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财政的困境_1
我国地方财政的困境及解困之道
我国地方财政的困境及解困之道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承担着提供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责任,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明显偏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现象突出,地方财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困境,地方财政如何解困是重要的现实经济问题。
一、地方财政运行困境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现象突出,在相应事权的压力下,地方政府自主开辟了许多融资途径,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地方财政风险不断加大的局面。
地方财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困境。
其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地方财政收支差距不断扩大。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规范了中央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了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但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明显下降,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从1994年的4038.19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61044.1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0%以上,快于全国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和GDP增长速度,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稳居在70%左右,2004年以后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但从地方财政的收入方面来看,分税制改革以后,财权向中央政府集中的趋势明显。
地方政府承担更多事权的同时,地方财力并没有相应增大,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财政的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迅速下降,1994年以后一直保持在47%左右,明显低于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即地方财政要用不到50%的财政收入支撑70%以上的财政支出数。
地方财政的收支不平衡不断扩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着收不抵支的困境。
(二)财政资金支出规模及结构不合理。
从横向的比较来看,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中教育经费支出和社会福利等支出与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据测算,在1991年美国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占本级政府支出的39.9%,而2009年中国地方政府教育支出数为9869.92亿元,占整个支出比例为16.2%;根据世界银行WDI 数据库的数据,2006年人均医疗支出数世界上高收入国家平均达3998美元,中国为94美元,为美国的1.4%,是日本的 3.4%,也远远低于韩国、新加坡等国人均水平。
浅谈公共财政的运行
要 相 应 的效 率 装 置 ,而迄 今 为止 ,市 场 机 制 是 人 f发 现 的 使 经 济活 动 有 效 丰 的 唯 ’ f j 装 置 。 政府 财 政 机 制提 供 公共 物 品 女 何 才 n 能 符 合经济 活 动效 率的 要求 ? 既然 市场 饥 制 是 使 经 济活 动 有 效 牢 的唯 一 置 ,财 政 } 装 J L 制 要 符 合 经济 效 益 的要 求 ,其 吱 顷 上也 必 然 是 一种 模 拟 市场 机 制 。
分 别按定额补助标准编列 ,超编 人员不予
供 给 。三 是 落 实 国库 集 中 支 付办 法 。 国库
支 付制 度的改革 涉 及集 中支付机 构的设 置、部门职 责的调整等配套改革 。集 中支 付机构设立后 ,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机构 要相应精简 ;取 消各预算部门及其他相关 部 门在银行开立的预算内外资金账户 ,将 这些资金集中于财政部门在银行开立的国 库单一账户中,这些部门主要负责审核预
{ l会 主 义生 产 的 目的 干 要 最 人 限度 土
地 满 足 全体 人 民 日盏增 长的 物 质 _化 中 文 的 需 要 。 问题 的 关键 存 丁资 源 稀 缺 , 足 人 仃J 要 的资 源 总是 有 限的 , 曼使 有 限 的 需 资 源 尽 可能 地 满 人 仃的 需 曼 ,效 率 火 J
动设牢 的必然 要求 。
财 政是 国家 为 丰 体的 经 济 酒 动 . 达 在 我 国 已 经形 成 了 共识 , 此 财 政 从 来就是
4.公 共 财政 的 立 足 点 是 非 市 场 赢 利 性 。 公 财政 市 足 丁非 市 场 赢 利性 包 括 两 个 层次 : 一 指 公 共财 政 活 动 范 围 立足 于 是
我国乡镇公共财政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
扳 赖 程 壁 蔫
大 规模小 , 商 应对 市场 冲击 能力差 ; 同时 分税 制
改革 后 , 留给地 方 是一 些小 税 种 , 源 分散 , 构 复杂 , 税 结 征 管成 本 高 , 难度 大 , 数额 小 , 人均 财 力水 平低 , 政 收入 质 财 量低 , 可用 财力 少 , 预算 内财力 紧 张 , 政平 衡 基础 脆 弱 。 财 这些都 造成 了乡 镇财 政收入 增加 潜力 有 限 、 长 困难 。其 增 次, 收入结 构 不合理 , 预算 内缺 口大 , 算外 收入膨 胀 。 由 预
给结构失衡 , 离 了农 民的实 际需 求 。 偏
( ) 三 乡镇 债 务 负担 节 , 闪错 综 复 杂 , 化 咄 戍 消
中国的经 济体制改革 走过 了几 十年 ,随着 各领域体 制 框架 的基 本形成 , 其效 应和 相应 问题也 逐渐 显现 。 由于 县
乡 镇债 务是历 史遗 留问题 , 形成 时 间长 , 因复杂 , 原 数 额 巨大 , 有 增加 之趋 势 , 且 债务 负 担 已经 影 响到 乡镇 的 运 转 和稳定 问题 , 有关 部 门统 计 , 2 0 据 在 0 2年全 国乡镇 债 务 高达 2 0 0 0多亿 元 , 平均 每个 乡镇 近 4 0万元 , 5 如果再 考 虑
N需
… 。
画
徐 福 伟
( 东北农 业大学 , 哈尔滨 10 3 ) 5 0 0
摘要 :随 着农 村税 费改革政 策 的推 行 ,县 乡财政 减收较 大 , 支矛 盾 日渐 突 出 , 种 问题 不 断 显 现 缓 解 我 国 部 收 各 分 县 乡财 政 困 难 ,要 埘 立 可 持 续 发 展 观 念 ,发 展 地 方 经 济 , 范 乡镇 财 政 管理 , 解 乡镇 债 务 , 快 政 府 职 能 转 规 代 加
我国农村公共财政的困境及对策
逐年上升 。20 0 4年以来 ,每年我 国全 国的财政支农投 资 规模都在 20 亿 元 以上 。l 00 【 9 但是 ,财政 支农资金 总
量虽然呈不 断增加 的趋势 ,相对 量却仍 然不足。投资 速进入个体分散 量标准来 判断。所谓投 上通过市场完成 。农村经济体制 的市场化使得政府无 资比较率 ,是指农业投资 占全社会投 资总额 的比重与
