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
从《芦花荡》看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从《芦花荡》看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对“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的表现,是孙犁创作的原则。
也正是遵循这一原则,作者凭借对广阔的冀中平原和旖旎的白洋淀风光的熟悉,创作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口舌生津。
孙犁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抒发和人物感情的描述,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
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芦花荡》是《荷花淀》的姊妹篇,也是写残酷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悲戚的感觉,相反,感觉到的是高昂在作品中的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透过《芦花荡》,我们能充分体会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
一、立足于小人物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孙犁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看不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也看不到烈火中忍着剧痛的邱少云般的英雄……我们所能触摸到的只是一个个生在冀中、长在冀中的普通形象,有勤劳朴实勇敢的水生嫂,有懂事热情才十六七岁的妞儿,更有自信、勇敢、聪明且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头子……这些都是冀中抗日军民中极普通的一员,特别是《芦花荡》里的老头子,在小说中连姓名都没有,我们知道的仅仅是他有具高超的驾船本领,不会使枪,藐视敌人,无所畏惧,对战争的警惕性不高,过于自信,是个有缺点的英雄——虽如此,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认可和赞许。
老人单枪匹马来往穿梭于敌人封锁线,内外联络,运输粮食,运送干部;那“你什么也靠我”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为民族抗战甘愿竭尽心力的精神;其中对两个孩子的喜爱更显真切,他对大菱“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许诺,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在老人内心中所涌动着的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中国人永远不可战胜的自信。
他对乡土是那么的充满感情,对侵略者是那么的充满仇恨,而这一切正是那一特殊背景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的真实写照。
冀中平原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再大险也敢冒,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就是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这就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
试析孙犁短篇小说的画面美
、
面 , 编 成 了一 大 片 。 她 像 坐 在 一 片 洁 白 的雪 地 上 , 像 坐 在 就 也 片 洁 白 的云 彩 上 。 她有 时望 望 淀 里 , 里也 是 一 片银 白 的世 淀 界 。水 面笼 起 一 层 薄 薄 的雾 , 吹 过 来 , 着 新 鲜 的 荷 叶 荷 花 风 带
一
香 。 ” 看 那 晴 朗 的 夜 空 倾 洒 出的 淡 淡 的月 光 , 阔 的 白洋 淀 你 广 弥漫 出 的朦 胧 的夜 雾 , 天 破 好 的 扁 平 修 长 的苇 眉 子 , 眼 望 白 一
宁静 的 画 面 美 孙 犁 的短 篇 小 说 , 然 是 写 战争 题 材 , 是 在 小 说 中 , 虽 但 孙 犁 对 于 真 实 的战 争场 面却 惜 墨 如金 ,让 人 看 不 到 宏 大 悲 壮 的 战争场面 , 不到你死我活的激烈拼杀 , 看 即使 有 一 些 战 斗 场 面 的 描 写 . 是 用 一 种 平 缓 的 语 调 娓 娓 道 来 , 笔 渲 染 。 掩 卷 而 也 淡 坐 ,满 目涌 现 的是 一 幅 幅 白洋 淀 的 波光 芦影 图 和 一 幅 幅 冀 中 乡 村 的恬 适 秀 美 图 , 宁静 的 画 面美 油 然 而 生 。 在 《 蒲 台 》 , 家 白 描 了 一 幅 水 淀 风 景 图 :这 里 地 势 采 中 作 “ 低 下 , 雾 很 低 , 声 很 急 , 水 清 澈 得 发 黑 色 。芦 苇 万 顷 , 云 风 淀 俯 仰 吐 穗 。 ” 寥 数 语 , 洁 而 传 神 地 勾 画 出 白 洋 淀 芦 花 盛 寥 简 开 的 美 景 。 可 以想 象 得 出 , 望 无 际 的 苇 花 . 开 在 一 望 无 一 盛 际 的 白 洋 淀 , 空 上 有 云 , 淀 上 有 雾 , 面 吹 来 了 很 急 的 天 水 迎 风 , 会 感 觉 到 一 丝 丝 凉 意 , 入 你 的 肌 肤 , 这 时 , 正 驾 你 沁 而 你 着 一 只 小 船 ,急 驶 在 芦 苇 的 夹 道 中 ,去 执 行 一 项 特 殊 的 任 务 。 情 此 景 , 人 不 由 得 心 生 欣 慕 , 往 这 样 的 地 方 。 如 此 使 向 又 《 》 作 家 描 摹 了 冀 中 乡 村 的 风 景 : ( 海 大 士 庙 ) 墙 外 钟 , “南 西 面 是 一 个 芦 苇 坑 。 里 的 水 都 流 在 这 里 , 子 长 得 很 好 。 了 村 苇 到 春 天 . 锥 锥 像 小 牛 犊 头 上 钻 出 来 的 紫 红 小 犄 角 , 灵 灵 地 苇 水 充 满 生 气 。 到 夏 天 , 水 涨 满 , 一 片 摇 动 的绿 色 的 大 栅 帐 。 雨 是 到 冬 天 , 点 缀 着 平 原 单 调 肃 杀 的 气 象 , 白 的芦 花 从 这 里 它 黄 吹 起 来 。 ” 新 而 晓 畅 的 笔 致 , 出 了芦 苇 自然 生 长 的 画 面 。 清 绘 试 想 , 广 阔 的冀 中平 原 , 恬 适 秀 美 的 乡 村 , 天 来 了 , 在 在 春 大 地醒 眼 , 物 复苏 , 睡 了一 个 冬天 的 苇锥 锥不 甘 寂寞 , 万 沉 想 为 万 紫 千 红 的 春 天 , 上 自 己 的 颜 色 。 于 是 , 灵 灵 的 充 满 添 水 生 气 的 苇 锥 锥 吐 出 了紫 红 。 夏 天 , 吸 天 地 灵 气 的 苇 锥 锥 在 吮 长 高 了 , 红 的春 装 换 成 了 绿 色 的 夏 装 。