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不良反应汇总

合集下载

我院12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12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行 统计 和 分 析 。
2 结 果
2 . 1 药品不 良反应报告来源科室分布 ( 见表 1 )
表 1 1 2 5例 A D R 报 表上报 科 室情 况
表4 7 3 例 次静 脉给 药 A D R患者 溶媒 使用 情 况
表5 1 2 5例 A D R原 患疾病 分布
2 . 2 性 别 与年 龄 分 布
组为 2 6例 ( 2 0 . 8 % ) , 3 6  ̄6 0岁 年龄 组 为 7 0例 ( 5 6 . O % ) , ≥6 O岁
患者 5 1 例( 4 0 . 8 % ) 。 值得注 意的是: ① 老年患者多存在不 同程
度 的 脏 器 功 能减 退 , 对 药物剂 量的个体差异 性大, 药 效 闽值 变 窄, 对药物 的敏感性 和耐受性 不同于青壮年 , 因 而 易 发 生 药物

96・
C hi ne s e J o ur nal o f I nf o r ma ti o n o i l T C M
O ct .2 01 3 VO1 .2 0 No .1 0
我院 1 2 5 例 中成药不 良反应报告分析
杜海涛, 司延斌, 庄洁, 赵志刚
中图 分 类 号 :R 2 8 8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 1 0 — 0 0 9 6 — 0 3
药 品不 良反 应 ( A D R ) 关系到医疗安全, 日益 为 临 床 所 重 视 。 笔者现对本院 2 0 0 7年 1 O月 -2 0 1 2年 9月 收 集 的 中 药 A D R报
表 6 1 2 5 例A D R所 涉及 的 中成药 类别 分布

10种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10种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我国中成药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由于其疗效显著,应⽤⽅便,因⽽深受患者的喜爱。

然⽽,中成药如果应⽤不当,也会长⽣毒副作⽤,得你危及⽣命。

1.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常⽤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

除孕妇禁⽤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

例如⼀位患者因为患疖肿与咽喉⼲痛⽽服六神丸后,竟产⽣⽪肤奇痒、烦躁不宁、⾯⾊苍⽩、恶⼼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困难、⼼率缓慢、⼼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的治疗,才转危为安。

这主要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的成分的缘故,因此切勿乱⽤。

2.⽜黄解毒丸通常⽤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腔溃疡、⽛龈炎等病。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的中成药。

3.⾦匮肾⽓丸⼜称六位地黄丸,常⽤于治疗腰酸腿软、⼩腹急痛、烦渴不眠、⼩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是有些病⼈服⽤后,会出现⽪疹、恶⼼、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压上升、⼼跳加快等不良反映。

⼩活络丹有⼈因患外伤性肩周炎或腰部扭伤⽽服⽤此药,结果出现了胸闷⽓短、呼吸困难、全⾝⽪肤剧痒等症,后给予抗过敏、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才得以康复。

究其原因,可能与组⽅中的地龙(蚯蚓)所含的动物性蛋⽩致敏有关。

4.逍遥散主要⽤于治疗头晕⽬眩、倦怠⽆⼒等症。

有的病⼈因患三叉神经痛⽽服⽤此药,结果⼀周后出现点状份红⾊丘疹(属于药疹的⼀种),既感寒冷,⼜发⾼烧,头部胀痛,⽆法⼊睡,同时⾯部及下肢也都出现了浮肿。

停⽌服药后对症治疗,⽅获痊愈。

5.云南⽩药即可⽌⾎⼜可祛瘀。

它不仅被⼴泛应⽤于外伤的治疗,⽽且在治疗胃肠、⼦宫等出⾎⽅⾯,也有明显的疗效。

但有⼈误以为服⽤量越打,效果越好,于是超量服⽤,以致发⽣中毒事故。

主要表现为头痛、⼼慌、呕吐、胸部灼痛,⼝⾆与四肢⿇⽊,甚⾄产⽣低⾎压、⼼律失常、⼼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症。

6.⾹连丸、⼋珍益母丸有⼈服⽤⾹连丸后,浑⾝物⼒、⼼绪烦躁、⼩便短涩、脐周隐痛、继⽽出现环形红斑,也有⼈在服⽤⼋珍益母丸之后,在⼝唇、颈部、四肢等处出现⼤⼩不等的紫红⾊斑疹及⽔疱,且痒痛异常,均为过敏反应。

医疗药品管理常用中成药不良反应

医疗药品管理常用中成药不良反应

参附注射液 【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 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 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 泄泻、痹症等。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2~4ml/次,1~2次/日。静脉滴注:壹 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500ml稀释后使用)。静脉推注:壹次5~20ml(用 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或 遵医嘱。 参芪扶正注射液 【主要成分】 党参、黄芪。 【功能主治】 益气扶正。用于气虚证肺癌、胃癌的辅助治疗。 和化疗合用有助于提高疗效、保护血象。提高气 虚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气虚症状及生存质量。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壹次250ml,壹日壹次,疗程21天; 和化疗和用,于化疗开始前3天开始使用,疗程 可和化疗同时结束。 【注意事项】 1、本品应认真辩证用于气虚证者;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3、本品不得和化疗药混合使用。 【禁忌】 有内热者忌用,以免助热动血。 柴黄冲剂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 【用法用量】 口服,壹次1袋,壹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于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5.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 者应于医师指导下服用。 10.禁忌:糖尿病患者禁服 柴银口服液 【主要成分】 柴胡、金银花、黄芩、葛根、荆芥、青蒿、连翘 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内 热症,症见:发烧恶风,头痛,咽痛,汗出,鼻 塞流涕,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壹次1瓶,壹日3次,连服3天。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宜温服。 【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提示:本品有壹定的抗流感 甲、乙病毒及抗菌作用,同时仍有壹定的解热、 镇咳、抗炎作用。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沉香舒气丸 【功能主治】 舒气化郁,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 引起的胃脘胀痛俩胁胀疼痛或刺痛,烦躁易怒呕 吐吞酸,呃逆嗳气,倒饱嘈杂,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口服,壹次2丸,壹日2~3次。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丹七片 【功能主治】 活血化淤,用于血淤气滞,心胸痹疼,眩晕头疼, 经期腹同痛。 【用法用量】 口服,壹次3~5片,壹日3次 当归苦参丸 【功能主治】 凉血,祛湿。用于血燥湿热引起:头面生疮,粉 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精鼻赤用法用量:口服, 壹次6克,壹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 3.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 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年老体弱或患 有其他疾病者应于医师指导下服用。 当归龙荟丸 【功能主治】 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口服,壹次6g,壹日2次。 【注意事项】

