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折弯特征的展开系数

合集下载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14,压筋最大值仅为H=2t,其展开长度的计算式为:L = A+B+H+0.2
注:A、B = 内尺寸;
H = 压筋高度;
0.2= 补偿值。
*由于压筋高度主要靠增减压筋模具的调整片来保证,并且操作员各自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弯后虽然高度达到要求,但整体展开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要根据实际的偏差来调整。
1 90°折弯(一般折弯)
展开的长度为:L=LL+LS-2t + 系数a
系数a的经验值如下表
压死边
如图11。压死边是两层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0mm以上的板很少见压死边。它也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压死边折弯的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
3.压筋
1.这个计算有两种方法,结果都一样,请往下看.
2.第一种方法 外尺寸计算方法60+100+42+23-1.6T*N=215.4
3.第二种方法 内尺寸计算方法(外尺寸-材料厚度) 58+96+38+21+0.4T*N=215.4
4.T---表示材料厚度 N---表示折弯次数计算外尺寸时要减除材料厚度
1)倾斜压筋
如图12此压筋为一斜面,一般H值较小,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
L = A+B+C+0.2
注:A、B、C = 内尺寸,0.2=补偿值
2)直角压筋
如图13压筋边为直立边,一般其C值较大,展开长的计算式为:
L = A+B+C-4T+2a+0.5
注:A、B = 外尺寸
C = 包括两层板厚的高度
a = 90°折弯的系数

各种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工科

各种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工科

各种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工科在工程领域中,折弯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成形技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弯曲来实现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功能。

折弯特征展开系数是指在折弯过程中,为了保持金属材料的弯曲形式不改变,需要在原材料的展开图样上进行所需的尺寸调整。

因此,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在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折弯特征展开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折弯形状和材料。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弯特征展开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1.弯曲长度法弯曲长度法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折弯特征展开系数的方法,适用于细长的材料的折弯计算。

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展开长度=弯曲长度×弧度展开长度指的是金属材料在折弯前的展开长度,弯曲长度指的是金属材料在折弯后的弯曲段的长度,弧度指的是折弯角度的弧度值。

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可以用于预测折弯后金属材料的展开图样。

2.K-因子法K-因子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折弯特征展开系数的方法,适用于较粗厚的材料的折弯计算。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折弯前和折弯后的长度差异,来计算折弯特征展开系数。

K-因子是一个与材料的物理性质和金属折弯工艺有关的系数,不同的材料和工艺会有不同的K-因子。

3.CAD软件模拟法现代工程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使用CAD软件中的模拟功能,可以模拟金属材料的弯曲过程,并根据所需的形状和尺寸来计算折弯特征展开系数。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准确地预测折弯后的尺寸和形状,并进行精确的设计。

工程领域中的不同折弯特征展开系数计算方法和应用有助于实现精确的设计和制造。

对于不同的折弯需求和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实验和模拟结果来确定最终的设计参数。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一.铁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备注:1. 2.5/SGCC孔边到折弯内寸是3.8MM时不会拉料,孔径
5.4,R0.5,V12
二、铁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三、铁板3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四、铝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五、铝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六、铝板3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七、压死边系数(先使用插深下模折小角度,再用压平模压死边)
上图:展开尺寸=L1+L2-0.55T
上图:展开尺寸=L1+L2-0.55T+0.7W(W≤T)
上图:展开尺寸=L1+L2+3.14*(R+m)(2R>T)
T≤2.0,m=0.4T;
2.0<T≤
3.2,m=0.3T;
八、压段差系数
1、当W≥2T时:展开按照两次单折计算;
2、当W<2T、H≥2T时:展开按照两次单折计算;
3、当W<2T、H<2T时:展开尺寸=L+(H-T)*0.7;
4、当W<2T、H=T时:展开尺寸=L+0.15T;。

折弯展开计算对照表

折弯展开计算对照表

序号
折弯计算方式
展開長度
备注
折弯刀数种类
1直接折彎 (30度--- 110
度) 折彎展開算法
外觀尺寸總和-(板厚*板材系數*折彎刀數)
n1折弯刀数30-110度2直接折彎 (大于110度小于160度) 折彎展開算法外觀尺寸總和-(0.5*折彎刀數)n2折弯刀数110-160度
3直接折彎 (大于160度) 折彎展開算法外觀尺寸總和
此程计算不用填折弯刀数种类n3折弯刀数大于160度4直接折彎 (壓死邊) 折彎展開算法外觀尺寸總和-(1/2板厚*折彎刀數)外观尺寸之和=TS 展开长度-T*1.136n4折弯刀数压死边5直接折彎 (壓空邊) 折彎展開算法外觀尺寸之和外观尺寸之和=TS 展开长度-T*1.136
n5折弯刀数压空边
6圓弧彎弧展開算法
中心線弧長 展开长度=ts 的外弧展开尺寸-3.14159*T/2n6圆弧折弯7直接折彎30˚以下折彎展開算法
外觀尺寸之和
此程计算不用填折弯刀数种类
n7折弯刀数小于30度8刨槽折彎 (大于30度小于110度) 展開算法外觀尺寸之和 - (剩余厚度*2*折彎刀數)n8刨槽折弯刀数30-110度9刨槽折彎 (小于30度) 展開算法 外觀尺寸之和
此程计算不用填折弯刀数种类
n9刨槽折弯刀数小30度10
刨槽折彎 (大于110度) 展開算法
外觀尺寸之和-0.5*折彎刀數
n10刨槽折弯刀数大于110度
折弯计算方式汇总
制表:范立荣
1 of 12012/5/22。

