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献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引译作据—参译 写文章,“立言”毕竟不易,常要引经 据典。参译其实并不容易,它要求译者一要 读书多,二要善选择,三要通调理,否则就 是胡乱抄袭。 参译的原则:典型性、准确性、灵活性 参译的原则
解析术语规范与学术翻译 ---以《我们的人民:宪法的根基》为例 以 我们的人民:宪法的根基》
(We the People: Foundations)是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耶鲁大学教授布鲁斯·阿克曼(Bruce Ackerman)关于 美国宪法史研究的系列学术著作之一,法律出版社2004年 4月已经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孙力、张朝霞译)。对于 大多数不一定有机会能读到英文原版的读者而言,这显然 是提供了很大的阅读便利。这原是很有必要、很有价值、 问题在于,因为法律出版社的这个中 值得赞赏的译事,但问题在于 问题在于 译本存在着大量的、严重的知识问题 大量的、 大量的 严重的知识问题,从而使之成为一本 不合格的劣质译书。 不合格的劣质译书 《我们人民:宪法的根基》中译本的大量问题,撇开 其内容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1]外,就术语规范和知识问题 的误译而论,大致有以下三大方面:
三、
转述精华— 转述精华—译述
译述即译者用自己的话将原作内容转述出来。 对 原作进行解读和转述。译述可以是全文的转述也可以是部 分内容的转述。译者不顾作者是怎么说的,只顾说了什么, 再把核心内容译述出来。孔子曰:“述而不作。” 朱熹 谓:“述,传旧而已。” 在译述者看来,严复是译述高手,他译的《天演论》就 采用译述的方法,为的是达宗旨,也就不在乎对原作的内 容是否亦步亦趋,形式是否完整。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原作的转述性,即述而不作,只阐述他人学说,不 加自己的创作。 2、篇幅的压缩性 3、译笔的灵活性 译述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随机 应变 (译述讲求自由,但不是无序,强调对原作高度的 自由把握) 4、转述的忠实性 要忠于原作内容
特点: 特点:短小精要,独立完备,不机械地套用原作的思路和模
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来概括文献的主要内容,多见于科技 文献翻译。编译文大体上保留了原作的骨架,是一种微缩技 术,是原作的微型复制品。 综述精华— 五、综述精华—综述 如果有读者想要了解某一领域一段时间的总体信息,或者 了解某一研究方向各国周期的发展状况,这是就需要我们对 文献进行综述。 综述综述,顾名思义,即是综合叙述。其中叙述就是将 外文文献的相关内容表述出来,通常采用之前提到的,摘译、 编译、译述和缩译四种方法;综合就是将四种方法所得的变 译文字联成整体。 综述的单位不是段和句,是篇和书。
学术文献翻译方法总结 —翻译变体研究
我们对翻译认识的深化,翻译效率的追求,读者阅读 的需求以及译论自身发展的需求要求我们要进行翻译变体 的研究。 翻译变体分类: 一.采撷精华 -- 摘译 全球范围内,面对如潮的信息,译者需随之改变习以惯之 的全译策略,要学会摄取和舍弃,只有善于舍,才能善于 取。 摘译的基本方法:句中删词(词组)译,段中摘句译,篇 摘译的基本方法 中摘段译,书中摘篇译。 使用范畴:最适用于科技文献翻译。 使用范畴
(二)概念误译
如把“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译成“联邦银行” (应译作“合众国银行”);把“Birth control”译成 “人口控制”(应译作“节育”); 专有概念的翻译,通常以约定俗成的译法为宜。这也 是形成学术共同语言的前提之一。本来已经有固定译名的 概念,如果视而不见,非要另起炉灶,那么就必然给学术 交流设置人为的藩篱和障碍。如果根据《我们人民:宪法 的根基》中译本提供的术语译名,那么美国历史很可能要 重新改写了。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作为法学博士和法律工 作者的译者,居然把位于波士顿的美丽的查尔斯河 (Charles River)上的桥的名字——查尔斯河桥 (Charles River Bridge)和沃伦桥(Warren Bridge), 分别搞成了“查尔斯·里维尔·布里奇”和“沃伦·布里 奇”这样莫须有的人名。这样的翻译“发明”,大约连一 度名闻遐迩的“门修斯”,也自叹弗如罢!
