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反思王小丽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异同,并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分析2、通过小组动手协作总结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原理。
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资料,探究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通过对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锻炼对信息的获取、总结、归纳的能力。
3、结合已知对探究问题的综合分析,提高小组动手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
关注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前景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理解了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三学习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刚学过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原理,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高二理科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动手操作和小组协作探究的能力,能基于一定的背景资料,结合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并会结合所学动手操作,小组协作完成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其中概念和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在知识综合理解上存在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选修三第二专题《细胞工程》,是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内容。
在动物细胞融合部分,由于考虑到其基本原理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只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简史。
既避免了重复,有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的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出手,引入单克隆抗体的概念,随后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制备单克隆抗体,从而自然的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学情分析动物细胞融合内容不难理解,学生有植物细胞融合的基础比较容易接受,重点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思考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制备单克隆抗体这一部分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免疫应答的知识有深厚的理解。
因此有必要提前帮助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回顾,同时授课过程中针对性的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
另外,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较为复杂,应引导学生总结一个简明的流程框架,便于其理顺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效果分析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方法、杂交瘤细胞的获得方法及特点、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及应用都能较好的掌握。
部分学生对何谓单克隆抗体仍然理解不清,对“生物导弹”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探究中,学生基本能理解每个环节的作用,能掌握制备流程,能注意到每个步骤与前后环节的联系,有效锻炼了自己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是对于两次筛选的原理很多学生还不清楚,对两次筛选的解释作为阅读材料推送给了学生,需要学生通过课下组内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
通过对两个细胞融合实验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认同科学研究中创造性的思维与严谨务实的态度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不论是重大的科学发现还是造福人类的技术应用,需要整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重构,提出创造性的新设想,同时要将其落到实处离不开耐心细致的步步攻关。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二章中第二节内容。
细胞融合技术不论在动物细胞工程还是植物细胞工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动物与植物的细胞融合既有共通点,也有不同之处。
本节第一个重点是阐明细胞融合过程,难点在于融合前的准备、融合的手段、融合后的处理三个环节。
这三个环节动植物细胞有所区别但更应强调二者之间内在的共性。
讨论动植物细胞融合之间的区别时,更值得关注的是二者在生产中的应用,即植物细胞融合可用于培育新的杂交品种,而动物细胞融合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苏教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应用;2.理解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原理及应用;2.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教学难点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和技术要点。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实例分析;3.讨论与交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意义,引发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兴趣与思考。
2. 讲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应用(20分钟)教师从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讲起,介绍其主要应用和意义。
详细讲解以下内容:•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概念;•如何实现不同物种之间的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如细胞杂交技术等)。
3. 讲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40分钟)教师主要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详细讲解以下内容:•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流程;•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技术要点(如细胞培养等)。
4.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5分钟)教师结合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对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进行讲解。
例如:•单克隆抗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5. 课堂交流(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开展讨论与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采用课堂讲授、实例分析与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在课堂交流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和学习,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2. 教学存在问题1.从学生的反馈中得知,本节课内容较为理论化,实践操作环节欠缺,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理解程度。
2.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深入,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难免存在部分知识点的浅尝辄止情况。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植株,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完成图示两幅图中动物的转变?Ppt展示图片:1、“番茄-马铃薯”植株2、普通奶牛、绿色不需吃草的奶牛生1:通过把奶牛细胞与植物叶肉细胞融合来实现。
追问:按照这一思路,两个动物细胞能够融合吗?生2:可以师:对,动物细胞也可以融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二、多媒体显示标题: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分析本节课的目标:多媒体显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⑴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⑵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⑶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过程与方法⑴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⑵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⑵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⑶关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学习重点和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动物细胞的融合多媒体显示问题:1、动物细胞融合原理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理是否相同?它们的融合过程是否相同?2、动物细胞融合后能形成杂种动物个体吗?3、诱导融合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剂?不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剂吗?4、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板书】动物细胞的融合师: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是否相同?生:应该相同。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课的教学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课的教学反思为迎接3月30日百余校长来我校听课学习,我们认真准备了《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这节课。
在准备和上课的过称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关于备课由于是第一次讲这节课,在集体备课前我认真阅读了几遍课文和教参,在头脑中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并查了很多资料和课件。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授课的思路和方法等,还就教材课文中一些模糊的知识点集体做了探讨和解答,比如“B淋巴细胞能分泌抗体”中的B淋巴细胞是指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即浆细胞;为什么从小鼠体内取出的是B淋巴细胞而不是浆细胞;专一抗体要如何检验等问题。
