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b79051716fc700abb68fc5c.png)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参考材料(仅供参考)一、考试题型:成语填空、修改病句、划线字词解释、默写、阅读、作文。
二、默写部分范围说明:《大同》《老子二章》《春江花月夜》《永遇乐〃元宵》(李清照)三、阅读出题范围为讲过的十篇文章,其中以中国古代文学部分(即文化原典、古代散文、唐诗、宋词、戏曲小说)为重点。
一、解释词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逑:匹配之意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醒着。
寐:睡着。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服:念,想。
悠哉悠哉悠:思,想念。
优哉游哉:形容思念深长。
离骚离,通罹,遭受。
骚,忧。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与:参加。
蜡:祭名,年终祭祀。
宾:陪同祭祀的人。
出游于观之上。
观:门阙,门楼。
与三代之英。
三代之英: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等三代杰出的人物。
即夏商周三代英明的君王。
矜寡孤独废疾者。
鳏:老而无妇。
寡:老而无夫。
孤,少儿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残废。
疾:有疾病的人。
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业。
归:归宿。
道可道,非常道。
道:宇宙本源。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
著:彰显。
考,成就。
刑仁:用仁义作为规范。
我无为,而民自化。
化:化育。
故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边际,边界。
以正治国。
正:无为清净之道。
取名寤生,遂恶之。
恶:厌恶。
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多次。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患:担心,发愁。
阙:通掘,挖掘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鄙:边境之邑。
厚将崩。
厚:实力增强、土地扩大。
崩:瓦解。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都邑,城:城墙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不过:不超过,参:同“三”,国:国都姜氏欲之,焉辟害?焉:怎能,辟=“避”蔓,难图也。
蔓:蔓延,生长,图:图谋,谋划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
贰:两属无庸,将自及。
庸=用,自及:自己遭殃的意思不义不昵,厚将崩。
昵:亲近。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完:修治城廓,聚:积聚粮草,甲:铠甲,兵:武器,卒:步兵,乘:战车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0f099e04afe04a1b071decc.png)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课文重点问题——《序二篇》1.季羡林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高度与人类前途的危险性成正比——尾巴翘得越高,危险性越大。
”这是就什么问题而说的?季羡林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季羡林谈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态度是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不应该肆意的破坏和改造自然,而应该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也就是努力做到“天人合一”。
2.陈省身说:“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内在含义有哪几方面?陈省身的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中西文化不同,甚至是处在矛盾冲突当中,相互交流也相互对抗;第二,中西文化都想在未来的时空间占有优势,压倒对方,长远地看,未来还比较渺茫。
坚持文化对话的原则是理性和明智的。
——《梵·高的坟茔》梵·高为艺术的殉道者的内涵是?艺术-反映:艺术属于上层建筑,反映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开拓创造精神的高级表现。
(1)艺术与世俗生活的矛盾关系:“造物不公,它造就了一些更卓绝的天才,却不相应的早就能欣赏他的观众。
”(2)执著追求,无私无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罗曼·罗兰:“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
他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澹泊。
”(3)与道合一:“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销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艺术提升人生境界,满足精神需要。
)(4)艺术的价值和尊严得到捍卫,即人对生命的完美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尊严得到捍卫:“您的画使我有勇气走向完美人生”,“满怀着赤子般的真诚走向人生。
”——《秦腔》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观众欣赏秦腔而“过瘾”有何内涵?“过瘾”是指获得了艺术享受,包括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感动和宣泄、审美的提升等内容;思想共鸣是指秦腔是传统艺术,其中包含的传统善恶、因果报应、忠孝节义等内容,符合观众的思想观念;情感宣泄是现实中压抑和无奈在戏剧中得以虚拟的形式完善解决,情感得到陶冶;审美提升,指的是秦腔的表演和唱腔艺术积淀深厚,在老的曲目中就能得到完全展现,观众接受有审美经验的事物是比较容易、比较有评判的审美经验的,观众熟悉秦腔的表演,更熟悉熟戏的人物情节,可以更方便的参与到审美互动而享受审美评价的超越感、权威感、智慧感。
大学语文期末部分重点篇目复习整理
![大学语文期末部分重点篇目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f454297375a417866f8fc2.png)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评析: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
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
关于仁,说是“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
著名学者张岂之认为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
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
历史表明,做到这一点并不易。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
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思考与练习: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318637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2.png)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期末考试临近,语文这门科目常常被认为是最需要用心准备的。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巩固语文知识,积累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本文将分享一些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包括词汇、句法、修辞等。
在考试中,对于这方面的掌握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建议同学们多做一些语言文字知识的练习题。
可以参考以下资料:1.《现代汉语词典》2.《高中语文语法练习题》3.《语文修辞百例》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指对于文学史、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
