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作业论文1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设计论文(5篇)

物理实验设计论文(5篇)

物理实验设计论文(5篇)物理试验设计论文(5篇)物理试验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一、试验设计教学的必要性1996年上海高考第四(5)题要求测定陶瓷管上匀称电阻膜的厚度,就属于设计型试验.但由于题目给出了全部试验器材和全部相关量,使试验定位在电阻或电阻率的测定上,又大大降低了试验难度,只属于局部设计型试验.无论命题者出于何种考虑,设计型试验究竟半遮半掩地消失了,这多少给教学工提了个醒.1.从小处着眼,加强试验设计教学上海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城市,其胜利的改革将为全国高考供应可能的改革方向,甚至一些新奇的题型和情境,都可能为全国高考所借鉴.如1996年全国高考第21题就是从1995年上海高考第一(5)题脱胎而来的.无疑上海高考关于试验设计的考查是又一个胜利的改革举措,极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而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会用在这些试验中学过的试验方法”,也为试验设计的考查在全国的推广供应了可能.2.从大处着眼,加强试验设计教学闻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为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物理学史》所作的序中,曾严峻指出:“今日我们科学界有一个弱点,这就是思想不很活泼,这或许跟大家过去受的教育有肯定关系……”我们经常教育同学“应当……”“必需……”;我们的考试题目经常不惜笔墨描述背景、附加条件,最终只有一个小小的空格“是……”.这样培育选的人才在学校是好同学,步入社会是好职员,大脑中只是机械地跳动着两个问题:“你要我做什么?你要我怎么做?”工作经常:“完成”的相当美丽,但思想僵化,毫无创见.这正是我们的悲伤!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选拔模式,致使我们现在仍只能在很羞怯地提到几个美籍华人时才有一种借来的荣光与骄傲!思想不活跃,是由于我们给了同学太多的“必需”的限制;思想僵化,是由于我们留给同学太少的“可能”的余地.试验设计的教学,正是活跃思想,培育力量的一种好方法,授以试验的基本方法,让同学自己去考虑有哪些可能的做法,自己会怎么做.二、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1.明确目的,广泛联系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究什么规律,这是试验的目的,是试验设计的动身点.试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学问,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消失过,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对于测量型试验,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对于验证型试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怎样的定量关系成立,才能达到验证规律的目的;对于探究型试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涉及哪些物理量……这些都是应首先分析的.举例来说,要测定地球表面四周的重力加速度,我们就应检索:在所学学问范围内,哪些内容涉及到重力加速度,它与其他物理量有何定量关系,并一一排列出来:(1)在静力学中,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就等于重力,即T=N=mg.若T(或N)和m能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可测定.(2)在超重或失重(但不完全失重)系统中,F-mg=±ma.若F、a 和m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可测定.(3)在运动学中,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s=12gsinθt2.若s、θ和t可测定,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4)在运动学中,物体从粗糙斜面上由静止下滑,s=12(gsinθ-μgcosθ)t2.若s、θ、μ和t可测,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5)自由落体运动中,h=12gt2.若h和t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 也可测定.(6)用重力加速度测定仪测定.(7)在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Δy=gt2.若Δy和t可测,重力加速度g同样可以测出.(8)在斜抛运动中,水平射程可以表示为x=v02sin2θ/g.若x、v0和θ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出.(9)单摆做简谐振动时,其周期可以表示为T=2πl/g.若T和l可测,则g可测.(10)在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试验中,若能测出水的质量和上升的温度,算出水增加的内能,再测出重物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同样可测定重力加速度.(11)带电粒子在的匀强电场平行板电容器中平衡时,mg=qU/d.若U、d和带电粒子的荷质比(q/m)可测定,则g可测出.(12)假设一物体在地球表面四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mg=GMm/R2,g =GM/R2.…………2.选择方案,简便精确对于每一个试验目标,都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教材中关于某个试验目标的试验方案,也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而且不肯定是最好的一种,而只是较可行的一种.那么在众多试验方案中,我们应如何选择呢?一般来说,选择试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1)简便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洁、操作简便,各量易测.应尽量避开实施那些原理简单、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试验方案.(2)可行性原则试验方案的实施要平安牢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消失有条件.(3)精确性原则不同的试验方案,其试验原理、所用仪器以及试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试验方案.以上三原则通常要综合考虑.在前述方案中,方案(1)中常用的测力计误差较大;(2)中F和a均不易测定;(3)中θ和t不易测定且难以保证斜面足够光滑;(4)中θ、t和μ均不易测定;(5)中若用秒表计时人为因素较大,若用打点计时器计时,纸带受振针阻力与通常小物块所受重力相比不能忽视;(6)中仪器先进但一般中学没有;(7)中若用闪光照像技术则是一种好方案,但设备和技术都达不到要求,若用平抛运动的讨论方法误差较大;(8)中θ和v0的测量难度较大;(9)中相对而言较切合中学实际;(10)中需测定的物理量多且很难实行绝热措施;(11)中学阶段不易测定荷质比;(12)只是一个思想试验,无法付诸实践,但可估算,代入数据得g =9.857m/s2,与标准值9.81m/s2只相差4.8.综上所述,中学阶段通常采纳单摆法测定重力加速度.3.依据方案,选定器材试验方案选定之后,考虑该方案需要哪些装置,被测量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这些物理量分别需用什么仪器来测定,从而确定整个试验需要哪些器材.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试验中,是利用单摆装置来进行试验的,故需铁架台、细线和摆球等来组装单摆.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4π2l /T2,周期需用秒表测定;摆长l是从悬点到摆球中心的距离,因此需用米尺和游标卡尺分别测定摆线长度l和摆球直径d.从试验原理表达式可以看出,试验与摆球质量无关,故毋需使用天平.当然,从试验便利性和精确性角度考虑,还需对所选器材作进一步要求,以期把系统误差降到最小.如上述器材中,摆线的伸缩性和质量应较小,摆球的质量应较大.摆线伸缩性大,其长度会随拉力变化而变化;摆球与摆线质量相差越小,系统(摆线和摆球)质心偏离摆球中心越远,误差就越大.为了便于观看,摆球振动的路径宜长,但又要确保单摆做简谐振动,故摆线宜长些,常取1米左右.4.拟定步骤,合理有序试验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组装器材,哪些量先测,哪些量后测,应从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试验步骤.对一些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先行测量;对需通过试验装置才能测定的物理量,须先组装器材,再进行试验、观看和测量.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试验中.原理表达式g=4π2l/T2中的l和T分别为单摆的摆长和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周期.因此应先组装单摆,再测定摆长,最终让单摆做简谐振动,测定周期T.依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至于过程细节不再赘述.5.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高考对此要求不高,但常用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还是应当把握,在设计试验时也应予考虑.三、建议物理试验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科学实验论文(5篇)

