二月,从归德府割宿州;三月,从汝宁府割颖州,与寿州所属的蒙城,同归凤阳府统辖,直隶南京。
洪武六年(公元1373 年),归属颖州。
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1496 年)十月,又升毫县为毫州,并置义门巡检司。
南明初,福王在南京称帝,县境仍属明。
清顺治二年(公元16 4 5 )四月,县境为清占据,隶“江南承宣布政使司”。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 年人分置“江南左布政使司”,领安徽,隶江宁。
康熙六年(公元16 6 7 年),改“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 6 0 年八“安徽布政使司”驻安庆。
乾隆二十六年,设安徽省,省城仍设安庆。
蒙城,明属凤阳统辖。
雍正二年(公元1724 年),析蒙城属毫州。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 年),安徽巡抚王雄奏准以颖州直隶州与豫省毗邻,地方辽阔,升颖州为府治,并置附廓县阜阳,与毫蒙同属颖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