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范本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经典版)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b5da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0.png)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度目的1.为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风险,制定本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2.本制度旨在规范原材料的进场检验程序和标准,确保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2.所有涉及原材料进场检验的部门和人员都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术语定义1.原材料:指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类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2.进场检验:指对原材料在到达生产场地之前的检验,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公司标准。
3.检验员:负责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的专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培训和资质。
第二章进场检验准备第四条进场检验计划1.在原材料到达之前,应制定进场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方法、标准等。
2.进场检验计划应由相关部门审核并获得批准。
第五条检验设备和工具1.检验员应当配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和工具,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验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第三章进场检验程序第六条原材料接收1.原材料到达时,应进行接收记录,包括原材料名称、供应商、批号、数量等信息。
2.原材料接收记录应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进一步检验安排。
第七条抽样与标识1.根据进场检验计划,检验员应当进行抽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抽样应当遵循相关标准和方法,确保样品的采集、处理、标识等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八条检验项目1.进场检验项目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确定,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试、微生物检验等。
2.检验项目和标准应当明确记录在检验计划中,检验员应按照计划进行检验。
第九条检验结果评定1.根据检验项目和标准,检验员应对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2.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规定存放,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进行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第四章进场检验标准第十条检验标准的制定1.公司应制定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标准,包括外观标准、化学成分标准、物理性质标准、微生物标准等。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4篇)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9da18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4.png)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材料进场检验和储存管理流程,提高材料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材料的进场检验和储存管理。
三、责任部门1. 采购部门负责材料的进场检验和验收工作。
2. 仓储部门负责材料的储存管理工作。
四、材料进场检验1. 采购部门在接收到材料后,应及时安排专人进行进场检验。
2. 进场检验内容应包括材料的数量、规格、外观质量等。
3.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4.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更换。
5. 检验合格的材料,采购部门应填写检验报告,并在材料送检之日起将报告送交仓储部门。
五、材料储存1. 仓储部门应按照材料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区储存,并确保储存环境干燥、通风、整洁。
2. 不同类别的材料应分别标识,以便快速辨识。
3. 原材料应与成品、半成品隔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4. 仓储部门应建立材料储存档案,包括材料名称、批次、存储日期等信息,以方便查找和管理。
5. 高价值材料应采取防盗、防潮等措施保护,确保安全。
六、材料出库管理1. 领料人应提供有效的出库申请单,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出库。
2. 出库时应核对材料名称、数量、规格等信息,确保与出库申请单一致。
3. 出库后,应及时更新材料档案,并做好相关记录。
4. 出库的材料应及时送达指定地点,并由领料人签收。
七、监督与检查1.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材料进场检验和储存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不定期从各部门抽查材料进场检验和储存管理情况,促使各部门严格遵守制度。
八、制度执行1. 企业应对材料进场检验和储存管理制度进行宣传和培训,使全体员工能够熟悉并遵守制度。
2. 对于违反制度的人员,应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以上是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公司员工应严格遵守,确保材料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和修改。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5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9953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e.png)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一)对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水泥、钢筋、管线、导线、防水材料等)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进场要严格按市质检站的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分批取样,进行有见证送检。
对施工单位有自检资格的材料,要按比例进行抽检(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所有材料的检验合格证均需监理工程师验证,否则一律不准用于工程,主要材料以及用于重要工程或关键部位的材料还需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对装饰材料、卫生洁具和电气材料要按业主及监理认可的样板对板检查验收,同时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
(三)对于大型设备的验收,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必须具备出厂证书,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标书所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和标准,在有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满足合同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四)工程中使用进口建筑材料应进行全部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专门定货的进口设备、材料应会同商检局进行检验,并取得商检证书。
