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2)概述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_概述及解释说明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老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内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改变、成长和适应等。
通过对个体在不同阶段所经历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化方面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发展心理学旨在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个体健康的心理成长。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六个部分来探讨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与意义。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定义、范畴及其历史背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关键问题,并详细介绍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各阶段所涉及的主要议题。
第四部分将重点探讨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与机制,其中包括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心理机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接着,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发展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其在教育领域、社会工作领域以及心理咨询与干预中的应用。
最后,在第六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和解释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
通过深入探讨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历史背景、重要阶段与关键问题、影响因素与机制,以及实践应用与意义等方面,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认识到发展心理学在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改善社会环境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同时,本文还旨在引起读者对未来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的思考,并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1 定义和范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内,从儿童期到成年期,以及跨越整个生命周期中个体心理变化的科学领域。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会关系和身体变化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并探讨了这些发展过程对于人类行为和性格形成的影响。
毕生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毕生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内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发展心理学名词的解释:
1.发展阶段:指人类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整合。
常见的发展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2.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
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到个体与社会互动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学校、同伴和媒体等社会机构中获取的社会经验。
3.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认知态度,用于描
述和定义自己的特征和角色。
自我认同的形成主要受到个体在成长过
程中的社会化、人际关系和个人经验的影响。
4.知觉:知觉是人类对外界事物和事件进行感知、识别和理解的
过程。
知觉的发展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感官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
相关。
除了以上的名词,还有许多其他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如心理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社会认知、发展异常、自我概念等等。
这些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并为教育、家庭和社会等领域的实践提供指导。
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心理学概述引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成年发展和老年发展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概述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研究人类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发展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1. 发展发展是指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所经历的变化。
发展可以分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了解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模式和机制。
2. 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两种观点。
连续性观点认为发展是平稳和连续的过程,个体在不同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而阶段性观点认为发展是由一系列离散的阶段所组成的,每个阶段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
3. 自然与社会因素发展心理学研究中认为发展是由自然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自然因素包括基因、生理发育和生物学过程,而社会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文化等环境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依据一些基本理论来解释和预测个体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理论: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
他提出了四个发展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这一理论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2. 爱因斯坦的社会发展理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域”这个概念,指出个体在与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互动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通过社会和文化交互来实现的,个体通过与更有经验的人互动,逐渐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心理学的实践应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婴幼儿教育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为婴幼儿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1年整理)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
(完整)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自出生至生命结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特和规律的科学,亦称为毕生发展心理学心理年龄特征:研究者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共同具有的使他们与其他年龄儿童区别开来的心理发展的本质特征称做心理年龄特征复演说:霍尔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对人类种族发展历史的重演即所谓的复演说格式:皮亚杰将认知结构称做格式.格式是一种动态的心理结构,一方面它不同与静态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有不具有生理解剖的性质同化:皮亚杰认为在格式与外部刺激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格式时,格式根据已有水平出发来理解新的知识和经验对输入的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以使刺激能够被纳入现有的格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同化顺应: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格式时在同化过程的同时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格式也会适当的改变以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叫做顺应心理发展连续论:心理发展连续论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渐进式的连续的变化的过程。
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
强调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的理论。
