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序共23页文档

合集下载

传播学书目

传播学书目

(一)必读: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1999)2、《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2003第二版)(1993)3、《传播学概论》(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陈亮等译新华(1984)(《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1982:1973《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一瞥》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1997)沃纳·塞拂林小詹姆斯·坦卡德郭镇之译华夏(2004)(5版)(1985年陈韵昭翻译1版)5、《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英)丹尼斯·麦奎尔崔保国李昆译清华(2006)(4版)(2000年英文版)6、《人类传播理论》(美)斯蒂芬·李特约翰史安斌译清华(2004)(7版)(1978年出版)2003年清华出英文版7、《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3版)2004年清华出版社8、《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美)理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刘海龙译人大20079、《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约翰·费斯克等编李彬译新华(2004)10、《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殷晓蓉译(2005)11、《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梅尔文·A·德拂勒希伦·L·洛厄里刘海龙等译人大(2004)(3版)12、《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展江译人大(2004)(1980年起国内的第三个译本)(1954—2000、9版)13、《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武大(2003)14、《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美)林文刚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传播学》鲁曙明洪浚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

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

此书自192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该书对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舆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什么样的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

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

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

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

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教学大纲【说明】教学目标: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最领先的研究成果都在国外。

因此,要深入的学习传播学,就必须适量阅读国外著名学者的原文著作。

因此,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课程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传播学著名理论,了解传播学理论属于和概念,在本课程结束后,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中英文术语和理论,并通过双语学习增强学生阅读英文原著的能力。

教学任务:本课程中文理论学习和原著节选阅读各占一半学时。

根据传播学研究的5个领域分成5个研究领域开展教学活动。

期间节选各个研究领域的传播学名家著作让学生进行学习阅读。

教材选用:中英文对照教材《中午传播学名著导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教法建议:在指导学生方面:每次上课之前,就把本次课程需要的原文材料提前复印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数遍,对本次学习的理论内容进行熟悉。

在课堂学习上,配合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案例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在课程准备时,要实现大量阅读原文著作,做充足的准备,另外,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课堂上进行理论陈述和案例演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生动的学习。

【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介绍课程性质、要点。

回顾传播学基础理论和传播学者内容要点:传播学概论回顾传播学两大源流、两大学派、五位奠基人、五个研究领域教学方法:总结学习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时数:2作业与思考:总结归纳传播学五位奠基人的经典理论第二章传播学效果研究理论(一)教学目的:掌握传播学五个研究领域基本概念,开始对传播学效果研究领域经典理论的学习阅读内容要点:一、李普曼(Walter Lippmen);拟态环境理论(Theory of Pseudo-environment)原文阅读:THE WORLD OUTSIDE AND THE PICTURES IN OUR HEADS (Walter Lippman)二、麦库姆斯:议题设置理论(Theory of Agenda Setting)原文阅读:Agenda Setting Theory教学方法:讲解式+引导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时数:6作业与思考:策划一则新闻选题第三章传播学效果研究(二)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掌握传播学效果研究领域的第二部分内容内容要点:拉扎斯菲尔德(Philip Lazarsfield):二级传播理论(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原文材料引用:The 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Adopts from The People’s Choice)教学方法:讲解式+学生自主学习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时数:2作业与思考:从网上找一个论坛或板块,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包括内容,版主介绍,特点分析等等。

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教学大纲

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教学大纲

《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英语)教学大纲Selections from Classic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English) 课程编号:06204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上机)学时:12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专业英语Ⅰ》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传播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它的开设目的在于满足21世纪全球化对我国传播学教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要求,引导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直接阅读专业原著,在专业学习中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和研究专业知识。

具体而言,本课程能够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专业领域与相关学科的论述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在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直接阅读并有效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还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一般性的会话或讨论的能力,以及写作和翻译专业学术文章的能力。

该课程还将为学生们日后参阅国外新闻传播学专业论著,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专业性极强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致涵盖大众传播事业主要部类和新闻传播学的主要领域,点面结合,深浅有致,形成梯次。

