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转向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师:***2002.4.1研究生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位级别:导师姓名、职称:课题来源: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曹欢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与认识硕士赵建军教授自选摘要:本论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历史观和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认为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二个阶段:逻辑理性、历史理性、历史的逻辑理性。
’逻辑理性以逻辑分折的方式将科学命题清晰化,使它和经验相对照,即使观聚陈述与理论陈述相符合,其典型特征是把科学看作是由逻辑理性重建的某种普遍的规范性方法论原则所决定的东西。
逻辑理性以牺牲科学的历史性为代价去追求科学理论的内在逻辑。
历史理性以“历史”的方式去再现科学的动态的现实发展过程,其典型特征是把决定科学发展的因素扩展到社会和心理等更广泛的领域。
历史理性zf认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和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具有强烈的相对主义倾向。
逻辑理性和历史理性分别着重于考察科学的静态的横断面的逻辑结构和科学的动态的纵断面的历史结构。
历史的逻辑理性则将二者统一起来,在历史的发展中寻找逻辑的确定性和规范性,消除神秘主义和模糊性乃至相对主义。
正确把握历史的逻辑理性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
历史既是外在的客观的认识对象,也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人类实践。
而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看,历史的本质是实践的。
从实践的意义上理解历t妲,一切历史、传统决非~成不变的僵死的怪物,更非某种固定不变的定律的例证,而是可以不断重新塑造的对象。
人的思维和认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历史的逻辑理性虽在理论上还处于萌芽时期,但它是“看”科学的新视角,并已成为、也将是科学哲学理论发展的增长点。
厂关键词:科学哲学理性、逻辑理性历史理性历史的逻辑理性TheEvolvementofTheModernWestPhilosophyofScienceRationalityAbstract:Mainlyusingthesightofpractice,viewofhistoryandthemethodofunityofhistoryandlogicinMarxist,thisthesisverifiestheevolvementofthemodemwestphilosophyofsciencerationalitysystematicallyandconsidersthewestmodernphilosophyofsciencerationalityprocessesthreephases:logicrationality,historyrationality,historicallogicrationality.Logicrationalityclearssciencepropositionbylogicalanalysisandmakesthemfaceexperience,thatistOsay,makestheoreticalpropositioncoincidewithobservationalproposition,itstypicalcharacteristoregardscienceassomethingdeterminedbysomelHli、,。
概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
概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2)非理性转向与人本主义文论:非理性转向主要是针对人本主义文论而言的。
①19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文论同古典哲学一样,是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的。
②早在古希腊,人已被看作理性的动物;文艺复兴以后,中世纪人对神学的依附、盲从、迷信被人对自身理性的发现和肯定所替代。
③从笛卡尔到康德,再到黑格尔,理性主义始终占统治地位。
那个时代,人本主义与科学或理性主义完全一致,理性原则可以说是人本主义的核心尺度。
文论也一样。
④但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衰落与尼采、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的兴起,传统的人本主义与理性、科学之间出现了裂痕;进入20世纪,人本主义哲学与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据上风,形成了所谓非理性转向。
⑤这一转向的主要代表有:表现主义对直觉的推崇;直觉主义意识流的分析;精神分析学对无意识的开拓;解释学与接受理论对审美期待视域的研究等。
(3)语言论转向与科学主义文论:语言论转向主要是针对科学主义文论而言的。
①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古希腊时代的“世界是什么”这一论题到17世纪笛卡尔、莱布尼兹为代表的德国、法国理性主义哲学对这一论题的颠覆而转向“人类为何能认识世界”,标志着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重要转向即“认识论转向”。
哲学真理不再自明而有待证明与认识。
②认识论转向不仅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反驳,更开创了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与19世纪实证主义的启迪与影响,西方哲学发生了第二次重要转向即“语言论转向”,哲学家们开始试图通过对语言及其结构的分析来解决哲学难题。
④语言论的科学主义文论认为,文学批评要遵循文学内部的规律,即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文学性是什么,因而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等文本形式特征进行细致的探讨,挖掘深藏于文学作品内层的总体结构与普遍语法。
⑤这一转向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和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学及解构主义等。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笔记
绪论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1、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2、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3 、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
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
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
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
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
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
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
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
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讲道客巴巴存在主义-PPT精品文档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存在主义主要在德国产 生并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 第二阶段: 20世纪30—50年代。存在主义运动由德国转 到法国,代表人物:萨特、梅洛-庞蒂 第三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末。存在主义开始席卷西 欧、波及东欧并开始在美国、拉美地区流行,成为一种国 际性的思潮,在80年代初期进入我国。存在主义从哲学领 域开始扩展到文学、艺术、社会学、教育、宗教以及影响 黑人运动、青年运动和学生运动。