(五)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允许进入现场,如已进入现场的,根据情况必须限期或立即退出施工现场。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2)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般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 对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货物数量、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2. 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是否有污染、变质、受损等情况;3. 进行理化指标检验,例如颜色、纯度、含水量、PH值等;4. 检查原材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例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是否有合格证明和原产地证明;5.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和实验室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符合产品要求;6. 原材料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1. 进行产品外观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完整、无污染、无损伤等;2. 进行产品尺寸、重量等量化指标的检验,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3.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要求;4. 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例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5. 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6. 成品和半成品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文(5篇)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113a8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2.png)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文材料进场时,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并填写《材料、设备报验单》,自检完成后报监理和开发办,由三方人员共同检验。
检验合格方可入场;材料不合格时施工单位必须责令材料供应方将其运走。
1、《材料、设备报验单》应列出材料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进场日期、合格证及用途。
验收完毕由验收人员签字。
2、材料“四签证”。
材料进场要有供应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签字。
3、《材料、设备报验单》及相关报告证书原件由监理施工单位建立台账保管,复印件由监理单位保管。
4、材料不合格严禁入场;材料不经监理和开发办人员验收严禁入场。
5、施工单位是材料报验的第一责任者。
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必须先自检,自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和开发办复检。
复检发现问题,对施工单位处罚____元/次。
材料进场后出现问题,对参与复检监理和开发办人员处以____元/次。
6、参与复检的开发办人员由当班值班人员安排,被安排人员不得拖延。
二、材料检验方法1、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2、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由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3、钢筋表面不得由裂纹、结疤和折叠。
钢筋表面允许由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4、螺纹钢、带肋钢筋用游标卡尺实测钢筋内径,不包括“肋”的厚度。
横肋与间距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____倍二、材料的抽检1、定期由监理单位____开发办、施工单位人员对材料保存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严禁施工单位使用未经报验的材料,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施工单位擅自替换、变更工程材料。
2、对北栗风井浇筑井壁用的成品商砼每模取一组试块样品,每20~____米抽一组送有资质单位对其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检验须有监理和开发办人员参加。
检验报告原件由施工单位保管,复印件由监理保管。
不定期由监理____开发办和施工单位去商砼厂家对商砼的原材料及添加剂进行抽查。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9ae59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3.png)
原材料子进场检验制度一、编制目的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料子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部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分承包单位原材料子进场的控制。
三、部门职责1、工程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
2、经营部负责开工前供应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及单位工程料子预算,以及供应重要料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3、工程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做好料子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4、料子员负责对进场料子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
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
将合格料子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5、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料子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四、措施及方法1、原材料子质量保证措施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首先从原材料子的掌控,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全部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品质证明与物相符。
进场料子由项目物资部、质保部联合验收。
首先进场料子必需“三证”等资料齐全。
其次钢筋、水泥等必需经复验合格。
最终样品认可,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报监理或甲方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
如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料子,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料子,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料子,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料子,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料子等不得使用。
当料子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略使用。
1)料子采购程序流程如下:2)原材料子检验程序—料子检验流程3)相关人员职责A、项目试验员对进场物资进行取样和送样并填写试验检测申请单。
B、项目料子员对进场物资的材质证明、数量、外观进行检查和验收。