对于对教材的讨论我有很大的感触。
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完一节课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备课中我们自己却不提问题,被动的接受教材或依赖教参的解答。
这样很限制教师的授课思路,把教学思路限制在一个小框框里,没有其他的延伸,有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时老师就很难解答了。
我觉得教师也应该有质疑的精神,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时候同时也在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查资料自己解答,不但增加了知识面,也有可能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以前认识的错误,做好及时纠正,这样站在讲台前我们也会更有底气。
在讨论中我感到为什么我就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呢?虽然也逐字逐句的阅读,为什么我就不能对某句话提出疑问呢?之后与同事交流和自己思考,认为是我知识底子还太薄,还需要知识大量积累。
二、关于有效性问题单克隆抗体知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串的形式组织教学。
先复习旧知,比如抗体的概念和来源,和学生一起学习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及缺陷。
在引导学生剖析书上的重点句子,为形成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做准备,让学生初步猜想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采取这些步骤的原因是我认为如果学生单克隆抗体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就无法体会到后来科学家在制备过程的创新。
对制备的过程我先引导学生,如果他们是个研究者,怎么制备单抗?通过提示问题让他们想出培养效应B淋巴细胞,可是因为B淋巴细胞不能体外培养还是不能制备,再提示学生想到要用一种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异同,并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分析2、通过小组动手协作总结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原理。
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资料,探究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通过对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锻炼对信息的获取、总结、归纳的能力。
3、结合已知对探究问题的综合分析,提高小组动手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
关注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前景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理解了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三学习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刚学过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原理,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高二理科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动手操作和小组协作探究的能力,能基于一定的背景资料,结合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并会结合所学动手操作,小组协作完成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其中概念和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在知识综合理解上存在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选修三第二专题《细胞工程》,是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内容。
在动物细胞融合部分,由于考虑到其基本原理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只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简史。
既避免了重复,有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的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出手,引入单克隆抗体的概念,随后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制备单克隆抗体,从而自然的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_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内容微观,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认知理解难度,但是学生有了学习基础,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突破难点。
教学环境分析: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典型实例,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其原理还涉及特异性免疫、细胞癌变等知识。
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
整个制备过程既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又具有特定的技术步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效果分析通过在创设的设计H7N9禽流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情境中学生通过探究基本能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动物细胞工程的一部分,本节课包括两方面内容:“动物细胞融合”及“单克隆抗体”,该内容既是对免疫、癌变等知识进行的回顾,又为下阶段学习胚胎工程奠定了一个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材版本对比:中图版课本将动植物细胞融合技术归入一节课——细胞融合技术,而人教版课本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分开教学,结合这两个版本的比较我将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将难点问题集中学习,重点突破。
评测练习一、课前练习:H7N9禽流感的治疗设想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
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发现3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也尚未有疫苗推出。
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
H7N9型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2016年12月起,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急速上升。
据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14日发布的数据,仅2017年1月,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192例,死亡者79人。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日前也指出,自2013年起,中国报告出现季节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已逾1000例。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反思胶州二中周春英本课题是《动物细胞工程》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本节内容以学过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免疫等知识为基础,能使学生全面认识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设计思路:整堂课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剧,学生扮演一家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专家,为一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老板解决困惑为主线,将所有的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内容包括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因为动物细胞融合与前面学过的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的原生质体融合基本相同,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与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把这一部分内容融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列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方法、意义及应用。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动手构建模型、展示模型并表述构建意图的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提高动手操作、理解和表达能力。
成功之处:1.创设情境组织教学(一个制造抗艾滋病抗体的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老总的困惑)基于学生都了解艾滋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用学生数值的内容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情景剧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讨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使基础知识落实;通过对单克隆抗体的相关问题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 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设计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以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强化过程训练,使学生逐渐学会探究的方法。
学生进行探究,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去体验和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反思王小丽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反思《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本节内容以学过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免疫等知识为基础,能使学生全面认识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这节内容的教学,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反过来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我们创设的情境最好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现实,这样基于现实2的情境会让学生快速的卷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基于常州是中国癌症高发区,癌症治疗学生有他们的生活经验。
我利用癌症的治疗作为情境导入新课,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询问学生会出现何种不良反应。