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 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1933年4月在纳 粹当局确认下任弗莱堡大学校长,10个月后辞职。因为他 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期间,法国占领军当 局禁止他授课。 海德格尔与纳粹之间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界和新闻界多次成 为热门话题。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 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反纳粹的 存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这些 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 的政治观点有更远的意义。
4、人的自由和超越性是存在主义的共同主题。 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由。
海德格尔:把人的自由与人的非本质的“沉沦” 状态对立起来。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
四、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
1.存在主义所揭示的现代社会人的存在的沉沦状态 以及世界的荒谬性质,对于反思西方现代社会的 精神危机和文化矛盾,具有一定的参照性和启发 意义;它凸显了人的问题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和严峻性,切中了现代人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难 题;特别是把人从理性主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下 解放出来,敞开了人的非理性方面,表达了现代 人追求自由的内在心里渴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二讲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转向
第二讲一、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转向在西方传统哲学家那里,哲学一向被看成是理性的事业。
理性在西方传统哲学中一向居于核心地位。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理性被看作是整个世界的本体,并被看作是人性的本质。
西方传统哲学总体上表现出理性主义的基本倾向。
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肇始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最早确立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是叔本华创立的唯意论,受其影响,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以及德国和法国兴起的生命哲学思潮成为19世纪后半期非理性主义的重要思想流派。
20世纪初,由胡塞尔引导的现象学运动所开启的存在主义思潮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和分析把非理性主义思潮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精神分析学说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科学哲学中,在从最初的对形而上理性的拒斥和科学理性的迷信走向对科学理性的反叛的过程中,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哲学家通常对多元方法论以及多元文化观念张扬,表达出具有非理性主义色彩的科学哲学观念。
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科技理性扩张所导致的社会危机的批判,也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理论倾向。
现代非理性主义在哲学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本体论上,现代非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寻求某种非理性来取代理性的中心地位,以之作为世界的本体,并把它建构和发展为对抗理性主义的一种“主义”。
在认识论上,现代非理性主义普遍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反对理性主义依靠抽象的逻辑推理和二元对立的知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宣扬只有依靠体验、直觉、情感等非理性的认识方法,才能认识世界。
在人性论上,现代非理性主义反对把人抽象化、理性化,主张非理性因素才是人性的本质,把非理性看成是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生成以及实现人的绝对自由的根本动力。
在价值观上,现代非理性主义拒斥绝对主义的价值理想,反叛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秩序,试图戳穿理性主义的虚妄性,颠覆既有的伦理道德,张扬反传统的价值观,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对主义的价值信念,甚至走向虚无主义。
西方非理性主义
第十一章西方非理性主义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即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是这三个哲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
由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及其向反理性主义的演进,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
本章主要对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演变进行逻辑的分析和揭示。
非理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是与理性主义根本对立的。
现代西方不少哲学家一反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把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转向非理性问题,宣扬非理性主义,形成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
一、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西方非理性主义从19世纪初兴起,20世纪中叶达到鼎盛,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这种社会思潮与传统哲学思想、时代背景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由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逻辑演变,体现了哲学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方向转换和主题转换,深刻揭示了西方现实社会及处于那个时代的人的心理状态,当然现代西方哲学家个人对人生的透视和对生活的体验也会融合在这种理论思潮的发展中。
1.西方非理性主义的产生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实质上是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危机在哲学上的折射和反映。
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当时社会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当时影响颇大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
(1)非理性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非理性主义的普遍确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至此开始,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出现高度激化,两次世界大战正是这种矛盾激化的产物。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暴露了某些人以强凌弱、称霸世界的野心,从而使人们对用理性和科学建立起来的现代社会文明产生了怀疑。
