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后习题答案 第4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后习题答案 第4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ff4a5254b35eefdc8d33320.png)
串行比特传输
EIA-232/v.24接口
DTE-B
DCE-A (Modem)
DCE-B(Modem) 13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2、数据链路层
(每步如何走)
数据链路---由实现协议的软硬件加到 物理链路(Link)上,构成可传输帧的 数据链路(右图)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将从物理层来的
PSN1 Pt PSN2 Pt
原始数据打包成帧,并通过链路管理,
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在不太 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数据帧的无 差错传递。 基本服务:透明传输; 链路管理;帧同步; 差错检测与控制;流量控制;将数据 和控制信息分开;寻址。
Data Frame Buffer Buffer
DataLink Layer
15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4、运输层 (对方在何处) 运输层的任务: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包括: 向高层提供两种服务(连接的和不连接的); 对高层来的数据(报文)分段,为高层应用封装数据; 采用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端口号标识运行于同一主机内的不同进程,控制 运行于不同主机上的两个进程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 运输层的作用:通过协议屏蔽了互连网中各类通信子网的差异,并以报 文为数据单位进行传送,为以上各层提供运输服务,最终确保端到端的 可靠通信。
17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7、应用层 (做什么)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符合用户的请求;负责用 户信息的语义表示,并在两个通信者之间进行语义匹配。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无需通过SAD)所需的信 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相互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https://img.taocdn.com/s3/m/fcbe65a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d.png)
计算机⽹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21某单位分配到⼀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如选⽤⼦⽹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个地点分配⼀个⼦⽹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值和最⼤值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
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数=28-2=254>16,能满⾜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号码地点:⼦⽹号(subnet-id)⼦⽹⽹络号主机IP的最⼩值和最⼤值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5: 000001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11: 0000101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22..⼀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部长度)。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1e29974826fff705cc170aa1.png)
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得服务有哪两种?就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得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就是能提供服务质量得承诺。
即所传送得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与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得时限,缺点就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得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与更大得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得问题有:不同得寻址方案不同得最大分组长度不同得网络接入机制不同得超时控制不同得差错恢复方法不同得状态报告方法不同得路由选择技术不同得用户接入控制不同得服务(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不同得管理与控制方式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与网关有何区别?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与路由器得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得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得作用:IP、ARP、RARP与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得性能各异得网络从用户瞧起来好像就是一个统一得网络。
网际协议IP就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得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得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就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得主机或路由器得IP地址与硬件地址得映射问题。
RARP:就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得主机或路由器得硬件地址与IP地址得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与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得机会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得组成员关系。
5、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得主要特点就是什么?分为ABCDE 5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得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就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得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就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4章习题及参考答案(20080720)