科学实验论文(5篇)

科学实验论文(5篇)科学试验论文(5篇)科学试验论文范文第1篇老师的科研课题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如何让同学既完成有关试验教学内容,又参加到老师的课题中,值得讨论与探究。

我校试验动物学教研室担当了生物技术专业、医学试验技术专业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门课程中均有不同的动物试验内容。

因此,我们削减了基础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理学、试验动物学等课程的试验教学课时,特地开设了动物试验技术课程,期望通过这门课程使同学系统地学习动物试验原理、技术和方法,并切实培育同学的动手力量和试验技能,使同学对人体解剖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课程所学到的理论学问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

但仅凭有限的课时,无法全部把握纷繁简单的动物试验技术。

因此,在同学把握有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学问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动物试验技术课程把握常规动物试验方法,学会观看和分析,然后结合老师的有关科研工作,将一个科研项目划分为几个小的开放性试验模块,依据同学的学问储备和科研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状况的科研内容,并以此组成几个科研爱好小组,让参加的同学在这类试验中得到切实的熬炼,也为其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1.综合性开放性试验模式的内容。

以裸鼠皮下抑制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药物分子的活性评价课题为例,该模型的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试验操作众多,能够较完全、系统的培育同学的科研力量,使本科生能够接触不同层面的学问。

依据试验内容的需要以及本科生课内学时有限性的特点,将该课题项目分解为不同的课题小组,例如:细胞培育课题小组;肿瘤移植动物模型小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评价组等,然后每个同学依据所学学问以及爱好爱好,选择自己的试验内容并组建“课外科研爱好小组”。

确定试验内容后,同学自己查询文献并写出具体的试验方案,通过指导老师与同学共同商讨,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方案。

确定试验方案之后,在指导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开展试验,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完成。

实验设计 课程论文

实验设计 课程论文

实验设计(DOE)DOEDOE(Design of Experiment)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一种安排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数理统计方法;试验设计主要对试验进行合理安排,以较小的试验规模(试验次数)、较短的试验周期和较低的试验成本,来缩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并使实验结果能有效地进行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起源试验设计源于1920年代研究育种的科学家罗纳德·费舍尔的研究, 他在罗萨姆斯蒂德试验站主要工作是植物播殖实验的设计,希望透过尽量少的时间、成本与工作量,得到尽量多的有用资讯,由此形成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但后续努力和集其大成者则是田口玄一,他使得DOE在工业界得得以普及。

应用DOE的应用广泛,主要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为原料选择最合理的配方时(原料及其含量);二、要对生产过程选择最合理的工艺参数时;三、要解决那些久经未决的“顽固”品质问题时;四、要缩短新产品之开发周期时;五、要提高现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时;六、要为新或现有生产设备或检测设备选择最合理的参数时等。

此外,过程通过数据表现出来的变异,既可能来源于过程本身的变异,又可能来源于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变差。

如何知道过程表现出来的变异有多接近过程本身真实的变异呢?这就需要进行MSA测量系统分析。

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化、区组化。

重复,意思是基本试验的重复进行。

重复有两条重要的性质。

第一,允许试验者得到试验误差的一个估计量。

这个误差的估计量成为确定数据的观察差是否是统计上的试验差的基本度量单位。

第二,如果样本均值用作为试验中一个因素的效应的估计量,则重复允许试验者求得这一效应的更为精确的估计量。

如s2是数据的方差,而有n次重复,则样本均值的方差是。

这一点的实际含义是,如果n=1,如果2个处理的y1 = 145,和y2 = 147,这时我们可能不能作出2个处理之间有没有差异的推断,也就是说,观察差147-145=2可能是试验误差的结果。