折弯系数表

折弯系数表

板厚折弯系数 板厚 折弯系数 折弯展开计算(折弯角度为90°): L=L1+L22δ+ZL:展开长度L1:边长1(见右图)L2:边长2(见右图)δ:板厚Z:折弯系数(见下表)铁板:1.0 1.2 1.5 1.8(热板)2.0 2.53.0 Z 无0.4 0.5 0.6 0.75 0.8 1 无刨槽折弯 (冷板) 22 2、5 * 3、25 4、2 5 刨槽折弯 (冷板) 11 1、5 * 2、0 2、5 3 无刨槽折弯(热板)* * 3 * * 5 不锈钢板:1.01.2 1.5 1.82.0 2.53.0 Z无 0.4 0.5 0.6 0.75 0.8 1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Q/ZB J65—20101钣金展开计算方法2、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內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得过度层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得长度与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就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得基准。

2、2 中性层得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得中心处;当弯曲半径较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得內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內侧得距离用λ表示(见图一)。

3 折弯模具:我们使用得小松数控折弯机所配套得普通折弯模具V型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得板厚得5-6倍。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见表1)。

表1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参数板厚(t) 1、0, 1、2,1、51、5,2、0 2、5,3、0 3、0,4、0,5、0适用V槽宽度81216254 展开计算方法: 4、1 90°折弯(一般折弯)Q/ZB J65—201024、1、1 (如图二),由于我们常用得折弯上模得尖角通常小于0、5,所以折弯内圆弧R可以视为定值,因此折弯拉伸系数得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与材料厚度t。

折弯系数表

折弯系数表

板厚 折弯系数板厚 折弯系数折弯展开计算(折弯角度为90°): L=L1+L2-2δ+ZL:展开长度L1:边长1(见右图)L2:边长2(见右图)δ:板厚Z :折弯系数(见下表)铁板:1.0 1.2 1.5 1.8(热板) 2.0 2.5 3.0 Z无 0.4 0.5 0.6 0.75 0.8 1 无刨槽折弯(冷板)2 2 2.5 * 3.25 4.2 5 刨槽折弯(冷板)1 1 1.5 * 2.0 2.5 3 无刨槽折弯(热板) * * 3 * * 5 不锈钢板:1.01.2 1.5 1.8 2.0 2.5 3.0 Z无 0.4 0.50.6 0.75 0.8 1Q/ZB J65—20101钣金展开计算方法1 范围公司折弯次数小于8次的常规钣金件适用本方法,精密钣金件、折弯次数较多或折弯内圆弧半径R有特殊要求的钣金件需进行试折弯。

2 展开计算原理:2.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內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度层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2 中性层的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较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內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內侧的距离用λ表示(见图一)。

3 折弯模具:我们使用的小松数控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折弯模具V型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见表1)。

表1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参数板厚(t) 1.0, 1.2,1.51.5,2.0 2.5,3.0 3.0,4.0,5.0适用V槽宽度81216254 展开计算方法: 4.1 90°折弯(一般折弯)Q/ZB J65—201024.1.1 (如图二),由于我们常用的折弯上模的尖角通常小于0.5,所以折弯内圆弧R可以视为定值,因此折弯拉伸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和材料厚度t。