我 国农村公共财政 的困境及对策
’ 陈 占锋
(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 8 ) 0 0 4
摘
要 :改革 3 0多年 来,农村公共财政收 支规模不断扩 大,规范化程度逐步提 高,但现 实 中农村公共财
政运行效率低 下,主要表现在公共财政 “ 缺位”与 “ 越位 ”现 象严重 、收支矛盾 突出、乡村 负债 累累等 ,农村公
在于解决 县级财 政困难 、增强县级财政能力和激发 县
域经 济发展 活力等 。 已有 的研 究虽 不乏得力 之作 , 【 4 但总体上尚未形成有关我 国农村公共财政相对完整 的 研究分析框架 ,缺乏 系统性 的分析 。本文从农村公共 财政 的现状 人手 ,通 过对其 当前 困境成 因的定性分
中的统收统支 的财政管理体制 ,着力发展工业 ,提 出
了农 业 发 展 “ 自力 更 生 为 主 ”的 政 策 。城 乡二 元 结 以 I
键是坚持财 权与事权 相结合 的原则 、叶文辉 (04 20 )
提出解决 乡村债务 的根本 出路在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 化等 。- i] ’另一类是通 过案例研究来 描述和分析 中国农 3 村财政 的总体情况 。如安徽 省财政厅课题 组 (0 5 20 ) 关于安徽 省 “ 十一 五”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报告 、齐 志宏 (0 3 关于 多级 财政 体 制 的比较研 20 )
基于GDP的公共财政收入困境解析
∞
∞
0 0
∞
o
N
∞
∞
∞
2 1-
o。
∞
曼曼曼曼 墨墨 曼曼 嚣量 晷蚕蕊量嚣嚣晷蕊
l= = = 竖 里 !± 塑 墨垩
图1 9 2 2 0 年财政收入与G P 19 - 0 9 D 增长率比较
为降 低 1 财 政 收人 , 增J 5 国 民收入 ; 元 则 J 元 n 反之 , 增
在 实践 中 , 公共 财政 表现 为一种 收支关 系 。 们对 于 人
财政 支 出过于关 注 而忽视财 政收入 , 因此 , 财政 收 对
入 的深入 研究 ,不仅对 建构 公共 财政 收支体 系起 到
巩 固作用 ,也对 推动解 决财 政 收入 困境 有着 重要 的
现实 意义 。
一
总体增 长保 持在 适度 范 围 。全 国G P 长率 平均 速 D增
加1 元财政 收入 , 则减 少5 的国 民收入 。 元
资料来源 :数据来 源于国家统计局 国民经济核算年度数据 , G P D 增长率按可 比价格计算 ,笔者据之计算 得到
D6 5
由于分 税制 、 企业 利 润 、 对外 贸 易发展 和资 源环境 与
要 是 减税 ) 发挥 税 收乘 数 效应 , , 即增 加 政 府税 收 可 以压 缩总 需求 , 减少 国民收 入 , 反 , 少政 府 税 收 相 减 可 以扩 大总需 求 , 加 国 民收入[ 增 4 1 。在现 实 中的反 映
蔫 嚣 尊
■
, 母 电 嘲
t t
簪l
基 "- DP的 公 共 财 政 T G - 收 入 困 境 解 析
口 刘 悦
财政 的基本 内容 是 “ 以政控 财 , 以财行政 通 过 ,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摘要】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过多、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突出以及跨部门协调不畅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挑战,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财政收入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并加强政府间协调机制。
这些对策可以帮助中国公共财政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当前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中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和改革,以应对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中国、公共财政、挑战、对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协调机制、多元化、监管、风险、优化。
1. 引言1.1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过多、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突出和跨部门协调不畅等方面。
这些挑战源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
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间接税和非税收入,而直接税收入占比较低,导致整体财政收入结构相对单一。
这种情况使得财政收入波动风险较大,难以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财政支出过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政府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需求和民生问题,财政支出压力逐渐增大。
部分财政支出存在浪费和低效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调控。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只有通过加强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政策和加强财政监管,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财政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挑战的原因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由于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而税收体制不够完善,征管不严格,导致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收入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中国财政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财政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其中,财政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财政体制的核心,中国财政改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财政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一、困境在当前的中国财政改革中,存在着不少的困境。
首先,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问题日益凸显。
在过去,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极力追求经济增长,而对环境保护、福利教育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不足。
为了保证这些领域的投入,中央政府不得不加大对地方预算的调拨。
这种情况下,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日益紧张。
其次,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的不平衡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和转型,财政收入的增长没有跟上支出的速度。
