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分类和指南推荐2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具体药物及抗菌谱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2.根据感染类型①肾盂肾炎:念珠菌属--氟康唑、次选两性霉素B。
②血流感染:念珠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次选两性霉素B。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次选棘白菌素类。
④阴道炎:念珠菌--局部用药选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全身用药选氟康唑。
3.侵袭性真菌病--曲霉菌、隐球菌①预防性治疗: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②诊断性试验治疗:可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③经验治疗: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④目标治疗:确诊者。
停药指征:①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灶消失;②微生物学清除;③免疫抑制状态逆转。
其中确诊分为:疑似、临床诊断、确诊。
粒缺伴发热且长期使用抗细菌药物者为疑似病例,可以考虑经验性治疗;确诊主要指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发现真菌;临床诊断指开放性如痰培养或痰涂片发现真菌。
★曲霉菌属:诊断后即予强效、快速、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见上表格。
初治时静脉给药,多部位感染时或初始无效时予联合用药。
注意:纠正粒缺至关重要,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
念珠菌感染者应拔深静脉置管,眼底检查。
抗真菌药物分类和指南推荐
抗真菌药物分类和指南推荐背景介绍真菌是一种可以在人体中寄生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对于真菌感染疾病,主要是通过抗真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抗真菌药物是指对真菌有杀菌和抑制菌株作用的药物,通常分类为多种类型。
抗真菌药物的应用不仅在医学领域中,也在农业、养殖、食品加工等领域中得到应用。
因此,这篇文章旨在简要介绍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和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分类多酚类抗真菌药物多酚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能够结合细胞膜内的人体脂质,从而破坏真菌膜结构,进而抑制和杀死真菌。
该类药物包括:聚霉素B、土霉素B、氧氟沙星等。
光致异构类抗真菌药物光致异构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能够与真菌细胞膜上的色素分子结合,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进行异构化反应,进而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的药物。
该类药物包括:光动力疗法等。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针对厌氧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青霉菌等真菌,能够干扰真菌细胞膜的人体脂质组成,进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该类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克霉唑等。
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多肽类抗真菌药物主要针对抗药性真菌的治疗,包括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该类药物性质温和,副作用较小。
该类药物包括:庆大霉素B、卡泊芬净等。
其它抗真菌药物除了上述四种抗真菌药物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抗真菌药物,如:尼吉霉素、伏立康唑、硫唑嘌呤、甲硝唑等。
抗真菌药物指南推荐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真菌种类以及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来选取合适的药物,并遵照医嘱来进行开药和用药。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指南推荐:1.抗真菌药物使用时应避免过长或过大剂量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必需使用的药物,应尽量控制药量,避免出现耐药性问题。
2.每种抗真菌药物都有自己特点和适应症,因此应该根据真菌的敏感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及其他疾病状况等个体化选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对身体的不必要损伤。
3.抗真菌药物应按时规律使用,不可中断或随意停药,一旦停药不仅容易导致治愈失败,而且还容易出现药物耐受和抗药性问题。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总结(收藏)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总结(收藏)一、抗真菌药物及抗菌谱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2.根据感染类型选择用药三、不同药物用药特点真菌感染不容小觑,及时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对缓解病情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但抗真菌药物选择太多,现将抗真菌具体药物、选药原则、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建议收藏。
一、抗真菌药物及抗菌谱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各类抗真菌药物的特点:●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谱最广,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唯一缺陷为对卡氏肺孢子虫无抗真菌活性。
●三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雷夫康唑的抗菌谱较广,但对卡氏肺孢子虫也无抗菌活性。
●棘白菌素类的药物对卡氏肺孢子虫有活性,但对新型隐球菌无抗菌谱。
●氟康唑的抗菌谱比较少。
●两性霉素B、三个三唑类药物、三个棘白菌素类的药物对烟曲酶都有抗真菌活性,但对毛霉、根酶和镰刀霉只有两性霉素B才有抗真菌活性。
抗真菌药物特点总结如下图: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妊娠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
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抗真菌药物专业版
1.3 伏立康唑
voriconazole
Slide: Malcolm Richardson, 2002
Adapted from JP Donnelly
药代动力学特点
口服给药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达96% 。 食物可影响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下 降20%),因此应在进食后 1~ 2 小时服药。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58%;药物在脑脊液中的 浓度接近血浆。 药物通过肝脏代谢(80%)为无活性代谢产 物,由肾脏排出,尿中原形药物不到 5%。 轻到中度肝硬化患者需调整剂量。肾功能 不全患者口服伏立康唑无需调整剂量。
为最重要的广谱抗真菌药物之一,几乎对 所有真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目前仍是 治疗多种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物。
Slide: Malcolm Richardson, 2002
Adapted from JP Donnelly
药代动力学特点