![计算机网络4章习题及参考答案(20080720)](https://img.taocdn.com/s3/m/b49e78254b35eefdc8d33355.png)
第4章数据链路层1.指出数据链路连接和物理连接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当位于链路两端结点上的包交换机(路由器或结点交换机)处于关闭状态时,就称连接这两个结点的物理媒体(即通信线路)处于静止状态。
当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开机后,由于物理层协议的作用,该二结点就可以通过物理媒体传送比特了。
因此,称从结点交换机开机到通信完毕后关机为止的这段时间为物理连接生存期。
在物理连接生存期中,由于通信线路中总存在着噪声和干扰,使数据传输不够可靠,因此,通常并不利用这种物理连接传送比特流,称该物理媒体现在处于空闲状态。
当数据链路连接在物理连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以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差错检测功能,可以使不太可靠的链路变得更为可靠。
称该物理媒体现在处于活动状态,可靠的数据传输正是在这一状态下进行的。
数据链路从建立到断连,即为数据链路的生存期。
当数据链路断连时,物理连接既可以保持,也可以断开。
2.一个上层报文被分成10帧,每帧无损坏地到达目的地的可能性是80%。
假设数据链路协议不进行差错控制,请问该报文要完整地到达接收方平均要发送多少次?答案:由于每一帧以0.8 的概率到达,整个信息到达的概率是p =0.8 1 0 ≈0.107。
一次发送成功的概率是P,二次成功的概率是(l-P)P,三次成功的概率是(l-P)2 P,i次成功的概率是(l-P)i -1 P。
因此,为使信息完整地到达接收方,平均发送次数等于:E=l ×p +2(l-p)p +3(l-p)2 p+…+i(1-p)i -1 p+…=∑∞=1i [ i(1-p)i –1 p ] =p ∑∞=1ii(1-p)i -1为化简这个式子,利用公式:S=∑∞=1ia i =a /(1-a) ( a<1)S’=∑∞=1ii a i -1=1/(1-a) 2令(l-P)=aE=P∑∞=1ii a i -1=P/(1-a) 2=P/[1-(l-P)]2=P/P2=1/P代入p =0.8 1 0 ≈0.107E=1/P ≈1/0.107≈9.3因此,假设数据链路协议不进行差错控制,该报文要完整地到达接收方平均要发送9.3 次。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四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四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a7f54f0ddccda38376bafe8.png)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教材109)答:网络层向上提供了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服务,其优缺点的比较如下:(1)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提供的服务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投递顺序的正确性;数据报是无连接的,只提供尽最大努力的交付,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投递顺序的正确性。
(2)网络采用数据报传输方式可大大简化网络层的结构;虚电路让电信网络负责保证可靠通信所采取的措施,使得电信网的结点交换机复杂而昂贵。
但是相对而言,采用数据报时,由主机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性,包括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因此主机的处理负担较大。
(3)虚电路有连接建立和释放阶段,数据传输启动慢;数据报不用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启动快。
(4)为了在交换结点进行存储转发,在使用数据报时,每个分组必须携带完整的地址信息。
而在使用虚电路的情况下,每个分组不需要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只需要有一个简单的虚电路号码标识,这就使得虚电路分组中的控制信息部分的比特数减少,从而减少了系统开销。
(5)虚电路在连接建立的阶段确定数据传输的路由,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条路由进行转发;数据报对每个分组都独立的做路由选择。
显然,在数据传输阶段,数据报的路由处理负担较大。
但是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所有通过故障结点的虚电路都不能工作,而数据报可以灵活的选择替代路由。
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教材110)答:(1)单一的网络无法满足各种用户的多种需求,因此,把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互相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通信。
实际中使用的TCP/IP 协议,定义了一种抽象的网络,隐藏了互连的各种不同物理网络的细节,使得互连后的网络像一个单一的大网络。
(2)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的共同的问题: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不同的网络管理和控制方式等。
计算机网络第4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4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99da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c.png)
计算机网络第4章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第4章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而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习题是检验我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计算机网络第4章习题的详细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第二层,它负责将网络层传递下来的数据分成适当的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其主要功能包括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帧同步是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的基础,流量控制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差错控制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访问控制则用于协调多个设备对共享链路的访问。
2. 什么是流量控制?请简要描述一下流量控制的原理。
流量控制是数据链路层中的一种机制,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以避免发送方发送过多的数据而导致接收方无法及时处理。
其原理是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协商和控制,使得发送方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来调整数据的发送速率。
一种常见的流量控制机制是滑动窗口协议,发送方根据接收方返回的确认信息来动态地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从而实现流量的控制。
3. 什么是差错控制?请简要描述一下差错控制的原理。
