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中期论文——中航油事件

合集下载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一、事件还原1.背景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总裁陈久霖,兼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中航油总公司核心业务包括:负责全国100多个机场的供油设施的建设和加油设备的购置;为中、外100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提供加油服务(包括航空燃油的采购、运输、储存直至加入飞机油箱等)。

1997年以来,中国航油(新加坡)营业额平均每年增长6.83倍,2001年的现货营业额已达到10.51亿新加坡元。

有此背景,中国航油(新加坡)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发售股票1.44亿股,每股发售价0.56新元;共筹资8064万新加坡元,成为新加坡交易所当年上市公司中筹资量最大的公司。

而且,上市当年,中国航油(新加坡)在2001年新加坡新上市公司营业额排名中居第一。

中国航油的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增幅高达761倍。

公司也曾获颁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业。

2.经过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参与原油期货买卖,第一次交易为在航油市在场价格为每桶20多美元时出售了200多万桶,首战告捷。

2004年一季度国际油价飙升,公司已经出现580万美元账面亏损。

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他们并预期航油价格不可能达到每桶48美元,先后两次将行权价格提高到45美元/桶和48美元/桶,同时将头寸从200多万桶放大到最后的5000多万桶,翻了将近25倍。

即油价在高于48美元/桶的价格上每上升1美元,合约的净损失为5000万美元,平仓后,巨额损失变现。

2004年二季度油价续升,中航油账面亏损增至3000万美元。

为避免在账目上出现实际亏损,公司决定将交割日期延后至2005及2006年。

交易量大幅增加。

2004年10月,中航油的原油期货合约已增至5200万桶,然而油价非但没有回落,反而升至历史高位,中航油面临巨额亏损。

案例中航油事件

案例中航油事件

案例中航油事件中航油事件,又被称为中国航空油料公司事件,是指中国石油集团旗下公司中国航空油料公司发生的一起巨额经济犯罪案件。

该事件发生在1993年,案件涉及的金额高达25亿元,是当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犯罪案件之一、此案对中国金融体制的和监管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航油事件起源于对中国航空油料公司的内部审计,审计机构发现该公司存在资金流失的现象,并怀疑内部存在腐败问题。

随后,中国石油集团组织了一次全面的审计,结果表明该公司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违规行为,尤其是在采购和销售环节存在利益输送和非法转移资金的行为。

调查发现,中国航空油料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员工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勾结关系。

他们通过设立“空白合同”和虚构的交易来获取巨额资金。

同时,他们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企业员工销售石油制品,从而非法牟取暴利。

这些非法行为已经持续多年,直到内部审计机构的发现才被揭露。

在调查过程中,中国航空油料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纷纷被捕,并被判处长期监禁或面临死刑。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得到加强,建立了更为严格的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

其次,政府加强了反腐败斗争力度,对利用职权之便进行贪污腐败的行为进行了打击。

中航油事件不仅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道德风险意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开放过程中面临的腐败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许多人对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表示了质疑,认为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控制。

另一方面,一些人则将中航油事件视为中国进程中腐败问题的缩影,呼吁加强反腐败斗争和法治建设。

中航油事件对中国的金融体制和监管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了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从中航油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了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该事件还引发了对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入思考,推动了相关的进行。

中航油折戟沉沙之路-金融工程案例

中航油折戟沉沙之路-金融工程案例

01
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 范决策流程,确保决策的合理性 和可行性。
决策支持
02
03
决策评估与反馈
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为决 策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 据。
对已实施的决策进行跟踪评估, 及时发现和调整存在的问题,确 保决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06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 应用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6. 重组与破产
中航油面临破产,最终重组,公司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件结果
财务损失
中航油亏损了5.5亿美元。
法律后果
公司部分高层被追究刑事责任。
声誉影响
中航油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资企业的信任度降低。
教训总结
该事件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过度投机带来的风险。
03
中航油折戟沉沙的原因分 析
金融衍生品的缺点
01
02
03
高杠杆效应
金融衍生品通常具有高杠 杆效应,这意味着微小的 价格变动可能导致巨大的 损失。
复杂性和不透明性
金融衍生品的结构和条款 通常非常复杂,这使得评 估其真实价值和风险变得 困难。
市场操纵风险
高度复杂的衍生品结构可 能被用于市场操纵,例如 通过过度交易影响价格。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入或系统故障。
05
中航油案例的教训与启示
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及时 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有效 措施进行防范。
风险评估
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明确 风险级别和影响程度,为制定风 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风险控制

投资学论文之中航油事件

投资学论文之中航油事件

金融衍生产品之殇----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事件一.背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11日,是以原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为基础组建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集航空油品采购、运输、储存检测、销售、加注为一体的航油供应商。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旗下公司,该公司是1993年成立。

