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及欧洲教案3
6.1 亚洲及欧洲(3)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 亚洲及欧洲(3)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d53d8836376baf1ffc4fadfa.png)
6.1亚洲及欧洲(3)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重难点:1、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2、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综合法讲授法、自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看图1-1,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一、大河众多的亚洲1、大河众多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
(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学生在1-1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简单了解亚洲的湖泊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的河流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欧洲河流的特征是: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2、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
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6792af84868762caaed543.png)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一: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6.1亚洲及欧洲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24faa5846529647d272852fa.png)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亚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特征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二)新授板书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4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word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4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4fb97e5f0e7cd1842536cd.png)
四、例题分析
1.(2013·山东青岛)当西方为新的文明打下了基础时,拜占廷帝国却一
直躺在光辉灿烂、占压倒优势的遗产上,一直无力冲破过去的桎梏,因而变成
了一个陈旧的,与时代不合的存在物,直到 1453 年遭到耻辱的但却不可避免
的灭亡为止。拜占廷帝国是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的?( )
A.阿拉伯国家
知识体系:
1.西欧封建社会
第 5 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会
西欧封
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主线一:世俗权力
导引: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
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等级制度不断完善。
查理改革:
内容:废除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
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9 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
有人认为这一准则代表的不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
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什么是阿拉伯国家:
阿凡提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主要 分布在西亚。它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统
阿拉伯国家是怎么形成的?一(国的教文)化,和阿风拉俗伯国习家惯均,为绝伊大斯部兰分会人议信组织奉成伊员斯国兰。教
考察形式:设问,法兰克帝国的国王想要处罚小封建主的附庸农奴,可不 可行?(不可行)
主线二:宗教特权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西欧长期动乱之中, 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法兰克等国君主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 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 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 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 流归宗的地位。 罗马教会的地位: 政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思想: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课外拓展:丕平献土 751 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Pepin)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 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 为了酬谢教会相助, 两次出兵意大利。 公 元 756 年,丕平(Pepin)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 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 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八年级上地理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地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521e7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5.png)
八年级上地理教案设计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1.2 地图的阅读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坐标轴、方向、图例和注记。
练习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交通图、世界地图等。
二、第二章:亚洲2.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亚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2.2 亚洲的自然环境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亚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三、第三章:欧洲3.1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了解欧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欧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3.2 欧洲的自然环境学习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欧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四、第四章:非洲4.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非洲的地理位置,了解非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非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4.2 非洲的自然环境学习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非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五、第五章:美洲5.1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美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美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5.2 美洲的自然环境学习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美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六、第六章:大洋洲与南极洲6.1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大洋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大洋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大洋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6.2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学习大洋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大洋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第七章:人文地理7.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基本知识。
了解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7.2 农业与工业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知识。
了解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类型等基本知识。
八、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8.1 经济发展概述学习经济发展的概念、指标、阶段等基本知识。
亚洲和欧洲时区教案
![亚洲和欧洲时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7c325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e.png)
亚洲和欧洲时区教案教案标题:亚洲和欧洲时区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亚洲和欧洲时区的知识,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时区的时间差异和影响。
2. 学生将能够掌握在亚洲和欧洲时区之间计算时间的方法。
3. 学生将能够探讨亚洲和欧洲时区的文化差异,并理解其对于国际交流和商务的重要性。
教学材料:1. 世界地图2. 亚洲和欧洲时区的时差表3. 录像或图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文化特点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注意到亚洲和欧洲所在的位置。
