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启蒙主义文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启蒙主义文论

1、德国启蒙主义

2、莱辛的文学思想

3、林尔德的民族文学理论

16世纪以后的德国,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战争,造成经济落后和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直到18世纪中期,启蒙运动才逐渐展开。德国启蒙运动的兴起首先是由于法国的影响,法国的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潮直接刺激了德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深感只有像法国那样的思想文化运动.才能促成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进步,摆脱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德国启蒙运动的目的同法国也有差异,它的当务之急还不是像法国那样制造反封建制度的革命舆论,而是首先以统一国家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德国文艺领域在18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受高特舍特和温克尔曼古典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时表现为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摹仿,以后又表现为对古典主义的批判,为发展统一的民族文学而斗争。这个时期的代表著作是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18世纪70年代发生的“狂飙突进”运动标志着德国启蒙运动的深入,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为建立德意志民族文学作出了理论贡献。

德国启蒙运动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实现民族的统一,莱辛认为,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统一的途径,这一认识是他及同时代的德国人从事艺术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的巨大推动力。

2、莱辛的文学思想

●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优秀剧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德国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

奠基人。他出生于萨克森的一个牧师家庭,少年时期学习古代语言,后来进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并醉心于自然科学、哲学、语言学,具有文学艺术的渊博知识。1748年到柏林,开始从事文学评论,与高持舍特进行论争,1765年写成美学名著《拉奥孔》.1766年受聘为汉堡民族剧院的顾问和剧评家,出版评论集《汉堡剧评》。

●“ 斯彭司对于诗画互相类似的看法是最离奇的。他相信这两种艺术在古代结合得非常紧密,经常携手并行,诗

人总是要向艺术家看齐,而艺术家也总是要向诗人看齐。斯彭司不曾想到,诗是一门范围较广的艺术,有一些美是由诗随呼随来的而却不是画所能达到的;诗往往有很好的理由把非图画性的美看得比图画性的美更重要。

所以每逢他在古代诗人和艺术家之间发现到顶细微的分歧时,他就陷入困境,想出一些最离奇的脱身术。”——《拉奥孔》

●“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身体苦痛的情况下的激烈的形体扭曲和最高度的

美是不相容的。所以他不得不把身体苦痛冲淡,把哀专化为轻微的叹息。这并非因为哀号就显出心灵不高贵,而是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曲,令人恶心。”——《拉奥孔》

●莱辛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界限:

●一是摹仿的媒介不同,画以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为符号,诗以时间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因此,画是空间艺

术,诗是时间艺术。

●二是摹仿的对象不同,画以空间中的颜色、形体为符号,宜于表现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运用在

时间中持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因此宜于表现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中持续的事物。画表现静态的美,诗表现动态的美。静态美包括人体美和精神美,动态美包括思想感情与故事情节。

●三是艺术作品的效果不同,绘画作用于人的视觉,以形体、色彩引起欣赏者的美感;诗作用于人的听觉,通过

声音、语言使欣赏考产生丰富的联想。

●莱辛认为诗与画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摹仿的艺术,但由于摹仿的媒介、对象和产生的效果不同而成为各具特征的

艺术,混淆两者的界限,也就否定了他们的特殊性。

●莱辛提出了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莱辛所说的诗与画的界限,实际上是指诗与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界限。他

通过对维吉尔的诗所描写的拉奥孔和雕塑《拉奥孔》的比较,提出了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

●因为绘画和雕塑作为空间艺术,它只宜描写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或某一瞬间的表情.擅长表现静态事物,这就

决定了它应着力描写的是事物的形态美或美的表情,因此美便成为绘画、雕塑创作曲最高美学原则。

●“诗作为时间艺术,运用的是语言符号,所以在直接描写事物的形态美方面不如绘画、雕塑、但它却有比造型

艺术更广阔更白由的空间,它善于描写动态的事物.描写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人类的心灵世界,所以诗的目的在于真实地描写自然和社会现实,所以,真实是诗创作的最高美学原则。”

●再次,菜辛提出了艺术的时空辩证观。莱辛虽强调画是空间艺术,诗是时间艺术,两者的界限不容混淆,但他

又没有把问题绝对化。他指出,“绘画所用的符号并非全都是自然的”颜色、线条,“诗所用的符号也不单是人为的”声音、语言,“文字作为音调来看待.也可以很自然地来摹仿可以耳闻的对象”;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符号与诉诸视觉的先后承续的自然符号的结合,是诗与音乐、舞蹈的结合;戏剧艺术、演员的表演是自然符号与人为符号的巧妙结合。因此“把多种美的艺术结合在一起,以便产生一种综合的效果,这种可能性和难易程度就要随这些艺术所用的符导的差异而定。”同时.菜辛指出,诗虽长于表现动作,但通过动作也可以暗示物体;画长于表现物体,但通过物体也可以暗示动作,但诗与画的界限并不能冈此而混淆。

