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能画出经验之塔,并对塔的各层次进行说明。了解学
古村古塔绘画教案
![古村古塔绘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c3c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5.png)
古村古塔绘画教案教案标题:古村古塔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村古塔的文化背景和特点;2. 学习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3. 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古村古塔的文化背景介绍;2. 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3. 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4. 创作古村古塔的绘画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古村古塔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铅笔、颜料、画笔等;3. 讲解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明暗、透视等;4. 分享一些古村古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实践操作:5. 分发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准备好纸张和铅笔,进行素描练习,练习画出古村古塔的线条和轮廓;6. 引导学生观察古村古塔的细节特点,如建筑结构、雕刻花纹等,然后用铅笔勾勒出来;7.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颜料进行上色,或者使用铅笔进行阴影处理,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8.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创作一幅古村古塔的绘画作品。
展示与评价:9.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到实地参观古村古塔,观察和感受真实的建筑和环境,以丰富他们的创作素材和体验。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古村古塔的照片或视频素材;2. 绘画材料:铅笔、颜料、画笔、纸张等;3. 绘画作品:一些古村古塔的绘画作品,可以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搜索。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等;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线条的准确性、色彩运用的合理性、绘画表现力等;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家乡的古塔》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家乡的古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1bcbc1312b3169a551a469.png)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20.7.37.3.202009:2909:29:46Jul-2009:29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二〇二〇年七月三日2020年7月3日星期五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09:297.3.202009:297.3.202009:2909:29:467.3.202009:297.3.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7.3.20207.3.202009:2909:2909:29:4609:29:46
5、三军可夺帅也。
Friday, July 3, 2020July 20Friday, July 3, 20207/3/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9时29分9时29分3-Jul-207.3.2020
7、人生就是学校。
20.7.320.7.320.7.3。
2020年7月3日星期五二〇二〇年七月三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
09:2909:29:467.3.2020Friday, July 3,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大班美术教案《宝塔》
![大班美术教案《宝塔》](https://img.taocdn.com/s3/m/0dc1a07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0.png)
大班美术教案《宝塔》教材:大班美术第六册《宝塔》教学目标:1.了解宝塔建筑的特点2.掌握宝塔的绘制方法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教学重点:1.宝塔建筑的特点2.掌握宝塔的绘制方法教学难点:1.运用色彩渲染宝塔2.通过绘制培养学生的创意和绘画技巧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了解宝塔的概念(2)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宝塔的结构、形状和特点等2.学习重点(1)讲解宝塔的特点:高大、尖细、层层叠叠的楼阁式建筑、多层的檐口、色彩斑斓等。
(2)让学生用铅笔画出宝塔的基本结构,包括主体部分和顶部的塔刹。
(3)分别给学生布置任务,有些学生负责选择不同的色彩涂色,色彩绚丽的宝塔显得更加美丽,吸引人的眼球;有些学生负责粘贴珠子等进行点缀,增加宝塔的美感。
3.学习难点(1)让学生试着用三种主要颜色(红、黄、绿)其中之一来为宝塔的各个层次涂色,适当的搭配可以让宝塔摆脱单调,变得更加多彩。
(2)引导学生运用创意,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实际作品中。
4. 创作实践(1)让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宝塔作品。
(2)在完成之后,展示作品并进行讲解和评论。
5. 教学反思(1)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让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学习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资源:大班美术第六册《宝塔》大班美术工具箱宝塔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教学评价:通过对本次教学的观察和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宝塔的基本特点和绘制方法。
同时,此次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意和绘画技巧。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塔和亭子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塔和亭子](https://img.taocdn.com/s3/m/ea5ac2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8.png)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塔和亭子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塔和亭子的基本特征和区别,知道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建筑图片、塔和亭子的模型、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光线充足,便于幼儿操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建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2. 基本知识:教师讲解塔和亭子的定义、特征和区别,让幼儿了解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3. 观察欣赏:教师出示塔和亭子的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其外观、结构、装饰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4. 创意制作: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塔或亭子。
5.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
五、活动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幼儿的表现,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2. 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
3. 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需求,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学习支持。
六、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风格的塔和亭子图片,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和颜色搭配,用于创作塔和亭子。
3. 实践手工制作,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立体的塔和亭子模型。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教师展示图片和模型,直观地向幼儿展示塔和亭子的外观特征。
2. 引导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的细节,如形状、颜色、装饰等。
雄伟的塔(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雄伟的塔(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767f1f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b.png)