每个单元由4或5篇选文构成,一般有1-2篇著名学者关于该主题的经典论述,1-2篇比较具体的个案研究性质的文章,以及1篇综合性的概述。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课上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难点。

课堂翻译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翻译能力。

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每个单元后的练习中都设有role play(角色扮演)和presentation(展示)的训练。

学生可结成若干小组,选择某一感兴趣的专题,寻找相关英文材料,制作成演示文件,课上用英文进行阐释。

教师结合学生未来实际工作需要,酌情补充实用性强的新闻传播领域的英文专业术语,介绍业界和学界的前沿情况。

传播学必读书目

传播学必读书目

传播学必读书⽬新闻学传播学必读书⽬(很有⽤!)(陈⼒丹给所带硕⼠⽣开的必读书⽬)1,《论出版⾃由》,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中⽂版。

(世界经典新闻学著作)2,《论⾃由》,密尔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中⽂版。

(世界经典新闻学著作)3,《新闻学》,徐宝璜著,1919年初版,中国⼈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经典新闻学著作)4,《中国报学史》,⼽公振著,1927年初版,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多条)。

(中国经典新闻学著作)5,《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卷第⼀章),⼈民出版社1988年单⾏本。

(历史唯物主义传播观的基本著作)6,《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概论》,陈⼒丹著,复旦⼤学出版社2003年版。

(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的代表作)7,《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汉奇主编,⼈民⼤学出版社1992-1999年陆续出版。

(完整的中国新闻史著作)(浏览)8,《世界新闻传播史》,陈⼒丹著,上海交⼤出版社2002年版。

(⽬前国内最新的世界新闻史著作)9,《传播学概论》,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版。

(传播学代表作)10,《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民出版社1998年版。

(最有代表性的批判学派代表⼈物的观点汇编)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前较为完善的传播学教材代表作)12,《软边缘----信息⾰命的历史与未来》,[美]利⽂森著,清华⼤学出版社2002年中⽂版。

(论述不同传媒形态影响社会结构的研究著作)13,《得乐园失乐园》,李河著,中国⼈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对⽹络传播的理性思考)14,《报业经济和报业经营》,唐绪军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前报业经济研究的代表作)16,《新闻写作教程》,密苏⾥新闻学院集体编写,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版。

(国外新闻写作代表作)17,《⼈与故事》,⾼⼩康著,东⽅出版社1993年版。

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作者和经典作品,如卡尔·多伊奇、威 廉·伯内特、卡尔·雅斯贝尔斯、马歇尔·麦克卢汉等等。他们的作品涵盖了传 播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传播、新闻传播、广告传播、文化传播等等。这些作 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启示。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卡尔·多伊奇的《政治传播》。在这篇文章中,卡 尔·多伊奇详细阐述了政治传播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 如何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等等。他认为,政治传播应该注重受众的需求和利益, 而不是单纯地传递信息和宣传自己的观点。这种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在当今 的传播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早期经典”部分,目录中包括了诸如“口语传播”、“书写传播”等章 节,这些章节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传播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在这个部分,我们 可以看到传播学早期的经典理论,如“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等,这些理论 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期发展和多元开拓”部分,目录中包括了诸如“组织传播”、“跨文 化传播”等章节,这些章节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反映了传播学在中期的多元 化发展。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如符号学、现 象学、社会学等,这些方法和理论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精彩摘录
在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成为了社会科学领域的重 要分支。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杰出的传播学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推动了传播学 的进步。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的书,它汇集了众 多传播学大师的经典之作,内容涵盖了传播学的各个方面,让我对传播学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阅读感受
在信息时代,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传播学融 合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人类传 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理论框架。最近,我阅读了《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这 本书,深受启发,特此分享我的读后感。

