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1)
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生态环境材料学第一章绪论1、专业词汇:生态环境材料Ecomaterials材料流Materials Flow物质流Mass Flow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目标与范围确定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清单分析inventory analysis影响评价impact assessment结果解释life cycle interpretation 生态设计Eco-design/ED清洁生产Zero Waste Processing2、环境材料定义及材料研究的三个特点(1)定义:生态环境材料是一种具有与环境协调的特殊功能材料,是指在设计、制造、加工、使用以及再生过程中均考虑到资源、环境、生态等因素,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人类所需材料。
既包括经改造后的现有传统材料也包括新开发的环境材料。
(2)特点:•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
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
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
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3、从手段、目标和要求角度阐述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4、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评价系统层次阐述环境材料的具体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材料的开发、应用、再生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理论研究。
a. 人类的材料需求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及规律;b. 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的影响;c. 与环境协调并适应环境发展的材料开发、应用和再生理论;d. 低环境负担的合金理论,无机材料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理论;e. 可循环性的材料自分解和分离理论;f. 材料再生循环难易程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2)应用研究:a. 清洁的无污染的材料生产、加工和制造技术基础b. 具有最低环境负担的材料工程新技术和新工艺c. 可循环性的功能材料或结构材料的分解和分离技术基础d. 废弃材料的综合再生技术基础e. 现用材料中有害元素的替代技术f. 自然资源中枯竭性金属元素的替代技术(3)评价系统:包括使用性能和环境性能两方面的评价。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思考题1-1.简述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看书用自己的话说说)答:1、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
2、 16实际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3、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更加迅猛。
1-2.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1、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
(注意:环境、使用、经济三个性能)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或者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1-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是什么?答: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主要特征是: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其特征有:1、节约能源;2、节约资源;3、可重复使用;4、可循环再生;5、结构可靠性;6、化学稳定性;7、生物安全性;8、有毒、有害替代;9、舒适性; 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
1-4.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
(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 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1-5.画出传统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材料—环境系统图并说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答: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组成、结构、加工工艺及性能与用途。
《环境材料》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材料》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欧盟出台的ROHS和WEEE指令在(B)正式执行。
A.2003.02.13B.2006.07.01C.2006.02.28D.2007.03.012.最先提出环境材料概念的人是( C )A.三岛良绩B.Walter J WC.山本良一D.翁瑞3.SCR反应器布置在热段、高灰布局段的优点为(C)。
A.防止堵塞B.材料寿命长C.催化活性高D.反应器体积小4.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A )A.社会环境B.人文环境C.生态环境D.能源环境5.按照废水处理工艺过程来分类,一般可分为(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依据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C )A.一B.二C.三D.四7.用于超高温条件下气体除尘的纤维材料是(D)。
A.玻璃纤维B.涤纶C.PTFE纤维D.陶瓷基纤维8.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社会环境本身问题D.外来环境问题9.氮、磷含量较高的废水排入水中导致的污染属于(D )。
A.需氧型污染B.毒物型污染C.感官型污染D.富营养型污染10在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资源消耗可分为直接消耗和( D )A.直接利用B.直接浪费C.间接利用D.间接消耗11.蛋白质化学成分含量最多的是(B)。
A.氢B.碳C.氮D.硫12.材料依据物理化学属性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 C )A.能源材料B.结构材料C.复合材料D.功能材料13.木材从结构上看,含量最多的是(B)。
A.软组织B.管胞C.辐射状组织D.树脂道管14.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没有以下哪一项( B )A.生物技术B.太空技术C.材料技术D.信息技术15.下列不属于天然石材具有的特性是(D)。
A.耐火性B.热胀冷缩C.耐冻性D.耐腐蚀性16.第一次产业革命的突破口为( A )A.蒸汽机B.石油、新能源C.计算机D.纳米材料17.从水污染治理材料角度来看。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D. 工程技术答案:C2. 环境问题主要分为哪两大类?A. 自然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B. 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C. 工业环境问题和农业环境问题D. 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答案:D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C. 制定环境治理方案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答案:A二、填空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2.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环境能够________而不发生________的能力。
答案:持续支持人类活动,不可逆转的退化3.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提供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物质产品,生态功能4.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人类,自然环境5.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答案: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区别。
答案: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涵盖了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多个方面。
而环境工程则更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控制、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等。
2. 什么是生态系统?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它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1)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Environment:The surroundings of, and influences on, a particular item of interest.All the elements over which a designer has no control and that affect a system or its inputs and outputs.环境:围绕着某一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客体)。