各种板厚、折弯角度展开尺寸计算方式

各种板厚、折弯角度展开尺寸计算方式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1. 90˚无内R轧形展开K值取值标准:a.t≦0.8mm,K=0.45b.0.8mm<t≦1.2mm,K=0.5c.1.2mm<t≦3.0mm,K=0.56d.t>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L=A+B+Kt(C˚/90˚)K值取值标准:a. t≦0.8mm,K=0.45b. 0.8mm<t≦1.2mm,K=0.5c. 1.2mm<t≦3.0mm,K=0.56d. t>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7.3. 有内R轧形展开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中性层系数确定: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角度( 0˚<N≦90˚ )角度( 90˚<N≦180˚ )角度( >180˚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5.000.5t 5.000.5t 2.800.5t4.000.475t 4.000.49t 2.600.49t3.000.47t 3.000.48t 2.400.48t2.000.455t 2.000.47t 2.200.46t1.800.45t 1.800.46t2.000.44t1.500.44t 1.500.45t 1.800.42t1.000.42t 1.000.44t0.800.405t0.800.43t0.600.385t0.600.42t0.500.38t0.500.41t角度( 0˚<N≦90˚ )角度( 90˚<N≦180˚ )角度( >180˚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2)SPCC,SECC,SUS301,SUS304,SUS430,SPTE,SK5,SK7,铜料中性层系数3) 中性层经验值根据我们的实际设计经验,当产品的材料厚度t≦0.3时,产品弯曲处中性层系数K为0.5;当产品的材料厚度t>0.3时,产品弯曲处中性层系数为1/3.此时只需从弯曲的内侧向材料方向偏移kt即为弯曲处的中性层.7.4 Z轧展开7.4.1两次Z轧成形图中t为材料厚度,H为Z轧折弯高度,在设计时材料厚度≦1.2mm,2.0mm≦轧形高度H≦3.5mm的时,我们通常采用两次Z轧的方式完成材料的Z轧成形.这时轧形展开公式为:备注:采用此类Z轧成形法,要求轧形高度为2mm以上3.5mm以下,材料厚度在1.2mm以下.7.4.2一次成形"Z"轧1) 轧形高度在一倍料厚之内时,一般采用一次成形.轧形展开尺寸为:2) 轧形高度在1倍料厚以上2mm以下时,采用一次成形,展开尺寸为:7.5 压平展开L=A+B+@=A'+B'+@'@=1.33t@'=0.42tC=0.7t(有压线)C=0.9t(无压线)t=材料厚度在模具设计时推平展开按以下公式进行L=A+B+1.33t (t为材料厚度)12.2CNC轧形展开展开公式:L=A+B+@材料厚度(t)电解料,单光料铜类材料铝类材料0.8mm0.28mm0.3mm0.3mm1.0mm0.33mm0.35mm0.4mm1.2mm0.4mm0.45mm0.48mm1.5mm0.49mm0.6mm0.63mm2.0mm0.78mm0.73mm0.83mm图纸有内R要求,则展开方法另计.当材料规格不在此表时可以用@=0.35t(t为材料的厚度)做补偿进行初步展开,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2.2U形弯曲的展开L=A+B+(R+0.43t) t:为材料厚度7.8 弯曲拉伸复合结构展开展开原则:先将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然后用三点切圆(PA-PC-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圆心与圆角圆心重合的圆(圆形拉伸的展开形状)相切的圆弧.当r≦1.5t时,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当r>1.5t时,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备注:拉伸处应按等体积法进行计算.7.9 展开尺寸调整7.9.1 标注公差不对称尺寸调整标注公差不对称尺寸展开时取尺寸公差的中间值.见下例:7.9.2 孔位加工尺寸的调整为防止因冲头的磨损而造成孔尺寸因小而超差.我们在设计一般将孔尺寸(所有类型的孔)做到上公差的60%~80%.例:图纸标注Φ5±0.1,起模时将此孔做到Φ5.06; 图纸标注Φ5±0.2,起模时将此孔做到Φ5.15.但对装钉底孔为保证装配质量,设计时只做大0.06mm(与装钉类型,材料厚度无关,但对需要进行特质特性要求的产品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装钉前需进行表面阳极氧化处处理的装钉底孔可以再做大0.02~0.03mm,但一般也为不表面处理进行再做大处理).7.9.3 有特质特性要求产品展开尺寸调整1)需要进行电镀类产品:原料为单光料(光泊)的产品一般需要电镀处理在设计时应根据客户对镀层厚度的要求适当的做小外形尺寸,做大孔尺寸(此时应根据公差的大小与镀层的厚度对尺寸进行相应调整,且仅进行一次调整),使产品电镀之后,能满足图纸的公差要求.关于需电镀产品镀前尺寸处理(对客户来图公差处理):图纸圆孔(及方孔)Φ±0.1的,做大0.06mm;图纸圆孔(及方孔)Φ±0.05的,做大0.04mm;图纸圆孔(及方孔)Φ±0.1以上的,做大0.1mm;特别是脚仔,图纸标注公差为±0.1的,做小0.06mm,角仔公差±0.1以上的,做小0.1mm.2)需要进行表面阳极氧化类产品,将产品上的孔做大0.02mm(在孔一般放大之后再做大),其余尺寸(如外形尺寸)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3)需要进行喷油喷粉的产品,在对产品展开图不进行一般调整,只需将孔做大2倍的最大喷层厚度,将其他有影响的外形尺寸用2倍的最大喷层厚度进行调整(喷后尺寸变大的做小,喷后尺寸变小的做大.(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各种折弯特征的展开系数

各种折弯特征的展开系数

展开长度=料内尺寸+料内尺寸+补赏量一般折弯1﹕R=0﹐=90?L= A+B+K1.当0 < T ≤ 0.3 时﹐K=02.对于铁钣料﹕(如﹕GI﹑SGC﹑C SECC﹑CRS﹑SPTE﹑SUS等)a.当0.3 < T< 1.5 时﹐K=0.4Tb.当 1.5 ≤ T < 2.5 时﹐K=0.35Tc.当T ≥2 .5 时﹐K=0.3T3.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等当T>0.3 时﹐K=0.4T注﹕R ≤2.0 时﹐按R=0处理。

