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危害评价
职业病的职业危害评估

职业病的职业危害评估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所引起的疾病。
职业危害评估是为了评估工作场所对从业人员健康的潜在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的职业危害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评估方法。
一、职业病的职业危害评估的重要性职业病的发生与职业危害密切相关,而职业危害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职业健康的潜在影响。
通过职业危害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工作场所存在的潜在危害,为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职业病的职业危害评估的方法1.实地调查: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实地调查,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包括观察工作环境的通风状况、噪声情况、辐射情况等,以及对工作过程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工作人员所暴露的危害情况。
2.采样检测: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污染源进行采样检测,确定潜在危害因素的浓度水平。
采样检测主要包括空气、水、土壤、粉尘等方面的检测,可以借助化验分析、气体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
3.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工作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这一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病例对照研究等方式进行。
4.评估评判:根据实地调查、采样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对职业危害进行评估评判。
将潜在危害因素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超标情况,从而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职业危害评估的应用范围职业危害评估的应用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涉及工作环境的行业。
比如:化工行业中的粉尘、有毒气体等化学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危害评估;建筑行业中的噪声、震动等物理因素对从业人员的评估;医疗行业中的病原微生物对医护人员的评估等等。
四、职业病的职业危害评估的意义1.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通过职业危害评估,能够及早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从业人员患上职业病的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的,可导致工人健康损害的因素。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长时间加班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健康问题也不同。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式(1) 环境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辐射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学指标监测: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工人健康监测:通过对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生理指标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方法(1) 环境暴露评价: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人暴露水平的高低。
(2) 生物学评价: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评估工人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发病率评价:通过对工人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业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1) 数据收集不完整:由于监测评价的流程复杂,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2) 监测方法有待改进:目前的监测方法多为定期采样监测,无法全面反映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全面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三、监测评价制度的改进措施1. 数据完善措施(1) 加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内容和评价意义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内容和评价意义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主要有:1、工作场所环境评价(1)空气质量: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进行检测,发现浓度超标的有害物质,如粉尘、有机溶剂等,对劳动者的呼吸系统健康构成威胁。
(2)噪声:在一些车间和工作岗位存在噪声污染,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对劳动者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光照;部分工作场所的光照不足,存在对劳动者视力健康的影响。
2、总体布局:包括现址简评、厂区的功能分区及其方位、生产工艺、建筑物内功能布置、设备布局的分析与评价等。
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检测与评价:在对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原辅物料及产品(重点是化学)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包括其固有的毒性特点、岗位作业方式及其接触情况(人数、时间、频率),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浓度等监测资料。
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调查与评价:包括防护设施设置数量及运行情况,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以及防护设施参数的检测和分析评价。
5、职业卫生现场管理调查与评价:包括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现场应急救援设施调查与评价、现场告知情况调查与评价、现场清洁整齐度调查与评价。
6、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包括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制度和档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包括管理机构及人员;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职业健康培训情况;个体防护用品配置;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等内容)。
7、劳动者工作条件评价:(1)工作强度:某些岗位的工作强度大,劳动者长期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身体疲劳、亚健康甚至职业病的发生。
(2)工作时间:一些岗位存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情况,劳动者缺乏休息和调整,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和精神压力。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制定评估方案
实施评估
分析评估结果
对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其 产生、分布、浓度(强 度)及对接触人群健康 的影响。
收集相关技术资料、现 场调查数据、检测数据 等,为评估提供依据。
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 制定详细的评估方案, 包括评估目的、内容、 方法、时间安排等。
按照评估方案进行现场 调查、检测、采样等工 作,获取相关数据。
意义
职业病危害评价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企 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2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估
危害识别方法
工程分析
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原料、中间品、产品、副产品等的具体组 成、性质、数量等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关键环节和部位。
监测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环境等因素,制定符 合实际的监测方案。
监测频率与周期
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和周期,确保及时掌握职业 病危害状况。
监测点设置
根据监测目的和方案,合理设置监测点位和数量 。
监测实施步骤
包括采样、运输、分析、数据处理等环节,确保 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