不但如此,人们还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状:流血、牺牲、毁灭、无家可归……它使人们看到,社会的表面稳定、安全和物质进步,同一切人间事物一样,都是建立在空无的基础之上的,以至于欧洲人像面对一个陌生人一样面对自己。
经济危机和精神危机的双重袭来,特别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变化,引起了人们在精神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不仅削弱了人的理性信念,而且在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形成了非理性主义的认识和心理基础。
现代西方哲学(经典笔记)供考研参考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导论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一)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涉及广泛范围、包括众多流派:1、范围广泛。
2、流派众多:(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
(叔本华、尼采为代表人物)(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
(海德格尔、萨特)(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领”为主要内容。
(波普、库恩、拉卡托斯)(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四)当代西方思潮的根源它根源于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尖锐矛盾的反映。
比如等以反理性为特征的种种社会思潮,是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社会背景相适应的。
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作者:陈振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11期摘要:现代西方哲学生发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哲学传统根基之上,体现着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向和变革。
这种转向和变革遵循了西方哲学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内在发展逻辑。
文章试从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转向中挖掘西方哲学自身的内在逻辑和思想价值,在各种转向所体现的哲学观变革中再现从“思想”到“意义”的发展理路。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能否思想”;“有无意义”;哲学转向;哲学观变革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存在着一个公认的说法,即西方哲学从诞生以来,共经历了两次被称为“转向”的研究主题的切换。
第一次转向是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第二次转向是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
对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作出这样的表述和理解,已经成为理论界的思想背景,成为人们对西方哲学理解的一种共识性认识。
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不仅仅是语言学转向这一单一的运思之路而是具有转向的多重路径的,包括语言学转向、生存论转向等。
并且这些多重路径转向的深层根据是哲学观的变革,哲学观的变革却是依据着西方哲学“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内在发展逻辑的轨迹。
一、哲学的转向通过对哲学史发展历程的逻辑梳理,可以看出西方哲学不是沿着一个方向按部就班发展的。
哲学转向实际上就是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起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哲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角度的转换,标志着哲学向着纵深方向的发展。
整个西方哲学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的过程,从而走向了现代。
哲学的转向表征着哲学的发展逻辑,同时更表征了哲学对人类思维发展历史的总结。
西方哲学从自身发出对“有无意义”的追问,研究意义世界的哲学超越了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内容和模式,成为面向人类生活和人生意义的哲学。
这种对“意义”的追问寓于现代色彩缤纷的哲学形态之中,使这些哲学在共同的发展轨迹上生成不同的表现形式。
换言之,现代哲学流派史在从不同的维度上追问“有无意义”问题,都以对意义的揭示作为展开自己哲学思想的前提,共同遵循了西方哲学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发展轨迹。
现代西方哲学
绪论么么哒一、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特别是其本体论的超越,对二元分立哲学模式的超越,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对近代哲学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理论的超越。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整个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过程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可谓是这一转型的过渡期,而从20世纪初至今可谓是其完成期。
过渡期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前者采取了马赫主义等形态,后者主要有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实用主义(特别是詹姆士)兼有上述两种倾向。
此外,还有一些既较多地保留又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流派,主要有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实在主义。
完成期可分为20世纪上半期的西方哲学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
上半期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出现和盛行。
它们标志着西方哲学在总体上已由近代思维方式转向现代思维方式。
20世纪初罗素和摩尔对黑格尔主义的公开驳斥标志着分析哲学运动的正式形成。
现象学运动肇始于胡塞尔,广义地说,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的存在主义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对早期的形而上学不彻底性及实用主义倾向作了进一步的改造,更为强调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宗教哲学和神学方面兴起了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神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蒯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流派之外,又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多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绪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专题教学课件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2.知识的困境: 伴随着对本体问题的探 讨,人们逐渐认识到我们知 道某物是什么的前提是明确 我们如何认识它,认识论哲 学转向开始了。 世界何 以可能? 本体何 以可能?