差错控制是数据链路层中的一种机制,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其原理是通过在数据帧中添加冗余的校验位,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校验,如果发现错误,则会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
常见的差错控制方法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和海明码等。
其中,CRC是一种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它通过对数据帧进行多项式除法来计算校验码,并将校验码附加在数据帧的末尾,接收方根据校验码的计算结果来判断数据是否出现错误。
4. 什么是访问控制?请简要描述一下访问控制的原理。
访问控制是数据链路层中的一种机制,用于协调多个设备对共享链路的访问。
在共享链路上,多个设备可能同时发送数据,为了避免数据的冲突和混乱,需要通过访问控制来进行协调。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d0be518e9951e79b8927cf.png)
第4 章网络层4-0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案: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的优点:虚电路服务是面向连接的,网络能够保证分组总是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且不丢失、不重复,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目的站地址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使分组的控制信息部分的比特数减少,减少了额外开销;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可以由分组交换网负责,也可以由用户机负责。
虚电路服务适用于通信信息量大、速率要求高、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虚电路的缺点:虚电路服务必须建立连接;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总是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当结点发生故障时,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数据报的优点:数据报服务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当某个结点发生故障时,后续的分组可以另选路由,因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数据报服务的灵活性好,适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通信子网负载不均衡、需要选择最佳路径的场合。
数据报的缺点:数据报服务是面向无连接的,到达目的站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传输中的分组可能丢失和重复,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每个分组都要有目的站的全地址;当网络发生故障是,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数据,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只由主机负责。
4-0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案:网络互连暗含了相互连接的计算机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存在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介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等。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e19471b21ed9ad51f11df272.png)
第四章局域网(P135)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答: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共享传输信道。
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
②地理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连网,如一座楼或集中的建筑群内。
一般来说,局域网的覆盖范围约为10m~10km内或更大一些。
③传输速率高。
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
④误码率低。
因近距离传输,所以误码率很低,一般在10-8~10-11之间。
⑤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
在局域网中各站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可以进行广播或组播。
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控制规程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①低层协议简单。
在局域网中,由于距离短、时延小、成本低、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因此信道利用率已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低层协议较简单。
②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多采用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等共享信道,网内一般不需要中间转接,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大为简化,通常在局域网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因此,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与OSI/RM的最低两层。
③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问题是多源、多目的的链路管理。
由此引发出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在OSI的体系结构中,一个通信子网只有最低的三层。
而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也只有OSI的下三层,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
所以说局域网只是一种通信网。
3、一个7层楼,每层有一排共15间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的楼上设有一个插座,所有的插座在一个垂直面上构成一个正方形栅格组成的网的结点。
设任意两个插座之间都允许连上电缆(垂直、水平、斜线……均可)。
现要用电缆将它们连成(1)集线器在中央的星形网;(2)总线式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67e6d22fb52acfc789ebc954.png)
2)B类网中,网络号占14个bit,则能用的最大网络数为2的14次方,为16384,第一个网络号是128.0,因为127要用作本地软件回送测试,所以从128开始,其点后的还可以容纳2的8次方为256,所以以128为开始的网络号为128.0~~128.255,共256个,以此类推,第16384个网络号的计算方法是:16384/256=64128+64=192,则可推算出为191.255。主机号占16个bit,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的16次方,为6553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65534。