一般都认为心理发展是连续发展的,渐进的连续过程心理发展阶段论:心理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非连续的过程有时候心理发展是平稳的有时候又会发生质变,使得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从时间纬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个阶梯状的非平滑折线。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二)2024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二)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学科。
在上一篇文章《什么是发展心理学(一)》中,我们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起源、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继续探讨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更深入地了解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特点,以及对应的研究领域和重要理论。
一、儿童时期的发展特点1. 生理发展:儿童身体和器官的发育变化2. 知觉和运动发展:儿童感知和运动技能的逐步发展3. 认知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4. 社会性发展: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认知的形成5. 情绪与个性发展:儿童情绪表达和个性特点的塑造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特点1. 身体发展:青少年体格、性征和生理功能的成熟2. 认知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3. 社会性发展:青少年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的变化4. 学业和职业发展:青少年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5. 独立性发展:青少年个体意识和自主决策能力的培养三、研究领域与重要理论1. 儿童发展研究:研究儿童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2. 青少年发展研究:研究青少年身体、认知、社会和心理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变化3. 象征性互动主义理论:理解儿童语言和社会认知的重要理论4. 个人构建理论:探讨青少年自我认同和个性形成的重要理论5. 青少年冒险行为理论:研究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心理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的理论总结:发展心理学是一门针对人类在不同阶段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学科。
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儿童时期,身体、认知、社会和情绪等各个方面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青少年时期,身体的成熟、认知和社会的变化成为研究的重点。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多样,并涌现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深化了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认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心智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身体和感知能力,建立安全感和依恋关系。
-幼儿期(2-6岁):开始发展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
-童年期(6-12岁):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建立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青少年期(12-18岁):身心发展迅速,面临身份认同、自我探索等挑战。
-成年期(18岁及以上):继续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追求事业和家庭平衡。
2. 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来建构认知结构。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形成的。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危机,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建立。
3. 情绪和社会发展:
-儿童情绪发展:从情绪表达到情绪调节的发展过程,如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方式等。
-社会认知发展:包括他人观察、社会角色认识、同理心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4. 性别角色和身份认同:
-性别角色认知:儿童如何认识性别,形成性别角色认知和性别身份认同。
-性别发展:探讨性别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性别认同形成的过程。
5. 发展障碍和干预:
-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发展障碍的诊断和干预。
-重视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障碍,促进健康发展。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指导实践中的教育、家庭和社会工作。
心理学关于毕生发展的一些知识(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
⼼理学关于毕⽣发展的⼀些知识(⼉童、青少年、中年、⽼年)[原创] ⼼理学关于毕⽣发展的⼀些知识(⼉童、青少年、中年、⽼年)第⼀节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理发展的实质⼈的发展是指⼈类⾝⼼的⽣长和变化。
在⼈的整个⼀⽣中,⽆时⽆刻不在经历着发展和变化。
但是,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速度却是不同的,有时会像惊涛骇浪⼀样奔腾汹涌,⽽有时则会像涓涓溪流静静地流淌。
⼈的⼼理发展是⼈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理现象有时⾮常微妙,复杂多变⼜不易直接观察。
传统的⼼理学观点认为,⼼理的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其⼀是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理的发展;其⼆是指民族⼼理的发展,即⼈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理的发展;其三是指个体的⼼理发展,即个体从出⽣到衰⽼过程中的⼼理发展。
发展⼼理学也分为⼴义和狭义两个⽅⾯,前者包含上述三个含义,研究上述三个⽅⾯⼼理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后者则主要指个体发展⼼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到衰⽼的整个过程中的⼼理发展和变化规律的。
⼀般来说,⼼理的发展是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从这个观点来看,个体从出⽣到青年初期这⼀阶段,是⼼理发展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这⼀阶段常常被作为研究个体⼼理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
传统的⼼理发展观点认为,从婴幼⼉期到青年初期是个体的形成阶段,成年期是稳定阶段,⽼年期是衰⽼和死亡的阶段。
然⽽,实际上⼼理的发展并不是随着⽣理的成熟⽽告终结,⼼理的发展是从个体出⽣到成年再到⽼年的持续过程。
尽管在18世纪就有⼈提出了这个观点,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理毕⽣发展的观点才被⼈们普遍接受并重视。
毕⽣发展的观点主要是:(1)⼈⽣的发展,除了⾝体在⽣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个伴随⼈的⼀⽣的过程,其⾏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期到死亡的全部⼀⽣中,⾏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的不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例如,⼈进⼈⽼年以后,⾔语能⼒往往继续加强,⽽⾝体的灵活性却减退了。
但是,对那些在不断学习和提⾼的⼈来说,当⾔语和操作结合起来时,在其⼀⽣⾏为变化中仍然呈普遍增强的趋势。
发展心理学综述
发展心理学综述刘媛摘要发展学在生态化发展观、毕生发展观、学科相互融合思潮、跨文化比较思潮的影响下, 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研究范围及对象不断扩大, 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本文主要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界定,综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界定;研究现状;未来展望Abstract: Nowadays,affected by the conception of ecological,life span, and cross-cultur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has got rich achievement in its extending range and objects, and upgrading methods.引言发展心理学是探讨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由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进过程经历了奠基期和发展期两个历史阶段, 1962年朱智贤教授著的《儿童心理学》的出版, 标志着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为发展心理学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 研究领域至对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的研究, 学科发展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并逐步形成了发展心理学学科体系。