上帝何 以可能?
人何以 可能?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3.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真相: 认识论哲学陷入困境 , 人 们逐渐认识到认识论问题的前 提性问题是语言的表述与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内容和形 式。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转向
现代非理性主义在哲 学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在本体论上,现代非 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寻求 某种非理性来取代理性的 中心地位,以之作为世界 的本体,并把它建构和发 展为对抗理性主义的一种 “主义”。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转向
在认识论上,现 代非理性主义普遍否 认真理的客观性,反 对理性主义依靠抽象 的逻辑推理和二元对 立的知性思维来把握 世界,宣扬只有依靠 体验、直觉、情感等 非理性的认识方法, 才能认识世界。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4.生命的意义 这种“存在”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 方面是指与人的本质相联系的、体现人的生命 的价值结构;另一方面是指人的精神、生命结 构的外化和客观化的活动,它是个体生命与环 境的联系,又是个体体验意义、理解生命的方 式。在这两个方面中,人的生命的价值结构通 过其外化和客观化的活动实现出来,而人的精 神、生命结构的外化和客观化又是人的创造性 活动的结果。
本体论 生存论
感性的
超验的
实体化
抽象的
意义性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
丹麦思想家克尔 凯郭尔明确地表达了 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反 叛,并把自己的哲学 思想奠基在孤独的、 非理性的个人存在上, 从而对人的生存的分 析使现代西方哲学的 “生存论转向”初露 端倪。
《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浙师大)
《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浙师大)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近代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折一、从现代哲学向当代西方哲学过渡的第二阶段:时间:从19、20世纪至今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演进。
这时期的发展在欧洲主要是非理性主义哲学,在美国则开始进入后经验主义阶段。
大体上它们仍是遵循着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主要思潮的发展。
二、 19-20世纪的两种思潮(背景)一是科学主义。
产生于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
另一是人本主义。
渊源于近代欧陆的理性主义。
这两种思潮是前一个历史时期两种对立思潮的延续。
直到20世纪才出现了合并的机会。
它们都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并在这结合点上表现出两大方法论: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与现象学(胡塞尔)。
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终完全融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两大属性。
三、科学主义是如何形成的?1.休谟的不可知论是对英国经验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它还吸收了弗朗西斯·培根的观点。
2.最早的是孔德等人的实证主义哲学。
它的特点是拒绝形而上学,将所有知识限制在经验范围内,拒绝讨论经验以外的问题,并试图将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人文学科领域。
3.还有马赫主义。
他将实证主义转化为物理学,将所有科学理论还原为“假设”的观点,奠定了美国传统主义哲学的基础。
4、新实在论和批判实在论。
它们在继承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柏拉图主义承认“共相”存在的观点,以此企图证明数学等抽象观念的实在性。
它们也最后奠下了实用主义的基石。
四、人文主义是如何产生的?1、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最初的转折,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2.德国黑格尔辩证理性主义;费尔巴哈在德国的人文主义强调理性、情感和身体。
费希特等人把理性主义变成了非理性主义。
激情和疯狂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
3.唯意志论(叔本华、尼采)等的代表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非理性哲学。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把哲学对象归结为人的意志或生命,反对或贬低观察、实验、逻辑的科学方法,提倡内心体验等精神力量。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定义: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再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近代西方哲学的成就和缺陷:实现了认识论转向,建立了一个理性的时代。
但是对理性的倡导由于走向极端,变成了对理性的迷信;并且由于忽视了主客、心物的关系,不同程度地陷入二元论,从而导致了与理性精神相悖的独断论或怀疑论。
现代西方哲学的形成和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越出理性,转向非理性的直觉;不再建立无所不包的体系助学;抛弃二元分立倾向;“人”的回归。
一、实证主义孔德【法】(1798-1857)哲学应当以市政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谓内容,摒弃神学和四边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中级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冲向本质。
一句话,就是以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人类精神(思想)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实证)阶段人类的每一么那只是都先后经过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在神学阶段人们企图追求绝对知识,但无法实现,于是只能借助神来解释;形而上学阶段,人们用抽象的概念解释一切,把抽象概念当作绝对知识;在科学阶段,人们承认不能获得绝对知识,只是借助推理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关系。
二、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叔本华【波兰】(1788-1860)生存意志(意志本体论)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是意志,进而用类比法推出世界的本质也是意志。
意志的基本特点是求生存,故而可以称作生存意志。
生存意志包括两方面:求生存和求生命(繁衍后代)。
克尔凯郭尔【丹麦】(1813-1855)以孤独的非理性的悲观的个人存在取代客观物质和理性意识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人生三境界(三阶段)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宗教阶段人生道路就是走向上帝的道路。
人在通向上帝的道路上可能经历三个认识自己的存在的阶段:审美阶段:这一阶段人的生活为感性冲动所支配,沉溺于感性的想了,生活混乱、堕落,最终由于空虚和痛苦走向第二阶段,即伦理阶段;伦理阶段:这一阶段人地生活为理性所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欲,讲个人所欲与社会义务结合起来,遵守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和义务。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现代西方哲学第二章
2.
