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抗生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生素基础知识ppt课件
![抗生素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ab2e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a.png)
3
名词浅释
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agents) 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on agents) 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抗生素(antibiotics) 抗菌素(antibacterium)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
中重度感染和复杂性细菌感染经验性治疗首选 用药
水分控制严格,安全性非常高。水分均匀度国家 标准为不得过4%,企业内控标准为不得过 2.3%
1.0 g/瓶26Biblioteka 注射用头孢他啶(积大西帝 )
抗绿脓杆菌首选药物 严重感染首选经验治疗用药 对β-内酰胺稳定性高 1.0 g/瓶
27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消可治 )
21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克洛 、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西丁 常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枸椽
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胆道、肠道尿路及软组织、骨 关节、妇产科感染。
22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积大尤卡)
儿科抗感染首选口服第二代头孢菌素 抗菌谱广,不易耐药 细小颗粒、气芳香、味甜 0.125 g*6袋/盒
1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划分为四代
对G+菌的 对G-菌的 对β-内酰胺酶 对肾的
效果
效果
的稳定性
毒性
一代头孢 + + +
+
+
++
二代头孢 + +
++
++
+
三代头孢 +
名词浅释
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agents) 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on agents) 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抗生素(antibiotics) 抗菌素(antibacterium)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
中重度感染和复杂性细菌感染经验性治疗首选 用药
水分控制严格,安全性非常高。水分均匀度国家 标准为不得过4%,企业内控标准为不得过 2.3%
1.0 g/瓶26Biblioteka 注射用头孢他啶(积大西帝 )
抗绿脓杆菌首选药物 严重感染首选经验治疗用药 对β-内酰胺稳定性高 1.0 g/瓶
27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消可治 )
21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克洛 、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西丁 常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枸椽
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胆道、肠道尿路及软组织、骨 关节、妇产科感染。
22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积大尤卡)
儿科抗感染首选口服第二代头孢菌素 抗菌谱广,不易耐药 细小颗粒、气芳香、味甜 0.125 g*6袋/盒
1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划分为四代
对G+菌的 对G-菌的 对β-内酰胺酶 对肾的
效果
效果
的稳定性
毒性
一代头孢 + + +
+
+
++
二代头孢 + +
++
++
+
三代头孢 +
微生物学和抗生素基础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学和抗生素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278322b8f67c1cfbd6b892.png)
17
主要抗生素分类及代表药
分类
β-内酰胺 类
亚类
青霉素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方类
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青霉素
代表药
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拉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力百汀)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 (舒普深未得到SFDA批准) 第一代(头孢唑啉、头孢氨苄)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第三代(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 第四代(头孢吡肟)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加重
枸橼酸杆菌属
伤口感染,褥疮
绿脓杆菌
继发性腹膜炎,院内肺炎,尿感,囊性纤维化肺病 ,hot tub 毛囊炎
不动杆菌属
继发性腹膜炎, 获得性肺炎
肠杆菌属(阴沟/产气) 伤口感染,褥疮,败血症
12
临床常见细菌的分类(二)
分类
细菌
常见感染
革兰阳性厌氧菌 梭状芽胞杆菌属 腹腔脓肿,阑尾炎,胆道感染,肉毒中毒,破伤风
4
• 球菌 • 杆菌
细菌形态
5
细菌对氧气的需求
• 需氧菌 • 厌氧菌 • 兼性需氧菌
6
细菌产生特定酶的能力
• β-内酰胺酶: – 不是正常细菌活动中产生的酶,是细菌特别产生的一种耐药机制 – 能够破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结构,使这些抗 生素失去活性 – 到现在为止,起码有200种以上的β-内酰胺酶已经被发现
分类
革兰阳性需氧菌
革兰阴性需氧菌
细菌
常见感染
肠球菌属