微 风 拂 过 , 着 绿 紫 身 装 的苇子 翩翩轻 舞 。 坑 的苇子茁 壮生 长 . 满 自然 形 成 了一 道 天 然 的青 纱 帐 。 冬 天 , 中 平 原 显 得 单 调 萧 杀 . 子 又 换 上 冀 苇 了 黄 白 的冬 装 。 花 因 风 飘 起 , 天 飞 舞 。 对 这 样 的美 景 。 苇 漫 面 真 是让人 心驰神 往。 二 、 谐 的 画面 美 和 孙 犁 的 短 篇 小 说 , 让 人 有 所 感 触 和让 人 欣 羡 的 , 最 是其 中 所 展 现 出 的 和谐 的 画 面 美 。 《 花 淀 》 名 篇 充 分 展 示 了作 家 荷 等 从 人 的 心 灵 、情 感 和 生 活 的 诗 意 层 面 表 现 人 物 性 格 的 丰 富 与 优 美 , 现 了作 家 对 于 和 谐 美 的崇 尚 、 觅 和 追 求 。这 种 和 谐 体 寻 的 画 面美 , 过 简 洁 而形 象 的 语 言 , 现 在 读 者 的 面 前 透 呈 在 成 名作 《 花 淀 》 , 家 深 情 地 描 绘 了美 丽 的 白洋 淀 : 荷 中 作 “ 亮 升 起 来 了 , 子里 凉爽 得 很 , 净 得 很 , 月 院 干 白天 破 好 的苇 眉 子 湿 润 润 的 , 好 编 席 。”这 女 人 编 着 席 。不 久在 她 的身 子 下 正 “
孙犁小说艺术特色
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开掘主题,立足于小人物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
孙犁青年时代就参加了革命,半个多世纪中,他经历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激烈动荡的时代。
虽然这样,在他的作品里,却很少见到叱咤风云的大场面,他主要描写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力图通过在我国革命进程中那些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事件,表现出作家所经历的那个时代,表现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风貌。
我们透过他的小说,可以遥看到历史车轮辗过的痕迹。
二、着力于内心世界的刻画,塑造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是善于刻画人物的,尤其善于刻画农村妇女的形象。
青年妇女和少女的形象,更是被他描写的绘形绘声和生动活泼,体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聪明美丽多情勇敢的特点。
他的小说在塑造人物时,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叙述和抒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美。
孙犁的小说创作,有着近似诗歌散文一样的艺术魅力,象诗歌散文那样的打动人心。
他在小说中,创造出的是如诗如画般的艺术境界。
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营造诗歌般的意境,是孙犁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在我国现代作家中,孙犁可谓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巨匠。
读孙犁的作品,无人不赞赏他的语言魅力。
孙犁善于表现和歌颂美的事物,善于发现和抒发生活中的诗意,这就决定了他的小说语言具有一种诗的特质。
他的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诗情画意的场面,是与他那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纯真而又新颖的语言分不开的。
在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时,虽着墨不多,却深入细致,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瞬间活动,以极凝练的语言表现出来。
浅谈孙犁的小说创作
浅谈孙梨的抗日小说创作艺术之路和生活之路不同,它最忌讳在人们走惯了的的平坦大道上亦步亦趋,它需要独特的探索,需要另辟蹊径,需要种植奇花异草,创造出人迹罕到的幽胜的艺术境界。
孙梨就是一位坚持走自己艺术道路的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而经久不衰,就因为它具有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含蕴着其他作品不能代替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魅力。
孙梨的小说创作,就其写作时代、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抗日小说,包括《白洋淀纪事》中的大多数短篇小说和《风云初记》;二、土改前后农村变革的小说,包括《村歌》、《铁木前传》及部分短篇小说;三、芸斋小说。
这三类作品题材、体裁、内容、表现手法各有特点。
但是他的小说,以抗日题材最多。
抗日小说也最能体现他的个性和美学追求,因而在孙梨小说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臵。
关于抗日小说,孙梨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现在已经快七十岁,我经历了我们国家民族的重大变革,经历了战争、乱离、灾难、忧患。
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
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
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
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
这段话,概括地说明了他的创作的指导思想是表现“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具体说来,就是表现农民的爱国热情,作战的应用和高尚的品德,把他们的精神美的极致生动地再现出来。
孙梨的这一艺术追求,使他的作品和那种热衷于描写劳动人民精神创伤的作品区别开来,和那些以低沉的调子描绘阴暗面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旋律。
这一艺术旋律是和时代的步伐,和人民的心声非常谐和的。
那么,孙梨在作品中怎样实现这一艺术追求的呢?一般来说,表现战争时期人民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和美好的品德,最直接、最便当的方法是将人们放臵到严酷的战争中去,让他们在战争的烈火中经受考验,显示出思想光华。
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什么写得诗情画意?