教案标题:雄伟的塔(美术)教案科目:美术年级:二年级学期:上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了解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学习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塔。
3.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的运用。
3.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塔的结构和特点的理解。
2. 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的灵活运用。
3. 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塔的图片、模型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塔的外观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塔的特点,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塔的层次、塔顶的形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塔的图片,加深对塔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塔。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创作环节(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塔的画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画作,教师点评。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更具特色的塔。
经验之塔的内容
![经验之塔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6ffed2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a.png)
经验之塔的内容经验之塔是指个人或团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象征。
它代表着人们在面对挑战、追求目标时所经历的种种经验,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验之塔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经验:经验之塔的基石是学习经验。
这包括通过学校教育、培训课程、实践经验等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工作中,人们都会通过不断学习来积累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挑战经验:经验之塔中的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人所经历的挑战和困难。
这些挑战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来自外部环境的。
通过面对挑战,人们可以学会解决问题、适应变化并成长为更强大的个体。
3. 人际关系经验: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人们也会积累各种人际关系经验。
这包括与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等不同人群的相处经验。
通过交流、合作和处理冲突,人们可以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沟通和领导能力。
4. 情绪经验:经验之塔还包括个人在情绪管理方面的经验。
人们会经历各种情绪波动,如喜怒哀乐、挫折和成功等。
通过经历情绪的起伏,人们可以学会控制情绪、保持积极心态,并应对困难和压力。
5. 自我反思经验:经验之塔还涉及到个人的自我反思经验。
这包括对自己行为和决策的审视,从中学习并提升自己。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之,经验之塔代表了一个人或团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和智慧。
它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们在面对挑战和追求目标时的支持和指引。
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人们可以变得更加成熟、自信和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运用“经验之塔”的学习」
![「运用“经验之塔”的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946c192826fff705cd170a42.png)
运用“经验之塔”的学习前几天第一次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学习了“经验之塔”的理论,醍醐灌顶一般,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学习历程,好像正是根据这个理论发展而来的。
“经验之塔”是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提出来的。
总的来说“经验之塔”就是从做的经验到观察的经验再到抽象的经验。
但是自己学习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观察的经验、其次是抽象的经验。
回想自己上幼儿园、小学的时候,有很多的实践活动,比如:在课堂上拼积木,唱歌,跳舞;回家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帮他们洗脚这些;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后来学习诸如“特长”“思维”“孝顺”“懂事”“感恩”这些抽象的概念时,会比较容易理解的原因了。
这个阶段就是做的经验,它是一种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和演戏的经验,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去接触事物,接受事物的刺激,由此形成感觉印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直接反应外部世界,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概念。
后来读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抽象的经验了,当时要学习很多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
但是在初三的时候做过很多物理化学实验,学习了“经验之塔”的理论才知道,当时做实验的时候是把做的经验和观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了。
观察经验包括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录音、照片、广播幻灯等。
通过观察实验变化结果,从而进一步升华到抽象经验。
读高中大学这段期间,用的最多的就是观察经验和抽象经验了。
很多时候都是靠自己去理解课本的知识,自己去查阅资料,而所查阅到的资料大多数又是视觉符号或者语言符号这样的抽象概念。
虽然抽象经验比较难懂,但它却是获得大量知识的有效途径。
抽象经验包括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
视觉符号包括地图、图表和示意图等提供的学习经验,在视觉符号里人们看不到事物的真实形态,只看到一种抽象的代表物。
而语言符号可以是一个词、一条概念或一条原理等。
它们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不存在任何视觉上的提示。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学习媒体获得间接经验,比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进行PPT教学、照片放映、电影视频教学、音频广播、互联网检索信息等教学活动,在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学习效果还是挺好的。
四年级美术上册《塔》教案设计
![四年级美术上册《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47d268aaea998fcc220ee0.png)
四年级美术上册《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塔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兴趣的学生寻访家乡的塔,了解塔的历史,并对塔进行摄影、写生等。
教学过程(一)探究主题,明确分工。
1.欣赏名塔。
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塔图片。
2.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问题:(1)塔的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2)中国著名古塔的主要材料是什么?(3)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4)世界各地有哪些著名的塔?(5)我们的家乡有塔吗?谁去写生、摄影过?(6)收集有关塔的图片和画作并欣赏。
(7)我们能不能设计有奇特功能的塔或制作立体的塔(各种材料)。
3.小组分工。
每小组根据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自由选择以上主题之一,进行探究。
(最后一项第二课时执行。
)途径:(1)已收集的资料。
(2)课堂上上网、收集有关塔的图书、邮票等资料。
(3)对图片进行徒手画等。
(二)自主学习,了解内涵。
各小组根据主题,有重点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三)各组反馈,展示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讨论、介绍古塔。
师生讨论交流:1.大家想了解考古吗?祖国各地有许许多多的宝塔,谁能说说古代的塔是做什么的呢?(登高望远、为了纪念某个人或某件事、为了保藏经书……)教师小结:中国的古塔是随佛教传入我国的,有时为了登高望远,镇潮汛。
小学美术桂美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画古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桂美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画古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a6c18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2.png)