3)C类网中,网络号占21个bit,则能用的网络数为2的21次方,为2097152,第一个网络号是192.0.0,各个点后的数占一个字节,所以以192为开始的网络号为192.0.0~~192.255.255,共256*256=65536,以此类推,第2097152个网络号的计算方法是:2097152/65536=32192+32=224,则可推算出为223.255.255。主机号占8个bit,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的8次方,为25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254。
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
不同的寻址方案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d0be518e9951e79b8927cf.png)
第4 章网络层4-0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案: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的优点:虚电路服务是面向连接的,网络能够保证分组总是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且不丢失、不重复,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目的站地址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使分组的控制信息部分的比特数减少,减少了额外开销;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可以由分组交换网负责,也可以由用户机负责。
虚电路服务适用于通信信息量大、速率要求高、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虚电路的缺点:虚电路服务必须建立连接;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总是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当结点发生故障时,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数据报的优点:数据报服务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当某个结点发生故障时,后续的分组可以另选路由,因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数据报服务的灵活性好,适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通信子网负载不均衡、需要选择最佳路径的场合。
数据报的缺点:数据报服务是面向无连接的,到达目的站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传输中的分组可能丢失和重复,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每个分组都要有目的站的全地址;当网络发生故障是,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数据,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只由主机负责。
4-0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案:网络互连暗含了相互连接的计算机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存在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介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等。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1ffc5a52d380eb62946dbb.png)
9.(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有三种含义其一是一个A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网络的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号,后24位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8位为网络号,中间16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二种情况为一个B类网,对于B类网络的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16位为网络号,中间8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三种情况为一个C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255.255.255.248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2^3-2)=6 台掩码位数29,该网络能够连接8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3)一A类网络和一B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A类网络: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00000000给定子网号(16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B类网络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给定子网号(8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但子网数目不同(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
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240)10=(128+64+32+16)10=(11110000)2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2^12-2=4096-2=4094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主机数2^12-2(5)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是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11111111(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C2.2F.14.81,试将其转化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https://img.taocdn.com/s3/m/e674d228daef5ef7bb0d3c47.png)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2009-12-14 18:26:17)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21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
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地点:子网号(subnet-id)子网网络号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5: 000001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11: 0000101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22..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_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_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5cf62cfad6195f312ba6de.png)