布置物资的贮存保管和经外观及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后的物资发放工作。
4)工作程序A、进场物资的检验、验收为了保证用于工程的物资满足规定的要求,全部物资于进场后都必需先行接受检验或试验,经证明合格后方能允许使用。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范本(4篇)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范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d9fd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6.png)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皇城相府集团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同时为加强项目建设设备材料进场验收管理,确保设备材料质量、数量、规格符合要求,满足项目建设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材料及设备进场验收管理第二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设计文件规定的材料及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质量进行购买,第三条项目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应邀请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设备、材料进场验收要求、验收程序和验收方法,明确各环节具体负责人。
第四条材料、设备进场时,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必须依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按照设备材料进场验收程序,认真查阅出厂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明等文件的原件。
进口材料、设备进场时,应确保质量证明文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要对进场实物与证明文件逐一对应检查,严格甄别其真伪和有效性,必要时可向原生产厂家追溯其产品的真实性。
发现实物与其出厂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不一致或存在疑义的,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条材料、设备供应单位要制作并提供标的样品。
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封样,在施工现场封存。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运到施工现场后,要严格执行报验程序,对封样与到场产品进行比对,与封样不一致的不得使用。
第六条重要设备应按照供货合同中约定的厂内初检的,于发货前在生产厂内进行初检。
厂内初检由建设单位____专业监理工程师、供货合同双方共同监督设备重要参数出厂检验的全过程,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技术要求。
第七条材料、设备进场时,施工单位要提前通知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对进场的材料必须严格____全部质量证明文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签认。
监理人员在查验批验收过程中,发现材料、设备存在质量缺陷的,应该及时处理,签发监理通知单,责令改正,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进场的材料、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____,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模版(3篇)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模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66a9a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d.png)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材料进场报验的程序,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合规性,保障施工工程质量。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单位及其工程项目,包括材料采购、进场、使用和验收等各个环节。
二、定义和缩略语2.1 定义(1)材料:指用于建筑施工或装饰装修的各种原材料、构件、设备等。
(2)进场报验:指材料到达工地之后,施工单位对材料进行验收和报验的工作。
(3)合规性:指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2.2 缩略语(1)工地:指建筑施工现场。
(2)SD:指施工单位。
三、报验程序3.1 报验前准备(1)施工单位收到材料交付通知后,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进场报验的准备工作。
(2)准备工作包括:核对材料交付通知单、准备验收工具和设备、准备相应的验收标准和文件等。
3.2 测量和检查(1)施工单位进场前,应对材料进行测量和检查,确保其尺寸、外观和数量等符合要求。
(2)测量和检查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与供应商或发货单位进行确认。
3.3 报验(1)报验时需填写进场报验单,并将其送交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部门。
(2)报验单上应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等基本信息,以及进场时间、验收标准和验收结果等相关信息。
(3)报验单需由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材料的进场情况和验收结果。
3.4 保存和备案(1)报验单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保存,以备后续文件管理和追溯。
(2)报验单及相关材料的备案负责人应进行记录和管理,并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报验标准4.1 国家标准材料的报验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例如GB、JG、JC等标准。
4.2 行业标准材料的报验还应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例如CB、GB/T等标准。
4.3 技术规范材料的报验还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例如建筑施工和装修工程的相关技术规范。
五、报验结果处理5.1 合格材料(1)如报验结果为合格,则施工单位可接收材料,并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安装或使用。
商砼站原材料检验制度范本
![商砼站原材料检验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b49faa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8.png)
一、目的为确保商砼产品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通过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商砼站所有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水等。
三、职责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原材料检验制度;2. 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并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3. 检验部门负责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对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有权拒绝接收;4. 生产部门负责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使用。
四、检验流程1. 水泥检验(1)水泥进场时,需提供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文件,如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2)检验部门对水泥进行取样,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3)检验合格的水泥方可进入生产环节。