而对于一些社会民生领域的支出需求却日益增长。
这导致了政府不得不借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对整个经济形势造成了压力。
第三,财税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当前财政改革的一个难点。
税制改革的滞后使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税收体系,这限制了财政部门运用财政手段的能力。
另外,地方税费体制重改和表外资产等的整顿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逃税、占用公共资源等行为。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财政体制对于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给政府财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出路针对财政改革的困境,中国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为寻求发展的公众提供更完善的福利保障。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优化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尽快实现财政整治。
在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时,政府可采取逐步加强中央管理机构,规范地方财权运营,增强财政融资的透明度和规范程度等方式,以维护财政体制的平衡和稳定。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可以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增加外部优雅补贴等措施,以提高财政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财税体制的改革力度,完善政策性金融、社保、医疗和公共资源的专项债券发行等细分领域的资金管理手段。
我国公众参与预算的困境与出路
、
公 众参 与在 复杂 的政 治逻 辑 下在 中国兴 起 . 早期 主要 应用 于环境 保护 、 市规划 领域 。 城 近些 年 , 国经济 高速 发 我 致力 于 打造 透 明 、 高效 政府 。 众参 与 的范 围开 始 扩 大 至 公
式管 理国 家的“ 钱袋 子” 现 民主 的方式 有直 接 民主和 间 实
管 理 自 己 的 事 务 : 接 民 主 是 人 民 由 自 己 选 举 出 来 的 代 表 间
然 而 , 论 是从 制度 构 架 , 无 还是 实 践范 围 的角度 分析 ,
20 0 3年~ 0 9年 . 20 中国公 众确 实表 现 出 了高涨 的预算 参 与
治生 活 中的所 有 阶层 和团体 预算 是 一项 事关 每一位 公 民 表性 差 . 与透 明度 低 和人 民参与 积极 性低 的情况 。公众 参
给予 预算决 策更 加有 效 的合 法性 依据 另 外 . 民 的视野 淡 下来 2 1 公 0 0年 3月 。 民网关 于“ 人 你如何 看待 预算公 开 ”
有 作用 ” “ 用 不大 ” “ 、作 和 形式 主 义 ” 其 中 1.%的人 认 为 。 55 在兴 致勃 勃 的觉醒 、 奋 之后 陷入 了一个 巨大 的困境 。 振 二 、公 众 参与 预算 陷入 困境 的原 因分析
20 0 7年 , 海 市 惠南 镇人 大 通过 了《 上 惠南 镇实 事 工程 实施
计划 经 济体 制 时期 的国 家所 有 权 收入 变 为 如今 的税 收 收 入. 社会 各 界对预 算 的称谓 也经 历 了“ 家预算 ” “ 国 、政府 预
现阶段乡镇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探讨
现阶段乡镇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探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乡镇财政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困境,这些问题包括资金短缺、财政收入不足、支出压力大等。
如何解决乡镇财政面临的困境,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成为当前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乡镇财政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策略探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展开。
一、乡镇财政面临的困境1. 资金短缺乡镇财政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各项税收等进行财政收入,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和土地出让收入逐渐减少,乡镇财政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资金短缺不仅制约了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2. 财政收入不足3. 支出压力大乡镇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财政支出压力也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财政支出需求迅速增长,而且一些特殊的支出项目也对财政造成一定的挑战。
二、应对策略探讨为了解决乡镇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乡镇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提升乡镇的经济活力,增加税收收入。
还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土地利用税的征收来提高土地财政收入。
还可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乡镇政府拓宽财政收入渠道。
2. 提升财政运行效率要解决乡镇财政面临的资金短缺和收入不足问题,乡镇政府需要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加强财政监管和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支出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应加强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实行绩效评价,推动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并加强对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的监督,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的合理征收和使用。
