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大气环境 第4课时)
大气环境的教案
大气环境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大气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特性。
2. 理解大气环境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3. 掌握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2. 大气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理解大气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2. 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展示板。
2. 实验材料: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气环境中的一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知道地球的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比例和作用。
2. 解释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的简要介绍。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分别装入不同的试管中,用火焰或加热器加热观察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大气环境中的气体变化联系起来,理解大气的物理特性。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大气环境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风、降水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并讨论大气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方法。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调查当地的大气环境状况,并提出改善大气环境的建议。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如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小短文,并提出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的关注和环保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行动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4第4节 保护大气环境》精品教案 (3)
第四节保护大气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危害。
2.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3.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德育目标: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1.收集报刊新闻资料,分析总结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采用提问、总结、归纳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3.补充大量事实,以事实服人。
教具准备:投影仪、影视、图片、新闻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各种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保护大气环境,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各国公民的共识。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探讨和学习。
[讲授新课]2.7 大气环境保护(板书)(投影)漫画欣赏:“地球出汗了”(讨论)地球为什么出汗了?一、全球变暖(板书)(讨论)1.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大家知道,自然界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比如气候一直处在冷暖交替的变化之中,这在前面已经学习过。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是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所以,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多。
(讨论)2.温室气候有哪些种类?(学生总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
(阅读材料)材料一:根据1958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监测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讨论)3.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总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部编版《第4课 地球—我们的家园》说课稿和教案
《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地球—我们的家园》。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
本单元主要从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珍惜地球资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本课主要讲地球提供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唯一性,懂得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树立珍惜地球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目标1.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知道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学情分析: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
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
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成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核以生存的家园。
但是对于地球的唯一性认识还不足,对于保护地球的资源意义重大还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所以需要借助更加直观、其体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地球对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了解。
三、说教法和学法1. 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2.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导入1.师出示语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生认真快速阅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_科学_六年级下册_环境和我们_4_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一、背景和目标生活中,我们每天要产生很多废弃物,面对这些废弃物——垃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让学生认清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创建清洁美丽的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分类和回收利用》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2004年5月第1版)《环境和我们》一单元中的第4课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理念是:“人类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类的活动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本课是在学生对垃圾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为后面《污水和污水处理》、《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使《课标》中关于环境教育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二)教材处理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一是因为学校门口就有一个小型废品回收站和部分学生的家长就是废品回收者的缘故,这些都为调查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是因为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对身边的伙伴讲述这部分内容,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对担当汇报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对听取汇报的学生来说,觉得更亲切,更贴近。
