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法的用笔方法

合集下载

论董其昌的书法用笔观

论董其昌的书法用笔观

“ 论用笔” 可见用笔问题在董其昌书学中之重 , 要。 董其昌的书法学习道路, 走的是米芾那样的 “ 集古字”法, 法对 象甚为广博 ,-t以来的 取 晋、唐、 宋名家均 有涉猎。正是在深入前人书法 中, 他悟到了用笔之理 , 以及 用笔 在书法技法
中 的 核心地 位 , 在 《 禅室 随 笔 》中专 列 一卷 故 画 谈 用 笔
董其昌重视用笔 , 有另一层重要原 因: 还 用笔与他的生命修 养有关。 董其昌是南禅 的笃 行者。 书法的书写过程 , 也同时是他生命禅修悟 道、 层层升进的过程 。 米芾曾谈及书法的书写: “ 要之皆一戏, 不当问拙工。 足我 自足, 意 放笔

戏空。 ⑤书写就是放笔一戏空, ” 一个 “ 戏”
古人 中 来 。 笔 能 合 古 , 尽 管 字 法 、 法 、墨 用 则 章
法等如何 的具 有独特 个相 , 其书法的根本精 神 已不离传统
。 .
二 用 笔的无 等等 咒 :无 垂不 缩 ,
无往不收
Ⅸ 禅 室 随笔 *第一 句即 是 :“ 海岳 画 米 书, 无垂 不缩 , 无往 不收 。此八 字真 言, 等 无 等咒也。”⑨无 等等 咒,般若波 罗蜜 多咒 四名
每一 字中, 两者都 必不可少。 能放纵 即是
能 垂 、 往 ; 攒捉 即 是能 缩 、 能 能 能收 。 纵 与 攒 放
本要领 , 则未必 尽然。米芾 《自叙 帖》中曾论
到 用笔 之 关 键 :“ 笔 , 虽 细 为 髭 发 亦 圆 ; 得 则 不

促必须同时而 用, 否则便 落人 “ 道。 魔 ”不过 ,
般人用笔 , 垂而不能缩 , 往而不能收 , 能 能
得笔,则虽粗 如椽亦扁。 ”⑩那 么如何才能 得 笔?那就是无 垂不缩, 无往不 收。 也就 是说 , 只有做到 了无垂 不缩, 无往不收 , 写出来的点 画才能圆而不扁 ( 用今天的话说 , 就是有立体 感), 能道 劲有 力。 才 我们 知道 , 善用笔 者善

书法用笔五步法

书法用笔五步法

书法用笔五步法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笔墨表现文字美感的艺术形式。

书法用笔五步法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法,它包括:起笔、落笔、收笔、挥笔和停笔。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五个步骤。

起笔:起笔是书法创作的第一步,它是指用笔在纸上开始书写的动作。

起笔要有力度,要有节奏感,要有意境。

起笔时,要先将笔尖放在纸面上,然后用力向上提起笔尖,使笔尖离开纸面,形成一个起笔的动作。

落笔:落笔是书法创作的第二步,它是指用笔在纸上落下的动作。

落笔要有力度,要有节奏感,要有意境。

落笔时,要将笔尖放在纸面上,然后用力向下压笔,使笔尖与纸面接触,形成一个落笔的动作。

收笔:收笔是书法创作的第三步,它是指用笔在纸上结束书写的动作。

收笔要有力度,要有节奏感,要有意境。

收笔时,要将笔尖从纸面上抬起,使笔尖离开纸面,形成一个收笔的动作。

挥笔:挥笔是书法创作的第四步,它是指用笔在纸上挥动的动作。

挥笔要有力度,要有节奏感,要有意境。

挥笔时,要将笔尖在纸面上来回挥动,形成一个挥笔的动作。

停笔:停笔是书法创作的最后一步,它是指用笔在纸上停止书写的动作。

停笔要有力度,要有节奏感,要有意境。

停笔时,要将笔尖从纸面上抬起,使笔尖离开纸面,形成一个停笔的动作。

书法用笔五步法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法,它是书法创作的灵魂和核心。

只有掌握了这五个步骤,才能够创作出优美的书法作品。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书法用笔五步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书法用笔的基本技法