一般折弯2﹕R≠0﹐θ =90?L= A+B+K (K 取中性曾弧长)K 值取中性层圆弧长:1.当0T<1.5 时﹐λ =0.5T2.当≥1.5 时﹐λ=0.4T3.当R≥3.0 时﹐按原值处理.Z折 1 ( 直边段差)1. 样品方式制作展开方法﹕(1).当H >5 T 时﹐分两次成型﹐按90?折弯计算(2)当H<5T时﹐一次成型﹐L=A+B+K注﹕K 值依附表一取值2. 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1). 当C≥5T 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展开.L=A-T+C-2T+B+2K(2) 当3T< C <5T 时﹐一次成型.L=A-T+C-2T+B+K(3)当C≤3T 时﹐一次成型.L=A-T+C-2T+B+K注﹕K 值取90?折弯系数注﹕一般常见抽孔预冲孔按附表三取值. 方形抽孔展开计算方法﹕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按保留高为H=Hmax 的大小套弯曲计算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 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当抽孔高度不高时(H ≤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保留与直边一样的偏移值。

当R≥ 4mm时﹕材料厚度T= 1.2~1.4 取Hmax=4T材料厚度T= 0.8~1.0 取Hmax=5T材料厚度T= 0.7~0.8 取Hmax=6T材料厚度T≤ 0.6 取Hmax=4T附表一﹕直边段差展开系数一览表附表二﹕N折展开系数附表三﹕抽芽孔对应参数表。

折弯系数

折弯系数
折弯系数表
一、铁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上模R0.5
上模R1.5
上模R3.0
材料厚度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0.5
V3 0.20
五、铝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上模R0.5
上模R1.5
上模R3.0
材料厚度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0.5
V5 -0.20
V8 -0.30
V12 -0.30
0.8
V5 -0.80
V8 -0.40
V12 -0.20
V12 -0.40
1.0
V5 -0.90
V8 -0.80
V12 -0.50
1.2(1.13) V5 -1.55
V8 -0.90
V12 -0.80
1.5
V8 -1.30
V8 -1.30
V12 -1.00
2.0 V12 -1.80
V12 -1.80
V12 -1.80
2.3 V12 -2.00
V12 -2.00
0.8
V5 -0.60
V8 0.60
V12 1.30
1.0
V5 -0.50
V8 0.10
V12 1.20
1.2
V5 -0.40
V8 -0.30
V12 0.80
1.5
V8 -0.90

钣金展开系数计算标准

钣金展开系数计算标准

对几何体、相贯体的放样展开,是钣金工艺的第一道工序。

放样展开正确与否、精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制件质量的好坏。

过去由于计算工具落后,人们习惯用投影的方法,以1:1比例在平面上放大样,量取所需要的素线实长。

这种方法操作既复杂,效率又低下,已不能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电子计算器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应用,钣金展开可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实现。

为了规范技术人员的钣金展开系数计算方法,尽量降低折弯后产品的尺寸偏差,同时方便车间人员自检,质检人员复检,对展开系数有统一的标准与依据,钣金展开系数计算标准已经趋于标准化。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在拉应力和压应力之间有一部分材料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R)变小,折弯角度(θ)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材料厚度用T表示。

展开长度计算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尺寸+料内尺寸+补偿量下面逐一介绍各种折弯特征的展开算法。

一般折弯ⅠR=0mm,θ=90°(注:R≤1.0mm时,按R=0mm处理)。

L=A+B+K当0<T≤0.3mm时,K=0当0.3mm<T≤5T时,K=0.4T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折弯上模磨损后刀口带R角,或本来就有小于1mm 的R角,或选用下模V槽偏大等原因,造成折弯系数偏小。

因此,根据实际经验值,各材质板厚折弯系数如表1所示。

图1 一般折弯Ⅰ折弯示意图一般折弯ⅡR≠0mm,θ=90°。

当0<T≤1.6mm时,λ=0.5T当0<T≤1.6mm时,λ=0.5T当T >1.6mm时,λ=0.4T图2 一般折弯Ⅱ折弯示意图一般折弯ⅢR=0mm,θ≠90°。