3.
4.
基本倾向、影响、评价
批判传统理性主义; 西方近现代哲学转型的主要推动者; 基本框架仍然是一种体系哲学。
二、尼采的权利意志哲学 一)生平、思想发展
1、生平(1844-1900) 2、思想发展 分三个时期 1)1869-1876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 的思想》;叔本华,瓦格纳;发掘古希腊艺 术和人生经验的狄俄尼索斯的深层动源,批 判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干枯的理性精神。 2)1876-1882 开始怀疑以前所持的观念预设 和价值,逐渐否定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3)1883-1889 最成熟丰产的6年。
自然冲动的三个分叉:植物生命、本 能生命、理智生命。
3、直觉——通往实在之路 直觉即是在绵延中的思维,一种直接的意识。 直觉高于理智。 (“直觉和智慧代表意识工作的两个方向:直觉沿 着生命的方向前进,而智慧沿着相反的方向前进, 因而受到物质运动的制约。”《创造进化论》商务印 书馆,2004年,第221页)
二)关键点
1、日神和酒神 日神:阿波罗,Apollo,代表造型艺术,幻想、 追求、理性、道德 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iysus, 音乐舞蹈之神, 真实、破坏、疯狂、本能 2 、重估一切价值:批判被理性主义化基督教传统 当作真理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破除它们的权 威》(《偶像的黄昏》) 3、主人道德奴隶道德:奴隶道德(尼采)指如畜 群般普通人、“下层人”所遵奉的道德(怜悯、 同情、仁慈、宽恕)。主人道德:如贵族阶级一 样少数奋发有为人所遵奉的道德。在一切文明社 会中、在同一人身上两种道德相互交织。
(《时间与自由意志》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70页))
2、生命的进化和理智的产生 现在的生命形态来自生命的原始冲动, 生命冲动有两种不同倾向:自然向上和逆 转向下。
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作者: 邓晓芒[1]
作者机构: [1]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现代哲学
页码: 46-4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逻各斯;努斯;迷狂;柏拉图;黑格尔
摘要: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史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
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的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
西方哲学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发展出来的,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对立开始讨论,然后探讨启蒙运动对理性主义的推动,接着分析存在主义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
在现代哲学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辩证关系成为重要议题。
最后对西方哲学史中其他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进行探讨。
通过总结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与交融,以及对今日的启示,本文呼吁读者反思并尊重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共存和对话。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启蒙运动,存在主义哲学,现代哲学,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交融,发展,探讨,对立,辩证关系,启示。
1. 引言1.1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在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两种哲学思想代表了对于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也体现了人类在思考和探索之间的不同取向。
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情感和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和思考中的重要性,而理性主义则主张逻辑、证据和理性推理在思考和认识中的至关重要地位。
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在古希腊哲学中便有所体现。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了理性主义的观点,认为通过逻辑和理性推理可以获得真理和智慧;而诸如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等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则更加关注直觉和神秘经验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启蒙运动对理性主义的推动使得理性主义在17世纪和18世纪达到了巅峰。
启蒙运动强调人类理性的自主性和重要性,呼吁人们通过理性思考解决问题和追求真理。
存在主义哲学的兴起又重新引起了对非理性主义的关注。
