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一)
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
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
孔孟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学说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孔孟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孔孟强调了“仁”的重要性。
这个概念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爱、互助等多种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公正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可以借鉴孔孟思想中的“仁”理念。
其次,孔孟思想也提出了“中庸”之道。
这个概念强调了适度和平衡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在当代社会中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比如,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个人生活等方面,都需要寻求一种平衡点,避免过度追求某一方面而导致其他方面的失衡。
此外,孔孟还提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是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而小人则相反。
这一概念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可以用来评价和指导人们的行为。
在政治、商业、家庭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弘扬君子精神,倡导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总之,孔孟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所强调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
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
孔孟为己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学派,它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
在当代,孔孟为己之学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
1. 孔孟为己之学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比古代更加严峻,因此,孔孟为己之学的思想对于个人的心理和情感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自我反省和品德修养,人们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2. 孔孟为己之学强调了人性善的一面。
在古代,孔孟认为人性
本善,但是人们由于外界的干扰和自身的弱点,容易迷失自我。
在当代,随着人们对于自身认知和心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更加认识到人性善的一面,因此,孔孟为己之学的思想对于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孔孟为己之学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代,教育对于个人
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孔孟为己之学的思想强调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4. 孔孟为己之学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也
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孔孟为己之学的思想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统一,这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因此,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
完善和自我超越,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同时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
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孔子和孟子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
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当代意义。
首先,孔孟为己之学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诱惑,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和价值观。
而孔孟为己之学鼓励个人通过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以便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行为。
这对于当代社会中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孔孟为己之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和孟子提出的“养亲之心、爱人之情”等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因为工作和忙碌的生活而忽视了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交流和互动。
而孔孟为己之学提醒我们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此外,孔孟为己之学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提出的“教育无疆”和孟子提出的“教育以德为先”的思想,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基石,而孔孟为己之学的思想可以为现代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例如,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知识的积累。
同时,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在于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关注人际关系和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及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向。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和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及其当代价值
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及其当代价值关于《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及其当代价值》,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古典儒家重“己”,有“知己”、“为己”、“修己”、“立己”、“克己”、“行己”、“成己”等说,极言吾人道德与人性上的自觉自为,自立自强,实有一整套安身立命,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人文化成的生命的学问。
这种生命的学问,因其核心和要领在于自我的道德觉悟与修为,依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之言,可谓之“为己之学”。
古典儒家“为己之学”与当今流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自有天壤之别,恰是对后者之反对、克服与超越。
当此文化生态急需廓清与更新之际,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尤有其至关重要的道德教育意蕴,值得我们悉心体会、批判继承、着力弘扬。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古典儒家;为己之学;道德教育;当代价值一、“为己”“为人”之辨古典儒家道德智慧所指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如何成为我(们)自己”!换句话说,人怎样彰显自己与生俱来的人性,在天地之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人类如何成就自己得天独厚的天赋,参赞天地之化育,保合太和,生生不息。
