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课件
合集下载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4.3.1环境因素
4.3.2法规及 其他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4.5.5内部审核
21
ES3102《新项目环境影响管理程序》
2.1对新建、改建、扩建等项目可能造成的环 境影响进行控制和管理。 2.2“三同时”制度:项目需要配套的环保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生产使用。 2.3建设项目竣工后,在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 个月内向原审批环保部门申请环保设施竣工 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产使用。
环境管理代表 (环管会主任委员) 曾总工
环境管理委员会
人 力 资 源 部
生 产 总 厂
销 售 部
物 流 部
技 术 中 心
品 质 部
财 务 部
总 务 部
14
4.2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指定本组织的 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对本组织相关的环境因素适用的有关环境法律 法规和组织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传达给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g)可为公众所获取。
28
4.4.4 文件 环境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描述; c)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相 关文件的引用的描述 ; d)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和记录; e)确保组织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与重大环 境因素有关过程的必须的文件记录。
29
4.4.5 文件控制
25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或代 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从 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并保持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保与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 应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满足这些需求,并保持相关的记 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其工作 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重要环境因素何在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 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培训ppt课件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3.16) 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 (3.5)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 影响(3.7)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6) 的环境因素(3.6)给 环境(3.5)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目标
组织(3.16)依据其环境方针(3.11)规定的所要实现 的总体环境目的。
1.4 ISO14001标准结构
ISO 14001 : 2004 标准条款
1
2
范
引
围
用
标
准
3
4
定 义
环 境 管
理
体
系
要
求
4.1 总要求 4.2 环境方针 4.3 策划(策划) 4.4 实施与运行 4.5 检查和纠正措施 4.6 管理评审
1.4 ISO14001标准结构
法律法规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第二章:ISO14001标准的条文解析
第二章:ISO14001标准的条文解析
ISO 14001 : 2004 标准条款
1
2
3
4
范
引
定
围
用
义
标
准
管 理 体 系 要
求
4.管理体系要求(重点) 4.1 总要求 4.2 环境方针 4.3 策划
4.3.1 环境因素 4.3.2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ISO -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Standardisation
國际標准化组织
1.2 ISO14001的产生过程
TC176
品质管理
成立于1979年 发展ISO9000`s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实用教程PPT课件( 98页)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能源、 经开采冶炼,加工制造等生产过程形成最终产品, 又经贮存、销售、使用、消费直至产品报废或处 理、处置各阶段的全过程,即产品从“摇篮”到 “坟墓”的整个周期。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第二节 环境法律制度 第三节 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第四节 环境保护标准
(1)生活污染源 (2)工业污染源 (3)农业污染源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三、固体废物
1.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多采用按来源分类的方法,
即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城市生活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 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等五类。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三. 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1、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在未受到人干扰的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
物质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称为环境本底值。环境对 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具有一定的迁 移、扩散和同化、异化的能力。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 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 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
(1)侵占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导致垃圾围城; (2)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3)污染水体,妨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
用; (4)污染大气,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矿山煤矸石的自
然,排放大量SO2、NH3、CO2等气体污染物。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节 工业污染防治技术
一、从“末端治理”到“清洁生产” 二、清洁生产概述 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四、污水处理技术 五、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六、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七、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八、热污染及其防治 九、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十、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第二节 环境法律制度 第三节 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第四节 环境保护标准
(1)生活污染源 (2)工业污染源 (3)农业污染源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三、固体废物
1.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多采用按来源分类的方法,
即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城市生活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 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等五类。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三. 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1、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在未受到人干扰的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
物质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称为环境本底值。环境对 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具有一定的迁 移、扩散和同化、异化的能力。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 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 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
(1)侵占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导致垃圾围城; (2)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3)污染水体,妨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
用; (4)污染大气,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矿山煤矸石的自
然,排放大量SO2、NH3、CO2等气体污染物。
