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沉降菌、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操作。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洁净区内的沉降菌、浮游菌检测工作3.责任:中心检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内容:浮游菌检测4.1.1 检测前的准备4.1.1.1按照药典规定制作平皿培养基。

4.1.1.2领出检测仪器,去掉防尘护罩。

4.1.1.3先用喷洒方法对仪器及采样管进行消毒,无法喷洒的地方应用擦拭或浸泡办法进行消毒,消毒后置放十分钟使仪器基本干燥。

4.1.1.4将采样器放在采样工作台面上,拧下采样盖,使整个缝隙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便于直接采样。

4.1.1.5当在较高位置取样时,可把仪器采样盖拧紧,插上采样塑料管,把管子延伸到所要采样的空间。

4.1.1.6打开采样器透明外罩,迅速将准备好的平皿放入采样托盘内,拿去平皿上盖,立即拧上透明外罩密封。

4.1.1.7拧松外罩顶部装有指针的螺母,让指针自然下落或使指针底部刚接触到培养基为止。

4.1.1.8调节狭缝螺母,使狭缝上升直至到头,再反方向调节使狭缝面下降,将齐狭缝大螺母侧面的色标线与指针于水平线上。

(保持狭缝的底平面与培养基表面相距1-3mm)。

4.1.1.9将指针向上轻轻拔起,使其底部离开培养基表面,并拧紧螺母,使之固定不动。

4.1.2 采样操作4.1.2.1将采样器后面板上的电源插上,按下仪器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时间显示窗内的数码应为“P”。

4.1.2.2根据采样现场环境的洁净度,选择采样时间中的某一档,并按下相应按钮,指示灯亮,数码由“P”显示为“Y”,约经10分钟后气泵自动开启进行采样。

当采样时间达到时,气泵自动停止运行,数码显示终点采样时间。

4.1.2.3关掉电源开关,打下仪器的活动透明外罩,迅速把平皿上盖盖上并从仪器中取出。

4.1.2.4按照上述方法,再放入新的平皿,进行第二次采样,直到采样完毕。

4.1.2.5采集样品的平皿应置入培养箱,在培养48小时后,按检验规程检查菌落数。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洁净区和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洁净区、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如: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试和环境验证。

●3、引用文件⏹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4、定义⏹ 4.1 沉降菌:用本测试规定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的可见菌落数。

⏹ 4.2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5、仪器和设备⏹ 5.1 灭菌培养皿90mm *15mm⏹ 5.2 培养基。

⏹ 5.3 恒温培养箱。

⏹ 5.4 高压灭菌器。

⏹ 5.5 放大镜●6、培养基和试剂⏹ 6.1 生理盐水:成份﹕氯化钠 8.5g蒸馏水加至 1000ml制法﹕溶解后﹐分装到加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每瓶90ml﹐121℃(15 1b)2 0 mi n,高压灭菌。

⏹ 6.2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6.2.1 成分:蛋白胨20g牛肉膏3g氯化钠5g琼脂15g卵磷脂1g吐温80 7g蒸馏水1000mL6.2.2制法:先将卵磷脂加到少量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吐温80,将其他成分(除琼脂外)加到其余的蒸馏水中,溶解。