3. 加强财政改革和创新乡镇财政面临的困境要解决,需要加强财政改革和创新,推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职能的转变,优化地方税收征收制度,探索建立财政分权和责任明确的体制机制。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困境与思考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困境与思考刘美芝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财政局摘要: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帮助当地政府进一步提升公共财政的公信力,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利用率等方面均有着显著作用,在现行财政体制下,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助于精准分析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判断资金使用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而仅从财政的角度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很难全方位反映出实际效益,也会影响其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对此,如何真实反映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鉴于此,本文将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为解决绩效评价中的问题献力。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困境思考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8-0215-022015年1月,我国全面施行新预算法,并要求财政预算安排与资金绩效评价有机统一,表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发展。
在我国财政支出各项分类体系中,专项资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与属性尤为特殊,备受社会瞩目。
为此,如何合理支配专项资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落入实处则是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价值分析财政部门统一拨付财政性资金,旨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与民生事业,从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因此,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也需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更要对其展开科学的绩效评价。
其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助于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结果应用制度体系建设,例如,对于农村专项资金和小微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存在补贴类资金项目标准不一的现象,财政局可以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新型的专项资金管理方式,弥补资金项目标准不一的问题,保证补贴类资金的标准严谨且有据可循,从而真正提升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1]。
其二,有助于提升资金绩效理念,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对最近阶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衡量,其评价结果也将成为后续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借鉴和依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使相关管理者更加清晰地掌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有助于在后续的工作中做出调整,并无形中提升资金绩效理念。
我国财政支出现状及其问题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问题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
也称为公共财政支出,也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通过各种形式筹集上来的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
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才能为国家完成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从政府职能角度看,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及其他支出。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一方面转移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财政开始更多地注重运用影响总需求的。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不同方式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就目前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尚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它的公共性,而这恰恰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内部结构不合理。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费呈快速下降趋势,由78年的64.08%下降到2003年的28.04%,再到2006年的26.56%,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需政府大力投入。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增长,说明中国队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少。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
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逐步退出了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支出的重点转移到了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浅议公共财政改革困境及道路选择
特征 的界 定 , 对公共 财政 改革 所遇到 的 困境 进行初 步分析 , 并提 出一 些走 出困境 的思路 , 以期 能对 公共
些 本应 由国家承担 的职能 ,如企业办社会 、国有
(P )硕士 。 MA
作者 简介 :卢俊 旺 (9 1 ) 17一 ,汉 ,河北泊头人 ,河北省 泊头市地 方税 务局信 息中心主任 ,河北 大学 20 级公共管理 05
3 3
维普资讯
山东 纺 织 经 济
管及划分办法 ,适应企业跨区域重组 、合并 、分离
等经营方式变化的税收征管及税收分享办法 ;完善
个人所得税制 ,充分考虑各地收入差 距、个人和家 庭的特殊扣除项 目,对银行储蓄利息所得税实施 累
进税率 ;适时开征对个人收入调节作用的明显的税
3 、政府 间财政关 系定位不确切 我 国政府 间财政关 系最典型的表述是 “ 统一领 导 ,分级管理 ” ,虽然政 治经济 体制发生 了深刻变 化 ,财政管理体制也经 历了多次改革 ,但这一原 则 始终没有改变 。作为单一制国家 ,上述原则在今天 无疑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但要准确把握则很难 。原 因在于涉 及政府 间的各种财政关系 ,包括财政职能
当前东西部差异不但没有缩小 ,反而有继续扩大的 趋势。19 年 ,东部发达省市的财政实 力很强 ,中 98
.