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PPT课件

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PPT课件

8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哈钦斯委员会 《自由与负责的新闻界》的出版标志着新
闻社会责任论的成熟。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自 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其目的有二:一是防 止资本主义传媒垄断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日益 激化;二是防止媒体内容的进一步低俗化,以 保证社会道德和精英文化不致没落。
9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 (2)媒介应当在其传播活动中坚持和贯
彻真实、准确、客观以及服务于公众等专业标 准。
12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 (3)媒介须遵守现行政治和法律制度,
对有关社会犯罪与宗教或种族歧视的话题不得 有煽动性的内容。
13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 (4)要求媒介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是受众不 可剥夺的权利。
6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哈钦斯委员会
为了这份研究:“ 委员会对美国新闻自由 的现状做了一番“认真的、学术性的调查研 究”,对当时的报纸、广播、电影、杂志及书 籍做了系统的考察。他们查阅了多种资料,并 选派精干的研究人员,采访新闻业及社会文化 界人士对美国大众传播事业的意见,并举行了 听证会。
7
哈钦斯委员会 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必须对社会和公
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一味追求社会责任论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 (1)大众传播是具有很强公共性与公益
性的社会活动,所以对社会和公众负一定的责 任是大众传媒机构的义务。
11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14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 18~19世纪,传播媒介对民主政治曾有过

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多媒体课件

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多媒体课件
Effects theory):20世纪30-50年代 有限效果论/微弱效果论( theory): 世纪30-50年代 ):20
代表性理论: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论;意见领袖理论 代表性理论: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论; 霍夫兰"劝服论" 霍夫兰"劝服论"
适度效果论(Middle-effects theory):20世纪60年代至70年底末. 适度效果论(Middletheory):20世纪60年代至70年底末.
从"拟态环境"到"议题设置" 拟态环境" 议题设置" 传播理论的变迁
传播学效果研究理论(一)
一,传播学效果研究各阶段理论
魔弹论(Bullet theory)/皮下注射论(Hypodermic needle theory): 魔弹论( theory) 皮下注射论( theory):
20世纪初到30年代.也就是超强效果论阶段. 20世纪初到30年代.也就是超强效果论阶段. 代表性理论:李普曼:传媒的"拟态环境"理论 代表性理论:李普曼:传媒的"拟态环境"
媒体议题设置的功能:
传媒是现实的把关人.由于商业,编辑,资方,时间,信源,篇幅 和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原因,传媒对现实的报道是有重点的. 通过设置议题,传媒可能影响受众的视角和立场. 通过议题设置,传媒能够提高公众对某种情况的认识和关心. 能够确定重大的社会问题. 传媒和社会机构共同影响公众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例如,医学机构 和药物广告都关系到药品能否顺利售空. 传媒的功能在于引导受众的注意和思考,尤其是确定新出现 的社会问题和不断改变人们跟自己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具体问 题的关心程度.
(1)概念:1972年 麦库姆斯( (1)概念:1972年,麦库姆斯(Maxwell E McCombs)和唐纳 McCombs) 概念 Shaw)作了经典概括: 德肖(Donald L Shaw)作了经典概括:传媒形成议题功能的见 即认为大众传媒对某些命题的着重强调, 解, 即认为大众传媒对某些命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命题在受众 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对比关系.这个观点可用这样的关系来 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对比关系. 表达:大众传播中愈是突出某命题或事件,公众愈是注意此命题或 表达:大众传播中愈是突出某命题或事件, 事件. 事件.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博通类)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博通类)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博通类)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书目100种(博通类)一、经典著作1.《共产党宣言》2.《国家与革命》3.《毛泽东著作选读》4.《邓小平文选》5.《鲁迅选集》二、哲学类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2.《西方哲学史》,罗素3.《理想的冲突》,宾克莱4.《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5.《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与霍华德三、名著1.《希罗多德历史》2.《唐吉珂德》,塞万提斯,杨绛译3.《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4.《幻灭》,巴尔扎克,傅雷译5.《一千零一夜》四、国史1.《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4.《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索尔兹伯里5.《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2.《宋词赏析》,沈祖棼3.《艺海拾贝》,秦牧4.《经典常谈》,朱自清5.《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十八、散文1.《清洁的精神》,张承志2.《周涛散文》3.《沈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4.《文化苦旅》,余秋雨5.《燕山夜话》,马南村(邓拓)十九、小说1.《边城》,沈从文2.《白鹿原》,陈忠实3.《好兵帅克历险记》,哈谢克4.《德里纳河上的桥》,安德里奇5.《百年孤独》,马尔克斯二十、文化1.《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本尼迪克特2.《民俗学丛话》,乌丙安3.《美国文化批评集》,赵一凡4.《中国方术考》(续考),李零5.《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泰勒。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是指在20世纪产生的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传播学著作。