试验设计论文

试验设计论文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日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的比较[摘 要]:本文对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的特点、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等比较,得出针对不同因素的设计方法,以便选择适当的设计方法来进行试验设计。

关键词:随机区组试验,正交试验设计,特点,应用条件,注意事项 引 言为了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常常要进行科学研究。

例如,食品原料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新产品开发和新的加工工艺的研究,食品质量保持、储藏方法等研究以及卫生标准的制定等。

这些研究都离不开调查和试验。

广义的实验设计是指整个试验研究课题的设计,即整个试验计划的拟订。

狭义的实验设计者要是指试验单位的选取重复数的确定、试验单位的分组和试验处理的安排。

1.随机区组试验设计1.1随机去组设计的概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是一种随机排列的完全区组试验设计。

其适用性较为广泛,既可用于单因素试验,也适用于多因素试验。

当试验的处理在两个以上时,如果存在某种对试验指标有较大影响的干扰因素(如试验单元的差别、试验空间、时间、测试仪器、操作人员等条件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可以通过局部控制降低试验误差的原理,可将试验单元分成若干组(区组,block ),每组试验单元(或条件)基本一致,不同组之间在该干扰因素方面有差别。

这样的设计称为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中区组内试验单元含量与处理数相同的设计称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此时,各处理的重复数等于随机区组数。

1.2应用条件已知外界还存在着一个对试验指标有明显影响的干扰因素;可以找到若干组条件一致的试验单元,且每组内包含的试验单元数等于处理数;已知干扰因素和试验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试验中比较的处理数较少。

1.3随机区组设计的注意事项①在随机区组设计中,一个区组中各试验单元间的非处理条件要尽可能控制一致,而区组与区组之间允许差异。

②各区组内的随机排列应独立进行,即各区组应分别进行一次随机排列,不能所有区组都采用同意随机顺序。

实验课程设计论文(5篇)

实验课程设计论文(5篇)

实验课程设计论文(5篇)试验课程设计论文(5篇)试验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1.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与讨论的基石,基础医学讨论生课程教育教学是国家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由途径。

讨论生基础医学阶段创新性人才培育的目标是:培育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具备自主进行医学科学讨论和技术创新的力量、具备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广泛探究的力量的讨论生[3]。

然而与创新性人才培育的要求相比,基础医学讨论生培育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1.1试验创新力量基础薄弱讨论生生源状况堪忧,试验创新力量基础薄弱,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完善科学讨论试验方案的力量欠缺。

随着当前讨论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4],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特殊是许多讨论生试验力量欠缺,综合利用多学科学问的意识和力量不足,在较短的基础阶段学习之后,很多讨论生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本完善科学讨论试验方案的水平不强,难以独立完成课题论文设计或设计水平不高。

另外,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和收入差距,很多优秀毕业生更多地选择了临床学科,选择基础医学专业的讨论生数量不断下降,同时其它医学专业讨论生在基础阶段课程学习中也普遍存在着“轻基础、重现床”的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极大地减弱了医学基础学科讨论生的生源质量,也显著地影响了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合理(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讨论生阶段的课程与本科阶段部分课程类同,内容重复,各课程之间的交叉互通不足。

例如:为讨论生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叙述的内容很多都与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相像。

基础理论课教学占据的时间较多,讨论生培育需要的实践教学训练时间很少,且课程各自独立,不能融汇成试验体系,不利于同学综合运用各学科学问和方法进行讨论。

另外,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更新较慢,汲取学科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不够。

这些课程对同学缺乏新奇感,不能吸引同学产生学习爱好,这实际上造成了极其严峻的时间和精力铺张。

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

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

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实验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1在灌墨水时,我突发奇想,墨水到底在热水中分解得快,还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

我想:一定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

因为冷水对它的刺激大嘛!不对,应该是热水。

因为热水温度高嘛!我犹豫不决,不知哪个是正确的,于是决定亲手实践一下。

我准备好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两只有墨水的钢笔,在玻璃杯里分别灌满热水和冷水。

实验开始了,我双手拿起钢笔,“哒”的一下同时滴进两滴墨水。

只见热水杯里的墨水迅速散开,水开始黑,渐渐地,杯里一片黑色。

再看冷水杯里,墨水似乎被封住了,还是聚集在一起,只能是一点点地散开,然后这滴墨水的周围开始变淡。

为了确定正确不正确,我再一次做了实验。

这次热水里的墨水就像一个病毒,把水染黑了。

可冷水里的墨水还是不紧不慢地散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翻阅了各类书,查了资料,结果发现是分子搞得鬼。

在热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快,而在冷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就会很慢。

所以,把墨水滴进热水中就分散得快,在冷水中,墨水当然就分散得慢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小秘密,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吃下肚的种子可以发芽吗?我家养了两只宠物:一只小狗、一只小鸟。

一天,我在给它们喂食的时候突发奇想,把一些辣椒籽掺在食物里喂它们吃。

过了几天,我发现倒在土里的小鸟粪便竟然发芽了。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喂的辣椒籽发的芽。