公共财政框架建立过程中面 临的困境
1 、当前我 国公共产品总量不足 ,结构不平衡 公共产 品的满足程度 ,是公共财政发育水平 的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摘要】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下降和财政支出压力增大两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税收制度、控制财政支出以及加强财政监管和审计等对策来应对挑战。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财政收入、降低财政支出,进而实现财政平衡。
中国公共财政依然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和审计,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公共财政、挑战、对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税收制度、财政监管、审计、回顾、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剧,中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面临着收入下降的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不断增加。
如何调整和优化税收机制,控制财政支出,加强财政监管和审计,成为当前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问题提出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应对财政收入下降和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双重压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收入增速放缓,而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需求却不断增加,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财政监管和审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现象严重。
如何优化税收制度,控制财政支出,加强财政监管和审计,成为当前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紧迫问题。
在面临这些挑战的我们也要审时度势,找准解决问题的对策,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障国家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挑战一:财政收入下降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财政收入的下降趋势。
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
我国财政虽已初步具有公共财政的轮廓,但离真正的公共财政尚有相当距离。
因此,必须明确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和特征,找准推行公共财政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公共财政。
关键词:公共财政问题对策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在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谈一点浅见。
一、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及特征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 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具有以下特征:1.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也存在市场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公共问题。
比如,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垄断问题、外部性问题等。
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是首要的“责任人”。
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需要以公共政策为手段。
而公共财政的制定和执行,又以公共资源为基础和后盾。
公共财政既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执行公共政策的保障手段。
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包大揽的生产建设型财政而言,公共财政只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职责范围,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不介入;而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就必须介入。
公共财政问题整理
1、我国预算软约束的危害是什么?一、预算软约束导致经济体系的低效率并抑制创新与增长软预算约束导致大量的坏项目也获得资金,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软预算约束导致资金的极度稀缺,使得融资成本以至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遭受高价格从而导致社会福利损失;软预算约束导致企业自身缺乏通过创新来谋取利润的激励,从而导致创新力的缺乏;并且具有不同预算约束形式的金融制度安排影响到技术创新(R&D),而技术创新又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