张国良是中国传媒学界的重要学者,他的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列举张国良的一些经典著作,以展示他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

1.《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是张国良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对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的全面介绍。

他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传播过程、媒介与受众关系等重要议题。

该书在中国传媒学教育和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2.《媒介批评与文化研究》《媒介批评与文化研究》是张国良的另一部重要著作。

他在这本书中探讨了媒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媒介对社会、文化和个体的影响。

他还对媒介批评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3.《传媒与社会》《传媒与社会》是张国良对传媒与社会关系进行研究的重要著作。

他在书中分析了传媒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探讨了传媒对社会发展、社会变迁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该书对于理解传媒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中国传媒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中国传媒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是张国良对中国传媒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本重要著作。

他在书中回顾了中国传媒研究的发展历程,反思了传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该书对于推动中国传媒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媒介文化批评》《媒介文化批评》是张国良关于媒介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

他在书中分析了媒介与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媒介对文化的塑造和传播的影响。

他还提出了一种媒介文化批评的方法论,为研究媒介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思路。

6.《传媒与现代性》《传媒与现代性》是张国良对传媒与现代社会关系进行研究的重要著作。

他在书中探讨了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传媒对现代性的塑造和影响。

该书对于理解传媒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7.《媒介与现代社会变迁》《媒介与现代社会变迁》是张国良关于媒介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著作。

10大传播学名著

10大传播学名著

10大传播学名著
10大传播学名著
1、(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2、(荷兰)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麻争旗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4、(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体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版。

5、(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何道宽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6、(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7、(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陈卫星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8、(美) 威尔伯·施拉姆:《人类传播史》,游梓翔、吴韵仪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版。

9、(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10、(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终极版

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终极版

《论自由》理论背景:1,17,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的自由精神逐渐成长为成熟的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者认为。

个人的自私自利是促进公共福利的推动力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表示,人作为一个有理性的经济动物,总是要求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收益。

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自私自利和贪图享乐是人的天性,政府的目的是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2,密尔身处19世纪英国政治正值转变时期。

主要观点:自由原则或者又称伤害原则。

---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需对社会负责,在仅只对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力上则是绝对的。

就是所谓的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的区分。

涉己行为的范围就是密尔认为个人自由所应具有的饿最低限度。

密尔指出:最好的政府并不比最坏的政府较有资格来运用它,应合公众的意见来使用它比违反公众的意见开使用它,是同样有害的,或者是更加有害。

因为:一,被压制的意见可能是正确的。

二,受压制的意见即使是谬误,也可能有真实的部分。

三,即使社会所公认的意见全部正确而且是完全的真理,,也不应禁止争辩和讨论。

四,一种学说或交易若不经自由讨论,其本身也将被忘掉,保留下来的知识“意见的外壳和表皮”,其活力已尽失了。

密尔认为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意识的内向境地,要求着最广义的良心的自由,要求者思想和感想的自由,要求者在不论是时间的或思考的,科学的,道德的或神学的等等一切题目上的意见和情操的绝对自由。

二,要求趣味和知趣的自由,要求有自由制定自己的生活计划以顺应自己的性格,要求有自由照顾自己所喜欢的去做,当然也不规避会随之而来的后果。

三,在不伤害他人利益前提下从事社会,经济与政治活动或其他活动的自由。

《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文化工业是由马克思。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提出。

提出该概念的背景之一:大众的文化困境,即艺术开始失去自身的创造性和超越性,沦为非创造性的,商品化的大众文化。

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的复制,传播文化产品,文化商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传播学必读书单(DOC)

传播学必读书单(DOC)