加入已溶解的卵磷脂、• 吐温80,混匀,调pH 值为7.1~7.4,加入琼脂,103.43kPa(121℃15 lb)20min 高压灭菌,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7、操作步骤⏹7.1 取样:7.1.1 取样点的设置:A) 最少取样点数:灌装间、制造间3个,其他洁净区2 个;B) 取样点的位置:取样点应均匀分布在待测试区域内,一般离地高度为0.8m左右,关键设备处可增加取样点;C)每个取样点一般取样一次,每次一般为2个取样皿;D) 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免回风口;7.1.2 取样时间:可采用动态取样和静态取样:A) 动态取样:正常生产,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30分钟后开始取样;B)静态取样:员工己撤离生产区域,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至少20分钟后;静态取样时人员不得多于2人;7.1.3 取样A)将制备好的培养皿逐个放置到采样点,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B)静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为30分钟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不得大于4个小时⏹7.2 置于37±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至少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的菌落数;●8、菌落计数方法:⏹8.1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 倍~10 倍的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每个测点的沉降菌总数为该测点所有培养皿菌落数的平均数;●9、结果评定:⏹9.1 每个测点的菌落数必需低于该洁净区的标准时判定符合要求;⏹9.2 静态测试时,如某测点的的菌落平均数超过标准,应再重新取样两次,两次都低于标准时才能判定符合;。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标准操作规程
4.3.5.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4.测试规则:
4.4.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的洁净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风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4.2.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区必须彻底清洁且经过消毒。
4.4.3.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2.3.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4.3.注意事项:
4.3.1.测量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3.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3.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3.4.要时可用显微镜鉴别。
4.4.4.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且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4.5.对于非单向流,如一万级、十万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正常运转不少于30min后开始。
4.4.6.记录测试房间温度,相对温度压差及测试状态。
4.4.7.计算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求出平均菌落数。
4.2.2.培养:
4.2.2.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0°C-35°C培养箱培养,时间不少于48h。
4.2.2.2.每批培养基应有阴、阳性对照试验,以核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和培养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可选定1只阴性皿和两只阳性皿作对照培养。
4.2.3.菌落计数:
4.2.3.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可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的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题 目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标准操作规程
制 定
部门审核
质量部审核

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规程

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规程

1 目的确定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2 范围适用于不同洁净室(区)(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定和环境验证。

3 责任QC微生物室负责洁净室(区)沉降菌的监测。

4 内容4.1 参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 监测程序4.2.1 设备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4.2.2 培养基及平皿制备4.2.2.1 一般采用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4.2.2.2 制备过程如下:◆将培养皿与用三角瓶装好的培养基在高压消毒锅内121℃湿热灭菌20 分钟或180℃干热灭菌2小时;◆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倒置在2-8℃的环境中存放,注意避免污染。

4.2.3 采样点和监测频次4.2.3.1 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附件),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和采样点布置(附件)。

4.2.3.2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并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4.2.3.3 监测频次:每月一次,特殊情况及时监测。

4.2.4 测试规则4.2.4.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2.4.2 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2.4.3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4.2.4.4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范围:洁净区
职责:质量部、生产车间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试剂及仪器、器皿
1.1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
1.2仪器及器皿
1.3生化培养箱,Φ90mm培养皿、锥形瓶、胶塞、灭菌锅、烧杯等。

2.测试前准备
2.1培养基的配制
——按SOP-QM-424《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2培养基平皿的制备
2.2.1将Φ90mm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或180℃干热灭菌2小时。

2.2.2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于无菌检查操作间将培养基注入平皿,每皿约15ml。

2.2.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3.采样
3.1采样点的数目及采样点的布置
3.1.2.1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或过于稀疏,关键区域可增加采样点。

3.1.2.2采样点位置离地0.8-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台面)
3.2采样方法:按3.1的要求放置平皿数,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暴露30分钟,再将培养皿盖盖上。

4.培养
第1页共2页
所有采样结束后,将平皿倒置在30ºC—35ºC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5.操作结果的评价
5.1用肉眼直接计数并记录。

5.2结果计算
式中 M—平均菌落数(CFU)
M i—1,2,3……号平皿菌落数
n—平皿总数
5.3结果评价标准见下表:
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第2页共2页。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5.1.3.2.动态测试洁净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5.2.试准备5.2.1.仪器与设备5.2.1.1.培养皿:φ90mm×15mm,121℃20分钟湿执灭菌。

5.2.1.2.高压灭菌器、恒温培养箱处于完好状态。

5.2.1.3.制备采样皿:取已配制好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检查品名及使用期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外观性状是否有异常,确认无误后,将培养基放入水浴中熔化,冷却到约45℃时,在规定条件下高压蒸气灭菌,在超净工作台以无菌操作技术注入培养皿中,每皿约15ml,冷凝后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无菌生长方可供采样用。