全面的折弯系数及计算

全面的折弯系数及计算

钣金产品展开的基本算法展开计算原理: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 内层受到压应力, 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 保持不变, 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2.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 折弯角度较小时, 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 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 变形程度随之增大, 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 料内+ 料内+ 补偿量一般折弯1 (R=0, θ=90°):L=A+B+K1. 当0<T≦0.3时, K=02. 对于铁材(如SUS﹑SGCC﹑SECC﹑CRS﹑SPTE等):(1) 当0.3<T<1.5时, K=0.4T(2) 当1.5≦T<2.5时, K=0.35T(3) 当T≧2.5时, K=0.3T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等):当T>0.3时, K=0.4T一般折弯2 (R≠0, θ=90°):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1. 当T<1.5时, λ=0.5T2. 当T≧1.5时, λ=0.4T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1. 当R≦2.0时, 按R=0处理.2. 当2.0<R<3.0时, 按R=3.0处理.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一般折弯3 (R=0, θ≠90°):L=A+B+K’1. 当T≦0.3 时, K’=02. 当T>0.3时, K’= (u / 90) * K 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一般折弯4 (R≠0 , θ≠90°):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1.5 时, λ=0.5T2. 当T≧1.5时, λ=0.4T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1. 当R&pound;2.0时, 按R=0处理.2. 当2.0<R<3.0时, 按R=3.0处理.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Z折1 (直边段差):1. 样品方式制作展开方法:(1) 当H/5T时, 分两次成型时, 按两个90°折弯计算.(2) 当H&cent;5T时, 一次成型, L=A+B+K注: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1. 直邊段差展開系數一覽表2. 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1) 当C≧5T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L=A-T+C-2T+B+2K(2) 当3T<C<5T时<一次成型>:L=A-T+C-2T+B+K(3) 当C≦3T时<一次成型>:L=A-T+C-2T+B+K/2注: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Z折2 (非平行直边段差):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如上栏), 高度H取值见图示.Z折3 (斜边段差):1. 当H<2T时:(1) 当θ≦70°时, L=A+B+C+K (此时K=0.2).(2) 当θ>70°时, 按Z折1 (直边段差) 的方式展开.2. 当H/2T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R=0, θ≠90°)Z折4 (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1. H≦2T段差过渡处为非直线段两圆弧相切展开时, 取基体外侧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 向内侧偏移一个料厚按图示处理, 然后按Z折1 (直边段差) 方式展开.2. H>2T, 请示后再按指示处理.反折压平:L= A+B-0.4T1. 压平的时候, 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 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先V折30°, 再反折压平.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 须按30°折弯线画, 如图所示:N折:1. 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 则按L=A+B+K计算,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2. 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 展开算法参见“一般折弯4 (R≠0, θ≠90°)”.3. 如果折弯处为直边(H段), 则按两次折弯成形计算: L=A+B+H+2K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4. N折展开系数T H 0.5 0.8 1.0 1.2 1.50.5 1.50 1.92 2.20 2.41 2.720.6 1.66 2.08 2.37 2.57 2.880.7 1.82 2.24 2.54 2.73 3.040.8 1.98 2.4 2.71 2.89 3.210.9 2.14 2.56 2.88 3.05 3.371.02.30 2.723.05 3.21 3.531.22.633.0 3.31 3.53 3.811.5 3.12 3.48 3.70 3.90 4.22抽孔与抽牙孔: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 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 一般抽孔,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设预冲孔径为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S取值原则如下:(1) T≦0.5时, 取S=100%T(2) 0.5<T<0.8时, 取S=70%T(3) T≧0.8时取S=65%T注: 一般常见抽牙预冲孔按附件一取值.2. 常见抽牙预冲孔孔径一览表规格料厚M3 M3.5 M4 M5 #4-40 #6-32 #8-32T=0.8 1.6 1.3 1.2 1.2 1.2 1.3 1.0T=1.0 2.0 1.9 1.6 1.7 1.4 1.7 1.5T=1.2 2.2 2.3 2.1 2.1 1.6 2.2 2.0说明:1. 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2. 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2. 抽孔展开处理:2.1抽孔与色拉孔铆合时, 抽孔外径=色拉孔底孔孔径-0.3, 壁厚=0.5T (通常情况下)2.2若客户图纸上抽孔没标抽孔孔径尺寸, 展开时以下列情形处理:(1) 当T'≧0.7T时, 取T'=0.7T, 并保证抽孔内径.(2) 当0.5T<T'<0.7T时,按原图抽孔内﹑外径取值.(3) 当T'≦0.5T时, 取T'=0.5T, 并保证抽孔外径.注: 若计算出的预冲孔孔径<1.0, 则取预冲孔径为1.0.方形抽孔(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 圆角处展开按保留抽高为H=Hmax的大小套弯曲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 当抽孔高度不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保留与直边一样的偏移值.1. 当R≧4MM时: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材料厚度T=0.8~1.0取Hmax =5T材料厚度T=0.7~0.8取Hmax =6T材料厚度T≦0.6取Hmax =8T2. 当R<4MM时,请示上级.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准》压缩抽形(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 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 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1. 当Rd≦1.5T时, 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D/2=[(r+T/3)2+2(r+T/3)*(h+T/3)]1/22. 当Rd>1.5T时:l按一般展开计算方法取值D/2={(r+T/3)2+2(r+T/3)*(h+T/3)-0.86*(Rd-2T/3)*[(r+T/3)+0.16*(Rd-2T/3)]}1/2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淮》.Proe及SolidWorks鈑金展開中系數值材質T(厚度) @(折彎係數) R(內圓角值) DL(圓弧展開長度) PROE/Y係數PROE/K係數SECC 0.5 0.2 1.40 2.1717 1.3825SECC 0.6 0.2 1.60 2.1431 1.3643 SECC 0.8 1.5 0.2 0.50 0.2323 0.1479SECC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 SECC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 SECC 1.5 2.5 0.2 0.90 0.3906 0.2486 SECC 1.6 2.6 0.2 1.00 0.4287 0.2729 SECC 1.9 3.2 0.2 1.00 0.3610 0.2298SECC 2.0 3.40 0.3 1.20 0.3644 0.2320SECC 2.2 0.2 4.80 2.0390 1.2981 SECC 2.5 0.2 5.40 2.0343 1.2951 SECC 3.0 0.2 6.40 2.0286 1.2915AL1100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AL1100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AL1100 1.5 2.4 0.2 1.00 0.4572 0.2911AL1100 2.0 3.2 0.2 1.20 0.4429 0.2820 AL1100 2.5 4.0 0.2 1.40 0.4343 0.2765AL1100 3.0 0.2 6.40 2.0286 1.2915 SUS 0.8 1.50 0.20 0.50 0.2323 0.1479SUS 0.9 1.70 0.20 0.50 0.2065 0.1315SUS 1.0 1.9 0.2 0.50 0.1858 0.1183 SUS 1.05 2.00 0.2 0.50 0.1770 0.1127SUS 1.1 2.10 0.2 0.50 0.1689 0.1076SUS 1.15 2.15 0.2 0.55 0.2051 0.1306SUS 1.35 2.35 0.2 0.75 0.3228 0.2055SUS 1.5 2.7 0.2 0.70 0.2572 0.1638 SUS 1.8 3.2 0.2 0.80 0.2699 0.1718 SUS 2.0 3.6 0.2 0.80 0.2429 0.1546 SUS 2.5 0.2 5.40 2.0343 1.2951SUS 3.0 0.2 6.40 2.0286 1.2915備註:DL=2(T+R)-@ Y=(DL-Pi/2*R)/T K=Y*2/Pi 其中@为本厂折弯系数经验值(展开长度=外皮尺寸累加-N*@)钣金工艺专业术语按基本工艺顺序:1、剪料:指材料经过剪板机得到矩形工件的工艺过程。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运用冲压展开系数计算折弯展开尺寸A:直边长度(两边为A1、A2) R:折弯内R大小T:材料厚度P:折弯展开系数W:内R弯曲角度π:3.1416则:展开后展开长度为L=A1+A2+W/360*2*3.1416*R*P说明:现在一般客户提供的都是DWG或DXF文档格式,也有提供PRO E文档格式的,还有提供PDF文档格式的,不管是哪种格式,都可以用软件测出A直边长度、内R大小、T材料厚度、内R弯曲角度,只有弯曲系数是由模具设计者从折弯系数表中进行选择,只要折弯展开系数确定准确,最后产品设计尺寸才会保证准确。