学院推荐给我们看的一些书,你日志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200份简历模板 ...|返回日志列表[转] 北大和人大两年整理出来的阅读书单【无论你是什么专业】 [图片]∙分享∙转载∙复制地址转载自刘吉明 2010年12月10日 00:14 阅读(3)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字体:中▼o小o中o大北大和人大两年整理出来的阅读书单【无论你是什么专业】今天 21:55最近还真在读书,加油再多读一些!北大和人大两年整理出来的阅读书单【无论你是什么专业】分享作者:浅唱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货币金融学-------------------米什金第七版(人大)金融学----------------------(PDF)-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机械工业出版社)(主要讲的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很实用,推荐!)人大黄达经济学----------------------萨缪尔森、曼昆、斯蒂格雷茨(人大)、平犹克投资学---------------------兹维•博迪、威廉•夏普(人民大学出版社,是上下两册)(清华大学出版社)(不过个人认为博迪的投资学理论性更强一些,而夏普的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案例编排和剖析非常经典。

两相结合可能大有益处。

个人观点)公司理财--------------------史蒂芬•罗斯(第6版)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人大),哈罗德〃孔茨韦里克管理学----------------------周三多(高教)管理经济学------------------James R. McGuigan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人大第N版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冯诺伊曼〃摩根斯顿金融学----------------------黄达(人大)财政学-----------------------哈维.S.罗森人大出版社(2000) 、人大陈共的统计学-----------------------推荐用中国统计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统计学界的元勋黄良文主编).其它就不推荐了,因为国内应该没有比这更好的统计学基础教材了漫步华尔街------------------伯顿•马尔基尔华尔街45年-----------------威廉•戴尔伯特•江恩投资艺术--------------------查尔斯•艾里斯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Z理论----------------------威廉•大内十年一梦-------------------青泽2小时品牌素养------------------邓德隆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黄世忠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芭芭拉•明托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第2版)------------斯蒂芬佩斯曼刘力、陆正飞译账务报表分析--------------------张新民谈判是什么----------------------肯尼迪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何飞鹏博弈论的诡计-------------------王春永货币战争-----------------------宋鸿兵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 弗里德曼虎口夺单: 狼性销售的实战秘籍------------------马克著销售心理学------------------------------------崔西著,王有天,彭伟译国美商业帝国----------------------------------赵建华,王澄明著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吴阿仑著黄光裕如是说----------------------------------马宁著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拉金一语万金--------------------------------------苏日力格逻辑思维训练500题----------------------------于雷简单的逻辑学----------------------------------麦克伦尼你的误区--------------------------------------戴尔思维导图--------------------------------------博赞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第N版市场营销导论-----------------菲利普•科特勒消费者行为-------------------迈克尔。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新祥旭教育.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新祥旭教育.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仅有前11章)名:传播学概论作者: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翻译:李启,周立方目录序言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1) "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开端--------------------------- (5)语言的产生--------------------------- (7)文字的产生--------------------------- (10)大众媒介的产生----------------------- (14)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 (20)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看法--------- (25)传播的社会功能----------------------- (31)小结传播对人类的功能--------------- (38)第三章传播过程-------------------------- (40)信息的性质--------------------------- (41)传播关系----------------------------- (45)传播关系的双向性质------------------- (48)传播契约----------------------------- (49)传播行为----------------------------- (54)电路和行为--------------------------- (58)小结传播怎样起作用----------------- (62)第四章传播符号-------------------------- (65)符号的性质--------------------------- (67)非语言符号的性质--------------------- (74)第五章传播代码-------------------------- (86)语言符号和代码及沃夫--萨皮尔假设----- (89)语言的若干问题----------------------- (94)第六章传播途径:谁同谁谈话-------------- (104) 广角镜------------------------------- (106)传播途径的几种型式------------------- (108)为什么要这些途径--------------------- (111)有关选择的公式包会什么内容?--------- (116)第七章传播媒介:大众与个人的------------ (121) 渠道的朴素心理学--------------------- (123)两级传播论--------------------------- (130)麦克卢汉学说------------------------- (135)结论--------------------------------- (141)第八章大众媒介的深广度------------------ (143)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146)媒介的财源--------------------------- (149)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 (155)第九章发送者、接收者与挑选过程---------- (160) 新闻的选择--------------------------- (161)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 (166)生活中的特定方式--------------------- (166)趣味的表现形态----------------------- (171)教育与媒介的利用情况----------------- (174)第十章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179) 有关控制的实际问题------------------- (189)社会控制的某些其他侧面--------------- (195)第十一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一)---------- (198) 第十二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二)--------- (219) 亚里斯多德模式。