我又看了看旁边的小狗粪便,却没有任何要发芽的样子。

我很奇怪,为什么小狗也吃了辣椒籽,它的粪便就不发芽呢?于是,我又逼着我家那只可怜的小狗吃了一些辣椒籽,并把它的粪便倒在土地上,上边再盖上一层土。

可是,我认真地观察了好几天,还是没发现长出辣椒芽。

为什么同样吃了辣椒籽,小鸟的粪便会发芽,而小狗的粪便就不会发芽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很多书。

设计性实验报告论文

设计性实验报告论文

一、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机壳作为手机的保护配件,其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一款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手机壳,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实验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手机壳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为手机壳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二、引言1. 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壳市场逐渐壮大。

消费者对手机壳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保护功能,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美观和实用。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具有设计自由度高、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在个性化手机壳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一款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手机壳,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为手机壳行业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三、实验方法1. 设计思路(1)分析消费者需求:了解消费者对手机壳的功能、外观、材质等方面的需求。

(2)收集手机型号:收集市面上主流的手机型号,以便为手机壳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确定设计要素:根据消费者需求和手机型号,确定手机壳的设计要素,如尺寸、形状、颜色、图案等。

(4)3D建模:利用3D建模软件,根据设计要素进行手机壳的3D建模。

(5)优化设计:对3D模型进行优化,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2. 3D打印技术(1)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打印性能、环保、耐用的材料,如PLA、ABS等。

(2)打印设备:选用适合手机壳打印的3D打印机,如FDM(熔融沉积建模)打印机。

(3)打印参数:根据材料特性和打印设备,设置合适的打印参数,如打印温度、打印速度、填充密度等。

3. 实验步骤(1)收集消费者需求,确定设计要素。

(2)利用3D建模软件进行手机壳的3D建模。

(3)优化设计,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4)选择合适的材料、打印设备和打印参数。

(5)进行3D打印,制作出个性化的手机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手机壳。

科学实验报告小论文5篇

科学实验报告小论文5篇

科学实验报告小论文5篇很多同学其实都喜欢做实验,作文栏目小编整理了科学实验报告小论文5篇,希望大家能保持自己探索发现的精神。

简单潜水艇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

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

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

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让声音可以看得见准备:一个空易拉罐、一个气球、一把剪刀、橡皮筋、绳子、胶水、手电筒、一个比指甲盖稍大些的镜片。

实验:1、剪去易拉罐的底和面,使它成为两头透亮的空筒。

剪去气球的颈部,并蒙在罐的一端。

抓住气球的边,再用橡皮圈把它紧紧绷住(像鼓面一样)。

2、把小镜片用胶水贴在紧绷的气球鼓面上,使镜面向外。

3、打开手电筒,照在镜子上,你会看到一个光点从镜面反射到墙上。

如果墙上的光点不够清晰,可以用一张硬白纸当屏幕。

4、把铁罐放在桌上,用书本等作支撑固定住,调整好手电、镜面与光点的合适角度。

你在铁罐的另一端大喊或唱歌,同时观看墙上的光点。

嗬,光点晃动起来,“跳上舞”了。

原理:声音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当你唱歌时,从你的肺里压出来的空气,使声带振动,产生压力波(也叫声波)。