尿路感染,原发性腹膜炎,腹腔脓肿,胆道感染, 心内膜炎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720e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7.png)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抗生素》PPT幻灯片PPT
![《—抗生素》PPT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faeee879563c1ec4da7126.png)
O
NS
O O
❖β-内酰胺环为一个平面结构。但两个稠合 环不共平面,青霉素沿N1-C5轴折叠,头孢 菌素沿N1-C6轴折叠。
13
一、青霉素类
14
青霉素的发现简史
❖ 早在唐朝,长安城的裁缝将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 剪刀划破的手指上帮助伤口愈合。
❖ 1928年英国医生Fleming首先从青霉菌中发现青霉素, 其具有明显抑制G+菌的作用,但由于Fleming无法分 离得到纯净的单体,研究成果没有引起重视。
6
第一节 β-内酰胺抗生素 β-Lactam Antibiotics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 定义:分子中含有由四个原子组成
的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 属于时间依赖型的繁殖期杀菌剂。
❖ β-内酰胺环的作用:
▪ 四元环张力较大,其化学性质不 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
▪ β-内酰胺环开环与细菌的黏肽
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乙酸丁酯) 。 ❖ 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例如链球菌、肺炎
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全身或严重的局部 感染。 ❖ 优点:相比于其它抗生素,副作用小、发生率低。
21
青霉素G的缺点
1. 不能口服给药,只能注射给药,临床上常用其钠 盐,以增强其水溶性,其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 易分解。故临床上通常使用青霉素钠的粉针,注 射前用注射用水新鲜配制。
《—抗生素》PPT幻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1
第十章 抗生素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 四环素类抗生素 3 氨基苷类抗生素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 氯霉素类抗生素
2
抗生素定义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真菌PPT课件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真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b82bf3af45b307e97197a7.png)
iii. 本品还具有肽键结构,可发生双缩脲 反应,使碱性酒石酸铜还原显紫色。
.
12
H NH2H H H
N
S CH3
HO
O O
N
CH3
H
OH
O
3 H2O
阿莫西林*
性质:1.也可产生聚合反应;
2.在磷酸盐、山梨醇与二乙醇
胺存在时,可发生分子内成环反应而
生成2,5-吡嗪二酮(P501)。
.
13
H3C N
抗生素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真菌、放线 菌、细菌)的代谢产物,对各种其 他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 细菌性感染、原虫感染、病毒及立 克次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此外还 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
用。
.
1
化*
β 内酰胺类
学
四环素类
结
氨基糖苷类
构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
.
2
作用机制
I.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 胺类
II.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 III.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 IV.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利福霉
素
.
3
β制剂
类 非经典的β 内酰胺类
.
4
为6-氨基青霉烷酸
R' H3C
R'' OH
87
6
5
N(CH3)2
4
OH
3
D
9 10
CH
11
BH
12
A
1
2
OH
CONH2
OH O OH O
.
28
.
12
H NH2H H H
N
S CH3
HO
O O
N
CH3
H
OH
O
3 H2O
阿莫西林*
性质:1.也可产生聚合反应;
2.在磷酸盐、山梨醇与二乙醇
胺存在时,可发生分子内成环反应而
生成2,5-吡嗪二酮(P501)。
.
13
H3C N
抗生素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真菌、放线 菌、细菌)的代谢产物,对各种其 他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 细菌性感染、原虫感染、病毒及立 克次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此外还 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
用。
.
1
化*
β 内酰胺类
学
四环素类
结
氨基糖苷类
构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
.
2
作用机制
I.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 胺类
II.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 III.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 IV.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利福霉
素
.
3
β制剂
类 非经典的β 内酰胺类
.
4
为6-氨基青霉烷酸
R' H3C
R'' OH
87
6
5
N(CH3)2
4
OH
3
D
9 10
CH
11
BH
12
A
1
2
OH
CONH2
OH O OH O
.