03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监测技术
检测技术与方法
01
化学因素检测
包括有毒物质、粉尘、噪声、振动等检测,涉及采样方法、分析技术
和仪器设备。
02
物理因素检测
量仪器和评价方
法。
03
生物因素检测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检测,涉及培养基制备、分离培养和鉴定技
术。
监测方案与实施
职业卫生调查
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接触人群的 职业健康状况,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1.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1.1.施工现场主要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1.1.1.施工现场主要危害因素辨识、评价1、基坑开挖区域用彩旗拉出临时警戒线,并设专人进行监护、指挥;坑边按临边作业设置防护栏杆,并挂设安全警示牌,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及时将水排走;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放坡,基坑周边1.0米范围内不准堆放土方、建筑材料等,不准施工机械停放或通行。
基坑上下设置牢固可靠的通道,基坑边到基础操作面上搭设1.0m宽通道,满铺脚手板。
立杆间距1.m,横撑间距1.0m。
并设置护栏。
脚手板上钉木防滑条(30×30×900mm),间距300mm。
2、施工用电现场施工用电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接零和接地;在接施工机械、照明电源前应检查电缆无破损、绝缘良好后方可接通电源。
电源箱设漏电保护器,配电箱设专人看管,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使用电动机械应戴绝缘手套,基坑抽排水作业人员,穿绝缘胶靴。
所有电箱及电箱内的电器均应通过安全部门的检查认可后方可使用。
漏电保护器应安排定期巡检测试,并做好记录。
配电箱电缆安装需按照规范安装,电线进出不混乱,支线必须架空敷设,电缆过道路必须通过过路管,过路管可采用φ50-100镀锌钢管,过路管埋设深度不小于500mm。
接地线可用角钢,不可用螺纹钢,接地体之间间距不小于2.5m ,入土深度不小于2m,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
3、施工机械机械设备应完好无损,安全保险装置安全有效;机械设备危险部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防护,并经安全部门认可后方准使用;安全机械不得带病运转,严禁在运行中进行检修;所有用电设备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线路绝缘是否良好、有无接零、有无漏电保护器等;厂内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5km/h,反铲机械臂回转半径内不得站人,反铲应站在牢固的地方进行作业,反铲需移动前,必须鸣笛示意。
操作者应持证上岗。
4、施工现场工地道路应保持通畅,材料堆放应整齐、稳固,且堆放高度不超过1.5m;现场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职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它主要通过采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危害程度等方法,来确定工作岗位中的有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围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展开探讨,包括其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危害。
具体来说,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和辨识,了解工作岗位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 评估危害程度:通过采集信息、测量数据等方式,对各类危害因素的类型、浓度、暴露剂量等进行科学评估,判断其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3. 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4. 评估防护效果:通过对防护措施的评估,判断其对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程度,保证防护效果的可靠性。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内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危害因素辨识: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和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有毒化学品、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等。
2. 危害因素检测和测量:通过采集空气、水、废物等样品,使用仪器设备对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测量,获得相关数据。
3. 危害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测量数据,使用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危害因素的暴露剂量、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
4. 风险评估:根据危害评估结果,结合职工的暴露情况和易感因素,对职工的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其受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5. 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制定:根据危害评估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估: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估:识别、评价与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和评估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制风险报告,进行风险沟通与协商,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等。
1.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是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的首要步骤,其任务是找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机械、电气、化学、物理等多个方面。
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例如工业制造、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行业,危险源的识别需要结合行业特性和作业环境进行。
2.风险评价方法选择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具体的作业环境和危险特性来确定。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依赖于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估,而定量评价方法则通过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来评估风险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两种或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价。
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
例如,针对机械伤害的风险,可以采取安装防护装置、定期维护设备等工程技术措施,同时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管理,制定应急预案等。
4.风险报告编制风险报告是风险评价结果的总结和记录,应详细描述识别出的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方法和结果、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等。
风险报告不仅能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还可以为一线员工提供操作指导。
5.风险沟通与协商在识别和评价风险后,与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是必要的。
这可能涉及员工、管理层、工会、监管机构等多个层面。
通过沟通和协商,可以确保各方对风险的认知和理解是一致的,从而共同参与到风险控制中来。
6.风险监管体系建立建立一套健全的风险监管体系对于持续有效地监控和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检查等方面。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023-11-08
目 录
• 职业病危害概述 •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估 • 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评价 • 职业健康监护与员工培训 •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案例分析
01
职业病危害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职业病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对 劳动者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
类型
危害评估标准与程序