这个声波就像水中的涟漪一样撞击到气球膜上,气球膜便随之振动,所以小镜子反射出来的光也跟着动。

拐弯的水流(一)需要准备的器材:一个椰树派对饮料罐内的塑料勺子、自来水。

(二)怎样操作实验:先打开自来水龙头把水流调节到最细小,再把一个椰树派对饮料罐内的塑料勺子放在衣服上反复摩擦几下,把摩擦后的塑料勺子放在水流旁边靠近水流。

谈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1

谈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1

谈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设计合适的实验教学, 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 课堂教学中应如何选取、设计合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如何组织实验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创设情境, 设置悬念, 引入新课题在大气压教学中, 为了引出大气压的存在, 我设计了如下实验.先出示玻璃管, 将空烧杯置于玻璃管的正下方, 然后向管内倒红色的水, 可以看到水从管底流出;然后用左手拿玻璃管, 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 仍然向管内倒水, 至满.问学生水为什么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齐声回答: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这时我告诉学生, 因为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 支撑住了水, 所以水不会从下面流出.接着我问:如果把水管倒立过来, 使其开口向下, 水会不会流出?学生一致认为水会从水管中流出, 因为这时没有手指支撑水柱啦.我慢慢地把水管倒立过来, 这时看见红色的水并没有流出来.学生非常惊讶, 议论纷纷.为什么水不会流出来?我也夸张地弯腰仔细看看水管, 并且说难道水没有重力了吗?学生摇头说, 在地球上及地球附近的物体都有重力呀!这时我顺势问学生:那是什么东西支撑住了水呢?学生说没有, 我就启发学生是不是有东西我们却看不见它呢?学生马上想到有空气.我就因势利导, 说, 在管口四周有大量的我们看不见的空气, 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 堵住了管口, 使管内的水老老实实地呆在管内, 这说明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 支撑着水柱.我再问:若我放开手, 水柱会怎样?学生抢着回答:不流动, 因为大气支撑着水柱.我慢慢放开手, 发现水却流出来.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在我反复松开手指的示意下, 明白大气压同时作用在管的上下水面, 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 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这样既使学生明白确实存在大气压, 也为学生学习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托里拆利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采用怎样的实验引入课题, 是需要仔细切磋和推敲的.二、实验设计中注重过程, 渗透方法教育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很多都是验证式实验, 缺少设计过程, 教学中教师若仅仅依照课本, 学生只能是简单地模仿, 缺乏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多从方法上指导,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 遇到类似问题知道怎样处理.例如, 在讲“液体压强”时, 为了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课本中设计在玻璃管底部包橡皮膜, 看橡皮膜的凸出程度.我反问为什么要用橡皮膜, 换用塑料纸是否行, 马上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学生看到同样情况下橡皮膜凸出厉害, 而塑料纸几乎看不出来.这样,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 把不明显的化为变化明显的, 这种方法叫转移法, 而且说明为什么刚才做实验时除了包的材料不同外, 其他都相同, 就是研究问题时只让一个量在变化, 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学生在此基础上, 很容易想到研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是否有压强时, 想到在侧壁开口, 用橡皮膜包住.这时我又提出问题, 大家在做实验时小组之间对比, 有什么发现(准备的仪器粗细和开口位置不同, 粗的开口偏下, 细的开口偏上).学生说粗的管凸出明显, 说明液体多重力大, 产生压强大.我又让学生堵住粗管口, 倒立过来, 再观察橡皮膜凸出情况, 学生说没有上次明显.我反问:我把管子倒立过来, 难道里面液体的重力变小了?学生异口同声说没变.那么说明我们刚才认为液体重力大, 产生压强大是错误的.再仔细观察我倒立前后两次有什么不同, 就马上想到, 开口处距液面的深度不同.液面对侧壁的压强是否与深度有关系呢?拿出饮料瓶在不同方位, 不同深度扎几个小孔, 装满水后, 看到水从各个小孔射出, 这时我指出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两个孔, 让学生观察, 看到下面的小孔射得远, 上面的小孔射得近.我总结说, 这说明液体对侧壁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而且越深压强越大.部分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说, 不对, 也许与方向有关, 应该在同一方向不同深度扎几个小孔, 看水从小孔射出的远近.全班响起掌声.我利用课本中插图发问, 潜水员潜入水下不同深度, 装备不同, 难道液体内部也有压强吗?如何去研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学生马上想到利用橡皮膜, 再看橡皮膜的凸出情况.我让学生把带有橡皮膜的试管放入水中, 观察橡皮膜的凸出情况, 有的小组说, 看不清橡皮膜的变化情况.有的小组说, 好像橡皮膜向上凹进.这时我引导学生说明橡皮膜在水里, 不易观察它的变化情况.怎样转换变成易于观察呢?出示压强计, 并且在橡皮膜上用力压, 也就是橡皮膜上受到压强, 发现U形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改用稍大一点的力, 发现U形管液面出现高度差变大.这样就把比较橡皮膜受到压强大小时观察橡皮膜的凸出情况转换为看U形管液面出现高度差的变化大小.学生即明白怎样做以及观察什么, 也知道为什么要用压强计, 能得到什么结论.假使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 学生也会把这些基本实验方法迁移, 灵活应用, 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三、设计实验使学生突破对难点的理解有些知识点不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设计几个实验, 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 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例如, 在学习摩擦力方向时, 学生总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我让学生双手合一, 闭上眼睛, 让右手向上运动, 左手感觉怎样?学生说左手感到向下的力.同样右手感觉怎样?学生说右手感到向上的力.我问学生, 其实物体运动情况就是右手向上, 为什么左右手感觉不一样呢?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 知道为什么左手感觉向下, 右手感觉向上, 加深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总之,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领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 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成功完美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也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业设计论文(5篇)

作业设计论文(5篇)

作业设计论文(5篇)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购物清单的作业,让学生在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法运算,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购物能力。

又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测量活动的作业,让学生在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实践性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作业难度的控制,要让学生能够完成作业,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第二篇: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作业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建议:一、阅读理解作业设计阅读理解是英语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作业,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实际或文化背景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化知识和生活实际,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设计阅读理解作业时,教师需要注意作业难度的控制,让学生能够完成作业,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二、口语练作业设计口语练是英语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练作业,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实际或文化背景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练口语表达的同时了解文化知识和生活实际,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设计口语练作业时,教师需要注意作业的实用性,让学生练的口语表达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三、写作练作业设计写作练是英语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练作业,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实际或文化背景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写作中了解文化知识和生活实际,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验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自制悬浮物和浮沉子实验设计研究、氮气泡沫调剖优化实验设计分析…

实验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自制悬浮物和浮沉子实验设计研究、氮气泡沫调剖优化实验设计分析…

实验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自制悬浮物和浮沉子实验设计研究2、氮气泡沫调剖优化实验设计分析3、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漆膜制备实验设计4、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思考5、增量式专业综合实验设计分析全文总字数:8511 字篇一:自制悬浮物和浮沉子实验设计研究自制悬浮物和浮沉子实验设计研究一、悬浮实验在气球中装满水,因为装了水的气球整体密度比水小,所以气球会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气球的整体密度与水的密度非常接近,只要用注射器慢慢地在水中注入少量酒精,水的密度就会慢慢变小,当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密度与气球的整体密度相等时,气球处于悬浮状态。