5.2.1.4.编号对培养皿按测定区域及个数进行编号。

编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应以剔除。

5.2.1.5.根据洁净室房间多少及面积,计算所需的培养皿数。

5.3.测试5.4.采样将培养皿在各个测试洁净区域按附表1和附表2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盖好。

5.5.培养全部采样结束后,取样员将培养皿和放置记录一并交化验室主任,化验室主任将培养皿交于检验员检测、检验员将培养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5.5.1.1.计数取出用肉眼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5.6.记录按《沉降菌测试记录》填写。

5.7.结果计算计数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并求其平均值。

计算公式:M—平均菌落数M 1……Mi—分别为1号至I号培养皿菌落数6.2.3.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范围内增加采样点。

6.3.检测结束后,质量部发检测报告,将所有记录一并归档。

6.4.测定频次车间洁净(区)每3个月测一次;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每周期测一次,其超净化工作台每次实验时同时测定;有净化要求的取样间或取样车每3个月测一次。

6.5.空气净化系统连续停运1周以上,经对房间进行消毒后测沉降菌。

附表3 :平均菌落数标准洁净级别1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级平均标准1个/皿3个/皿10个/皿15个/皿。

洁净区沉降菌检验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区沉降菌取样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洁净区符合相应的级别标准。

范围:车间三十万级洁净区。

责任人:QA员、QC员、QA主管。

内容:
1操作程序
1.1 QA取样员按《洁净区定期监测管理规程》对不同的洁净区定期取样。

1.2测试开始前先按《洁净区定期监测管理规程》确定采样点。

车间三十万级洁净区每个洁净室测2个点,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风口。

1.3取样员到QC室取效期内的培养皿,并准备好记号笔。

1.4取样员将培养皿和记号笔按照《物品进出三十万级洁净区操作规程》带入相应洁净区。

1.5取样员按相应更衣操作规程进入洁净区。

1.6到采样点后,将培养皿底上写清洁净室名称,再将培养皿盖打开,放在培养皿底的下面,放在采样点。

1.7采样时间为30分钟。

1.8 30分钟后将培养皿盖盖上,收集起来,放回传递窗。

1.9按相应更衣操作规程出洁净区后,从传递窗取出培养皿,在缓冲间将培养皿按原样包好。

2注意事项
2.1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余2人。

2.2取样员进出洁净区,必须执行洁净区的更衣标准操作规程。

2.3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风口。

采样布局力求均匀。

2.4对三十万级洁净区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2.5注意检查培养基在灭菌后的有效期内,且包装纸完好无损,否则不能使用。

2.6注意采样点的位置在离地0.8m左右地水平面上。

洁净区沉降菌检验操作规程
编号ZL-C-509 版次:01第 2 页共 2 页3附录:
沉降菌的测定标准。

沉降菌环境监测规程

沉降菌环境监测规程

洁净区(室)沉降菌监测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洁净区(室)沉降菌监测操作规程,以便准确监测,为药品生产环境条件符合规定要求提供保证。

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微生物实验室、仓库取样室。

3、职责:现场QA人员、QC生物岗位人员4、定义:4.1沉降菌:由本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培养基,在适宜的生产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4.2菌落:细菌培养后,有1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5、规程内容:5.1人员要求5.1.1洁净区 (室)的测试人员应进行本专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后才能履行对洁净区(室)测试的职责,其中包括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微生物知识。

5.1.2洁净区 (室)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穿戴方式,外面的衣服不能带进D级以上的区域。

5.2仪器、辅助设备与培养基5.2.1培养皿一般采用90*15规格的玻璃培养皿5.2.2电热恒温培养箱5.2.3培养基:一次性胰酪大豆胨琼脂成品培养基5.3测试要求5.3.1测试条件5.3.1.1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试:洁净区(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适用范围。

5.3.1.2压差的测定: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应当不低于10Pa,相同洁净区之间不同功能的房间要保持一定的梯度,一般不低于5Pa。

5.3.2测试状态5.3.2.1测试状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5.3.2.2静态测试时所有生产设备均已安装就绪,但未运行,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5.3.2.3动态测试时,被测洁净区(室)应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