4复习题1.网络层的分组名称是数据报.路由器是根据包的IP地址转发包;而链路层是根据包的MAC地址来转发包.2.数据报网络中网络层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是:转发,选路.虚电路网络层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转发,选路,和呼叫建立.3.P200 转发是当一个分组到达路由器的一条输入链路时,该路由器将该分组移动到适当的输出链路.选路是当分组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时,网络层必须决定这些分组所采用的路由或路径.4.是,都使用转发表,要描述转发表,请参考4.2节.在虚电路网络中,该网络的路由器必须为进行中的连接维持连接状态信息。
每当跨越一台路由器则创建一个新连接,一个新的连接项必须加到该路由器转发表中;每当释放一个连接,必须从该表中删除该项。
注意到即使没有VC号转换,仍有必要维持连接状态信息,该信息将VC号与输出接口号联系起来。
每当一个端系统要发送分组时,它就为该分组加上目的地端系统的地址,然后将该分组推进网络中。
完成这些无需建立任何虚电路。
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路由器不维护任何有关虚电路的状态信息。
每个路由器有一个将目的地址影射到链路接口的转发表;当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该路由器使用该分组的目的地址在该转发表中查找适当的输出链路接口。
然后路由其将该分组项该输出链路接口转发。
虽然在数据报网络中不维持连接状态信息,它们无论如何在其转发表中维持了转发状态信息。
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转发表是由选录算法修改的,通常每1到5分钟左右更新转发表。
在虚电路网络中,无论何时通过路由器拆除一条现有的连接,路由器中的转发表就更新。
5.P202 单个分组:确保交付;具有延时上界的确保交付.分组流:有序分组交付;确保最小带宽;确保最大时延抖动.因特网的网络层不提供这些服务.ATM的CBR(恒定比特率)服务同时提供确保交付和计时.ABR(可用比特率)不提供该假想服务.6.交互式实时多媒体应用,如:IP电话和视频会议.这些应用都得益于ATM的CBR服务的实时性.7.正是由于有影子拷贝,在每个输入端口的转发都由本地决定,而不用调用中心选路处理器.这种分散的转发方式避免了在路由器的某一个节点出现转发处理的瓶颈.8.P211 (1)经内存交换:在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交换是在CPU控制下完成的.输入与输出端口的作用就像在传统操作系统中的I/O设备一样.一个分组到达一个输入端口,该端口会先通过中断方式向选路处理器发出信号.于是,该分组就被拷贝到处理器内存中.选路处理器从分组首部中取出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找出适当的输出端口,并将该分组拷贝到输出端口的缓存中.(2)经一根总线交换:输入端口经一根总线将分组直接传送到输出端口,不需要选路处理器的干预.由于总线是共享的,故一次只能有一个分组通过总线传送.(3)经一个互联网络交换:使用一个纵横的网络,是一个由2n条总线组成的互联网络,它将n个输出端口和n个输入端口连接,一个到达某个端口的分组沿着连到输出端口的水平总线穿行,直至该水平总线与连到所希望的输出端口的垂直总线之交点.9.P213 如果在输入端口因为交换结构速率慢而引起队列长度的加大,最终将路由器的缓存空间耗尽,就会出现“分组丢失”.如果交换结构速率大于线路速率的n倍(n是输入端口的数量)就可以消除分组丢失的问题. 10.因为输出线速率慢而导致输出端队列长度加大,最终将耗尽输出端口的存储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分组就被丢弃了。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6c017da26925c52cc5bfd1.png)
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1. 选择题⑴如果要用非屏蔽双绞线组建以太网,需要购买带[ D ]接口的以太网卡。A. AUIB. F/OC. BNCD. RJ-45⑵连接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设备是[ C ]。A. 网卡B. 集线器C. 交换机D. 路由器⑶以太网交换机的100Mbps全双工端口的带宽是[ D ]。A. 20 MbpsB. 200 MbpsC. 10 MbpsD. 100 Mbps⑷在千兆以太网标准中,单模光纤的最大长度可以达到[ D ]。A. 300 mB. 1000 mC. 550 mD. 3000 m⑸当以太网中的连网节点数增加一倍时,每个节点平均能分配到的带宽大约为原来的[ A ]。A. 不变B. 1/2C. 两倍D. 1/10⑹在快速以太网中,支持5类非屏蔽双绞线的标准是[ A ]。A. 100BASE-T4B. 100BASE-LXC. 100BASE-TXD. 100BASE-FX⑺ [ B ]可以通过交换机多端口间的并发连接实现多节点间数据并发传输。A. 以太网B. 交换式局域网C. 令牌环网D. 令牌总线网⑻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 D ]。A. 集线器B. 中继器C. 路由器D. 局域网交换机⑼ [ C ]是一种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高速主干环网技术。A. WDWM技术B. ATM技术C. FDDI技术D. 以太网⑽把计算机网络分为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分类依据是[ B ]。A.网络的地理位置B. 网络的传输介质C.网络的拓扑结构D.网络的成本价格2. 简答题⑴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SO模型有什么异同之处?答:局域网是指分布地理范围在几公里以内的计算机网络。
特点: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率高;误码率低;由单一组织机构管理。
局域网中不需要中间数据交换,也即没有路由选择问题,因此在局域网中没有网络层及以上层次,只有OSI参考模型下面的两层,但是局域网中的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子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两个子层。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5a6139cdda38376baf1fae06.png)
计算机网络第4章答案(高教第二版冯博琴)11.在提高以太网速度的过程中,人们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分10Mb/s到100Mb/s,100Mb/s到1000Mb/s 分别论述)?升级到万兆以太网时,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答:需要解决的共通问题是保证使用相同的以太网帧格式。
速率从10Mb/s提高到100Mb/s时解决的问题包括:传输速率的提高所造成的RFI/EMI辐射增大和网络跨距缩小,同一网络中同时兼容10Mb/s和100Mb/s设备,在半双工方式下保证CAMA/CD协议继续有效。
速率从100Mb/s提高到1000Mb/s时解决的问题包括:网络跨距缩小和短帧较多时网络效率降低。
同一网络中同时兼容10Mb/s、100Mb/s和1000Mb/s设备,在半双工方式下保证CAMA/CD协议继续有效。
速率从1000Mb/s提高到10000Mb/s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网络跨距的严重缩小以及如何有效地限制成本和功耗。
12.考虑一个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100Mb/s局域网,若该网络跨距为1km,则理论上其最小帧长度至少应为多少?答:假定电磁波在铜介质中的传播速率约为0.7c,则:电磁波在网络中的一个来回的距离为2×103m,共需2×103/0.7c= 9.5238μs;当网络传输速率为100Mb/s时,9.5238μs可传输的位数为9.5238μs×100Mb /s≈952位。