二、预算软约束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通货膨胀在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产出缺口越拉越大情况下,政府财力吃紧,只好求助于更多的货币创造,增发货币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转移支付,这样会导致经济出现通货膨胀;而高通账又会带来严重危害,政府为抑制过高的通胀,并且为平衡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差距,可能会抑制非国有企业的发展,这样经济便会陷入衰退。
预算软约束引致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的交替情形便会出现。
三、预算软约束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引发金融危机在存在严重预算软约束的条件下,银行不进行项目审查所获得的收益加上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各类转移支付,结果就是融资项目的平均质量大大下降,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产生呆坏帐的比例大大提高,引致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政府对银行的预算软约束(各类显性或隐性担保)扼杀了银行对项目的各种审查筛选,加剧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四、软预算约束导致公共财政出现严重危机我国的公共财政一直存在突出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这导致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陷入困境,各级政府积累起了巨额赤字与债务,从而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
楼继伟(2002)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当年我国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在内的债务余额占GDP 的比重,世界银行曾估计是50%~70%,比较乐观的估计是40%~50%,而比较悲观的估计则达70%~100%。
国外的经验数据表明,积累的国债余额占GDP 的比重一般不应超过60%,我国的债务余额显然已突破了国际警戒线。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实证分析——兼析基层公共治理的财政困境及路径
20 0 6年 1 月
j n 2 0 a. 06
中国政府 问财政 关 系实证分析
一
兼 析 基 层公 共 治理 的财 政 困境 及 路 径
卢 洪 友
( 汉 大 学 商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武 湖 3 0 2
摘 要 l 9 分 税制 改革 后 , 94年 中国政 府 间财政 关 系在 没 有 确 定政 府 与 市 场 、 共部 门与 私 公
一
、
中国 政 府 间 的预 算 收 入 制 度 安 排
地方 预 算 总收 入 95 元 的 8 . 。这 表 明 , 80亿 55 随
着 中 国市 场 经济体 制 改革 深化 , 人经 济 的快速 发 私
展 和公共 企业 产权 的战 略性重 组 , 各级 政府 长期 通 过税 收 和 国 有企 业 上 缴 利 润来 吸纳 资 源 的格 局 已 被彻 底 打破 , 收预算 特性 显 现 。 2 中央相 对集 权 税 () 型 预算 收 入 的 制 度基 础 已形成 且 日趋 稳 定 。表 现 在: 一是 中 央 已牢 牢控 制 了包 括地 方税 在 内的税 收 立法 权 以及税 收政 策 制定 权 和调整权 等 ; 是通 过 二 分税 制 中央 已牢牢 控 制 了税源 充 沛 、 定可 靠 的税 稳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政 府 间预算 收入制 度 经历 中 了 4次 制 度 变 迁 : 9 0年 的 “ 分 收 支 、 级 包 18 划 分 干 ” 18 , 9 5年 的“ 分税 种 、 定 收 支 、 级 包 干 ” 划 核 分 , 18 9 7年 的“ 预算 大 包干 ” 以及 1 9 4年 的“ 9 分税 制 ” 。 图 1 示 , 3 制度 变迁 使 中央政 府 与地 方政 府 显 前 次 之 间 的预 算 收入结 构 经历 了一个 “ 型 变化 过 程 ; U” 第 4次 制度 变迁 —— 分税 制 , 立 了 中央 主导 型预 建 算 收入 结构 , 中央预算 收入 占全 国预算 总收 入 的 比
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公共财政:理论依据、现实困境及路径优化
[ 收稿 日期]0 1 0 —1 21 — 7 6 [ 作者简介] 国煜(94 ) 男( 何 17 一 , 瑶族 ) 广西玉林人 , , 中国人 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0 级博士研 究生 , 08 中国移动通信集 团广西有限公司桂林分公 司副总经理 ; 柯丽菲(97一 , , 17 ) 女 广西玉林人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贫 富差距 是 指 在 特 定 的 区 域 和 时 段 内 , 一 部 在 分较 为 富有 的居 民和 一部 分 与前 者 数 量相 同 的较 为
贫穷 的居民之间, 依照一定 的规则 , 在对他们 的平均
收入 和平 均 财 产 进 行 比较 的基 础 上 , 计 算 出来 的 所 特定 比例关 系 、 系数或 差额 等 。 采用 基尼 系数 来测 量 和判 断 一 国贫 富差 距 的状 况是 国际上 通 行 的做 法 , 将 0 4作 为 警 戒 线 。根 并 .