environmental issues: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harmful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ty on the biophysical environment.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Pollution:The introduction of contaminants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cause adverse change.Pollution can take the form of chemical substances or energy, such as noise, heat or light.环境污染: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water quality:chemica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It is a measure of the condition of water relativ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ne or more biotic species and or to any human need or purpose.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思考题1-1.简述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看书用自己的话说说)答:1、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
2、16实际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3、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更加迅猛.1-2.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答:1、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注意:环境、使用、经济三个性能)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者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1-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是什么?答: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主要特征是: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其特征有:1、节约能源;2、节约资源;3、可重复使用;4、可循环再生;5、结构可靠性;6、化学稳定性;7、生物安全性;8、有毒、有害替代;9、舒适性;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
1—4.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1—5.画出传统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材料—环境系统图并说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2-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答: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组成、结构、加工工艺及性能与用途。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环境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环境学的定义和发展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环境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
3.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包括了物种、栖息地和生态过程等。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4.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模式的变化,而全球变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的气温升高,进而导致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于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采取减排和适应性措施来应对。
5.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为了保护环境,人们需要采取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6. 环境政策和法律环境政策和法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环境政策和法律来规范和管理环境问题。
这些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7. 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环境学概论试卷1答案
环境学概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环境基质。
2.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与大气的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的生产物。
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
3.活性污泥法废水中有机物先被吸附到活性污泥上;然后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把有机物氧化分解和同化为微生物细胞质,以及微生物细胞质的自身氧化分解而被去除掉;最后经过沉淀与脱落的活性污泥分离,得到净水。
4.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3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5.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
一般是指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6.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二、填空(每空1分,共16)1.按照能源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组成及反应,大气污染类型可分为、、、。
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2.按人类的活动方式,可将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分为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三类3.按农药的化学组成成分,农药的主要类型有__有机氯类农药___, _____有机磷类___,氨基甲酸脂类和除草剂等.4.根据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可将环境规划概括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制约型, 协调型, 环境制约型)5.SO2在大气中的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光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
6.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N 、P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1.在以下列举的能源中,均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BA.石油、天然气B.煤、火电C. 石油、煤气D. 天然气、煤气2.发生伦敦烟雾型污染的主要逆温类型为[ ]AA. 辐射逆温B. 下沉逆温C. 湍流逆温D. 平流逆温3. 污水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关系为[ ] AA. COD>BOD20 >BOD5B. COD< BOD20 >BOD5C. COD> BOD20 <BOD5D. COD= BOD20 >BOD54. 气溶胶中粒径[ D ]的颗粒,称为飘尘。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一、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水体自净作用: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