深圳市汇诚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节 工业污染防治技术
一、从“末端治理”到“清洁生产” 二、清洁生产概述 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四、污水处理技术 五、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六、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七、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八、热污染及其防治 九、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十、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环境管理体系课件(PPT81页)
d)确保可获得EMS所需的资源;
存的核心活动。
e)就有关环境管理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h)促进持续改进;
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
【理解】 1、新增条款要求,与QMS理解;
4
一、术语定义
3、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不利或有利的变化。
【理解】
1、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是因果关系。 2、给环境造成变化的结果。
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给厂外河水、土壤带来污染; 胶料配方调整,增加部分再生胶粉,减少天然胶使用量,节约资源; 易挥发溶剂的存储区安设的自动降温装置损害,可导致暑天高温溶剂储罐
【风险与机遇】 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利影响(机会)。
20
二、标准条款的讲解
【理解】
1、全部或部分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不利或有利的变化,为环境影响。环境因素 与环境影响是因果关系。
2、确定环境因素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典型的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 计、生产、运输、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3、确定环境因素要考虑现在时、过去时;考虑计划的、新开发的或更改的;要考 虑正常状态下(雨季/旱季、夏/冬季)、紧急情况(开/停车、突发停电/水/汽);要 考虑可直接控制的,还要考虑可施加影响的(如外包过程)
12 4)组织对范围的声明可为相关方获取。
二、标准条款的讲解
4.4 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升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 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要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选择认证机构时需要了解其要求和规定。
04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应用
企业环境管理实践案例
案例一
某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实施环境管 理体系,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 的能耗和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
效率。
案例二
某化工企业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 ,全面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从 而优化产品设计,降低环境负荷。
案例三
某食品企业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积极采用 可持续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确保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 规和其它要求,避免环境 违法风险。
培训和意识
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技 能水平,促进全员参与环 境管理。
文件和记录
建立完善的文件和记录管 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 性和可追溯性。
环境评审和改进
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 评审和改进,不断提高环 境绩效。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降低环境风险
通过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降低因违 反法律法规或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风险 和成本。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 环境和社会三大支柱的平衡发展,推 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01 1990年代初
ISO 14000系列标准发布,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 逐渐受到关注。
审核与认证的机构与要求
审核与认证的机构
审核与认证的机构一般由国家或地区政府授权,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常见的环境管理 体系认证机构有ISO 14001认证机构、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等。
审核与认证的要求
审核与认证的要求通常包括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自身的目标。在环境管理体 系方面,最广泛应用的国际标准是ISO 14001,它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组织在
04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应用
企业环境管理实践案例
案例一
某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实施环境管 理体系,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 的能耗和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
效率。
案例二
某化工企业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 ,全面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从 而优化产品设计,降低环境负荷。
案例三
某食品企业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积极采用 可持续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确保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 规和其它要求,避免环境 违法风险。
培训和意识
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技 能水平,促进全员参与环 境管理。
文件和记录
建立完善的文件和记录管 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 性和可追溯性。
环境评审和改进
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 评审和改进,不断提高环 境绩效。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降低环境风险
通过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降低因违 反法律法规或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风险 和成本。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 环境和社会三大支柱的平衡发展,推 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01 1990年代初
ISO 14000系列标准发布,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 逐渐受到关注。
审核与认证的机构与要求
审核与认证的机构
审核与认证的机构一般由国家或地区政府授权,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常见的环境管理 体系认证机构有ISO 14001认证机构、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等。
审核与认证的要求
审核与认证的要求通常包括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自身的目标。在环境管理体 系方面,最广泛应用的国际标准是ISO 14001,它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组织在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1、促进企业重视环境管理工作,自觉遵 守环境法规与环境管理制度;
2、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 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监督机制,强化环境管理质 量;
3、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企业主要环境负责人逐渐达到职业化,强化环 境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水平;
4、加强企业配合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督管理 工作;
(二)“三同时”制度(续)
(2)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在进行试 生产前是否:
①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是否向环保部门提 出试生产申请,并经同意后才开始试生产;
②试生产的建设项目是否主体工程与其配 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一起投入试生产;
③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 环保设施验收的申请;
④试生产需超过3个月时,是否提前提出延 期申请。
2、合规性评价 (1)新建、改建、扩建污染环境的项 目是否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 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 (2)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单位是 否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3)建设单位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文件是否经过批准同意。