两性霉素B口服吸收不良且不稳定(<5%),仅能 静脉滴注。 蛋白结合率90-95%,主要在肝脏内代谢,缓慢以 原形自肾排泄,每日约2-5%的给药量由尿派出, 可维持到停药7w后。 吸收后仅有微量药物进入脑脊液,因此,用两性 霉素 B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需鞘内注射(与 5-Fc 合用)。 不易透析除去
5-氟胞嘧啶属于窄谱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 属、新生隐球菌、申克孢子丝菌、卡氏枝 孢霉、疣状瓶霉等有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特点
5-氟胞嘧啶口服吸收良好。 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血循环中游离的药物水平 较高;且分子量小,故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 液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60%-100%。 此药毒性低。5-氟胞嘧啶体内不被分解代谢,主 要通过肾脏清除,口服后90%的药物在24小时内 以原形形式从尿中排出。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药物 半衰期明显延长,使用该药时要调整剂量。 可经血或腹膜透析排出体外
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
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会导致植物疾病,有些则能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兽医临床应用中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其特点。
一、抗真菌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用途,抗真菌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别。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1. 多酮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酶的活性,从而破坏真菌细胞壁,导致真菌的死亡。
2. 三唑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米康唑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对皮肤病变和全身感染均有效。
3. 抗真菌多肽类药物:如伊托康唑、利氟沙星等。
这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不同种类的真菌感染均有一定疗效。
二、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的真菌感染病例。
常见的疾病包括皮肤真菌感染、呼吸道真菌感染、消化道真菌感染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兽医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1. 皮肤真菌感染:对于动物的皮肤真菌感染,常用的抗真菌药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外用药物通常是抗真菌药膏剂或喷雾,用于局部涂抹或喷洒,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和红肿。
口服药物则是内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对控制真菌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2. 呼吸道真菌感染:动物呼吸道真菌感染多见于鸟类和哺乳动物,如氨苯酯异唑腈类抗真菌药物对呼吸道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鼻腔滴剂和口服制剂也可在治疗过程中辅助应用。
3. 消化道真菌感染:消化道真菌感染常见于动物的胃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对于这类感染,兽医常常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米康唑,通过内服药物抑制真菌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三、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兽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真菌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类别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兽医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简介
1.氟康唑用于念珠菌、隐球菌、对球孢子菌、组织胞浆和皮炎芽生菌;2.伊曲康唑抗菌谱拓展至曲霉;3.伏立康唑扩展至镰孢菌属和赛多孢菌属;4.泊沙康唑覆盖毛霉、根霉、根毛霉、犁头霉等接合菌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具有良好的活性,对隐球菌作用差。
氟胞嘧啶
抗菌谱较窄,单独应用真菌对其容易产生耐药性,常与两性霉素B或吡咯类联合使用。
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简介
1
抗真菌药物分类
多烯类
吡咯类
(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
氟胞嘧啶
(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制剂)
抗真菌药物分类
两性霉素B
1.广谱抗深部真菌药物;2.明显的肾毒性和输注相关不良反应;3.含脂制剂的抗菌谱、活性、疗效与两性霉素B去阳胆酸盐相仿,但毒性明显降低;
抗真菌药物分类
抗真菌药物使用指南及适应症介绍
抗真菌药物使用指南及适应症介绍一、概述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真菌感染常见于皮肤、黏膜、指甲及内脏器官,严重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
本文将介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适应症。
二、须知事项1. 抗真菌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购买和使用。
2. 严格遵循医生开具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长,不要随意改变。
3. 对抗真菌药物过敏者需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抗真菌药物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三、抗真菌药物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广谱性,抗真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 多酮类抗真菌药物多酮类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真菌感染,如侵袭性念珠菌病和曲霉病,常用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阿莫罗沙星等。
2. 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表皮真菌感染和外阴阴道真菌感染,如超羟基脂肪酸类似物和咪康唑等。
3. 靶点酶抑制剂靶点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真菌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合成的靶点酶。
常用药物包括司鲁考特和氟胞嘧啶等。
四、抗真菌药物使用指南1. 斑疹癣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常用外用药物有咪康唑和克霉唑,口服药物则有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2. 念珠菌感染治疗:对于表浅念珠菌感染,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克霉唑和咪康唑。
而对于严重念珠菌感染,多酮类抗真菌药物是首选,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3. 曲霉菌感染治疗: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应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和阿莫罗沙星常用于呼吸道感染,而伊曲康唑适用于消化道感染。
