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电子教案
(完整)德育教案
![(完整)德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e5e0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f.png)
(完整)德育教案德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方法,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目标: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直、坚毅、勤奋、友爱、诚实、宽容等品质。
二、教学策略:1. 以身作则: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2. 鼓励和奖励:及时鼓励和奖励学生在德育方面的优秀表现,给予积极反馈。
3. 社会参与: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爱国主义的理念和典型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美德。
- 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2. 道德观念的培养- 尊重他人:通过教授学生基本礼仪和公共道德规范,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个性,培养友善的行为习惯。
- 倡导诚实守信:通过讲述真实故事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
- 提倡勤奋进取: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勤奋进取精神。
3. 思想引导- 阅读经典名著: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通过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 探索道德困境:给学生提供一些道德困境的情景,引导他们思考并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递德育知识和道德观念。
2.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共同探讨价值观念。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理解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教学评价:1. 考查知识点: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
德育活动教育教案
![德育活动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1fbcd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c.png)
德育活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育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德育活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3. 如何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德育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德育活动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德育活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德育活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德育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德育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德育活动意义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判断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德育活动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2. 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德育活动的信息和经验。
3. 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策划,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德育活动教育教案》教材。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德育活动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小学德育实施途径和方法教育PPT课件资料
![小学德育实施途径和方法教育PPT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2421f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4.png)
“百米之台,起于垒土”,珍惜身边的 风景, 抓住每 一次机 会,一 步一个 脚印, 阶梯就 有可能 延伸到 远方的 梦和风 景。欣 赏的过 程既要 耐住风 景表面 简单、 重复继 而又复 杂、枯 燥的单 调,又 要感知 蕴藏其 中的可 摸可触 可感的 真水无 香的风 景。身 边的风 景看的 熟了, 更能品 出其中 的真味 。
目 录 “百米之台,起于垒土”,珍惜身边的风景,抓住每一次机会,一步一个脚印,阶梯就有可能延伸到远方的梦和风景。欣赏的过程既要耐住风景表面简单、重复继而又复杂、枯燥的单调,又要感知蕴藏其中的可摸可触可感的真水无香的风景。身边的风景看的熟了,更能品出其中的真味。 “百米之台,起于垒土”,珍惜身边的 风景, 抓住每 一次机 会,一 步一个 脚印, 阶梯就 有可能 延伸到 远方的 梦和风 景。欣 赏的过 程既要 耐住风 景表面 简单、 重复继 而又复 杂、枯 燥的单 调,又 要感知 蕴藏其 中的可 摸可触 可感的 真水无 香的风 景。身 边的风 景看的 熟了, 更能品 出其中 的真味 。 “百米之台,起于垒土”,珍惜身边的 风景, 抓住每 一次机 会,一 步一个 脚印, 阶梯就 有可能 延伸到 远方的 梦和风 景。欣 赏的过 程既要 耐住风 景表面 简单、 重复继 而又复 杂、枯 燥的单 调,又 要感知 蕴藏其 中的可 摸可触 可感的 真水无 香的风 景。身 边的风 景看的 熟了, 更能品 出其中 的真味 。
“百米之台,起于垒土”,珍惜身边的 风景, 抓住每 一次机 会,一 步一个 脚印, 阶梯就 有可能 延伸到 远方的 梦和风 景。欣 赏的过 程既要 耐住风 景表面 简单、 重复继 而又复 杂、枯 燥的单 调,又 要感知 蕴藏其 中的可 摸可触 可感的 真水无 香的风 景。身 边的风 景看的 熟了, 更能品 出其中 的真味 。
第九章 德育方法与途径
![第九章 德育方法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813afac514791711cc7917fe.png)
第九章德育方法与途径五、德育方法(说情的是我榜样评价)(一)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
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基本要求如下:①明确教育的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③注意教育时机;④以诚待人。
(二)情感陶冶情感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
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其基本要求如下: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设;③注意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三)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其基本要求如下: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③坚持严格要求,注意督促和检查。
(四)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的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德育方法。
主要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zhen)言、慎独等,其基本要求如下: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②指导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标准;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五)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和引导学生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为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样板等,其基本要求如下:①为学生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提高自身修养。
(六)品德评价品德评价是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品德水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方法。
主要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
其基本要求如下:①明确目的,长善救失;②实事求是,公正合理;③发扬民主,激发参与;④奖惩适量,把握时机。