在近二三十年来, 发展心理学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突出的标志就是从对儿童、青少年的研究, 扩展到对个体生命全程心理发展规律的探索。
可以说, 发展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领域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一界定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研究有关人类心理发展的一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人类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两个方面;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位1、发展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定位。
毕生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毕生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毕生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一、引言人类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和认知等多个方面。
而毕生发展心理学正是关注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围绕毕生发展心理学,对其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名词解释1. 毕生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个体在终身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体从出生至死亡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毕生发展心理学强调人类发展是一个动态、持续且多样化的过程,人的行为和思维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
2. 发展任务发展任务指在毕生发展过程中,个体需要完成的各种任务和挑战。
这些任务随着个体芳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包括身体发展、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建立、职业选择等。
完成这些发展任务有助于促进个体的成熟和幸福感。
3. 生命事件生命事件是指个体在毕生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和有意义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是积极的,如婚姻、职业成功等,也可能是负面的,如丧失亲人、失业等。
生命事件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引发个体认知和情感上的变化。
4. 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和交往圈子。
社会网络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提供了支持、创造了机会和资源,并影响着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交能力发展。
三、深度探讨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人的生命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婴儿期的任务是建立信任感,青少年期的任务是确立自我身份。
这个理论对于理解个体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有着重要的启示。
毕生发展心理学还研究了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并需要适应社会的期望和压力。
了解这些关键事件对于帮助个体顺利度过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2)概述
天才儿童的教育
天才儿童:在智力、创造性、艺术性、领导能 力或特定的学业领域中表现非凡的儿童。
高智商儿童“不擅于交际”、“适应性差”、 “神经过敏”?
加速和丰富计划是促进天才儿童发展的非常有 效的方式。
推孟等人对1500名天才儿童进行了长达40年的追踪研 究,发现除了更聪明之外,他们比普通学生更健康、更具
在儿童中期,同伴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仍然不及 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
友谊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William Damon
?重度迟滞?重度迟滞智商为2035或极重度迟滞智商低于20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严重受损他们基本没有或不具备语言能力对运动的控制能力也很差可能需要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严重受损他们基本没有或不具备语言能力对运动的控制能力也很差可能需要24小时看护大多数重度和极重度迟滞者都在专门机构里度过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躁狂症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 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致躁狂。
治疗方法:言语治疗等非药物疗法通常都没有效果,因此 一些人建议使用药物减轻病情。
药物治疗的局限:没有证据表明抗抑郁药物对儿童有长期 的效果,也没人知道儿童在大脑发育期间,使用抗抑郁药 物的后果。
毕生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毕生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毕生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所谓毕生发展心理学是指关于从孕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的研究。
它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
毕生发展心理学是新兴发展心理学科目,由巴尔泰斯和沙伊厄等人于1970年代提出。
他们认为,发展心理学应研究人类从胚胎到死亡的全部过程,而不应只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过去以发展为名的心理学,多数只限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研究,但忽视成年及老年的发展;但这些阶段的心理发展,对人类也很重要,加上人的发展是扣扣相连的连续过程。
所以,生命每一阶段都受以前时期影响,也影响以后发展。
毕生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发展和衰老不只是一个生理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
人的身心发展不能脱离某一时代的社会环境。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所谓人的老年化是因为老一辈人与新一代人具有不同的教育情况、社会背景及文化特点,因而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发展心理学概述范文
发展心理学概述范文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和发展。
它的研究对象是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整个生命周期。
发展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生物学影响、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等。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生物学影响被认为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遗传因素通过基因传递给个体,影响其身体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环境因素包括个体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个体与其他人的互动。
这些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研究表明父母对婴儿的照顾方式会影响其情感和社会发展。
在认知发展方面,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思维和知觉的变化。
根据许多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后的几年中会经历巨大的认知变化。
例如,亚当斯和洛克(Adams & Locke)的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识别出他们的母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学习语言,理解抽象概念和解决复杂问题。
发展心理学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领域,如性别发展、道德发展和人格发展等。
性别发展研究探讨个体的性别身份形成的过程,以及人们在不同性别角色中的经验和行为差异。
道德发展研究探讨个体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和变化。
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个体的人格特征如何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 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 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 的科学。它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 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 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多维度、多功能 和非线性的,心理结构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 获得、保持、转换和衰退的过程。
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双生子研究
实验:同卵双胞胎 vs. 异卵双胞胎
“一对在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之间比一对一 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各种属性上更为 相似的吗?”