2. 砂石检验(1)砂石进场时,需提供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文件,如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2)检验部门对砂石进行取样,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3)检验合格后的砂石方可进入生产环节。
3. 外加剂检验(1)外加剂进场时,需提供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文件,如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2)检验部门对外加剂进行取样,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3)检验合格的外加剂方可进入生产环节。
4. 水检验(1)水进场时,需提供水质检验报告,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2)检验部门对水进行取样,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3)检验合格的水方可进入生产环节。
五、检验标准1. 水泥:按照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进行检验;2. 砂石:按照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和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标准进行检验;3. 外加剂:按照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标准进行检验;4. 水: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验。
六、记录与报告1. 检验部门应建立原材料检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检验依据等;2. 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检验部门应出具检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原材料名称、规格、检验结果、检验依据等;3. 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检验部门应出具不合格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原材料名称、规格、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等。
原材料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测制度
![原材料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800a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a.png)
原材料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测制度一、目的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的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测。
三、操作程序1.原材料进场验收1.1原材料进场检验1.1.1原材料进场时,由仓储管理部门进行验收,验收人员应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文件和标识,确保原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与订单一致。
1.1.2验收人员还应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的损坏或瑕疵。
1.1.3如果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验收人员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记录问题原因、处理措施和结果。
1.2纸质文件保存1.2.1验收人员应将原材料验收的文件、记录等相关资料按规定归档,保留一年以上,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编码以方便查询和追溯。
1.2.2验收人员还应将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记录在不合格记录本中,并定期提交给质量管理部门。
1.3原材料存放1.3.1验收合格的原材料应由仓储管理部门负责妥善存放,确保不受损坏和受污染。
1.3.2不合格的原材料应由仓储管理部门进行妥善处理,包括退还给供应商、报废或返修等。
2.见证取样检测2.1原材料取样2.1.1根据产品要求和检测项目,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专门的取样人员进行见证取样。
2.1.2取样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从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中取得样品,并记录取样的时间、地点、数量及方法。
2.2检测项目2.2.1检测项目应根据产品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并由质量管理部门完成。
2.2.2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如硬度、拉伸强度)、化学性质(如成分含量、溶解度)等。
2.3检测流程2.3.1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检测设备和试验器材。
2.3.2检测过程应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2.3.3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和归档。
2.4检测记录2.4.1检测结果应保存在纸质或电子档案中,包括检测报告、检测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
2.4.2检测记录应按照检测项目和日期进行分类和归档,以便查询和追溯。
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场复验制度范文(4篇)
![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场复验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40fc5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b.png)
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场复验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进场复验工作,确保施工项目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施工项目中的各类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进场复验工作。
第三条进场复验的基本原则是:一切进场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通过复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第二章进场复验组织第四条进场复验由项目质量部门负责组织,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并完善进场复验计划,明确进场复验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二)组织进场复验人员,确保复验人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组织对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行复验,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
(四)编制进场复验报告,并对合格、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行分类处理。
(五)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复验结果进行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调配和使用。
第五条进场复验人员的要求:(一)进场复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进场复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检测技能和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检测仪器设备。
(三)进场复验人员应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能够公正、客观地进行复验工作。