书法用笔的基本技法

书法⽤笔的基本技法 ⽤笔,也称运笔或笔法。

⼴义的⽤笔,就是使⽤⽑笔的⽅法,包括执笔、运腕、⽤笔;狭义的⽤笔,只指任何点画⽤笔的法则;显然,我们这⾥是取⽤笔的狭义。

下⾯就和⼩编⼀起看看书法⽤笔的基本技法吧。

书法⽤笔的基本技法 初学者往往凭着写钢笔字的来写⽑笔字,⽤笔直来直去,不讲究轻重、缓急、藏锋、露锋,写出来的字就象⽊棒搭起来的,这就是不懂得⽤笔的结果。

可见笔是书法学习中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赵孟说:“书法以⽤笔为上”。

(《兰亭⼗三跋》)因为书法的点画形体都是直接由⽤笔⽽产⽣的,学会了⽤笔,也就掌握了书法的关键。

前⼈关于⽤笔的论述颇多,但有的说得⽞虚。

其实⽤笔只不过是控制点画线条的⼿段,⽤笔训练是培养对笔毫的驾驭能⼒,我们只要通过下列对⽤笔的分析,就会明⽩⽤笔并不象古⼈所说的那样深莫测。

⼀、起笔⾏笔收笔: 起笔、⾏笔、收笔是指书写⼀种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程。

写任何⼀种点画都要经过起笔、⾏笔、收笔三个阶段,即“⼀波三折”。

所谓“逆⼊,涩⾏,紧收”,便是这三种⽤笔⽅法的要诀。

起笔要逆⼊,即逆锋起笔,欲左先右,欲下先上。

也就是横画竖着下笔,竖画横着下笔,即使写露锋起笔的点画,也应该凌空取逆势落笔。

像跳远欲进先退,像拳击欲伸先缩,这样⽤笔格外有⼒。

书法最忌顺笔平拖,直来直去。

⾏笔要“涩⾏”,即是书写者⼈为地制造⼀种阻碍笔锋运⾏的⼒量,同时⼜克服这种⼒量⽽前⾏。

古⼈把这样笔法形象地⽐喻为“屋漏痕”。

如果锋浮纸⾯,信是过,则墨不⼊纸,点画流滑⽆⼒。

收笔要“紧收”,即回锋紧裹收笔,也就是下垂⽽上缩,右往⽽左收,即使收笔时露锋,也应控制住笔锋,毫不松懈,⼒达笔端。

⼆、提笔按笔: 提笔,就是笔锋提起,但不离开纸⾯,写出来的点画线条⽐较细匀。

按笔,与提笔相反,就是笔锋按下,使墨下注⼊纸写出来的点画粗浓。

提、按是笔锋的上下纵⾯运动。

⽤笔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提便按,才按便提。

这种提按变化是迅速连贯,交替进⾏的,动作⾮常微妙。

书法用笔的三种发力点

书法用笔的三种发力点

书法用笔的三种发力点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而其中的笔画则是书
法艺术的基础。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了解不同发力点的使用方法对
于笔画的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

以下是书法用笔的三种发力点:
1.尖发力点
尖发力点即是在笔画开始时稍稍用力,使得笔尖与纸面之间产生一定
摩擦力。

其优点是笔画清晰、有力,适用于书写粗大的大字或标题等,同时也可以在细节处勾勒出稍稍突出的点。

2.中间发力点
中间发力点即是在笔画的中部用力,使笔画的粗细逐渐变化,达到意
境转折的效果。

中间发力点在万花筒、行草等书体中使用较为广泛,
它的特点是具有韵律感和呼吸感,让作品更加有生气。

3.尾发力点
尾发力点即是在笔画结尾处用力,使笔画最后的笔锋粗大而富有活力。

尾发力点的优点是让作品更加顺畅自然,同时也可以让笔画的形态增
添不同于中间发力点的韵味。

在小楷或篆书等书体中,尾发力点的使
用较为常见,能表现出刚柔并济的毛笔艺术风格。

总结:
以上三种发力点的使用方法在不同的书体、作品中具有不同的效果,也是毛笔书法中不可或缺的技巧。

在练习书法时,需要注意不同发力点的运用,不断积累经验和修炼技巧,才能在书法艺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书法九种用笔方法

书法九种用笔方法

书法九种用笔方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通过优美的笔画和独特的用笔方法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修养。

在书法中,用笔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作品的形态和风格。

下面我将介绍九种常见的用笔方法。

一、瘦墨重彩法瘦墨重彩法是用笔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轻薄的笔触和浓重的墨色来表现形象。

这种方法注重墨色的层次感和变化,通过墨的浓淡来描绘物体的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加有立体感和韵味。

二、洗墨法洗墨法是一种将墨汁稀释后再使用的方法。

它可以使墨色更加柔和,笔触更加流畅,使作品具有柔和的气质和韵味。

三、破墨法破墨法是一种将墨汁用力拍在纸上,使墨色破散开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作品的墨色呈现出独特的纹理和质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四、点墨法点墨法是用笔时将墨汁点在纸上再用笔蘸取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作品的墨色呈现出点点滴滴的效果,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浓重感。

五、挂墨法挂墨法是用笔时将墨汁挂在笔尖上再用笔蘸取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作品的笔触更加柔软,墨色更加丰富,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六、沾墨法沾墨法是用笔时将墨汁沾在笔身上再用笔蘸取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作品的笔触更加干练,墨色更加均匀,增加作品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七、颤笔法颤笔法是用笔时手握笔杆轻轻颤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作品的笔触更加细腻,墨色更加柔和,增加作品的灵动性和韵味。

八、抽笔法抽笔法是用笔时迅速抽出笔尖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作品的笔触更加有力,墨色更加深沉,增加作品的力度和气势。

九、悬笔法悬笔法是用笔时将笔尖悬在纸面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作品的笔触更加轻盈,墨色更加淡雅,增加作品的空灵感和雅致。

以上就是九种常见的用笔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效果,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

希望大家在书法创作中能够善于运用这些方法,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讲解书法的技巧

讲解书法的技巧

讲解书法的技巧
1、用笔有力。

书法首先要有笔力,这是书法的基础。

所谓笔力,就是指用笔
的厚薄、粗细、轻重、快慢等因素。

在写字的过程中,要根据字的结构和笔画的
特点,掌握好用笔的力度,使笔画饱满有力,线条流畅。

2、用笔有韵。

书法的用笔不仅要有力,还要有韵味。

所谓笔韵,就是指笔画
的曲直、圆弧、起伏等因素。

在书法中,要通过运用各种笔画,使字形更加优美,增强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用笔有变化。

书法用笔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谓笔变,就是
指笔画的粗细、长短、虚实、浓淡等变化。