小学美术桂美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画古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美术桂美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画古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种古塔的图片,了解我国古塔的特征、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线描画的方式来表现一座古塔。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四年级在造型方面有一定的绘画基础,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
学生逐渐的学习构图知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旨在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
学生逐步学习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学重点:观察分析古塔的结构特征,学习用线描表现画古塔的创作。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及塔的造型结构表现。
4教学过程4.1一、组织教学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二、导入1、猜谜游戏头戴尖尖铁帽,身穿八角龙袍,四面无依无靠,狂风吹它不倒。
(打一建筑物)2、同学们知道塔吗?请你(8人小组)用桌上的图形拼出一座塔,比一比哪一组拼得最快。
3、哪一组能说说你们拼的塔用了什么图形?生说图形,教师画出相应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画古塔(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4页。
活动2【讲授】新授课三、新课1、师问:塔是中国的建筑还是国外的建筑?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塔的世界找答案吧!(点击图片,学生欣赏)中国古塔是多层建筑,均衡堆成,一般下大上小,造型优美,外形有图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
佛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喇嘛式、金刚式等。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雄伟的塔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雄伟的塔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82b78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5.png)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2课雄伟的塔▏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塔的结构特点,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塔的形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认识塔的结构特点,如:塔基、塔身、塔刹等。
2. 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塔的形态。
3. 了解我国著名的塔,如:应县木塔、雷峰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塔的结构特点,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塔的形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塔的结构,用简洁的线条表现出塔的美丽。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铅笔、橡皮、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我国著名的塔,引导学生欣赏塔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塔的结构特点,示范线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尝试表现塔的形态。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线描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塔。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线条表现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课题:雄伟的塔2. 教学目标:了解塔的结构特点,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塔的形态。
3. 教学重点:掌握塔的结构特点,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塔的形态。
4. 教学难点:观察塔的结构,用简洁的线条表现出塔的美丽。
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塔,要求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塔的形态。
2. 收集我国著名的塔的图片,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存在问题。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完成。
4. 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雄伟的塔》的全部内容,共计2000字以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宝塔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宝塔](https://img.taocdn.com/s3/m/3efb17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09.png)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宝塔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宝塔的形状、结构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宝塔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手工制作材料。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美术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通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宝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宝塔的形状、结构和特点,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简要讲解宝塔的起源和发展,让幼儿了解宝塔的文化背景。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宝塔的步骤和方法,讲解如何剪、折、粘等手工技巧。
4. 制作: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动手制作宝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 展示: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6. 评价: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 教学过程是否有序,幼儿是否掌握了宝塔的制作技巧。
3. 教学评价是否公正,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自信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 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将制作宝塔的方法和步骤告知家长,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制作宝塔,增进亲子关系。
3. 主题拓展: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宝塔,让幼儿亲身体验宝塔的魅力,拓宽幼儿的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美观和技巧,鼓励幼儿发挥个性。
3. 幼儿自评和互评: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经验之塔与学习理论
![经验之塔与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e11f7d50b1c59eef8c7b4f7.png)
• 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 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 度作为分类依据。
• 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四大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主要在 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心理和生理 有何种变化规律等方面而形成的理论。
(3)强化对学习很重要。如果一个行为发 生后,给一个强化刺激,行为的强度会增加。
斯金纳还提出如下公式:
反应+强化→增强反应 反应
反应(无强化)→减弱
反应+惩罚→压抑反应