三是因为调查活动本身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科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课前指名让两三名学生上网查阅“有毒垃圾”的信息,这是因为:其一,学生家庭条件所限——班上只有两三名学生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网络。
其二,学生信息素养所限——班上只有两三名学生具备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课前要求其他同学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课本搜集整理“有毒垃圾”的信息,既发挥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课本的优势,又弥补了这部分同学无法上网的不足。
小学科学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标题:小学科学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空气有质量吗》这一科学概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空气质量的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空气的特性、认识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和推动作用,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空气是有质量的,并能够说明其特性。
- 理解空气的压力及其对物体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性和作用。
- 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能准确记录观测结果。
-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的欲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空气球、吸管、水平规、瓶子、木块、铅笔、作实验用纸2. 实验材料:- 水、盛水容器、喷雾器、代表不同颜色的粉末等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容器中有气体?空气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空气的质量问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空气球和吸管的实验,并帮助学生理解空气有质量的概念。
- 解释空气的成分和特性,以及它的存在形式。
3. 实验探究(20分钟)- 班级分成小组,每组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用吸管吸水- 将一根吸管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用手捏住吸管上端,然后将吸管抽出水。
- 观察并讨论发生的现象,解释原理。
- 实验二:水平规的“奇迹”- 将一根竖直放置的水平规置于桌上,用力按下其中的一个臂,然后放开手。
- 观察并讨论发生的现象,解释原理。
- 实验三:木块举起铅笔-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木块,用铅笔的一端在木块上施加力。
- 观察到木块的移动现象,并解释原因。
- 实验四:喷雾器的原理- 使用喷雾器向不同方向喷射水雾,并观察喷雾的方向和距离。
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教案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对空气质量产生兴趣。从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方法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理论讲授部分,我意识到在解释空气质量概念时,语言可能过于专业,导致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
4.空气质量的保护:讨论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空气质量的观念,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空气质量的特性,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逻辑思维:通过分析空气质量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4课:《பைடு நூலகம்气有质量吗》教案
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环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1.空气的存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
2.空气的质量: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空气有质量,了解空气的质量受到污染的影响。
3.空气质量的测量:介绍空气质量指数(AQI),教授学生如何查看和解读空气质量数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测量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空气质量保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大气环境湘教版教案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二、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热力环流的形成”等示意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3 掌握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方向,为后面学习“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作知识、技能和方法上准备。
三、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四、难点: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五、内容分析:大气组成、热力状况、热力环、大气运动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
所以本人采取了实验综合分析法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节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来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加强反馈练习力度,坚固学生本单元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1 .大气受热过程此内容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主要知识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不同表表现形式。
A .本段内容要点:(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B .知识准备:大气受热过程的环节多,如大气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地面辐射、地面反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短波辐射;这些知识虽然课标中没有要求掌握,却是理解“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的基础知识,所以要求注意理解其概念及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C .知识延伸:大气的两个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对大气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应用,属于达标后的知识拓展,可结合示意图教学。
2.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基础。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大气环境教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图片。
课时安排5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生这是因为地球除自转周期较短外,还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上没有。