4. 念珠菌角膜炎治疗:念珠菌角膜炎可使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多酮类抗真菌药物,通常治疗期为4-6周。
5. 肺曲霉病治疗:肺曲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
治疗常采用伊曲康唑或氟康唑。
五、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真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痛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具体药物及抗菌谱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2.根据感染类型①肾盂肾炎:念珠菌属--氟康唑、次选两性霉素B。
②血流感染:念珠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次选两性霉素B。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次选棘白菌素类。
④阴道炎:念珠菌--局部用药选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全身用药选氟康唑。
3.侵袭性真菌病--曲霉菌、隐球菌①预防性治疗: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②诊断性试验治疗:可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③经验治疗: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④目标治疗:确诊者。
停药指征:①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灶消失;②微生物学清除;③免疫抑制状态逆转。
其中确诊分为:疑似、临床诊断、确诊。
粒缺伴发热且长期使用抗细菌药物者为疑似病例,可以考虑经验性治疗;确诊主要指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发现真菌;临床诊断指开放性如痰培养或痰涂片发现真菌。
★曲霉菌属:诊断后即予强效、快速、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见上表格。
初治时静脉给药,多部位感染时或初始无效时予联合用药。
注意:纠正粒缺至关重要,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和使用建议
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和使用建议抗真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如今随着真菌感染的增多,准确了解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并提供有用的使用建议。
一、抗真菌药物的分类1. 多唑类抗真菌药物多唑类抗真菌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其中包括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多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阻断真菌的生长和复制。
这些药物适用于多种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皮肤癣等。
2. 联合抗真菌药物联合抗真菌药物是指两种以上药物的组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药物耐药性。
常见的联合抗真菌药物包括氟胞嘧啶和阿莫西林茵、伊曲康唑和盐酸吡咯替康等。
联合抗真菌药物常用于严重真菌感染的治疗,如念珠菌血症、侵袭性肺曲霉病等。
3. 新型抗真菌药物新型抗真菌药物是近年来研发的治疗真菌感染的创新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以及较少的毒副作用。
典型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卡泊芬净、前列替康等。
新型抗真菌药物常用于耐药性较强的真菌感染,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建议1. 确定感染类型在使用抗真菌药物之前,需要明确感染的真菌类型。
不同的真菌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因此确诊感染类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可通过真菌培养、PCR技术等方法进行检测。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有些抗真菌药物在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的调整。
3. 合理用药时间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完整的治疗疗程,不宜随意停药或增加剂量。
即使症状缓解,也应按照医生的指导继续用药,避免病情复发或耐药性增加。
4. 遵循药物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饭后或空腹服药、遵循固定时间服药可提高药物的疗效。
抗真菌药的名词解释
抗真菌药的名词解释抗真菌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具有抑制真菌生长或杀灭真菌的作用。
真菌感染常见于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部位,可能导致疼痛、瘙痒、发热等症状,甚至威胁生命。
1. 抗真菌药的分类抗真菌药可分为以下几类:多环酮类、咪唑类、三唑类、聚酮类和糖胺聚酮类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真菌细胞,抑制壁合成、膜功能、核酸合成等过程,从而达到抗真菌的效果。
2. 多环酮类抗真菌药多环酮类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可用于治疗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广谱真菌感染等疾病。
多环酮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酵母素合成,破坏真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起到抗真菌作用。
3. 咪唑类抗真菌药咪唑类抗真菌药包括克霉唑和洛索康唑等。
这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以及其他一些真菌感染疾病。
咪唑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真菌的标靶酶质作用于细胞内环境,破坏真菌的代谢过程,从而实现抗真菌的效果。
4. 三唑类抗真菌药三唑类抗真菌药包括伊曲康唑和依他康唑等。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组织学深部真菌病等疾病。
三唑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壁合成酶或细胞膜酵母素合成,影响真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达到抗真菌的效果。
5. 聚酮类抗真菌药聚酮类抗真菌药主要包括两性霉素B和脱氧胞苷。
这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严重真菌感染,尤其是机会性真菌感染。
聚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脂质组分,干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实现抗真菌的效果。
6. 糖胺聚酮类抗真菌药糖胺聚酮类抗真菌药主要包括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难治性真菌感染、肺曲霉病等疾病。
糖胺聚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多糖组分,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达到抗真菌的效果。
总结:抗真菌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真菌细胞,抑制或杀灭真菌。
多环酮类、咪唑类、三唑类、聚酮类和糖胺聚酮类等为常见的抗真菌药分类。
这些药物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并使患者恢复健康。
简述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简述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抗真菌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