部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部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13 丹参 注射液具有活血 化瘀 、通脉 养心 、保肝 、抗衰 老 . 等多种 功效。随着该 药广 泛应 用 ,其 不 良反应 报道 日益 增 多 ,据统计结果 :皮肤及 其附件 损害发 生率 为 2 1 % ; .7 神经 系统损 害发生率 为 0 9 % ;消化 、骨 骼系 统损 害发 生 .3 率为 0 6 % ;泌尿 系统损 害发生率为 0 3 % 。 .2 .1 14 心通 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 1 . 例 该药 系以黄芪 、麦 冬 、葛根 、丹参 、海 藻等 为主 要成 分 的心血 管 系统疾 病用 药 ,文报单服 此药期 间,背部 、手 掌及 手背 出现 鲜红 色 药
敏发 生率增 大。因此 ,对 于 中药 制剂 静脉 给药 ,应 注 意过 敏 反应发生 ,临床 中应 重 视该 问题 的重要 性 ,以便在 问题 发生 时 ,能给予正 确处 理 ,另 一方 面 中药注 射剂 必须 经过 药理研究 ,保 证用药 的安全有 效性 。 22 毒性 成分 的存在 因药 物 中毒性成分 的存在 ,个 体代 . 谢能力 的差异 ,长期 服 用具 毒性 成分 中成 药 ,造成 蓄积 性 中毒 ,也 是中药制 剂不 良反 应发 生 的原 因之一 ,对 于含 有
汪 兆 云 山东省沂南县 中医 院,山东 沂南 2 60 73 0
【 关键词 】 中成药 ;不 良反应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6. 993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8 1 (00 3— 05 O 07— 57 21 )1 06 一 1
随着 中成药制 剂的发展 ,中成药在 临床 上的应 用逐年 递增 ,中药汤剂 调 配处方 相应 减少 。 中成 药便 于服 用 ,便 于携带 ,使其在处方 用药 及非 处方 用 药 中占有相 当大 的 比 例 。但是 ,在人们认 识 到 中成药 的有 效 、服用 方便 ,应用 广泛等优越性的 同时 ,人 们却 忽视 了 中成药 制剂 存在 不 良 反应的方面 。中成药 制剂 的不 良反 应 近年来从 报 道情 况看 是不容忽视 的。 1 中成 药 不 良 反应 的 病 例 报 告 1 1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 克 1例 双黄 连粉针是 由金 . 银花 、连翘 、黄芩三种 中药提 取制成 ,临床用 于清热解 毒 , 抗感 染。泌尿 系 统感 染 ,静 脉 点滴 给药 发 生过 敏 性 休克 。 双黄连注射液在 临床 应用 中引发 猩红 热 药疹 3例 J ,3例 均为静脉点滴 给药 ,临床症 状 ,体表 出现 弥漫 性鲜 红 色丘

常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常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常⽤中成药的不良反应2019-10-20呼吸系统⽤药复⽅⽢草合剂祛痰⽌咳。

久服可引起⾎压、⾎糖升⾼,且可产⽣药物依赖性,⼀旦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

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宜久服。

⾼⾎压、肾病患者不宜使⽤。

急⽀糖浆清热化痰、润肺⽌咳。

由于本药含有⿇黄碱,可引起⼼脏和交感神经兴奋,因此⾼⾎压、⼼脏病患者不宜使⽤。

维C银翘⽚解表清热、祛痰利咽。

不良反应为困倦、⼝渴,长期⼤量服⽤可导致肝、肾功能异常,所以肝、肾功能不全者禁⽤。

⼼⾎管系统⽤药地奥⼼⾎康胶囊活⾎化瘀、⾏⽓⽌痛。

常⽤于治疗冠⼼病⼼绞痛、缺⾎性脑⾎管病和偏头痛。

不良反应为腹泻、便秘、⾷纳不佳、黄疸、肝损害、⾎尿等。

临床使⽤时要掌握适应证,定期监测肝功能。

⼼可舒胶囊(⽚)常⽤于治疗⽓滞⾎瘀型冠⼼病⼼绞痛、⾼⾎压和⾎脂紊乱。

已有报道,⼼可舒可引起尿潴留,故有前列腺增⽣者和⽼年⼈应慎⽤。

通⼼络胶囊益⽓活⾎、通络⽌痛。

治疗冠⼼病⼼绞痛。

个别患者服后可出现胃部不适或胃痛,如遇这种情况,可改为饭后服⽤。

⾎脂康胶囊活⾎化瘀、化浊降脂。

⽤于治疗⾎脂紊乱。

不良反应常有胃肠道不适、胃痛、腹胀,偶见⾎清转氨酶和肌酐磷酸激酶升⾼,故急、慢性肝炎者禁⽤。

五官科⽤药⽜黄解毒⽚清热解毒。

⽤于治疗咽喉、⽛龈肿痛和⼝⾆⽣疮。

由于该药中含有雄黄,⽽雄黄中含有少量砒霜,砒霜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胃肠和⼼⾎管系统均有毒性作⽤,并在体内有蓄积作⽤,因此不宜长期和超量使⽤。