这方面的考查重点通常体现在阅读理解、选词填空、完形填空、写作等题型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学常识复习资料:1.《中华文学名著导读》2.《中国古典文学史》3.《文学名言名句三百例》三、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理解题的练习,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阅读理解练习资料:1.《阅读·作文模拟试题与解析》2.《大学语文素养与阅读训练》3.《语文阅读应试技巧》四、作文指导作文是语文考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良好的作文需要有严谨的逻辑表达、恰当的词汇运用以及丰富的句式变化。
以下是一些作文指导资料:1.《大学语文写作训练》2.《语文写作基础培训》3.《大学语文写作要点》以上是一些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最后,提醒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4318f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2.png)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阅读与写作1.什么是《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从体例分类上来说的。
风,大多是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多是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
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诗经·郑风·子衿》塑造了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女主人公形象?该诗塑造了一个正处在热恋中的感情真挚的女主人公形象。
全诗写她在城楼上等候她恋人的情景。
先写“青青子衿”,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写相思萦怀之情。
因不能与恋人相见,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最后,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回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一个痴情、缠绵,活泼、可爱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3.乐府民歌《战城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描写前方战士暴尸荒野、后方田园荒芜、禾黍不获的情景,谴责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之情。
4.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讽喻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唐明皇贪色误国;2.爱情说,认为该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之间真挚缠绵的爱情;3.双重主题说,认为该诗前半部分是讽喻,后半部分是歌颂爱情。
5.《长恨歌》塑造了一个具有什么样性格的杨贵妃?杨贵妃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杨贵妃死后,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仙境中的杨贵妃。
她高雅端庄,寂寞悲伤,殷勤迎接汉家使者,对唐玄宗一往情深,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忠于爱情的化身。
6.柳永的《八声甘州》体现了柳词的哪些特点?柳词擅长写“羁旅行役”,《八声甘州》就是一首叙写羁旅漂泊的词作。
大学语文(最终版)
![大学语文(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ff862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2.png)
大学语文(最终版)第一篇:大学语文(最终版)集美大学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王蒙的《语言的功能和陷阱》这篇演讲稿有何特点?特点1)“外松内紧”,演讲人态度轻松,仿佛随意说来,其实内在逻辑严谨,条理清楚,原则问题分寸感很强。
2)亦庄亦谐,不是穿插几句调侃语,使严肃甚至沉重的话题更加机智地表现出来。
3)思路开阔,古今中外的材料随意驱遣,信息量很大,足以吸引各路听众。
内容:1)介绍了语言的功能,包括:表意和交际;记录和记忆;帮助思想、推动思想;强烈的煽情作用;修辞作用;心理功能;艺术功能;信仰功能等等2)介绍语言的陷阱:言不尽意,文不尽言;言过其意,文过其言;语言太过于通俗化产生了“狗屎效应” ;语言文字可以反过来主宰我们,扼杀我们的创造性,扼杀我们的活泼生机最后得出结论:语言是一把双刃剑。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谈论了什么话题??文和选材上有何特点?1)谈论的话题:被他人(包括自己)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很多人对止痒的生活却安之若素;人们应当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的生活的设置。
2)行文的特点:以幽默诙谐之笔出之,主题则是极严肃的,文章大多的篇幅在谈猪,临末曲终奏雅,揭示全篇主题。
写作风格是幽默而严肃,活泼而平实,犀利深刻而具温情与善意3)选材特点:本文说的是猪,实则讲的是人世,以猪寓人,以简单的寓言揭穿人性,以鲜活而平庸的生活琐事作譬,引出严肃的话题——对自由的追求你对张爱玲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你对张爱玲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是如何理解的?张爱玲是一个兰心蕙质,感觉敏锐,心思细腻的人。
因此,她认识到生命的美丽,故而她把生命比作了华美的袍;但同时又由于她敏锐的感觉,使得她是一个孤独的人,不善于交际,也使她认识到了世界的丑恶和生活的艰辛与烦恼。
屈原在《楚辞。
渔父》屈原在《楚辞。
渔父》中采用何种文学手法来表现内心的矛盾冲突?屈原和渔父两个形象各代表怎样的生活态度?1)虚拟对白的表现手法,文章借助于对话(自设问答的形式)表现屈原内心的矛盾冲突,对话中还运用了对仗手法,杂入了楚辞文体特点2)渔父:洒落超脱,全身远害。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9a976d561252d380eb6e7f.png)
一、《蒹葭》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
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即比喻。
兴,即起兴、发端。
先言他物。
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
风多为地方民歌。
雅多为王朝正歌,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
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意指芦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九歌》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3、《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
《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fbf56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9.png)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A及答案一、填空题(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或《》。
2.《》是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3.李白诗歌充满浪漫色彩,诗歌风格豪放飘逸,被誉为。
4.《垓下之围》节选自,作者是。
5.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中的丁香姑娘,运用了手法。
(二)名句、诗词填空(每空1分)1.人生代代无穷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3.春风桃李花开日,。
