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教育学大纲

合集下载

北师大333大纲2023

北师大333大纲2023

北师大333大纲2023摘要:一、北京师范大学简介1.学校历史2.学校现状3.学校特色与优势二、333 大纲简介1.333 大纲背景2.333 大纲适用对象3.333 大纲涵盖专业三、2023 年333 大纲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4.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5.近现代史纲要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四、2023 年333 大纲修订亮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增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热点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实践教学要求4.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案例分析5.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事件梳理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形势分析五、备考建议1.合理安排时间,全面复习2.关注时事热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3.深入理解大纲要求,注重实践教学环节4.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果5.注重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正文:北京师范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声誉的全国顶级师范类高校。

学校始于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333 大纲是北京师范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近现代史纲要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023 年333 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3 年333 大纲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近现代史纲要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增了一些重要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时事热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强调实践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道德品质;近现代史纲要梳理了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析了国际形势,培养学生关注世界、胸怀天下的全球视野。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_(教育学__教育心理学)_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_(教育学__教育心理学)_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得发展1、教育得本质:教育就是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

就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生产经验、生活经验得基本途径。

广义得教育指凡就是增进人们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得活动都具有教育意义。

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受到得各种有目得得影响。

2、狭义得教育指以影响人得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得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得工作,对受教育者得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得活动。

P1 学校教育又叫正规教育、制度化教育。

3、现代教育制度得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得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得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得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就是学校得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得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

礼就是分上下、分尊卑,维持世袭等级制得典章制度与道德规范;乐就是祭鬼神、祀天地、颂扬帝王贵族、鼓舞军心得音乐与舞蹈;射、御就是射箭、驾车等方面作战技术;书就是语言文字得读写以及文学历史方面得知识;数就是计算以及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得知识。

封建社会,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就是教育得主要内容。

(2)●古代埃及教育得一大特征就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P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得就是文士学校。

(3)●古代雅典教育得目得及特点P7培养有文化修养与多种才能得政治家与商人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得,注重身心与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得目得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得特征P8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得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哪些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5、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制约作用表现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8、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习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习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有特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统一是校风。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0、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能够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1、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教学大纲.doc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教学大纲.doc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教育学概论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教育学概论》课程是为接受教师教育课程的本科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作为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本课程一方面需要把有关教育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充分地反映出来,充分反映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和趋势,为学生继续接受教师教育类课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它又必须能够指向于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教育学科的实践性特征。

本课程的定位是:第一,基于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充分反映教育学理论的人文性、实践性是《教育学概论》课程的追求。

为此,它有别于以往的教育学课程。

以往教育学课程的“知识性”过于强烈,降低了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第二,它充分地反映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体现教育现实问题,关注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避免以往“教育学”课程所呈现的教育知识被静态化、模式化、标准化的弊端。

第三,本课程知识的呈现是以单元形式实现的。

即每个单元自成体系,和其它单元之间又有内在关联。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对本课程有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又能够使每位授课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共性的前提下兼顾个性。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引发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形成初步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广阔的教育视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教育学的愿望和决心,为学生以后学习其它教师教育类课程打基础、做好铺垫,为今后的教师生涯奠定初步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科教育背景,避免把他们当作学习教育理论的教育专业学生。

为此,要关注学科教育,为其以后接受学科教育训练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包括十个单元,内容涉及教育学及其价值;教育及其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与终身教育;教师与学生;教育内容;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等。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专业课程建议模板)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应参考国际国内通用名称)
一、课程简介(必备项)
二、课程目标(必备项)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主要内容:(必备项)
教学要求:(必备项)
课前学习要求:(可选项)
重点、难点:(可选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二)第一章……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必备项)
教学要求:(必备项)
课前学习要求:(可选项)
重点、难点:(可选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三)第二章……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
(四)第三章……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
……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必备项)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可选项)
六、考核方式(必备项)
【编写日期】:(可选项)备注:斜字体为举例,正式填写时,请删除。

2024教育学311大纲

2024教育学311大纲

2024教育学311大纲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

本大纲将介绍2024年教育学311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要求。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对教育实践的探索和分析能力;3. 加强学生的教育思维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教育学基本概念:介绍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方法。