28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幻灯片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3af7fe2558f5f61fb73666fa.png)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幻 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抗生素〔antibiotics〕
原始含义:由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 的物质。
现指: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 动过程中产生的〔或由其它方法获得的〕、能在卑 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 机物质。
4 、发酵
〔1〕接种量10% 左右,周期4-5天;
〔2〕培养基—糖类,淀粉,花生饼粉,黄豆饼 粉,玉米浆,蛋白胨;
〔3〕补料工艺—延长抗生素分泌期,增加产量;
〔4〕前体—如Pen发酵的前体为苯乙酸或苯乙 胺等;
〔7〕通气搅拌: 机械搅拌 ;挡板防涡流 〔8〕消泡沫: 玉米油、豆油、泡敌—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
一、抗生素的效价单位 效价〔potency〕——在同一条件下比较抗生素检品和
标准品的抗菌活性,从而得出检品的效价。
单位〔unit,u〕是衡量抗生素有效成分的具体尺度。
效价=
×100%
抗生素效价
效价 =
检品的抗菌活性 100%
标准品的抗菌活性
检品的实际单位数
=
100%
检品的标示量
抗生素效价单位
重量单位〔生物活性局部重量〕:1µg ≌ 1U
0.01-0.02% 〔9〕消毒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菌种、空气、培养基、管道设备、防噬菌体。 〔10〕放罐时间: 菌丝浓度、形态、残糖、氨基氮、pO2 、
pH、效价。 5 、发酵液的预处理 〔1〕发酵液中含Ca 2+ 、 Mg 2+ 、 Fe 3+ 、Protein等杂质; 〔2〕Ca 2+ + 草酸 → 草酸钙↓〔还可促进蛋白质沉淀〕 〔3〕磷酸盐除Mg 2+ 〔4〕黄血盐除Fe 3+ 〔5〕ZnSO4与黄血盐形成复盐吸附蛋白质 〔6〕过滤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抗生素〔antibiotics〕
原始含义:由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 的物质。
现指: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 动过程中产生的〔或由其它方法获得的〕、能在卑 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 机物质。
4 、发酵
〔1〕接种量10% 左右,周期4-5天;
〔2〕培养基—糖类,淀粉,花生饼粉,黄豆饼 粉,玉米浆,蛋白胨;
〔3〕补料工艺—延长抗生素分泌期,增加产量;
〔4〕前体—如Pen发酵的前体为苯乙酸或苯乙 胺等;
〔7〕通气搅拌: 机械搅拌 ;挡板防涡流 〔8〕消泡沫: 玉米油、豆油、泡敌—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
一、抗生素的效价单位 效价〔potency〕——在同一条件下比较抗生素检品和
标准品的抗菌活性,从而得出检品的效价。
单位〔unit,u〕是衡量抗生素有效成分的具体尺度。
效价=
×100%
抗生素效价
效价 =
检品的抗菌活性 100%
标准品的抗菌活性
检品的实际单位数
=
100%
检品的标示量
抗生素效价单位
重量单位〔生物活性局部重量〕:1µg ≌ 1U
0.01-0.02% 〔9〕消毒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菌种、空气、培养基、管道设备、防噬菌体。 〔10〕放罐时间: 菌丝浓度、形态、残糖、氨基氮、pO2 、
pH、效价。 5 、发酵液的预处理 〔1〕发酵液中含Ca 2+ 、 Mg 2+ 、 Fe 3+ 、Protein等杂质; 〔2〕Ca 2+ + 草酸 → 草酸钙↓〔还可促进蛋白质沉淀〕 〔3〕磷酸盐除Mg 2+ 〔4〕黄血盐除Fe 3+ 〔5〕ZnSO4与黄血盐形成复盐吸附蛋白质 〔6〕过滤
抗生素合理使用ppt课件
![抗生素合理使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481f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a.png)
• 对Bush I组染色体介导的β内 酰胺酶稳定性高于第三代头孢 菌素,对细菌外膜通透性增加
• 血半衰期2h,主要自肾排出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3
+1
+2
+2
+1
+3
+2
+4
G+:四代≤一代≥二代>三代 G-: 一代<二代<三代≤四代
厌氧菌 +1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
• 头孢替安Cefotian
抗菌活性仍弱。
• 头孢尼西
• 除头孢孟多外第二代头孢菌 素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 肾毒性较小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 头孢唑肟 头孢地嗪 头孢甲肟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头孢匹胺 拉氧头孢 头孢泊肟 头孢他美