运用不同的笔画变化,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增强观赏性。

4、用笔有情感。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良好的书
法作品不仅要有好的笔力、笔韵、笔变,还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在书法创作中,要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和字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用笔有气韵。

书法的气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谓气韵,就是指书
法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感。

在书法创作中,要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和字体,使作品
具有鲜明的气韵和节奏感,使人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

书法写大字用笔技巧

书法写大字用笔技巧

书法写大字用笔技巧
在书法中写大字时,有以下几个用笔技巧:
1. 笔画的起始和结束:在写大字时,每个笔画的起始和结束都是非常重要的。

起始处应该清晰、有力,而结束处应该轻柔、自然。

这样可以增强字的美感和力量感。

2. 笔画的力度和速度:在写大字时,笔画应该有一定的力度和速度。

力度要均匀、稳定,而速度要流畅、自然。

这样可以避免笔画出现断裂或模糊的情况。

3. 笔画的弯曲和转折:在写大字时,笔画应该有一定的弯曲和转折。

弯曲和转折要自然、流畅,而不是生硬、突兀。

这样可以增强字的变化和动态感。

4. 笔画的排列和组合:在写大字时,笔画应该有一定的排列和组合。

笔画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均匀,而排列和组合要合理、有序。

这样可以增强字的整体感和美感。

5. 笔画的节奏和韵律:在写大字时,笔画应该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要和谐、统一,而不是杂乱无章。

这样可以增强字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写大字时需要注意笔画的特点和变化,以及用笔的力度、速度、角度和方向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用笔技巧和书法水平。

书法的十大技法

书法的十大技法

书法的十大技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书法的技法是书法艺术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书法的十大技法。

一、点画结合。

点画结合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点和画的关系要相互配合,点要有画的依托,画要有点的点缀,这样才能使字体更加生动有力。

二、笔画粗细。

笔画粗细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根据字体的特点和书写的需要,掌握好笔画的粗细,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三、点画相间。

点画相间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点和画的排列要相互交错,点和画的大小要相互搭配,这样才能使字体更加美观。

四、起笔落笔。

起笔落笔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起笔和落笔的力度和速度,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五、结构分明。

结构分明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字体的结构和构造,使字体的结构分明,构造合理。

六、用笔灵活。

用笔灵活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根据字体的特点和书写的需要,掌握好笔的用法,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七、用笔有力。

用笔有力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笔的力度和速度,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有力。

八、用笔轻重。

用笔轻重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笔的轻重,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九、用笔疏密。

用笔疏密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笔的疏密,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十、用笔变化。

用笔变化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笔的变化,使字体的线条更加丰富多彩。

书法的技法是书法艺术的基础,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技法,才能写出优美的字体。

希望大家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掌握这些技法,写出更加优美的字体。

书法用笔:12种行笔方法简述

书法用笔:12种行笔方法简述

书法用笔:12种行笔方法简述一、用笔概述用笔,就是笔毫落纸起而动作时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律。

用笔的目的是要求中锋铺毫,既让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又要灵活到八面玲珑。

有的书法家又把它叫做“行笔”,就是形容笔毫落纸在点画中间移动。

有了正确的执笔和运腕的方法,还必须学会具体地运用。

笔墨落纸才见真功夫。

何况,一般写字与作为艺术的书法,是不能完全等同的。

五指执笔法书法是在写字的基础上,加以美化和装饰,充分发挥毛笔的功能,追求线条、笔力和笔势、气韵,使之进一步提高到艺术境界。

书法的表情、势态以及色泽、风气韵度等形象的表露,无一不是通过用笔而产生出来的。

清代沈宗骞曾说:“盖不灵之笔,但得其形;必能灵便,乃可得其神”。

书法同样是这个道理。

从执笔、运腕到用笔,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书写的基本技法,统称为“笔法”。

前两者都是为给用笔创造有利的条件,而关键在于用笔。

章祖安书法:录李白诗用笔的方法,前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有些已成为书法家们普遍公认和行之有效的规律。

最基本扼要的有以下几点,即:每写一笔画,都包含着起笔、行笔、收笔三步,这叫“一波三折”;笔锋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笔的运行不能呆板板地平来直去,而要“收笔藏锋”,“逆入平出”,“横画竖下,竖画横下”;“有往必收,无垂不缩”。

笔法要领这可以说是篆、隶和楷书用笔的基本法则。

随着各种书体的不同和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用笔的方法也跟着更加丰富多样,但归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规律的发展和变化。

二、常用笔法简介1.起笔:是指笔画的开始。

基本方法是写横画时要竖着下笔,写竖画时要横着下笔。

写其他各种点画,均依此类推。

这样起笔,可收到沉着、稳健而圆聚有力的效果。

2.行笔:笔锋在纸上运转,交换起落,不断提按的动作。

收笔:是指写到一画的末尾如何收束而言。

基本方法是要求笔运行到点画尽处必须回锋收笔。

也就是前边所说的,写横画时“有往必收”;写竖画时“无垂不缩”。

书法用笔的方法

书法用笔的方法

书法用笔的方法
书法用笔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笔方法:
1. 藏锋法:这是用笔的基本技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提笔来缩小笔锋的体积。

在缩小笔锋的同时,需要调整笔心的位置,使之与原心绝对重合。

2. 露锋法:与藏锋法相反,露锋法是让笔锋露出,不进行收缩。

这种方法常用于书写一些需要尖锐、挺拔的笔画,如“点”或“撇”。

3. 逆锋法:在行笔过程中,让笔锋从笔画的前端逆向而行,然后再调转笔锋,回到原来的方向。

这种方法可以使笔画更加饱满、有力。

4. 拖锋法:让笔锋在纸面上滑行,产生一种流畅、自然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书写长线条或草书。