评估标准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 标准,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的职业病危害评估标准。
评估程序
明确评估流程和方法,包括危害因 素的监测与检测、作业环境的评价 、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等。
评估报告
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提出 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方法
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化学 物质等。
职业病危害的影响
01
02
03
身体健康
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会导 致各种健康问题,如尘肺 、听力损失、神经系统损 伤等。
工作效率
职业病危害可能影响员工 的工作效率,导致生产能 力下降和工伤增加。
经济损失
职业病对个人和家庭带来 经济损失,增加医疗费用 支出和社会负担。
总结词
该机械加工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噪音 和尘毒危害,采取多项防护措施,并进 行效果评价。
VS
详细描述
该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尘毒 危害,采取多项防护措施,如使用防尘口 罩、耳塞、吸尘器等,并对防护措施进行 效果评价,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健 康保障。
案例三:某电子制造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与实施
培训内容与方法
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应急处置等,采用线上线 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掌控程序职业安全健康是工作场所必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则是职业安全健康的一项紧要任务。
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程序包括评价危害因素、识别危害因素、订立掌控措施、实施掌控和监测和改进等步骤。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步骤。
1. 危害因素评价评价危害因素是订立掌控措施的第一步。
评价应当包括三个阶段:预评价、认真评价和定量评价。
(1)预评价预评价是对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初步调查,以确定哪些不安全是真正存在的。
在预评价中,应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位置、规模和操作过程。
在获得有关信息后,应确定工人潜在接触的可能的危害因素,以决议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估。
(2)认真评价一旦确认必需进一步评估可能的危害因素,下一步是进行认真评估。
认真评价由几个阶段构成,包括现场勘查、测量和分析不安全特征、危害源的气味、噪声、热量、辐射等。
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人的危害暴露水平。
(3)定量评价在通过认真评价确定潜在危害因素的时候,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定量评估这些危害因素的实际暴露水平。
定量评价需要测量危害因素的时间、强度和频率。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完成,例如使用个人监测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焊接烟罩、空气流速计和声级计等设备进行。
2. 危害因素识别通过评价和定量评估,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危害源和工作流程中可能显现的故障。
此外,还应注意某些工作活动可能存在的特定不安全,例如高度作业、移动机械、化学品使用等等。
3. 订立掌控方案订立掌控方案是削减暴露水平的第一步。
掌控方案应当明确可行的掌控措施,从而根本上防止危害源的产生以及监控和管理潜在不安全的措施。
这可以通过掌控技术(例如,更换危害物质或实现闭路操作)、布置工作方法(例如漏斗、风幕和收殓罩)或通过利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呼吸器或护目镜)来实现。
4. 实施掌控实施掌控需要实行掌控工作实施的实际措施,这可以通过培训、培训和监督来完成。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就业问题的不断增加,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1. 调查问卷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2. 现场勘查法现场勘查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和检测,通过对劳动者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工艺流程、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3. 检测仪器法检测仪器法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判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例如,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1. 准确性评估准确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与实际情况的比对来判断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是否准确。
2. 可行性评估可行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评估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操作性来判断其可行性。
3. 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对辨识过程的重复实施来判断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
四、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指标1. 危害因素浓度危害因素浓度是指职业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
可以通过使用专业检测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
2. 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劳动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在危害因素下的时间。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来进行评估。
3. 暴露频次暴露频次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接触危害因素的次数。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周期和休息周期来进行评估。
五、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结果1. 分析评价结果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结果,可以对危害因素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保护职工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提升职工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模板,旨在为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关键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类别,并确定其具体存在的岗位及工作环境。
2. 危害辨识对于每一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危害辨识。
例如,对于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需要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对于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暴露途径等,需要评估其毒性及浓度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危害。
三、职业健康危害评价1. 评价方法选择根据风险辨识结果,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职业健康危害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观察记录、测量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等。
2. 评价指标设定根据危害辨识结果,设定适当的评价指标。
例如,对于噪声危害评价,可以设定噪声测量值、工作场所等效声级等指标;对于化学物质危害评价,可以设定浓度值、接触时间等指标。
四、评价结果分析1.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评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各个岗位或工作环境的职业健康危害指数、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等。
2. 结果解读根据评价结果,对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解读。