1. 聚酮类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质膜上C14α-脱甲基酶的活性,从而干扰真菌细胞膜中酵母醇合成途径,导致真菌细胞膜的合成紊乱和破坏。
2. 嗜酸性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咪康唑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鞭毛的合成来发挥治疗作用。
3. 伪真菌抗真菌药物:如福马三灵、氟胞嘧啶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伪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4. 靶向真菌壁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如卡泊芬净、棘白菌素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或结构来发挥治疗作用。
5. 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如阿莫罗霉素B、咪达唑仑等。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中的氨基脂质,导致真菌细胞膜的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抗真菌药物对于不同种类的真菌有着不同的抑制效果,且某些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应遵医嘱,合理使用。
抗真菌药物分级表
抗真菌药物分级表
一、概述
抗真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这些药物根据其疗效和安全性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本文档将介绍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其相关信息。
二、抗真菌药物分级
1. 一线药物
一线药物是指在治疗真菌感染时首选使用的药物。
它们具有广谱性、疗效显著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以下是一线药物的例子:
-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依可替康等。
-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包括脱氧胞葡聚糖、阿米卡星等。
2. 次线药物
次线药物是指在一线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时使用的药物。
它们的疗效可能不如一线药物明显,但仍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
以下是次线药物的例子:
- 曲霉素类抗真菌药物:如曲安奈德、氟夫酮等。
- 硝基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克霉唑、酮康唑等。
3. 三线药物
三线药物是指在一线药物和次线药物均无效或不能耐受时使用的药物。
它们的疗效较差,不过仍可作为最后的治疗选择。
以下是三线药物的例子:
- 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妥布霉素、卡普霉素等。
三、注意事项
- 使用抗真菌药物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 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应密切关注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抗真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四、结论
抗真菌药物根据其疗效和安全性可以分为一线药物、次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注意事项。
完成!。
抗真菌药物西药抗真菌药物的适应症及使用指南
抗真菌药物西药抗真菌药物的适应症及使用指南抗真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而西药抗真菌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真菌药物。
本文将介绍抗真菌药物的适应症及使用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类药物。
一、抗真菌药物的适应症1.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是常见的真菌感染类型,包括口腔念珠菌感染、阴道念珠菌感染等。
在这种情况下,抗真菌药物通常是治疗的首选。
2.皮肤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如白色念珠菌病、股癣等。
患者可通过外用或者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3.呼吸道真菌感染:呼吸道真菌感染包括肺念珠菌病、支气管肺曲霉病等。
患者症状明显时,需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4.血液真菌感染:血液真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情,如念珠菌血症等。
在这种情况下,抗真菌药物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5.器官移植后感染:器官移植术后,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器官移植后患者出现真菌感染症状时,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指南1.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等。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咨询,并按医嘱使用。
2.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根据抗真菌药物的药物说明书,正确使用药物。
口服抗真菌药物应遵循规定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随意中断治疗。
外用抗真菌药物应按照医生的指导方法正确使用。
3.监测用药效果:使用抗真菌药物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测。
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病情恶化,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抗真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即时调整用药方案。
5.避免滥用抗真菌药物:滥用抗真菌药物可能导致真菌耐药性的出现,使药物治疗无效。
因此,在使用抗真菌药物前,必须经过医生的判断和诊断,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抗真菌药物选择指南
抗真菌药物选择指南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严重感染或有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时,医生和临床医师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感染的严重程度、真菌的种类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
本指南将主要介绍常见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选择及其治疗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做出更准确的治疗决策。
一、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是一种由念珠菌属(Candida)引起的常见真菌感染。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念珠菌感染可以分为口腔念珠菌感染、阴道念珠菌感染和血流感染等类型。
对于口腔念珠菌感染,一线治疗药物通常为局部用的酮康唑(ketoconazole)或者盐酸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对于阴道念珠菌感染,更常用的是局部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阴道片(ketoconazole)或者非那甾醇类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阴道片(fluconazole)。