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1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5分)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 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 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 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 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6.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7. 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8.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 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 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 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10.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11.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 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2.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重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13、环境规划: 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14、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 引起土壤质量恶化, 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这种现象叫土壤污染。
15.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学概论》习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习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生物监测:就是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简答(色:考过;色:不考)1、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探索全球X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3、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排放各种污染物;城市热岛4、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水量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地面下沉5、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有哪些应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阐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消除环境污染为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再建6、生物监测及其特点生物监测:就是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优点:可以反映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综合影响和环境污染的历史状况,更能接近实际。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环境保护概论》部分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9)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7)第四章环境与人体健康 (22)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 (26)第六章水体污染及防治 (35)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42)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 (49)第九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4)第十章环境管理 (59)《环境监测》部分第一章绪论 (66)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69)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75)第四章固废和土壤监测 (80)第十章噪声监测 (82)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聚落环境:人类进行聚居生活的场所。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4、人工环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7、环境自净: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9、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0、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D5、A6、B7、B8、C9、A 10、C11、A 12、A 13、D 14、C 15、B16、B 17、A 18、D 19、D 20、A三、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篇一:环境科学概论思考题】____________,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动,构成一个环境科学研究的复杂体系2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是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
一般绿色工具(green modes)包括徒步、自行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4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指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中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基本化学成份。
5土壤污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_土壤的容纳能力和__土壤的净化速度_,从而引起土地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或土壤肥力降低,并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
6对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率高,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能获得准确数据,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经过优选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7环境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涉及面广、地区性、动态性、政策性强等。
8环境污染控制中末端控制与全过程控制相比具有被动消极、原始传统、投资大,效果差、治标等缺点;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比具有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大的效益。
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0按时间要素环境评价可分为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拟开发行动方案或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削减负面影响对策。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学考试复习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学考试复习环境材料学考试复习1.材料: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
2.材料分类:按照物理化学属性:包括金属、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按照性能: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按照用途:电子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医用、包装、耐火等3.按照应用程度:传统材料、新材料4.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探索自然规律。
(偏重基础研究)5.材料工程:材料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材料,通过批量生产才能成为工程材料。
(偏工艺)6.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材料四要素:性质,组成与结构,使用性能,合成与制备过程。
8.材料产业发展必须:改变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消耗能源、大量废弃及污染环境的现状走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9.生态环境材料特点:先进性,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能为人类开拓更为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环境协调性,能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或者实现枯竭性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舒适性,人们乐于接受和使用,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10.生态环境材料指: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