根据评价指标的阈值,判断是否存在职业健康危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评价结果应用1. 预警与提醒根据评价结果,预警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优化工作环境根据评价结果,优化现有工作环境,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六、监测与改进1. 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持续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第一篇: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概述1.1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我国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对员工的健康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1.2 报告范围本报告的范围包括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员工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健康影响评估和防护措施等方面。
1.3 报告依据本报告依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提供的生产工艺流程、岗位操作规程等资料。
1.4 报告组成本报告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员工健康影响分析、防护措施、合规性评价和结论与建议。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1 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四大类。
2.2 具体危害因素列举(此处列举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危害因素,如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2.3 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对列举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估其浓度、强度等参数是否符合我国相关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3.1 评估方法采用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和《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方法》等相关标准,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估。
3.2 评估结果(此处展示对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后的结果,包括危害程度分级、风险等级等)3.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不同危害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完善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等。
---第四篇:员工健康影响分析4.1 职业病病例分析分析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职业病病例,了解职业病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4.2 员工健康检查对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评估员工健康状况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4.3 健康影响预测结合危害因素评估结果和员工健康检查情况,预测职业病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职业健康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职业病是由于不良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醒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劳动者关注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诞生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意义、报告的目的和内容、评价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意义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对一个职业环境中所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这一评价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评价不仅有助于提醒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关注职业病危害,也为相关单位提供了改善工作环境的依据和方向。
二、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目的和内容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是对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的总结和概括,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准确的描述,以便相关单位和劳动者更好地了解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危害因素和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工作环境描述:报告将详细描述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并评估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潜在影响。
2.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报告将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评估危害物质的接触程度和频率等因素,确定其对劳动者的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评估结果和建议:报告将对危害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如改善工作环境、采取防护措施等,以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
三、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劳动者的接触程度、作业方式等。
定性评价是对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描述和判断。
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一个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可能引起的健康风险。
定量评价则依据定量数据进行危害评估。
通常使用测量仪器和采样等方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量监测,得出接触水平等关键参数。
此外,还可以使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专家经验等方法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处于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接触或患其中一种病源体而导致的人体生理或生化功能异常,造成疾病的一类专职病。
职业病的危害现状十分严峻,所造成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
首先,职业病危害现状在不同行业中呈现出差异性。
在工业行业中,职业病主要表现为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和职业性损伤等。
例如,在煤炭、石油等行业,工人长期接触煤尘和石油化工产品,容易导致肺炭黑病和油渍皮肤病等疾病。
而在化工、电子等高风险行业,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会导致职业性中毒,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同时,在建筑、采矿等体力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人易受到身体伤害,如骨折、劳损等。
其次,职业病的危害现状在劳动者中普遍存在。
劳动者长期暴露于高温、高噪音、高粉尘等有害环境中,容易引发职业相关疾病。
尤其是一些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岗位,如采煤、焊接、化工等,工人长期遭受重体力、高温、高噪音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职业病发病率较高。
此外,一些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也面临着类似的危机。
由于奉行高产、多赚钱的农业和建设理念,劳动者往往会暴露在农药、重金属、噪音和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的威胁之下,容易患上职业病。
再者,职业病危害现状受到防护意识和监管力度的制约。
尽管职业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仍较为薄弱。
许多企业对于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职业病防控工作。
此外,监管力度不够强力,导致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视劳动者的健康安全。
即便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其执行力度和效果仍有待提高。
这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最后,职业病危害现状需要综合措施加以改善。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加强职业病的监测与防控。