第三章进场复验流程第六条进场复验的流程包括:材料、构配件及设备选择、进场检验、出具复验报告和分类处理。
第七条材料、构配件及设备选择:(一)施工单位根据项目需要和相关要求,选取合适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行采购。
(二)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选取材料、构配件及设备,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三)施工单位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约定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要求和进场复验的时限。
第八条进场检验:(一)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后,由进场复验人员进行检验。
(二)进场复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尺寸、材质和性能等方面。
(三)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场复验人员应做出明确的判定和处理意见,并通知供应商和施工单位。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经典版)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d7d4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a.png)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1.引言原材料是产品制造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制定本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旨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合规性和可追溯性,为公司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进场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化学品、包装材料等。
3.定义□原材料:指供应商提供的用于生产或制造产品的物质或物品。
□进场检验:指对原材料在进入公司仓库或生产环境前的质量检验。
□检验员:负责进行进场检验的专职或兼职员工。
□不合格原材料:指未达到公司规定质量标准的原材料。
4.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客户满意度,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5.进场检验的重要性进场检验对公司的运营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公司要求。
□防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过程。
□降低产品质量问题和召回风险。
□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保障公司声誉和客户信任。
6.进场检验标准与规范6.1标准制定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原材料质量标准,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6.2参考规范检验员应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供应商规格等相关规范,以确保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7.进场检验程序7.1接收原材料原材料送达时,接收人员应核对送货单与实际送货情况,确认收货数量与质量信息。
7.2样品采集从每批原材料中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7.3检验方法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质量标准,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和设备。
7.4检验过程检验员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和观察情况。
7.5判定与记录根据检验结果,判定原材料是否合格,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8.检验报告与记录8.1检验报告制作检验报告,包括原材料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判定结论等。
8.2记录保存将检验报告和相关记录保存一定期限,以备查阅和追溯。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文(三篇)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782a5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d.png)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文一、目的及范围为了确保项目材料的质量,防止项目运作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类材料的进场报验工作。
二、工作内容1. 进场报验(1)项目施工单位应在材料进场前进行报验,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2)对于大批量、相同型号规格的材料,可以采取批量报验的方式。
(3)报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材料型号、规格、产地、数量、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证明等。
2. 严格把关(1)所有材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相关技术规范进行采购和使用。
(2)对于进场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项目管理人员要进行实时监控和把关,确保符合项目要求。
(3)对报验不合格的材料,项目管理人员要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3. 质量记录(1)项目管理人员应建立材料进场报验台账,并详细记录每批次材料的相关信息。
(2)质检人员应对每批次的报验材料进行抽检,相关检验结果要及时记录和保存。
(3)对于不合格的材料,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好记录,并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要求供应商重新提供质量合格材料。
4. 定期验收(1)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材料进场报验工作进行整理和汇总。
(2)每个月底,项目管理人员应召开工作汇报会议,对进场材料的质量进行总结和评估。
(3)对于材料供应商,项目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顺利进行。
三、注意事项1. 在材料进场报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杜绝违规操作和无证材料的使用。
2. 对于通过报验的材料,项目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验收,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 在材料进场报验过程中,需保留相关标签、质量合格证明等相关文件,以备后续的检查和审查。
4. 如有材料质量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材料进场报验制度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文(二)1.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材料进场报验程序,确保所进场材料的质量及合规性,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3cc13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9.png)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本1、所有原材料进场前,应随车提供出厂批号及质量保证书。
钢筋、水泥查质保书并实验合格。
砂、石进场对货源的规格区进行抽样,当变更货源时应先做试验,合格材料方可组织进场。
2、进场材料应有专人负责收货,分别建立台账,分规格、品种,产地分别堆放,并有明显挂牌标志。
3、进场后按批号取样送试验室检验。
合格后挂合格标志显示其试验合格。
4、原材料进场应堆放整齐,便于分区,现场文明。