5. 顿挫法:在行笔过程中,突然停顿、加力,使笔画变得粗重有力。

这种方法常用于书写“点”、“竖”、“横”等笔画。

6. 提按法:通过提笔和按笔的交替使用,使笔画产生节奏感和变化。

这种方法常用于书写“横”、“竖”、“撇”、“捺”等笔画。

7. 转折法:在行笔过程中,让笔锋在转折处进行换向,产生一种圆润、饱满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书写“钩”、“弯”等笔画。

8. 颤笔法:让笔锋在纸面上连续颤动,产生一种颤动、起伏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书写草书或行书。

以上是常见的书法用笔方法,不同的书法家和不同的字体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一、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指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称为中锋运笔,亦即接触纸面的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一致。

中锋运笔时,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笔画线条。

蔡邕《九势》中云:“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说的九势中锋运笔。

毛笔笔锋呈圆锥状,接触纸面时,其中部最厚,贮墨多,所书线条能给人一种立体感。

但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于排笔刷子一样的“扁笔”现象,这时虽然仍属“中锋”范围,但所书线条薄怯枯扁,缺乏“圆笔属纸”的那种圆润感。

因此,用笔的技巧就在于调节笔锋,使其恢复、保持圆锥体状态。

一旦笔毫已开又到无法调节时,就需要用“舔笔”的办法使其变圆。

由于中锋运笔能写出浑圆有力的线条,使其产生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

二、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指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运笔方法,这时接触纸面的笔毫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呈约45度左右的夹角。

这个夹角越小越接近中锋运笔;越大,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

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古今书法家均大量采用侧锋运笔。

因此,侧锋运笔仍是"合法"的运笔。

但是,历代书家仍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侧锋运笔为辅。

当然,是否采用侧锋运笔与所书的字体及书风有一定的关系。

明丰坊在《书决》中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测也”。

不过,这亦仅大概而言。

清金农曾自创“漆书”,横画居然笔笔偏锋,扁如排刷,突破了书家只用中、侧锋运笔的禁区,并自创新貌,就是一个特例。

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以变换一下趣味。

笔画过于单一纯正反会显得单调。

三、露锋起收(一)露锋起笔。

所谓露锋起笔是指起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亦称为直下起笔、搭锋起笔。

书法 握笔手势

书法 握笔手势

书法握笔手势
书法的握笔手势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字迹的流畅和书写的质量。

以下是一般的书法握笔手势步骤:
1. 握笔的姿势:首先,将笔尖握在食指和拇指之间,中指在笔尾处稍微支撑笔杆。

这三个指头形成一个三角形支点,使得笔能够更好地受到控制。

2. 手腕放松:手腕要自然放松,不要过于用力。

避免用手腕过大的力量来推动笔,而应该以手臂和肩膀的运动为主。

3. 拇指控制:拇指和食指之间形成的缝隙是用来调整笔的角度的。

通过微调这个缝隙的大小,可以控制笔尖与纸张的接触面积,从而影响字迹的浓淡。

4. 笔尖角度:保持笔尖与纸张的角度稳定,这样可以使字迹更为流畅。

通常,笔尖与纸张呈约45度的角度是比较理想的。

5. 手指自然分布:保持其他三指自然地伸展开,不要过于紧张。

这有助于手的柔韧性和字迹的流畅。

6. 适度用力:在握笔的过程中,适度用力,不要用力过猛。

轻重得当有助于保持书写的舒适感和控制力。

7. 注意姿势:确保整个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姿势是自然而舒适的,避免不良的习惯导致手部疲劳或不适。

8. 练字时细心观察:在练字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自己的握笔姿势,及时调整和改正,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通过正确的握笔手势,可以提高书法的书写速度和字迹的美观程度,同时减少手部疲劳感。

在书法练习中,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握笔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书法练笔的技法

书法练笔的技法

书法练笔的技法书法练笔的技法是能够增强笔功,提高书写水平的方法。

学习书法练笔技法不仅可以让我们在书法技巧上得到提升,更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毅力精神。

今天我们来分享学习书法练笔的技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用笔练习用笔练习是书法基本训练。

适当练习可以增强手部协调性和笔画的稳定性。

首先可以利用毛笔或钢笔,练习书写一些基础字形,如草书、行书、楷书等。

为了让笔画更加稳定,可以选择一个字为基础,反复书写。

二、用线练习用线练习是用笔练习的基础。

首先在练习用笔的基础上,练习将笔画串起来,形成线条。

刚开始可以选择笔画较少的字,反复练习,熟练之后再选择笔画较多的字练习。

最后形成一些书法练字本。

三、用墨练习用墨练习是承上启下的过程。

首先使用毛笔或钢笔与磨墨,练习调墨调水。

随后练习涂墨,模仿手模样本的字迹,练习辨认正楷、行书、草书等书法字体。

最后可以尝试自己书写,自己设计字体,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四、用色练习用色练习是提高书法审美精神的关键。

不同墨色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可以在练字时尝试使用淡墨、浓墨、沙发黑等墨色,选择适合的墨色搭配,使字体更加美观。