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以后被拉伸的长度.材料不同,板厚不同,采用的折弯模具不同,折弯系数也不同。

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当拿到客户提供的产品零件图纸开始设计模具图纸时,第一步就是要将折弯结构以逆向方式一步一步展开成平板结构,平板结构部分再运用冲裁方式进行冲压,而折弯结构则是在冲裁成的结构基础上通过设计折弯模具结构,从而达到客户要求的弯曲结构。

作为一个模具设计者来说,设计模具当然不仅仅只考虑客户图纸要求的结构就行了,还需要达到客户图纸要求的尺寸公差要求,即精度也要达到客户的需求。

在这里最难以保证也最考验模具设计师的就是冲压折弯展开相关尺寸的准确度了。

而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折弯系数表

折弯系数表

板厚 折弯系数板厚 折弯系数折弯展开计算(折弯角度为90°): L=L1+L2-2δ+ZL:展开长度L1:边长1(见右图)L2:边长2(见右图)δ:板厚Z :折弯系数(见下表)铁板:1.0 1.2 1.5 1.8(热板) 2.0 2.5 3.0 Z无 0.4 0.5 0.6 0.75 0.8 1 无刨槽折弯(冷板)2 2 * 5 刨槽折弯(冷板)1 1 * 3 无刨槽折弯(热板) * * 3 * * 5 不锈钢板:1.01.2 1.5 1.8 2.0 2.5 3.0 Z无 0.4 0.50.6 0.75 0.8 1Q/ZB J65—20101钣金展开计算方法1 范围公司折弯次数小于8次的常规钣金件适用本方法,精密钣金件、折弯次数较多或折弯内圆弧半径R有特殊要求的钣金件需进行试折弯。

2 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內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度层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的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较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內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內侧的距离用λ表示(见图一)。

3 折弯模具:我们使用的小松数控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折弯模具V型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见表1)。