●最富孕育性的瞬间与最生动的感性形象

●莱辛将艺术的时空辩证观运用于艺术创作,提出了关于选取“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他指出:“绘画在它

的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同理,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件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

3、赫尔德的民族文学理论

●赫尔德(1744—1803)是德国启蒙主义理论家,“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出身于纺织手工业者家庭。青少

年时代广泛阅读了康德、菜辛、卢梭、狄镕罗的理论著作和自然科学书耪,也很重视古典主义者温克尔曼的观点。赫尔德的理论著述丰富,代表作有《关于德意志风格与艺术》(与歌德合著)、《关于近代德国文学断片》、《批评之林》、《论语言的起源》、《论鄂西安和古代民族歌谣》、《民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等。他的理论研究的范围包括:对古代和当代民歌民谣的搜集研究,对历史发展与文学发展关系的考察,对古典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一些启蒙学者如莱辛等人文艺观的辨析。他的理论工作对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民族文学的独创性

●赫尔德通过对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民歌民谣的考察,认为各民族文学都有自己的独创性,各民族文学之间

的关系是平等的,决不都是“希腊文学的奴隶和殖民地”。他进一步指出,各民族文学的独创性来自各民族自身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各民族的特征、情感在文学中的反映。在谈到不同民族的歌谣时,他指出:“一个民族越是粗犷,这就是说,它越是活泼,就越富于创作的自由;它如果有歌谣的话,那么它的歌谣也就必然越粗犷,这就是说,它的歌谣越活泼,越奔放,越具体,越富于抒情意味:”

●“民族的感情将会造就诗人,在一个民族中,同胞之间的同情将会培育可爱的诗人。”。他强调一个民族的文学

与这个民族的文化水平的一致性,反对用某一民族的文化水准去衡量一切民族的文学,不能以古希腊艺术为标准去衡量莎士比亚,也决不能要求今天的英国产生古希腊那样的艺术。因为“从历史、传统、习惯、宗教、民族性格、感觉倾向、语言特性来说,英国距离希腊是多么迢远”。他认为,抹煞各民族历史、心理、性格的差异,也就抹煞了各民族文学的特点和独创性。赫尔德的这些见解,是对主张模仿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古典主义的否定,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引发的欧洲民族意识觉醒的先声,为建设德国民族文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学与普通人民的关系

●赫尔德指出,文学尤其是民歌民谣是普通人民的生活思想的反映,是人民的心声;文学与人民具有深厚的

联系,没有普通人民,也就没有德国的民族文学。他说:“我们如果没有普通人民.我们也就没有自己的群众、民族、语言和文学,它们将不会活在我们心中,不会对我们起用。……诗人一向是人民的创造者,诗人为人民创造喜悦。”

●诗力说

●赫尔德还探讨了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他把诗对人的心灵的影响,对想象的效果称为“诗的力或能”,提出了

“诗力说”。“艺术家是通过形象来感染我们的,他企图以艺术的幻象直接诉诸我们的视觉,使我们一下子便能领会整个画面;诗人却要感动我们的心灵,他利用语言和精神力量逐渐地感染我们,逐渐地展开他所构想的画景。”

●赫尔德的“诗力说”强调诗表现情感与想象,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强调艺术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这

些见解都是十分深刻的。但是,他的“诗力说”也带有某种神秘色彩,例如他认为诗原本不是摹仿自然,而是摹仿“那创造万物并予以命名的上帝”,诗人只是“第二创作者”,因此,莎士比亚创造哈姆菜特的形象,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动,对于莎士比亚本人来说并非能意料到,而是“无意为之”。这表明赫尔德的艺术理论中还没有摆脱宗教唯心沦。但“诗力说”第一次提出诗的力量的来源问题,这对后人研究文艺作品与读者的共鸣等理论是很有启发的。

●诗与自然、杜会的关系

●赫尔德认识到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对诗的影响,例如自然气候、风光景物、民风民俗、政治制度等,都

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诗的发展。古希腊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现代艺术,正在于各自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他批评菜辛没有看到一点,错误地以古希腊艺术作为范例来要求现代艺术,缺乏历史主义观点。赫尔德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特点来考察一定历史阶段的艺术特征.

●他认为世界各民族的古代艺术之所以有许多共同性,正是基于古代社会历史条件的某些共同性。他指出,古代

社会的个人总是隶属于某个集体、家族、氏族、部落或国家,个人不能脱离集体而生存,这就形成古代人的集体主义思想,反映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构成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这正是各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个共同特征。

●思考题解词:1、最富孕育性的瞬间2、诗力论

●论述:

●1、分析莱辛对于诗与画关系的认识2、赫尔德的民族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