五、用空间练习书法练习不仅局限于平面。

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空间中练习,比如,门、窗、梁等开裂的墙面。

这样可以更好地借助自然环境,感受书法带来的美感效果。

六、用技法练习书法中还有许多独特的技法,如连环钩、穿线、点画等。

选择一种或几种技法,反复练习,使自己熟悉掌握这些技法,并可以在书写过程中加以运用。

七、用作品鉴赏学习书法作品是丰富的书法资源。

可以通过书法展览、书法大师传世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让自己不断提高审美水准,开拓眼界,掌握更多的书法技法和特点。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书法练笔技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书法水平,加强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逆锋起笔:书法中的基本技巧
2.藏而不露:书法中的美学观念
3.中锋用笔:书法中的重要原则
正文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

在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中,有一些基本的技巧和原则是必须要掌握的,比如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和中锋用笔。

首先,逆锋起笔是书法中的一个基本技巧。

逆锋,就是指在书写时,笔锋先逆着纸面滑动,然后再顺笔势展开。

这种起笔方法可以使笔锋在纸面上留下一种特殊的痕迹,增加字的韵味。

同时,逆锋起笔也是一种很好的控笔方法,可以帮助书写者更好地掌握笔锋,提高书写的稳定性。

其次,藏而不露是书法中的一种美学观念。

它强调的是书法作品中的内涵和深度,而不是表面的华丽和炫耀。

在书法中,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情感,书写者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将这些内涵和情感深深地隐藏在字里行间,让观者去品味和感受。

最后,中锋用笔是书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锋,就是指在书写时,笔锋始终保持在笔划的中央。

这种用笔方法可以使笔划更加饱满和有力,增加字的韵味和艺术感。

同时,中锋用笔也是一种很好的控笔方法,可以帮助书写者更好地掌握笔锋,提高书写的质量。

总的来说,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和中锋用笔是书法中的基本技巧和重要原则,它们对于书法的学习和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1页共1页。

书法常见握笔姿势

书法常见握笔姿势

书法常见握笔姿势
在书法中,常见的握笔姿势有以下几种:
1、三指执笔法
究其毛笔握笔的根本,一般讲,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三指执笔法,一种是五指执笔法。

三指执笔法大多出现在先秦、魏晋、南北朝、唐朝等。

一是因为那时候没有纸张,书法家们均是在竹简上进行书写,三指执笔法更容易书写;另一方面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

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于,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所以多用三指法。

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

2、五指执笔法
到了唐宋元明清后期,尤其是现代人更多的采用五指执笔法,使用也最为广泛。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具体的握笔方法是:
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

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书法笔法收笔方法

书法笔法收笔方法

书法笔法收笔方法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笔法和收笔方法是书法艺术中的基础技法。

笔法是指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用力、用笔的方法,收笔则是指书写时收笔的方式和姿势。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书法笔法和收笔方法的相关知识。

书法笔法:1. 粗、细、浓、淡:在书写中要注意用笔轻重适度,通过用笔的轻重来控制线条的粗、细、浓、淡程度。

行草字体中的运笔属于这个范畴。

2. 收笔蘸水:在书写完一笔之后顺手在墨盒中蘸一下水,目的是防止墨汁积累在笔尖处,使下一笔不易流畅。

3. 续笔:在书写时,要注意续笔和折笔的技巧。

当断了一笔后,要先把笔抬起,再标出下一笔的起点,然后再将笔沿着线条顺次写下去。

4. 停顿:在书写时,要注意停顿的时间和位置。

停顿时间短,书写速度快,停顿位置要在线条的拐角处。

5. 连笔:在书写时,要注意连笔的技巧。

连笔即将两个或多个字连成一体,流畅自然,美观大方的书写方式。

常见的连笔方式有点连、横连、捺连等。

收笔方法:1. 半收笔:当一笔写到一半时,不要立即拔笔,而是将笔轻轻向一边转动,再抬起笔。

这样半收笔能让字形流畅,并经济地利用笔锋。

2. 举笔:当写完一笔后,将笔尖向上举起,再往下落笔。

这样做可以让下一笔有足够的空间,写出更加自然的字形。

3. 竖起笔尖收笔:在书写中,当一笔写到末尾,要收笔时,可以将笔尖竖起,然后以笔尖为轴心向外旋转,使笔尖先离开纸面,接着再将笔抬起来。

这样收笔时自然流畅。

4. 弯曲笔尖收笔:当一笔写到末尾,要收笔时,将笔尖往外侧微弯,使笔身稍稍向外倾斜,然后再将笔尖往上提。

这样做可以使得笔墨充分擦洗并在最后的时候达到美好的转折。

5. 抖笔收笔:抖笔时,要让笔尖一点点翘起,然后再抖动一下,让笔尖离开纸面。

这样能使字体线条更加流畅,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书法笔法和收笔方法的相关知识介绍,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在书法中游刃有余,运笔自如,达到一定的书写水准。