2. 教育哲学:讨论教育的目的、价值观和教育哲学理论体系。

3.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记忆、个体差异等与教育实践相关的心理过程。

4. 教育社会学:探讨教育与社会、文化、家庭等因素的关系。

5. 教育法律与伦理:介绍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6. 教育评估与测量:讲解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实践案例。

7. 教育技术与创新: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8. 教育管理与领导:探讨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领导的原理与方法。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教师通过授课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育学相关的理论知识。

2. 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教育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合作项目:学生组成小组,完成指定的教育项目,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地实习与观摩:学生参与实际教育实践活动,观摩教学过程,并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

五、评估要求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小组合作等。

2.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与教育实践相关的论文。

4. 实地实习报告:学生完成实地实习后,撰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

5. 课堂展示与讨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课堂展示并参与相关讨论。

六、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教育学的各个领域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北师大)

]教育学(北师大)
• 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 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方法论。第一次提出 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教育理论体系。
• 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产生,使教育学的发展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0世纪30年 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写《教育学》, 是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创 建社会主义教育学的著作。杨贤江编写 《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 主义观点阐明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著作。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 长,在身心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 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论
•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 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 进地进行
二、学校教育制度
•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休学教育的衔接 •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迟义务教育年限 •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发展 •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天然地融合在一起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的内容与水平非常原始和低下
•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 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的学习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学而优则仕的学习目标。
• 《学记》是现在已知的教育科学发展史上最早的 教育专著,成书于我国春秋战国末期,全书共 1229个字。
• 教学相长、循序善诱、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藏 息相辅、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 弗达。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哪些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5、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制约作用表现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8、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习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习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有特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统一是校风。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0、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能够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1、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北师大课程大纲

北师大课程大纲

北师大课程大纲
北京师范大学的课程大纲是按照学科和专业进行分类的,包括各个学科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

具体来说,课程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性质和目标:说明课程的定位、目的和任务,以及课程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关系。

2.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详细列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以及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3. 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包括课程的学时分配、进度安排、作业和考试要求等,以及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计划。

4. 课程评价与考核:说明课程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包括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要求和标准,以及学生需要达到的最低成绩要求。

5. 教材及参考书目:列出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必读和选读书目,以及电子资源和其他学习资料。

6. 课程资源与环境:说明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网络资源等。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的课程大纲还包括一些特殊要求,例如对于学生的选课要求、学分要求、成绩转换规则等。

具体的课程大纲可以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查询,也可以在各学院或系的网站上找到。

北师大版教育学大纲知识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学大纲知识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侠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思潮(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4.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有层次结构的、按年级分级的教育制度,即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典型代表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5.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7.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的《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并提出“泛智教育”10.从一门标准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11.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1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科学的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促进民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舒尔茨。

教育学基础课程大纲

教育学基础课程大纲

教育学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教育学基础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教育学基本概念、原理与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动态,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核心概念。

2.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理论框架。

3. 熟悉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4. 了解教育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话题。

三、课程内容1.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1.1 教育学的定义与范畴1.2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关系1.3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2.1 教育学的学派与理论2.2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2.3 教育过程与教育评价2.4 教育发展与教育变革3. 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技巧3.1 实证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 3.2 教育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设计 3.3 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技术3.4 教育统计与数据解读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1.1 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1.2 教学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1.3 教学实践与实地考察2. 评价方式2.1 平时表现与课堂参与2.2 个人或小组研究报告2.3 学期末综合考核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教育学导论》(著者:XXX)2. 参考书目:-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著者:XXX)- 《教育研究方法与技巧》(著者:XXX)- 《教育学研究进展与前沿》(著者:XXX)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2. 第二周:教育学的定义与范畴3. 第三周: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关系4. 第四周: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5. ...6. 第十五周:学期末综合考核七、课程要求与考核标准1. 出勤:学生需按时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2. 作业:学生需按时完成布置的课后作业。

3. 课堂参与: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4. 期中报告:学生需提交一份关于教育学某个领域研究的论文。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总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总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总学时:54学时6.总学分:3学分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1.认识教育心理学与教师工作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性,理解教育在学生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与教这一个系统过程中影响教学过程的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并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去体验各要素的作用以及三种活动过程的相互作用。

2) 理解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的双重意义,以便使自己既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3)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特别是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参与,其中行动研究法不失为教师参与研究的可行方法。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和教师的意义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二、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中的地位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师参与研究二、常用的研究方法三、行动研究: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模式第五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发展的阶段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以及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的理念。