二、实验优点1.简单易操作,加入酒精的量很好控制。

2.现象明显,注射器的使用避免了气球大幅度移动,便于让学生观察到物体由漂浮状态变为悬浮状态的过程,可视性强。

3.取材容易,可开展学生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

三、补充实验笔者还设计了一个“趣味小实验———浮沉子”,该实验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思考,加深理解,了解浮沉的实质,且可以通过该实验自然过渡到浮力的应用这一节内容。

实验操作步骤。

1.用一空矿泉水瓶,装一些水(不能装满,留一部分空间),再用一口服液小瓶装大约2/3的水倒插入矿泉水瓶内,使小瓶刚好漂浮于水面,露出水面的体积不多,再拧紧瓶盖。

2.用力挤压矿泉水瓶,因为瓶内气压增大,把矿泉水瓶内的水压入小瓶内,所以小瓶的重力增大,当大于浮力时就会下沉到底部。

3.松开手,因为瓶内气压减小,瓶内的水又排出,所以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时小瓶上浮到水面。

该实验原理与潜水艇很相似,因此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浮沉条件进行思考,同时能非常自然地过渡到浮力应用的教学。

本文字数:825篇二:氮气泡沫调剖优化实验设计分析氮气泡沫调剖优化实验设计分析1利用实验设计方法优化影响氮气泡沫调剖的参数涉及到多因素时,各因素不仅各自独立起作用,而且还彼此影响,相互结合起来对目标变量起作用,即不仅各因素水平改变时对试验指标有影响,而且各因素的联合搭配对试验指标也有影响。

小学生科学实验方法论文[五篇范文]

小学生科学实验方法论文[五篇范文]

小学生科学实验方法论文[五篇范文]小学生科学实验方法论文范文范文一:色彩变化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加入酸、碱和中性溶液后的颜色变化,探究物质的酸碱性质对其颜色的影响。

实验材料- 红、蓝、黄三种颜色的食用色素- 酸性溶液(例如柠檬汁)- 碱性溶液(例如苏打水)- 中性溶液(例如白水)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试管,分别加入红、蓝、黄三种颜色的食用色素。

2. 向第一个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溶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3. 向第二个试管中加入几滴碱性溶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4. 向第三个试管中加入几滴中性溶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红色食用色素:加入酸性溶液后颜色变为橙色,加入碱性溶液后颜色变为紫色,加入中性溶液后颜色无明显变化。

- 蓝色食用色素:加入酸性溶液后颜色变为红色,加入碱性溶液后颜色变为绿色,加入中性溶液后颜色无明显变化。

- 黄色食用色素:加入酸性溶液后颜色变为橙色,加入碱性溶液后颜色变为绿色,加入中性溶液后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的颜色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会发生变化。

红色食用色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酸性颜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碱性颜色。

蓝色和黄色食用色素也有类似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质的酸碱性质会影响其颜色表现。

范文二:浮力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并了解浮力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和密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 一个大水盆- 水- 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小球、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 在大水盆中注满水,使水的深度足够让物体漂浮。

2.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力情况。

3. 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情况。

实验结果- 小球:小球在水中会漂浮起来,表现出浮力。

- 长方体:长方体在水中会沉入水底,没有浮力。

- 圆柱体:圆柱体在水中会部分浸没,表现出一定的浮力。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物体的形状对浮力有影响。

虚拟实验设计论文(5篇)

虚拟实验设计论文(5篇)

虚拟实验设计论文(5篇)虚拟试验设计论文(5篇)虚拟试验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虚拟试验是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产生和进展的一种试验模式,利用计算机及仿真软件来模拟试验环境及过程,同学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做试验,以代替或加强传统的实物试验。

虚拟试验一般通过虚拟试验室进行。

虚拟试验室是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试验的试验系统,包括虚拟试验室环境、相关试验仪器设备、试验对象以及试验信息资源等,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试验教学、技术沟通、共同讨论、协同工作的平台。

虚拟试验室最早由美国弗吉尼亚高校的威廉沃尔夫教授于1989年提出,被称为“无墙的讨论中心”。

虚拟试验室具有传统试验室无法比拟的特点,如资源共享性、互动操作性、用户自主性、平安性等,并且可以有效地削减试验设备购置经费和试验学时。

随着虚拟试验技术的成熟,虚拟试验室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8]。

2机械设计虚拟试验室以“CAXA实体设计”和“CAXA-EB”软件系统为依托,利用VisualBasic6.0和C/C++开发了机械设计虚拟试验室(见图1),包括三维虚拟试验环境和二维虚拟试验环境,可进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齿廓范成原理、减速器拆装等11个机械设计虚拟试验。

学员可利用虚拟试验室进行试验,完成并提交试验报告,老师可利用该平台查阅批改试验报告。

机械设计虚拟试验室由服务器端核心处理模块、客户端实时运算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机构库模块、零件库模块等七大模块组成。