根据这样的理论,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研制 了程序教学机,并提出程序教学法。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外部行为的研 究,而忽略了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的关系, 过于机械。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 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 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 尝试。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 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 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 习。
同化: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 入到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 分。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 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第三讲 经验之塔与三大学习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一)“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
(1)塔基的经验最具体,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容易, 越往上越抽象,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但并不意味获 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各个阶段,或 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学习的金字塔与经验之塔理论
![学习的金字塔与经验之塔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0fc9616910ef12d2bf9e762.png)
学习的金字塔与经验之塔理论一、学习金字塔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
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第一种,“讲授、听讲”,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效果最低,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演示或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分组讨论”(4-6人,有负责人,好中差结合),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践演练”,可以达到75%。
第七种,“教别人或对所学知识的立即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根据这个“学习金字塔”,听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5%。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学生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
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
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
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
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
画古塔美术课教案
![画古塔美术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8414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f.png)
画古塔美术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建筑之美——画古塔美术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尤其是古塔的形态和意义;2. 学习运用线条和颜色表达古塔的美感;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模型,介绍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古塔;2. 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了解古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 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4. 准备绘画纸或画板。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张古塔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古塔,包括其形态、功能和文化意义。
探究:1. 分发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古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观察古塔的形态特点,如塔身的层次感、曲线和装饰等。
3. 鼓励学生讨论古塔的美感所在,如其庄重、神秘和雄伟等。
实践:1.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塔形象,用铅笔在绘画纸上简单勾勒出基本的轮廓。
2. 引导学生观察古塔的细节,如窗户、门、装饰等,并用铅笔或彩色铅笔绘制出来。
3. 鼓励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达古塔的美感,可以使用阴影、渐变等技巧增强立体感。
4. 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绘画技巧和表达方式。
分享和评价:1. 学生完成绘画后,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讨论不同作品中的特点和亮点。
2.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绘画过程,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收获。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提高绘画技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塔或博物馆,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建筑之美。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绘制一幅大型古塔画作,展示在学校或班级的展览中。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古塔的观察和理解,以及绘画技巧的运用;2. 评价学生的作品,包括对古塔形象的准确性、细节的表达和整体的美感。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5ab57d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a.png)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经验分类的理论模型,把学习经验分成了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做的经验三类。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戴尔经验之塔理论一"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
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二"塔"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
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三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
四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
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替代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二."经验之塔"理论在教育传播过程研究中的指导意义"经验之塔"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尽管它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但它对现在乃至今后对于教育传播过程的研究仍然意义重大。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
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人美版美术二上宏伟的塔教学详案
![人美版美术二上宏伟的塔教学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5415a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9.png)
宏伟的塔教学设计(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教学目标设计应知:世界上各类不同的地域和国家不同造型特点的塔,各类不同的意义和用途。
应会:学会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自己设计并拼出塔的造型,用各类线条对塔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材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三座建筑风格各不相同的塔,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塔这一建筑形式,启发学生关注自己身旁的塔,深切了解塔的历史、文化继而增进对家乡的酷爱。
书当选用的3幅学生作业学生按照自己记忆完成的作品,塔中的装饰包括着二年级学生对塔的熟悉和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把自己见过的塔用简单的形状表现出来或设计一座有创意的塔。
教学难点分析按照塔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和装饰,能够表现出塔的宏伟。