主要供应喷射燃科给民航以及国际石油买卖。

在2005年,中国航油卷入交易丑闻,原行政总裁陈久霖因涉嫌违规炒卖新加坡期货指数,引致出现5.54亿美元的严重巨额亏损及相关案件。

数天后,新加坡警方拘捕陈久霖、荚长斌等涉案人士,他们被控非法内线交易等相关罪行,法庭被判入狱51个月。

而本公司也进行债务重组。

二.交易过程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参与200万桶原油期货买卖,初期获利;2004年一季度国际油价飙升,中航油持淡仓,录得账面亏损580万美元,为求收复失地,加大投资增持淡仓;2004年二季度油价续升,中航油账面亏损增至3000万美元。

为避免在账目上出现实际亏损,公司决定将交割日期延后至2005及2006年,再加大投资,希望油价回落时可翻身;2004年10月中航油的原油期货合约已增至5200万桶,油价到达历史高位,中航油面临巨额亏损;2004年10月10日中航油首次向中航油集团呈交报告,说明交易情况及面对1.8亿美元的账面损失,并已缴付了期货交易的8000万美元补仓资金,公司同时面对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已接近用罄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及6800万美元的应收贸易款,上述数据从未向其它股东及公众披露;2004年10月20日中航油集团为了筹集资金支付补仓资金,透过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分行配售1 5%的中航油股份,令集团持股比例由75%减至60%,集资1.08亿美元;2004年10月26日-28中航油未能补仓,多张合约被逼平仓,实际损失增至1.32亿美元;2004年10月26日-29巴克莱资本开始追债行动,要求中航油偿还2646万美元;2004年11月8日中航油再有合约被逼平仓,亏损增加1亿美元;2004年11月9日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加入追债行列,追讨7033万美元;2004年11月16日另一批合约被平仓,再亏7000万美元;2004年11月17日Standard Bank London Ltd追讨1443万美元,并指如果未能在12月9日支付欠款,将会申请将之破产;2004年11月25日最后一批合约被平仓,总亏损合计达3.81亿美元,债权银行陆续追债,合计追讨2.48亿美元,该公司同时已违反法国兴业银行牵头的1.6亿美元银团贷款条款,同样面对被清盘危机;2004年11月29日陈久霖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指中航油集团已承诺继续支付及偿还该公司欠款,并正与新加坡政府拥有的淡马锡集团联合注资1亿美元协助公司重组,但淡马锡尚未答应;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终止所有原油期货交易。

金融工程作业1中航油事件分析

金融工程作业1中航油事件分析

金融工程作业1中航油事件分析中航油事件分析一、事件回放•2004年11月20日晚,一条爆炸式的新闻传出,震惊了国内外市场: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货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有限公司(China Aviation Oil Lid,以下简称中航油)发布公告表示,该公司正在寻求法院保护使自己免受债权人起诉,此前公司出现了5.5亿美元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亏损。

公司公告显示,中航油石油期货交易出现巨额亏亏损的时候正值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10月25日飙升至每桶55.67美元的记录高点。

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向中航油提供的1亿美元贷款也未能帮助中航油免于被交易所强制平仓。

•2004年12月3日,新加坡政府决定对中国航油展开刑事调查。

•2004年12月8日,新加坡警方公告称他们已经拘捕了中航油总裁陈久霖。

•2004年12月1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表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开展的石油指数期货业务属违规越权炒作行为。

•2005年3月29日,新加坡普华永道会计公司提交针对中航油石油期权亏损事件所做的第一期调查报告,认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巨额亏损由诸多因素造成。

•2006年3月3日,中航油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对重组方案和新董事会成员进行投票,中航油的重组方案以99%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2006年3月21日,新加坡初级法庭对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原总裁陈久霖做出一审判决。

陈久霖因涉嫌6项指控被处以33.5万新元的罚款、4年3个月监禁。

•2007年2月6日,国资委宣布:原中航油总经理荚长斌被责令辞职,原中航油集团副总经理、中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久霖被“双开”。

•二、亏损真相违规入市:长期以来,中航油所进行的期权交易只是“背对背”类型,即只扮演代理商的角色为买家卖家的对应服务,从中赚取佣金。

在此情况下,买卖数量基本对等,没有太大风险。

但是,从2003年开始,中航油的澳大利亚籍交易员Gerard Rigby开始进行投机性的期权交易。

金融监管论文中航油事件

金融监管论文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教训事件回顾200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进行空头投机,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

按照交易规则,其必须追加保证金以确保期权买方能够行权,但从公司账户中调拨资金会暴露其违规行为,因此,陈久霖被迫进行展期,并持续增加交易量以获取期权费来弥补保证金缺口。

由于没有采取任何止损措施,中航油(新加坡)的账面亏损随着油价的飘升逐渐放大。

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 000万美元左右。

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55美元/桶新高。

中航油(新加坡)卖出的有效期权合约达到5200万桶石油的巨量,超过了公司每年实际进口量1700万桶两倍还多。

根据合同,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航油(新加坡)需要向国际投行等交易对手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账面亏损再度大增。