5.3.2.4应在记录报告中注明测试环境状态。

5.3.3测试时间5.3.3.1静态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区(室)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洁净区沉降菌培养检验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培养检验操作规程

管理文件一、目的:规范洁净区沉降菌培养检验操作标准二、适用范围:洁净区沉降菌培养检验操作操作三、责任者:质量管理部四、内容:1.沉降菌培养1.1由QC人员将复核的培养皿转移至恒温培养箱;1.2培养前,培养箱温度应设为32℃或者22℃,1小时后检测培养箱温度是否恢复正常;1.3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配制的培养皿时,在32℃的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时间为2天;采用沙氏培养基配制的培养皿时,在22℃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为5天;1.4培养时每天检测培养箱温度一次,以培养箱中温度计温度为准。

2.检测(菌落计数)2.1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菌落直接计数,专人复核是否计数有遗漏;2.2若平板上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2.3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对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记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

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2.4将所计数菌落进行记录,然后进行结果计算。

3.结果计算:3.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按下式计算:式中:M——平均菌落数M 1——1号培养皿菌落数M——2号培养皿菌落数2Mn——n号培养皿菌落数N——培养皿总数3.2结果评定:3.2.1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区)空气中微生物;3.2.2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3.2.3若某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4.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4.1洁净区沉降菌检测静态标准:4.2洁净区沉降菌检测动态标准:5.非主要工作区的其他洁净区域,静态测试频次为每半年测试一次,动态测试频次为每一年测试一次。

洁净区沉降菌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操作规程洁净区沉降菌操作规程1. 概述洁净区沉降菌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洁净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规定标准而制定的。

洁净区是进行微生物检测和培养工作的重要区域,任何存在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严格遵守该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操作人员要求2.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了解并熟悉本操作规程的内容。

2.2.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在进入洁净区前进行必要的清洁操作,如洗手、更换工作服等。

2.3.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免尘埃、气流等对样品产生污染。

3. 设备要求3.1. 洁净区内的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度。

3.2. 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标准,确保其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样品产生污染。

3.3. 洁净区内必须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如微生物培养箱、无菌平板等。

4. 操作流程4.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面罩、手套和工作服等。

4.2. 操作人员应在工作台上摆放必要的试剂和培养基。

4.3. 操作人员在摆放试剂和培养基的过程中应避免尘埃和颗粒物的产生。

4.4. 操作人员在取样过程中应使用无菌工具,避免污染样品。

4.5. 操作人员在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台和设备,保持洁净区的干净和整洁。

5. 质量控制5.1. 洁净区内的空气质量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5.2. 洁净区内进行的实验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阳性对照和负性对照的设置等。

5.3. 实验结果必须进行正确的解读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废弃物处理6.1.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置。

6.2. 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正确的包装和封存,并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

6.3. 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必须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7. 紧急情况应对7.1.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应急措施。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对洁净区沉降菌检查的方法,以做出洁净情况的正确评价。

2.范围:各生产车间洁净区3.职责:空气沉降菌检测操作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品保部经理监督执行4.内容4.1本测试方法是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皿中,经若干时间,在适宜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4.2所用设备、试剂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φ90mm 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皿。

4.3测试状态4.3.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3.2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已经过消毒。

4.3.3洁净厂房的空气净化调节系统的风机已启动至少30分钟。

4.3.4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4测试人员4.4.1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培养基按物料进入规定传入。

4.4.2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5采样点数目及布置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乱流洁净室是指房间的面积4.5.2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要满足最少培养皿数,如下表。

不论面积大小,作为4.5.3采样点的布置:1)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2)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4.6采样方法及培养4.6.1将培养皿按要求放置后,打开平皿盖,使培养皿表面暴露30分钟后,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30~35℃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计数。

每批可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4.7结果计算4.7.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若。

4.7.2培养皿上有2个或者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表面微生物、温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及风速的测试,保证产品在规定的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环境的监测。

3.责任3.1.设备工程部:负责协助环境监测异常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3.2.生产部:负责生产洁净区的使用、消毒灭菌、日常维护保养,负责生产洁净区日常环境监测项目。