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什么写得诗情画意?董宝礼一、教学设想《荷花淀》是孙犁先生的代表作。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却选取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深明大义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特别是小说对于景物的描写像一幅醉美的画卷,展现了荷花淀如诗如画的优美景象;对人物的刻画也做到了精雕细刻、工笔细描,展现了人物细腻的心灵世界和美丽的诗意人生。
这样的描写和刻画显然与残酷的战争场面格格不入的。
那作者为什么如此构思并以如此的笔墨来描绘战争生活呢?这便成为笔者设计导读“大问题”的缘由。
“大问题导读法”是笔者在2003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十余年来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后,随着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启动,“大问题导读法”教学更契合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鉴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经过认真的研究与提炼,确定了“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什么写得诗情画意?”这样一个导读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在自读文本的前提下,通过课堂交流与展示,体验小说唯美的语言艺术,提升并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从而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传统、提升文化自信。
二、教学过程片段一:以战争题材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感知这类文学作品的主流风格(播放几例战争题材影视片段)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观看的是几例抗战题材的影视剧片段,请大家用一个短语、一个成语甚至一句诗来概括一下你看到的景象。
生1: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硝烟弥漫。
师:很好!还有谁能用词句描述一下?生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3:断壁残垣、满目疮痍。
生4:兵荒马乱、饿殍遍野、刀光剑影、枪林弹雨。
……師:大家说得都很好!从这几则影视片段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出大家所说的这些场景。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
多少美好的家园在战争的炮火里变成了断壁残垣,多少无辜的生命也都淹没在战争的炮灰里。
浅析孙犁小说的诗意之美
浅析孙犁小说的诗意之美作者:王振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11期摘要:毛主席曾经评价孙犁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他的战争题材的小说,被誉为“诗体小说”,仿佛让读者在炮火硝烟中看到了一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到了燕赵豪侠义士的慷慨悲风。
孙犁的《芦花荡》与《荷花淀》就似一对姊妹花,将白洋淀的风土人情与美丽质朴的灵魂完美无瑕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关键词:孙犁小说;诗意;赏析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145刘勰曾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乃是读者感悟作家作品之思想灵魂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深入地感受孙犁先生对燕赵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情感呢?以《芦花荡》为例,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从情真、情美、情浓三个角度来解读文本。
一、情真——美丽的灵魂孙犁的小说既有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也有一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
也许有人会说,《芦花荡》中的老头子这个形象有些太传奇了。
但是如果和特定年代所传颂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相比,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更能够让人感受到真实与可爱,其“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所体现出来的血肉饱满的艺术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真实的美丽。
老头子虽然干瘦,却很干练,尤其是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尖利明亮。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了一根竹篙”,他是生活在白洋淀地区的普通老百姓,他无名无姓,却凭借一叶小舟、一根竹篙演绎出了动人的传奇故事。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交代了老头子性格的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于”一词,我们在平日里的理解就是“过分、过头”,而作者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两种意思“过分、过头和非常”,因此老头子的性格在文中就呈现出了两个似乎相悖的层面。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三句“不怕”则将两种看似矛盾的自信——非常自信和过分自信巧妙地统一在了一起。
浅谈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
浅谈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读孙犁小说,如同在读一部中国的‘散文集’,他的小说犹如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书香,在生活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
”随着孙犁作品不断被出版发表之后,更多的读者对于他的关注和喜爱日益增多。
孙犁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诗情画意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令人向往。
很多人认为孙犁好文章就是天生带有诗情画意,其实不然。
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诗意表达更是孙犁小说中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独特的个性吸引了一批读者来阅读孙犁作品。
在读完文章之后可以发现,在读其作家文集时更多地被其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情怀和对人生世界理解能力等所吸引,孙犁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笔优势。
正是由于他这样丰富多姿且独特独到的文学表达方式成为了推动我国当代小说创作发展、影响广泛。
一、“我”和“他”:《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是孙犁笔下塑造的第一个文学形象,也是他的创作巅峰之作。
这篇《我的故乡》是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作的。
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描写:“在我看来我只是个过客而已,又不是什么。
就是走走,就走……”这样表达了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当中,自己永远不会离开这个世界。