2004年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

为了补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 800万美元应收账款资金。

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 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中航油(新加坡)现金流量已经枯竭。

2004年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

2004年10月26日和28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对手日本三井公司发出违约函,催缴保证金,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被逼在油价高位部分斩仓,造成实际亏损1.32亿美元。

2004年11月8日到25日,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由于不断遭到巴克莱资本、伦敦标准银行等国际投行的逼仓,截至25日中航油(新加坡)的实际亏损已经高达3.81亿美元,相对于其1.45亿美元的净资产已经资不抵债,陷入技术性破产的境地。

也说中航油事件透析巨亏、反思建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重要性

也说中航油事件透析巨亏、反思建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重要性

饱谎“‘-)航油事俘"——透析巨亏、反思建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重要性文/黄斯赫徐若然一、从金融交易层次看“中航油事件”2004年11月50日,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空油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因炒作石油期权亏损5.54亿美元,陷入债务危机,被迫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巴林银行事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境外炒作金融衍生产品的最大亏损案例。

1.我国石油企业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的手段我国于1998年陆续批准国内一些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国际上做石油套期保值业务,同时禁止它们涉足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投机交易。

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对于申请该项业务的企业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并且限定获得资格的企业仅能从事与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所需的原材料有关的品种的套期保值交易。

根据《管理办法》,证监会先后批准了中石化、中石油、中化集团以及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等7家石油进口量较大的公司,可在境外期贷市场从事套期保值业务,并规定其期货持仓量不得超出企业正常的交收能力、不得超过进出口配额、许可证规定的数量,期货持仓时间应与现货保值的计价期相匹配。

2.中航油境外石油衍生交易亏损透析中航油此次进行的主要是场外石油衍生品交易(OTC),并不是交易所内的石油期贷交易。

中航油之所以亏损,主要在于大量卖出看涨期权。

期权设计的原理相当于一份保险,买方为了规避风险买入期权合约,到期根据标的资产价格和执行价格的差额,选择执行还是放弃合约。

期权的交易涉及两个交易方:买入者和卖出者。

期权的出售方实现收取期权费,但之后有潜在的负债,他的损益状态与期权购买方的损益状态正好相反。

如果投资者希望标的资产价格上升,他会选择买入看涨期权,而如果他希望标的资产价格下降,会买入看跌期权。

做市商则根据买方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期权种类,卖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就看涨期权而言,如果敲定价格高于标的资产价格,买方就会要求执行期权合约,获得相当的利润,而卖方将损失相应的金额;如果敲定价格低于标的资产价格,买方就会放弃执行期权合约,此时他损失的是当初交纳的期权费,卖方则稳收期权费,没有其他损失。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指的是2004年中国国际航空油料公司(简称中航油)因大规模贪污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的一起事件。

该案例变得备受关注,创下了中国尤其是国企腐败案例的先河。

下文将从事件的背景、案发经过、原因分析、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航油是中国最大的航空燃油供应商,由中国国有石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和中国航空油料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该公司拥有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巨额的财政支出,为贪污分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4年11月,中航油董事长张汝成涉嫌贪污被捕,接着爆发了一起本质上是资金挪用和贪污的丑闻。

经过调查发现,中航油的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采用虚构合同、伪造票据等手段大肆侵占公司财产,据估计累计盗窃金额高达60亿元人民币。

那么,中航油事件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中航油作为国企,监管不力是造成内部腐败的重要原因。

当时国企的内控制度薄弱,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给贪污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贪污分子的腐败思想和贪婪欲望也是事件的重要原因。

这些人追逐金钱、权力,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放纵自己,最终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航油事件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首先,该事件在2004年被揭发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谴责,对中国的国企和反腐倡廉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中航油事件也成为了中国国内腐败案例的典型代表,对治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了挑战,迫使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国企的监管和内部治理。

同时,这也使得公司对内控制度的规范变得更加重要。

对于中航油事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对涉案人员进行了逮捕和追责,对涉案公司进行了改组,加强了对国企的监管力度。

其次,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国企的监管和内控制度的规范,推动了国企的和整顿。

综上所述,中航油事件是中国国企腐败案例的典型代表。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旗下的中航油公司发生的一起严重违法事件。

该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中航油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中石油集团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也对中国石油行业的整体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中航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为类似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中航油事件的发生背后暴露出了中石油集团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据报道,中航油事件是由公司内部高管和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所导致的。

这表明中石油在员工道德建设、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

在企业内部,腐败问题一旦发生,往往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次,中航油事件还暴露出了中国石油行业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在中航油事件中,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执法存在疏漏,导致了该事件的长期发酵和恶化。

这说明在中国石油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执法力度还不够,监管制度还存在漏洞和不足之处。

因此,中国石油行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有效预防和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