在书写过程中,还要注重气质和意境的表达,以及配合墨色、布局等因素,以达到文化传承、审美享受和艺术创新的目的。

毛笔用笔基本技法及永字八法图解

毛笔用笔基本技法及永字八法图解

毛笔用笔基本技法及永字八法图解用笔基本技法是书写中处理笔锋转向时的技术措施。

笔法分为两部份,一部份为根本法,——我们在《写字,书法,及用笔》一文中已做总结;一部份就是本文所谈的基本技法。

用笔的基本技法总的来说只有三法:藏锋法、使转法、和收笔法。

我们分别述之。

一、藏锋法:藏锋是用笔的基本技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提笔来缩小笔锋的体积。

但这并不是藏锋技法的全部。

笔锋体积缩小了,笔心的位置必发生变化。

笔心是主骨的,笔心的位置决定骨的位置,在转向时是要求前后两笔的骨必须在转向处相连接。

一旦错位,便有皮连骨断感。

因此笔锋转向后,需要重新调整笔心位置,使之与原心绝对重合。

这件工作目力不能及,全凭感觉,非经久演习不能把握。

这是用笔之难的所在之一。

调整的方法有二:1、移心法移心法在提笔缩锋时先顾及笔锋的体积,缩准后再移动笔锋将心点调至所需的位置上去。

此法适用于初学。

2、抽锋法抽锋法是先顾及心点位置,确定后再将笔锋缩小到合适的大小的方法。

这个方法酷似从剑鞘中抽出宝剑的动作,剑鞘的口部边缘好比心点位置,鞘内宝剑部分好比缩后的笔锋。

抽出宝剑时,无论存留在鞘内的剑短长多少,剑口的位置始终不变,因此称为抽锋。

抽锋法是移心法的简化。

特点是迅捷。

但需要在移心法熟练的基础上学习。

二、使转法:使转技法是转换笔锋锋面的技法。

使转有二种情形。

一种是在发笔处完成使转,运行时平拖直过,此为唐法;一种是将使转过程拉长,甚至贯穿行笔全程,此为晋法。

使转中锋面的转换有二法,即内擫和外拓。

以锋端着纸,逆时针方向摇搅笔锋,以选择合适的锋面着纸的技法,为内擫;如果顺时针方向摇笔选择锋面,则为外拓。

二者效果是不同的:内擫笔意流动且近圆,外拓笔意爽利而近方。

锋面转换的角度我们用肉眼是观察不出的。

书写中全凭手的感觉。

当毫铺时,我们总会感觉锋下有一道刀刃般的折痕,我们称为锋刃。

锋刃角度的变化我们会感知得非常清楚,感知锋面的转换是通过感知锋刃的角度变化来实现的。

书法的笔法

书法的笔法

书法的笔法——运笔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用笔毫在纸上运行。

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书法技法的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的最基本的法则规律。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yong)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

笔毫在纸上运行或笔锋运动的形式,是指笔毫锥体在书写时所进行的各种运动。

一切运动都是在三维空间进行,如上下移动(提按)、平面移动、旋转等;同时伴随着时间范畴内进行的变化,如疾、涩、迟、留等。

用笔方笔法包含笔的笔锋使用部位、笔毫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笔的竖立程度、笔锋在笔画中所处的位置、笔的上下运动、笔的平面运动和笔的转动状态、笔的运行方向、笔的运行速度等。

用笔方法是由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来体现的。

一、用笔的分数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

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也称笔心),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

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

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

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见图):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

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靠笔尖的三分之二这一段称二分笔(见笔位图)。

显然,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轻盈、灵动、纤细、瘦劲。

毛笔运笔方法

毛笔运笔方法

毛笔运笔方法毛笔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笔的运笔方法直接关系到书法作品的质量,因此学习毛笔运笔方法是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毛笔的运笔方法。

首先,毛笔的握法非常重要。

正确的握笔姿势能够让你更加自如地运笔,提高书法作品的质量。

握笔时,应该让毛笔的笔杆与掌心成45度角,食指和中指自然分开,拇指稍微用力,其余三指轻松自如地握住笔杆。

这样的握笔姿势既能够保持笔尖的稳定,又能够让你更加自如地运笔。

其次,毛笔的用笔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书法作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笔力度的掌握。

在毛笔书法中,用笔力度分为重、中、轻三种。

重笔是指用笔时施加较大的力度,中笔是指用笔时施加适中的力度,轻笔是指用笔时施加较小的力度。

在运笔时,要根据书法作品的要求和自己的掌握程度来灵活掌握用笔力度,使得每一笔都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再次,毛笔的运笔方向也是需要注意的。

毛笔书法中的运笔方向分为横、竖、撇、捺、提五个方向。

在运笔时,要根据书法作品的要求和自己的掌握程度来准确把握运笔方向,使得每一笔都能够有力度、有节奏地书写出来。

最后,毛笔的提笔收笔也是毛笔书法中的重要环节。

在书写时,提笔和收笔的动作要轻缓、平稳,不要有急躁的情绪。

提笔时要适当停顿,让笔尖离开纸面,收笔时要适当停顿,让笔尖平稳地落在纸面上。

这样可以使得每一笔都有起伏、有节奏地书写出来。

总的来说,毛笔的运笔方法是毛笔书法中的重要内容,学习好毛笔的握法、用笔力度、运笔方向、提笔收笔等技巧,对于提高书法作品的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每一位书法爱好者都能够认真学习毛笔的运笔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书法的用笔方法用笔的方法,古人多称“用笔”,今人多称“笔法”,是指提、按、擒、纵、使、转、顿、挫等;从笔墨行迹分析说“笔法”,指方、圆、肥、瘦、血、肉、刚、柔等。

操作为因,墨迹为果,故有时也将二者合在一起说,如中锋、侧锋、藏锋、回锋等。

因此可以说,“用笔”与“笔法”仅是不同的说法,实质是一回事。

用笔要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仅就最基本的方面简述己见,以供探讨。

一、关于运笔运腕运腕,是用笔的主要手段。

写中字和小字主要靠运腕。

即使是写大字或榜书,运腕也是主要的环节。

运腕的好处在于方便调整笔锋和加强点画力度。

写字主要靠运腕实现,但通身皆要配合。

坐写小字,手指相对配合较多;立写大字,手臂就较显用场了。

无论坐书还是立书,腿足身肩的支撑平衡作用都很重要。

所以清学者、书家程瑶田说:“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

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右体者也,而右体则运于左体。

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者也,而上体则运于下体。

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钩,如履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之谓下体之实地。