传播学书目

传播学书目

传播学专业阅读书目1. [美]赛弗林·坦卡德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

2. [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4.[美]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 [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6. [美]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

7.[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8. [英]麦奎尔、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9.[美]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 新华出版社,2004年。

10.[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

11. [美]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 [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13. [美]罗杰.菲德勒:《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

14.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

15. [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媒体等同》,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 [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7. [美]约翰·费斯克,《理解通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18. [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

传播学著作(参考书目)

传播学著作(参考书目)

传播学著作亚里士多德的演讲模式——亚里士多德曾著有《修辞学》一书拉斯韦尔的5W宣传模式——1984年,拉斯韦尔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香农-韦弗数学模式——1949年,数学家香农和电子工程师韦弗发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1954年施拉姆发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1959年赖利夫妇发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语义三角图与指称理论——20世纪2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奥登和瑞查兹出版了《意义的意义》一书易读性测量——1935年格雷和利里出版《哪些因素使书好读》一书群体中的问题讨论:(4)决策五步骤——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我们如何思考》一书印刷传播时代——毕昇的发明似乎仅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1456年德国人古登堡印出第一批金属活字印刷的书:200册《圣经》,史称“古登堡革命”;报纸成为大众媒介的标志性事件是1833年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两年内其号称发行量超过1.5万份成为美国最大报,也是第一份大众报纸;1872年美国商人美查等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之一;1873年创办的《昭文新报》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报业,但从内容形式及社会影响看,由政治家王韬与1874年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才真正称得上国人自办的第一张近代化报纸。

新媒体传播——“信息社会”的概念源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和美国,1969年日本出版了林雄二郎的《信息化社会》一书和日本经企厅经济审计会的报告书《日本的信息化社会:视点与课题》,美国社会学和未来学家D·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1973年出版)和A·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1980年出版)。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先后出版《机械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及《媒介即讯息》(1969)等著作;他去世后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1980)一书。