教育学教案(北师大版)

教育学教案(北师大版)

《教育学》教案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周军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2、了解教育的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其中的一些教育常识3、掌握教育学的概念,知道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教育学的目的。

4、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进一步思考科学型的教师形象。

5、掌握并能运用学习教育学的方法重点、难点:教育的起源及教育学的产生、发展。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重点讲授法;问题启发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第一节教育概述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特点,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教育影响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教育学考试大纲整理第一章§1、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2、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其标志是近代(19世纪下半期)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3、中国近代第一个完备的学制是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1903年癸卯学制;1922年的新学制(北洋政府)是壬戌学制。

4、中国古代教育:(1)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

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

(2)汉代的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对的依据和教学的基本教材。

5、古代外国教育:(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2)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的是雅典教育。

(3)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4)骑士教育的内容是效忠领主的品质,军事征战的本事,附庸风雅的素养。

(简答)6、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日益大众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体现了很多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5学以致用(学行结合)(2)《礼记》中的《学记》(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着,其中有很多教学思想:○1“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体现了教学相长;○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显现了启发式教学;○3“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教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想;○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臧息相辅(课内与课外学习结合);○5“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体现了教育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教育和政治关系。

3、西方古代教育思想:(1)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答法:○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苏格拉底主张启发式教学。

(2)柏拉图:教育和政治有密切联系,教育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

其代表作为《理想国》。

(3)亚里士多德最先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代表作《政治学》。

(4)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2)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教育应当远离社会影响,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

其代表作《爱弥儿》。

(3)洛克:提倡绅士教育,其代表作《教育漫话》。

(4)独立教育学诞生(成为规范学科)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代表,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5)“现代教育之父”是杜威,它是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强调儿童中心主义。

主要观点: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

5、当代教育学发展(1)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全面发展的途径是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它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1939年,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目标。

(3)我国学者杨贤江编写的《新教育学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专着。

第二章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功能。

教育的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个人本位论:卢梭。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填空或简答)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目的以及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教育有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体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总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随着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重要,但是也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2、教育与生产力1、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其核心是人力资本。

(填空或简答)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有决定作用,体现在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物质基础)和速度(需求程度);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的变化;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教育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影响)。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在生产劳动力,在生产科学知识;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对生产起着重大作用。

§3&§4、教育与科学技术、文化1、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它包含以下四个成分:认知成分、理想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

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长期实践形成的。

4、学生文化的特点: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第三章§1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为个体身心发展。

2、个体发展的动因:(1)身心发展的力量来自内在需要的是内发论。

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2)身心发展靠外在力量是外铄论。

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个婴儿,不管他的祖先何如,我能把它打造成总统或小偷)。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作用,认为实践是推动人发展的直接现实力量。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身心发展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拔苗助长违反了这个规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道德发生论。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由此心理学家提倡发展关键期。

(4)互补性:失明者嗅觉、触觉极强。

(5)个体差异性: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个体的身心发展主要受遗传物质、成熟、环境、个体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2、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的差异对个体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它的作用不能夸大。

3、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基因制约的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机能都达到比较完备的状态。

4、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简答题)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1)学校教育按照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特点。

6、个体在和环境相互作用中体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潜能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人区分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潜能。

2、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

(简答)3、教育对人的作用?教育促成人的价值的发现、是人的潜力得以挖掘、在人的力量发挥中起重要作用、还能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4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其少年发展的任务1、初中阶段是少年期,又称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这一阶段的总体特征:身体状态的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第四章§1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于将受教育者培养成怎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是现实教育活动的归宿。

3、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4、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者是普通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 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1、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反映、是教育性质(历史性、阶级性、社会生产性)的体现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依据。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的唯一方法是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

§3 我国的教育目的(简答)1、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简答)2、简述素质教育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其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章§1 学生(简答)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迅速时期的人,体现在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的权利:(1)人身权。

包括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受教育权。

§2 教师1、教师的使命: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2、教师的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简答)3、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是论述其要点。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了解学科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和方法论。

(2)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具备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具有良好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研究能力。

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3 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简答)2、阐述对师生关系的理解:(1)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构成授受关系。

在教育内容角度上来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对于学生的引导,目的是促成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似的友好帮助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