11.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利用率高12.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13.固体废弃物的特点:量大、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滞留长、危害强;治理终端,污染源头。
14.固废处置:一方面,源头,减少、避免产生;另一方面,在利用、处理处置中,需要避免二次污染。
15.固废对环境的危害:占用土地、污染土地、污染水体、污染空气、影响环境卫生、其他危害。
(完整版)资源与环境概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题目录:I、生态系统2、最适温度3、生物资源4、水体自净5、全球变暖6积温(活动和有效)7、光合作用8、光照强度9、日较差10、气候生产力II、土壤环境容量12、光能利用率13、自然资源14、农业自然资源(分类和特点)15、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16、农业投入产出17、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8、人类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19、水资源20、水循环21、三基点温度22、生长期23、种植业24、森林资源25、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26、我国水资源的特点27、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山西气候资源特点)28、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29、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30、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31、农业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32、农业环境33、水循环中的大小循环34、最高温度35、无霜冻期和无霜期36、我国草地资源利用情况37、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包括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2、最适温度: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
3、生物资源: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4、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以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逐步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5、全球变暖: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逐渐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6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活动积温: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
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7、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西南●最新版】[0437]《环境学概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437]《环境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论述题]1、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是什么?2、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3、举例说明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成因、特征和危害。
参考答案:1、答案:(1)自然淘汰(2)人类活动的影响a) 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b) 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c) 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d) 人口增长e) 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f) 无控制旅游g) 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h) 全球气候变化。
2、答案:焚烧法、固化法、化学法、生物法3、答案:(1) 定义: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一般发生在湖泊、河口和海湾等缓流水体中。
(2) 成因:①天然来源:天然湖泊的形成过程是由贫营养型逐渐演变为富营养型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a.降雨中带来的;b.土壤淋溶和流失; c.水体中动植物死亡后的释放.②人为来源: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体,加速了湖泊演化的过程,其来源: a.城市生活污水带来大量N、P; b.农村施用的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入湖泊。
(3) 特征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②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海水中出现叫"赤湖”、淡水中称"水华”。
4) 危害① DO降低,使鱼类难以生存。
②藻类种类减少,危及鱼类生存。
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不能成为良好的饵料,。
③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
④加快湖泊老化的进程。
[判断题]环境污染的远期危害是指这种危害不是在短期表现出来的,甚至有的不是在当代表现出来。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概念.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大气圈从下到上,分成下列圈层:对流层; 平流层;暖层;中间层;外层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土壤污染具有短期性的特征,易于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思考题1-1.简述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看书用自己的话说说)答:1、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
2、16实际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3、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更加迅猛。
1-2.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1、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
(注意:环境、使用、经济三个性能)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者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1-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是什么?答: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主要特征是: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其特征有:1、节约能源;2、节约资源;3、可重复使用;4、可循环再生;5、结构可靠性;6、化学稳定性;7、生物安全性;8、有毒、有害替代;9、舒适性;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
1-4.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
(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1-5.画出传统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材料—环境系统图并说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答: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组成、结构、加工工艺及性能与用途。
2-2.在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技术工艺过程中,如何赋予其环境协调功能?答:通过分析材料的环境影响特征,得出环境负荷流动结构,将传统的材料和产品设计方法与LCA方法相结合,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对材料和产品进行设计(即环境协调性设计),并结合LCA思想,从实际生产过程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的改进措施。
对大量消耗的基础材料产业的生产等过程进行环境协调性改造,从根本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和消除污染以实现零排放工程,是材料产业环境协调性发展的治本之道。
(还要用自己的话阐述一下)2-3.化学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是什么?答:1、普遍性在自然界中,构成物质的元素有90多种,它们不仅广泛存在于宇宙中,而且均存在于地壳层中有矿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的各种地质体中,从而体现出化学元素分布的普遍性。
2、富集性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分布不仅相差很大,而且很不均衡。
由于某些地质条件的作用促使有用的化学元素发生富集现象,即表现出富集性。
3、共生性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具有富集性,但这种富集是一种多组元的共生富集,体现出了其分布的第三个特性,即共生性或复合性。