“智慧”测验相关系数(8国)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 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 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 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 及所达到的程度。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第一反抗期
年龄:2-4岁
特点:随着动作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活动空间得以 拓展,导致自我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增强,对于大 人的要求与命令,“我不要”、“偏不”成了常 用语。
原因:孩子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如何把握某件事的进 程。好玩的动作完全可以由自己来操作与控制。 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大人的过度反应强化孩子的 行为。要是父母的反应方式在他看来新奇有趣, 他还会重复去做。
分化与层次
有些方面的发展被 视为既不是线性的,也 不是阶段性的,而是对 早先简单、弥散、整体 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分化, 并且建立起更高水平上 的整合与层级组织。持 这一模型的心理学家认 为,语言获得似乎就体 现了这样的发展模式。
2. 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个体动作发展 大脑发展 脑细胞发育
3. 不平衡性
1. 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2. 个体的发展史多方面、多层次的
生命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和失去、成长与衰退的整合 任何发展都是新适应能力的获得,包括已有能力的丧失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 pdf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pdf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人类从出生到老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是指一个人在生命周期中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中所面临的心理挑战和发展任务。
这个过程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变化的、向着成熟和完善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从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的角度探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心理发展任务和挑战,以及如何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从出生到青少年期,人类经历了身体和认知能力的迅速发展。
在这个阶段,个体主要面临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建立基本的社会和情感联系,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以及探索外部世界和自身的潜力。
孩子的早期生活经历对其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和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的支持和爱护、教育者的指导和关注,都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进入青少年期,个体逐渐面临自我认同和价值观的建立。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往往会经历自我寻找和自我肯定的挑战,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建立独立和自主的个性。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能够帮助青少年度过这一自我成长的过程,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逐渐进入成年期和中年期,面临工作事业、家庭生活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平衡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人们在这一阶段通常会经历事业起伏、家庭关系变化等挑战,需要通过积极的心态和适当的行为来应对。
社会支持和个人内在的自我认同,对于个体在成年期和中年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个体进入老年期,经历身体和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以及生活中角色和身份的转变。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身心健康。
良好的家庭支持、社会关怀和自我满足感,能够帮助老年人度过晚年时光,享受生活的美好。
毕生发展心理学概述共44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毕生发展心理学概述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中期的记忆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学前儿童不能完成守 恒任务,是因为他们有限的记忆能力,一旦儿 童短时记忆显著发展起来,他们就能够解决更 多的与逻辑有关的问题.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 。
焦虑和烦恼的区别
焦虑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而烦恼有现实 的内容:如孩子不听话等。
烦恼主要是对过去事情的后悔和对现状的不满 ,而焦虑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预支焦虑 )。
焦虑症案例
女,中学生, 患焦虑症两年。常感疲劳、焦虑,进入 重点中学后,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孤僻,伴记忆力下降, 学习成绩退步。最怕考试,最怕将成绩给别人看。大凡考 前食欲不振,睡眠不足,坐卧不安,内心慌乱,不能集中 注意,记忆效果不佳。常有心悸,多汗,呼吸急促,肌肉 紧张,头昏,恶心,食欲不振,手脚发冷等, 失去学习 兴趣和生活情趣。
讨论:你会让自己的孩子服用人 造生长激素吗?