头孢克肟 头孢特仑 头孢布烯 头孢地尼
• 对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及早确立致病原
熟悉药物特性(抗菌特性、药动学特性、不 良反应等)
病员状况(生理特点、肝肾功能、免疫状况) 避免滥用(预防用药、局部用药、病毒感染、
联合用药) 正确的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细菌性感染者方有应用指征 • 根据病原学检查依据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利福平、头霉素、碳青霉烯类也可采用
分枝杆菌
• 结核杆菌:人型、牛型 • 麻风杆菌: •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
深部真菌
• 念珠菌类
念珠菌属:白色、热带、克柔、平滑
隐球菌属:新型
• 曲菌类
曲霉菌属…
• 双相型真菌 组织胞浆属
• 毛霉目
• 血半衰期2h,主要自肾排出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3
+1
+2
+2
+1
+3
+2
+4
G+:四代≤一代≥二代>三代 G-: 一代<二代<三代≤四代
厌氧菌 +1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
• 头孢替安Cefotian
抗菌活性仍弱。
• 头孢尼西
• 除头孢孟多外第二代头孢菌 素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 肾毒性较小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 头孢唑肟 头孢地嗪 头孢甲肟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头孢匹胺 拉氧头孢 头孢泊肟 头孢他美
头孢克肟 头孢特仑 头孢布烯 头孢地尼
• 对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及早确立致病原
熟悉药物特性(抗菌特性、药动学特性、不 良反应等)
病员状况(生理特点、肝肾功能、免疫状况) 避免滥用(预防用药、局部用药、病毒感染、
联合用药) 正确的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细菌性感染者方有应用指征 • 根据病原学检查依据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利福平、头霉素、碳青霉烯类也可采用
分枝杆菌
• 结核杆菌:人型、牛型 • 麻风杆菌: •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
深部真菌
• 念珠菌类
念珠菌属:白色、热带、克柔、平滑
隐球菌属:新型
• 曲菌类
曲霉菌属…
• 双相型真菌 组织胞浆属
• 毛霉目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课件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d677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5.png)
注意事项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冲刷尿道,缓解症状。
针对消化系统感染,抗生素的应用需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和部位来选择。
消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在治疗细菌性痢疾、胃肠炎等细菌感染时,常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阿米巴病等寄生虫感染,需采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重感染症状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使用,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二重感染预防
抗生素的耐药性
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合理使用抗生素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提高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监管
加强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抗生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会影响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考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其不良反应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或治疗多种病原体感染。
联合用药的目的
联合用药的原则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抗生素简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简介
抗生素