六神丸清热解毒、消炎⽌痛。

⽤于治疗咽喉肿痛、痈疡疔疮。

过量服⽤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呕吐、⼼动过缓或⼼律不齐。

由于本药含有蟾酥、雄黄,故不宜长期、超量服⽤。

黄连上清⽚散风清热、泻⽕⽌痛。

⽤于治疗⽛龈肿痛、⼝⾆⽣疮、⼤便秘结、⼩便短⾚。

不良反应为长期或过量使⽤会引起肝损伤。

⾻关节⽤药雷公藤⽚活⾎化瘀、消肿抗炎、解毒。

⽤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液、消化、泌尿、⽣殖、内分泌系统。

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及原因分析

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及原因分析

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及原因分析发表时间:2015-07-01T14:40:03.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作者:卢瑞[导读] 中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中成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卢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药房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探讨解决问题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我院2014年度各科室自发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14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用法用量以及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分类并分析。

结果: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中,男性患者71例(48.63%),女性患者75例(51.37%),年龄≥61岁以及11-20岁年龄段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占比较大,分别为47例(32.19%)和33例(22.60%),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52例(35.62%)、神经系统损害29例(19.86%)和消化系统损害23例(15.75%),注射剂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98例,占比67.12%。

结论:我院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和儿童患者为主,以皮肤及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等临床表现最为常见,多由注射剂中成药所致。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原因【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46-02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 Lu Ru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medications, and discusses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In 2014, 146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report, by adopting the Method:of retrospective study a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Results: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 damage to the skin and accessories 52 cases (35.62%), nervous system damage, 29 cases (19.86%) and digestive system damage 23 cases (15.75%), injection adverse reaction caused by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98 case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67.12%. Conclusions: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s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elderly and children, caused by damage to the skin and accessories, damage the nervous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damage and othe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most common more caused by injection,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s; Report; why 中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中成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中成药不良反应一览表

中成药不良反应一览表

中成药不良反应一览表三九胃泰内服致固定性药疹,全身荨麻疹型药疹,孕妇过敏型药疹,冲服致过敏:周身丘疹或风团,痛痒,头痛,高热,休克症状三蛇胆川贝露内服致过敏性斑疹块三黄片内服致血尿,停药自愈六神丸新生儿内服中毒致心律失常,致急性胃粘膜损伤,致过敏:全身瘙痒,皮肤风团块,休克症状,内服致胎动,胎漏,先兆流产六味地黄丸内服致过敏:手足瘙痒,心慌不安,停药自愈十滴水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人参丸内服美国人参丸致猩红热样药疹云南白药内服致尿失禁,血小板减少,过敏:胸闷,心慌,腹痛,恶心欲吐,奇痒云南白药膏外贴致过敏牛黄解毒片(丸)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致大疱性药疹并肝功能损害,致支气管哮喘,长期服用致成瘾牛黄上清丸内服致过敏性休克牛黄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反应。

元胡止痛片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跌打丸用酒调糊外敷处致过敏:痒而疼痛,肿胀,丘疹。

加味逍遥散内服致瞑眩正红花油外用致过敏性休克或过敏性紫癜正天丸内服致固定性药疹,致过敏防风通圣丸内服致光敏皮炎样药疹。

补中益气丸内服致过敏妇宁栓接触致过敏:全身疫痒,风团样药疹金匮肾气丸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斑疹,心律失常复方丹参片内服致口腔多处溃疡复方丹参液静注致过敏性休克复方甘草片内服致固定红斑性药疹,全身皮肤发绀,昏迷,呼吸衰弱,瞳孔缩小。

复方草珊瑚片含服致过敏性药疹复方穿心莲内服致过敏消咳喘糖浆内服致哮喘:面赤气粗,胸隔痞闷,喉中痰鸣,哮鸣气促消渴丸内服致低血糖:大汗,脸色苍白,乏力消炎利胆片与胆石通伍用致急性胃粘膜损害咳特灵内服致急性溶血:胸闷,腹胀,寒战,恶心呕吐,腰酸痛,全身黄染浮肿,尿少呈酱油色洁尔阴洗液外搽患处致接触性皮炎脉络宁静滴致急性呼吸窘迫过敏症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速效伤风胶囊内服致婴儿严重神经症状,致哺乳期团乳,急性尿潴留或大疱型红斑样药疹清开灵肌注致荨麻疹,致过敏:全身丘疹,面部水泡,低热清热解毒液(剂)肌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面色苍白银翘解毒片内服致过敏休克:全身团块样丘疹,头晕,恶心,心悸,四肢麻木,口唇发组,血压下降银翘解毒液口服致荨麻疹样皮疹黄连上清丸内服致胃粘膜损害速效救心丸内服致口腔溃疡速效感冒冲剂内服致小儿惊厥;意识不清,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唇发紫,四肢肌张力增强速效感冒片内服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冒清内服致老年人急性粒细胞减少或再障性贫血感冒冲剂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麝香追风膏外贴致过敏性休克藿香正气丸内服致心动过速,或致过敏性休克:头晕,胸闷,寒战,血压下降,晕厥双黄莲静滴致血管神经性水肿型药疹,全身瘙痒,口、眼难张开风油精内服致依赖性:停药出现抑郁,嗜睡,厌食、气喘加重甘草合剂内服致急性中毒冰硼散外用致中毒死亡:西红柿样便,皮疹,大便潜血,神志不清,休克死亡参脉注射液静注致过敏:面潮红,荨麻疹,胸闷,气促,咳嗽,心律失常附子理中丸乌头碱类中毒;口舌麻辣,咽喉不适,味觉消失,舌卷缩不能桔梗片头晕,乏力,心慌作呕,四肢冷汗,血压下降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中成药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中成药
九、莪术油注射液
功效:抗病毒药
不良反应:过敏样反应(64例占21%)、皮疹(45例占15%)、呼吸困难(17例占6%)、过敏性休克(12例占4%)、死亡(1例)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莪术油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注10ml左右,患者自觉胸闷,随之出现呼吸困难,面部、四肢青紫。立即停止输液,平卧,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患者逐渐好转。
02
不良反应:1988年至2005年3月,肝损害(10例)、剥脱性皮炎(1例)
03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57岁,因恶心,乏力、腹胀10余日伴皮肤、巩膜黄染入院。患者1月前银屑病服用克银丸,每次100粒(10g),每日3次。服药10余日后自觉恶心、乏力、腹胀、纳差,继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既往患银屑病1年余,病情轻,一直未治疗。体检:T36.4℃,R20次/min,P78次/min,BP110/70Kpa。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084U/L,谷草转氨酶428U/L;乙肝酰转肽酶175U/L,碱性磷酸酶256U/L,乳酸脱氢酶157U/L;乙肝表面抗原(-),抗甲肝病毒IGM抗体(-),抗丙肝病毒抗体(-),尿胆红素(+),尿胆原(+ +),总胆红素73.0umol/L,1分钟胆红素18.1umol/L。
建议:龙胆泻肝丸的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使用,避免大剂量、长疗程服用。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有、使用应谨慎,治疗期间应注意肾功能监测。
五、葛根素注射液
01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用于扩 张血管
02
不良反应: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皮疹(47例),过敏性哮喘(1例),过敏性休克(7例)、溶血性贫血(8例,其中1例死亡)