21 0 1年第 1 期 1 ( 总第 17期 ) 9
广 西社会 科 学
GUANGXISHEHUIKEXUE
N0. 1 2 1 . 011
( u ua vl, O 1 7 C m l ie N .9 ) t y
中国民生财政支出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综述
中国民生财政支出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综述周慧;谢园青【期刊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38)5【摘要】民生财政作为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兴词汇,近年来引起政府和各学界特别关注。
我国的民生财政支出存在诸多困境。
文章就国内学者对民生财政支出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主要包括:对民生财政相关概念的定义阐释,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现状以及我国民生财政在支出方面存在的困境问题,并针对民生财政支出的困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As a new concep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inance of people's livelihood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financial expendi-ture of people's livelihood of china.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de a brief review of the latest research of domestic scholars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inancial expenditure , including:the finance of people's livelihoo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people's livelihood financial expenditure, th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people's live-lihood financial expenditure.【总页数】5页(P69-73)【作者】周慧;谢园青【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0.45【相关文献】1.晋升压力能够提高地方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吗?——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DEA-Malmquist分析 [J], 王家庭;李艳旭2.民生性财政支出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动态驱动效应研究——基于LMDI模型的再检验 [J], 景辛辛;章晟;辛冲冲3.基于DEA模型的中国地方民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 [J], 谢园青;周慧4.地方官员特征与民生财政支出——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的证据 [J], 郭平;林晓飞5.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的调研 [J], 施少钿;王淑玲;陈红雄;王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财政的困境
;财政收支规模庞大,数据不清
市场需要建立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与国家分配是一组对立的概念。
国家分配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而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依靠税收收入进行公共支出,做众人之事。
,在财政收入及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上并没有十分清楚的数据,各级政府现在的债务规模同样不清楚。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一个大口径,它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
以1995年为例,当年中国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基金和不在财政收入反映的财政收入退库四项合计金额为8532.1亿元,再加上预算内收入6242.2亿元,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约为25.4%。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的张培森、刘佐的认为,1996年中国各项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0.2%,各项基金、各种规费、社会保障收入约占GDP的10%,各级政府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也占到GDP的10%,即政府收入已占GDP的30%。
不少经济学家支持这一测算。
还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政府收入已占GDP的38%,甚至超过40%。
但是这种分析多产生于运用某些地方个别样本外推性,基本数据并不清楚。
政府的预算内收入是清楚的,预算外收入包括社会保障基金、财政退库资金、政府规费是比较清楚的,这几块收入大概占到GDP的26%,而26%以上的部分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制度外收入,最主要的是各级政府的乱集资、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这些数据目前无法
搞清楚。
毕业论文
笔者认为,中国的政府收入已经占到了GDP的30%以上,其理由如下:
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预算内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都在30%以上,最高年份曾占到41%。
改革开放的初期即1979年这一比例还高达28.4%;1997年之后逐年下降,最低是1996年,下降至10.6%;1997年之后开始回升,2000年达到14.6%。
中国政府所承担的职能与市场经济国家比较,越位行为之广、范围之大是后者难以望其项背的。
由此判断中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可能低于30%。
第二,1988~1998年,政府税外收费年均递增23.21%,从1993年起,预算外收入开始超过预算内财政收入。
近几年,预算外收入占GDP比重高于预算内收入占GDP比重3~4个百分点。
预算内收入加预算外收入占GDP的25%~27%,这一部分是有账可算的,不好计算的是政府的制度外收入。
但据近几年米建国、石小敏、温铁军、刘佐等经济学家的诸多案例分析,制度外收入应不低于GDP总量的10%。
第三,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中国的宏观税负约占GDP的25%。
根据社科院邓英淘的计算,1978~1998年中国每年的库存积压占GDP总量的2.6个百分点。
而2000年第10期《经济》刊文通过数学模型回归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每年GDP计算的虚增部分大概为两个百分点。
由此推论,中国政府收入已占到GDP的
30%以上。
毕业论文