六、德育途径(一)德育课程1.德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课等。
第四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5a103e3968011ca3009172.png)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
• 1.说服 • (1)含义 •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德育的 • •
基本方法 (2)说服教育的方式 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说服:讲解、报告、谈话、讨论、阅读课 外书籍和报章杂志。 ②运用事实进行的说服:参观、访问、调查等方式。 进行说服教育要注意说服方式的综合运用。 (3)说服教育的注意事项 ①说服要具有可信性。 ②明确目的性、针对性。 ③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④注意时机。 ⑤以诚待人。 ⑥注意说服效果的多因素。
• 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化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道
理,而是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拨动学生 的心弦,引起情感共鸣。 • 有一个半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 一次,班主任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 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意识到这是个进行教 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上对大家说:“这儿有几 团纸屑,近来的同学都没有拣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 学没进来,我们要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 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 看就冲进教室;第二位同学看了一些地面却无动于衷。 上座位上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腰去 把它全部拾起来。全班同学报以一阵热烈的鼓掌。老 师脸上略过一丝微笑,郑重宣布班会开始,第一个受 到表扬的是这位拾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看不 到纸屑了。
• ① 指导阅读 •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籍、报刊、杂志及
有关文件,补充口头说理不足的方式。 • 它一般与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 论结合进行。
• ② 参观、访问、调查 • 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具体生动的事例
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 • 运用事实说服的方式应引起充分的重视。说 服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解释、报告、谈话等方式 上,要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用自己的眼 去看,耳去听,脑去分析、比较,用事实来教 育说服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具有直观性强, 生动鲜明、具体等特点,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 染力,能够补充语言说服的不足。
第一节 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a0bb385a8102d276a22fd4.png)
榜样示 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 范法 尚思想、模范行为和 卓越成就影响学生, 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 的方法。
类别
陶冶 教育 法
含义
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 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 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 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 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 一种方法。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 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 各种实践活动,在活 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 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 法。
有一天,你心中有个他,你会了解我的感 觉,爱要真诚,不能分享,哦,对你说声 抱歉。
我心裡埋藏著小祕密 我想要告訴你 那不是一般的情和意 那是我內心衷曲 我心裡埋藏著小祕密 從沒有再提起 這祕密寫在我心底 永遠變成回憶
英国教育家洛克 说:没有什么事情 能像榜样这样能够 温和地而又深刻地 打进人们的心里。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教
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 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 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 伤地、不觉得难受地消失。
自我修养的方式
“自知”与“自反”,能唤起学生自我修养 意识的觉醒,是学生自我修养过程的自动 力和催化剂。 “内省”是学生自反自省。 “躬行”则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品质。 “慎独”即加强道德自律,培养自我监控 的能力。
(1)表扬 与奖励 (2)批评 与惩罚 (3)操行 评定
种类
说服方式有输和疏导两种。
灌输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报告等形式, 系统地讲授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原 理原则和行为规范。 这种方法多用于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的 讲授和德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主要解决 学生“懂不懂”的问题。
疏导指教师通过讨论、对 话形式,引导学生辨别真 假、善恶和美丑,培养学 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 力,旨在解决“信不信” 的问题。 说服教育的关键是说服。
德育途径与方法有哪些教案
![德育途径与方法有哪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3648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f.png)
德育途径与方法有哪些教案1.引言1.1 概述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品格、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途径与方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总结和探讨德育途径与方法的教案。
德育途径主要指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开展德育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是一种常见的德育途径。
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如班会、班级旅行和文艺演出等,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
此外,社区参与也是一种德育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方法则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一种常见的德育方法是角色扮演。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另一种德育方法是价值观教育。
通过教授和传递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
综上所述,德育途径与方法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活动和社区参与是常见的德育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角色扮演和价值观教育是常用的德育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有效的德育途径与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成长为有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旨在引起读者对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兴趣。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德育的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内容提供基础。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两个部分。