而血流感染较为严重,需要使用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或者盐酸氟康唑(fluconazole)。
二、皮肤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是由不同真菌引起的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属、皮表真菌等。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脱屑和水疱等。
对于局部病变较轻的皮肤真菌感染,可以使用局部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ketoconazole cream)或者咪康唑乳膏(miconazole cream)。
对于广泛病变的情况,可以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或者氟康唑(fluconazole)。
三、肺真菌感染肺真菌感染主要由曲霉菌属(Aspergillus)引起。
对于轻度的肺真菌感染,一般采用口服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而对于严重的肺真菌感染,需要使用静脉注射的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或者阿米佐唑(amphotericin B)。
四、系统性真菌感染对于系统性真菌感染,需要较强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真菌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变异性肺 曲霉 病 -首选
HIV/非 HIV 隐 次选 球菌脑 膜炎的
维持 期-首 选
伏立康唑 克柔念珠 菌感染 的 菌血症降 阶 梯治 疗;口咽 部念珠菌 氟康坐 耐 药 -强推荐
IA 一线治 疗 -强 推荐
次选
泊沙康唑 口咽部念 珠 菌病, 氟康 唑治 疗后复 发 -强推荐
IA 挽救治 疗 强推荐
2
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
柔念珠菌)。
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本品主要
用于进展性、可能威胁生命的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接
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高危患者的侵袭性
真菌感染预防治疗。
特殊人群
3
静脉剂型在中至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肌酐清除率<50
4
mL/min)可能发生磺丁倍他环糊精钠(SBECD)累积,建
特殊人群
尚未研究肾损害对 L-AmB 给药后 AmB 分布的影响。有 个别病例报 道 L-AmB 可成功治疗存在轻中度肾 损伤的患者;尚不清楚 LAmB 对肝 功能的影响。
氟康唑的临床应用
适应证
1
本品适用于治疗成年患者的下列真菌感染隐球菌 性
脑膜炎;球孢子菌病;侵袭性念珠菌病;黏膜念珠
2
菌病,包括口咽、 21 / 46 食道念珠菌病、念珠菌尿
丁、红霉素、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合用。
氟康唑与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时,需根据免 疫抑制剂血药浓度适当降低用药剂量。
1) CYP2C19,CYP2C9 和 CYP3A4 同工酶的抑制剂或 当已经接受环孢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应用伏立
诱导剂可能分别增高或降低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 康唑时,建议将环孢素的剂量减半,并严密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
抗菌谱广,对念珠菌(包含氟康唑 耐药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毛孢 子菌都有良好抑制活性。对霉菌如 曲霉、尖端赛多孢、镰刀菌和双相 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于接合菌 无抑制活性。
口服 胶囊剂生物利用度36% F 口服液生物利用度55%
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6%
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排钾利尿药可加重两性霉素B 诱发低钾血症。 本品所致低钾血症可增强潜在洋地黄毒性。与洋地黄苷同用时应严密监测
血钾浓度和心脏功效。 与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等同用时可致Q-T间期延长。 本品诱发低钾血症可加强神经肌肉阻断药作用,二者同用时需监测血钾浓
度。 氨基糖苷类、抗肿瘤药品、环孢素、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等肾毒性药品
静滴时易 发生血栓 性静脉炎
充血性心力衰 竭,肝酶↑, 胃肠道反应
皮疹、视力障 肝酶升高、静 肝肾脏功
碍、肝酶升高、脉炎、皮疹、 效改变、
恶心、腹泻 瘙痒症
皮疹骚痒
、静脉炎
妊娠
B
C
D
C
还未建立
分级
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胃肠道反应: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
使 第1、2日: 200mg bid 用 第3 日起: 200mg qd 方 静脉用药时间不宜超出14 天 法 用 量
负荷剂量:6mg/kg q12h 维持剂量:4mg/kg q12h 疗程视患者临床和微生物学反应决定
用药 每次1个小时静滴
静脉滴注给药,不可静脉推注,每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
16/25
注意事项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禁忌证
抗真菌药物分类和指南
抗真菌药物分类和指南1.多酮类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病。
代表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等。
2.联合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将两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抗真菌疗效。
代表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
3.阿莫尔菲尼类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产生的酶活性来阻止其生长和繁殖。
代表药物包括能达克罗星、特立拉唑、维卡角菌素等。
4.利福霉素类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肺孢子菌引起的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
代表药物包括利福霉素和咪康唑。
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指南:1.确定感染类型:在选择抗真菌药物之前,需要明确感染是由哪种真菌引起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真菌培养和检测真菌DNA。
不同的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取决于感染类型。
2.考虑药物的特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进行调整。
3.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疗效监测可以包括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指标下降和真菌消失等。
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肝毒性、肾毒性等。
4.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在部分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两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可以增强疗效,并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总之,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指南有助于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真菌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立康唑
棘白菌素
抑菌剂
杀菌剂
杀菌剂?