相对于政府收入,中国政府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更低。
如果说过去是预算约束软化,银行预算约束软化,现在的主要矛盾则是政府的预算约束软化。
中国现行财政存在着严重的"缺位"和"越位",而且积重难返,预算制度基本仍然是一层层的领导拍板。
安体富认为,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7%增长到目前的15%。
有统计显示,1995年,中国吃财政饭的城市人口有36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2%,仅一年支付的工资和奖金就有4700亿元,乡、镇、村还有吃三提五统的1400万人。
1978~1995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5.1倍,而财政支出中的行政费用增加了17.8倍,几乎是每四年翻一番。
笔者推算,大约三万亿的政府财政收入,其中2/3用于政府自身的开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的税赋负担即财政总体负担十分沉重。
国际上通常认为,人均GDP在26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最佳税负为13%左右;人均GDP在750美元左右的国家,最佳税负为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佳税负为23%左右;人均GDP在一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最佳税负为30%左右。
按照国际标准,财政赤字占当年GNP的3%是一条警戒线;财政赤字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5%又是一条警戒线,这样的警戒线中国在1994年就已经超过。
毕业论文
过去十年的数据表明,中国剩余产品占GDP的比重大约在31~33%之间,除2000年之外,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不佳。
而税收占GDP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下降0.36个百分点。
税赋的国民待遇
中国税赋不仅沉重,而且十分不公平。
以主体税种增值税为例,1995年中国GDP为58478.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为28538亿元,如果对一、三产业忽略不计,仅对第二产业按法定税率征税,应征得的税款4851亿元,而实际征到的税款只有2602亿元,实征税率不到60%。
从各种所有制征税的负担比较,国有重于民营,民营重于外资。
邓英淘认为,如果将税负一词作为比税收口径更宽的国家财政收入,以1995年为例,如果各种所有制企业税负是公平的,那么该年国有单位就多负担税负2004亿元,集体单位少负担税负674亿元,其他所有制单位少负担税负1330亿元,如果后两类经济单位的实际税负比例都达到国有单位的税负占GDP的比例,即19.5%,那么,1995年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为19%,而不是现实的10.6%(不包括预算外等其他三项财政收入)。
如果以19.5%为标准则流失的财政收入为5202亿元。
其中集体所有制单位流失为2000多亿元,其他所有制单位流失3000多亿元。
当然这只是如果,这里不可比的因素太多,比如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和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倾斜。
毕业论文国有企业在税收中的权重如此之大,虽不合理却很合情,为了保
证政府财政的稳定增长,舍此无它。
只有配合有效的税制改革,该征的征上来,该减的减下去,有增有减,国有企业税赋过重的才能找到疏缓的渠道。
否则,就必然出现容易征收的但不一定都是应该征收的征得很重,应该征收的但很可能是不好征收的征得很轻。
例如,我国每年生产各类酒3000万吨,按现行的酒类征税政策(主要是消费税、增值税)一年应征500多亿元,而实际征税只有100亿元左右,静态的数字算账,流失400亿元。
酒税之所以征不上来,一是名义税率太重,照章纳税企业几乎不能存活;二是小企业太多,多到很难建章建制,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加袒护,包税成为必然的选择;三是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税制缺少衔接,漏洞多多;四是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湖南、广东、四川三个省酒厂分别达到5000家、6000家和7000家,人云:"当好县长先办酒厂,一只大锅几只桶,勾兑勾兑就是酒"。
这种局面再多的征税人员也对付不了这般造酒大军。
与公开、公平相悖,对不同企业歧视性的税收政策造成税负结构畸轻畸重。
诸种优惠政策表现出爱老外没商量。
国家税务总局许善达估计,1994年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负担率为10%,比平均负担率低25%,流转税负担率为4%,比内资企业低3个百分点。
税制改革后外资企业的税负负担比内资企业约低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在工资成本、城市建设维护费、投资方向调节税、进口设备关税等方面享有诸多优惠。
这种政策使假合资、假外资大量增加。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有20%是内资出境后再流
入的资本,按此估计,1997年流出再流入的资本约为128.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65亿元,占当年M1增量的16.8%。
毕业论文
税收的宏观调控与精兵简政
这几年确实是最舒坦的几年,税收连续7年超GDP增长。
尤其是1997年之后,税收弹性系数大幅度提高,1997~2000年,税收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98、1.89、1.88、2.5,而1990~1996年税收弹性系数都小于1,平均为0.61。
然而,粗放外延式的财政政策势能将被耗光。
财政支出几乎每三年半就翻一番,支出远远大于收入。
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政府不是一个廉价政府,而是一个最昂贵的政府。
我们的政府之所以昂贵,不仅是因为需要养活4000多万吃财政饭的人,而且还因为它不是一般的政府,它还是一个财政职能大大越位、世界上最大的企业。
我们的政府是30万个国有企业的最终结算单位,至今政府仍控制着主要资源和生产要素,一方面产生着寻租和腐败,另一方面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组合仍十分困难,市场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能挣钱的东西经常抓在自己的手里不放,不让老百姓干,而又将许多包袱甩给老百姓。
老百姓的预期不好,内需就很难启动,光靠增加赤字、发债和政府的投入解决不了紧缩综合症。
民间发现的市场商机,利润一露头,马上就有政府部?quot;规范管理",设租、寻租,如此环境下,合法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合法。
农民进城打工,15年工资不变,已苦不堪言,现在又出现民工接受省和民工输出省双项收费。
中
国行政审批上马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建成之日就开始亏损的占25%,真正经过一个周期的运转,能够还本付息的不到5%。
与国际接轨,实行低税率、宽税基、少减免、严征管的税制,目前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
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4次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结果都是越精简越臃肿,再快的经济基础也支撑不起叠床架屋的上层建筑。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