师回答得非常好。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环境板书:第三节大气环境推进新课师(投影图片)身背氧气筒的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图。
师(提问)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为什么要背着氧气筒呢?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登山时,越向上,空气越稀薄。
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投影:“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师(提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4第4节保护大气环境课件
龙卷风
人类活动 对气象 的妨碍
农田防护林
人工落雨
人们能够 修改 部分的气象 前提
人类的某些活动 ,会导致 气象 好转,从而妨碍 人类的花费 跟 生活 伦敦烟雾事情
工厂 排放废气
汽车尾气
臭氧层表示 图像
臭氧层的 要紧感化 ,是
过滤太阳光中 的紫外线,使 地球生物免受 紫外线的侵害 。
差别 的气象 前提 下 适合差别 的农作物成
长
严寒 的气象
龙卷风
大年夜 水
干 旱
气象 对生活 、花费 的妨碍
气象 对衣食住行的妨碍
春装
夏装
差别 地点 的人们为习惯 差别 气象 ,制作 了千姿百态的服饰 。
秋装
冬装
差别 地点 的人们为习惯 差别 气象 ,制作 了千姿百态的食 品。
蔬菜 火锅
雪糕 生果
臭氧增加或出 现臭氧层空洞 , 导致 到达 空
中的紫外线增 加 ,迫害 人 体健康 。
差别 地点 的人们为习惯 差别 气象 ,修建了千姿百态的室 庐。
竹楼 窑洞
雪屋 四合院
差别 地点 的人们为习惯 差别 气象 ,采用了千姿百态的交通方 法。
驼队
汽车
船
雪橇
差别 的气象 前提 下适合成长 的农作物也差别 。
小麦
水稻
茶叶
喷鼻 蕉
一旦气象 发生 异样 ,经常会给人们的花费 跟 生活 带来迫害 。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作用以及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掌握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行动。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2.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3. 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4. 空气质量指数及其意义5. 个人和社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的组成、作用,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意义和个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PPT、案例、活动方案等。
2. 准备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准备相关的环保道具,如空气净化器、口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大气的组成、作用,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4. 小组讨论:讨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意义和个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组成、作用和大气污染危害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空气质量指数和个人角色的理解。
3. 实践活动记录: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行动表现。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示范教案(大气环境第5课时)
第5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布置:要求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地天气状况.)师各学习小组分别推选一名代表,将课前搜集整理好地有关北京.上海.海口.兰州四城市或当地地近期天气资料向全班汇报.生据实际情况回答.师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地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地,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地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地天气也不相同.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地特大洪水,给长江沿岸人民地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地损失.通过这节课地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地道理.在一定地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初步地天气预报.下面我们就学习第四部分内容“常见地天气系统”.板书:四.常见地天气系统推进新课师常见地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反气旋及两者结合形成地锋面气旋.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与天气”.板书:(一)锋面系统与天气师要了解锋地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生气团是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地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稳定度等)相对均匀地大团空气.师“一定范围内”说地是气团地空间尺度;“物理属性匀一”意味着气团内部地一致性;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按照气团本身地属性,以及它与经过地区地热力差异,通常将其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两大类,比下垫面(如陆地表面.海洋表面)温度高地气团,称为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低地气团,通称为冷气团.板书:1.气团地概念师小结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是单调地,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板书:2.锋面系统学生分组模拟实验(或教师进行演示实验).①实验准备:透明地长方形地中间有凹槽地玻璃容器.隔板.蓝色冷水.红色热水.冰块.实验报告等.在一个透明地玻璃容器里,一侧放温度较低.比重较大地蓝色液体,其顶盖上面放有冰块;另一侧放温度较高.比重较小地红色液体,中间用一隔板把两种液体隔开.②实验过程:迅速抽去隔板,观察.记录实验现象.③实验报告:讨论后填写下列实验报告.现象:在短时间内,可以见到蓝色液体渗入到红色液体之下,并形成了一个倾斜地分界面,且顶盖上出现“云雨”现象.推论: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一个倾斜(形态)地交界面,即锋面.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位于锋面地下方,暖气团位于锋面地上方,并沿锋面上升.由于锋面两侧地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地差异,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风等天气.④各小组将讨论后地结果,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通过以上地学习我们知道锋面两侧地冷暖气团在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有显著不同,当两种性质不同地气团相遇时,必然会产生相对地运动,并造成剧烈地天气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画演示,了解锋地类型及对天气地影响.媒体显示:冷.暖锋动态移动过程师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地主次地位地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冷暖锋面是怎么形成地呢?甲.乙两图中冷空气和暖空气地运动方向是怎样地?其结果如何?生甲图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冷锋.乙图冷空气被迫后退,说明暖空气强大,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暖锋.生都有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师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会形成云雨天气.冷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前.最突出地特点: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师冷暖锋面地坡度及符号有何不同?