3.3.质保部:负责洁净区的环境监控,负责跟踪洁净区不合格项的整改;负责实验室洁净区的使用、消毒灭菌、日常维护保养。

4.内容4.1.名词定义:A.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功能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B.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C.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这种方式称局部空气净化。

D.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E.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F.单向流: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G.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

H.水平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I.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A.静态测试:功能间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功能间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B.动态测试:功能间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沉降菌、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操作。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洁净区内的沉降菌、浮游菌检测工作3.责任:中心检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内容:浮游菌检测4.1.1 检测前的准备4.1.1.1按照药典规定制作平皿培养基。

4.1.1.2领出检测仪器,去掉防尘护罩。

4.1.1.3先用喷洒方法对仪器及采样管进行消毒,无法喷洒的地方应用擦拭或浸泡办法进行消毒,消毒后置放十分钟使仪器基本干燥。

4.1.1.4将采样器放在采样工作台面上,拧下采样盖,使整个缝隙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便于直接采样。

4.1.1.5当在较高位置取样时,可把仪器采样盖拧紧,插上采样塑料管,把管子延伸到所要采样的空间。

4.1.1.6打开采样器透明外罩,迅速将准备好的平皿放入采样托盘内,拿去平皿上盖,立即拧上透明外罩密封。

4.1.1.7拧松外罩顶部装有指针的螺母,让指针自然下落或使指针底部刚接触到培养基为止。

4.1.1.8调节狭缝螺母,使狭缝上升直至到头,再反方向调节使狭缝面下降,将齐狭缝大螺母侧面的色标线与指针于水平线上。

(保持狭缝的底平面与培养基表面相距1-3mm)。

4.1.1.9将指针向上轻轻拔起,使其底部离开培养基表面,并拧紧螺母,使之固定不动。

4.1.2 采样操作4.1.2.1将采样器后面板上的电源插上,按下仪器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时间显示窗内的数码应为“P”。

4.1.2.2根据采样现场环境的洁净度,选择采样时间中的某一档,并按下相应按钮,指示灯亮,数码由“P”显示为“Y”,约经10分钟后气泵自动开启进行采样。

当采样时间达到时,气泵自动停止运行,数码显示终点采样时间。

4.1.2.3关掉电源开关,打下仪器的活动透明外罩,迅速把平皿上盖盖上并从仪器中取出。

4.1.2.4按照上述方法,再放入新的平皿,进行第二次采样,直到采样完毕。

4.1.2.5采集样品的平皿应置入培养箱,在培养48小时后,按检验规程检查菌落数。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方法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方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应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区的沉降菌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责任人:QC、QC主任、质量部经理。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2010)、药品检验操作规程附录、药品生物测定法。

内容:1 定义1.1 沉降菌用本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1.2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2 测试方法2.1 方法提要采用沉降法,既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的洁净度。

2.2 人员的的要求测试人员应经过微生物相关知识培训并培训合格方可进行测试。

2.3 仪器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消毒锅。

2.3.1 培养皿一般采用直径φ90mm×15mm的硼硅玻璃培养皿。

2.3.2 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训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经验证的培养基。

2.3.2.1 培养基配制及灭菌2.3.2.1.1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可以按以下处方制备,也可使用按此处方生产的符合要求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按培养基规定的经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取上述在分除琼脂,混合,微热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3±0.2,加入琼脂,加热融化后,分装,灭菌,冷却至约60℃,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倾注约20ml至无菌平皿中,加盖后在室温放至凝固。

2.3.2.1.2沙氏琼脂培养基取上述成分除琼脂,混合,微热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为5.6±0.2,加入琼脂,加热融化后,分装,灭菌,冷却至约60℃,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倾注约20ml至无菌平皿中,加盖后在室温放至凝固。

2.3.2.2 培养基平皿培养及保存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宜在2℃~8℃保存,一般以一周为宜或按厂商提供标准执行。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洁净室沉降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操作。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沉降菌的检测。