其中,机构库包含40多个常用机构,零件库包含80多个常用零件,标准符号库由100多个常用标准符号组成,在线关心信息库有近5万字的在线关心信息[9-10]。

目前机械设计虚拟试验室已在全军院校推广使用。

近几年的教学应用表明,机械设计虚拟试验可部分取代实物试验,某些传统试验如简图测绘、齿廓范成等可利用虚拟试验室独立完成;同时,虚拟试验室大大扩展了原有试验内容,增加了机构改进设计、轴的设计、连杆机构的设计等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并且试验室为开放性环境,试验内容还可依据需要连续扩充;另外,虚拟试验室是实物试验和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演化等试验内容对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学问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虚拟试验还可进行一些实物试验很难实现的试验,如齿廓范成原理试验,传统的范成仪只能加工两种参数的齿轮,而利用虚拟试验室可以任意设置加工参数。

综合实验论文(5篇)

综合实验论文(5篇)

综合实验论文(5篇)综合试验论文(5篇)综合试验论文范文第1篇1.1试验内容支配综合性试验会提前2周通知同学,集中介绍试验目的、意义和要求,以及试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等状况。

试验操作支配同学每4人为1组,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原料药,要求同学依据所学学问制备片剂,并对制备的片剂进行制剂通则检查和含量测定。

检查内容包括外观、片重差异、崩解时限、脆碎度检查等内容,含量测定采纳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依据百分汲取系数计算含量。

1.2试验实施过程试验前要求同学查阅资料,进行试验总体设计,拟定试验方案,预备试验材料等内容。

依据内容制定出时间进度方案,主要包括制剂制备、检查和含量测定进度方案。

在正式试验前,会集中进行同学汇报,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做到每个成员都参加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要求同学遵守试验室规章制度,仔细操作,做好数据记录。

同学在试验中遇到问题,主要由同学自己思索解决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指导,目的是为了提高同学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试验结束时,每组还需对该次试验进行总结,包括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试验体会、试验产品展现等内容。

1.3试验成果评定主要依据整个试验过程中,同学的综合分析力量、解决问题力量提高程度来评价。

试验成果主要包括试验汇报状况(占20%)、试验课堂表现(占30%)、试验结果(占30%)、试验报告内容(占20%),依据该比例评定综合试验成果。

2设计性试验教学方法2.1试验内容支配设计性试验是在试验老师指导下,由同学进行试验设计并确立的试验项目。

设计性试验需要提前1个月通知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将同学4~5人分为1组,按设定的试验目的进行试验设计。

内容主要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源和处方设计、剂型的选择、工艺流程、质量掌握方法讨论、稳定性讨论等内容[3]。

2.2试验实施过程老师对每组同学的书面试验设计报告先进行批阅,并在正式试验前支配时间进行试验设计汇报,重点是汇报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新奇性等内容。

一次实验350十字以上作文

一次实验350十字以上作文

一次实验350十字以上作文
英文回答:
I designed an experiment to tes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on mood and productivity.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listen to one of
three types of music: classical, pop, or no music. Their moods and productivity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listening to the musi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rticipants who listened to classical music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oods and increased productivity compared to those who listened to pop music or no music.
中文回答:
实验设计。

我设计了一项实验,以测试不同类型的音乐对情绪和生产力的
影响。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聆听三种类型的音乐之一,古典音乐、流
行音乐或无音乐。

他们在收听音乐前后测量了他们的情绪和生产力。

结果。

结果表明,聆听古典音乐的参与者情绪得到显著改善,生产力也高于聆听流行音乐或无音乐的参与者。

中学化学实验设计论文

中学化学实验设计论文

中学化学实验设计论文一、微型化学实验由于目前中小学的课时量、实验仪器和药品数量的限制,使得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完成,只能由教师来做演示实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而微型实验的出现则可以改善上述的症状。

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变化,给实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

倘若课堂上依然完全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便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停滞不前。

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不能自己动手操作,就会永远走一条既成的老路,无法实现创新。

而且常规的实验会需要更多的药品和仪器,同时造成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中学化学实验当中逐步实施微型实验,节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相当有必要的。

二、微型化学实验的特色和实施的必要性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具有不易破碎、小巧便携、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得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都有能力去创建自己的“微型实验室”,这就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方便与可能。

实践证明,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实施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过去的课堂实验基本上被演示实验所占据,学生们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而微型实验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自己动手参与,使得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得以实现;微型化实验具有安全性和节约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放心地让每一个学生独自动手实验,亲自动手实验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帮助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动手能力,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兴趣的培养;方便了实验室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尤其是随堂实验的展开,培养了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资源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微型实验的实施对其影响颇深;有利于减少废气、废液以及固体废品的排放,改善实验室环境、降低空气污染,减少对师生健康的损害。

具体来说,微型实验可以:(一)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创新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便捷的一种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探索新知识、学习实验操作和技能的最基本途径。

试验设计作业论文1

试验设计作业论文1

应用数学0801 080705015 赵宏晨双因素优选法的实际试验中的应用举例第一部分:问题提出。

某产品的质量受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两个因素的影响,已知温度范围为:20~100摄氏度,时间范围为:30~160分钟,试选用一种双因素优选法进行优选,并简单说明可能的优选过程。