33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33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r e v i e w t h e A DR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p a t e n t me d i c i n e s a n d s i mp l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o c c u r r e d
b y i n j e c t i o n s i n v o l v i n g 8 v a i r e t i e s a n d a n o t h e r 8 c a s e s w e r e c a u s e d b y o r a l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 T h e g e n d e r o f 3 3 p a t i e n t s w a s
C H E N L i h u a Z HU J i a n g Z H A N G J i f e i G U X i a o l i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Gu a n g mi n g Ho s p i t a l o f TCM i n P u d o n g Ne w Ar e a , S h a n g h a i 2 0 1 3 0 0 ,C h i n a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o r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u s e o f t h e m.M e t ho d s 3 3 ADR c a s e s r e p o r t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i n 2 01 0 we r e a n a — l y z e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i n r e s p e c t o f a g e a n d g e n d e r o f p a t i e n t s ,v a r i e t i e s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d o s a g e or f m s ,o r g a n s a n d s y s - t e ms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a n d d e g r e e i n v o l v e d i n ADR.Re s u l t s I n t h e t o t a l o f 3 3 ADR c a s e s ,2 5 c a s e s we r e c a u s e d

中成药不良反应

中成药不良反应

过敏 反应
中成药引起与抗原抗体结合有关的不良 反应,造成生理功能紊乱,甚至组织损 伤,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病理机制复
杂,又称变态反应
第十六页,共70页
由于使用中药引起的人体功能 或器官组织损害称为毒性反应
第十七页,共70页
药物的毒性成分与毒性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把中药毒力分为大毒,有毒,小 毒三级。
第二十九页,共70页
临床症状
相关疾病
引发药物
主要成分
复方甘草片、牛黄清脑丸、 风湿骨痛丸
第三十页,共70页
临床症状
相关疾病
引发药物
主要成分
生物碱、硫化砷、氰化物
第三十一页,共70页
2、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的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
相关疾病
引发药物
主要成分
胸痛、胸闷、心悸、口唇发 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 音低钝或减弱、血压下降或升 高
第四十一页,共70页
临床症状
相关疾病
引发药物
主要成分
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地奥 心血康、清开灵、速效伤风胶 囊、小儿速效感冒片、中华跌 打丸
第四十二页,共70页
临床症状
相关疾病
引发药物
主要成分
生物碱、砷、铅、汞、马兜 铃酸、黄酮
第四十三页,共70页
5、以血液系统症状为主的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
相关疾病
药物的毒性反应:指使用中药引起的人体功能或器官组织损 害称为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与中成药本身的毒性、用量、用药时间、体质等 因素有关。
分为即刻毒性反应(急性中毒反应)与蓄积毒性反应(慢性中毒 反应)
第十八页,共70页
致癌作 用
有些中药具有直接致癌作用如槟榔 。还有些中药本身不致癌,但与某 些致癌物质其作用后具有促癌作用 ,如巴豆油甘遂中的大戟二萜醇类 物质

37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37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37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摘要】目的:探讨某医院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某医院搜集的37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品种、药物剂型、临床表现以及同一批次药物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37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129例由注射剂引起,占中成药不良反应的34.2%;248例由口服制剂引起;377例患者中男197例,女180例。

158例年龄段在(21-30)岁、89例年龄段(51-60)岁,64例年龄段在(61-70)岁;203例皮肤及附件发生不良反应,110例过敏性休克、发热,53例头晕头晕、抽搐,9例恶心、呕吐,2例尿道疼痛,小便不畅;6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同批次出现;53例参麦注射液同批次出现;4例舒血宁注射液同批次出现;2例生脉注射液同批次出现,2例注射用炎琥宁同批次使用。

结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影响因素角度,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报告,降低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8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57-01中成药是我国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我国的医学发展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中药制剂的不断发展,中成药新品种以及新剂型也明显增多,在临床上使用幅度也比较大。

但是,患者用药后由于使用不当或者使用错误药物剂型等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因此,临床上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1]。

为了探讨医院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依据。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某医院搜集的37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某医院搜集的37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资料报告进行分析,实验中男197例,女180例,年龄为(1.6~78.9)岁,平均年龄为(55.7±3.1)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1-15.9)天,平均病程为(4.2±1.1)天。

中成药不良反应ppt

中成药不良反应ppt

05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 施及Βιβλιοθήκη 停药并就医总结词: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一旦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准确判断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
总结词
针对性处理
详细描述
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医生可能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 治疗的方法。对症治疗包括针对不良反应症状的药物、物理 治疗等;支持治疗则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 施,以帮助患者度过不良反应期。
中成药不良反应
目录
•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表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01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总结词
中成药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案例一:某感冒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总结词:过敏反应
详细描述:某患者因感冒自行购买并服用某感冒中成药,服药后不久出 现皮疹、瘙痒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过敏反应。
案例分析:该患者对感冒中成药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导致机体产生过敏 反应。中成药成分复杂,易引起过敏反应,需特别关注过敏体质人群。
案例二:某降糖中成药引起的肝损害
03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 表现
皮肤症状
皮疹
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或丘 疹,可能伴有瘙痒、疼
痛等症状。
荨麻疹
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
伴有剧烈瘙痒。
皮肤瘙痒
皮肤灼热感
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瘙 痒感,可能伴随红肿、
皮疹等症状。