存在主义哲学家如基尔凯郭尔和萨特主张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荒诞无常的,理性无法全面解释人类的存在和行为,因此非理性主义在现代哲学中重新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中交互影响、相互补充,二者的辩证关系展现了人类对于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多元思考方式。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互补关系中找到一定的启示,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人类认知和行为的本质。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绪论第一编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转向第一章唯意志主义第一节唯意志主义的形成及其影响一、唯意志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唯意志主义的基本特征三、唯意志主义的思想影响第二节叔本华一、叔本华:非理性主义的奠基者二、意志与表象三、悲观主义的人生观第三节尼采一、尼采:理性主义的批判者二、酒神精神三、强力意志四、重估一切价值五、超人第二章生命哲学第一节生命哲学的形成及其流变一、生命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二、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三、生命哲学的思想影响第二节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一、柏格森:追寻生命的冲动二、时间与绵延三、“自我”和自我的意识状态四、生命与直觉五、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思想影响第三章弗洛伊德主义第一节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及发展一、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二、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特征三、弗洛伊德主义的思想影响第二节弗洛伊德一、弗洛伊德:开启无意识之门二、无意识世界三、人性之谜四、社会文明观参考文献第二编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第四章现象学第一节现象学的发展及其影响一、现象学的形成和发展二、“现象学”的基本含义三、现象学的思想影响第二节胡塞尔一、胡塞尔:探索作为严格的科学的哲学如何可能二、现象学方法三、意向性理论四、生活世界第五章存在主义第一节存在主义的形成及流变一、存在主义的兴起二、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三、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第二节海德格尔一、海德格尔:澄明存在的真理二、“有根”的本体论三、“此在”的基本存在结构与存在状态四、存在论的真理观五、存在与语言第三节萨特一、萨特:一个时代的良心二、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三、存在与自由四、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五、萨特的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及其问题参考文献第三编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第六章分析哲学第一节“分析的时代”的来临一、语言转向与分析哲学的诞生二、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三、分析哲学的思想影响与理论问题第二节维特根斯坦一、维特根斯坦的生平及其哲学分期二、图像论:语言和世界的同构三、语言的界限:可说与不可说四、语言游戏说五、遵守规则的悖论六、反私人语言论证七、哲学的自我治疗八、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双重效应第七章哲学解释学第一节哲学解释学的历史嬗变一、哲学解释学的思想起源二、哲学解释学的革命:从方法论解释学到本体论解释学三、哲学解释学的思想特质与当代挑战第二节伽达默尔一、走向解释学真理之路二、理解何以可能三、解释学循环与理解的历史性四、解释学经验与问答逻辑五、理解与语言六、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思想影响参考文献第四编现代西方哲学的后现代转向第八章后现代主义哲学第一节福柯一、福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思想者二、从知识考古学到系谱学三、癫狂与文明四、“人之死”与“知识型”五、知识与权力六、规训与惩罚七、福柯思想的后现代性取向及其影响第二节德里达一、德里达:“叛逆”的思想者二、二元对立的解构三、意义的不确定性:延异、播撒与印迹四、解构主义所面临的悖论第三节罗蒂一、罗蒂:“后哲学文化”的倡导者二、心灵之镜与“镜式哲学”的终结三、体系哲学与教化哲学四、新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五、罗蒂与“后哲学文化”的景观参考文献第五编现代西方哲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第九章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节“马克思的幽灵”的来临一、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二、传统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变革三、解释世界与批判世界四、价值的实现和自由的追求第二节卢卡奇一、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二、物化与物化意识三、人的自由和解放四、历史性与总体性的方法五、卢卡奇哲学的双重维度及其双重困境第十章法兰克福学派第一节“批判时代”的奠基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的批判理论二、批判理论的转向:从思维领域的批判到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批判三、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影响第二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逻辑的现代性批判二、启蒙的神话三、启蒙理性与工具理性四、启蒙的逻辑与现代性五、从物化到现代性批判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批判理论的批判第三节马尔库塞一、马尔库塞:拒斥“单向度的生活”二、科学技术与当代工业文明社会三、人性摧残与本能革命四、马尔库塞思想的“单向度性”第四节弗罗姆一、弗罗姆:探求人性的秘密二、人的生存与人性理论三、异化与社会异化四、社会健全之路——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五、弗罗姆的人学思想的人文意蕴第五节哈贝马斯一、哈贝马斯:探索“未竟的事业”二、经验的兴趣和理性的兴趣三、社会生活与社会交往四、晚期资本主义与国家干预五、解释学与交往理论六、哈贝马斯思想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参考文献绪论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了历程存在着一个公认的说法,即西方哲学从诞生以来,共经历了两次被称为“转向”的研究主题的切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转向