3. 职责3.1质量部专职检验员负责洁净室沉降菌的检测。

3.2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情况。

4. 内容4.1仪器设备及培养基4.1.1培养皿:玻璃培养皿或一次用无菌培养皿。

4.1.2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4.1.3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

4.2 检测用培养基平皿的制备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应先灭菌,制备培养基平皿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批次应设置对照平皿。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3采样4.3.1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并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图1 采样点位置参考图4.3.2 采样次数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不得少于2个,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表2 最少培养皿数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面积。

4.4采样注意事项4.4.1 测试用具要做无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4.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它参数做相应的记录。

4.4.4 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对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记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

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4.4.5采样前应仔细检验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5 测试状态空态、静态和动态三种状态均可进行测试。

空态或静态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确保静态测试时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动态测试时洁净室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之宇文皓月创作建立洁净度(沉降菌)的检验尺度操纵规程,为沉降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尺度操纵方法。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度(沉降菌)检查的全过程。

3 责任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4.1 概述:本尺度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发生和滞留的功能。

4.2 测试方法4.2.1 方法提要:本尺度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采取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2 仪器仪器包含: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2.2.1 培养皿一般采取f90mm×15mm规格的培养皿。

4.2.2.2 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用户认可并经验证了的培养基。

4.3测试前的规则:4.3.1 测试状态;4.3.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4.3.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3.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陈述中注明测试状态。

4.3.1.4 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流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流露时间为不大于4h。

4.3.2 测试人员:4.3.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此外工作服。

4.3.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版药典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版药典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阐述洁净室空气中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保证药品质量,预防生产环境对产品的污染。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区(室)的沉降菌的监测。

3.责任:沉降菌检测员。

4.内容:4.1根本概念: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1.2沉降菌:用GB/T16292-202X提及的方法搜集空气中的活性微生物粒子,通过特意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搜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4.2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搜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假设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3测试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培养皿:一般采纳φ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 小时假设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坏境中存放。

4.3.2测试时间: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内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如B级、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开始。

4.3.3采样点数目及其安排:最少采样点数目:沉降菌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

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不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2表1 最少采样点数目表2 最少培养皿数采样点的安排:除受洁净区的设备限制外,取样点应在整个洁净区均匀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规范沉降菌监测操作,加强洁净区的管理。

范围:洁净区的沉降菌监测。

职责:质量保证部起草
质量保证部部长审核
质量副总经理批准
质量管理人员及监测人员执行
内容:
1定义
1.1洁净室: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1.2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洁净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1.3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1.4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2 测试方法:
2.1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48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2.2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2.2.1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2.2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2.2.3培养皿:
2.2.
3.1一般采用ф90mm×15 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2.2.
3.2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

3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3.1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3.2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测试步骤:
4.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增减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基皿盖上盖后倒置。

4.2培养:
4.2.1全部采样结束,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2.2在30-35℃培养,时间不少于48小时。

4.2.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基。

4.3菌落计数:
4.3.1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4.3.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5注意事项:
5.1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5.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5.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5.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5.5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6测试规则:
6.1测试状态:
6.1.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6.1.2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区已经过消毒。

6.1.3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7测试人员:
7.1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7.2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个人。

7.3测试时间:
7.3.1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内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7.3.2对非单向流,如10000级、100000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
行不少于30分钟开始。

7.3.4沉降菌计数:
7.4.1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7.4.1.1最少采样点数目:
沉降菌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

在满足最少测试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2。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送风面积,对非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

7.1.2采样点的布置:
7.1.2.1工作区测试点位置离地0.8-1.5 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7.1.2.2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采样点的布置应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过于集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8记录: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压差、测试标志及测试数据。

9结果计算:
9.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9.2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
m
1+m
2
……m
n
平均菌落数m=
n
式中m为平均菌落数 m
1为1号培养皿菌落 m
2
为2号培养皿菌落数
m
n
为n号菌落数 n为培养皿总数
10结果评定: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的空气中的微生物。

10.1洁净室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见表3。

10.2若某洁净区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测试两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

11变更历史
本操作规程2002年08月第一版起草,2005年 06月因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修订,2007年9月因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