(一)环境影响评制度(续)
(4)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 化后,在开工建设前是否重新审核其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监督员(水质)
企业环境监督员
环境监督员(大气)
环境监督员(固废)
(四)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2、负责监督、指导企业环境监督员 的工作,审核企业环境报告和环境信息等; 3、负责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污染 减排计划,落实削减目标; 4、负责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内部 环境管理制度; 5、负责建立并组织实施企业环境突发 事故应急制度。
5、改善企业与环保部门及周围社区的沟通 与交流。
2、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 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监督机制,强化环境管理质 量;
3、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企业主要环境负责人逐渐达到职业化,强化环 境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水平;
4、加强企业配合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督管理 工作;
(二)“三同时”制度(续)
(2)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在进行试 生产前是否:
①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是否向环保部门提 出试生产申请,并经同意后才开始试生产;
②试生产的建设项目是否主体工程与其配 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一起投入试生产;
③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 环保设施验收的申请;
④试生产需超过3个月时,是否提前提出延 期申请。
2、合规性评价 (1)新建、改建、扩建污染环境的项 目是否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 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 (2)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单位是 否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3)建设单位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文件是否经过批准同意。
(一)环境影响评制度(续)
(4)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 化后,在开工建设前是否重新审核其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监督员(水质)
企业环境监督员
环境监督员(大气)
环境监督员(固废)
(四)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2、负责监督、指导企业环境监督员 的工作,审核企业环境报告和环境信息等; 3、负责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污染 减排计划,落实削减目标; 4、负责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内部 环境管理制度; 5、负责建立并组织实施企业环境突发 事故应急制度。
5、改善企业与环保部门及周围社区的沟通 与交流。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标准(ppt 237页)
1985年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约960万平方公 里),至今北极、欧洲、西伯利亚也可观察到,我国青藏高 原出现季节性臭氧浓度大幅度降低现象。
研究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0%,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强 度增加20%,皮肤癌明显增加,动植物受到危害,农林牧渔业 大幅度减产。
(续)
ISO系列培训-之三
ISO系列培训-之三
13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7.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化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地球上约有140万 种已描述的生物物种,其中动物100万种,植物30多万种,微生 物10多万种,未被描述的生物物种约500~5000万种。
生物物种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匀,目前世界上有12个国家进入 生物高度多样性国家和行列,这些国家的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 数的60-70%。
ISO系列培训-之三
19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可持续发展
提出 首先提出在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后引起高潮;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上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 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意义 反映两个重要概念,即“满足需要”和“限制”; 具有两层含义,“时间的公平”和“空间的公平”; 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21世纪的主题,它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模
酸雨,占普查87%,我国西南地区被列为世界继北欧。北 美后的第三大酸雨区。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SO2和NOx排放是产生酸雨的根本原因。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改变水体的酸碱平衡,腐蚀建筑物, 改变土壤的结构,破坏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对人的呼吸 道和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研究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0%,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强 度增加20%,皮肤癌明显增加,动植物受到危害,农林牧渔业 大幅度减产。
(续)
ISO系列培训-之三
ISO系列培训-之三
13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7.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化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地球上约有140万 种已描述的生物物种,其中动物100万种,植物30多万种,微生 物10多万种,未被描述的生物物种约500~5000万种。
生物物种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匀,目前世界上有12个国家进入 生物高度多样性国家和行列,这些国家的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 数的60-70%。
ISO系列培训-之三
19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可持续发展
提出 首先提出在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后引起高潮;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上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 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意义 反映两个重要概念,即“满足需要”和“限制”; 具有两层含义,“时间的公平”和“空间的公平”; 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21世纪的主题,它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模
酸雨,占普查87%,我国西南地区被列为世界继北欧。北 美后的第三大酸雨区。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SO2和NOx排放是产生酸雨的根本原因。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改变水体的酸碱平衡,腐蚀建筑物, 改变土壤的结构,破坏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对人的呼吸 道和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企 业树立环保形象,提高社会认可度, 增强市场竞争力。
降低环境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企业可以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的双赢。
通过规范管理,企业可以减少生产过 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降低环 境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与节约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03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识别环境因素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等环境因素进 行全面识别。
评价环境影响
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程 度。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现场审核
认证机构派遣审核员 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 ,核实环境管理体系 的执行情况。
问题整改
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 题,制定整改措施并 跟踪落实。
认证决定
认证机构根据审核结 果做出认证决定,包 括是否授予认证证书 及证书的有效期限。
认证机构选择及证书获取途径介绍
认证机构选择