5、进场原材料应由专人验收,专人建账,专人发放,发料应核对材料规格、品种、性能清楚。
并做到收支相等,账物相符。
6、砂、石材料的堆放和堆场要求。
a、砂、石分品种、规格、产地分别堆放。
b、场地应平整,并有一定坡度,保证排水通畅。
7、水泥堆放。
a、包装水泥应分品种、标号、厂名、出厂日期和批量,分别堆放。
b、堆垛高度以六至八袋为宜,各品种应有不小于70cm的通道。
c、四周垫高20cm以上,应防止雨水从四周浸入和湿气重使水泥受潮。
d、水泥按批量组织进场堆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8、钢筋和半成品的堆放。
a、钢筋进场应分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分别堆放,不得混堆。
b、进入堆场按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及质保书神力编号建立台账。
c、取样送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标牌。
d、发货人根据领料单规定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发货。
e、对试验不合格的钢筋应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报公司供应部门,移作他用。
f、上诉程序负责去向否者以失职论处,按造成损失大小,追究管理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
g、原材料试验的数据应纳入技术档案。
h、堆场应设支墩,堆放整齐,防止锈蚀。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郸市新客运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工程总承包部____年____月____日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本(二)1、对进场材料的外观、包装、规格、尺寸、数量等进行检查,现场材料验收要认真核对,包括送料签认单、产品质量说明书、实验报告、备案证明等。
并保证所提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与实物的一致性。
当质量证明文件为复印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复印件应当由提供单位盖章②由经手人签字③注明复印日期。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模版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4d4a0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6.png)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材料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的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
二、定义1.材料:指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及其他相关物品。
2.进场检验:指对材料在进场之前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检验。
3.储存:指将材料存放在指定的仓库或场地中,以便后续使用。
三、进场检验1.接收材料的责任人应在材料进场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包括准备好检验工具和设备,制定检验计划,明确检验标准。
2.对于进场材料的检验,应严格按照检验计划和检验标准进行,包括外观、尺寸、重量、颜色、标识等方面的检验。
3.对于有特定要求的材料,应特别关注其性能和质量指标,如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4.对于进场材料的数量,应进行清点确认,确保与采购合同或订单一致。
5.进场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材料的检验结果、数量及检验人员,以便后续追溯和管理。
四、储存管理1.储存场所及设施应满足材料的特定要求,如防潮、防火、防盗等。
2.材料应按照种类、规格、质量等进行分类管理,并做好标识,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3.储存的材料应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包括数量、质量和储存状态等。
4.对于易损、易腐蚀的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其不受损害。
5.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及时做好退换处理,并制定相关流程和记录。
6.材料的领用应按照工程进度和需要进行,做好记录,并确保领用数量和使用情况一致。
五、责任和考核1.进场检验的责任人负责制定检验计划、执行检验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2.储存管理的责任人负责监督材料的储存,保证其安全和整洁。
3.对于材料进场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对于材料储存管理不到位的责任人,应进行相应的考核和惩罚。
六、附则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所有。
2.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批准。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33bf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6.png)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文为加强建筑工地进场原材料的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完善材料使用的行为规范,确实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1、施工工地使用原材料。
如钢筋、水泥、石子、砂用于结构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除具备合格证、检测报告外还必须抽样送检测中心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2、抽样时必须三方(建设方、监理方、施工队人员)同时进行取样、送样进行检测。
3、上述规定必须复验的原材料而未进行复验即使用的,每发现一次处罚施工单位____元以上____元以下。
并暂停施工,待复验合格后方可复工。
4、材料必须经检验、复验后才准使用,如在实际施工以次冲好、或者随意使用其它型号、规格的材料,一经发现除责令必须更换为原样品相同的原材料、半成品外,处以施工单位该分部分次造价的____%~____%罚款。
5、对于发现不合格材料、半成品、设备造成工程缺陷、事故的,处坚决返工重做外,处以施工单位____元以上、____元以下的罚款。
原材料进场报验程序承包商原材料施工(厂家)备案申报总监办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文(二)一、目的和范围1.1 目的:为了确保材料进场工作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有效提高材料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1.2 范围:适用于项目施工现场的材料进场管理工作。
二、责任和权限2.1 项目负责人负责材料进场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2.2 项目部采购部门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入库工作。
2.3 监理工程师负责对材料进场的监督和检查。
三、材料进场管理程序3.1 采购部门负责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清单,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并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
3.2 供应商按照采购订单的要求进行材料生产和配送。
3.3 采购部门负责对材料的数量、质量和规格进行验收,并填写材料验收记录。
3.4 验收合格的材料,采购部门负责将其送往仓库进行入库,并填写入库记录。
3.5 工地仓库管理员负责仓库的材料管理工作,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组织材料的存放和取出。
原材料进场验收制度范本
![原材料进场验收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8bf498a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8.png)