中成药的副作用

中成药的副作用

中成药的副作用中成药是指中医药材制成的药物,其功效主要是通过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虽然中成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会伴随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人们需要了解并意识到这些副作用的存在,以便进行合理使用。

首先,很多中成药具有药物过敏的副作用。

个别人群对某些药物成分具有过敏反应,可能会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甚至还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心慌等。

而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来说,更需要特别警惕,不合适的中成药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

其次,中成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依赖性。

有些中成药中所含的成分,如某些镇痛成分,患者为了缓解疼痛会频繁使用,久而久之,患者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性,即只有依靠这些药物才能缓解疼痛。

这样一来,一旦停药,患者可能会出现反跳性疼痛加重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另外,中成药中一些成分对肝脏和肾脏有一定的毒性。

中成药在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后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负担。

特别是使用含有大剂量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如某些感冒退烧药,过度用药会对肝脏和肾脏功能产生损伤。

此外,中成药中一些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加西药的浓度或降低其代谢速度,从而导致不良效果或副作用的发生。

因此,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告知医生其他同时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最后,中成药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比如口干、恶心、头晕等,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但是,如果出现严重反应,如呕吐、腹痛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中成药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使用中成药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尽量避免过敏、依赖性、肝肾损伤等副作用的发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按医嘱进行调整。

同时,患者也需要了解中成药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中成药副作用

中成药副作用

中成药副作用
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它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这里将以非处方药中常见的中成药副作用为例进行介绍。

中成药副作用主要包括药物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毒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等。

首先,药物过敏反应是中成药副作用的常见类型。

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对药物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等,严重情况下还可出现呼吸道水肿、心血管系统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其次,胃肠道反应也是中成药常见的副作用。

这些药物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不适感。

同时,它们还可能导致胃炎、溃疡等胃肠道病变。

此外,中成药中还存在一些植物毒素,如阿魏酸、马钱子碱等,容易导致中毒反应。

例如,某些中成药含有马钱子制剂,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昏迷甚至死亡。

最后,其他不良反应也是中成药副作用的一部分。

例如,某些中成药可能影响肝功能,导致肝损伤或肝功能异常;某些中成药可能影响肾功能,导致肾损伤或肾功能异常;某些中成药还可能影响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使用中成药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同时,对于有过敏史、胃肠道易敏感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慎重选择使用中成药,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不适反应,以便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

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60例分析

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60例分析

性紫癜等 , 穿琥宁注射液引起血小板 下降 2 , 例 雷公藤总甙片

2结果
引起粒细胞减少 1 , 例 银杏 叶片引起虹膜出血 1 , 例 灭澳灵片
引起过敏性紫癜 l 。 例
2 1不 良反应 与年龄 的关系及 出现的时间 6 例 中男性2 例 , . 0 8
女性 3 例 ; 2 儿童 1 例( 0 0 , 2 2 .%) 青壮 年 3 例( 5 0 , 3 5 .%) 老年 3 4神经系统ADR 双黄连注射 液引起剧烈头痛2 , . 例 清开灵 1 例(50 ; 5 2 .%)年龄最小 4 个月 , 最大 7 岁。不 良反应出现时 注射液 引起精神症状 3 2 例。临床症状 多为头痛 、头昏、失眠。 间:即刻型( ~3 mi)5 5 .3 ,快速型( ~7 h 1 例 考虑 中药制剂 中多含有大分子物质 ,具脂溶性 ,可透 过血 一 2 0 n 3 例(8 3 %) 1 2 )5 (5 0%) 2 .0 ,迟缓型(2 7h以上)0 (6 6 %) 1 例 1 .7 。 2 2不 良反应与剂型 、 . 给药途径的关系 注射剂5 例(66 %) 2 8 .7 , 脑屏 障进入脑组 织,导致 中枢 兴奋性增加 。
吐、面色苍 白、心慌、血压下 降或升高 、心律不齐 、呼吸困 4 3 AD . R与药物 剂型的关系 不 良反应 中注射液的发生率 占
难 、发绀 、哮喘等 。引起药物 为 :清开灵注射液 、双黄连粉 8 .7 6 6%,中成药不 良反应与剂型的关系较大 ,在 所有 的中成 针剂、刺五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 、六味能消胶囊 。
1资料来源与方法
通过 网络及手工检索收集 1 9 ~2 0 年国内医药期刊发 致肝损害各 1 , 96 04 例 壮骨关节丸致肝 损害2 例。 表的中成药 制剂 不 良反应 6 例 ,并对患者年龄、用药情况及 3 3血 液系统 ADR 主要症状 为 :出血 、血小板减少 、过敏 0 .

中成药不良反应汇总

中成药不良反应汇总

复方及中成药:二天油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躯干与四肢出红丘疹,形成小水泡并溃烂三九胃泰内服致固定性药疹,全身荨麻疹型药疹,孕妇过敏型药疹,冲服致过敏:周身丘疹或风团,痛痒,头痛,高热,休克症状三蛇胆川贝露内服致过敏性斑疹块三黄膏乳香、没药致过敏:丘疹。