即理论上的最小帧长度为952位。
13.以太网中全双工操作为什么能够增加网络跨距?在哪些介质上能采用全双工操作?答:以太网中全双工操作时将不再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因此不受最小帧长度的限制,这意味着在允许的信号衰减范围内网络跨距不再受限制。
采用全双工操作时需要使用双绞线或光纤介质。
14.一个令牌环网的介质长度为1km,传输速率为16Mb/s,网中共有20台工作站。
若要求每个工作站在发送数据前的等待时间不能超过10ms,问此令牌环网能否满足要求?答:该令牌环上可容纳的比特位数Br=传播时延(5μs/km)×介质长度×数据速率+∑中继器延迟=5μs/km×1km×16Mb/s+20=100位=12.5字节。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第四章课后习题与问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第四章课后习题与问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b350c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f.png)
《计算机⽹络·⾃顶向下⽅法》第七版第四章课后习题与问题答案⾮官⽅答案,本⼈已尽最⼤努⼒(包括参考官⽅答案),使结果正确,如有错误,请⼤佬指出正⽂:4.1节R1⽹络层的分组名字是“数据报”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的根本区别是,所在的⽹络层次不同R2数据平⾯的主要功能是转发控制平⾯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R3转发通常在硬件上实现,功能是通过转发表将数据分发到下⼀个路由器的接⼝路由选择通常在软件上实现,功能是确定转发表的内容R4指导路由器进⾏转发操作,路由器通过查询转发表,获取即将要转发的数据,应该发送到哪⼀个接⼝R5尽⼒⽽为的服务,什么也不能保证4.3节R6输⼊端⼝,交换结构和输出端⼝在硬件中实现,数据层⾯也在硬件中实现。
在硬件中实现他们是因为他们对时间的要求很⾼,⽽且相较⽽⾔,更容易实现R7为了提⾼路由器效率R8基于⽬的转发的意味着转发的唯⼀依据是⽬的地址,⽽通⽤转发还与其他因素有关通⽤转发是软件定义所采⽤的R9最长前缀匹配规则R10经总线交换,经内存交换,经互联⽹络交换只有互联⽹络交换能够并⾏交换多个分组R11当分组进⼊输⼊端⼝的速率,⼤于交换结构从该端⼝取⾛分组的速率,分组便会占⽤输⼊端⼝的缓存区,当缓存区满仍然有分组进⼊时,便会有分组丢失如果交换结构的交换速率⼤于输⼊速度之和,也就是书上说的N倍,即可消除分组丢失R12交换结构将分组放⼊输出端⼝的速率,⼤于当分组从输出端⼝转发的速率,分组便会占⽤输出端⼝的缓存区,当缓存区满仍然有分组进⼊时,便会有分组丢失不能,会加重分组丢失的情况R13HOL阻塞是指,某个输⼊队列中,排在前⾯的分组,由于要转发的输出端⼝被占⽤⽽⽆法发送,导致排在后⾯的分组,要转发的输出端⼝即使没有被占⽤,也⽆法发送的情况它出现在输⼊端⼝R14FIFOR15因为部分流量实时性较⾼(直播,电话等),或者属于⽹路管理信息R16RR保证每⼀个分类都有相同的处理时间,准确来说是他们权值相等,⽽WFQ可以保证第i类接收到的服务部分等于w i/(∑w j)如果使⽤WFQ时,各分类到达的分组数之⽐,与其权值和之⽐相同,则WFQ和RR表现相同4.3节R17IP数据报的头部中有⼀个协议字段,标识了上层协议其值为17表⽰上层协议是UDP,其值为6表⽰上层协议是TCPR18寿命(TTL)字段R19报⽂段需要遍及,但是数据报不⽤,IP数据报的校验和只校验了IP数据报的⾸部R20在端系统的⽹络层,运输层或者应⽤层中R21有,每个接⼝⼀个R2211011111 00000001 00000011 00011011R23我不知道⾃⼰的电脑有没有⽤这个玩意估计没有,应该是移动IP菜鸟⼀问,有⼈可以通过这个联系到我吗R248,3R25IP和TCP的⾸部都是20字节,数据所占百分⽐就是50%R26这五台计算机使⽤DHCP获得IP。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fb6b71d96f1aff00bed51e7e.png)
第四章局域网(P135)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答: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共享传输信道。
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
②地理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连网,如一座楼或集中的建筑群内。
一般来说,局域网的覆盖范围约为10m~10km内或更大一些。
③传输速率高。
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
④误码率低。
因近距离传输,所以误码率很低,一般在10-8~10-11之间。
⑤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
在局域网中各站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可以进行广播或组播。
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控制规程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①低层协议简单。
在局域网中,由于距离短、时延小、成本低、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因此信道利用率已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低层协议较简单。
②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多采用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等共享信道,网内一般不需要中间转接,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大为简化,通常在局域网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因此,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与OSI/RM的最低两层。
③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问题是多源、多目的的链路管理。
由此引发出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在OSI的体系结构中,一个通信子网只有最低的三层。
而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也只有OSI的下三层,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
所以说局域网只是一种通信网。
3、一个7层楼,每层有一排共15间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的楼上设有一个插座,所有的插座在一个垂直面上构成一个正方形栅格组成的网的结点。
设任意两个插座之间都允许连上电缆(垂直、水平、斜线……均可)。
现要用电缆将它们连成(1)集线器在中央的星形网;(2)总线式以太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5.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为ABCDE 5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各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特点:(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
这样就方便了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IP 地址,其网络号net-id 必须是不同的。
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IP 地址。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6.试根据IP地址的规定,计算出表4-2中的各项数据。