“如何成为我(们)自己”,即如何“做人”的问题,是古典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的特质之所在。
“为己”或“做人”是一种学问,生命的学问和生活的艺术,而这学问和艺术始终围绕“成为自己”而展开,这就是“为己之学”。
儒者所谓“学”,源自历代圣王所传的德性修养与礼乐教化,以人性的彰显和人道的践履为其内核。
“学”之传统,由来久矣。
古圣先王历代累积,于夏、商、周三代而达其鼎盛。
朱熹《大学章句序》曰:“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儒家经典的文化解读与现实意义
儒家经典的文化解读与现实意义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书。
这些经典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与历史,也对今天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儒家经典的文化解读与现实意义。
一、思想精髓的传承儒家经典中的思想精髓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其中的“仁爱”、“诚信”、“谦虚”、“勤劳”等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儒家注重人伦关系,提倡“仁者爱人”,“乡党不可贱”,强调个人应当在家庭、社会、国家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心他人、尽己所能。
这些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适用于现代社会。
在当代社会,人们经常感到拜金主义蔓延、道德滑坡,因此在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精髓方面尤为重要。
二、现实问题的研究儒家经典不仅关注人类道德素养和理性,同样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乃至人类未来的问题。
《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则强调“中正平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
中央应当执行公正明辨、中正平和的政策,同时也呼吁人们用自律和努力实现个人的大我。
尤其现代社会面临诸多难题:如政治制度如何合理,社会实现和谐,如何应对资源匮乏等问题,而儒家经典中的许多思想都对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有积极的作用。
三、文化自信的表现近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的复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其光彩独特的文化。
通过研究和理解儒家经典,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同时,儒家思想中的很多核心概念如仁爱、诚信、勤劳等国际化的价值观,也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树立起了更加优秀、更加自信的文化形象。
结语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正确的研究和理解儒家经典,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再次辉煌、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的和谐和文明都有积极的作用。
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地挖掘和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
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
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摘要】儒家为己之学传统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倡导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应用。
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个人成长与儒家为己之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通过学习儒家思想,个人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和指引,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自我完善。
在结论中,我们应当珍视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同时借鉴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积极传承和发扬儒家传统,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关键词】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社会责任、道德观、现代社会、传承、发展、个人成长、重要性、启示、珍视、传承。
1. 引言1.1 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结合,强调道德观念和人伦关系,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提倡“为己者道”。
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个人的修养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更能够提升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
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当代社会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借鉴儒家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珍视和传承儒家为己之学传统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2. 正文2.1 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提倡道德伦理规范,对塑造当代社会公民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注重教育培养,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培养当代人的自律意识、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起到积极作用。
儒家强调人伦关系和和谐共处,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的追求博爱、仁爱以及孝道精神,都对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以及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儒家自孔子创立以来,儒家的思想一直是人们学习的对象,儒家学派的宗旨对中国及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有着卓越的贡献。
下面店铺小编带您一起来了解下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一、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
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
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
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着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一)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
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
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
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
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
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人和核心,人民支配权力而非权力支配甚至主宰人民。
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则须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处理一切党务和政务,将使人民当家做主作为其执政的实质,积极组织和领导人民行使权力,使人民群众逐渐掌握自己管理自己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实现权力体制的民主化。