(白居易《长恨歌》)4.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二选择题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是( A )A、《论语》B、《庄子》C、《荀子》D、《韩非子》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 C )A、胆小的逃兵B、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3、“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 B )A、《大同》B、《秋水》C、《谏逐客书》D、《寡人之于国也》4、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C )A、《五代史伶官传序》B、《答司马谏议书》C、《谏逐客书》D、《报刘一丈书》5、下面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A、李白B、辛弃疾C、杜甫D、王安石6、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 )A、戊戌变法失败之后B、戊戌变法之前C、五四运动之时D、五四运动之后7、“其正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于( A )A、《论语》B、《孟子》C、《左传》D、《韩非子》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B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通史D、国别体断代史9、《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B )A、张巡、张籍、南霁云B、许远、张巡、南霁云C、张巡、许远、于嵩D、张巡、许远、雷万春10、《氓》选自《诗经》中的( A )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11、下边划线词翻译中错误的是( A )A.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ba242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f.png)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理解文章在准备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时,首先要掌握的能力是理解文章。
理解文章不仅仅是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挖掘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对于每篇文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阅读全文: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确保读完全文,理解整个故事或论述的全部内容。
2. 理解段落: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独特的观点或论述。
要善于划分段落,并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提取关键信息:文章中可能存在一些重要信息或关键词汇,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有助于理解整个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二、分析语言除了理解文章以外,还需要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分析语言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词语含义:对于生僻词汇或多义词,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具体含义。
2. 句式结构: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包括并列句、复合句、主谓结构等。
3. 修辞手法:注意作者是否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这些手法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学会应用在复习期末考试时,仅仅理解和分析文章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写作中。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写作文: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佳途径,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话题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描述一个人、讨论一个问题等。
2.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名著进行阅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参加讨论和辩论:参加讨论和辩论可以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同时也能锻炼语言表达和论述的能力。
四、总结复习要点在复习期末考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 文章理解:要确保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观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 语言分析:要善于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包括词语含义、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学会应用:通过写作、阅读经典作品和参加讨论辩论等方式,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安徽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安徽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411262c0580216fc710afd8b.png)
第一讲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1.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另一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白古文。
2.古汉语从汉民族形成的时候就开始了。
关于古汉语的下限, 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
一种看法认为,五四以前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是晚唐五代。
3.古代汉语的分期问题: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是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代表的是中古汉语,以晚唐五代到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是近代汉语。
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侖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
4.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5.汉代把文字学称为小学。
到了隋唐,小学又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直到清代,章太炎才确立了“语言文字学”的名称。
古代汉语是现代学科的名称6.汉字宜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a)仓颉造字说: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传说汉字是由他创造的。
但是想想一个人创造那么多字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b)结绳说:就是用系绳子的方法来记事,具体如何结绳没有记载。
c)八卦说:八卦是巫人用作占卜吉凶的一套系统,但是八卦的起源当在殷周之时。
由此可见,八卦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后,甚至是在文字相当发达的时候。
八卦不是文字,与文字没有关系。
d)契刻说:契刻也是原始的记事方法,就是在竹木、石头或兽骨等上边刻上记号或缺口表示数目或当事者双方各执其一,缺口对合以为凭借。
e)图画说: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图画,沈兼士说"余以为文字之起源,实由记事之绘画。