而他并不能回去。
人走后那颗心就如浮萍一般漂泊无依、孤独终老。
也正是这种孤独让孙犁有了一个更多感触于自己世界中并且更多地去体会生活本身来书写社会。
他想要抒发这种情怀也是非常艰难而又无比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孙犁表现出来的是“我”和“他”之间关系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和感悟对此却能产生共鸣。
《我的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与他之间有着一种超越情感上而存在关系,这种关系总是让人觉得亲切而且无拘无束而又幸福美满……”正是这种感情推动着小说中人物不断地成长和变化。
文中所写出来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又平凡而又复杂难解的性格故事和性格特点。
但是无论何时都能够读懂他——这是孙犁小说中情感世界中那一抹明亮又恬静又有些苦涩色彩的一部分。
这两个人物之间发生着令人感伤又充满魅力又十分复杂但却真实感人、让人又不忍释读……作者在文中不仅用了诗意而又优美流畅并极富感染力地讲述了他所创作《我滴故乡》。
试论孙犁短篇小说的美学意蕴——以《荷花淀》《山地回忆》为例
试论孙犁短篇小说的美学意蕴胡学桂,潘迈翁——以《荷花淀》《山地回忆》为例(湖南省 娄底幼儿师范学校,湖南 冷水江 417500)摘 要:孙犁的短篇小说姊妹篇《荷花淀》与《山地回忆》,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创造方面独出机杼,努力发掘生活的诗意内核,深刻地再现生活,使读者阅读时获得自然美、情感美、异性美等诸多美感体验和艺术享受。
正因为孙犁短篇小说具有无穷的美学意蕴和永久的艺术魅力,它才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诗性小说。
关键词: 孙犁;短篇小说;《荷花淀》;《山地回忆》;自然美;情感美;异性美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志码:A长期来,许多高中教师在教学短篇小说时,大都将精力耗费在故事情节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结果将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肢解得只剩一副骨架和一堆概念。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必须彻底放弃串讲、分析、贴标签,以灌输结论、以应试为上的教法,通过对已有定评的经典名篇,进行深度解读,才能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可望丰富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5”中指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1]据此,我们在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姊妹篇《荷花淀》与《山地回忆》时①,改变讲析为主的传统教法,让学生熟悉基本情节线索之后,便直接进入作品表现美、讴歌美的情境中,进行品读鉴赏,使学生获得诸多审美享受。
这也让我们领悟到孙犁短篇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理由:具有无穷的美学意蕴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一、自然美孙犁短篇小说中的自然美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实践加工改造的自然的美,例如,“现在已经快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
”(《荷花淀》)好个淀上风光,正是这淀上万里无云,开阔、明朗的风光使探夫不遇的媳妇们受到感染,心中的不快立即烟消云散了。
谈小说作品中的诗意美——孙犁的“诗化小说”
谈⼩说作品中的诗意美——孙犁的“诗化⼩说”鉴赏那些能被称为世界名著的⼩说作品,你会发现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蕴含着——诗意美。
⼀流的⼩说家,不仅是能讲故事的能⼿,也是能够把你带⼊诗意境界打动你的⼼灵的⾼⼿。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切纯⽂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他形象地把⼩说中的故事⽐喻成“花架”⽽把故事中蕴含的诗意美称为“花架”上的“花朵”。
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读⼩说的最⾼审美境界是能够品味出故事中的诗意美来。
亲爱的读者,就让我们⼀起来品味⼀番这些⼀流作家,⼀流作品中的诗意美吧。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中就不乏这种诗意美。
其中最显著的当推作家孙犁的作品。
他的著名⼩说《荷花淀》《风云初记》等,开启了中国“诗化⼩说”的先河。
我们先看他的代表作《荷花淀》由于该篇的独特风格,影响着当时⽂坛,当时就有许多效仿者,在我国⽂坛形成“荷花淀派”。
这篇⼩说选⾃孙犁⼩说、散⽂集《⽩洋淀纪事》。
全⽂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说”。
这是⼀篇反映抗⽇战争这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背景下的⼩说。
作品选取⼩⼩的⽩洋淀的⼀隅,表现出农村妇⼥既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从⼩说的环境描写与⼈物细节刻画中品味诗意美⼩说⼀开头就把我们带⼊⽩洋淀那诗⼀般场景中去:“⽉亮升起来,院⼦⾥凉爽得很,⼲净得很,⽩天破好的苇眉⼦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坐在⼩院当中,⼿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
苇眉⼦⼜薄⼜细,在她怀⾥跳跃着。
”这是⼀幅有着⽴体感并深含诗意的画⾯。
镜头从⾼⾼升起的⽉亮,转⼊院⼦当中坐在那⾥编席的⼥⼈⾝上,接着就是近镜头——“⼿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
苇眉⼦⼜薄⼜细,在她怀⾥跳跃着。
”接着这幅画⾯在变化,似影视的叠加镜头,⼜出现这样的情景:“这⼥⼈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下⾯,就编成了⼀⼤⽚。
她像坐在⼀⽚洁⽩的雪地上,也像坐在⼀⽚洁⽩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淀⾥也是⼀⽚银⽩世界。
浅谈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
二、描写农村妇女,从生活中挖Fra bibliotek人物情操美。
作品除了浓郁的抒情笔调外,《荷花淀》还流淌着诗歌的那种富于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气息,给作品增添了浪漫的诗情画意和浓烈的生活气息。作品中的水上伏击战一节便是一首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烈的抒情诗。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写的那么美,那么有声有色而又那么的诙谐风趣。你瞧:“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丈夫们正在瞄着敌人射击,妻子们却在忙着寻找各自的亲人,各人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战士们打垮了敌人,救了妻子们的命,真有点传奇色彩。打完仗,丈夫们丢来饼干,妻子们丢去衣服,又是戏谑、又是疼爱。这样的场面,把战争、夫妻间的疼情都浪漫主义化了、抒情化了,涂抹上了作者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那些可能出现的流血牺牲场面被作者轻轻略去,而把重点放在斗争胜利后的欢欣和喜悦上。透过这幅战斗场面的描写,我们亲切的感到冀中平原平民那里坚定乐观的战斗精神,以及那用艰苦斗争赢来的欢乐。孙犁的许多作品都象《荷花淀》这样具有浓郁的抒情笔调,富于想象的迷人的浪漫主义色彩,读来韵味无穷。
《荷花淀》这篇短篇小说,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它清新自然,婉雅蕴藉,秀美之气可掬,宛如一朵丰鲜的荷花,“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开放在朝霞如染的白洋淀里,开放在我们的心中。虽平淡无奇,却也清新隽永,使人回味!