在德育途径部分,将详细介绍班级活动和社区参与这两种常见的德育途径,并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在德育方法部分,将深入探讨角色扮演和价值观教育这两种具体的德育方法,包括它们的实践过程、效果以及应用场景。
结论部分对德育途径与方法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第四讲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讲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49783d43323968011c92c9.png)
第四讲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德育途径1.德育途径的概念学校为了向青少年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组织进行的各个不同方面的活动和工作都是德育的途径。
我们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1)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二、德育的方法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品德的方法。
不能把德育方法单纯归结为教师运用的方法或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方法,从整体上说,它是在教师的德育影响下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1)说服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2)榜样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
运用榜样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锻炼是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养离不开锻炼,只有在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中才能形成、发展和完善。
锻炼包括:联系、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注意的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4)修养修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是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修养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
慎独要求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独处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坚贞不渝的按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要求: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陶冶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要求:创设良好的情景;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德育工作-德育途径与方法3
![德育工作-德育途径与方法3](https://img.taocdn.com/s3/m/7d04c02b3968011ca300914a.png)
德育途径与方法一、了解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含义(一)德育途径含义德育途径是指为完成德育任务而选择的活动方式和程序。
(二)德育方法含义德育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结合。
二、理解和掌握德育的主要途径(一)德育课;(二)各科教学(三)综合实践活动;(四)班主任工作(五)共同青团、少先队活动(六)心理咨询(七)校园文化建设三、掌握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德育实践中的运用,理解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一)、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
分两类:一是语言文字说服;二是事实说服。
运用时要注意:1、说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2、说理要注重差异和时期3、说理要具有趣味性4、教师要以诚待人(二)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
包含了三方面:1、人格感化2、环境熏陶3、艺术侵染运用时注意几点: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和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三)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
包括三方面:1、典范 2、示范3、典型榜样的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1、可接受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时代性原则4、德智并重原则(四)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
包括四个方面:1、行为训练2、娱乐或休闲活动3、社会实践4、委托任务运用时要注意: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3、坚持严格要求4、注意检查和坚持(五)奖惩法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品德与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
(一)表扬与批评(二)奖励与处分注意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
四、掌握在中小学德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一)学科教学中渗透(二)宣传教育中感化(三)教育实践活动中熏陶(四)校园文化中感知(五)学校管理中融入五、中小学德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做到“五个结合”(一)长线教育与短线教育相结合(二)理论宣讲与实践体检相结合(三)教师示范与学生践行相结合(四)现场场景与网络媒体相结合(五)活动载体与学生年龄相结合。
最新第九章 德育的内容 原则 途径和方法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九章 德育的内容 原则 途径和方法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74a45371fe910ef12df8e8.png)
社会公益劳动是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 劳动。
自我服务性劳动是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并且为自己生活的集体服务。
(四)共青团活动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青少年的群众组织,是 广大青年学习共产主义学校,更是学生自己的素质。通过共青 团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 上进行,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 培养良好品德。
通过共青团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团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上进行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上进行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德
第九章 德育的内容 原则 途径和方法
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德育呢?
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又称为德育的组织形式,是指德育的实施渠 道或形式。学校的全部生活,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和交来自• 化疗后病人的饮食指导
• 化疗后病人常出现白细胞下降,宜补充 动物肝脏、胎盘、骨髓、猪脚、瘦肉、鱼 类、大枣、桂圆、蘑菇、赤豆、甲鱼等。
用药间歇期应加强营养
• 另外,化疗病人如出现恶心呕吐,应适当调整
饮食结构和进食方法。例如:少吃多餐,避免出 现胃饱胀感;进食时不要多次饮水,最好在进食 前后约一小时饮水;避免吃甜食、油炸或过于油 腻的食物;食物温度适当,避免过烫或过凉;进 食速度慢一点,不让胃在短时间内填满食物;充 分咀嚼,以便食物消化;避免接触不喜欢的气味。
往,都是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是德育的内容,方法,德育的过程的
承载体。总的来说,德育途径分为社会,家庭, 学校等三大途径,其中以学校德育途径为主。
校外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实施例子:
刍议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刍议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d31bf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d.png)