2-4.什么是材料流和材料流分析?答:材料流:也可以称为物质流,从材料的全寿命周期分析,从资源开车开始,包括采矿、选矿、提炼或冶金制备、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维修再使用,直至废弃,每一个环节都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材料流也可以说是材料背负的生态负荷或称生态包袱(Ecological Rucksack).材料流分析指的是对材料物理流动的分析,它通过对自然原始物质在开采、生产、转移、消耗和废弃等过程的分析,揭示物料(包括能源、水资源等)在特定范围内的流动特征和转化效率,找出环境压力的直接来源,进而通过技术措施,提出相应的减少环境压力的解决方案,提高资源效率,作为评价该地区、产业和行业及产品等发展的可持续性指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近、中期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2-5.简述4倍因子和10倍因子理论含义?答:(1)4倍西子理论提出的依据:为了既保持已有的高质量的生活,又努力消除贫富之间的差异,若能采取技术措施,将现在的资源和能源效率提高4倍,就有可能达到上述的目标。
其宗旨是在社会经济和生产活动中,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将能源消耗、资源消耗降低一半,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即在同样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的水平上,得到了4倍的产出。
(2)10倍因子理论认为,为了保持现有的生态环境水平,我们必须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平衡和补偿对环境的破坏,必须继续减少全球的物质流量。
据推测,人口按现在的水平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将增加10倍,因此必须将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提高10倍。
3-1.分别给出SETAC和ISO对LCA的定义。
答:SETAC对LCA的定义:通过确定和量化与评估对象相关的能源消耗、物质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来评估某一产品、过程与事件的环境负荷;定量评价由于这些能源、物质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辨别和评估改善环境(表现)的机会。
评价过程应包括该产品、过程或事件的寿命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提取与加工、制造、运输和销售、使用、再使用、维持、循环回收,直到最终的废弃。
ISO对LCA的定义:LCA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这里的产品系统是通过物质和能量联系起来的,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的单元过程的集合。
在LCA标准中,“产品”既可以指产品系统,也可以指服务系统。
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原材料的获取或自然资源的生产,直至最终处置。
3-2.画出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图并作简要说明。
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ISO14040标准将生命周期评价的实施步骤分为目标和范围定义、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四个部分,如图所示。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3)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目标定义是要清楚地说明开展此项生命周期评价的目的和意图,以及研究结果的可能应用领域。
研究范围的确定要足以保证研究的广度、深度与要求的目标一致,涉及的项目有:系统的功能、功能单位、系统边界、数据分配程序、环境影响类型、数据要求、假定的条件、限制条件、原始数据质量要求、对结果的评议类型、研究所需的报告类型和形式等。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可能修正预先确定的范围来满足研究的目标,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修正研究目标本身。
(4) 清单分析清单分析是量化和评价所研究的产品、工艺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资源和能量使用以及环境释放的过程。
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将涉及到其每个部件的所有生命阶段,这包括从地球采集原材料和能源、把原材料加工成可使用的部件、中间产品的制造,将材料运输到每一个加工工序、所研究产品的制造、销售、使用、和最终废弃物的处置(包括循环、回用、焚烧或填埋等)等过程。
(5)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以及美国环保局都倾向于将影响评价定为一个“三步走”的模型,即分类、特征化和量化。
①分类:分类是将清单中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组合成相对一致的环境影响类型。
影响类型通常包括资源耗竭、生态影响和人类健康三大类,在每一大类下又有许多亚类。
生命周期各阶段所使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所排放的污染物经分类整理后,可作为胁迫因子,在定义具体的影响类型时,应该关注相关的环境过程,这样有利于尽可能的根据这些过程的科学知识来进行影响评价。
②特征化:特征化主要是开发一种模型,这种模型能将清单提供的数据和其他辅助数据转译成描述影响的叙词。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特征化模型主要有:负荷模型;当量模型;固有的化学特性模型;总体暴露-效应模型;点源暴露-效应模型。
③量化:量化是确定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相对贡献大小或权重,以期得到总的环境影响水平。
(6) 改进评价改进评价是识别、评价并选择能减少研究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能源和物质消耗以及环境释放机会的过程。
这些机会包括改变产品涉及、原材料的使用、工艺流程、消费者使用方式及废物管理等。
美国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建议将改进评价分成三个步骤来完成,即识别改进的可能性、方案选择和可行性评价。
在进行分析时,还必须包括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的内容。
目前,改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较少。
(7)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后果的分析工具,迄今为止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领域都有不少应用。
在私人企业,生命周期评价主要用于产品的比较和改进,典型的案例有布质和易处理婴儿尿布的比较,塑料杯和纸杯的比较,汉堡包聚苯乙烯和纸质包装盒的比较等。
在政府方面,生命周期评价主要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其中最为普遍的适用于环境标志或生态标准的确定,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要求将生命周期评价作为制定标志标准的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还用来制订政策、法规和刺激市场等,如美国环保局在“空气清洁法修正案”中使用生命周期理论来评价不同能源方案的环境影响,还将生命周期评价用于制定污染防治政策;能源部用生命周期评价来检查托管电车使用效应和评价不同。
在欧洲,生命周期评价已用于欧盟制定“包装和包装法”,比利时政府1993年作出决定,根据环境负荷大小对包装和产品征税,其中确定环境负荷大小采用的就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丹麦政府和企业间的一个约定中也特别包含了生命周期评价,并用3年时间对10种产品类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
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标志的提出和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目前,各国政策重点从末端治理转向控制污染源、进行总量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有法规制度无法单独承担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的危机,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生命周期评价将成为未来制定环境问题长期政策的基础。
从某一角度看,生命周期评价反映了现有环境管理已转向向各类污染源最小化-排放最小化-负面影响最小化的管理模式,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3-3.画图说明LCIA的主要步骤。
3-4.LCA方法有那些局限性?根据LCA的原理,如何改进或避免这些不足?答1、应用范围的局限性: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LCA只考虑生态环境、人体健康、资源消耗等方面的环境问题,而不涉及技术、经济或社会效果方面,目前仅仅是众多有助于做出决策的工具中的一种,所以还必须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来确定方案并采取行动。
2、评估范围的局限性:LCA的评估范围没有包括所有与环境相关的问题。
LCA方法也没有要求必须考虑环境法律的规定和限制。
但在企业的环境政策和决策过程中,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这种情况下应考虑结合其他的环境管理方法。
3、评估方法的局限性:LCA的评估方法既包括了客观,也包括了主观的成分,因此它并不完全是一个科学问题。
在LCA方法中主观性的选择、假设和价值判断涉及到多个方面,所有LCA的结论需要完整的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