抑菌剂
对于曲霉,有些研究显示伏立康唑有杀菌效果,有些研究则显示是抑菌效果。
9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8; 9(6): 927-935..
体外试验显示卡泊芬净对念珠菌的杀伤作用
•A
•B
•C
•电镜照片:白色念珠菌暴露于 (A) 对照; (B)卡泊芬净,浓度=80% MIC ;(C)卡泊芬净,浓度=100% MIC。比例尺为1 mm
胃肠道
心脏
输液相关反应
肌酐清除率 < 50ml/min, 剂量减半*
肌酐清除率 无需调整剂 < 50ml /min时, 量 不推荐静脉给 药
24
氟康唑中国说明书 美国说明书 伏立康唑中国说明书 伊曲康唑美国说明书 泊沙康唑美国说明书
Outline
作用机制
药物敏感性
PKPD
安全性
指南回顾
25
抗真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肝脏 肾脏 中枢神经系统 视觉 皮肤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 其它酵母菌* 曲霉菌属 接合菌 其它霉菌* 地方性真菌
81.7 4.0 1.2 8.3 1.1 1.6 1.9
42.6 2.1 3.3 33.8 5.2 7.6 1.2
31.6 0.0 2.7 50.7 6.4 6.4 0.5
32.7 48.7 3.4 4.9 1.1 1.5 1.6
10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9;33:75–80
Outline
作用机制
流调和药物敏感性
PKPD
安全性 指南回顾
11
非白念珠菌比例升高(中国)
• CHIF-Net:
2009年-2010年,中国12家医院微生物实 验室(ICU标本占34.3%),全身各部位 标本814株酵母菌(血液标本42.9%)
T1/2:排泄半衰期; Vd/F:口服后的表观分布容积; CL:表观总清除率
19 1. Li Y, Theuretzbacher U, Clancy CJ,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10;49(6):379-96.
泊沙康唑肺泡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泊沙康唑1 血浆 肺泡细胞
22 Pharmacology
2006;78:161–177
不同剂量下卡泊芬净平均谷浓度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Mar. 2002, p. 739–745
23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真菌药物的剂量调整
--- 中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三唑类静脉给药受限
氟康唑
100% 90% 90% 80%
• CHIF-Net(2009-2012): 氟康唑 米卡芬净
100%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 两性霉素B
卡泊芬净
80%
70% 70% 60% 60% 50% 50% 40% 40% 30% 30% 20% 20% 10% 0% 10% 0%
白念
光滑
热带
近平滑
13
光滑
热带
好,在ICU或非白念患者可选择棘白菌素类药物作为临床
的一线用药。
15
曲霉病患者中实体肿瘤比例远低于传统高危 因素患者 依据EORTC诊断标准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1.6%
0.00%
5.5%
4.3%
Lin,et al(欧美日1995-2001)) PATH(北美2004-2008) SAIF(法国2005-2007)
20
1. Conte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8;53(2):703-707 2. Crandon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53:5102-5107
三唑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参数
生物利用度 蛋白结合率
常见抗真菌药物对曲霉菌的敏感性
曲霉体外药敏:国内数据
烟曲霉
黄曲霉
黑曲霉
土曲霉
构巢曲霉
国内8家医院检验科历时3年,收集107株曲霉,由协和医院统一采用Etest方法 进行药敏检测
17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0;123(19):2706-2709
Outline
作用机制
流调和药物敏感性
泊沙康唑
4
系统性抗真菌药:中国
泊沙康唑
伏立康唑 氟康唑
伊曲康唑
唑类 多烯类 棘白菌素
脂质体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5
尺 有 所 短 , 寸 有 所 长
随 才 器 使 , 相 得 益 彰
6
Outline
作用机制
流调和药物敏感性
PKPD
安全性 指南回顾
7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卡泊芬净 – 抑制葡聚糖合成酶 合成,影响细胞壁合成
白念 35%
光滑 13%
白念 40%
热带 17%
近平滑 21%
12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4 ;69(1):162-7
J. Clin. Microbiol. 2012, 50(12):3952
中国常见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敏感性
Chifnet
• CHIF-Net(2009-2010):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SOT
HSCT
Solid tumor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1; 32:358–66 Journal of Infection, 2012,65,453-464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1; 17: 1882–1889
0.00%
念珠菌
曲霉菌
隐球菌
2
其他丝状真菌 其他酵母菌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4 Oct;44(4):320-6
2.