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及其当代价值
2018年第2期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及其当代价值杨柳新摘要:古典儒家重“己”,有“知己”、“为己”、“修己”、“立己”、“克己”、“行己”、“成己”等说,极言吾人道德与人性上的自觉自为,自立自强,实有一整套安身立命,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人文化成 的生命的学问。
这种生命的学问,因其核心和要领在于自我的道德觉悟与修为,依孔子“古之学者为 己”之言,可谓之“为己之学”。
古典儒家“为己之学”与当今流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自有天壤之 别,恰是对后者之反对、克服与超越。
当此文化生态急需廓清与更新之际,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尤有 其至关重要的道德教育意蕴,值得我们悉心体会、批判继承、着力弘扬。
关键词:古典儒家;为己之学;道德教育;当代价值一、“为己”“为人”之辨古典儒家道德智慧所指向的根本问题是什 么?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如何成为我(们)自己”!换句话说,人怎样彰显自己与生倶来的人 性,在天地之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人类如何 成就自己得天独厚的天赋,参赞天地之化育,保 合太和,生生不息。
“如何成为我(们)自己”,即如何“做人”的问题,是古典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问题!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一种哲 学的特质之所在。
“为己”或“做人”是一种学问,生命的学问和生活的艺术,而这学问和艺术始终 围绕“成为自己”而展开,这就是“为己之学”。
儒者所谓“学”,源自历代圣王所传的德性 修养与礼乐教化,以人性的彰显和人道的践履 为其内核。
“学”之传统,由来久矣。
古圣先王历代累积,于夏、商、周三代而达其鼎盛。
朱熹 《大学章句序》曰0“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 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一有 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 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此伏 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 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朱子曰:三代礼乐兴 隆,学校广设,教法详明,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 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教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论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论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一、儒学思想的概述儒学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的核心是以仁爱、礼义、忠信、廉洁作为行为准则,并将人类社会和政治利益相融合。
儒学经典《四书五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经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
二、儒学思想与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儒学思想依旧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其核心价值包括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和谐。
1、文化传承儒学思想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人们能够深入理解儒学精髓并把它们应用到生活中,就会对文化的传承有所帮助。
此外,通过儒学思想,年轻人能够理解祖先的智慧,掌握社会价值,并通过制度、规章制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滋润文化底蕴。
2、社会和谐在现代社会,社会和谐是对一个人是否符合社会的标准进行信仰,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儒学思想会带来人们任志而好,不择手段为了补充一己之力而进行不道德行为的问题。
它始终坚持“以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追求社会和谐。
具体来说,这意味着儒学思想提倡道德和正义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整合,以确保所有人都能追求其自己的幸福。
3、培养道德品质儒学思想强调三个基本状态:心、礼、知。
此外,它也提出了良好的实践和价值体系。
在现代社会,儒学思想因此能够培养有着高道德品质的人并降低社会上的道德风险。
4、安定社会儒学思想提倡的伦理品质可以使人们更加安全,特别是在渴求安全感的现代社会。
同时,由于构建了和谐的社会,政治改革也可以提高权力的分配证明,从而减少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并保护弱势群体和身体较差的人。
5、提升社会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在商业场所看到独立自主、自律、胜者不骄、弱者不屈等儒学理念的体现。
这些底层儒学理念表现了道德的重要性,促进了伦理品质的扩展,提升了社会文化素养并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三、结论总之,儒学思想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核心价值依然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品质、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社会稳定和文化素养等价值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根基,并为现代文化建立美好的基石。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爱,它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重道德,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
儒家注重的是大方向,重视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关心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的建立,即教导人成为正人君子。
儒家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这是追求进步的人们重新关注儒家文化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沉积了几百年韵儒家文化又被人们热情地发掘出来的原因所在。
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它以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为主要目的。
而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一直绵延至今。
其具体意义如下:儒家文化中“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
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
——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人们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
人民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
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使国家达到太平的统治,事实上都没有违背儒学的仁和礼两大原则。
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
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
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
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作仁礼一体。
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每个人都习惯于遵守群体共同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共性对个性的约束非常合理。
但是越到后世,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不断减弱。