再者,中航油事件的发生也提醒我们,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诚信经营,加强内部道德建设和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防范和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企业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和蔓延。

综上所述,中航油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石油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管制度建设,加强员工道德建设和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加强企业的诚信经营和内部监督,预防和遏制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同时,也呼吁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提高违法成本,有效预防和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在企业和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交易的复杂性及其与基础资产市场的紧密关联性也意味着潜在风险的增加。

对于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中航油事件这一典型案例,分析其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管理失误及其后果,以期为我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以期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

通过对中航油事件的分析,呼吁企业及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 介绍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性和中航油事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航油事件成为了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案例。

中航油事件涉及的是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衍生品交易风险失控事件。

事件的背景是中航油公司参与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导致交易损失迅速扩大,最终造成了重大的财务危机。

这一事件不仅给中航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

对中航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探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中航油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提升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完善风险管理理论。

通过对中航油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出实际交易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借鉴和警示。

本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策略。

结合中航油事件,从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控制等角度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为投资者提供实际操作中的指导建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本研究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7 中航油事件分析

案例7 中航油事件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中国境外投资亏损企业
国航 东航 中国中铁 中国铁建 华翔微电 碧桂园 国泰航空 中信泰富 油料衍生品 航油期权 汇兑损失 汇兑损失 衍生品投资 衍生品亏损 燃油对冲合约 外汇合约 9.61亿 2.71亿元 19.39亿元 3.2亿 6000万 2.5亿美元 28亿 147亿港元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陈久霖-生平经历 陈久霖 生平经历
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新加坡) 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也因出色的业绩而获得 多项荣誉,包括被连续两次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 多项荣誉,包括被连续两次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 市公司, 市公司,公司发展过程被编为案例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MBA课程,同时也曾被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求是》杂 课程,同时也曾被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求是》 课程 志作为正面案例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 志作为正面案例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陈久霖被 《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本人 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也以490万新元的高年薪被称作是新加坡的“打工皇帝”。 也以 万新元的高年薪被称作是新加坡的“打工皇帝” 万新元的高年薪被称作是新加坡的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陈久霖-生平经历 陈久霖 生平经历
陈久霖出生于湖北黄冈市宝龙村,地属偏僻。 陈久霖出生于湖北黄冈市宝龙村,地属偏僻。 1981年,他辞去了村里信用社的铁饭碗,专心准备高考, 年 他辞去了村里信用社的铁饭碗,专心准备高考, 2年后考入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学习越南语的同时,亦努力 年后考入北京大学东方学系。 年后考入北京大学东方学系 学习越南语的同时, 修习英语。 修习英语。 毕业之后,进入国家民航管理局局长办公室,任翻译,经历 毕业之后,进入国家民航管理局局长办公室,任翻译, 了民航管理局一分为五的改革过程, 了民航管理局一分为五的改革过程,后又出任中德合资的北 京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外国专家助理。 京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外国专家助理。 1993年,加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参加了建设香港新 年 加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机场供油设施和组建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的谈判, 机场供油设施和组建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的谈判,以 及中航油的前身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 及中航油的前身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的筹组工作。 的筹组工作。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看中航油事件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看中航油事件

从⾏为⾦融学⾓度看中航油事件从⾏为⾦融学⾓度看中航油事件1.背景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于1993年成⽴,1997年由陈久霖接任CEO后开始发展壮⼤,到2001年完全垄断了国内进⼝航油市场,并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成为⾸家完全以⾃有资产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2004年公司的财务报表显⽰,1997年以来,中航油的营业额和利润以年均三位数的速度增长,股票价格翻升近6倍,净资产增幅⾼达763倍。

⾼速的增长速度,显著的投资回报,使中航油⼀度⼊选新加坡国⽴⼤学MBA课程教学案例,⼊选道·琼斯新加坡蓝筹股,并成为英国⾦融时报全球亚太指数股。

2004年中航油获得中国《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等奖,这是唯⼀获选的海外中资企业。

同年,中航油还荣登美国应⽤贸易系统(ATS)机构举办的“⾏业洞察⼒”荣誉榜,并再度获得“成长最快”和“最具独特性”的⽯油公司称号,集团副总裁、中航油总经理陈久霖也随之⾝价倍增,被媒体誉为“打⼯皇帝”。

2.案例介绍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航油CEO陈久霖擅⾃扩⼤业务范围,进⼊⽯油期权交易市场,从事⽯油期权交易。

因为陈久霖预期⽯油价格下跌,于是中航油开始做卖空交易。

初期因为⽯油价格下降,到2003年底,公司有所盈利。

然⽽,进⼊2004年,⽯油价格⼀路上涨,中航油逐渐由盈利变为亏损。

但是陈久霖并没有改变措施,反⽽不断扩⼤期权盘。

直到2004 年11 ⽉29 ⽇,中航油因从事⽯油期货交易⽽亏损了5.5亿美元。

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因严重资不抵债,向新加坡最⾼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之后,中航油被新加坡政府列⼊刑事调查名单,其CEO陈久霖被停职调查。