c.可读性Biblioteka Baidu
学术文献的内容有很强的专业性,它的可读性主 要表现在语言准确、简明,深入浅出,要适当地 讲究语言的生动性,不故弄玄虚,更不要玩弄一 些似是而非,内涵不确定的术语。 只要在行文中 多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就可增加学术论文的可 读性。
学术文献词汇的选取
①语义精炼、表意准确规范严谨。用词正式庄重。 ②频繁使用各种外来词,偶有旧体词 ③术语的使用具有相对单一性。每一个行业领域内, 一个术语只代表一个概念,反之同一个概念也只 能用一个术语来表达。 ④大量的词语出现并列现象,尤其是同义词或近义词 的并列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语意确切、论证 严密和例举周详。
而这实际上是在根本上无视前辈先哲为人类作出的知识贡献。 所以,翻译西方学术文献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事学术著作翻译固然艰辛,但也很愉快,因为这也是一个 与大师对话的过程。在中国尚缺乏名师指导的情况下,学术 翻译不失为一种独特的精读原典的方式,而且是一种极其有 效的阅读。因为在这种学术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切实地认 识到各种问题、问题赖以为凭的假设、问题提出的方式、解 决问题的路径、达至结论的过程以及对结论的证真或证伪问 题等。
学术文献翻译
外文学术文献翻译的意义
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不仅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而且 还在发展的过程中蒙遭了各种阻碍或打击,而最为重要的 则是这种知识类型的在发展中不具有传统上的知识资源可 以支撑。相比较而言,社会科学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却已然 有了数百年的历史。知识本身是不存在国界的,而中国社 会科学欲取得真正的发展,就必须对西方社会发展起来的 社会科学这类知识进行翻译,因为这样的努力可以使我们 了解到社会科学这类知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 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理论发展。如果我们不作这样的努 力,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重复前人的知识劳动而不自知,
A.科学性 A.科学性
B.专门性 B.专门性
学术文献具有学术性,即专门性。所谓学术,根 据《辞海》的定义就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 学问”。学术文献就是在某一专门的领域、运用 专业知识,就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章。 所谓专业性,就是有学科特征。 学术文献作为科 学的研究成果的载体,表现出很强的专门性和专 业性。专门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一篇学术文献,通常只专门论述某一方面的问 题。 ②表述专业性的内容时,较多的运用带有专业特 点的术语。 ③表述专业性的内容时较多地运用在带有专业性 刊物和书籍上发表;大都是某一学科内行人员中 交流。但同样具有大众传播的功能。
主要文献分类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J 艺术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T 工业技术 TB 一般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工程 TV 水利工程 S 农业科学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学术文献语言特点
学术文献的科学性表现在: (1)立论不带有个人好恶和偏见,从客观实际出 发,以真实、典型、充分的材料为依据,经过严 密、合乎逻辑的论证,自然地引出符合实际的, 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结论。 (2) 对调查、实验等方式得来的材料、结果,要 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综合,形成科学见 解,包括一些有科学价值的规律(原理、原则、 公式、定律)。社会科学领域文献尤其要注意不 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上,要使文章向理论高 度升华,使之具有更大的学术价值、思想价值和 社会效益。
二 .再现精华 – 编译 再现精华
编译,即编辑和翻译,但大都遵循先编后译的规则。 编译一词经常出现在学术报刊及新闻播报中,如《国外理 论动态》《国外外语语言教学》等,可见已非常常见。 编译的方法: 编译的方法:摘取,合并,概括,调序 原则:1、译前的编辑性 指在译之前需要一定的加工和预处理。 原则 2、主题的明确性 一段话,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只能有一个 主题,它是篇章的灵魂,所以编译的作用还在于深化主题,明确中心。 编译者需要着眼于文章的内容,通读全文,看写作意图是否清晰,主 题是否明确。 3、材料的集中性和典型性 材料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有 序,在于例证严密,从而有说服力 4、详略的得体性 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详略,有利于突出主 题的用详笔,反之用略笔 5、结构的调整性 结构的调整要考虑全文布局 6、篇幅的合理性 受读者欢迎的是内容充实,文字清楚,没 有漏词的短篇文章。
六、综述评论—述评 “综述”中要求综述者力求控制自己的意 志,不带偏见,不加入自己的观点。述评则恰恰相 反,要求译者力争表达精辟的观点,可以先述后评, 亦可以边述边评。 因此述评以综述为基础,但又高出一层。
基本原则
原作的综述性;译作的评论性; 内容的对比性;评论的研究性; 研究的前瞻性;评论的建设性。
七、译而阐释—阐译
在编译活动中,如果原作信息浓度过大, 则要进行稀释,即阐译。 方法: 方法:1、把作者的注释融入到译文当中 2、译者把自己的注解融入到译文当中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阐释性 2、通俗性 3、限制性(不得超出原文 含义范围,把握作者的意图,阐释的机会不是借题 发挥的场所)4、一体性 (阐释文字与所译文字要 切合,译文风格要与原作合体)
四、浓缩精华—缩译 浓缩精华 缩译
五分钟读完一部短篇小说,十五分钟读完一部中篇,半小时 读完一部长篇,这不是吹牛,这是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文学名著 速读全书》给读者的承诺,宗旨是让生活快捷、事务繁杂而惜时如金 的现代人了解名著,把这一浓缩过程与翻译结合起来,就是“缩译”。 从摘译到编译,从编译到译述,再从译述到缩译,译文形式的压缩 力度越来越大,内容密度也越来越大。 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1、抓住关键词句法 即要抓住要点。 其实,这一方法已经用于很多领 域,代表文献主题内容的词通常以一定频率出现在文献中,供用户浏 览,如需要则译出。 2、具体内容概括法 原作不是处处有关键词的,如果内容散杂在语段式 文章中,则要用具体内容概括的方法进行缩译。 3、纲举目张法 即根据原作的开头(前言),正文的各级标题和结束语 来缩译,对正文各级标题进行拓展,无需对原作进行深入的语义分析。 4、提要式缩译法 具体而言,它是按原文大意编写的带评价性的摘要。
(一)乱译人名
经过前辈先人多年来的翻译实践,关于外国人名的翻译, 本已经有章可循。以英语国家的人名为例,现在都以商务 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为依据,若该书阙如 的话,一般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 书》的译名为准。还有一种情况,即按约定俗成的惯例来 翻译。译名的统一,是知识沟通的前提。不然的话,本是 同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甚至是名人),但因为译者随意 下笔,就完全让读者产生陌生甚至是误会等错觉。 在《我们人民:宪法的根基》中译本中,有许多人名 误译的例子。如把美国早期史权威伯纳德·贝林 伯纳德· 伯纳德 (Bernard Bailyn)译成“拜林 拜林”;把美国总统哈里·杜 哈里· 拜林 哈里 鲁门(Harry Truman)译成“亨利·图曼 亨利· 鲁门 亨利 图曼”;把诺贝尔 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 威廉· 威廉 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译成 “威廉姆斯·弗格纳 把大名鼎鼎的哈耶克 威廉姆斯· 哈耶克(Friedrich 威廉姆斯 弗格纳” 哈耶克 Hayek)译成“弗瑞锥奇·海克 弗瑞锥奇· 弗瑞锥奇 海克”,等等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