因此,反对共性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第一章儒家思想的概述自先秦时期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义、智、信”。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道德、品质修养,追求“中庸之道”,旨在建立一个和谐而有序的社会。
儒学传承至今已经有数千年,至今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大影响。
第二章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2.1 直接启发现代社会价值观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的公共道德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舍弃了对等的基础上的权力关系和个人利益,强调了齐头并进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从古代到现代,在儒家思想的引领下,中华民族极大地强调了家庭伦理、礼节、诚信和人际关系,并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与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推广,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2.2 增强道德意识现代社会中,城市化和工业文化快速发展,一些人遵守市场规则,一些人以利益优先,忽视了道德行为。
儒家思想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可以对个人和社会进行道德指导,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社会公正、尊重、平等的意识。
这有助于保持道德底线,使人们在市场法则与道德规范之间保持平衡,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
2.3 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儒家思想始终强调“君子之道是同天下之道”,即建立一个公共利益、以社会和谐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非常重要,因其所强调的发展过程、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儒家思想的精神,比如公正、诚信和利益平衡等,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治理思路和方向。
同时,儒家思想的理念还可以使社会治理效果更加有效,实现各个方面的合理平衡。
第三章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由于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影响和贡献,该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国际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变革等方面的影响来深入探讨。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强调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是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想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启示,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诸多挑战。
一、儒家思想对人类关系的理解儒家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礼仪、信任和道德约束之上的。
在当今社会中,这种精神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强调的是利益为先,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人们常常会采取不道德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儒家思想反对这种行为方式,提倡的是一种互信、互敬、互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够让我们在困难时互相扶持,共同前行。
二、儒家思想对教育的理解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提倡全人教育,即培养学生在品德、智慧、艺术和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这种理念极为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很容易忽视道德和人性价值,强调经济效益和职业技能,而儒家思想则提醒我们,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学生成长的全面需求。
只有将道德、智慧、艺术和身体融为一体,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儒家思想对领导的理解儒家思想认为,领导者应当是明君,即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遵循儒家思想的道德准则,制定公正、透明的政策,言听计从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并通过自身行为的榜样效应来引领人民。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模式的转变使得儒家思想更加重要,儒家思想的政治理念能够为领导者提供准则,明确标准,引导其在建设和领导国家时,走向一种更加尊重人性、依循人间关系的道路。
四、儒家思想对家庭的理解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和家族观念,强调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道德关系和亲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易于受到现代经济、城市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
因此,儒家思想的家庭观念能够为人们提供准则,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的重要性,为现代家庭带来亲情和平安。
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儒学思想源于中国,是一种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体系。
这种思想流传至今已经有近2500年的历史,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当今社会,儒学思想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一、启迪人类价值观念儒学思想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儒家眼中,一个人不仅要有自我内在的修养,还要有对他人的关爱和责任。
这种思想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主张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团结。
这种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的背景、信仰和文化都不同。
为了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培养自己内心的善良和道德修养。
儒学思想告诉我们,在社会中要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必须注重自我完善和对他人的关心,才能真正拥有一颗和谐统一的心。
二、弘扬社会公德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是注重道德伦常的重要了学说。
儒学思想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利益,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利益。
因此,儒家对社会公德心的重视是无可替代的。
在现代社会中,自私、利益至上、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层出不穷。
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我们需要弘扬儒学思想中的道德精神,增强社会公德心。
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宣传文明礼仪等等。
这些都是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具体体现。
三、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儒学思想不仅注重精神修养,还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儒家思想中,一个人需要经由自己的思考和发展,实现自我完善。