下面,仅就《荷花淀》一文,从几个方面粗浅的谈一下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浓郁的抒情笔调,富于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气息。
孙犁小说特色
悠悠荷面依依情——论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美的意境,用质朴的语言塑造鲜明人物,孙犁以一种饱含诗情画意的笔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卓然自立、诗意盎然的“荷花淀”世界,形成了诗、画、文三位一体的崭新的个性化审美风格,犹如自然天籁,浑然天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
关键词:孙犁;艺术特色;诗情;画境;散文化孙犁是一位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小说独具艺术魅力,他将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巧妙地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勾勒出了一幅幅充满诗情又舒缓自如的画卷。
他追求一种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于平淡中见深远,于简朴中见隽永,于轻柔中透刚强。
孙犁小说集诗、画、文三者于一体,形成了孙犁小说清新脱俗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芙蓉仙子欣来游”的诗情情感是艺术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
浓郁的抒情像河流一样贯穿于孙犁的小说中,成为其小说艺术魅力所在。
孙犁很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情感不是轰轰烈烈地表达出来,而是像小桥流水般慢慢地渗入小说的字里行间,令人品之不尽味之无极,显示了一种似淡实浓的独特的抒情韵味。
孙犁小说多以诗意的方式表现对纯美的风土人情,淳朴的人际关系,纯厚的人伦道德,纯真的童年生活的深切眷恋和向往。
他喜欢用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韵律来尽情地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具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真挚深切的情感,充满着浪漫、美好、动人的诗情。
(一)“美人采红莲”:人物美孙犁独创了自己的美学人物体系,他用灵巧的笔触刻画了一群识大体,顾大局,具有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农村妇女形象系列。
孙犁以抒情的笔调渲染气氛,不论是对话,叙述,还是描写,他都能从中挖掘出诗意,并用诗的笔触去赞美人物的美好心灵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着重展示人物的内心和气质,从而使人物鲜活起来,达到“神似”。
在《荷花淀》里,水生嫂是一个勤劳,质朴,勇敢的妇女,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时她明大义,识大体,舍小家,顾大家,把对丈夫的爱与对祖国的爱结合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投入到抗日战争中。
浅析孙犁小说的语言特色
孙 犁 长 期 生 活 在 冀 中 , 非 常 了 解 和 熟 悉 冀 中 人 民 的 将 生 活 中 质 朴 寻 常 的语 言 如 实 地记 录 , 字 里 行 间却 渗 透 着
生 活 。 他 还 十 分 重 视 学 习和 运 用 劳 动 人 民的 口语 ,并 在 此 劳 动 人 民 的 朴 素 感 情 。 “ 留在 记 忆 里 的 生 活 ,今 天 就 是 财 基 础 上 提 炼 、 加 工 , 形 成 了雅 致 的 书面 语 言 。 这 些 语 言 一 宝 。 ” ( 《 召 儿 》 )还 有 “ 好 像 雨 既 从 天 上 降 下 ,就 吴 就
感 和 音 乐 美 ,而 非 文 雅 、典 雅 。 他 善 于 把 “ ” 的 口语 提 活 动 ,而 且 连 说 话 时 的 神 态 也 只字 未 提 ,只 是通 过 人 物 绘 俗 炼 为 “ ” 的 书 面 语 。他 善 于 洗 去 那 些 偶 然 的 、絮 乱 的 和 声 绘 色 的 简 单 对 话 , 就 把 人 物 心 灵 的 微 妙 变 化 , 活 灵 活 现 雅 人 民 日常 生 活 语 言 不 一 致 的 部 分 ,而 选 取 那 些 常 说 的 、 明 地表 现 出来 。
化 、 清 新 活 泼 、 富 有 乡 土 味 和 泥 土 气 息 。 “ ”表 现 为 语 吐 到 嘴 边 的 “ 妇 ”两 字 咽 下 去 了 。作 者 的 笔 触 细 致 入 雅 媳 言 的 神 采 优 美 、 带 有 诗 味 、 生 动 、洗 练 、 形 象 , 富 有 节 奏 微 ,而 用 字 却 是 非 常 俭 省 。作 者 不 但 没 有 去 写人 物 的 心 理
文
浅析 孙 犁 小说 的语 言特 色
。谢 永 红
摘 要:孙 犁小说 的语言清新 自然、通俗 易懂 而又 简洁精炼、细腻多情,并有 “ 诗的语言” 的美誉 。剥 犁对语言 、 的 自觉追求、其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以及其对语 言的精心锤炼,使其语言有一种独特的美。
浅议孙犁小说的人情美
烈 , 么痴迷 !这 种 真情 实 感 和善 良愿 望 以及毫 无矫 情 虚假 之 多 意 , 现 了妇 女们 的人 情 美 。 正体
我们不难看出, 孙犁 的小说以诗化的方式表现着“ 人性的
善 、 性 的美 与人 伦 的 和谐 ” 人 。在作 家看 来 , 些 女性 便是 他 心 这 目中真 善美 的统 一 体 , 在 塑 造女 性 形 象 的 过 程 当 中 , 是 物 而 则 镜 、 境 、 情 的完 美统 一 , 情 人 鲜活 的女 性 形象 在 诗 情画 意的 境界 中得 到 了最 完美 的诠释 。 的作 品中 , 没有 “ 奇式 ” 他 并 传 的英雄 , 而 是普 普 通 通 的 劳动 妇 女 , 是 这 些 妇 女 , 正 代表 着 时 代精 神 美
窒堡曼
:
浅 议 孙 犁 小 说 的 人 情 美
。 温 振 堂
( 甘肃省会 宁县第一中学 ,甘肃 会 宁 7 O o ) 3 70
【 摘
要 】孙 犁 小 说 是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的 一 个 独 特 存 在 , 直 为 文 学 界 所 推 崇 和 喜 爱 。 本 文 着 重 从 小 说 一
决在 自己心 中 , 增 加亲 人 的负 担 , 了丈 夫 说 “ 一 个举 手 报 不 听 第 名” 她低 头说 :你 总 是很 积 极 的 。” 句话 既 反 映 了她对 丈 夫 , “ 这
的举动既赞赏又“ 怨恨” 的含糊态度 , 又反映 了她在理智上肯
定 , 感情 上否 定 的矛 盾 心理 , 后 理智 战 胜 了情 感 , 明取代 在 最 开 了狭隘 , 由此 闪现 了水生 嫂 顾 大 局 、 大 体 的人情 美 。 识
诗化小说(以孙犁小说为例)
诗化小说: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作者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和人物描绘自然融合。
追求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
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淡化情节,重视创设意境,展现出诗意美。
既具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深思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
分析诗化小说的特征角度:1.语言:清新自然,质朴简明,朴素洗练,笔调婉约流畅,风格秀雅隽永,内涵丰富,充满诗意,富有节奏感、音乐美、韵律美。
【如:孙犁的抗战的小说《藏》中“在眼前飞,飞,又落下,又飞起来”“风还是吹着,太阳还是照着,豆花谢了结了实,瓜儿熟了落了蒂”等整齐、重复的语言,具有诗歌对称和韵律之美。