在西方传统哲学家那里,哲学一向被看成是理性的事业。
理性在西方传统哲学中一向居于核心地位。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理性被看作是整个世界的本体,并被看作是人性的本质。
西方传统哲学总体上表现出理性主义的基本倾向。
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肇始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最早确立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是叔本华创立的唯意论,受其影响,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以及德国和法国兴起的生命哲学思潮成为19世纪后半期非理性主义的重要思想流派。
20世纪初,由胡塞尔引导的现象学运动所开启的存在主义思潮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和分析把非理性主义思潮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精神分析学说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科学哲学中,在从最初的对形而上理性的拒斥和科学理性的迷信走向对科学理性的反叛的过程中,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哲学家通常对多元方法论以及多元文化观念张扬,表达出具有非理性主义色彩的科学哲学观念。
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科技理性扩张所导致的社会危机的批判,也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理论倾向。
现代非理性主义在哲学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在本体论上,现代非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寻求某种非理性来取代理性的中心地位,以之作为世界的本体,并把它建构和发展为对抗理性主义的一种“主义”。
在认识论上,现代非理性主义普遍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反对理性主义依靠抽象的逻辑推理和二元对立的知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宣扬只有依靠体验、直觉、情感等非理性的认识方法,才能认识世界。
在人性论上,现代非理性主义反对把人抽象化、理性化,主张非理性因素才是人性的本质,把非理性看成是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生成以及实现人的绝对自由的根本动力。
在价值观上,现代非理性主义拒斥绝对主义的价值理想,反叛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秩序,试图戳穿理性主义的虚妄性,颠覆既有的伦理道德,张扬反传统的价值观,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对主义的价值信念,甚至走向虚无主义。
在历史观上,现代非理性主义往往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社会历史发杂货呢过程并不是由理性完全支配下的单一机械的过程,而是受人的主观愿望和各种非理性因素制约的无内在秩序可寻的过程。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
在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追求中,是以对实体本体的先在设定为前提。
它总是在现实生活世界之外,去设定一个超越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抽象的实体本体,并把这一本体作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生活世界的终极根据。
从马克思的生活决定意识的观点来看,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的异在化理解及其表现出来的实体本体论的理论形态,不过是西方人与社会的依附性的存在形态的思想表征而已。
这种实体本体论的理论形态与其解释世界的知识论立场是相得益彰的。
所谓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乃是说现代西方哲学从传统形而上学的超验的、实体化的、抽象的本体论转向感性的、意义性的生存论。
丹麦思想家克尔凯郭尔明确地表达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反叛,并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奠基在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存在上,从而对人的生存的分析使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初露端倪。
海德格尔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了西方哲学存在论的基本方向。
他认为,传统形而上学在没有了解存在着究竟怎样“存在”之前就肯定了其存在,将其当作了毋需加以追问的事实。
他主张以“此在”为中心重建基本存在论。
此在的本质就是人的生存,海德格尔力图以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达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解蔽和存在真理的澄明。
他所确定的生存论方向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无疑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理论形态的否定,它不仅意味着人的生存及其意义问题在现代上升为哲学的思想主题,而且意味着哲学观层面的现代性变革。
生存论转向意味着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以先在本质的抽象设定和超历史的观念去构建哲学体系的“本质主义”哲学观的拒斥,也意味着对西方根深蒂固的超验文化传统和知性思维的反叛。