原材料进场验收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进场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合同约定,防止不合格原材料用于工程,特制定本验收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原材料的进场验收工作。
二、职责1. 项目部材料部门:负责组织人员对进场原材料进行验收,确保原材料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符合要求。
2. 质量部门:负责对进场原材料进行质量监督,对验收过程进行指导,确保验收质量。
3. 采购部门:负责提供原材料的采购合同、质量证明书等相关资料,协助验收部门进行验收工作。
4. 施工部门:负责按照设计图纸和合同要求使用原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三、验收流程1. 验收准备:验收前,验收部门应了解采购合同、设计图纸、相关标准等要求,准备验收工具和人员。
2. 核对资料:验收人员应核对进场原材料的采购合同、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等资料,确保原材料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3. 外观检查:验收人员应检查原材料的外观质量,包括包装是否完好、颜色、形状、尺寸等是否符合要求。
4. 数量验收:验收人员应根据采购合同和设计图纸要求,采用称重、点件、检尺等方式,核对进场原材料的数量是否准确。
5. 质量复验:对需要复验的原材料,验收人员应按照规定取样,送检部门进行质量复验。
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 验收记录:验收人员应详细记录进场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情况,填写验收记录表,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7. 验收合格:原材料经验收合格后,由验收部门出具验收报告,办理入库手续。
四、不合格处理1. 对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验收人员应禁止其进入施工现场,并及时上报项目经理。
2. 项目经理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处理,如退货、更换等。
3. 处理结果应记录在案,以便追踪和改进。
五、储存与管理1. 验收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类别、规格、批次等要求进行储存,确保原材料不受潮、变形、损坏等。
2. 原材料的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3. 原材料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合同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2e306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7.png)
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和生产的合规性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和评估,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并能满足混凝土生产的质量要求。
一、制度目的1.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防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过程,影响混凝土质量。
2.保障混凝土生产的合规性,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3.提高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便于进行质量追溯和事故调查。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混凝土拌合站的原材料进场检验,包括水泥、砂、骨料、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
三、检验程序1.进场登记:原材料进场时,由仓库管理员进行登记,记录原材料的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详细信息。
2.采样:仓库管理员根据要求,从每批原材料中采取代表样品,并在样品上标注相应信息。
3.检验项目: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对采样的原材料进行常规检验和特殊检验,包括外观、颗粒形状、含泥量、含水率、化学成分等指标。
4.检验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将原材料分为合格品、待定品和不合格品,并做出相应处理。
合格品可以进入生产过程,待定品需要进行重新检验,不合格品需予以退回或处理。
5.检验报告和记录:对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出具检验报告,包括检验项目、结果、评定和处理意见等。
四、责任与权限1.仓库管理员负责原材料的进场登记和采样工作。
2.质量控制人员负责对原材料的常规和特殊检验工作,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和处理。
3.生产部门负责根据检验结果确认原材料的合格性,并将合格材料投入生产。
4.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检验报告进行归档和管理,并进行定期的质量审核和追溯。
五、文件管理1.检验报告和记录应按规定进行归档,管理时间不少于5年。
2.定期进行文件审核,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监督与改进1.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追踪分析,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4篇)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f963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3.png)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提高材料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场材料的检验及储存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建筑材料、设备材料等。
第三条进场材料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不得使用伪劣材料。
第四条进场材料应配备相应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随材料一同交由质检部门进行检验。
第五条进场材料的储存应符合储存环境要求,防止受潮、变形、污染及损坏等。
第六条本制度由质检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第二章进场材料检验管理第七条进场材料的检验应由本公司质检部门进行,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第八条进场材料的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尺寸检查、重量检查、性能检测等。
第九条若进场材料不符合相应的要求,质检部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责令供应商进行更换。
第十条进场材料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并将检验合格材料与不合格材料进行标识,确保材料的追溯性。
第十一条进场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储存,否则禁止储存。
第十二条进场材料的检验记录和合格证明文件应妥善保存,以备工程验收使用。
第三章进场材料储存管理第十三条进场材料储存应按照产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并进行标记、标识。
第十四条进场材料的存放环境应干燥、通风、无污染,严禁堆放在地面上。
第十五条进场材料储存区域应设有相应的防火、防潮、防盗措施,确保材料的安全。
第十六条进场材料应定期进行清点和检查,并建立相应的记录,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数量准确。
第十七条进场材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使用,避免材料过期或失效。
第十八条进场材料的领用应按照相应的领用手续进行,并经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第十九条进场材料的报废应经过质检部门的认可,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第四章进场材料质量追溯管理第二十条进场材料应进行全程追溯,包括供应商信息、检验合格证明、储存记录等。