教学对象分析二年级的年龄偏低对造型的把握有必然的困难,若是让他凭空设计出一座塔会有很大的难度,可是简单形状的组合可让学生对复杂造型的形成有更好的理解。
课件的展示让孩子们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中外优秀的塔建筑特点。
激发了孩子对自己身旁塔建筑的好奇与探讨欲。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通过游戏“拼图比赛”的导入激发孩子们对造型设计的极大兴趣。
也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对造型的把握欠缺的难题。
课件展示开扩了孩子们的视野,拓宽了思路。
使孩子们了解更多中外不同的塔的文化和人文知识。
课件中展示对塔各类造型的总结,加深了孩子对造型组合的理解。
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孩子们对各类造型的线条有一个熟悉和了解并利用实例学会装饰自己的塔建筑。
教学媒体设计课件课堂展示运用。
实物投影仪课堂展示运用。
教学进程设计与分析版书设计宏伟:高大粗壮作业延伸课外:了解自己家乡的著名宝塔,按照其特点用学到的方式表现它。
宝塔平面绘画教案
![宝塔平面绘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5694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5.png)
宝塔平面绘画教案教案标题:宝塔平面绘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宝塔平面绘画,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线条、形状、颜色等艺术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熟悉宝塔平面绘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 准备宝塔平面绘画的范例图片或实物图片。
-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纸张等。
2. 学生准备:-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1. 展示宝塔平面绘画的范例图片或实物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宝塔平面绘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宝塔平面绘画的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思考。
主体:3. 介绍宝塔平面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线条的运用、形状的构建、颜色的运用等。
4. 分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宝塔平面绘画的实践,如先绘制基本线条、再填充形状、最后上色等。
5.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宝塔平面绘画作品。
6. 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绘画技巧。
总结:7. 学生展示自己的宝塔平面绘画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8. 引导学生总结宝塔平面绘画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分享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
拓展活动:9. 组织学生参观或实地考察附近的宝塔建筑,加深对于宝塔平面绘画的理解和感受。
10.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宝塔平面绘画,探索更多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3. 收集学生对于宝塔平面绘画的学习反馈和自我评价。
教学延伸:1. 在其他艺术课程中,引入宝塔平面绘画的元素和技巧,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方式。
2. 组织学生参与宝塔平面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并激发学习兴趣。
小班大雁塔绘画教案
![小班大雁塔绘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a292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4.png)
小班大雁塔绘画教案教案标题:小班大雁塔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习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教学准备:1. 大雁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绘画工具: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
3. 绘画纸、画板和画布。
4. 教学辅助材料:绘画教学示范、绘画技巧指导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大雁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塔的形状、结构和细节。
探究:1. 给学生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他们自由地绘制大雁塔的形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塔的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绘画技巧和颜色。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进步。
总结:1. 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2.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总结教学内容。
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绘画实践,尝试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2. 组织参观大雁塔或相关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形象的表现、色彩运用和创意程度。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制作成展览,与家长和其他班级分享。
2. 进一步了解其他著名建筑或文化景点,进行类似的绘画活动。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安全。
2. 鼓励学生尽量发挥创造力,不局限于准确的形象表现。
3. 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进步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媒体。 教育改革的要求,特别是改革教学中的 “言语主义”的要求。(夸美纽斯) 幕后原因,战争对人才的需求。
3· 1 视听教育理论
2.视听教育理论
(1)初期的视觉教学理论(霍本 •视觉媒体能提供具体有效的学习经验; •视觉媒体的分类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 为依据。 •视觉教材的使用要与课程有机的结合。 伟伯)
3.2
现代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指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述学习如何 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 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 规律而形成的理论,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为何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相同 : 研究对象 2.不同 : 前者揭示本质、规律;后者 利用前者的研究成果再来对学生学习的 过程加以优化。
1. 格式塔学派(顿悟说) 代表人物:
威特海默(德国,该学派创始人) 柯勒 (美国籍德裔心理学家) 考夫卡 (同上)
理论观点:
学习不是行为的联结,而是一种组织的完形。 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是对情境中事物关系 的理解而构成的一种完形所实现的。 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而不是试误。
水果
苹果 香蕉 … 梨
不同种类的苹果 不同种类的香蕉
不同种类的梨
3.2.2 认知学习理论
5.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控制 期望
环 境
效应器
反应发生器
效应器
感觉登记器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
期望
动机阶段
注意,选择性知觉 了解阶段 编码,存贮 记忆储存 检索 迁移 反应 学习过程的阶段 强化 获得阶段 保持阶段
噪音
3.3.2. 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
④
贝罗模式
信息(MESSAGE)
要素 结构
信源 (SOURCE)
传播技巧 态度 知识 社会背景 文化
通道 受播者 (CHANNEL) (RECEIVER)
视 听 传播技巧 态度 知识 社会背景 文化内ຫໍສະໝຸດ 处理符 触 嗅 号
容
味
3.3.2. 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
1. 能画出经验之塔,并对塔的各层次进行 说明。 2. 了解学习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其理论要点。 3. 能理解五种传播模式的图解,并运用传 播模式分析教学传播过程。 4. 阐述系统科学的三个基本原理。
3· 1 视听教育理论
1. 视听教育运动
产生年代:20世纪初 产生背景:
优点:
吸收了联结说的形式,充实了完形说的内容。 承认目的、动机、内驱力在学习中的作用。
现代认知论的鼻祖。
3.2.2认知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的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 而形成的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类目是指一些相关的对 象或事物。 学习是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是学习事物间的联系。 强调学习一般原理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应该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学习的步骤 a.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b.让学生感知到问题的不 确定性;c.提供解决问题的假设;d.帮助学生搜集资 料;e.组织学生思考,得出结论;f.引导学生运用分析 思维证实结论;g.解决问题