3.中航油事件的⾏为⾦融学⾓度思考3.1认知偏差期权是⼀种有显著风险的⾦融衍⽣品,中航油原本借助于期货套期保值的功能来减少企业的风险,陈久霖擅⾃扩⼤交易范围之后,使得中航油陷⼊极⼤的破产风险之中。

因为陈久霖预期⽯油价格会下降,于是操纵中航油在市场上⼤量卖出⽯油看涨期权,看空⽯油价格。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案: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1)通过公加强母公司的自律和提高对海外公司的控制和监管水平是成功走出 去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 。在海外子公司出现问题时母公司要明察秋毫,及时监 控并按章办事,决不能一错再错,将仅有的挽救良机断送。 开企业的财务信息, 加强银行和社会舆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
(2)激励机制本身并不能阻止经营者侵害所有者利益行为的发生,但在严格的
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
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 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 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 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CAO20%的股份

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总裁陈久霖兼任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 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在此期间,其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 、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 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卖出大量“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2004 年10月以来,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价位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根据其合同,需向交易对 方(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按当时的持仓量,每桶油价每上涨1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 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最终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5.5亿美元 ,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 请破产保护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著名的“巴林银行悲剧”的翻版。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新加坡公司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 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
四、关于“中航油”事件的思考
问题1 国有大型企业高管人员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则?
方案:清晰产权关系,明确政府职能
必须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与此同时,重视产权的自由交易和转让,建立活跃的产权交易市场, 使国有资产流动起来,通过竞争性的市场机制重新配置企业产权。明确了产权关系,同时也就明确了政 府的职能。 由政府任命的方式无法保证经营者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因此,必须建立由企业家经营企业的 制度,建立企业家市场,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企业经营者,并建立和完善对经营者绩效的考核体系,从而 保证企业家通过竞争成为企业的经营者。
监督机制下,他增加了经营者因自己的短期行为可能付出的代价,从而减少了 类似行为的发生,在分配方式上,经营者的待遇构成比重应由工资向长期奖励 (如分配股权)倾斜,这样的分配制具有较强的自我激励作用,从而抵制经营者 的短期行为。
问题3

国资委对于海外国有资产的监管是否仍是空 ?
事后,国资委首次确认并公布第一批49家中央企业的主业,让社会监督。一方面,是努力做大 做强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 ; 而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防止企业经 营大起大落 。亡羊补牢,尤未晚矣。2014年12月13日下午,谈到近日引发轩然大波的中航油 事件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脸色严峻,“公司治理结构和风控体制将是2005年国企改革的重点 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最近做出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
在发展战略的制定、投融资决策包括对外收购股权、日常业务运作尤其是涉及期货等高风险业 务 、财务报告管理、内部审计体系建设 等 ,要完善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风险的识别 、监

中航油事件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中航油事件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中航油事件的行为金融学分析[摘要] 2004年11月30日,在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令之后,中航油事件全面暴光,并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与业届的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该事件分析的着眼点在于,以行为金融学的分析范式为基本框架来讨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表现。

[关键词] 中航油行为金融学非理性一、引言2004年11月30日,海外国有企业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因其在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中亏损5.5亿美元,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令,公司总裁陈久霖被停职。

2005年12月5日,中航油重组协议签订,除原大股东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继续持股51%外,BPAI和ARANDA分别注资,各取得公司重组后股权的20%和4.65%,此外债权人认购重组后股权的10%,剩余14.35%的股权属于小股东。

2006年3月21日,新加坡初级法庭对中航油原总裁陈久霖做出一审判决。

陈久霖涉及的6项指控被处以33.5万新元的罚款,及4年3个月监禁。

至此,被称作中国版“巴林悲剧”的中航油事件从其全面暴光起,历经16个月后,相关事宜的处理及人物命运暂告一段落。

针对中航油事件,国内外学者与业届人士也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见解,如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存在巨大问题,我们应当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等。

但无论是之前导致老牌银行——巴林倒闭的关键人物,期货经理——里森,还是使中航油陷入重组境地的“打工皇帝”——陈久霖,作为投资决策者,两人在心态与行为模式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且他们的行为用传统的投资者理论已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本文重在探讨投资者的非理性表现,并以行为金融学的分析范式为基本框架,对中航油原总裁陈久霖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

二、对中航油事件的分析,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分析范式1.行为金融学理论综述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非理性革命”,因为,在行为金融学诞生之前,理性一直是金融学分析毋庸置疑的基本前提假设。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一、主要事件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位于新加坡。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航油公司开始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石油衍生品投机交易。

2004年一季度,中航油在油价涨到每桶30美元以上开始做空;7月份左右,国际原油价格为每桶40美元、航煤接近每吨350美元的时候,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判断错误,认为原油价格应该不会继续升高,因此决定做空石油看涨期权。