劳动者应接受定期体检,用以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同时,企业应加强职业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安全工程师考点:职业病危害评价

安全工程师考点:职业病危害评价第一篇: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安全工程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工作场所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这些因素可能给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危害因素分析、暴露评价、危害作用评价和健康效应评价。
首先是危害因素分析。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之前,需要对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
常见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噪音、振动、高温、辐射等。
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危害因素,可以确定评价的重点和方法。
其次是暴露评价。
通过测定和分析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可以评估工人接触危害因素的程度。
暴露评价可以通过采样测试、监测记录、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
评价的结果可以反映工人的接触情况,对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再次是危害作用评价。
对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作用评价,可以了解这些危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危害作用评价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方式进行。
评价的结果可以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是健康效应评价。
对工人进行健康效应评价,可以了解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实际影响情况。
健康效应评价可以通过健康检查、病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方式进行。
评价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完善防护措施和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参考。
总之,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安全工程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规要求,针对特定岗位、工作环境以及相关工作过程进行的一项评价工作。
通过评价,可以对该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工作环境评价:评估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震动、光照、放射性物质等环境因素是否达标,是否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评估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是否达到危害标准,是否存在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
3. 岗位评价:评估特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强度等方面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是否存在工作负荷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姿势不当等问题。
4. 评价结论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给出职业病危害的等级评定和建议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提高员工防护意识等。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和工作单位更好地
认识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同时,也是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一项必要工作。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辨识评价表:物理、化学、机械、生物、环境危害因素及应对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辨识评价表:物理、化学、机械、生物、环境危害因素及应对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危险辨识评价表1.物理危害因素:高温: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导致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通风良好的工作场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工作。
寒冷: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可能导致冻伤、关节炎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保暖措施,如加厚衣物、取暖设备等。
噪音: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心理压力等健康问题。
评价:使用防噪音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加强噪音源的遮挡和隔离。
照明:昏暗或强光照明可能导致视觉疲劳、眩晕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适当的照明环境,如使用护眼灯、调整光照强度等。
2.化学危害因素:有害气体: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毒、呼吸困难等健康问题。
评价:定期检测空气质量,使用通风设施,佩戴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
溶液:接触腐蚀性、毒性等溶液可能导致皮肤腐蚀、中毒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面罩、防护服等,加强溶液储存和使用的管理。
固体:接触某些固体物质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呼吸道刺激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加强固体物质的标识和管理。
3.机械危害因素: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机械设备故障或不当操作可能导致伤害、骨折等健康问题。
评价:定期维护和检查机械设备,培训员工正确操作设备。
作业人员操作失误:作业人员失误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安全事故等健康问题。
评价: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生物危害因素:病毒:某些病毒的传播可能导致感染、流行病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防疫措施,如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等。
细菌:某些细菌的传播可能导致感染、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评价: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和设备。
寄生虫:某些寄生虫的传播可能导致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评价:加强水源管理和食品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品。
5.心理和生理危害因素: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静脉曲张、腰背疼痛等生理问题。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制度是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和识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员工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护。
本文将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关范文。
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因素所引起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职业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和辨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
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1)收集信息:获取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的信息,包括工作过程、物质使用、设备条件等。
(2)实地调查:进入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了解工作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危害因素。
(3)问卷调查:向员工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暴露的危害因素和健康问题。