水泡。

三黄片内服致血尿,停药自愈四虫散加味内服过量致复合中毒:眼脸浮肿,会阴、下肢水肿,水泡,溃疡,肾损伤六神丸新生儿内服中毒致心律失常,致急性胃粘膜损伤,致过敏:全身瘙痒,皮肤风团块,休克症状,内服致胎动,胎漏,先兆流产六味地黄丸内服致过敏:手足瘙痒,心慌不安,停药自愈十滴水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101毛发再生精外搽头部引发支气管哮喘七厘散外敷致过敏:敷处肿胀,紫红色,奇痒,大水泡,人参蜂王浆内服致齿龈渗血,原症状加重人参丸内服美国人参丸致猩红热样药疹新人参顺血散内服致皮疹,表皮坏死,溶解型药疹大黄度虫丸内服致猩红热样药疹,胸背部、外阴、股内侧潮红,肿胀,丘疹,瘙痒大活络丹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口唇疙疹,充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骨刺片同服致心律失常:胸闷,憋气,头痛,早搏小活络丹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黑便,呕血川芎蛋偏方内服致中毒:脐周与下腹疼痛,肾损害云芝肝泰内服致周身风团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心绞痛,大汗云南白药内服致尿失禁,血小板减少,过敏:胸闷,心慌,腹痛,恶心欲吐,奇痒云南白药膏外贴致过敏云香精过量服用致中毒:面色苍白,气喘,心力衰竭乌龙散内服致过敏性肺泡炎乌头细辛酒内服或内服兼外用致中毒:全身麻木,心率加快,周身发冷,血压下降,死亡牛黄解毒片(丸)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致大疱性药疹并肝功能损害,致支气管哮喘,长期服用致成瘾牛黄抱龙丸内服致腹泻.牛黄上清丸内服致过敏性休克牛黄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反应。

安宫牛黄丸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部浮肿,心率快元胡止痛片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心肝宝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心脉宁片服之过敏:全身瘙痒,伴丘疹,烦躁中华跌打丸内服致过敏性肾炎风痛灵滴入鼻腔致过敏:腹痛,气急,口唇发绀,血压下降跌打丸用酒调糊外敷处致过敏:痒而疼痛,肿胀,丘疹。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例子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例子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例子
中成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尽管中成药在
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它们也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例子:
1. 朱砂类中成药:朱砂是一种常用于清热解毒的中药成分,但过量服用或长期
使用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口干、心悸、口渴、肢冷等。

2. 雄黄类中成药:雄黄具有清热解毒、杀虫驱蛇的作用。

然而,滥用或过量使
用雄黄类中成药可能导致中毒反应,包括头昏、恶心、腹痛、腹泻等。

3. 附子类中成药:附子被广泛用于祛寒、温补的中药方剂中。

然而,如果使用
不当或剂量过大,可能引发中毒反应,表现为心慌、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

4. 金银花类中成药:金银花常用于清热解毒、解表利咽。

但如果过敏体质的人
过量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5. 甘草类中成药:甘草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草药,在舒肝、解毒、和中药方剂
中常被使用。

然而,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甘草类中成药可能引发低钾血症、水肿、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中成药的剂量、使用频率、个人体质等因素
密切相关。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使用,并及时告知医生任何不良反应的出现。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中成药,才能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

13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

13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
136 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崔晓荣*, 石春生#, 宫淑艳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密云医院药剂科, 北京市 101500)
中图分类号 R282.71; R93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 (2011) 23-2191-03
摘 要 目的: 了解中成药不良反应 (ADR) 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 2007 年 1 月至 2010 年 6 月收集的 136 例中成药 ADR 报告, 按患者年龄、 性别、 给药途径、 引起 ADR 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进行统 计和分析。结果: 136 例 ADR 涉及药品 41 个品种, 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 119 例、 26 个品种。引起 ADR 的主要品种为心脑血 管疾病药品。ADR 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重视中成药 ADR, 慎用中药注射剂,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 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 vs. contr愈 23 (57.50) 14 (35.00)
总有效率 6 个月内复发 * * 38 (95.00) 2 (5.00) 31 (77.50) 8 (20.00)
不良反应 服用 SASP 后 , 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不振 、 恶心 、 呕吐 , 对症 处理后缓解。 2.5
Analysis of 136 ADRs Induced b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UI Xiao-rong,SHI Chun-sheng,GONG Shu-yan(Dept. of Pharmacy,Miyu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Yanjing Medical College,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1500,China)

中成药不良反应一览表

中成药不良反应一览表

中华跌打丸 风痛灵 跌打丸 皮炎宁 玄麦柑橘冲剂 加味逍遥散 正红花油 正天丸 片仔癀 华陀再造丸
防风通圣丸 复方炉甘石 补中益气丸 良附丸加味 乳腺康 国公酒 白降汞软膏 妇宁栓 克银丸
治伤散 治癫丸 金匾肾气丸 复方丹参片 复方参液 复方甘草片 复方青黛丸 复方瓜蒂 复方草珊瑚片 复方穿心莲 保济丸 消咳喘糖浆 消渴喘糖浆 消渴丸 消炎解毒丸 消炎利胆片 消肿片 消痔片 咳特灵
元胡止痛片 心肝宝 心脉宁片
中成药不良反应一览表
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躯干与四肢出红丘疹,形成小水泡并溃烂 内服致固定性药疹,全身荨麻疹型药疹,孕妇过敏型药疹,冲服致过敏:周 身丘疹或风团,痛痒,头痛,高热,休克症状
内服致过敏性斑疹块 乳香、没药致过敏:丘疹。水泡。 内服致血尿,停药自愈 内服过量致复合中毒:眼脸浮肿,会阴、下肢水肿,水泡,溃疡,肾损伤 新生儿内服中毒致心律失常,致急性胃粘膜损伤,致过敏:全身瘙痒,皮肤 风团块,休克症状,内服致胎动,胎漏,先兆流产 内服致过敏:手足瘙痒,心慌不安,停药自愈 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外搽头部引发支气管哮喘 外敷致过敏:敷处肿胀,紫红色,奇痒,大水泡, 内服致齿龈渗血,原症状加重一 内服美国人参丸致猩红热样药疹 内服致皮疹,表皮坏死,溶解型药疹 内服致猩红热样药疹,胸背部、外阴、股内侧潮红,肿胀,丘疹,瘙痒 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口唇疙疹,充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骨刺片同 服致心律失常:胸闷,憋气,头痛,早搏 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黑便,呕血 内服致中毒:脐周与下腹疼痛,肾损害 内服致周身风团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心绞痛,大汗 内服致尿失禁,血小板减少,过敏:胸闷,心慌,腹痛,恶心欲吐,奇痒 外贴致过敏 过量服用致中毒:面色苍白,气喘,心力衰竭 内服致过敏性肺泡炎 内服或内服兼外用致中毒:全身麻木,心率加快,周身发冷,血压下降,死 亡 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致大疱性药疹并肝功能损害,致支气管哮喘,长期 服用致成瘾 内服致腹泻. 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内服致过敏反应。 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 部浮肿,心率快 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内服致过敏性药疹 服之过敏:全身瘙痒,伴丘疹,烦躁