然而2004年以来风云突变,一季度油价攀升,公司潜亏580万美元,陈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并继续扩大仓位。

10月份油价再创新高,而公司的交易盘口已达5200万桶,最终累计亏损达5.5亿美元。

在新加坡,中航油事件被认为是自1994年巴林银行破产案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事件,并且再度引发对于新加坡金融控管当局在监督方面是否有失职的争论。

二、所用金融衍生品的详细分析期权是指它的持有者有权在规定的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执行价格或协议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资产(标的资产)的合约。

按期权购买者的权利划分,期权可以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赋予购买者以约定价格购买标的资产的权利,看跌期权赋予购买者以约定价格出售标的资产的权利。

期权的买方需要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该费用也叫期权费,合约中的该产品称作标的资产。

到了期权到期日,期权的买方可以要求执行期权,即行权,也可以不执行期权。

而看涨期权的卖方只有履行合约的义务。

买方的费用为期权费,其收益分布如当市价(S)大于执行价(X)与期权费(P)之和,即S-(X+P)时,买方的利润大于零,并且理论上来说没有上限。

卖方的收益为期权费,其支出为(X+P)-S。

由于买方的盈利即为卖方的亏损,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卖方的亏损也是没有上限的。

看涨期权的买方一般会在市场价格大于执行价格时执行期权,看涨期权的卖方必须履行以约定价格出售标的资产的义务。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2024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2024

引言:中航油是中国航空石油公司的缩写,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石油化工企业。

近年来,中航油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航油事件的案例,并从管理层面剖析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

概述:中航油事件是指2014年12月,中航油总公司原总经理李关福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双开,并且公司内部发现众多腐败现象。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中航油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正文内容:一、管理体制问题1. 面临的挑战中航油作为国有企业,面临着政府的监管、市场竞争的压力,还要处理复杂的商业关系。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以应对挑战。

2. 管理层负责制的缺失中航油在管理层方面存在问题,管理层责任制不清晰,导致监管不力、违规行为难以监察和惩处。

3. 决策过程不透明中航油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给了一些员工和管理层机会利用职权进行个人谋利。

4.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中航油内部控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腐败问题得以存在和蔓延。

5. 职业道德缺失中航油存在一些员工和管理层的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腐败现象和原因分析1. 资源配置不当中航油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当的现象,资源分配过程中容易形成利益集团,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2. 监管不力中航油在监管方面存在问题,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员工和管理层有机可乘。

3. 激励机制不完善中航油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员工对于腐败行为没有足够的约束和警觉。

4. 领导作用不力中航油领导层在腐败问题上的作用不力,没有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对于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及时处置。

5. 内外部关系复杂中航油内外部关系复杂,存在着与政府部门、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纠葛,这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三、解决方案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中航油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内部监督,防止腐败现象再次发生。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航油应注重培育和弘扬良好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职业操守。

金融工程中期论文——中航油事件

金融工程中期论文——中航油事件

重庆科技学院《金融工程》期中论文题目中航油期权交易案例分析学院数理学院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011级-01班学生姓名王启萌学号2011444840指导教师职称评阅教师职称2014年5月1日摘要我通过学习期权的这些知识,引入中航油巨亏事件,从而进一步探讨期权在市场上的操作和期权交易的风险。

我从最基础的期权知识讲起,大概地叙述一下课本上期权的内容。

然后介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案例的作用,进一步地了解期权交易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

之后我通过介绍中航油事件经过,分析巨亏原因,从公司投资策略和人物性格心理详细分析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亏损因素。

我所讲的内容中包括我们所学的期权市场、期权交易制度、期权保证金制度、逼仓、期权的回报与盈亏分布等等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半学期的学习中都有提到过,也都深入学习过,我从这个事件中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探讨,使事件更加清楚明了。

【关键词】逼仓看涨期权空方期权期权市场保证金目录前言 (4)1.中航油期权交易分析 (4)2.背景介绍 (6)2.1公司背景 (6)2.2人物背景 (6)3.事件始末 (7)4.从交易策略分析 (8)5.从人物角度分析 (10)6.事件引发的警醒 (11)6.1进行定期风险评估 (11)6.2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 (11)6.3有强大的套保队伍 (12)7.中国期权其他案例 (13)7.1埃通公司 (13)7.2上海贝岭 (14)7.3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15)7.4联想集团 (16)参考文献 (16)前言我们到此学了10个星期的《金融工程》,根据书本上所说,所谓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按期权买者的权利划分,期权可以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这个知识点在我们课本的P146页中有介绍。

所谓看张期权,就是赋予了多方未来按约定价格买入某种资产的权利,未来如果价格上涨,多方将执行这个权利;如果价格下跌,多方有权放弃这个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金融工程》期中论文题目中航油期权交易案例分析学院数理学院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011级-01班学生姓名王启萌学号2011444840指导教师职称评阅教师职称2014年5月1日摘要我通过学习期权的这些知识,引入中航油巨亏事件,从而进一步探讨期权在市场上的操作和期权交易的风险。