解:1)A类网中,网络号占七个bit, 则允许用的网络数为2的7次方,为128,但是要除去0和127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网络数是126,第一个网络号是1,最后一个网络号是 126。
主机号占24个bit, 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的24次方,为,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
2) B类网中,网络号占14个bit,则能用的最大网络数为2的14次方,为16384,第一个网络号是128.0,因为127要用作本地软件回送测试,所以从128开始,其点后的还可以容纳2的8次方为256,所以以128为开始的网络号为128.0~~128.255,共256个,以此类推,第16384个网络号的计算方法是:16384/256=64128+64=192,则可推算出为191.255。
主机号占16个bit, 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的16次方,为6553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 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65534。
3)C类网中,网络号占21个bit, 则能用的网络数为2的21次方,为,第一个网络号是192.0.0,各个点后的数占一个字节,所以以192 为开始的网络号为 192.0.0~~192.255.255,共256*256=65536,以此类推,第个网络号的计算方法是: /65536=32192+32=224,则可推算出为223.255.255。
主机号占8个bit, 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的8次方,为25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254。
7.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址给予逻辑域的划分、不受硬件限制。
8.IP地址方案与我国的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于网络的地理分布无关9.(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有三种含义其一是一个A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网络的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8位为网络号,中间16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二种情况为一个B类网,对于B类网络的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16位为网络号,中间8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三种情况为一个C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255.255.255.248即....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2^3)=6 台掩码位数29,该网络能够连接8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3)一A类网络和一B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A类网络:给定子网号(16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B类网络给定子网号(8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但子网数目不同(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
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240)10=(128+64+32+16)10=()2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2^12-2=4096-2=4094... 主机数2^12-2(5)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是(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C2.2F.14.81,试将其转化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
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C2 2F 14 81--à(12*16+2).(2*16+15).(16+4).(8*16+1)---à194.47.20.129C2 2F 14 81 ---à...C类地址(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有实际意义.C类子网IP地址的32位中,前24位用于确定网络号,后8位用于确定主机号.如果划分子网,可以选择后8位中的高位,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划分网络,并且不增加路由表的内容,但是代价是主机数相信减少.10.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
(1)128.36.199.3 (2)21.12.240.17 (3)183.194.76.253 (4)192.12.69.248(5)89.3.0.1 (6)200.3.6.2(2)和(5)是A类,(1)和(3)是B类,(4)和(6)是C类.11. 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在首部中的错误比在数据中的错误更严重,例如,一个坏的地址可能导致分组被投寄到错误的主机。
许多主机并不检查投递给他们的分组是否确实是要投递给它们,它们假定网络从来不会把本来是要前往另一主机的分组投递给它们。
数据不参与检验和的计算,因为这样做代价大,上层协议通常也做这种检验工作,从而引起重复和多余。
因此,这样做可以加快分组的转发,但是数据部分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早发现。
12.当某个路由器发现一IP数据报的检验和有差错时,为什么采取丢弃的办法而不是要求源站重传此数据报?计算首部检验和为什么不采用CRC检验码?答:纠错控制由上层(传输层)执行IP首部中的源站地址也可能出错请错误的源地址重传数据报是没有意义的不采用CRC简化解码计算量,提高路由器的吞吐量13.设IP数据报使用固定首部,其各字段的具体数值如图所示(除IP地址外,均为十进制表示)。
试用二进制运算方法计算应当写入到首部检验和字段中的数值(用二进制表示)。
4 5 0 281 0 04 1710.12.14.512.6.7.9--xxxxxxxx xxxxxxxx作二进制检验和(XOR)取反码14. 重新计算上题,但使用十六进制运算方法(没16位二进制数字转换为4个十六进制数字,再按十六进制加法规则计算)。
比较这两种方法。
- 4 5 0 0 0 0 1 C- 0 0 0 1 0 0 0 0xxxxxxxx xxxxxxxx 0 4 1 1 0 0 0 00 A 0 C 0 E 0 50 C 0 6 0 7 0 95 F 2 4 1 5 2 A5 F 2 41 52 A7 4 4 E-à8 B B 115.什么是最大传送单元MTU?它和IP数据报的首部中的哪个字段有关系?答:IP层下面数据链里层所限定的帧格式中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与IP数据报首部中的总长度字段有关系16.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
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
是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效率高,延迟小。
(2)数据报的各分片可能经过各自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