"图画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艺术,一个是向文字。
所以早期的甲骨文中象形字占较大的比率。
7.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表音,二是表意。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大一下学期语文期末知识点
![大一下学期语文期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adf3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0.png)
大一下学期语文期末知识点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课程,是我们日常交流和思考的基础。
大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是对我们在过去几个月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检验。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些期末考试可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
一、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文言文是汉语的古代文字,历史悠久。
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往往需要阅读和理解一篇文言文文章,然后进行翻译。
这个环节要求我们对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读一些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作品,了解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和句式结构,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翻译水平。
二、现代文阅读和理解现代文是指近代以来的汉语文学作品,在期末考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阅读现代散文和小说时,我们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我们还需要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为此,我们可以在备考过程中多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
三、作文写作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对我们综合语文能力的全面考察。
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同的作文题目,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面对不同的题材和要求,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积累和思考,以清晰、连贯、有逻辑性的方式完成作文。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写一些练笔作文,培养自己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课文理解和背诵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往往需要对教材里的课文进行理解和背诵。
理解课文的关键在于细读和深思,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观点。
而背诵课文则需要我们理解词语的意义和句子的结构,以便更好地运用在写作和阅读理解中。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多思考和复习教材中的课文,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名句背诵和解析语文中有很多经典的名句,它们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也是我们文学素养的体现。
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名句的背诵和解析题目,要求我们对这些名句的意义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理解。
大学生语文期末考试考教案
![大学生语文期末考试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e8bb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e.png)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大学语文课程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使学生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古诗文鉴赏2. 现代文阅读3. 作文教学难点:1. 古诗文鉴赏中的文学常识和艺术特色分析2. 现代文阅读中的主旨归纳和技巧运用3. 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本学期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二、古诗文鉴赏复习1. 介绍古诗文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把握情感等。
2. 结合具体诗句,讲解文学常识和艺术特色分析的方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几首古诗词,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现代文阅读复习1. 分析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如主旨归纳、人物形象分析、段落大意等。
2. 讲解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寻找关键信息、归纳总结等。
3. 学生分组讨论,阅读一篇现代文,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文复习1. 分析作文评分标准,强调作文的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要求。
2. 讲解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如阅读、观察、思考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文素材和写作技巧,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提问检查。
2. 学生进行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模拟考试1. 教师组织一次模拟考试,包括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作文。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监考。
3. 收集试卷,教师批改。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模拟考试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强调考试技巧和复习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备考。
3. 预祝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6f2a3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9.png)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末考试临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复习,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一、古代文学部分1、诗词重点诗人及其作品: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要熟悉他们的代表诗作,理解诗歌的主题、意境、艺术手法等。
诗词的体裁和格律:包括律诗、绝句、词的格律要求,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诗词的鉴赏方法:能够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如用典、象征、对比等。