我从最基础的期权知识讲起,大概地叙述一下课本上期权的内容。

然后介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案例的作用,进一步地了解期权交易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

之后我通过介绍中航油事件经过,分析巨亏原因,从公司投资策略和人物性格心理详细分析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亏损因素。

我所讲的内容中包括我们所学的期权市场、期权交易制度、期权保证金制度、逼仓、期权的回报与盈亏分布等等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半学期的学习中都有提到过,也都深入学习过,我从这个事件中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探讨,使事件更加清楚明了。

【关键词】逼仓看涨期权空方期权期权市场保证金目录前言 (4)1.中航油期权交易分析 (4)2.背景介绍 (6)2.1公司背景 (6)2.2人物背景 (6)3.事件始末 (7)4.从交易策略分析 (8)5.从人物角度分析 (10)6.事件引发的警醒 (11)6.1进行定期风险评估 (11)6.2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 (11)6.3有强大的套保队伍 (12)7.中国期权其他案例 (13)7.1埃通公司 (13)7.2上海贝岭 (14)7.3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15)7.4联想集团 (16)参考文献 (16)前言我们到此学了10个星期的《金融工程》,根据书本上所说,所谓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按期权买者的权利划分,期权可以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这个知识点在我们课本的P146页中有介绍。

所谓看张期权,就是赋予了多方未来按约定价格买入某种资产的权利,未来如果价格上涨,多方将执行这个权利;如果价格下跌,多方有权放弃这个权利。

而看跌期权正好相反。

在我看来,期权合约其实呢,就是规定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可能是未来以既定价格买进某个金融产品的权利,也可以是卖出的权利。

股票期权计划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萌芽于70年代的美国,在90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近两年来也开始了对期权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但是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法则的限制,我们的企业不得不采用了很多变通的办法来实现我们的期权梦。

1.中航油期权交易分析中航油事件,是近年来十分严重的国际金融事件。

之前我们在课堂上看了327国债事件,国债事件和中航油事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件,中航油事件是基于石油期权交易上的。

我们在书上学习枯燥的概念和计算,却没有一个实际的案例让我们去深入思考到底期权交易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少运用。

课本上的是我们基本的知识内容,这次我所讲的,是联系实际,让我们能够近距离体会到期权交易的风险,能够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和重要人物背景中剖析期权交易离我们有多近。

我们从《金融市场导论》和《金融工程》里面学到,金融衍生品的作用就是为了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那为什么中航油在期权交易市场中全军覆没了呢?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石油期权,石油期权简单地说就是以石油为标的物的期权。

中航油选择的是卖出看涨期权,根据我们所学的第十章《期权的回报与价格分析》,在期权合同订立之时,收到买方所支付的该期权合同的价格P。

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内,石油价格始终低于执行价X,买入看涨期权方将选择不执行该合同,则作为卖出看涨期权方可以在没有任何成本支出的情况下,获得P收入。

但是,如果在合同期限内,如石油价格超过X,则买入看涨期权方将选择执行合同。

当石油价格超过X+P,则卖出看涨期权方出现亏损,亏损额为S-(X+P)。

图1 看涨期权空方盈亏图2.背景介绍2.1公司背景中国航油公司(新加坡),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旗下公司,公司于1993年成立,是“依托中国,走向世界”的石油类跨国企业。

我们可以在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网页中看到,新加坡公司主要供应喷射燃科给民航以及国际石油买卖,负责全国100多个机场的供油设施的建设和加油设备的购置;为中、外100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提供加油服务(包括航空燃油的采购、运输、储存直至加入飞机油箱等),堪称国内航空界的航油巨无霸。

2.2人物背景陈久霖出生于湖北黄冈市宝龙村,地属偏僻。

1981年,他辞去了村里信用社的铁饭碗,专心准备高考,2年后考入北京大学东方学系。

学习越南语的同时,亦努力修习英语。

毕业之后,进入国家民航管理局局长办公室,任翻译,经历了民航管理局一分为五的改革过程,后又出任中德合资的北京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外国专家助理。

1993年,加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参加了建设香港新机场供油设施和组建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的谈判,以及中航油的前身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的筹组工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母公司派往新加坡接管当地的子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1993年成立,成立之后就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净资产仅为21.9万美元。

但在他接手之后,公司业绩迅速有起色,并很快垄断了中国国内航空油品市场的采购权。

到2003年,中航油净资产已经超过1亿美元,总资产达到30亿美元。

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也因出色的业绩而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被连续两次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公司发展过程被编为案例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MBA课程,同时也曾被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作为正面案例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

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陈久霖本人也以490万新元的高年薪被称作是新加坡的“打工皇帝”。