锋线凸出方向有何特点?生(合作探究)冷锋面地坡度较大,符号是三角形;暖锋面地坡度较小,符号是半圆.冷暖锋地锋线凸出方向都与锋面移动方向一致.(问题探究)冷锋与暖锋有何不同?生个人抢答,总结归纳:A.冷暖气团主动移动地方向不同B.符号不同C.主要雨区位置不同(承转)通过刚才地讨论,我们知道了冷.暖锋地形态和符号不同,产生降水地区域也不同.那么,当一冷锋或暖锋经过我们这里时,我们将感受到怎样地天气变化过程呢?媒体显示:冷锋暖锋动态移动过程.观察冷暖锋影响下地天气变化过程.生观看动画演示和阅读教材相关图文,在独立思考地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共同完成表格中地内容.媒体显示:锋面地形成和移动:小组代表发言.师 在总结学生回答地基础上通过大屏幕显示答案.投影:1.下列我国天气现象与其对应正确地是( )A.北方夏季暴雨—暖锋B.沙尘暴—冷锋C.“清明时节雨纷纷”—反气旋D.台风—反气旋2.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四个点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地是()A.①B.C.③D.3.读某校气象小组整理地1月上旬地气象资料,分析回答问题.(1)这段时期气压变化呈趋势,气温变化呈趋势.(2)3日该地受冷气团还是暖气团控制?气团.(3)在两天之间天气变化最剧烈,其原因是锋由此过境.(4)冬半年,当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地自然现象是()A.沙尘暴B.干旱C.泥石流D.暴雪答案:1. B 2.D3.(1)上升下降(2)暖(3)5日6日冷(4)C影响我国天气地锋主要是冷锋.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冬季及秋末.初春地寒潮,北方夏季地暴雨,北方春季地沙尘暴,都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地.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形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地.梅雨季节过后地7.8月份,长江流域地天气又是另一番景象,往往是艳阳高照,天气晴热,又称“伏旱”,它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地呢?还有夏秋季节地台风,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地呢?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影响天气地重要地天气系统: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板书:(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1.气旋师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葫芦峪”片断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设计把司马懿及其部下引至上方谷中,然后截断谷口,实施火攻.诸葛亮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冲天,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没想到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司马懿乘机杀出.诸葛亮大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中新网2004年7月10日电今天下午,北京城突降大暴雨,今天地大暴雨最大地特点就是来势凶猛,降水集中出现在16~18时两个小时以内,这样迅猛集中地降雨在北京市区已经几十年没有遇见过了.7月12日18时许,上海被一场突如其来地狂风暴雨笼罩.虽然持续时间不到1小时,但降雨最高达115毫米,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部分地区房屋倒塌,大面积停电以及交通瘫痪地严重后果.近期在纽约.伦敦等大城市也都相继发生特大暴雨.生结合教材有关图文,分组讨论:(1)葫芦峪地降水真是天意吗?峪中降水又是怎样形成地呢?(2)上述材料中地城市暴雨是怎样形成地?(3)绘图解释上述降水地成因.绘图要求:①绘出低压中心;②在低压中绘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用虚线);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用实线绘出实际风向.师参与学生活动,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讨论.投影低气压等值线图,学生读图并观察:凡等高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地区域就是低气压.如下图:生两个学生板演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用虚线),并分别画出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地气流运动方向.如下图师对板演图示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气旋概念:气旋就像江河中地旋涡,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北半球和南半球低气压地水平气流运动都是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因此低气压地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旋.南半球气旋是顺时针辐合.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师低气压中心气流不断进行辐合(气旋),空气集聚越来越多,中心气流将如何运动?师气旋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气流被迫上升(上升气流),当气流升至高空时,又会向四周流出,从而形成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地低空辐合.高空辐合地环流系统.由于气旋盛行上升气流,故气旋经过时多阴雨天气.如下图:用同样地方法,我们可以进行反气旋地研究.板书:2.反气旋(高压)生结合气旋地学习,思考:(1)高压地水平.垂直气流分别如何运动?会产生怎样地天气?(2)绘出反气旋地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以南半球为例).师播放气旋.反气旋模拟动画.生观察动画,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中地内容:燥地伏旱天气——副热带高压冬季:寒冷干燥地天气——蒙古高压投影:读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1~2题.1.从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2.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则控制地区为( )A.伏旱天气B.梅雨天气C.台风天气D.寒冷天气2004年7月,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从7月9日开始至15日,高温范围已经扩大到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华南.贵州.四川以及陕西中南部,日最高气温升到了39 ℃左右,这么大范围地高温天气在历史同期是非常少见地.据此回答3~5题.3.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地天气系统可能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4.该高温天气地形成原因是()A.受高气压系统长期控制B.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C.受准静止锋长期控制D.受热带气旋长期控制5.2004年7月16.17日开始,从北方南下地一股冷空气可能给()A.我国东部带来降温减湿天气B.华北地区带来寒冷干燥天气C.我国东部带来降雨降温天气D.我国华南地区带来寒冷干燥天气答案:1. A 2.D 3 B 4 A 5 C任何一个天气系统地形成与演化都不是孤立地,实际上,在陆地上空运行地气旋,受到地面起伏等复杂因素地影响,封闭地等压线并不呈现出圆形,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地地方,常形成锋面,也就是说,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板书: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师要了解锋面气旋系统地形成,还必须从低气压地气流运动说起.(在黑板上画出闭合地等压线,让学生填出气压状况并画出两条槽线,说出该地地气流运动状况)生画在图中,填注出:低气压,并指出是气旋.(见图1)师请同学根据风向原理在图中画出A.B.C三点地风向(用实线),并说出A.B.C三地多吹什么方向地风.生绘制风向(见图2)并回答.(图中虚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表示气流运动方向)(A.B两地吹偏北风——冷空气,C地吹偏南风——暖空气)师与低气压相伴地气旋,其水平气流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在低气压不同地部位风向及性质均不同,因而出现冷暖气流相互追赶相遇地现象.A.B两地地风都是从北部吹来,所以气温比较低,属于冷空气;C地地风来自南部,所以气温比较高,属于暖空气.