2、散文先秦散文:《论语》《孟子》《庄子》等,了解其思想内涵、文学特色和对后世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重点掌握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作品,分析其写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3、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熟悉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古代短篇小说:如《聊斋志异》,了解其奇幻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新月派、象征派等诗歌流派的代表诗人及作品,如徐志摩、戴望舒等。
理解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创新之处,以及与古代诗歌的区别。
2、现代散文鲁迅的散文:如《朝花夕拾》,掌握其犀利的文风、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批判精神。
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散文,体会其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
3、现代小说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的作品,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了解现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三、文学理论部分1、文学的本质和特征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虚构性等特征。
掌握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
2、文学作品的构成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如主题、题材、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
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意义。
3、文学的创作与欣赏掌握文学创作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影响创作的因素。
了解文学欣赏的特点和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写作部分1、议论文写作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包括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等环节。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e181b1f121dd36a32d82d6.png)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校风校训及其意义
2赋。
比。
兴重章叠句
3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诗中有画
4散文
5论语中仁义礼智信的内涵
6汉乐府
7唐代古诗运动
8格律诗在格律上的基本要求
9词。
词在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10对联在格律上的基本要求
11对教学实施计划所涉及的及主讲的先秦散文。
唐宋散文。
明清散文。
的作品的主题进行概括
1.财大精神
2.散文画了7个中心概括选一散文重点:1.天道
3.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辨识及其表现手法的定义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诗歌的体裁辨识及赏析 3.叔向贺贫
5.词对联等形式方面特性 4.垓下之围
5.送孟东野序
6.钴坶谭西小丘记
7.狱中上母书
1、写出我校的校风和校训,并简述其意义。
2、举例说明赋、比、兴。
3、简述词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
3、《哀郢》的主题
4、《天道》的主题
5、《送孟东野序》的主题
6、会议通知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共 305 篇,即在西周初年至春秋的史事。
《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主要记录诸侯国的风土民谣,“雅”主要记录周王统治地区的音乐,“颂”主要记录宗教祭祀的乐曲,其划分依据是音乐性质。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
先秦时代文学以诗歌和诸子散文为主《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位戍边兵士在返乡途中所作的诗。
追述征戍时的苦况,反映了西周时代的戍卒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怀乡情结和厌烦战争的心情,同时体现了他恋家思亲的情感以及为国赴难的责任。
这首诗以采薇起兴,其中“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再到“薇亦刚止”表现时间的变化。
背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离骚《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体诗(骚或骚体),又指汉代刘向汇集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拟之作而成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和《楚辞》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写实传统和浪漫传统。
《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司马迁认为“离骚”二字的含义为遭遇忧愁。
《离骚》是一首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诗作。
诗歌主观感情强烈,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制幻想的境界,以“香草美人”作比兴象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例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国君)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国家前途)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楚王)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贤人)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明君贤臣)背诵: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论语《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先秦时代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取第一章孔子话的前两个字为篇名。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富而无骄理解:贪而无谄.人在经济贫乏的时候,虽然穷困,但为人不谄媚;人在经济充足的时候,虽然富裕,但为人不骄傲。
这句话是希望我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背诵:礼之用和为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思想。
《逍遥游》认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自由,即逍遥游。
《逍遥游》善于用寓言说理,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
《逍遥游》包含以下成语:姑射神人尘垢秕糠断发文身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越俎代庖大有径庭大而无当不近人情有蓬之心饮河满腹夏虫朝菌蜩鸠嘲鹏寓言:鲲鹏变化蜩鸠嘲鹏尧让天下宋人资章甫无用之瓠不龟手药《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这两个比喻表达的意思是取足一已而不贪欲“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惠子用大樗树来比喻大而无用。
“不龟手之药”寓言表达的意思是用有大用和小用之别,世人见小而不视大。
项羽本纪《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传记部分主要集中在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中。