念珠菌与曲霉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
2004-2008年间美国医院内IFI病原体的分布(%)
普通病房 (n =3,640) 血液恶性 肿瘤 (n =1,010) 造血干细 胞移植 (n =377) HIV (n =263) 新生儿监 护病房 (n =54) 实体器 官移植 (n=886) 实体肿瘤 (n =863) 外科 (非移植) (n =1,906) 合计 (n =6031)
96.3 0.0 0.0 1.9 1.9 0.0 0.0
57.2 6.4 1.0 26.0 1.7 4.7 2.6
89.2 1.6 1.2 4.9 0.0 1.3 0.8
91.2 1.0 0.8 3.4 0.6 1.5 0.7
75 4.5 1.4 12.3 1.4 2.7 1.6
*其它酵母包括6例马拉色菌属 ,26例肺孢子菌,12例红酵母,21例啤酒酵母和6例毛孢子菌 *其它霉菌包括2例支顶孢菌,9例交链孢霉,3例双极孢菌,53例镰刀霉,10例拟青霉菌,13例赛多孢子菌,6例足分枝霉菌和1例白色簇 孢霉
4.6
1-2 0.2-0.5 肝 : CYP2C19 , 2C9,3A4 6-24(变化的)
肝:葡萄糖苷醛酸化 肝:11%代谢 15-35 22-31
<1%原形从尿中排出 肝 肝 80% 原 形 从 尿 66% 原形从粪便中排 <1% 原 形 从 尿 <2% 原形从尿中排 中排出 出 中排出 出
T1/2:排泄半衰期; Vd/F:口服后的表观分布容积; CL:表观总清除率
21 1. Li Y, Theuretzbacher U, Clancy CJ,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10;49(6):379-96.
棘白菌素PKPD特点
卡泊芬净
蛋白结合率(%) 是否 CYP3A底物 97 否 ﹥99 否
阿尼芬净
99.8
米卡芬净
CYP3A底物,属于弱抑 制剂, 不是主要的代谢 途径 肝脏代谢,通过芳香基 硫酸酯酶及邻苯二酚-o甲基转移酶的作用 尿+粪 82.5% (其中粪 71%) 4 to 5 天
甘露糖蛋白 细胞壁
-(1,6)-葡聚糖
-(1,3)-葡聚糖
GS 细胞膜
麦角固醇
多烯类 – 与固醇结合: 两性霉素B, 两性霉 素B脂质体
细胞核
唑类 –羊毛甾醇去甲基酶,阻止羊毛甾醇转化 为麦角固醇: 氟康唑, 伏立康唑等
8
抗真菌药物分类:杀菌剂or抑菌剂
抗真菌药物 AmB 唑类
抗真菌效果
念珠菌 杀菌剂 抑菌剂 曲霉
• China-scan:
2009.11.1- 2011.4.30 ,全国63家医院,67 个ICU,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306 例,95%
患者以念珠菌血症为唯一诊断依据
季也蒙 菌膜 2% 1% 其他 2%
葡萄牙 其他念珠菌 1% 5%
隐球菌 8%
其他酵母菌 2%
希木龙 4%
克柔 2%
光滑 11% 热带 15% 近平滑 21%
AmB及其 脂质衍生 物 肝功能 不全
慎用
氟康唑
慎用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中度肝功能 不全时,负 荷剂量不变, 维持剂量减 半*
肝硬化患者 轻中度肝硬化 半衰期延长, 患者,负荷剂 应调整剂量 量不变维持剂 量减半*
肌酐清除率 < 30ml /min 时,不推荐静 脉给药*
肾功能 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