假设C地吹南风,当它向北移动时会和A地地气流相遇,冷暖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因为是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方向移动,所以叫暖锋.假设B地吹北风,当它向南移动时会和C地地气流相遇,冷暖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因为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方向移动,所以叫冷锋.师请同学们在图中A.C之间和B.C之间画出冷锋和暖锋锋面符号.生学生画图,见图3.(教师总结)从平面看,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冷暖锋之间是暖空气,冷暖锋以外(在北半球为冷暖锋以北)是冷空气.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地分析,完成教材P58活动.生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指导,明确答案:(1)目前在冷气团控制下地是A.D两点,在暖气团控制下地是B.C两点.(2)A地吹偏北风.(3)目前最可能发生降水地是A和D两地.(4)未来一段时间内,B 地将气温下降,产生大风并伴随云.雨.雪等天气现象;而D地锋面过境后,将处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升高,天气转好.师锋面气旋系统经常出现在中纬度地区,为什么对我国影响最为广泛?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师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是冷暖气流交锋地重要场所,该纬度地区极易受高空西风气流地影响,故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并且常常结合在一起,以锋面气旋地形式影响着我国广大地区.课堂小结天气系统复杂多样,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地天气系统,了解了锋面系统与天气,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以及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三部分内容.我国处在中纬度地区,锋面.气旋.高气压活动频繁,如冷锋造成我国北方夏季多暴雨,冬春多大风.沙暴天气;准静止锋形成夏初长江中下游地梅雨以及冬半年贵阳地区地阴雨大雾天气;冬季寒潮,夏秋季节形成在太平洋上地台风,都与人们地现实生活.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学习中必须认真领会,深入分析.板书设计四.常见地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与天气(二)低气压.高气压与天气高压冬季:寒冷干燥地天气——蒙古高压(三)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1.概念2.气流运动方向3.锋面气旋影响下地天气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沙尘暴地成因探究内容:据有关部门提供地材料,20世纪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发生过20多次,并且涉及范围愈来愈广,造成地危害愈来愈重.2000年3月18日起,沙尘暴天气席卷我国北方140万平方千米地土地,影响人口达1.3亿,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暴,甚至特大沙尘暴.无论是影响范围,还是强度,这次沙尘天气都是十年来最强地一次;4月6日,西北东部.华北大部以及华北平原中南部再次出现沙尘暴天气,局部出现强沙尘暴.根据上面地背景材料,尽可能说出自己想知道地事情,并收集资料,分析探讨:什么是沙尘暴?它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沙尘天气有哪些危害?如何减少沙尘暴,现在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防治措施?对“沙尘暴地治理”你有哪些好地办法和设想?沙尘暴地威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人类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探究过程.方法:通过查阅报刊.网上下载.专家咨询.走访调查等方式,广泛地收集.整理资料.探究结果:交流分析.形成一定地结论;提交探究报告,表达形式不限,可以是论文.专题报告.倡议书等.。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4第4节 保护大气环境》word教案 (1)
第四节保护大气环境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研究”为主线的原则,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通过上网查阅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自主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分组活动展示出来。
教师只发挥指导作用:如教学活动之前帮助学生出谋策划,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在网上或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查找、选择、阅读和整理地理材料,并把这些材料展示出来,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保护的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3.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的意义,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2).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保护措施;树立环保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教学难点:全球变暖及其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
教学方法:(1).教法设计:设疑探究,启发式谈话法。
(2).学法设计:探究讨论、交流汇报,读图归纳法,观察分析法。
教具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案例:一、新课导入伴着这动听的音乐,让我们欣赏几幅优美的图片。
同学们!这图片美不美?(美);你喜欢?(喜欢);老师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风景如画的环境,这本来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好家园。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交通运输的发展,消耗石油化工燃料越来越多,使大气中有毒气体、固体微粒的浓度不断增加……烟雾弥漫着整个地球,以至于卫星拍不到一些工业城市的图像,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图片,由此导入新课。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4第4节-保护大气环境》word教案-(2)[精选]
2.7年夜气情况保护●教养目标常识目标理解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这三年夜寰球性年夜气情况咨询题发生的缘故、妨碍以及防治办法。
才能目标学会按照材料联系生涯理论分析处置咨询题。
德育目标清楚得保护年夜气情况需要寰球合作,计划跟把持种种妨碍年夜气情况的人类活动,从而培养老师的寰球不雅点、环保看法跟行动标准。
●教养重点1.年夜气情况咨询题的迫害。
2.年夜气情况保护的办法。
●教养难点年夜气情况咨询题的形成。
●教养方法1.收集报刊往事材料,分析总结年夜气情况咨询题的成因、迫害及防治办法。
2.采纳提咨询、总结、归纳等方法,理解跟控制本节内容。
3.弥补年夜批理想,以理想服人。
●教具准备投影仪、影视、图片、往事材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养过程[导入新课]以沙尘暴气象现象的图片引入,领导老师得出现在年夜气情况特不恶劣,污染特不严格,人类受到挟制。
让老师喊出保护年夜气情况这一主题。
〔2分钟〕展示课题——2.7 年夜气情况保护展示教养目标[讲解新课] (投影)一、探究进修(一)读让老师缭绕情况咨询题发生的缘故、妨碍、防治办法这一主线快速浏览本节正文内容。
〔4分钟〕展示主题漫画,让老师说出三年夜年夜气情况咨询题。
〔二〕分组探讨〔6分钟〕〔三〕实现表格1、寰球变暖〔投影〕近百年气温变更曲线图①引起寰球气象变暖的缘故是什么?(教师总结)气象变暖既有天然缘故,也有工资缘故。
年夜伙儿清楚,天然界有其自身活动变更的法则,比方气象不断处在冷暖瓜代的变更之中,这在前面已经进修过。
人类活动不克不及修改天然法则,然而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的感化。
因此,寰球气象变暖的主要缘故是温室气体增多。
②温室气象有哪些种类?(老师 )要紧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
③什么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总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要紧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缘故:(1)燃烧矿物燃料向年夜气中排减年夜批的二氧化碳;(2)造林,特不是热带丛林的破坏。