其中传记数量最多的是列传。
(70列传30世家12本纪10表8书)“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创立的在传记结尾发表评价之词的形式《项羽本纪》除了泛写外,特写主要选取项羽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来突出其主要性格特征。
“垓下之围”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各突出了项羽英雄末路多情而无奈的复杂心境、勇猛无比、恃勇自负以及知耻、重义等性格特点。
《项羽本纪》中项羽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背诵: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登楼赋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与曹植并称“曹王”,其《登楼赋》是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
作者以钟仪楚奏、庄舄越饮和尼夫困陈三个典故传达去国思乡之愁情;以匏瓜徒悬和井渫莫食两个典故表现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
以陶牧和昭丘两个典故慨叹事业无成、未逢圣主。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作用是总领全文,交代登楼之因《登楼赋》中景物描写与感情抒发契合巧妙,文中配合怀土之思,主观虚撰之景(因情造景)的句子有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背诵: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魏晋风度(谈云服药饮酒隐逸)的载体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记载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年间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它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类,《世说新语》的在写人方面的特点是简洁传神。
《过江诸人》选自言语门,其中的成语有新亭对泣、楚囚相对《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汰侈门,其主要细节是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表现了石崇侍富而飞扬跋扈。
文章通过铺垫、对比、反衬等写作手法来表现作品主体和人物性格。
王子猷……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夜访戴惊世骇俗的行为体现了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的魏晋风度。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离情诗,描写春天江边月夜下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发出了对人生哲理性思索。
它的题目使用的是乐府旧题,统摄全篇的中心意象是月。
背诵: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春江无月明(互文手法)/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终南山王维,字摩诘,风格清新淡雅,以“诗中有画”著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的诗各体兼备,以五言律绝最为出色,有《王右丞集》。
《终南山》属于五律,其中运用了夸张、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
前三联分别从远眺、近望、俯瞰等视角,描绘了终南山的景象。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背诵: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壑殊燕歌行 /七古,著有《高常侍集》高适的《燕歌行》属于古体铁衣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背诵: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此颜色/君不见沙场征征人蓟北空回首/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远戍辛勤久,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风格是飘逸自然,以古体诗和绝句见长。
《登金陵凤凰台》属于七律。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背诵: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秋兴八首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杜拾遗、杜少陵。
杜甫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唐王朝。
诗歌创格调沉郁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诗史”顿挫。
首,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八杜甫的《秋兴》组诗共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
理解: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上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背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他的诗以平易晓畅著称,现存诗作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理解:第二大段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1、通过萧瑟暗淡景色衬托主人公的伤心2、以乐景衬哀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背诵:芙蓉如面夜雨闻铃肠断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行宫见月伤心色,玉容寂寞泪阑干,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风梧桐叶落时/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在天化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梨花一枝春带雨无题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诗歌各体皆工,尤以七律最为突出.擅用比兴、象征、暗示等手法,给人以兴寄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深微、声情俱美的感觉,耐人寻味。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背诵: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题宣州开元寺杜牧,字牧之。
他的古体诗雄豪健峭,骨气遒劲;近体诗情致俊爽,风调清朗,七绝最为人称道。
有《樊川文集》/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背诵: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张中丞传后叙,故后世称韩文公。
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卒谥“文”首,与柳宗元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
散文家,著有《昌黎先生集》《张中丞传后叙》在行文上最大的特点是前半部分的议论和后半部分的记叙紧通过拔刀断指、抽矢射塔表现其忠贞刚烈、大义凛然的品质。
密结合。
侧面描写(正衬反衬)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南霁云贺兰进明主要人物:张巡许远八声甘州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世称柳屯田。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羁旅行役,他创制了大量的慢词,推动了词体的发展。
在题材上柳永尤长于抒写。
见长,著有《乐章集》艺术上以铺叙背诵: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临江仙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