2. 向学生解释时区的概念并提问:你们是否知道亚洲和欧洲之间存在时间差异?这对国际交流和商务有什么影响?探究:3. 分发亚洲和欧洲时区的时差表,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时间差异。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时间差异?这是否与地球自转和不同经度有关?请举例说明。
5. 让学生一起探讨亚洲和欧洲的文化特点,并指出这些文化特点对于国际交流和商务的重要性。
实践:6.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亚洲和欧洲的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7. 每个小组需要研究所选国家或地区的时区、当地时间与格林威治时间(GMT)的关系,以及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8. 每个小组设计一份展示文稿,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总结:9.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小组提问和分享他们的观点。
10. 确保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时区的时间差异以及其对国际交流和商务的重要性。
11. 总结课程并鼓励学生思考:你认为了解时区有何益处?你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延伸活动:- 学生可以与国外的同学或朋友进行视频通话,体验不同时区的交流困难和解决方法。
-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时区进行类似的研究,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方法:-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程度。
- 学生的展示文稿和展示表现。
- 学生对于亚洲和欧洲时区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国际交流和商务的思考。
教案撰写完毕后,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相匹配。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7f28d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3.png)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六单元第1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3.这些美丽的景色属于哪个大洲?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还认得这些大洲吗?你知道”亚细亚”和“欧罗巴”吗?转折:今天我们来探究亚细亚洲及欧罗巴洲的相关知识。
在图中找出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学习活动一:定位“亚细亚”和“欧罗巴”1.初探名称的由来出示材料: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
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千米2。
2.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在哪半球?出示东西半球图:方法指导:找出半球划分界限——东西半球20°W,160°E;南北半球:0°。
3.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1.图文转化——想一想,说一说:2.读图分析:准确画出20°W,160°E;赤道。
观察描述亚洲的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3.观察标画与描述交流:亚洲的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在描述亚洲位置的同时,方法指导:找出重要纬线——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以及一些其他重要纬线。
4.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方法指导:找出所在的大洲,濒临的海洋。
5.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有哪些邻居?——相对位置(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描述(2)亚洲与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描述6.归纳总结:如何来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拓展应用】提问:你会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吗?7.提供半球图和欧洲位置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带。
4.读图分析: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世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d5d147da38376bae1fae45.png)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0)](https://img.taocdn.com/s3/m/8e75be3487c24028915fc3fa.png)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2、过程与方法:读图法、复习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重点难点1、亚洲的人口分布地区2、亚洲的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一、激情导入二、自主学习出示一组图片资料,反映亚欧人种、民族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由这些直观资料引入。
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状况,并能分析分别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对策。
2、看图1-14,分析人口分布状况及其气候方面的原因,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
4、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三、激情互动四、魅力精讲五、拓展应用三、激情互动(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组间互动:组内选出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外组帮忙解决。
(3)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说说哪些地方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方的人口分布稀疏?2、请从气候条件分析亚洲西部和亚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3、亚洲和欧洲各划分为哪几个区?中国位于哪个区?亚洲的水稻种植优越条件:科主任总结: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热量充足,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增长最慢的大洲亚洲的西部和北部人口稀少的原因。
中国的邻国。
2、亚洲水稻种植的优越条件。
3、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6fb40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2.png)
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推荐初中地理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案篇1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1、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2、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3、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4、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并突出从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5、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2)亚洲的地理位置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6、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作业布置]见基础训练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二、亚、欧两洲的地形(1)亚洲的地形特征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B 观察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了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C 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D 继续观察: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了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E 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3、按上述思路,学生阅读欧洲地形图和P6活动1题的资料,讨论欧洲的地形特征,教师结合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找出欧洲的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位置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3)中部低平(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5、学生完成P6表格[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第三课时(复习提问)1、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欧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亚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三、亚洲的气候(一)气候负责多样1、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数一数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并设问:世界13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哪种气候类型在亚洲没有?由此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复杂多样)2、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纬度位置、五带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亚洲气候负责多样的原因: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设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呢?(学生阅读P7-8文字,思考说明)(过渡)我们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可以从气温和降水的复杂性体现出来(5)结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过马来群岛与奥伊米亚康的气温对比,理解亚洲气温差别大(6)设问:为什么亚洲的气温差别会这样大呢?(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跨纬度广)(7)展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西亚的无流国资料,说明亚洲的降水差异大,干湿差异显著(8)讨论:为什么亚洲的降水差异会那么大?(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距海越远,降水越少)(二)大陆性强(9)展示同纬度的亚洲齐齐哈尔与欧洲巴黎的降水资料,并分析;同纬度的巴黎和齐齐哈尔相比,冬季谁最冷?夏季谁最热?谁的气温年较差大?这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过渡)亚洲的气候不但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而且季风气候显著。