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发现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1章 抗微生物药 (抗生素1)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1章 抗微生物药 (抗生素1)](https://img.taocdn.com/s3/m/29589ace77232f60ddcca1d5.png)
四环素类 → 通过与 30S 核糖体亚基结合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通过与 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
—— 影响叶酸代谢 ——
谷氨酸
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
+
↑
对氨苯甲酸 磺胺
砜类
(PABA) 对氨水杨酸
四氢叶酸
↑ 甲成 ——
(3)评价指标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LD50/ED50 或 LD5/ED95
药物治疗效果↑
CI↑
对机体的毒性↓
临床价值↑
一般情况下,化疗指数需大于3
2、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drugs)
(1) 定义: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 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4.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
特点:以时间的长短表示 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的一种性质
例如: β-内酰胺类、氨基甙类、大环内酯类、 林可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等
抗菌后效应期亚抑菌浓度作用:指处于PAE期的细菌再与 亚抑菌浓度的抗菌药接触后,可进一步被抑制的现象。
葡萄球菌
给药后的葡萄球菌
5、抗微生物药的分类
A:抗生素
❖ β-内酰胺类 ❖ 氨基糖苷类 ❖ 四环素类 ❖ 氯霉素类 ❖ 大环内酯类 ❖ 林可胺类 ❖ 多肽类 ❖ 多烯类 ❖ 含磷多糖类 ❖ 聚醚类(离子载体类)
喹诺酮类
利福平
抑制DNA回旋酶→ 复 制受阻 → DNA合成↓
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 酶→转录受阻 →mRNA↓
抗生素
第一节 -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 antibioti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塞及淤滞 组织缺氧 组织破坏 需氧菌感染 异物 钙盐 烧伤 血管供血不病
口腔、胃肠道、女性盆腔外科手术
口腔、胃肠道、生殖道疾病或创伤
人或动物咬伤
吸入
氨基糖苷类、SMX-TMP、早期喹诺酮类治疗
血过氧化氢酶缺乏
编辑ppt
21
基础疾患与厌氧菌感染
病原微生物与抗感染药物 的临床应用
编辑ppt
1
前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抗感染药物发展迅速,但 感染性疾病并未销声匿迹,在自然界、人与 微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拮抗又相互依存的 关系,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临床医师所要做的,是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
药物,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干预,以解
除其对机体的威胁。编辑ppt
2
编辑ppt
3
内容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基本概念 微生物的分类
抗感染药物基础 基本概念 常用抗生素分类及简介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3R原则 G-杆菌耐药情况 中-重度感染的抗生素的应用
编辑ppt
4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
编辑ppt
5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革兰氏染色
鉴别细菌时,用龙胆紫初染,加碘液处理,再以酒精脱色,最后用稀复红复 染。凡染后菌体呈紫色的,称“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 风梭菌等;菌体呈红色或土黄色的,称“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痢疾 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这一鉴别方法最初为丹麦医师革兰所采用。
胸腔、腹腔、盆腔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为多见, 占感染的70%~93%,但1/3~2/3为混合感染。
编辑ppt
16
临床常见的厌氧菌*
脆弱拟杆菌组(尤其是脆弱拟杆菌) 产黑色素拟杆菌及卟啉单孢菌属 具核梭杆菌 消化链球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多枝梭菌
*上述病原菌约占临床感染的2/3
编辑ppt
17
正常厌氧菌群在体内的分布
摩根菌属
摩根摩根菌
编辑ppt