第二十一条进场材料的追溯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工程验收及质量问题的追责和处理。
第二十二条进场材料质量追溯管理应与质量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材料质量追溯工作。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10e2f8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d.png)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确保材料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材料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材料、设备材料等。
第三条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合理使用、节约为主”的原则。
第二章进场检验第四条进场检验的目的是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规定,达到使用要求。
第五条进场检验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放行。
第六条进场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性能测试等项目,具体检验内容根据不同的材料确定。
第七条进场检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抽样检测。
第八条进场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货手续,并对退货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第九条进场检验合格的材料,应及时标识并妥善保管,防止混用和损失。
第十条进场检验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并保存备查。
第三章储存管理第十一条储存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不受损失,便于使用和管理。
第十二条储存场所应选择坚固、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潮、防尘、防火措施必须到位。
第十三条不同种类的材料应分别存放,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储存材料应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合理组织摆放和堆垛,确保易腐、易损材料得到及时使用。
第十五条储存材料应定期检查和清理,防止变质、腐蚀等情况发生。
第十六条储存材料应标识明确,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监督检查的目的是确保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应随机抽查材料的进场检验记录和储存情况,对不合格情况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责任人,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二十条对于严重违反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十一条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工整顿、追究责任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一、编制目的
为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确保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项目经理部。
三、相关部门职责
1. 工程部负责提供物资采购计划包括主要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同时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 确保材料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 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2. 物资部负责物资购买合同的签订和物资采购工作。
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初验收, 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资料。
将合格材料的凭证手续建立台账备案, 以备追溯。
填写委托试验单,现场取样或者联合试验员共同取样,需要监理见证的取样应在监理见证下进行。
3. 试验室负责物资进场的取样检验工作,提供检验报告,对材料的可用性作出评价,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对使用材料进行质量追溯。
四、材料使用前工作流程
五、基本要求
1. 从原材料的控制,物资部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所有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做到比质比价,品质与进场材料相符。
2. 原材料生产厂家报监理或建设单位确认。
3. 进场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必须齐全,资料不齐全者不予验收。
4. 物资部对进场材料进行初验收。
5. 试验室对进场材料取样复检。
6. 报监理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
7. 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等不得使用。
当材料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能使用。
六、原材料进场检验程序
原材料进场检验流程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工程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计划要提前制定,必须为材料的采购和检验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2. 物资部门根据物资需求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购置相应物
资。
3. 对进场材料需卸到指定的地点,且按规定要求卸货,不得野蛮装卸。
4. 材料物资进场后要进行检验,必须先行接受检验或试验,经证明合格后方能允许使用。
收料员收集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对进场物资进行初验,核对材料生产厂家、种类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外观等信息是否与物资计划一致,不一致不予验收,退货或换货。
需要二次报验的项目,应报监理工程师、试验员共通过对进场材料进行初验收。
5. 初验收合格后,材料员填写委托试验单,按规范要求对材料进行取样,或联合试验员共同取样。
见证试验取样时须请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
6. 试验员取样后,对试样进行试验检测,或委外检测。
检测项目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7. 试验室应及时拿出试验检测报告,如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将相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通知相关部门材料可以使用;如试验结果不满足要求,应按照相应的规范重新取样复检,或者直接退场。
8. 物资部门对供应商供应的材料质量情况做好记录,以便以后采购时作为评价依据。
七、其他要求
1. 工程部制定物资需求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采购、检验、报验等周期,为材料采购、检验、报验等程序预留足够的时间。
检测结果没出来之前,严禁使用进场材料。
2. 相关部门应向试验室提供委托试验单,哪个部门采购(生产),哪个部门进行委托,如钢筋、水泥由物资部采购,由物资部委托;钢筋焊接由生产班组加工,应由项目队或工程部进行委托。
委托部门需提供符合要求的检测试样,或联系试验室共同取样。
取样的规则应符合规范和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
3. 为保证检测的时效性,有相应授权和仪器设备的工地试验室,应尽可能自检,一方面节省检测时间,另一方面减少相应的费用。
4. 物资部门必须经过试验室的通知检验合格后,才能将材料发放到使用单位,使用单位有权拒收未经检验合格的材料。
5. 试验根据材料的使用部位建立追溯台账,明确材料真正的使用部位,使用部位不应是笼统的分部工程,应具体到工程的最小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