iii. 接受学习法
• 又称讲解教学,对学生而言学习者不带发现,只要求 把教学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用。
iv. 教学原则 – 逐渐分化的原则。 – 整合协调原则。
v. 学习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 – 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 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 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1.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学习观
•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 巴普洛夫的学习理论观:学习的获得就是暂时 神经联系的形成。
• 意义: 当时:对学习理论的推动较大,引起了学者们 对学习行为研究的注意。 现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教学中的“情景学 习”提供了依据。
3.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
利弊:
肯定意识的能动性; 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咎于大脑的先天本能。
3.2.2认知学习理论
2.托尔曼的认知论(美国心理学家)
S-O-R学说(O代表学习者的内部的变化) 观点: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对环境条件的认识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 可以产生学习。
3.2
现代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派别: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 痛苦的后果会改变个体的行为。 那么学习在于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代表人物: 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納。
3.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3.1.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 即传播理论,是模式方法简化后的传播理论。 模式方法 把传播的全过程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然 后分别研究各个组成要素在传播过程中所 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 互联系,并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的方 法。
3.3.2. 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
① 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
Who 传播者
4、教学不能止于直接经验,必须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 发展,因为概念是思维推理的工具,它使探求知识的 智力过程大为简单化、经济化。 5、位于塔腰部分的是替代经验,它能突破时空限制, 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替代学习经验的思想是教 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依据。
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的影响: 贡献:
观察的经验
做的经验
戴尔“经验之塔”的理解可以从下列5点入手:
1、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 越向上越抽象。底层的经验易于理解和记忆,顶层的经 验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2、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 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学习间 接经验要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模式: – 以学生为中心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 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 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 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的解释, 有助于在理科教学中,教师把日常概念和新知识点 联系起来,来理解和建构新知识。 – 主张情景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 提倡协作学习,有助于竞争条件下学风的改善。
What 信息
Which Channel 媒体
To Who 接受者
What Effect 效果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体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3.3.2. 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
②
信源
香农-韦弗模式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干扰
反馈
3.3.2. 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
③ 施拉姆模式(宣伟伯模式)
经验范围 发 送 者 编码 器 信 道 经验范围 译码 器 接 受 者
•
•
3.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试误说)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间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 •三大定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意义: 最系统的也是最早的学习理论 对现在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3.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4.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平衡
3.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当今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 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 背景。 –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 造和重组。
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 建构成的。 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 不单是提取。
3.2.2认知学习理论
从意识的角度来解释学习过程与学习机制。
与行为主义的区别:
认知理论家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而不涉及动物。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而 行为主主义只关注外在行为,无视心理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代表: 格式塔学派 托尔曼 布鲁納 奥苏贝尔 加涅
3.2.2认知学习理论
• 原型:集成了华生与桑代克两人的观点。 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新刺激—新反应) 操作型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强化反应) 正强化:反应+强化 负强化:反应+惩罚 • 意义:推动了程序教学的发展,现在仍然对计算 机辅助教学,个别化教学等等教学方法有指导意 义。
程序教学法
把教学内容分成具有联系的小步子 要求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 对学生的反应要作出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学生在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进 度不必一致 学生尽可能作出正确的反应,降低错误率 程序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作业阶段
反馈阶段
3.2.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发现学习理论确立了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学习情景结构理念促进教材结构的改革和实践 –认知学习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确立有效教学的必 要条件是对学生能力了解和正确的讲解引导!
3.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批判的继承了行为主义,发展了认知学习理论。 观点: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经验 基础之上的。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结构 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因素 成熟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