】2.人物:用朴实的语言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
【孙犁表现的是农村妇女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与美好心灵的闪光,体现的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
】3.情节:没有小说的完整情节结构,而是一连串的生活画面,采用散文式的追随人物感情流动的抒情结构。
整体构思寓含诗情,详略得当,体现出结构美和建筑美。
【如:孙犁的抗战的小说《藏》和《荷花淀》都淡化正面描写战斗的场面,都是寥寥几笔快速结束战斗,使小说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表现出了一种清新的诗风。
】4.环境:①背景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②意境上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创造出美的意境。
③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
【如:孙犁的抗战的小说《藏》中有关田野、菜园中的景物描写和《荷花淀》里的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雾飘渺,荷香袅袅等乡村风光,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5.主旨:抒情美,思想内涵博大,一般对战火硝烟中体现出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美和纯洁的人性的歌颂,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和抒情性,使文章从有限的形象画面升华到无限的思想境界。
【如:孙犁的抗战的小说《藏》中浅花及百姓战时生活的真切描写,《荷花淀》中水乡的年轻妇女们的成长过程的描写无不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及人性之美,使文章从有限的形象画面升华到无限的思想境界。
论孙犁短篇小说的情感特征
2012.11学教育邓代琼论孙犁短篇小说的情感特征内容摘要:孙犁创作的短篇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抒发了时代的豪情,展现了人性的真情,散发着浓郁的诗情,体现了他一贯追求的真、善、美的艺术原则。
关键词:孙犁短篇小说情感特征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是文学界“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他所创作的短篇小说至今仍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时下的文学界,一些作家要么用笔追名逐利,寻求轰动效应;要么借笔愤世嫉俗,发泄焦躁郁闷的情绪;要么笔下怪招迭出,颠倒时空,混淆乾坤,令人难以置信;更有甚者,干脆公然声称文学只是其谋生的方式,用不着把它看得那么神圣崇高……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又令人困惑无奈的情形,孙犁的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善、美的情感,所遵循的艺术准则和追求的艺术境界,愈发显示出其宝贵的文学价值。
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作者所体验过的情感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也一语道破了情感在文学活动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孙犁的创作,始终以情感的表达为出发点,也以情感的抒发为目的地。
他向来喜欢普希金、契诃夫的作品,因为“在这些小说里面可以看到更多的热烈的情感、境界”。
读了安徒生的小说《丑小鸭》后,他好几天都被它感动,认为“这才是艺术品,很高的艺术品。
在童话里面,充满了人生哲理。
安徒生把他的思想情感,灌输进作品,充满了七情六欲”。
对于他那篇曾以“太伤感”的原因被打入冷宫的《琴和萧》,他后来说“它的感情是很热烈的,有一种生气感染着我”。
可见无论是评价他人的作品,还是评价自己的作品,孙犁都以情感的表现作为一个重要的尺度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
他从不否认文学应该表现人生、社会、理想,也从不否认创作中的理性因素,但“文学要反映社会现实,文学是要有理想的,表现这种理想要有一种近乎狂放的热情”。
论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
论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作者:唐冬萍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07期摘要:孙犁的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体裁不同,它不以尖锐的矛盾冲突、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是用诗的感情、诗的韵味来写小说,在小说中营造出了诗的美感。
其小说的诗性美通过诗情、诗境、诗语完美地体现出来,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因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本文对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孙犁;小说;诗化白洋淀要感谢一个人,是他使白洋淀闻名于世,这个人就是孙犁。
而孙犁也是白洋淀孕育出来的。
白洋淀很少招摇,也没有多少美名,不像西湖、太湖、昆明湖,只有走进白洋淀去,进到它的深处,才能领略到它的风情。
孙犁的作品也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
[1]让我们走进孙犁,近距离的体味他小说的诗情画意,细细品味他小说的艺术魅力。
一、景物描写情景交融,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孙犁曾经说过:“美不是静止固定的东西。
凡艺术,皆贵玄远,求其神不尚胶滞。
音乐中之高山流水,弦外之音,绕梁三日,皆此义也。
艺术家于生活静止凝重之中,能作流动超逸之想,于尘嚣市声之中,得闻天籁,必能增强其艺术的感染力量。
”在《荷花淀》中,关于劳动、战斗的画面处处体现了孙犁的散文诗化的语言风格和浓郁的抒情色彩。
在小说的开头,作家描写了水生嫂在月夜编席子:“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一段描写把劳动的场面完全加以诗化,作家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纯洁与宁静的意境之中,白洋淀月夜是如此的优美宁静。
月光皎洁,习习凉风扑面而来,弥漫着荷花的清香,荷花淀上的“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更增添了这纯洁月夜的朦胧美。
在这里,情与景的交融显得如此地诗意浓郁,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又如《荷花淀》中女人们在寻夫途中,不料遇敌,这时作者写道:“她们奔向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
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孙犁的《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事。
但是作品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残酷的战争场面(即使是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也安排在清香四溢、明媚如画的荷花淀里进行),而是通过水乡芦花飘飞、荷花飘香的多彩的唯美画面,烘托出主人公美好的性格和心理,展现出一幅清秀美丽的画卷。