表1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参数板厚(t),,,,,,适用V槽宽度81216254 展开计算方法: 90°折弯(一般折弯)Q/ZB J65—20102(如图二),由于我们常用的折弯上模的尖角通常小于,所以折弯内圆弧R可以视为定值,因此折弯拉伸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和材料厚度t。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L=L1 +L2- 2t +系数a ; (1)折弯系数a的计算公式为(2):a = +-……………………………………………………………(2)其中:V—下模槽宽;t—材料厚度为方便计算将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简化为(3):L=L1+L2-系数C ……………………………………………………………………(3)注:简化系数C = (2t - 系数a)见表2。

常用材料90°折弯展开系数表

常用材料90°折弯展开系数表
0.48
0.30
0.48
0.48
1.5
R=0.2\0.5
0.53
0.53
0.38
0.60
0.60
R=1.5
3.30
3.30
3.30
3.30
3.30
R=2.0
4.08
4.08
4.08
4.08
4.08
2.0
R=0.5
0.70
0.70
0.50
0.80
0.80
R=1.5
3.61
3.61
3.61
3.61
3.61
材质
料厚
折弯R角
展开系数
SUS
3
R0
0.2倍T
R1.5
3.35(相当于中性层偏移约0.25T0
R2.0
4.33(相当于中性层偏移约0.25T0
*4.33
5.03
5.03
备注:
1.“无”表示暂无此料厚的材质;
2.“R”表示折弯内弯R角,当R=0.2,R=0.5时,以R=0展开;
3.以上数据计算依据来自《展开设计计算标准》:
R=0时:
对于铁件(GI,CRS,EG等)a.当0.3<T<1.5时,K=0.4T;b.1.5≤T时,K=0.35T
*对于SUS,0.3<T<3.0时,K=0.25T(薄材:T≤0.3时,K=0.35T)
材质
GI
CRS
SUS
AL
CU(含C7521,C5210)
料厚
0.2
R=0.2\0.5


0.07(仅薄材)