刍议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德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吸收、借鉴历史上德育原则的有益经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德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揭示出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制订出正确处理和解决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
(二)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指导原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于道德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一方面可塑性大,另一方面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力,容易受外界影响。
学校德育应坚持指导原则,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指导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说服力,以理服人,提高学生的觉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第八章 德育途径与方法
![第八章 德育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86bfd6fab069dc51220111.png)
一、德育的途径
(二)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1、课外、校外活动有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2、课外、校外活动为德育实践提供机会和场
所 3、课外、校外活动比较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 发展的特点
一、德育的途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组织活动 校会指全校性的大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 。 陶行知以对集会提出了严格要求,现摘录如下: 1、一切集会,都要做到迅速、整齐、安静; 2、集合预备钟响,即把坐凳送到会场摆好; 3、分队长检查人数后,后来者即算迟到; 4、集合时,精神集中,注意口令,口令后即不得说话; 5、遇友来,注目点头,无声招呼; 6、开会前,休息时,邻座可以低声说话; 7、检点仪容; 8、轻步进出; 9、会未毕,不退;离开会场,必得值日分队长允许; 10、不大声咳嗽,随地吐痰、瞌睡; 11、端正而坐; 12、不看书报; 13、有意见发表,先举手,得主席允许而后发言;
(2)方法:
练习 制度 组织活动 委托任务
4、实际严密的组织工
作。
b.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c.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5、品德评价法
(1)含义:通过对学生的言行给予肯定或否
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一种德育方 法。 (2)方式 表扬奖励 批评处分 操行评定 维果茨基说:“一个人是从别人那里看到自己 的,个性是通过别人的反馈而成为现在的样子 的。”
14、值日中队长和干事,负责布置会场。
一、德育的途径
班会是经常地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
少先队的队会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四)班主任工作——主要途径
二、 德育的方法
(一)含义
为完成教育任务、达到德育目的,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各种方式总称。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 受教修养方式。 意义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徒劳无功。
德育5-5德育载体途径与方法
![德育5-5德育载体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245c10866fb84ae45c8d5c.png)
•活动课程
•隐性课程
小学德育应该是全方位德育
日常 管理 各学 科教 学
实践 活动
师生 关系
德育 思想品 德课 学校 环境 辅助性 服务
三、德育方法
什么是德育方法? 师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 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说理教育 •榜样示范 •情感陶冶
Hale Waihona Puke 1、某次数学考试只有小王一人得了45分,其 他同学考得比较好。老师一气之下罚小王擦 一周的黑板。
2、课间,小红和小丽打了起来。班 主任罚他们俩放学后把新学的课文抄 写两遍。
学校惩罚的原则
•正当的程序
•改造和教育相结合 •针对道德过失 •针对道德过失
•恰当的方式 •恰当的方式
7、自我教育法
• 品德情感体验 • 品德意志培养 • 品德认知积累与提升
运用: •利用这种情境直接向学生阐明道德要求 •教师注意选择——引导性提问——总结
(2)实验情境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和巩固某种道德认识
“折游戏棒” “单指抬人” “硝变红”
集体力量大
没有超自然力 量存在
运用:实验要精、简、贴近生活
(3)体验情境
从某种情境中获得某种道德体验。这种情境通常是日 常生活、游戏、学习中学生之间真实的互动情境或者 是一些与“做”有关的情境性练习题。是学生在行动 中获得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切身体验。
仅仅从智力方面去培养人,而忽视其道德方 面,这无疑于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成为社会的威 胁与隐患。 -—鲁斯维特(Theodore Roosevelt)
第四章 小学德育的载体、途径与方法
1. 德育载体 2. 德育途径 3. 德育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途径和方法课件带内容PPT课件演示
![小学德育实施途径和方法课件带内容PPT课件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676055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1.png)
榜样法
锻炼法
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 冶和艺术陶冶等
榜样法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尊重学生原则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对学生提出的要 求,要做到合理 正确,明确具体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落实到作文教学的等各个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与沟通,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四讲德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第四讲德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a3cb8d011ca300a7c39072.png)
单纯、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团结互助的可爱的青年中间,我真的感价、自我体验、自我约束、自 我锻炼等等。
运用自我教育方法的注意事项:
1.要把自我教育的钥匙交给学生 2.要把自我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3.要尽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 4.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5.要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学,参加班委会团支部组织署假以磨炼意志为目的的“徒步野营拉练”活
动,途中呕吐两次,仍然坚持徒步行军五公里,终于胜利到达目的地。当
时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在进行登山比赛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个个汗流浃
背,口舌干燥,带来的开水饮料早已喝光,不少同学趴在地上不想动弹。
为解口渴难耐之苦,团支部决定派两个男同学到离目的地数里之遥的村中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那是一个艳阳天,生物老师到我班来上课,刚走进 教室,全班学生顿时哄堂大笑起来。原来,生物老师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 头上戴着厚厚的棉帽。肯定是生物老师故意出洋相,学生们忍不住捧腹大 笑起来。上课了,生物老师那声音真不敢恭维,听起来吃力,还有些奶奶 腔。学生们觉得奇怪,忍不住又大笑起来。几个班干部有些明智,慌忙要 求同学们不准笑,可班干部偏偏也管不住自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 想笑,又真好笑,我们还是跟着大伙笑了。”这堂课,生物老师上得很吃 力,学生们却乐颠颠的。