作者没有花大笔墨描写战争,而是用安静恬美代替枪炮轰鸣,用荷花清香代替硝烟弥漫,旨在表现人性的纯美,品德的高尚。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
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
小说一开头就让读者进入到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里:明月升起来,淀里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
月光下一面编着芦苇席一面在等着丈夫归来的水生嫂,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又“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送来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仙境一般的景,仙女一般的人,还有清风送来的阵阵荷香,这些描写展示了荷花淀特有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种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创造了一种自然美与人物美相结合的境界,也表达了作者对水乡景物和水乡人民的一片深情。
作者正是用他那芙蓉出水般的清丽笔调,使《荷花淀》里的少妇形象给人一种质朴、自然、健康之美。
作品中这种诗画一般的意境美是由作者的写作基调决定的。
一方面作者要表达的是白洋淀地区军民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乐观的抗战精神;另一方面作者重点描写的是水乡的女人们那种美好而崇高的情操,而柔情似水的女人们与诗画一般的水乡环境融为一体,是表现意境美的最恰当不过的手法了。
诗画一般的环境,造就了人物美好的性格。
水乡的女人们,无论是对家乡的爱,还是对丈夫的爱,都充满了柔情。
作者用笔之细腻传神,更增添了人物的美感。
如在“话别”一场里,当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一细节描写,足以让读者透视到人物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孙犁是一位极富个性的作家,其创作风格清新飘逸,充分表现出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他的小说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满眼“诗情画意”,享有“诗体小说”的美誉,在创作的过程中从不猎奇,而是采用中国写意画的手法,淡化对人物形象的刻意雕琢,求神韵而不求形似。
其选入高中读本的短篇小说《荷花淀》即为若此,全文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文中设臵的“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重点片断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享之不尽的审美情趣。
可归纳如次:一诗情画意的间境美《荷花淀》在表现抗日战争的重大主题时,将战争的硝烟溶解于军民的欢笑之中,小说反映的尽管是残酷的年代,但从作品所描绘的背景上,却看不到残垣断壁,血污泪痕,相反却是清风明月,银白的潮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和美丽。
比如开头部分的描写:“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营造的全然是一个优美的境界,让读者在自然的欣赏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即使战斗就在眼前,作者仍不忘记描写荷花淀的美景,那迎着阳光舒展开的“大荷叶”,既富美感,又成为天然的隐蔽屏障,这哪是战争,分明是一场胜利在握的游戏,那“高高挺出来”的“粉色荷花箭”不仅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而且暗示着正在成长中的白洋淀妇女的未来——这些或率直、或乖巧、或老实、或急躁的青年妇女,也将成为保卫家乡的战士。
环环描写,情景相生,既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又增添了小说的诗意,如同出水之芙蓉,具有冀中平源水芙蓉的清丽,其写湖上观战,从容镇定地写了一场伏击战,充分显示了如诗如画的创作个性,本来,这几位妇女划船去看望丈夫,在作品的规定的特殊场景中是一次欠考虑的鲁莽行动。
当他们嬉戏着将船划到白洋淀,探亲不着而返回时,日本鬼子来了,她们只好向荷花淀逃去,敌人的汽船往荷花淀里逼追,在这关键时刻,荷花淀里响起了排枪。
原来这急切之下的逃避行动,却起到了把敌人引进部队早已布好的“口袋阵”的作用,从而帮助部队干净、彻底、全部的消灭敌人。
文学描写之生动洒脱,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读此美文,不断咀嚼,闭目瞑思,似一行行的文字已变成动感实足的画面,那船,那人,那荷花,那万顷碧波,那胜利的笑声……,“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水生及水生嫂的眼里,农家是这样的美。
这样的家乡,岂容强盗来侵犯?因此,他们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不仅毫无惧色,相反,还随时地感受到家乡的美,生活的美,并且充满必胜的信念,洋溢着乐现主义精神。
人说心中之景,都是人物眼中景,小说中的景,都充满了人物心中的情,这种情景相生的意境,使作品具有如诗如画般的美。
二细腻感人的情感美与高尚可敬的情操美赏读孙犁的小说,可以让人感觉到以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这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其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其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尤其是作者擅长描写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他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他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的本领。
《荷花淀》成功地塑造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以平易清新的文学表现出女性身心的美好。
小说描写的女性主要表现为一种柔性的、温和的、细腻的情感美。
小说中的水生嫂便是这种美的典型。
作者塑造水生嫂这个人物,重要通过对话来表现其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如在“夫妻话别”这一场面中,丈夫水生很晚才回家,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得这么晚?”机敏的疑虑,诚挚的关切,轻轻的责备……那是多么复杂的感情!当她看出丈夫“笑得不像平常”时,便追问“怎么了,你?”水生嫂的细心,对丈夫的亲妮之态和体贴入微之情,尽在主谓倒装的问句中流露了出来。
敏感、纤细、委婉,像一片彩蝶款款绕飞于红朵绿叶之间,又似一股清泉浸过生命的荒原。
神思得以飘举,梦幻长时期以轻释,这是心灵风景的探胜巡礼与博览。
有时,作者通过水生嫂心灵刹那间的擅动表现她细微的情感波澜。
当水生嫂听到水生要去参军的消息时,“手指震动了一下,想复杂的思想感情;爱恋、担心、家仇、国恨……”,“震动”是以上复杂情绪相互冲撞而闪现的火花。
古代儒家学说在伦理文化上提倡言志,讲缘情,强调用感情的宣泄和伦理的沟通来表达文学目的。
孙犁在文艺价值观念上,继承了古代缘情派的文学倾向,强调家庭和家族中“亲亲”“仁仁”,“重伦理,讲情趣”,写人时,又以写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特定伦理规范下人的美为主,把人的感情发展到诗化的地步。