换言之,儒学思想主张强化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强调发展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而儒学思想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则为现代社会带来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学习儒学思想,通过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和成果。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核心,强调道德修养、仁爱、礼仪、智慧和信守诺言等价值观。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道德修养:儒家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鼓励人们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仁爱: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心,主张人们要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鼓励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倡导人道主义精神。
3.礼仪:儒家思想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礼仪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
4.智慧:儒家思想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认为智慧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当代社会,智慧仍然是人们追求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品质,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迎接挑战。
5.信守诺言:儒家思想强调信守诺言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个人和社会的基石。
在当代社会,诚信仍然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促进社会信任和合作。
6.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当代社会,家庭观念仍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支持和关爱。
7.社会和谐: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认为和谐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在当代社会,和谐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能够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为个人道德修养、仁爱、礼仪、智慧、诚信、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指导原则,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文明和进步的社会。
习题及方法:1.习题:儒家思想中,孔子提出的“五常”是指哪五个方面的道德规范?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孔子的思想,找到“五常”的具体内容。
家“为己之学”对国人的读书观的现代意义
第13次全国 国民阅读调查(2015年) 58.4 4.58
第12次全国 国民阅读调查(2014年) 58.0 4.56
“为己之学”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儒家学者仍然坚持着这一主张,它是儒学在学习上的一贯之道。到了宋代时期,“ 为己之学”,毅然成为风潮 ,它的内涵得到了扩充。“北宋初期儒家学者强调勤学苦读儒家经典、明体以达用,合则与君共致太平,不合则去,在朝为良臣,在野为教育家,这正是当时“为己之学”的内涵。”(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第三章所引《能改斋漫录》)到了二程对“为己之学”的阐述:“为己, 欲得之于己也;为人, 欲见知于人也。”接着又说:“古之学者为己, 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 其终至于丧己。”这是二程对“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的区分。他们坚持“为己之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为人之学”只是迎合他人的看法。
第11次全国 国民阅读调查(2013年) 57.8 4.77
第10次全国 国民阅读调查(2012年) 54.9 4.39
第9次全国 国民阅读调查(2011年) 53.9 4.35
从近五年的数据显示,国民的阅读量又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非常的缓慢,国民每年的人均纸质书阅读量都不够五本。在2012年,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美国人年均阅读7本书,韩国人11本,日本、法国国民每年读书数量在8.4本左右,新加坡5本,中国的国民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的5本。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的阅读量还是偏低的。近些年来,国民的阅读量确实是在增加,但都是百分之零点几的在增加,只能说明国人的读书量还是太少,而且大多数的人读书已经陷入了功利化阅读了,这才是我国民最大的“阅读危机”。人们在不断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奔跑,已然忽略的阅读是用来满足自我的精神需要。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现代意义。
其精髓主要包括“仁爱”、“中庸”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仁爱”。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爱和互助,强调个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仁爱体现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愿意为他人付出。
通过培养仁爱之心,人们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儒家注重“中庸”。
中庸是指避免过分偏激和极端,追求平衡和中立的态度。
儒家认为平衡是社会稳定和个人成功的关键。
中庸不仅要求个人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温和,也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循中庸之道,避免极端言行。
中庸的理念在社会管理和家庭教育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准则和指导。
第三,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一种整体观念,提出了人们应该从个人修身开始,然后追求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个人修身包括自我反省、自我培养、扬善抑恶等方面的努力;齐家包括维护家庭关系、尊重长辈、教育子女等家庭责任;治国包括推行正确的政策、廉洁政治、勤政为民等职责;平天下就是追求社会和谐、公正、稳定。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在于它能为社会提供道德准则和行为模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道德困境和价值冲突,儒家文化可以提供一种具有灵魂力量的道德准则,引领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向。
例如,在商业领域,儒家的中庸之道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竞争、合作和商业关系,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和道德原则。
在政治领域,儒家强调仁爱和公正,可以提供一种文明和和谐的政治文化,促进公民参与与社会稳定。
此外,儒家文化还有助于推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
儒家注重个人修身和家庭教育,强调人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这种观念可以引导教育体系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培养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不断凸显。
儒家的仁爱思想提醒人们要关心他人和谦和待人,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
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第一篇: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P154)“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现实。