《传播学教程》目录总结

《传播学教程》目录总结

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二、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P24三、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P26-27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P29;口语的局限P29-30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P30;文字发明的意义P31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腾堡印刷机)P31-32;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信息社会的概念P35一、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托夫勒的三次浪潮P38;信息社会在经济结构上的四个特点P38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战后社会信息化的两个阶段(初级、高级)P39;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世界各国建设信息社会(NII,GII)P39;我国信息化建设P39-40;对人类发展史的概要认识P4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二、信号与象征符:信号(signal)的特点P44;象征符(symbol)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三类非语言符号P45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P46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意义的定义P47二、符号意义的分类: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P48;语言符号的暧昧性P49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象征行为P51;象征行为的特点P51;象征性互动理论P52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P52;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P53;唯物主义的象征性社会互动观P54三、象征文化与现代社会:象征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人会改变旧的符号和创造新的符号)P54-55;现代社会的符号环境P55;限定符号环境产生的两个原因P55-56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模式的双重性质P59(一)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P64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传播总过程研究的必要性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P70-71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人内传播的定义:P73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体具有信息传播系统特点P74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76-77;从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P77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密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客我的概念P78,主我客我的关系P79);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能自身进行互动P79,“自我互动”其本质是社会互动的内在化P79-80);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的观点P80-81第二节: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定义P81一、际传播的动机:人际传播的四个动机P82-83;库利的“镜中我”理论P82-83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的四个特点(渠道多方法活、意义丰富复杂、双向性强、非制度化)P83-84;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两个主要研究领域P84-85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姿态的传播功能;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P85-88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两个类别;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二)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P92-93;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对内、对外)P93(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第二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二)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二)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三个特点P103-104(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网络三、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企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P106(二)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定义P111(倒数第9行)二、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六大特点P111-112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P113;赖特的四功能说P114;施拉姆的概括P114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观P115-116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P116;廉价报纸的四个特点P117;廉价报纸完成报纸的两个转变P117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电报的出现P117;电影的出现P118;广播的出现P118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电视媒介的特性P119;电视媒介发展的四个方面新变化P119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传播与现代人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布莱士、塔尔德、库利的观点)P121-122;“怀疑主义”的忧患观点(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清水几太郎、格林的观点)P123;对两种观点的看法P123-124三、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人对环境的任知活动发生根本变化P125(二)大众传播与现代化信息环境:信息环境的概念P125;信息环境的三个内容P126(1-7行);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的不同P126;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的两个优势P126(三)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关于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观点P126-127;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观点P127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研究两个方面P129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国家与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P130-131二、利益禾逵刖 檬屏Φ目刂疲郝⒍献时究刂泼浇榈娜 种饕 绞絇132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3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P134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极权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5;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二、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6;主要原理原则P136(二)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P138;主要原理原则P1339(三)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P139;主要观点P1339-140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一)渊源:马恩关于党报思想的要点P141;列宁主要观点P141-142(二)苏联: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三)我国: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P143-144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传播媒介”两种含义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二)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P152(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性欲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一)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新媒介发展趋势的四个特点P153-154(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媒介技术是中性P156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三)公共性与功利性: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经营目标”“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大众社会理论中的“大众”主要特点P168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早期的贵族主义的观点(奥特伽观点)P169;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曼海姆观点)P179;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密尔斯的观点)P170;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大众社会成立的六个基本条件)P171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大众社会论的“被动”受众观(清水几太郎;“拷贝支配”社会及其形成原因,“拷贝的支配”转化为“心理的暴力”的两条原理P172-173;近年受众观的转变(强调其能动性)P173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克劳斯的受众规模三个不同层次观点P174一、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受众”定义P177;受众市场(或消费者)观点的三个基本认识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的变化过程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存在的四个问题P177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受众的三个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P178-179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观点P180倒11-13行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一)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赫尔卓的人们喜爱知识竞赛的三种心理需求P181;收听肥皂剧的动机P181(二)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贝雷尔森的读书动机论(实用、休憩、夸示、逃避)P181;对报纸六种使用形态P181-182(三)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过程P182;麦奎尔的满足四种基本类型P182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施拉姆的少年儿童电视接触行为研究的结论P183;卡兹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P183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采用的新视角的三个意义P184;“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P185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问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一)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的两重含义P188(二)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1、传播效果三个层次;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面。

西方新闻传播学论著选

西方新闻传播学论著选

1米德:符号互动论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思想家。

从1894年开始,米德在芝加哥大学哲学和心理学系执教了40年。

其间曾任哲学系主任。

他在芝加哥大学最后10年对社会学系的影响使该系享有"米德的前哨"之称。

米德是与皮与士、詹姆士、杜威齐名的实用主义者,也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心灵、自我与社会》是莫里斯根据米德讲课记录和他的几份未发表的手稿整理出版的。

该书是米德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体现了其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可以代表他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被誉为符号互动论的“圣经”。

在书中,米德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人的心灵、自我从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尤其强调了有机体与环境、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思想。

米德所发表的关于人类行为、互动和组织的观点是社会科学中关于符号互动的大部分现代阐述的概念基础,因此人们常把米德的社会心理学简称为“符号互动论”。

米德的社会心理学体系内容丰富,蕴含着许多深刻的见解。

其研究不仅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真正诞生的初期阶段,同时也是科学和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2: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哈罗德·拉斯韦尔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够得上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

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许多人知道哈罗德·拉斯韦尔,大多是从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开始的。

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拉斯韦尔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5W传播模式以及大众传播三功能说。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该文一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早期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

至今,学界仍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

甚至认为,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仿佛是对拉斯维尔这一论文的注释,因为它涉及了传播学中的许多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