《荷花淀》通过描写一个新型家庭的新的夫妇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革命战争锻炼和提高了中国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使他(她)们成为平凡而伟大的抗日英雄。
小说虽写的是水生因参加地区战斗队,回来与家人告别,但不写他与父亲、儿子的告别,单单写了与妻子的告别,其意就是为了突出描绘新人的精神世界,塑造特定伦理规范下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形象。
在那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年代,丈夫深夜归来,细心的女人从简短的对话中,发现丈夫说话有些红涨,心里开始警觉。
当听到丈夫马上要到大部队去她的“手指震动了一下”,被苇眉子划破了,但她随即默默地“将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一细节就非常传神地把一个深爱丈夫,不忍离别,但又能努力克制自已激烈情绪的年轻妇女的内心矛盾表现了出来。
作为深爱丈夫的妻子,听到丈夫的这一重大决定后,即使思想准备再充分,心里也不会平静,手指的震动其实就是心的震动。
然而饱受寇铁蹄蹂躏的冀中人民,特别是妇女深深地懂得,要摆脱个人的灾难,只有打垮侵略者。
她们已做好牺牲自已的一切去与敌人较量的准备,所以,听到这一消息时,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的也仅仅是“手指震动一下”,并马上镇定了。
听到丈夫对眼前形势的分析,她马上说“你总是积极的”,话语中有对丈夫的信赖和赞许,也交织着依依不舍的嗔怪,还流露着不甘落后的自尊心理。
人的心里变化是复杂的,理智与感情总是交织在一起。
战争时代的妇女,往往承担着比男子们更具体、更琐碎,有时是更沉重的负担。
就拿水生女人来说,她不仅日夜编织苇席,还得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孩子,但她毫无怨言,深明大义,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好品德。
然而她也需要理解,水生女人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便是需要的反映。
当水生表示家里的担子的确很重时,女人除了鼻子有点酸,但并没有哭,只是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一个能干、善良、贤慧而深明大义的妇女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特别是最后水生的三句嘱咐,对前两句,女人用了两个“嗯”字来答,再次表现了复杂的心里,语简意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而对后一句“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的嘱咐,女人是“流着泪答应了他”,深刻反映了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与生俱来生死与共的。
这种刚毅与柔情,表现出抗战时期根据地妇女特有的时代风采。
她不仅将丈夫的叮嘱记在心里,而且说道:“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支持丈夫,就是支援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天下兴亡,各尽匹夫之责,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此而一片光明!作者在小说里就是这样通过特殊环境里夫妻间的情感志趣交流,特别是对年轻妇女世界的发掘,热情呕歌高尚的情操,从而赋于小说一种内在的诗意。
这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既在于写出了女性的阴柔之美,更在于表现了她们的刚性的壮美——情操美、品德美、人格美。
正是这种美的存,读者才得以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一种理性的闪光和情感的交融,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美好的情感的统一。
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的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那种识大体、明大义,为了民族解放而甘愿面对一切困难的宽广胸怀;那种乐观、勇敢、进取的向上精神,这就是这种美的体现。
亲身经历的那场荷花淀伏击战是她们性格由柔美到壮美的转折点。
作者写她们在归途中要强、自信的对话犹如“誓师大会”,而结尾写她们迅速成长的过程犹如一支雄壮豪迈的“女游击队员之歌”,充满了慷慨激昂、勇往直前的阳刚之美,正是她(他)们义心怀家乡,心怀祖国,才使她(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爱国与爱家,这种神秘的生命现象,这种无与伦比的人类最自然、最美好的情感状态,并不执著于生命的全部,而是与生命的某些形式有关。
特定的环境造就了一批珍视生命,热爱祖国的优秀群体,高尚的民族气节已经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尽管四入奔波,面临死亡的威胁,但始终心怀祖国、心怀革命,一种事关民族荣辱的使命感,让他们拥有了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
三、意犹未尽的含蓄蓄美在描写女性的情感美时,作者还着意描绘女性独特的情感表现形态——含蓄的美。
作者笔下的女性都有深沉真挚的情感,但这种情感的流露不是奔腾的江河,而是涓涓的细流,分外深厚、含蓄。
可谓“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给读者以美的遐想。
女性的这种含蓄美在“借故寻夫”这一场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尽致的表现.丈夫才走两天,这些纯朴多情的青年妇女便聚集在一起商量探夫之事。
明明都惦念得不行,但谁也不肯直说。
有的说“忘下了一件衣裳”,有的说“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有的说“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丰盛的情感蕴含在对话之中。
这种含蓄美有时还表现为运用隐语来传达人物的情感。
如“拴马桩也不顶事了”,“不行了,脱了缰了”她们把丈夫比拟为拴不住的脱缰的野马,其中蕴含着传不尽的复杂的情感:寻夫未遇的恼恨,柔情密意的爱恋,淡淡的自豪,轻轻地责怪……这种含而不露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美的享受。
《荷花淀》在表现抗战的重大主题时,把战争的硝烟溶解于军民的欢笑之中,显示的不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压力,不是战争留下的创痕与血污,而是军民在战斗之后所获得的喜悦与欢乐。
它有意避开大的战斗场面,而选择充满生活情趣的题材来表现主题:它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沿着生活的自然顺序,用细腻的笔触从容不迫地表现白洋淀人民战斗的抒情画面;它不是正面突破,而是侧面切入;它没有英雄黄传奇,金戈铁马、血淋淋的厮杀场面,而是用诗一样的抒情笔调来描摹一幅色彩鲜明、优美动人的画面;它从平凡的景象中点染出生活茫然的失意、从容的谈笑、隽永的诗情,让人读后余音缭绕,暖流潜身。
正如矛盾所说:“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无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荷花淀》在塑造人物方面,重点写了水生夫妇月夜话别,他们既没有豪言壮语,也不存在悲痛伤感,从那简短传神的对话和精练含蓄的细节里渗透出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