0.07(仅薄材)
0.3
R=0.2\0.5

常用材料折弯系数表大全

常用材料折弯系数表大全
0.5
1.4
V8
2.4
1.5
8
0.9
2.5
2.75
2.3
0.5
1.6
6
2.55
8
2.65
2.0
12
3.4/3.3
3.55
3.1/3.15
1
2.3
12
3.8
16
4.0
2.5
16
4.5/4.2
1.15
4.2
1.15
2.9
12
4.6
16
4.8
3.0
16
/5.1
4.75/4.8
1.55
3.2/3.4
R1,V16
材料:硬铜、青铜、冷轧钢、弹簧钢,Y因子:0.71,K因子:0.45。
常用材料折弯系数表(详)
注:以上折弯系数(K)是在折弯内角(R)为0.5--1.0左右时的侧量值,当折弯内角改变时,系数改变,一般,内角增大,系数增大。
针对现有材料测试折弯系数数据如下:
料厚
槽宽
铁料(SPCC/SECC)折弯系数
不锈钢
常用材料折弯系数表大全
常用材料折弯系数表大全
钣金的展开长度和钣金的厚度、折弯半径、折弯角度,以及钣金材料属性(通过Y和K因子来表示)有关系。
首先介绍Y因子和K因子:
1)K因子为钣金内侧边到折弯中线距离和钣金厚度的比值,如图1中K因子的方程式:K=A/T。
2)Y因子是根据折弯中线相对于钣金厚度计算出来的比值,Y因子公式:Y=K*(π/2)。Proe中Y因子默认为0.5。
铝料(AL)折弯系数
45°
90°
135°
90°
45°
90°
1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折彎4 (R≠90﹐θ≠90˚)”.
3.如果折彎處為直邊(H段)﹐則按兩次折彎成型計算﹕L=A+B+H+2K (K值取90˚折彎變形區寬度).
注﹕相關展開係數如附表二
抽孔與抽芽孔﹕
抽孔尺寸計算原理為體積不變原理﹐既抽孔前後材料體積不變﹕一般抽孔﹐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參數見有圖(設預沖孔徑為X﹐並加上修正係數-0.1)﹕
以中性層是計算彎曲件展開長度的基準.
中性層位置與變形程度有關﹐當彎曲半徑較大﹐折彎角度較小時﹐變形程度較小﹐中性層位置靠近鈑料厚度的中心處﹐當彎曲半徑變小﹐折彎角度增大時﹐變形程度隨之增大﹐中性層位置逐漸向彎曲中心的內側移動.中性層到鈑料內側的距離用λ表示﹕
展開長度的基本公式是﹕
展開長度=料內尺寸+料內尺寸+補賞量
1.目的﹕
使產品展開標準化﹑加工標準化.達到快﹑穩﹑準的目的.
2.適用範圍﹕
工程展開與現場加工.
3.引用文件﹕
<無>
4.主要內容:
展開的計算方法﹕
鈑料在彎曲過程中外層受到拉應力﹐內層受到壓應力﹐從拉到壓之間有一既不受拉力
又不受壓力的過渡層---中性層﹐中性層在彎曲過程中的長度和彎曲前一樣﹐保持不變﹐所
注﹕當用折刀加工時﹕
1.當R≤2.0時﹐按R=0處理
2.當2.0<R<3.0時﹐按3.0處理.
3.當R≥3.0時﹐按原值處理.
Z折1 (直邊段差)
1.樣品方式製作展開方法﹕
(1).當H>5 T時﹐分兩次成型﹐按90˚折彎計算
(2)當H<5T時﹐一次成型﹐L=A+B+K
注﹕K值依附表一取值
2.量產模具製作展開方法﹕
∵[S(H-S-0.1)+πS²/4]π(D+d)/2=π(D²-X²)T/4
∴X²=D²-[4S(H-S-0.1)+πS²]((D+d)/(2T)
∴X= D²-[4S(H-S-0.1)+πS²]((D+d)/(2T)
1.若抽孔為抽芽孔(抽孔後攻芽)﹐則S取值原則如下﹕
(1)T≤0.5mm時﹐取S=100%T
(2)0.5<T<0.8mmபைடு நூலகம்﹐取S=70%T
(3)T≥0.8mm時﹐取S=65%T
注﹕一般常見抽孔預沖孔按附表三取值.
方形抽孔展開計算方法﹕
當抽孔高度較高時(H>hmax),直邊部展開與彎曲一致﹐圓角處展開按保留高為H=Hmax的大小套彎曲計算公式展開﹐連接處用45度線及圓角均勻過渡﹐當抽孔高度不高時(H≤Hmax)直邊部展開與彎曲一致﹐圓角處展開保留與直邊一樣的偏移值。
高度取值見圖示.
Z折3 (斜邊段差)
1.當H<2T時﹕
(1).當θ≤70˚時﹐L=A+B+C+K (此時K=0.2).
(2)當θ>70˚時﹐按Z折1 (直邊段差)的方式展開.
2.當H>2T時﹐按兩段折彎展開. (R=0﹐θ≠90˚)
Z折4 (過渡段為兩圓弧相切)
H≤2T段差過渡處為非直線段兩圓弧相切展開時﹐取集體外側兩圓弧相切點處作垂線﹐向內側偏移一個料厚﹐按圖示處理﹐然後按按Z折1 (直邊段差)的方式展開
反折壓平
L=A+B-0.4T
1.壓平的時候﹐可視實際的情況考慮是否在折彎前壓線﹐壓線位置為折彎變形區中部.
2.反折壓平一般分兩步進行﹕
先用插深模折彎到30˚﹐在壓平.
故在作展開圖折彎線時﹐需按30˚折彎線劃﹐
如圖所示
N折﹕
1.當N折加工方式為墊片反折壓平﹐則按L=A+B+K計算﹐K值依附件一取值.
2.當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時﹐展開算法見“一
當T>0.3時﹐K=0.4T
注﹕R≤2.0時﹐按R=0處理。
一般折彎2﹕R≠0﹐θ=90˚
L= A+B+K (K取中性曾弧長)
K值取中性層圓弧長:
1.當0T<1.5時﹐λ=0.5T
2.當≥1.5時﹐λ=0.4T
注﹕當用折刀加工時﹕
1.當R≤2.0時﹐按R=0處理
2.當2.0<R<3.0時﹐按3.0處理.
一般折彎1﹕R=0﹐θ=90˚
L= A+B+K
1.當0 < T≤0.3時﹐K=0
2.對于鐵鈑料﹕(如﹕GI﹑SGCC﹑SECC﹑CRS﹑SPTE﹑SUS等)
a.當0.3 < T<1.5時﹐K=0.4T
b.當1.5≤T<2.5時﹐K=0.35T
c.當T≥2 .5時﹐K=0.3T
3.對于其它有色金屬材料如﹕AL﹑CU等
當R≥4mm時﹕
材料厚度T= 1.2~1.4取Hmax=4T
材料厚度T= 0.8~1.0取Hmax=5T
材料厚度T= 0.7~0.8取Hmax=6T
材料厚度T≤0.6取Hmax=4T
附表一﹕直邊段差展開係數一覽表
附表二﹕N折展開係數
附表三﹕抽芽孔對應參數表
(1).當C≥5T時﹐一般分兩次成型﹐按兩個90˚折彎計算展開.
L=A-T+C-2T+B+2K
(2)當3T<C<5T時﹐一次成型.
L=A-T+C-2T+B+K
(3)當C≤3T時﹐一次成型.
L=A-T+C-2T+B+K
注﹕K值取90˚折彎係數
Z折2 (非平行直邊段差)
展開方法與平行直邊Z折方法相同(如上欄)﹐
3.當R≥3.0時﹐按原值處理.
一般折彎3﹕R=0﹐θ≠90˚
L= A+B+K’
1.當T≤0.3時﹐K’=0
2.當R>0.3時﹐K’= (θ/ 90˚)*K
注﹕K為90˚時的補賞量.
一般折彎4﹕R≠90﹐θ≠90˚
L= A+B+K(K取中性曾弧長)
1.當0T<1.5時﹐λ=0.5T
2.當≥1.5時﹐λ=0.4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