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共享。
然后任务驱动学生如何解决?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联系到抗体。
第二,如何处理已学知识与新课学习的关系已有知识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前提。
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性学习。
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同化和顺应的有意义学习。
如何处理两者关系和教学安排是我们教师应该设计的。
我的处理是在学生想到抗体的基础上自然回忆抗体的产生细胞及细胞特点(如一种实质为浆细胞的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相关结构、作用和作用特点,以及传统手段生产抗体的不足。
在认知冲突后猜想问题解决。
学生基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迁移的基础上猜想动物细胞融合的实现,并猜想融合后的效果。
即融合细胞具有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的双重特点。
第三,动物细胞融合的教学由于前面有细胞融合的学习基础,可以弱化处理。
可以简单的通过图片和动画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
通过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实现有关的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细胞融合对象、作用和意义的自我习得。
第四,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教学我的想法很简单,基于学生看书的情况下,教师利用图片组织教学。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生物选修三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反思精品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生物选修三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反思精品《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廖璘2017年3月9日这是我在高二下学期接手高二8班后,上的第一节公开课。
本节课虽然内容多,但还是按照课前设计顺利完成所有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反应看,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
板书虽然少,但借助PPT课件清楚地展示了各知识点,并且做到了每个知识点都做些对应的练习,帮助掌握和理解。
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少,学生对此课内容比较陌生。
因此我让学生先初步认识,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手段,使大部分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本课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中,本校的生物老师们对我的这堂公开课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后不足之处在于:1、课堂容量大,把1.5课时的内容压缩在1课时上完,所以显得节奏很快,时间很赶,导致讲解和练习不够充分,旁栏思考题和课后习题也没时间讨论和讲解。
2、对于本课的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有一些细节之处没有讲解到位,如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的原理。
3、说到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强调免疫小鼠体内取出的B淋巴细胞其实是浆细胞,也叫效应B细胞,这里处理得很好。
但在此处也出现一个科学性错误,把“体液免疫”说成了“细胞免疫”。
4、要注意提醒学生区分杂交瘤细胞的特点和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学生容易混淆这两个问题。
5、说到单克隆抗体应用于诊断试剂时,出现早早孕检测试纸。
学生对此兴趣很大,注意力和思路都引到歧途上了,纷纷讨论起与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
幸好我及时制止了学生的行为,把课堂引导到正常轨道上来。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物_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教学⽅法1、诱思法:通过简单的问题设置,引导学⽣分析复杂的问题。
2、归纳法:与前⾯学的知识⽐较归纳,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学案导学:见后⾯的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展⽰⽬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课前准备1、学⽣的学习准备:预习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完成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情景导⼊、展⽰⽬标。
[由⽣物⼯程成果引⼊,展⽰异想天开的⽼⽜,狗头⿇雀,⽺⾓兔和长翅膀的豹⼦的图⽚]教师设问:根据我们的学习和预习,分析⼀下这些⽣物设想能否成为现实?......[引⼊学⽣思考,激发兴趣]下⾯就让我们⼀起来进⾏本节课的学习,⾸先看学习⽬标[展⽰学习⽬标,重点、难点]设计意图:导⼊学⽣思考,吸引学⽣的注意⼒,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动物细胞的融合教师:⼤家已经提前预习了动物细胞融合,这⼀过程⽐较简单,我们先⼩组内讨论⼀下探究⼀的两个问题探究⼀:动物细胞的融合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学⽣填下表)2、为什么可以使⽤灭活的病毒促进动物细胞融合,不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剂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应⽤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
同时在对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较中总结动物细胞融合的知识要点,从⽽提⾼分析归纳概括能⼒。
知识阅读:阅读课本P52中的⼩字,了解⼀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简史。
探究⼆: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教师:我们知道了细胞融合技术已⼴泛应⽤于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及⽣物新品种培育等领域,但此技术还有⼀个⼗分重要的⽤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本节内容以学过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免疫等知识为基础,能使学生全面认识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这节内容的教学,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反过来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我们创设的情境最好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现实,这样基于现实2的情境会让学生快速的卷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基于常州是中国癌症高发区,癌症治疗学生有他们的生活经验。
我利用癌症的治疗作为情境导入新课,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询问学生会出现何种不良反应。
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共享。
然后任务驱动学生如何解决?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联系到抗体。
第二,如何处理已学知识与新课学习的关系已有知识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前提。
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性学习。
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同化和顺应的有意义学习。
如何处理两者关系和教学安排是我们教师应该设计的。
我的处理是在学生想到抗体的基础上自然回忆抗体的产生细胞及细胞特点(如一种实质为浆细胞的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相关结构、作用和作用特点,以及传统手段生产抗体的不足。
在认知冲突后猜想问题解决。
学生基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迁移的基础上猜想动物细胞融合的实现,并猜想融合后的效果。
即融合细胞具有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的双重特点。
第三,动物细胞融合的教学由于前面有细胞融合的学习基础,可以弱化处理。
可以简单的通过图片和动画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
通过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实现有关的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细胞融合对象、作用和意义的自我习得。
第四,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教学我的想法很简单,基于学生看书的情况下,教师利用图片组织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和语言的有效阐述。
基于图片的再次开发性讲授,让学生明白和把握全流程相关知识。
并用流程图阐述有关知识。
第五,概念的辨析基于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的讲解,可以尝试对单克隆抗体的下定义,并对其特点有效阐述。
第六,单克隆抗体作用的阐述,在比较联系中内化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相对简单,如何有效记忆。
我的尝试时联系DNA探针的诊断,比较中组块记忆。
涉及其如何诊断、原理,以及两者诊断的区别。
同时以“生物导弹”的作用呼应情境创设,使课堂教学的设计前后有效呼应。
第七,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尤其学习后的语言表达。
我尝试设置几个问题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看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操作及其目的。
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动物细胞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常见诊断手段及其原理和运用等问题。
当然本节课的实施与当初的教学预设存在差异,基于学生情况的实际,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需不断调整。
根据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的具体设计思路以下:
在导学案编写时,“动物细胞融合”部分,考虑到其基本原理与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只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方法、意义。
然后以比较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将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比较。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
在导学案上首先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抗体获取方法及不足之处,进而引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这一块,一是要求学生能够从课本的文字和图形当中提炼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二是理解制备过程的一些关键操作的目的,最后了解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