(完整)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完整)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完整)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的全部内容。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主讲:周雪梅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中药不良反应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广义的不良反应概念也应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伤害.二、不良反应分类(一)病因学分类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及中成药:
二天油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躯干与四肢出红丘疹,形成小水泡并溃烂
三九胃泰内服致固定性药疹,全身荨麻疹型药疹,孕妇过敏型药疹,冲服致过敏:周身丘疹或风团,痛痒,头痛,高热,休克症状
三蛇胆川贝露内服致过敏性斑疹块
三黄膏乳香、没药致过敏:丘疹。

水泡。

三黄片内服致血尿,停药自愈
四虫散加味内服过量致复合中毒:眼脸浮肿,会阴、下肢水肿,水泡,溃疡,肾损伤
六神丸新生儿内服中毒致心律失常,致急性胃粘膜损伤,致过敏:全身瘙痒,皮肤风团块,休克症状,内服致胎动,胎漏,先兆流产
六味地黄丸内服致过敏:手足瘙痒,心慌不安,停药自愈
十滴水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101毛发再生精外搽头部引发支气管哮喘
七厘散外敷致过敏:敷处肿胀,紫红色,奇痒,大水泡,
人参蜂王浆内服致齿龈渗血,原症状加重
人参丸内服美国人参丸致猩红热样药疹
新人参顺血散内服致皮疹,表皮坏死,溶解型药疹
大黄度虫丸内服致猩红热样药疹,胸背部、外阴、股内侧潮红,肿胀,丘疹,瘙痒
大活络丹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口唇疙疹,充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骨刺片同服致心律失常:胸闷,憋气,头痛,早搏
小活络丹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黑便,呕血
川芎蛋偏方内服致中毒:脐周与下腹疼痛,肾损害
云芝肝泰内服致周身风团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心绞痛,大汗
云南白药内服致尿失禁,血小板减少,过敏:胸闷,心慌,腹痛,恶心欲吐,奇痒
云南白药膏外贴致过敏
云香精过量服用致中毒:面色苍白,气喘,心力衰竭
乌龙散内服致过敏性肺泡炎
乌头细辛酒内服或内服兼外用致中毒:全身麻木,心率加快,周身发冷,血压下降,死亡牛黄解毒片(丸)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致大疱性药疹并肝功能损害,致支气管哮喘,长期服用致成瘾
牛黄抱龙丸内服致腹泻.
牛黄上清丸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牛黄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反应。

安宫牛黄丸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部浮肿,心率快
元胡止痛片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心肝宝内服致过敏性药疹
心脉宁片服之过敏:全身瘙痒,伴丘疹,烦躁
中华跌打丸内服致过敏性肾炎
风痛灵滴入鼻腔致过敏:腹痛,气急,口唇发绀,血压下降
跌打丸用酒调糊外敷处致过敏:痒而疼痛,肿胀,丘疹。

皮炎宁配剂外搽致剥脱性皮炎
玄麦柑橘冲剂内服致荨麻疹样固定药疹
加味逍遥散内服致瞑眩
正红花油外用致过敏性休克或过敏性紫癜
正天丸内服致固定性药疹,致过敏
片仔癀内服致等麻疹样药疹
华陀再造丸内服致龟头皲裂,阴囊湿疹,长期服用致中毒:头晕头痛,口咽干,心烦,大便干,小便赤,手麻,下肢无力
防风通圣丸内服致光敏皮炎样药疹。

复方炉甘石瘙痒、红斑
补中益气丸内服致过敏
良附丸加味内服致小产
乳腺康肌注致过敏性皮炎
国公酒内服致胃粘膜损害病变
白降汞软膏连续使用致敏:发热,全身大水泡,口腔粘膜糜烂
妇宁栓接触致过敏:全身疫痒,风团样药疹
克银丸长期服用致肝炎:上腹胀痛,瘙痒,尿黄,巩膜黄染,黄疸指数高;致剥脱性皮炎,致月经不调
治伤散口服中毒:头昏,心慌,胸闷,肢体麻木,呕吐,心律失常
治癫丸服用中毒:头晕,恶心,食欲减退,乏力,腹绞痛,尿铅升高
金匾肾气丸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斑疹,心律失常
复方丹参片内服致口腔多处溃疡
复方参液静注致过敏性休克
复方甘草片内服致固定红斑性药疹,全身皮肤发绀,昏迷,呼吸衰弱,瞳孔缩小。