它把人的感性的、历史性的生存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实现了对现代哲学关于人自身的历史性存在及其意义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反思性质的理论自觉。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从近代在哲学离开对语言意义的省察而探究思想的客观性的认识论追求,转变为对语言意义的分析与理解,意义问题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切入点和中心论题。
现代西方哲学从近代哲学认识论以意识为中心,转向以语言为中心,乃是要通过语言转向实现对“意识哲学”的超越,以反省性的方式推进西方哲学的现代发展。
其中,分析哲学掀起了一场以语言分析或语言批判的哲学运动,这标志着现代西方哲学转向语言的哲学运动的
开端。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是围绕语言的逻辑性和人文性两方面的性质展开的。
现代分析哲学立足于现代逻辑学的进展,比较强调语言的逻辑性;存在主义和解释学则立足于人的存在,侧重强调语言的人文性。
现代西方哲学在语言转向中提出了在传统哲学视域内遭到遮蔽的一系列问题,正是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反思,构成了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传统哲学从而形成独特而丰富的现代哲学思想流派的切入点。
从思维方式上来看,在语言转向的过程中,现代西方哲学家都试图超越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从理论形态上来看,现代西方哲学通过语言的分析与理解,放弃了对客观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的追求,自觉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新的存在样式;
从价值旨趣上来看,现代西方哲学通过语言的治疗,在不同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哲学对客观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理论追求,力图转向对生活世界意义的关注与反思;
在文化定位上,现代西方哲学通过语言的批判,反思了传统哲学基础主义的自我意识,实现了对自身现代存在意义和价值的理性自觉。
总之,现代西方哲学通过语言转向,表达了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思想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导致的具体目标和理论观点是迥异其趣的。
四、现代西方哲学的后现代转向
“后现代”一次最早出现在建筑学中,它的含义是指那种以背离和批判某些古典特别是现代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广泛地移植于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领域,用以指称这些领域中具有类似反传统倾向的思潮。
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在西方开始发展成为普遍的社会文化思潮。
根据法国著名哲学家利奥塔的理解,“后现代”并非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并不意味着某个历史分期,而是一种对现代性的批判态度。
现代性的核心就在于“元叙事”,因此,后现代性就是对元叙事的怀疑。
对于西方哲学而言,早在尼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现代性的审查和批判。
尼采揭示了现代理性主义“丧失生命意志”的“虚无主义”本质,并认为“现代精神已经无药可救”,“一切价值需要重估”。
由此,尼采的思想被视为后现代思想的开端。
之后,西方哲学的发展开始逐渐进入了“后现代的转向”,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成为思想的焦点。
在哲学上,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为对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乃至这个西方传统哲学的批
判。
这种批判主要表现为反表象主义、反中心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根源主义。
反表象主义,就是要打碎传统认识论关于心灵对外部世界进行镜子式的表象的幻觉,终结传统的“镜式哲学”;
反中心主义,就是要消解中心与边缘的结构的二元对立,瓦解传统形而上学赖以自持的顽固的结构秩序;
反本质主义,就是要废除关于先在本质的假定,解除传统形而上学对绝对真理的追求;
反基础主义,就是要反思哲学对于自身文化基础地位的自我定位,批判一切谋求文化霸权的思想企图;
反根源主义,则是反对哲学对于先在本源的假设和追求,破除还原主义的思想方式。
五、现代西方哲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
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放在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相互关系、相互比较和相互印证中进行研究,突显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特点,哲学理论反思时代的思想特点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这充分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在思想中把握时代的理论勇气和现实性品格,实现着现代西方哲学的哲学转向。
在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力求实现哲学的转向:首先在本体论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直接提出了社会存在本体论,他们认为本体论是哲学赖以生存的依托,是哲学的根据。
再次价值论上,同本体论和认识论相关联,在本体论上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和在认识论上的实践论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探索新的可能性。
其次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实现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反映论的拒斥上。
在思维方式上,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发展成为总体性和历史性的思想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把这种方法常常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