下体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

”应该说,指的主要任务是执稳笔杆,腕的主要任务才是运转,这就是谈用笔必谈运腕的道理。

运腕的本意,是以腕为动力,引笔而行。

运腕不仅限于平腕的摆动,还有提、按、扭、转、等各个方向的转换,运腕的动向是全方位的。

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笔法了。

做到了这一点,腕才算真的活了。

二、关于八面锋和调锋笔头是圆锥形的(蘸墨后),笔杆直立后可以向水平的任意方向用锋。

按中国人传统习惯,约简为八面用锋,既“八面锋”(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汉字的点画有不同方向,学会八面用锋是必备的基本功。

而八面用锋不是各个方向点画的简单混合,而是要按一定规则搭配,并使之有紧密的联系。

由于各种点画的形态和用锋不同,实现点画的交接和转换,离不开“调锋”。

调锋的任务,在于及时将散开的笔锋合拢起来,将弯曲的笔锋伸展开来。

膏笔也是调锋的一种方式。

三、关于笔头使用部位对毛笔笔头的使用与要求各有不同,有的喜用小笔写大字,有的却喜以大笔写小字。

有的喜用短锋,也有喜用中锋和长锋的。

假如我们将笔头分为三截:尖的部分为笔锋,靠笔管的那端为根部,中间为笔腰。

那么,喜用小笔写大字的人,爱用笔腰和笔根;喜用大笔写小字的人,爱用笔腰及笔锋。

应当说,毛笔的三截都是有用场的,但从既发挥笔的功能又保证笔的寿命这点出发,还是应该以用笔锋、笔腰为主。

以用笔根为辅。

要使点画粗、就去换大笔。

常用笔根,不仅不能充分利用笔毛的弹力,还会使点画书写准确率降低。

另外,由于笔根过度磨损和受力,还会造成笔毛弯曲无力和笔杆劈裂。

四、关于用笔的基本要领一副书法作品,无论字多大多小,都可视为汉字点画的组合,都要从一点一画写起。

因此,历代书家很重视点画,把用笔的成功与否,看作书法的关键。

1、点画的三运笔点画的书写,无论何种书体,无论粗细长短,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环节。

这三个环节既“三运笔”。

三运笔的要领,按刘熙载的说法是逆入、涩行、紧收。

2、提按和藏露用笔的提按,是造成点画轻重的具体铺毫方法。

轻则用提、重则用按。

点画由轻变重,则用笔由提变按;点画由重到轻,则用笔从按到提。

提和按没有固定的法则,都是相对的。

笔的大小不同,点画的粗细不同,提按的幅度也有区别。

按不是体现在简单的执笔动作里,而是在相互比较中或者是在有形的点画里才能显现。

轻按较之于重按为提,低提相对于高提为按。

有的点画先提后按,有的点画先按后提。

有的字是提多按少,有的字却按多于提。

提按是用笔的基本之法。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提比按更重要,更有难度。

能够提得起,用笔才能更加灵活,调锋才更便利和准确。

藏露也是用笔的两种基本方法。

藏是点画的起处或收处不出现锋尖(利用逆回之法把笔锋藏在点画中)的用笔方法,或叫“藏头护尾”法。

这样的点画看起来凝重、含蓄。

露锋则与藏锋相反,使点画起处直入,收处直出。

这种用笔的点画直率、果敢、飘逸。

藏锋对于点画头尾,多为逆峰起笔和回峰收笔;露峰则是顺锋而入和顺锋而出。

3、中锋和侧锋中锋和侧锋,是指书写时毛笔的锋尖行走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锋尖近点画之中的为中锋,在点画一边的为侧锋。

中锋用笔是遣毫在运笔方向的反方向,既笔杆之后侧。

这样铺毫,正副齐用,笔心可在点画中线(或近中线)上。

侧锋用笔是遣毫在笔杆的一侧与笔杆同时向一方向行进,有些像扫帚扫地。

中锋和侧锋写出的点画效果是不一样的。

中锋点画厚重、圆润、富有立体感;侧锋点画就显得单薄、浮涩和平扁。

这是因为中锋以笔尖着纸铺毫,注墨实而快,写出的点画两侧墨色均匀一致(相对),还由于笔头的锥形和顺锋使用,点画的正中线受力大,注墨多,因而点画圆润,且呈中间深两侧稍浅的立体效果;侧锋以笔腹着纸,笔尖倒于一侧,笔锋和笔肚之墨含量不一样,点画两侧用力也不一致,所以出现浮涩平扁之感。

中锋是用笔的基本原则,可谓千古不易。

龚贤说:“笔要中锋第一,唯中锋乃可以学大家。

”钱杜说:“作书贵中锋。

”我们当然也要把它继承下来。

但这不是一个死方,在书写中,侧锋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只要用得好,也会使字增色,甚至会有干脆利落的效果。