¹3.事件始末4.从交易策略分析根据当年的具体石油期货走势和中航油的交易过程来看,中航油损失巨大,从事件发生的经过不难看出,中航油事件绝不是一次偶然的金融强制平仓案件,该事件的发生是中航油企业制度本身不健全,领导者的违规操作,公司内部监管不严格等一系列缺陷的必然结果。

此外我们知道,金融衍生产品具有高杠杆性,对于套期保值者来说,可以有较少的资金规避风险,使资金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甚至可以获益,其中赚的或者损失的当然是中间的差价,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看对方向,收益多多,可以极大地获取最多的利润,但如果看错方向,亏损的资金就是前后的差额,也是最大值,这就可能导致巨额损失,风险极大。

中航油总裁的错误抉择,恰好看错了方向,使公司蒙受巨额损失,后果极其严重。

中航油在前期损失资金的基础上,缺乏有用可靠的信息,进行场外期权交易,毫无可靠性而言,属于纯粹的投机行为,从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场外石油期权交易中,因为看跌石油价格而大量卖出石油看涨期权,期望在石油价格如期下跌后获得利润。

但显示结果刚好相反,油价越长越高,中航油却并没有罢休,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延长交割日,最后严重影响公司的资金运转,使公司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填这个先前埋下的大坑,从而交易所强制平仓、公司损失巨额财产也是必然的了。

实际上,卖出看涨期权是期权交易中风险最大的一种,理论上,卖出看涨期权的一方最大收益有限,而最大亏损可能是无限的(石油价格涨得越高,亏损越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期权的卖出方通常都会在现货市场或者其他衍生品市场进行相关的对冲操作,即买进一份方向相反、价格相同或者差不多的期权合约,用它来对冲自己看涨期权合约,规避标的资产价格波动风险,防患于未然,使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

图2 纽约2004年12月轻原油期货走势5.从人物角度分析陈久霖出身贫寒,青年意气风发,中年享有各种荣誉,这样的光环在头上,导致了他狂妄自大、贪婪的心理。

他接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时候,公司处于瘫痪状态,但是经过他的治理,公司成为多方面发展的垄断公司,并且公司上市了。

媒体和集团领导都一致认为是陈久霖的功劳,这造成了他目中无人、专断独权,从而在中航油中越级操作,违法操作,并且损失不报。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有内部风险管理委员会,其风险控制的基本结构是: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CEO-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当每名交易员的交易亏损达到20万美元时,要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汇报,亏损37.5万美元时,要向CEO汇报,亏损达50万美元时,必须平仓,抽身退出。

但是对于享有世界荣誉的陈久霖来说,这些都不是规矩,规矩是人定的,他可以一手更改,这就造成了他长期违规操作又不向上级汇报的行为。

另一方面陈久霖是个白痴,为什么说他是白痴呢?因为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他并不是不知道,从事石油期货的公司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而不得从事投机交易。

他知道这条规定,但是罔顾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操作,酿成苦果也只得自己吞进去。

陈久霖带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必定有其他公司视为竞争对手,在他没有用对冲进行套期保值的同时卖出看涨期权,无疑就是玩火自焚,我们知道,卖出看涨期权,一旦亏损,那就是个无底洞。

他小瞧了竞争对手,但是这些对手联合逼仓,将石油价格抬高,他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一个领导人不能因为一时的荣耀而狂妄,也不能因为权力的扩张而违法,人在高处更需要处处留意,考虑周全。

6.事件引发的警醒6.1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对一个公司来说,想要长期稳定地运行,就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遵纪守法,加强风险的动态监督管理,并且定期地进行风险评估。

公司先要在充分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经营规范的经纪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交易发生时要认真检查自己每笔交易的具体情况和交易资金情况。

套期保值交易是很重要的,在本文事件中,陈久霖在公司的存货量不足的时候还要进行数额庞大的交易,我们先从资料中可知中航油在血性追杀约110亿美元的原油期货合同,以50美元/桶的强行平仓价格计算,这些合同相当于3000万吨燃油,而中航油旗下91家机场全年仅有500万吨航油需求。

中航油的期货交易远超套期保值的需要,属于纯粹的博弈投机行为。

其次还要考虑公司的财力,要分析期货保值的资金需求,结合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来确定保值的规模。

在资金管理方面要留一定的备用保证金,仓位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而中航油因为这次博弈行为,保证金都交不了,更别提其他亏损金额了。

6.2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国内很多企业套保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内控机制不健全,交易员建立的大大超过企业自身生产和交易能力的头寸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保值方案,而是任由交易员调整保值头寸,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这些交易员往往处在很大压力下,很容易判断失误,如果期货头寸又很大,后果不堪设想。

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因此,针对套期保值业务,企业应建立一套经营风险的监督体系和权利制衡机制,在决策、授权、交易等操作程序上规范运作,发挥各级操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在期货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套期保值交易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