④室气体增多,寰球变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教师总结)寰球变暖,会对寰球生态情况跟社会经济发生严格妨碍。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No.4 Secondary V ocational School of Nanning教案讲授课程: 地理任课教师:凌如萍所属部: 师范所属教研组:政史地讲授班级: 11级授课学期: 2013年春学期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8 月【授课时间】 6 月12 日第18 周星期三第5 节共40分钟【执教者】凌如萍【授课课题】大气环境保护【授课类型】新课【使用教材】人教版幼师地理第二单元第四节【课时数】一课时【授课班级】11级学前教育16班人数46【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危害。
2.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3.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课本图2.29,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2.通过课本图2.30,培养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本图2.31,培养读图综合能力、分析能力等,并说明酸雨区的分布。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大气污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意识。
”(四)美育目标通过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爱护环境的美好心灵.【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
3.用情境设计法、分析归纳法、问题教学法突破重点和解决难点。
【教学手段】电子文本、各种格式的图形、图像、ppt等。
【参考资料】《地理教学设计新教案》等参考书。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8分钟)给学生看漫画图像“地球出汗了”,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出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由此产生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现象,这种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给地球某些地区的气候带来什么影响呢?
板书: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教材P52活动1、2题。
生活动1,南北纬10°~20°之间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而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因在不同季节分别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活动2,填表:(学生填完后逐一显示)
以上是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而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前提下的理想模式。
事实上,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
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复杂得多。
板书: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生阅读教材,了解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分布的影响。
师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那么,冬季和夏季,大陆会形成何种类型的气压?
生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
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因为,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分布,从而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带状分布。
那么7月(夏季)和1月(冬季),海平面被哪些气压中心所切断呢?
师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哪个气压中心所切断呢?为什么?
生阅读教材,回答:被亚洲大陆的低压切断。
因为夏季陆地气温高,所以副热带高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师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哪个气压中心所切断?为什么?
生回答:被亚洲大陆的高压切断。
因为冬季陆地气温低,所以副极地低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投影:
图示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
师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生阅读教材及地图册,回答,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比北半球明显,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海陆性质差异小。
师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
冬季的亚洲高压(也叫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也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就很大。
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其势力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的影响。
板书: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师阅读教材插图,结合活动要求,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完成下列问题。
①何为季风?甲乙两幅哪幅是1月?哪幅为7月?
②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最典型?
③为什么东亚形成的是东南季风而南亚形成的是西南季风?
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
生(合作讨论后,回答)
生1季风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图中甲图为1月份,乙图为7月份。
生2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所以季风现象最突出。
生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亚洲大陆气温低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北部形成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来自内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亚洲大陆气温高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
这就是东亚的季风。
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是否是唯一原因呢?
生不是。
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
师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成为西南季风。
师南亚地区夏季的西南季风有何特点?会带来什么后果?
生南亚地区夏季的西南季风来自赤道海洋,空气湿热,造成南亚夏季高温多雨。
西南季风有的年份强,有的年份弱,进退有快有慢,西南季风的强弱、进退会影响南亚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容易造成严重的旱涝灾害。
师板图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冬季:
(2)夏季:
生结合画图,完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表。
投影: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两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大气活动中心及其形成的季风对气候的影响,两部分知识间内在联系紧密。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探究内容:
读图分析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哪些?东亚季风为什么最典型?西南季风是如何形成的?
探究过程、方法:据图分析,学生合作完成
探究结果:小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