正如丰坊所言:“用笔必以正锋为主,又不必太枸,隐锋以藏气脉,露锋以耀精神,乃千古之秘旨。

”4、轻重与缓疾书写有轻重,也有缓(迟)疾(速),轻与重是点画形质的两个方面,既细与粗。

也可说是用笔的两种方法,既提与按。

不过这里的粗细或提按不是指某一字或某一点画的书写变化,而是指书写的风格,指用锋的深浅。

周星莲说:“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踬。

恰到好处,直当得意。

唐人妙处,正在不轻不重之间,重规叠矩,而仍以风神之笔出之。

”如颜真卿用笔稍重,气象丰腴,谓之“筋书”;柳公权用笔略轻,神采挺秀,誉为“柳骨”。

看来,用笔的轻重具有重要意义。

缓疾是用笔速度的两个概念。

缓和疾是互为参照的对立的两种书写速度。

缓就是慢,疾就是快。

缓疾都不是一味的,缓中有疾,疾中有缓。

缓疾要根据自己的书意审美追求和驾驭毛笔的能力选取。

“迟则生研而姿态毋媚,速则生骨而筋络勿牵,能速而速,故以取神;应迟不迟,反觉失势”(宋曹〈书法约言〉)。

“迟以取妍,速以取劲”,这已成为书家共识。

但“轻、重、疾、徐四法,唯徐为要。

徐者缓也,即留得笔住也。

此法一熟,则诸法方可运用”(倪苏门《书法论》)。

5、使转和方圆在书写的过程中,随点画之势运笔,带来了运腕方向上的不断变化。

诸多的变化归纳起来,用“使转”二字便能概括。

“纵横牵制谓之使,钩环盘纡谓之转。

”(王绂《论书》)。

点画的“遣送”为使,点画的“交接变向”为转。

“使”皆实,“转”有虚,“转”更难。

转笔作用很大,极须用意。

它即是换笔,又是调笔,方法也需视情况而变。

徐用锡在其《字学札记》里这样说道:“用笔要转,不转,恐锋顺行而偏也。

或回、或翻、或倒,下笔都是此意。

”要知书写转多于使,更需用心领会和把握。

“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该举其要,尽于方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这里的方圆是形容点画形质的两个概念。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点画头尾形状;一是点画布势形状。

所谓方圆是点画首尾形状,即点画起笔(止笔)之形是圆形则为圆笔,是方形则为方笔。

方笔用翻笔,圆笔用绞笔,翻的角度不同,绞的狐度不同,造成风格、特征的差别。

方笔的翻,有方向正相反的回翻,有小于180度的折翻,都需要借助于切、顿、驻等方法折锋实现。

圆笔的绞,有弧度大小和偏正的不同,需要借助笔尖或笔腹的圆转方法实现。

不论是方是圆,笔锋提按的深浅和手腕运动的幅度是把握此法的关键。

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方圆墨迹的形态和意味。

所谓方圆是点画布势的形状,既点画使转之方圆。

使并非绝对不变向,如横,有仰写和俯写的变化,其本身包含了一定的圆转意味。

转,并非一概为方折,也有圆势。

揩、隶之转多方势,篆、草(行)之转多圆势。

方圆的运用大概如此,但也需要灵活掌握,康有为曾言:“正书无圆笔,则无宕逸之致;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

”6、骨肉筋血用笔的好坏必然要通过书写的墨迹展现,所以用墨的技巧,成了用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换句话说,谈用笔不能少了谈用墨。

古人非常重视用墨的效果,总结出许多经验。

最富有形象感的理论当数“骨肉筋血”之说了。

“骨肉筋血”的理论,将用笔用墨拟人化,丰富了点画形质的内涵,使点画不仅具有笔势,而且具有了笔意。

东晋卫铄在《笔阵图》里指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第一次为骨肉筋血理论勾画了标准。

后来又有许多书家如朱履贞、丰坊、笪重光、王澍等都有对骨肉筋血的论述,分析它的产生、意义和作用。

王澍说,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全具,而后可以为人,书亦如是。

丰坊说,筋生于腕,骨生于指,血生于水,肉生于墨。

朱履贞说,血能华色,肉能出姿,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

萧衍说,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

关于对骨肉筋血的理解,当代书法理论家丁文隽有比较明确的解答,不妨作一引录,以飨广大读者。

他这样说道:于人,骨所以支形体,筋所以司动转。

骨贵劲键而筋贵灵活。

故书,点画劲健者谓之有骨,软弱者谓之无骨;点画灵活者谓之有筋,呆板者谓之无筋。

欲求点画之劲健,必须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功在指实,故曰骨生于指。

欲求点画之灵活,必须纵横无碍,提顿从心,功在悬腕,故曰筋生于腕。

点画劲健飞动则见刚柔之情,生动静之态,自然神完气足。

故曰筋骨相连而有势,势即赅刚柔动静之情态而言之也。

夫书以点画为形,以水墨为质者也。

于人,筋骨血肉同属于质;于书,则筋骨所以状其点画,属于形,血肉所以言其水墨,属于质。

无质则形不生,无水墨则点画不成。

水湿而清,其性犹血,故曰血生于水。

墨浓而浊,其性犹肉,故曰肉生于墨。

血贵燥湿合度,燥湿合度谓之血润;肉贵肥瘦适中,肥瘦适中谓之肉莹。

血肉惟恐其多;筋骨惟患其少,少则神气全无。

必也四质停匀,始为尽善尽美。

1.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

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2.指行文。

运笔的方式前面已经谈过了,接下来就是要发挥它的要领,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

但多虽多,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大约分成七点,略概分类叙述:起笔与收笔: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

」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

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

上述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提笔与顿笔: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