10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类
科
G-杆菌 非发酵菌群
其他
属 假单胞菌属
伯克菌属 不动杆菌属 窄食单胞菌属 嗜血杆菌属
军团菌属
编辑ppt
种 铜绿假单胞菌
洋葱伯克菌 鲍曼、醋酸钙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流感嗜血杆菌
嗜肺军团菌
11
常见病原菌感染的特点
病原菌 金葡菌 表葡菌 GABHS GBBHS 肠球菌属 嗜肺军团菌
解剖部位 上呼吸道
鼻腔洗液 唾液 牙表面 牙缝 消化道 胃 小肠 回肠 结肠 女性生殖系 宫颈内膜
阴道
总量(cfu/ml)
103~104 108~109 1010~1011 1011~1012
102~105 102~104 104~107 1011~1012
108~109 108~108
比例(厌氧/需氧)
鼻咽腔
同上
眼结膜
表葡、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厌氧菌
小肠
肠球菌、厌氧菌
大肠 肠球菌、厌氧菌、大肠/克雷伯/产气/变形、念珠菌
盆腔 表葡、嗜血杆菌、厌氧菌、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
前尿道
表葡、肠球菌编、辑pp大t 肠杆菌、支原体
15
厌氧菌
厌氧菌为正常菌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引起人 体任何组织和器官的感染,为感染的重要病原;
编辑ppt
6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类
科
属
种
G+球 链球菌科 菌
链球菌 肠球菌属
化脓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微球菌科 葡萄球菌属
金葡菌
编辑ppt
表葡菌
7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类
科
G-球菌 奈瑟菌科
属 奈瑟菌属
G+杆菌
莫拉菌属 李斯特菌属
编辑ppt
种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卡他莫拉菌 单核细胞增生
感染部位
上口、皮肤、下呼吸道
人工瓣膜、人工骨关节、脑脊液分流
伤口
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
尿路、伤口
肺部
编辑ppt
12
常见病原菌感染的特点
病原菌
感染部位
非典型分枝杆菌 心脏、术后伤口、胸骨、心包、心内膜
空肠弯曲菌
肠道
聚团肠杆菌
输液后败血症
粪产碱杆菌
胃肠道、盆腔、肺、败血症、心内膜炎
艰难梭菌
肠炎
真菌(念珠菌、 曲菌等)
胃肠道、肺编部辑p、pt 皮肤粘膜、败血症
13
常见病原菌感染的特点
病原菌 病毒 砂眼衣原体 脲原体 卡氏肺孢子虫 弓形虫
感染部位
肝炎、流感、呼吸道、肠道、皮肤风 疹、RSV、轮转病毒、HSV、CNV
结膜炎、肺炎
全身感染
肺
全身感染
编辑ppt
14
人体的正常菌群
部位
菌群
皮肤
表葡、金葡、绿脓、念珠菌
口腔 表葡、链球菌、金葡、嗜血杆菌、厌氧菌、念珠菌
李斯特菌
8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类
科
G-杆菌 肠杆菌科
属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枸橼酸菌属
克雷伯菌属
编辑ppt
种 大肠埃希菌
费劳地枸橼酸杆菌 异型枸橼酸杆菌 肺炎、臭鼻 克雷伯菌 9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类
科
G-杆菌 肠杆菌科
属
种
肠杆菌属 阴沟、产气肠杆菌
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
变形杆菌属 奇异变形杆菌
糖尿病—胆道感染、骨髓炎 结肠癌—败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粒细胞缺乏—结肠炎、败毒梭菌、产气荚膜梭
菌、第三梭菌感染 Down综合征—严重牙周疾病 AIDS—严重牙周疾病 血过氧化氢酶缺乏—坏疽性口炎
编辑ppt
22
厌氧菌寄殖部位及所致感染
播散途径 直接
间接
口腔
人及动物咬伤感染 牙周感染 根管感染 牙源性感染 慢性鼻窦炎 吸入性肺炎 肺脓肿 放线菌病 脑脓肿 硬膜下脓肿 乳突炎 颈部间隙感染 脓胸
3~5:1 1:1 1:1
1000:1
1:1 1:1 1:1 1000:1
3~5:1 3~5:1
正常厌氧菌群在体内的分布
梭菌 属
皮肤 0
URT 0
口腔
肠道 ++
外生殖 器
0
尿道
阴道
放线菌 双歧杆 真杆菌 乳酸杆 阳性球 丙酸杆 脆弱拟 梭杆菌 阴性杆 阴性球
属
菌
属
菌
菌
菌
组
属
菌
菌
0
0
0
++ +
寄殖部位
肠道 阑尾炎 肝脓肿 腹膜炎 腹腔内脓肿 术后伤口感染 抗生素相关肠炎 伪膜性肠炎
肺脓肿 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 卵巢脓肿
皮肤
0
0
0
0
+
0
0
+
+
0
+
++ +
+
+
+
+
++ 0
++ ++ ++
++ ++ +~++
++ ++ +
++ +
0
0
U
0
U
+
+
0
0
0
U
0
+
U
++
++
+
宫颈内
膜
0
0
+
++
+
U:不详,0:无或极少, :不常见,+:常见,++:大量
厌氧菌易感因素
一般
减低氧化还原电势
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 粒细胞缺乏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恶性肿瘤 免疫抑制 细胞毒药物 脾切除 胶原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