03七下第六章亚洲及欧洲3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
![03七下第六章亚洲及欧洲3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4e98ae0029bd64783e2cac.png)
(二)、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成因:
1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有是什么?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2气候的显著。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洋,差异特别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为。
归纳气候特点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3)亚洲的季风气候在世界上是最典型的,亚洲东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大陆内部海拔较高的高山和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寒冷(如喜马拉雅山终年积雪)为高原山地气候
(4)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分布排列独特,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拓展应用:
板书设计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3
亚洲气候的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教
后
记
在小组学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教师在过程中巡查并适当参与小组学生的讨论活动。
四、交流展示,分享成果
各组派代表对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进行组间交流展示,提出本组在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互相解答,并结合其他小组的意见作出汇总。
五、质疑拓展,教师引导
各组提出未能解决疑难问题,老师筛选共性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引导帮助同学解决。
魅力精讲:
(1)亚洲地跨热、温、寒三带,又因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和地形差异,气候类型最多的大洲,亚洲中部和西部,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一般不低于300mm,亚洲北部属于寒带气候。
(2)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案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19989fd0d233d4b14e69a1.png)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
2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了解伊斯兰教的形成及在阿拉伯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了解相关的历史事实2 、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2、认识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国家统一形成的历史过程。
3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4、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及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了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及欧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情况。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课时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1课时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备课时间 2012年 9月13日备课人宋在东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承上启下,教师讲授: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
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
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68a4d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2.png)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地图,引导学生发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对两个大洲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学期学习的全球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半球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等基本概念。
2. 提问: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让学生读图,并引导学习。
三、教学内容(20分钟)1. 亚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经25°至170°之间。
b.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2. 欧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经10°至60°之间。
b. 海陆位置:欧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北临北冰洋。
3. 时区划分:a. 地方时: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经度确定时间。
b. 时区:相邻地区共同使用一个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c. 区时:一个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时间。
d.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着180°经线,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一天。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地图,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解释时区的划分,并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内容
![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f05e7b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e.png)
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胡敏教材分析: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本节是学习大洲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教给学生分析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欧洲的地理特征。
设计理念: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以“诱”达“思”,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习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结合地图1-1,找出亚欧两州的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一)读图感知,掌握基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图1-1,找出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亚洲各主要位于哪个半球?2、找出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的大洋。
3、请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学生自学、讨论总结(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幼儿园认识五大洲教案
![幼儿园认识五大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67d6a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e.png)
幼儿园认识五大洲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认识五大洲教学目标:1. 认识世界上的五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2. 掌握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特色文化等基本信息。
3. 培养幼儿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认知五大洲的地理位置与特点;2. 学习各大洲的文化特色;3. 意识到地球上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1. 辨认各大洲的地理位置;2. 理解各大洲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
教学过程:Step 1 热身活动1. 认知体验:教师提供一张带有五大洲的地图,引导幼儿用指针圈定洲际线并识别各大洲的位置。
2. 游戏:利用小兔子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各大洲之间的位置关系,提高幼儿的空间感知。
小兔子游戏规则:老师手持五个小兔子模型,代表五大洲,老师先把其中的一个小兔子藏在某个地区,然后让孩子猜,猜对的孩子将指出藏着的小兔子的地方,并发出声音:“小兔子在亚洲”,其他孩子则跟着喊出来。