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认证机构,确保审核和认证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制定环境目标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环境 方针,制定具体的环境目 标。
设定环境指标
为实现环境目标,设定可 量化的环境指标,以便对 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 。
分解与落实
将环境目标和指标分解到 各个部门和岗位,确保目 标的实现和指标的达成。
组织结构与职责权限
建立组织结构
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或指定 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工作,确保工
包括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加强培训、落实责任 等。
降低环境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企业可以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的双赢。
通过规范管理,企业可以减少生产过 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降低环 境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与节约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03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识别环境因素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等环境因素进 行全面识别。
评价环境影响
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程 度。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现场审核
认证机构派遣审核员 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 ,核实环境管理体系 的执行情况。
问题整改
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 题,制定整改措施并 跟踪落实。
认证决定
认证机构根据审核结 果做出认证决定,包 括是否授予认证证书 及证书的有效期限。
认证机构选择及证书获取途径介绍
认证机构选择
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认证机构,确保审核和认证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制定环境目标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环境 方针,制定具体的环境目 标。
设定环境指标
为实现环境目标,设定可 量化的环境指标,以便对 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 。
分解与落实
将环境目标和指标分解到 各个部门和岗位,确保目 标的实现和指标的达成。
组织结构与职责权限
建立组织结构
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或指定 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工作,确保工
包括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加强培训、落实责任 等。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精编课件).ppt
精品课件
(二)“三同时”制度(续)
(2)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在进行试 生产前是否:
①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是否向环保部门提 出试生产申请,并经同意后才开始试生产;
②试生产的建设项目是否主体工程与其配 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一起投入试生产;
③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 环保设施验收的申请;
④试生产需超过3个月时,是否提前提出延 期申请。
精品课件
(四)排污收费制度(续)
(2)法规及规章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8条;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关于排污费收缴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 《关于减免及缓缴排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 2、使企业从根本上实现污染预防、推行清洁生产
– 控制污染排放点,实现达标排放,降低环境事故风险 – 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 改革工艺和材料,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 改造或更新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利用
精品课件
(四)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续)
7、应急准备和响应:
(1)组织应确定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 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2)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 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伴随的有害 环境影响。
(3)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 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 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6)是否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 者闲置污染防治设施 ;
(7)企业是否有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治 理设施的行为 ;
(二)“三同时”制度(续)
(2)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在进行试 生产前是否:
①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是否向环保部门提 出试生产申请,并经同意后才开始试生产;
②试生产的建设项目是否主体工程与其配 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一起投入试生产;
③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 环保设施验收的申请;
④试生产需超过3个月时,是否提前提出延 期申请。
精品课件
(四)排污收费制度(续)
(2)法规及规章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8条;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关于排污费收缴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 《关于减免及缓缴排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 2、使企业从根本上实现污染预防、推行清洁生产
– 控制污染排放点,实现达标排放,降低环境事故风险 – 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 改革工艺和材料,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 改造或更新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利用
精品课件
(四)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续)
7、应急准备和响应:
(1)组织应确定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 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2)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 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伴随的有害 环境影响。
(3)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 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 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6)是否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 者闲置污染防治设施 ;
(7)企业是否有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治 理设施的行为 ;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ppt课件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03
立与实施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遵守法律法风险和成本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
确定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 责和权限,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供组织保障。
识别环境因素: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环 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提 供依据。
环境管理体系的未
06
来发展与挑战
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环境管理体系将 更加注重跨国合作和国际标准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创新化趋势: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 绿色发展,降低环境影响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低碳、零 碳发展模式
审核与评审: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 审,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并根据审核和评审结果 进行改进和完善。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实施环境管理 体系的步骤: 包括策划、组 织、资源配置、 培训、体系文 件编制等。