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赏。
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儒家将为学的重点指向自我。
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正是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
“为己”思想由孔子提出后,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前提为后期儒学流派所继承,“为己之学”得到进一步展开。
传统儒家从先秦孔孟荀到宋明朱子王阳明,坚持了“学者为己”的为学宗旨。
“为己之学”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
在当今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役于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人类的尴尬境地,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对传统儒家的“为己之学”赞赏有加,认为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的为己之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他说:“在儒家的传统里,学做一个完善的人不仅是一个首要关切的问题,而且是终极关切和全面关切的问题。
”[2](P49)学者为己是儒家的一贯之道。
那么,为己之学的具体含义及其在价值导向上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以笔者浅陋之理解,其含义似可包括:为学性质上的学做人与为学内容的道德性;为学动机的为己性与为学目的的成己性;为学过程的涉己性与为学效果的己为性。
“在儒家看来,学就是学做人。
”[2](P49)真正的学问就是学做人,而不是出自其他的考虑。
诚然,如果从生物学的意义上看,我们无一例外地都可以称是人,这是我们与生俱有的权利。
但是,如果从伦理学或哲学的意义上看,成为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学的过程。
因此,学做人意味着道德上的完善,人格的确立及精神境界的升华。
儒家之“学”虽有认识论的意义,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但更主要地应理解为自我道德修养。
儒家把他们的学问称为“圣人之学”,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人如何成就德性完善人格的问题。
儒家为己之学的现代意义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 目:儒家为己之学的现代意义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一、选题依据(包括选择课题的背景、选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选题背景
在儒家思想展开的历程中,为己之学的传统是一以贯之的。从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为己思想之后,孟子、荀子等人也作了详细的讨论,后经宋明理学家进一步的论证,达到了较充分的表述。为己之学是孔子在讨论群己关系这一基本问题时引出的。孔子认为,作为一种文明化存在状态的人,其最明显的表征即人是内在于社会群体之中的。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在孔子看来,斯人之徒即我们所说的社会群体。这样,我与斯人之徒的相互遭遇,便表现为群与己的关系。在群与己的关系中,孔子赋予自我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便是他关于为己之学的论述。
二、选题研究现状(包括目前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研究情况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现状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 《论语·宪问》中首先提出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观点,第一次明确的说明了儒家所倡导的学习目的应该是为己。孔子所谓“为己”并不是现在的为自己谋求私利,而是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即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也不是为别人着想之意,而是说学习是为了迎合他人,修饰自己,以获得外在的赞赏。孔子之后,荀子在 《劝学》 中提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何足以美七尺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在这里,荀子认为君子之学没有世俗追求的功利性目的,君子要做学问,是为了使自己的品行完善,使自己的言行、仪态、风度达到一种完美的程度,而不是为了通达,为了出将入相,出人头地。君子因为有学,能够做到穷而不困,忧而意志不颓废,与物交而心不惑,真正做自己的主宰。小人之学则不同。小人为学,只不过是用所学的东西来交换功名利禄等好处。发展到宋代,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 《论语集注》 中引程子的话说:“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进一步阐述了儒家的“为己之学”。儒家的“为己之学”自孔子提出以后,为后代儒学接受并进一步发挥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一)摘要]: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是一以贯之的,从先秦孔孟荀到宋明朱子王阳明甚至现代新儒家都坚持了“学者为己”的为学宗旨。
为已之学的含义似可包括:为学性质上的学做人与为学内容的道德性;为学动机的为已性与为学目的的成已性;为学过程的涉已性与为学效果的已为性。
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其价值导向的精神实质是:第一,是成人成圣的心性之学,而非功名利禄的事功之学,旨在强调一种道德价值而非功利价值。
第二,是对人的自我完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的弘扬,是对人不受外在的功名利禄所役的独立精神和人的主体性的肯定。
第三,是对为学的正确学风的倡导,对功利的、虚浮的不良学风的贬抑。
其现代意义体现为:第一,对于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提升价值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克服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思潮过于膨胀的偏频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二,在当代民众的精神生活的价值趋向上,对于引导民众注重修德成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提升民族精神气质有积极作用。
第三,对于端正学风教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工具化的偏频和不良社会风气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儒家为已之学现代意义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是一以贯之的,那么,其含义和其价值导向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其现代意义何在?这是本文欲加以探讨的。
一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现实。
孔子所谓“为已”即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赏。
以为已否定为人,意味着儒家将为学的重点指向自我。
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正是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
“为己”思想由孔子提出后,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前提为后期儒学流派所继承,“为己之学”得到进一步展开。
孔子以为已反对为人,孟子以天爵反对人爵。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
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又弃其天爵。
”(《孟子·告子》上)。
荀子持论与孔孟相同。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苟子·劝学》)这里的“美其身”,就是“为己”,相当于孟子的“修天爵”,指人格的提升;而所谓“以为禽犊”,是说以学问知识取悦于人,不是用以改造自己的品质,而是“为人”,相当于孟子的“要人爵”,即把“学”作为追求名利的手段,这是儒家大师们最为反感的。