假设产品质量是时间和温度的单峰函数。

第二部分:问题分析。

产品质量受反应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决定使用旋升法来求得产品质量最优时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在固定一个因素时采用0.618单因素法搜索最优。

第三部分:问题解决。

1. 时间的优选。

20100x ≤≤℃℃,30min 160min y ≤≤,固定温度1x =60℃。

用单因素优选时间,决定采用0.618法,即选取1300.618(16030)110.34min y =+⨯-=,即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60℃,110.34min ),得到产品质量1111(,)z f x y =,再在1y 的对称点2y ,即2300.382(16030)79.66min y =+⨯-=,则1212(,)z f x y =。

比较11z 与12z 的质量,如果1112z z >,则去掉反应时间30~79.66min ,只考虑79.66~160min 的那一段区间。

如图:若1211z z >,则去掉110.34~160min ,只考虑30~110.34min 那一段区间。

如此循环试验,直到找到一个时间y,假设在120min处达到最优,进入下一因素的优选。

2.温度的优选。

固定时间120min,用单因素0.618法优选最佳反应温度。

步骤与1相同,假设在温度70℃时达到最优,记录下此时产品质量的数据,并且去掉20~℃60℃的部分,若最佳温度落在20~℃℃的部分。

℃60℃范围内,就去掉60~1003.在温度优选下的时间优选。

固定温度70℃,对时间进行单因素优选,假设得到的最优时间110min,记录下产品的质量并且去掉120min上半部分;4.优选的循环。

设计性实验论文

设计性实验论文

设计性实验论文液体电导率的测量刘星辉,李鑫(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摘要:采用电桥法测量水的电导率。

由于使用直流电源供电时,电导池的极化效应严重,带来很大的误差,所以采用交流电源供电。

由于电导池的电容效应,测量中使用一个可变微小电容来平衡电导池电容带来的交流信号的相移问题。

最终通过测量电导池的电阻来间接测得水的电导率。

关键词:电导率,交流电桥,极化效应,电容效应Abstract:To measure the specific conductance of water, we adopted the method of bridge. Due to the use of DC power supply, the polarization effectof conductivity cell is serious, which brings great error. So we use AC power supply. Due to the capacitance effect of the conductivity cell, we used a variable and small capacitance to balance the phase shift of AC signal brought by the capacitance of the electric conduction cell is used in the measurement. Finally, the conductivity of water was measured indirectly by measuring the resistance of the conductivity cell.Keywords:specific conductance of water, AC bridge,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the capacitance effect0 引言电导率的测量在电厂、化工、冶金、医药和污水处理等部门的水质监测以及通过电导率测量溶液浓度(如盐量计, 酸碱浓度计等)当中应用十分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数学0801 080705015 赵宏晨
双因素优选法的实际试验中的应用举例
第一部分:问题提出。

某产品的质量受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两个因素的影响,已知温度范围为:20~100摄氏度,时间范围为:30~160分钟,试选用一种双因素优选法进行优选,并简单说明可能的优选过程。

假设产品质量是时间和温度的单峰函数。

第二部分:问题分析。

产品质量受反应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决定使用旋升法来求得产品质量最优时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在固定一个因素时采用0.618单因素法搜索最优。

第三部分:问题解决。

1. 时间的优选。

20100x ≤≤℃℃,30min 160min y ≤≤,固定温度1x =60℃。

用单因素优选时间,决定采用0.618法,即选取1300.618(16030)110.34min y =+⨯-=,即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60℃,110.34min ),得到产品质量1111(,)z f x y =,再在1y 的对称点2y ,即2300.382(16030)79.66min y =+⨯-=,则1212(,)z f x y =。

比较11z 与12z 的质量,如果1112z z >,则去掉反应时间30~79.66min ,只考虑79.66~160min 的那一段区间。

如图:
若1211z z >,则去掉110.34~160min ,只考虑30~110.34min 那一段区间。

如此循
环试验,直到找到一个时间y,假设在120min处达到最优,进入下一因素的优选。

2.温度的优选。

固定时间120min,用单因素0.618法优选最佳反应温度。

步骤与1相同,假设在温度70℃时达到最优,记录下此时产品质量的数据,并且去掉20~
℃60℃的部分,若最佳温度落在20~
℃℃的部分。

℃60℃范围内,就去掉60~100
3.在温度优选下的时间优选。

固定温度70℃,对时间进行单因素优选,假设得到的最优时间110min,记录下产品的质量并且去掉120min上半部分;
4.优选的循环。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
x y使产品质量最优。

(,)
优选过程如图所示:
第四部分:结论。

本题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双因素优选过程,但是实际生产中,产品质量可能不仅仅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催化剂种类,压强,反应浓度等,但是基本思路都是通过控制几个变量,达到只让一个因素变化来直观地观察结果;如果受到例如3个因素影响,还可以建立一个三维立体坐标系,用平面切割立体,在该平面上采用旋升法搜索。

但是过程复杂,所以可以筛选主要因素,即,在试验范围内选0.382和0.618做试验,若效果差别显著则为主要因素,差别不大在(0,0.382),(0.382,0.618),(0.618,1)中点再做试验,差别不大为次要因素,试验时将该因素固定在(0.382,0.618)间任意一点,再考虑其他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