(4)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确定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5)制定方案: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制度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定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制定有效的职业健康管理措施的依据,通过评价分析,可以确定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控制重点,为企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方法(1)定量评价:采用定量方法对危害因素进行测量和评估,如检测有害物质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等。
职业安全健康检测评价

职业安全健康检测评价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检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职业安全健康检测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环境评估: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噪音、震动、辐射、有害气体、粉尘等的测量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因素。
2.职业病危害评估: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尘埃、噪音等,通过测量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影响。
3.职业健康监护:对从事特定职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以及对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特殊的健康监护。
4.职业安全评估: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高处作业等,通过检查和测试,确定其对员工安全的潜在威胁。
5.职业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职业安全健康检测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职业危害程度是指某个职业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程度。
根据危害程度的大小,可以将职业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从业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将就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进行详细介绍。
一、一级危害职业一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最高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危险较大,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例如高空作业、爆炸品处理、有毒物品操作等。
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职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并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二、二级危害职业二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较高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一定的危险,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伤害。
例如高温作业、有害气体处理、潜水作业等。
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职业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三、三级危害职业三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一般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较低的危险,但仍然需要注意安全。
例如普通工地施工、机械操作、焊接作业等。
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职业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正确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设备,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四级危害职业四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较低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危险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注意安全。
例如普通办公室工作、售货员等。
虽然这些职业相对安全,但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仍然需要注意劳动保护,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和工作环境,以防止长期劳动带来的健康问题。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对于从业人员和管理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级别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从业人员在选择职业时,也应该对其危害程度有所了解,做出明智的选择。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各类职业的监管,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对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不同职业的危害程度,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控制的常见问题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不充分。
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其它危险源进行一起识别,常用LED法进行风险评价。
一是识别出来的职业危害因素少,风险值低,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描述不准确。
二是物理危害因素没有按照国家《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及其相关附录的要求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
2、缺少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依据及相关控制措施。
用LED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不够详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致害途径、危害大小、产生的后果等辨识不清楚,评价出来的结果也不能指导企业进一步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3、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不清楚,导致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不明确。
为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随意性大,没有严格选择有国家许可的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
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为了规范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避免以上系列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对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和评价。
笔者结合多年在烟草基层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参照“LEC”风险评价法并加以改进,建立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为加强烟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方法的建立1、建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模式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风险大小与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员工暴露时间E、危害后果严重性C相关,还与包括企业的管理控制水平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的管理因素M有关。
D=L×E×C×M[1]D——职业危害风险L——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与危害因素的数量H、传播性I、释放性J 及接触可能性K等因素相关,根据经验,H、I、J、K对危害发生可能性的关联度不同,因此依其关联度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分别为1、2、3、4。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为H、I、J、K的加权平均数,算式为L=(1H+2I+3J+4K)/10E——人员暴露在危害场所的时间C——危害的后果M——管理因素。
2、评价算式中各因素的取值[2]⑴、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