Step 2 三维展示教师利用建筑积木或画图对每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幼儿从视觉、触觉和听觉三方面理解各大洲的特点。
Step 3 多媒体学习打开电脑,进入谷歌地图,让幼儿通过多媒体工具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等信息。
Step 4 文化艺术了解大洲的文化特色,选择代表每个大洲的歌曲,放歌唱,让孩子们通过声音感受到不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
Step 5 总结请幼儿们在纸上画出五大洲或通过图片选择认知。
教师可以边指导孩子、边检查孩子对各大洲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在幼儿们周围布置一些与各大洲相关的卡片,让孩子尝试阅读、理解和选择。
2. 在幼儿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五大洲的问题,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调查能力。
3.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细致观察幼儿的特点,并及时根据幼儿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节奏,适量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拓展:1. 以幼儿园为大单位,参观当地博物馆、社区文化广场、外籍人士组建的社区等地,增强幼儿对五大洲多元文化的了解和感知。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369b4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f.png)
教案: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人口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对大洲地理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一、亚洲1.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2. 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气候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亚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
5. 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以中国、印度两国人口最多。
二、欧洲1. 地理位置:欧洲位于西半球,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北与北冰洋相望。
2. 地形特征: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 气候特征:欧洲气候类型多样,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欧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5. 人口分布:欧洲人口分布较均匀,以俄罗斯、德国两国人口较多。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亚洲和欧洲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猜测片中的景观所在地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与欧洲。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Step 3:地图阅读与分析1. 让学生阅读亚洲和欧洲的地图,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
2. 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Step 4:小组讨论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Step 5: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国家数量、人口分布等关键信息。
区域活动教案范文
![区域活动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4c39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3.png)
区域活动教案范文一、活动名称:认识亚洲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
三、活动准备:1. 亚洲地图一幅2. 亚洲国家国旗图片3. 相关亚洲地理、文化的资料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讲解:教师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展示相关资料和国旗图片。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国家和地理特点,分享自己的了解和感受。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内容,强调亚洲的多样性和文化特色。
五、活动延伸:1. 学生绘制自己的亚洲地图,标注出自己熟悉的国家和地理特点。
2. 学生选择一个亚洲国家,深入了解其地理、文化和历史,制作手抄报进行展示。
3. 组织学生参观亚洲文化展览,增强对亚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六、活动名称:探索欧洲地理七、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培养学生对欧洲地理、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
八、活动准备:1. 欧洲地图一幅2. 欧洲国家国旗图片3. 相关欧洲地理、文化的资料九、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欧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欧洲的位置和范围。
2. 讲解:教师讲解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展示相关资料和国旗图片。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欧洲的国家和地理特点,分享自己的了解和感受。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内容,强调欧洲的多样性和文化特色。
十、活动延伸:1. 学生绘制自己的欧洲地图,标注出自己熟悉的国家和地理特点。
2. 学生选择一个欧洲国家,深入了解其地理、文化和历史,制作手抄报进行展示。
3. 组织学生参观欧洲文化展览,增强对欧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十一、活动名称:了解非洲大陆十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培养学生对非洲地理、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亚洲和欧洲 教案
![亚洲和欧洲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c30007de80d4d8d15a4f9d.png)
亚洲和欧洲教案湘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地理3.课时:1教案内容: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欧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和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以上几方面的相互关系。
三、学具准备亚洲、欧洲地形和气候分布挂图。
四、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综合归纳法五、学习活动(一)导入新课链接网址(/v/b/67290846-2241740624.html)引用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亚洲的地理位置: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小组展示。
阅读课本第2页,观察图1-1,回答下列问题:(1)海陆位置:临哪些洋,与哪几个洲为邻。
(2)纬度位置:有哪些重要纬线穿过,跨哪几个温度带)(3)对比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小组展示。
阅读课本第5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亚洲地形的三个特征:(2)对比分析欧洲的地形特点。
3、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教师展示网址为(/view/f4dcc21c650e52ea5518989a.html)的1页至12页个人先分析总结,然后小组讨论完善,最后展示。
综合归纳:亚洲和欧洲河流的特点。
4、气候:教师展示网址为(/view/b9480f1f650e52ea5518980f.html)的15页至27页个人先分析总结,然后小组讨论完善,最后展示。
5、人口和国家教师展示网址为(/view/f4dcc21c650e52ea5518989a.html)的13页至20页个人先分析总结,然后小组讨论完善,最后展示。
综合归纳:为什么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人口稠密?六、课堂小结个人先自己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完善,最后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外国语学校备课稿
教学内
容
年级学科初一教学课
时
共 4 课时第 3 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重
点
亚洲欧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
点
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教学准
备
亚洲欧洲气候图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提问回忆已学过的知识。
1. 亚洲的地形有什
么特征?2.欧洲的地形又与亚洲的地形有哪些不同呢?3.
世界陆地最高和最低点在哪里?4.“世界屋脊”是哪里?
5.任是一个大洲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分析?
二、导入新课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
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
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
三、教授新课
教师指图讲述。
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1、气候复杂多样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
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大陆性特征明显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
差异悬殊。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
陆差异特别显著。
亚洲的气候比较复杂,总结亚洲海洋与陆地的差异非常
显著,引出季风的形成。
根据图分析总结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强调“亚洲季风气候显著”。
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的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一、小结: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二、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