[案例3]:和每位学生聊天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 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 方面了解人”。的确,作为班主任要想所有的学 生对你多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 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躬下 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 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中小学德育方法的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是德育课程教学的总指导思想。
第四章: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章:德育的方法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03cd96de3186bceb19e8bb15.png)
第二节 德育的方法
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情感 陶冶、实际锻炼、榜样示 范、修养指导等; 西方学校则推崇道德讨论、案例研究、角色 扮演等。
一、说 服教育法
• (一)何为说服? • 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 充分地陈述理由,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价 值或道德规范,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这是道德 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 如果把这两种道德推理方式极端化,只根据行为的 后果来说服学生按要求行事,或者接受某种道德价 值观,就是“结果论”的说理方式
• 不从行为的后果出发说服学生,而只根据普遍的伦 理原则或道德义务,为各种行为规范辩护,就是 “非结果论”的说理方式。
什么是说服教育的结果论、非结果论
• 结果论强调行为的善恶、对错取决于行为 的后果,某种行为道德或不道德由它的结 果来决定。 • 非结果论认为,凡是动机善良、从普遍伦 理原则或道德义务出发的行为,不论造成 何种结果,都是道德的行为。
(六)说服与说教
说服:说服法证据充分,推理合乎逻辑,若要使 学生接受,陈述的道理以及说理的方式必须能为学生 所理解。 • 说教: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 平,说理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味地向他们讲述远远高于其发展水平的人才能理解 的道理,这些大道理即使被学生背得烂熟,也不会被 他们的认知结构同化,自然也不能作为一种内在的道 德价值观体现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上。
(五)正面说服与反面说服
1、依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定。说服低年级学生以正面论据 为主;说服高年级学生可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2、依学生的实际态度而定。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 如果学生没有相反的意见,教师只需提出正面论据,如 果学生有反面观点,教师要主动提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 和材料。 3、依具体的任务而定。如果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 只提供正面的观点比较有效。如果说服的任务是培养学 生长期稳定的态度,提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材料比较 有利。
德育活动教案
![德育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763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e.png)
德育活动教案教案主题:德育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德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目的。
2.掌握设计和实施德育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3.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德育活动的定义和意义2.德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3.德育活动案例分析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相关故事,引起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兴趣和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步:概念讲解(15分钟)1.先向学生介绍德育活动的定义,即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2.解释德育活动的意义,强调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步:设计原则(25分钟)1.介绍德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如明确目标、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注重参与等。
2.提供具体案例,分析其设计原则的运用。
第四步:实施方法(25分钟)1.讲解德育活动的实施方法,包括个案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
2.给出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法。
第五步:活动案例分析(25分钟)1.介绍几个德育活动案例,如志愿者活动、环保行动等。
2.分析每个案例的背景、目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10分钟)通过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德育活动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并展望德育活动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资源1.教师提供的讲解材料和案例分析。
2.学生的参与讨论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评价学生对德育活动的理解程度。
2.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德育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学校可以组织更多实际的德育活动,如社会实践、演讲比赛等。
同时,学校和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特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
、分清是非 方式:谈话、讲解、讲述、讨论 要求:(谈话法的要求)
2020/8/14
(1)个别谈话
• 亲切、诚恳、自然----态度 • 要有针对性:
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 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 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 针对犯错误学生的自弃心理---激发内燃点
2020/8/14
一、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 2.班主任工作 3.学科教学 4.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5.劳动 6.社会实践活动 7..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活动
2020/8/14
二、德育的方法
(一)德育方法的重要性 1、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既定的德育目 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所采 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2020/8/14
• 要抓住时机----教育过程中具有时间 性的教育机会
• 要耐心、并注意言传身教
(2)集体谈话
• 针对性 • 启发性 • 形象性 • 感染性 • 群众性
2020/8/14
2.榜样示范法
特点:用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 影响、教育学生
类型:典范----历史伟人、模范人物 示范----教师、家长 评优----优秀个人、优秀集体
2020/8/14
要求:
选好学习榜样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 修养
2020/8/14
3、实际锻炼法
特点:通过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品德 行为习惯
类型:给予具体的任务 执行规章制度 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2020/8/14
要求:
• 坚持严格要求 •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注意督促检查
生进行思想---批评、处分
2020/8/14
要求:
• 公正、合理 • 慎重:因人而异 • 讲究方法:以积极的肯定性评价为主
及时地表扬和批评 讲究批评的艺术 严禁体罚 • 要有集体舆论的充分支持
2020/8/14
2020/8/14
4、 陶冶教育法
特点:利用环境、气氛、作风、教育者 自身的教育因素等影响学生
类型: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2020/8/14
要求:
• 创设良好的情境 • 与启发说理相结合 • 引导学生参与情景创设
2020/8/14
5、品德评价法
特点:通过对学生的优良或不良的品德给 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