L=(1H+2I+3J+4K)/10⑵、人员暴露在危害场所的时间E。
⑶、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后果C。
⑷、管理因素M。
管理因素可消减危害因素发生危害的可能性,管理制度及相关控制措施越完善,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越高,危害因素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就越小。
⑸、职业危害风险分级。
3、建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表三、运用举例(一)、生产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
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通常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和物理类危害因素三大类。
在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前,先要对其理化性质、致害途径、危害后果、职业接触限值等进行识别。
⑴、生产性粉尘。
如烟草尘,粉尘分散度<5um的占50—77%,易飘散在空气中被人体经呼吸道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0.5%。
烟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立方,短时接触容许浓度为3㎎/立方。
一般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慢性鼻咽炎,对肺部有影响。
⑵、生产性毒物。
主要是烟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农药、除草剂、抑芽剂。
此类职业危害因素可结合国家局下发的《烟叶生产农药推荐使用表》根据农药标签及产品说明书等进行辨识。
烟草种植使用的农药可分为很多种,每一种农药的主要成份不同,危害性也不同,有的可经皮肤吸收中毒,有的经呼吸道吸收中毒,有的对皮肤有致敏作用,有的可在人体蓄集而致癌,致害途径不同,危害大小也不一样,需要逐个进行辨识和评价。
如抑芽敏,又名氟节胺,主要成份是氟化物,黄色晶体,熔点101—103℃,难溶于水,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00㎎/㎏,其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5㎎/m3。
对皮肤中等刺激,对眼睛刺激强烈,无致癌、致畸性。
⑶、物理类危害因素。
在烟草商业企业的物理类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振动(存在于汽车驾驶作业)和高温作业(夏季进行的卷烟配送、专卖下乡检查、烟叶生产等室外作业)电脑辐射等几种。
其中因局部振动引起的手臂振动病已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企业应加强对产生振动的相关作业的识别和管理,降低危害。
物理类危害因素主要根据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邀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测、评价和提出有关管理控制措施意见。
(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举例⑴、生产性毒物的评价。
例一:以抑芽敏为例,评价如下。
①、首先把已辨识出来的抑芽敏的使用部门、作业活动、危害成份、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等填入表九相应栏目。
②、危害后果C的取值,根据抑芽敏的理化性质、对人体的危害性、LED50值、职业接触限值等,参照表六取最大可能值,得到抑芽敏的危害后果(C)的最大取值为3,填入表九危害后果C栏。
③、暴露时间E的取值,根据对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工作过程的观察和询问调查,每天暴露时间少于3小时,每周暴露时间小于15小时,参照表五,取值为2,填入表九暴露时间E栏。
④、使用数量H的取值,根据对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工作过程的观察和询问调查,员工主要是指导烟农如何正确使用抑芽敏,每天接触量少于1㎏,按表一取值为1,填入表九使用数量H栏。
⑤、传播可能性I的取值,根据抑芽敏(氟节胺)的理化性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对照表二取值为1,填入表九传达室播可能性I栏。
⑥、释放可能性J的取值,根据对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工作过程的观察和询问调查,抑芽敏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控制措施,对照表三取值为10,填入表九释放可能性J栏。
⑦、人员接触可能性K的取值,根据对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工作过程的观察和询问调查,在抑芽敏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短时接触,对照表四取值为2,填入表九接触可能性K栏中。
⑧、按L=(1H+2I+3J+4K)/10计算出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值4.1,填入表九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栏中。
⑨、管理因素M的取值,根据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查阅,及对员工的询问调查,参照表七得到管理因素M的取值为10,填入表九管理因素M栏中。
对管理因素M 的取值依据,即有何管理控制措施,填入表九现有管理控制措施栏。
⑩、危害风险值D=L×E×C×M=4.1×10×2×3×10=2460,填入表九危害风险值D栏。
○11、危害风险值为2460,参照表八,风险等级为2级,填入表九“危害风险等级”栏中,表九中建议采取的措施栏填入“须采取进一步行动降低人员暴露,如为员工配备相关防护用品等”。
表九中“健康监护项目”栏填“无”,因为该风险可以接受,所以不必进行健康监护;“是否进行现场监测”栏填“否”。
⑵、生产性粉尘的评价。
例二:以烟草尘为例,评价如下:①、首先在表九中把烟草尘的辨识用部门、作业活动、危害成份、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等填好。
②、烟草尘危害后果C的取值。
根据烟草尘的特性,参照表六危害性描述栏,得烟草尘的危害后果C值为6,填入表九。
③、暴露时间E的取值,根据对一线员工的工作过程观察和询问调查,收购期间员工每天暴露时间大于5小时,每周暴露时间大于25小时。
参照表五,取值10,填入表九接触时间E栏。
④、接触数量H的取值,根据对某烟站的询问及查阅相关数据报表,已知某烟站每天收购量达到350担,参照表一,取值6,填入表九接触数量H栏。
⑤、传播可能性I的取值,根据烟草尘的分散度,参照表二,取值6,填入表九释放可能性I栏。
⑥、释放可能性J的取值,根据对工作场所烟叶收购工作流程的观察,参照表三,取值为10,填入表九释放可能性J栏。
⑦、接触可能性K的取值,根据对员工的询问及对收购场所员工工作情况的观察,参照表四,取值为10,填入表九接触可能性K栏中。
⑧、计算危害发生可能性L的值。
L=(1H+2I+3J+4K)/10=8.8,填入表九危害发生可能性L栏。
⑨、管理因素M的取值,根据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查阅,及对员工的询问调查,参照表七得到管理因素M的取值为10,填入表九管理因素M栏中。
对管理因素M 的取值依据,即有何管理控制措施,填入表九现有管理控制措施栏。
⑩、危害风险值D的计算。
D=L×E×C×M=8.8×10×6×10=5280,填入表九危害风险值D栏中。
○11、根据风险值D,参照表八,得到风险等级为3级,填入表九风险等级栏中。
○12、表九中其它栏目的填写。
参照表八,烟草尘的风险等级达到3级,需要邀请专业人员对工作现场进行检测,在表九“是否进行现场检测”栏中填入“是”。
经专业人员检测,假如工作现场的粉尘浓度是34mg/m3,其超标倍数是34/2=17(倍),对照表六,其危害后果C值为6,与烟草尘的定性评价取值相同,说明前述烟草尘的评价是准确的。
如果不相同,则以现场检测数据的超标倍数评价所得危害后果C值为准,按D=LECM重新调整风险值及其风险级别,填入表九相应栏中。
健康监护项目栏填入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法定职业病。
如烟草尘可能导致的法定职业病为“其它尘肺”,相关员工健康体检时,要把肺部检查列为体检项目。
根据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参照表八相应的评价,把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填入表九采取的措施建议栏中。
四、建立员工身体健康监护档案。
要选择固定的有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为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建立员工身体健康监护档案,为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和合理用工方面提供依据。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职业病报告卡;对职业病患者、职业禁忌症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劳动者的处理和安置记录;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等。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要指定部门和专人统一管理和保存。
五、结束语职业卫生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加强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关注,是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的体现,是企业长期和谐健康发展的根本。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为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一个思路。
但本文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如表一中烟草尘产生的多少与每天烟叶收购量的关系有待于在工作实践中检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