环境管理体系 的运行:包括 体系文件的发 布、实施、监 督和改进等环 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未来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识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跨界合作与协同治理成为未来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特征
07
总结与展望
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意义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PPT课件_OK
• 企业在其发展战略上开始探索产品生命周期生态化管理
模式。所谓生命周期是只有原料采集和处理、加工、运输、
分配、使用(复用)、维修、再循环、混合及最终处置等
环节组成的生命链。即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估,以寻求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生态化管理,使企业在产品生命
但总体来说,产品生命周期生态化管理在企业发 展战略选择中还十分薄弱。我国目前实行的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达标排放制度、排 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 均是以“排污控制”作为基本内容和要求,这些
都不可能对企业自觉走环境保护之路产生强烈的
刺激作用。我国企业目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择的发展战略,对
• 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技术、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 决策,组织指挥,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着眼点放在以 最小的生产费用求得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大利润,很少甚至没有考 虑人工工业生态系统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的改变等。
•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以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 技术、经济、法律、行政和教育手段,对损害环境质量的生产经 营活动加以限制,协调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统一生产目标和 环境目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长远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优于 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核心是把环境管理融 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是现代工业企业管 理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5
• 3.2 预防为主思想指导下的环境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 • 上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环境在自身
生存和发展中的价值。末端治理的办法不能有效地减轻污 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在进一步扩大。人们不得不重 新审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本身的特点 决定了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要恢复正常是很困难的事。 环境受到污染,治理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治理费用往往 比预防费用高许多倍(据估计约20倍)。在此背景下,各 国相继提出了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在这 种形势下,企业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的方式,强调在污染产 生前就予以消减,以减少甚至在某些情形下消除污染物的 产生。清洁生产可以大幅度减少末端控制费用,是控制工 业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和现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作 为一种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标志着人类从重视末端治 理的传统观念向重视预防污染的新观念转变,标志着人类 与传统生态价值观、伦理观的彻底决裂和人类新文明观的 产生。 • 清洁生产关注的是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管理,忽视了 产品系统投入所产生的生态问题,也没有重视产品使用和 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环节,不能满足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 和利用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版ppt(PPT30页)
组织确定的、对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化信息,应 予以识别,适当时,并予以控制。
注:“访问”可能指只允许查阅文件化信息的决定,或可能指允许并 授权查阅和更改文件化信息的决定。
8 运行
• 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 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
及实施6.1和6.2中所 确定的措施所需的过程:
• 7.4.1总则
7.4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和外 部信息交流所需的过程,包括:
a) 交流哪些信息; b) 何时进行信息交流; c) 与谁进行信 息交流; d) 如何进行信息交流。
• 策划其信息交流过程时,组织应:
• ----必须考虑其合规义务;
----确保所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是 一致且是真实可信。
c) 适当时,采取措施以获得必需的能力,并评价所采取 措施的有效性; 注:适当措施可包括,例如:向现有员 工提供培训和指导,或重新委派其职务或聘用、雇佣能胜 任的人员等。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7.3 意识
• 组织应确保其在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 a) 环境方针;
b) 与他们的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关的实 际或潜在的环境影响; • c) 他们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提高 环境绩效的益处等; • d) 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未履行组织的 合规义务的后果。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 9.1.1总则 • a) 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内容;
b) 适用时,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 效的结果; • c) 组织评价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参数; • d) 何时应实施监视和测量; e) 何时应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价。 • 适当时,组织应确保使用经校准或经验证的监视与测量设 备,并对其予以维护。 • 组织应评价其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 组织应就有关的环境绩效信息,按照其信息交流的规定以 及合规义务的要求,进行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注:“访问”可能指只允许查阅文件化信息的决定,或可能指允许并 授权查阅和更改文件化信息的决定。
8 运行
• 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 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
及实施6.1和6.2中所 确定的措施所需的过程:
• 7.4.1总则
7.4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和外 部信息交流所需的过程,包括:
a) 交流哪些信息; b) 何时进行信息交流; c) 与谁进行信 息交流; d) 如何进行信息交流。
• 策划其信息交流过程时,组织应:
• ----必须考虑其合规义务;
----确保所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是 一致且是真实可信。
c) 适当时,采取措施以获得必需的能力,并评价所采取 措施的有效性; 注:适当措施可包括,例如:向现有员 工提供培训和指导,或重新委派其职务或聘用、雇佣能胜 任的人员等。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7.3 意识
• 组织应确保其在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 a) 环境方针;
b) 与他们的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关的实 际或潜在的环境影响; • c) 他们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提高 环境绩效的益处等; • d) 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未履行组织的 合规义务的后果。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 9.1.1总则 • a) 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内容;
b) 适用时,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 效的结果; • c) 组织评价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参数; • d) 何时应实施监视和测量; e) 何时应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价。 • 适当时,组织应确保使用经校准或经验证的监视与测量设 备,并对其予以维护。 • 组织应评价其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 组织应就有关的环境绩效信息,按照其信息交流的规定以 及合规义务的要求,进行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