汉代以后,儒学流于章句之学。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对空守章句的形式主义学风进行批判。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乎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颜之推认为,学习是为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行和修养,有的人读书仅数十卷,便顿时恃才自傲,哗众取宠,这实际是“以学自损”。
颜之推把学比作种树,学以修身,尤春华秋实也。
宋代以后,心性儒学复兴,为己之学得以显扬。
诸多儒家学者对此多有论述。
二程说:“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
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成己成物虽为一事,但次序不可颠倒,否则一无可成。
胡宏说:“古之学者求天知,今之学者求人知;古之仕者行己,今之仕者求利”(《胡宏集·知言·纷华》)。
“求天知”即提升精神境界,也就是为已,“求人知”即炫耀于人也就是为人。
朱熹在父亲朱松的影响下,很早就把“为己之学”作为人生的方向来接受了。
朱熹多次明确地表达了此意。
“自幼记问言语不能及人,以先君子之余诲,颇知有意于为己之学。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江元适》)这说明,“为己之学”作为终极关怀,已深深植入朱子心中。
朱熹与陆象山虽然在为学之方上存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歧,但是两人在承认“尊德性”的主要问题上,都坚持了儒家的传统一贯的立场,都把为学理解为学做人。
陆象山说:“凡欲为学,当先认义利之辨。
今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
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也。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
为学只在于学习如何做人,没有其他功利目的。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以及人。
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朱子所说的义理之学,就是为已之学,意在修身;辞章之学也就是为人之学,沽名钓誉而已。
朱子不但讲学者应该为己,而且讲学者如何为己。
“入道之门,是将自家身己入那道理中去。
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
而今人道理在这里,自家身在外面,全不曾相干涉。
”(《朱子语类》卷八)入道之门在于人与理相亲为一。
王阳明把儒家成圣之学归结为“为己之学”。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
……君子之学,为己之学也。
为己故必克己,克己则无己。
”(《王阳明全集》卷八《书王嘉秀清益卷》)在王阳明看来,“为已”的真实意义是指儒家学说不是一套理气的命题和体系,不是没有生命的章句训话,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那就是通过为已之学,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境界。
王阳明不仅讲为己之学,还十分重视确立为已之心。
“人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今之学者须先有笃实为己之心,然后可以论学。
不然,则纷纭口耳讲说,徒足以为为人之资而已。
”(《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七《与王节夫书》)为已指向自我的充实与提高,为人则将自我降为他人的附庸去认同外在的标准,从而失去独立的人格。
传统儒家从先秦孔孟荀到宋明朱子王阳明,坚持了“学者为己”的为学宗旨。
“为己之学”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
在当今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役于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人类的尴尬境地,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对传统儒家的“为己之学”赞赏有加,认为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的为已之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他说:“在儒家的传统里,学做一个完善的人不仅是一个首要关切的问题,而且是终极关切和全面关切的问题。
”i]学者为己是儒家的一贯之道。
二那么,为已之学具体是什么含义?它在价值导向上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以笔者浅陋之理解,其含义似可包括:为学性质上的学做人与为学内容的道德性;为学动机的为已性与为学目的的成已性;为学过程的涉已性与为学效果的已为性。
“在儒家看来,学就是学做人。
”ii]真正的学问就是学做人,而不是出自其他的考虑。
诚然,如果从生物学的意义上看,我们无一例外地都可以称是人,这是我们与生俱有的权利。
但是,如果从伦理学或哲学的意义上看,成为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学的过程。
因此,学做人意味着道德上的完善,人格的确立及精神境界的升华。
儒家之“学”虽有认识论的意义,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但更多更主要地应理解为自我道德修养,自我修养是儒家之学的焦点所在,儒家把它们的学问称为“圣人之学”,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人如何成就德性完善人格的问题。
“儒家学做人的观念表明,通过个人努力,人类有可能变得‘神圣’。
”iii]学做人的圣人之学也就是为已之学。
或者说学做人是为已之学的性质,而学道德或道德修养是为已之学的内容。
儒家虽然并不排斥智性甚至主张“尊德性而道问学”,“必仁且智”的,但却是以尊德性为优先价值,以仁为本的。
为已之学的起点必然是为学动机的为已性,这里的“为已”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个人主义意义上的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而是说作为人际关系中心的自我,是道德修养的主体和核心和为学即修养的起点。
按照儒家的思维方式,自我是处于各种关系的核心。
因此,要外王必然要内圣,要实现天人合一、社会和谐,均要以个人的自觉修养为基础。
因此就不难理解,这里的为已一方面是为学的的起点与核心,另一方面,在为学动机上每个人必须是为已的,但这里的为已就是要实现在道德与人格上的成已即自我完善。
学者为已的启发意义,也许可以被理解为自我修养的一种命令,内在的认识自己是在外部世界正确行为的前提。
“为已,欲得之于已也。
为人,欲见之于人也。
”(《四书集注•宪问》)为已之学指向自我以实现圣贤人格为指归;为人之学以求人知,追求声名利禄,是一种功利价值。
明儒陈白沙说:“为学莫先乎为已、为人之辨,此是举足第一步。
”(《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因此,儒家所言之学就是在于强调修已成圣的优先性与根本性。
起点与核心是人自身,那么在为学的过程中必然是始终涉已的,这种为学过程要有效果、取得成就,也必须依赖于自己的努力。
既然学做人,进行道德修养是为已之学的内容,那么,这种学的过程必然是一种价值认识或道德认识的过程而非事实与科学认识,后者要尽量避免主观性参与,才能达致对客观真理的接近,而前者恰恰要结合主体的需要、情感、意志、行为等才能进行。
道德思考或道德思维,就是一种切已或涉已的思维,即对自己如何处理与周围其他人的关系,采取何种手段或行为,以及关于这一系列行为、手段的意识进行思考,道德思维的实质,就是解决自我的意识、思想、情感、行为是否应当的问题。
以应当为实质内容的道德思维,是为已切已的,所谓“为已”,是指所思维的应当首先是为自己立法而不是为人立法,就是在日常为学和行为实践中,时时存有“为我”的思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一想我应当不应当如何如何。
事事处处联系自身的思想、行为而进行反思,因而必然时时处处涉已。
学与切已自反相结合,是儒家道德思维的一个鲜明特色,道德思维就是要把所获得的知识同已身相联系,从中明了做人的道理。
道德思维总是离不开主体自身——“我”,总要以“我”为整个思维的支点。
舍弃了“我”,其思维则不具有道德的意义,或者说不属于道德思维。
在道德思维中,“我”是轴心、是重心。
道德思维的目的,就在于使“我”有所得,在于通过自省,来陶冶情感、磨炼意志、增进理性、完善人格。
学做人或道德修养不仅要在思维上把自己放进去,同时也要在实践与行为活动中使自己参与进去,否则知而不行、坐而论道、空谈义理也是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的,因此,为已之学不仅在思维中是切已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涉已的。
既然道德修养或为已之学要切已涉已,那么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即使自己的人格境界有所变迁和提升,那么这只能*自己的作为和努力。
孔子说:“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自身之内,不在自身之外,如何实现出来,这是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事,只能依*自己,不能依*别的什么力量,因此,儒家所讲的为已,只能是自为,而不是他为,是*自己的躬身践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