矮究竟是不是一个问题? 激素有没有危险的副作用?
无可否认生长激素在身高方面的作用 药物可能导致儿童提前进入青春期,反而抑制始出现,主要包括抑郁、焦虑、 双相障碍、双重人格等。
心理障碍比较普遍,约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心理 障碍,并导致一些损伤(Kalb , 2003 ; Beardslee & Goldman , 2002) 。
发展心理学
身体发展
总的趋势 (1)儿童中期的身体发展缓慢而稳定 (2)明显的个体差异:女孩在小学阶段的平均身高高于男孩
,这反映了女孩的身体发育稍快,她们在青春期的急速发 育始于10岁左右。 (3)影响因素:遗传基因、营养、严重的应激(压力) 也可能影响脑垂体的机能。 (4)营养不仅仅影响儿童的身高体重,也与其社会性和 情绪发展有关,获取充足营养的儿童更有精力、更自信, 相反,营养失调则可能通过抑制儿童的好奇心、反应性和 学习动机来影响其认知发展。
躁狂症典型病例
某女,19岁,因两周来异常兴奋,挥霍乱花钱而就 诊住院。
患者近两周来,情绪异常愉悦,整天兴高采烈,忙 东忙西的,自我感觉良好,喜欢逛街购物,乱花钱,买 些不实用的东西,打扮花俏一改以往。话多,滔滔不绝。 精力旺盛,晚上忙忙碌碌到后半夜。进入病房后丝毫不 当成是住院,说是来疗养的。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很 热情的与医生、护士打招呼。说话幽默,不时引起其他 围观病友哈哈大笑。
焦虑
所有人都会感到一些焦虑,适度焦虑是一种适 应性反应,但大部分人仅仅有时感到焦虑,有些 人则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感到焦虑,这就是不适 应了。
焦虑的表现
是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固定的内容的提 心吊胆和恐惧。(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
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奔跑 喊叫、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
双相情感障碍
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 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 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 (抑郁),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
(符合躁狂或抑郁的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病例
某男,教师。1958年与领导意见分歧后开始精神失常,闷闷不 乐,唉声叹气,坐卧不安,说活着没意思,脑子迟钝、无用,连做 家务也很困难,感到处境艰难,度日如年。晨起情绪特别坏,晚上 稍好。不愿见人,不愿讲话,不参加任何活动,成天无精打采,饭 量锐减但不觉饥饿。日益消瘦,对性生活无要求。入睡难,早醒。 无幻觉妄想表现。家人不以为是病,以为是“闹情绪”。以上表现 持续到1959年5月,病人一改以往情形,变得无原由的欢乐,话多, 说自己脑子灵活好使,浑身有力气,见人就打招呼,谈个没完,喜 欢结交朋友,慷慨招待,吹嘘自己。成天忙碌,走东家串西家,骑 着新车穿着新衣到处逛,晚上仅睡3-4小时,天不亮就起床,一事没 完又去做另一件事。至1959年10月上述表现消失,一切如常。
躁狂症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 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致躁狂。
抑郁症典型病例
某女,30岁,话少流泪,整天唉声叹 气三月。 木讷,说话渐少,活动比以 前减少,不愿出门,在家唉声叹气, 有时独自流泪,家人问及时偶尔低声 回答,说脑子没用了,想事情想不出 来了,病治不好了,自己做错事,有 罪,应该死。以前喜欢看的电视连续 剧也不感兴趣了。称胃口差,每天只 吃一顿,体重明显下降,睡眠减少, 早上3~4点钟即醒来。就诊时,由家 人搀扶入室,低着头,愁眉不展,问 多答少,声音低沉缓慢,或点头、摇 头示意。谈到病情时,流着泪说:“ 我该死,我不应该拿国家的钱,我应 该死”。
治疗方法:言语治疗等非药物疗法通常都没有效果,因此 一些人建议使用药物减轻病情。
药物治疗的局限:没有证据表明抗抑郁药物对儿童有长期 的效果,也没人知道儿童在大脑发育期间,使用抗抑郁药 物的后果。
抑郁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 质致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