复方青黛丸内服致肝脏损害,致缺血性结肠炎
复方瓜蒂内服致中毒死亡
复方草珊瑚片含服致过敏性药疹
复方穿心莲内服致过敏
保济丸内服过量中毒:畏寒,四肢酸麻并抽搐
消咳喘糖浆内服致哮喘:面赤气粗,胸隔痞闷,喉中痰鸣,哮鸣气促
消渴喘糖浆内服致小儿过敏性药疹
消渴丸内服致低血糖:大汗,脸色苍白,乏力
消炎解毒丸内服致荨麻疹样药疹
消炎利胆片与胆石通伍用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消肿片内服致过敏:全身侵痒,口干喉燥,头晕目眩,胸部红疹
消痔片注射致过敏:干咳,头晕,风团皮疹,瘙痒
咳特灵内服致急性溶血:胸闷,腹胀,寒战,恶心呕吐,腰酸痛,全身黄染浮肿,尿少呈酱油色
枳马散内服过量致马钱子中毒,
洁尔阴洗液外搽患处致接触性皮炎
神功元气袋外用致接触性皮炎
骨友灵搽剂外搽致接触性皮炎
脉络宁静滴致急性呼吸窘迫过敏症
脑立清内服致过敏性药疹
祛痰灵内服致过敏
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
脑心舒内服致过敏:烦躁身痒,四肢震颤
速效伤风胶囊内服致婴儿严重神经症状,致哺乳期团乳,急性尿潴留或大疱型红斑样药疹清开灵肌注致荨麻疹,致过敏:全身丘疹,面部水泡,低热
清热解毒液(剂)肌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面色苍白
银翘解毒片内服致过敏休克:全身团块样丘疹,头晕,恶心,心悸,四肢麻木,口唇发组,血压下降
银翘解毒液口服致荨麻疹样皮疹
银黄注射液内服致过敏:四肢风团样皮损,烦躁,瘙痒。

黄连上清丸内服致胃粘膜损害
速效救心丸内服致口腔溃疡
速效感冒冲剂内服致小儿惊厥;意识不清,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唇发紫,四肢肌张力增强
速效感冒儿内服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游医丸内服致亚急性铅中毒并严重心律失常
蛤蚧定喘丸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
感冒2号内服致荨麻疹样药疹
感冒清内服致老年人急性粒细胞减少或再障性贫血
感冒通内服致血尿,或皮肤过敏
感冒冲剂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腰肾膏贴敷致全身过敏性皮炎
熊胆丸内服致过敏性皮炎
颠茄合剂内服致急性荨麻疹
麝香虎骨膏外贴致银屑病,或过敏性皮炎
麝香风湿油外搽致敏,皮肤起红斑,水泡,皮肤剥落.
麝香追风膏外贴致过敏性休克
霍香正气丸内服致心动过速,或致过敏性休克:头晕,胸闷,寒战,血压下降,晕厥
哮喘丸长期接触致砷中毒;头晕头痛,纳差,全身浮肿,出丘疹,指甲变脆有裂纹
康妇清炎栓致过敏。

全身皮疹,瘙痒,腹痛腹泻,停用症状消失
睫毛生长灵致接触性皮炎:双眼睑瘙痒,浮肿,丘疹
癫痫丸内服致铅汞复合中毒:恶心呕吐,头昏,腹痛胀,口内有金属味,齿龈红肿,肝触痛
慢肾宝内服致过敏:全身皮疹,红肿,起水泡,奇痒,纳差,乏力,阴囊肿大
喉症丸内服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雄狮丸连续内服致过敏:全身红斑水肿,瘙痒,发热。

排石汤剂内服致肠麻痹,腹胀,恶心
草乌,雪上一枝蒿独脚莲等复合外敷致并发症,红肿,灼痛,水泡,溃疡、肢体畸形,功能障碍
太阳神口服液内服致过敏:皮肤红色风团,瘙痒,胸闷
双黄莲静滴致血管神经性水肿型药疹,全身瘙痒,口、眼难张开
风油精内服致依赖性:停药出现抑郁,嗜睡,厌食、气喘加重
甘草合剂内服致急性中毒
克瘟散误服致中毒:深度昏迷,血压下降,瞳孔缩小,紫绀流涎,出汗,尿失禁
肝炎灵肌注致过敏:全身荨麻疹,瘙痒,胸闷,腹痛
治腰痛方剂内服致过敏:全身出水肿型红斑,口腔与外阴部溃疡
冰硼散外用致中毒死亡:西红柿样便,皮疹,大便潜血,神志不清,休克死亡
虎骨木瓜酒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面浮肿,头痛,头晕,纳差
豹骨壮筋丸内服致中毒:头晕,恶心呕吐
参脉注射液静注致过敏:面潮红,荨麻疹,胸闷,气促,咳嗽,心律失常
附子理中丸乌头碱类中毒;口舌麻辣,咽喉不适,味觉消失,舌卷缩不能
橘红化痰丸白矾不纯,内含砷致中毒:恶心呕吐,脐周绞痛,尿铅高,齿龈铅线明显
生黄芪,青蒿过敏,丘疹,红斑,奇痒
止痛丹内有乌头碱类,服用过量致中毒
砒枣散治皮肤溃疡,长期用药致砷中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全身瘫软,砷中毒皮炎含砷石膏方剂石膏不纯,含砷内服致中毒:腹泻,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嗜睡赤芍甘草汤致乳汁全无
葛艾汤外用治皮炎而致接触性皮炎:面部瘙痒,丘疹,水泡
桔梗片头晕,乏力,心慌作呕,四肢冷汗,血压下降
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大蒜素内服致茶碱代谢慢而中毒
三尖杉酯碱鞘内注射致严重精神障碍
东莨菪碱静滴致精神症状,尿滞留,腹胀等
补骨脂素接触致变应性皮炎与接触性皮炎
苦杏仁甙服用致氰化物中毒,严重者死亡
雷公藤多甙内服过量致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肾衰,中毒性肝炎等
藻酸双酯钠静滴致心绞痛,心悸,血压下降,关节疼痛,致流感综合征,静滴致过敏性低血压休克,全身瘙痒,胸闷,风团样荨麻疹
一叶萩碱肌注致肝损害:腹胀,纳差,乏力,尿黄,GPT高
腹蛇抗栓酶静滴致脑出血死亡,白细胞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血肿,大片皮肤紫癜,复视等
葫芦素口服过敏:全身皮疹
甘草锌胶囊长期服用致低血钾性瘫痪,或全身过敏,出风团,奇痒
右旋麻黄碱致接触性皮炎:颈,躯干,手鼻呈湿疹性皮疹
颅痛定内服致尿潴留:嗜睡,下腹痛胀,排尿困难
靛玉红内服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肺动脉血压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