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51893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苏联的改革与解体》2. 学科:历史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背景;(2)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果;(3)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2)运用比较、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过程;(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苏联改革与解体对苏联及世界历史的影响;(2)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启示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主要原因和背景;(2)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果;(3)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内在联系;(2)苏联改革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联系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背景;3. 课堂讲解:(1)讲解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果;(2)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异同。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过程;5. 课后作业:(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理解;(2)布置相关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9f5283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3.png)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1.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
2.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
3.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过程的复杂性。
2.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的深刻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教学PPT或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a) 苏联改革的原因:分析苏联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问题。
b) 苏联改革的尝试:介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和成效。
c)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详细讲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过程和影响。
d) 苏联解体的过程:阐述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和原因。
e) 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格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等方面的影响。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苏联改革与解体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短期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的理解程度。
b) 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c) 学生在讨论和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2. 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直观理解。
3.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深度研究报告或历史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分析教学效果。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3. 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9a8a858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00.png)
一、教案主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理解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1. 苏联改革的背景和原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2.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3. 苏联改革的影响:经济停滞、政治体制僵化、民族问题突出。
4. 苏联解体的过程:1991年苏联总统辞职、苏联解体。
5. 苏联解体的影响:俄罗斯等原苏联国家的独立、国际格局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联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苏联解体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苏联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和测验:学生考试成绩和测验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 图片和视频: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和书籍。
八、教学时间:1. 第一课时:苏联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 第二课时: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
3. 第三课时:苏联改革的影响。
4. 第四课时:苏联解体的过程。
5. 第五课时:苏联解体的影响。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苏联改革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在讨论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阅读和研究,深入理解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初三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初三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0797563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5.png)
初三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并掌握主要内容;2.了解苏联加速解体的历程,分析其中的原因;3.掌握苏联解体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目的、措施、成效;2.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具体内容(1)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处于经济不景气、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境之中;•俄罗斯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推出“改革开放”政策。
(2)苏联的改革目的•解决苏联经济困境,提高生活水平;•推动苏联政治制度的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3)苏联改革的措施•推出“摆脱危机”计划,削减军费,加强对外经济贸易;•推出“珍宝之舟”政策,鼓励私有企业和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推出“全面顾客满意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4)苏联改革的成效•经济得到一定的改善,投资和消费增加,一些企业开始盈利;•一些自由市场企业开始兴起,私营企业的地位逐渐提高。
(5)苏联解体的原因•民族问题:苏联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尖锐,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政治分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罗波夫等新老领导人之间的政治分歧不断加剧;•经济制度问题:计划经济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经济减速和经济萎缩日益显现。
(6)苏联解体的过程•1991年8月19日,政变失败,戈尔巴乔夫失去支持,苏联正式解散;•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成立,形成独立国家。
(7)苏联解体的影响•对当时的东欧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罗斯等新独立国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独立和发展;•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爆发。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以“最想要改变的事情是什么?”为题,调查几位同学的想法,引出苏联的改革背景。
(2)主体环节设计学生讨论的几个问题:•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被认为是一位改革家?•苏联的改革是如何实现的?•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与当时的东欧和世界格局有何联系?(3)总结环节在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苏联改革和解体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学生意识到历史事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7b3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0.png)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认识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运用时间线索,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2)引导学生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联系;(3)培养学生关注国际格局变化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学生通过时间线索,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3)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分析改革的过程及成果;(2)讲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分析解体原因及影响;(3)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3)培养学生关注国际格局变化的历史责任感。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整理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知识点;2. 查阅资料,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苏联的改革与国内政策1. 学习目标:了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联的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dbf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2)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3)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国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2)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原因;(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的历史启示。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内在联系;(2)苏联改革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苏联改革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2)分析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3)阐述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原因。
4. 案例分析:(1)出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经验教训。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的历史启示。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2. 请学生思考:苏联改革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异同,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6.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全球的影响(1)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2)苏联解体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3)苏联解体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7.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中国的影响(1)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启示(2)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8.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1)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2)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教训(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后世的影响9.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启示(1)国家发展的道路选择(2)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10. 总结与展望(1)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回顾(2)面向未来的思考(3)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七、教学方法6.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对全球的影响的相关资料;7.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中国的影响;8.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进行思考;9.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探讨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启示;10. 采用总结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展望。
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67dc7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b.png)
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及意义。
(3)认识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运用历史比较法,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3)开展课堂讨论,总结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教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2)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影响。
(3)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难点:(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深入理解。
(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的原因。
(2)提问:什么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它发生在什么背景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改革内容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原因。
4.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让学生选取一个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案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强调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
2. 思考问题:苏联解体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3. 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苏联改革与全球影响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期间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影响。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9ed2d967ec102de3bd89aa.png)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知道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的相关史实,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㈡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三次改革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特点,学会用比较和联系的观点审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理路;通过阅读有关苏联经济的史料和评论,学会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苏联经济发展历程.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掌握.了解苏联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照搬教条,要符合本国国情及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及其带来的启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一段有关〝苏联兴亡〞的历史视频教师顺势导入:一战期间,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最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_世纪社会主义空想由理论变为事实.那么这个国家在经历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辉煌领导之后,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的改革,最终却把苏联引入了死胡同,最终解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一. 一个跛足的巨人教师呈现三则材料,学生分析解答总结.1.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材料一截至_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50到100年走完的路.周尚文主编:《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_93年版,第238页.材料二他(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生分别回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获得超强的军事实力!2. 辉煌的背后到斯大林逝世的_53年,苏联的人均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还不足沙皇时代的水平. 陆南泉《斯大林模式为何被抛弃》,《人民论坛》_年7月(上)生分别回答:(1)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2)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师生总结出:斯大林模式忽略本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走向僵化教条,改革势在必行!二. 困境中的尝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斯大林模式与三次改革的异同点,使学生理解三次改革的突破点与最终的失败原因.1. 尝试一.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特点:1)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否认市场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赫鲁晓夫改革:农业:①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②扩大企业的自主权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工业: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扩大管经权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教师引导学生从农业方面的第二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是对所有制的突破;工业方面的扩大管经权是对指令性计划突破等等,政治上,突破个人崇等等,学生认识到〞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从总体看他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他的改革只是〝头痛医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问题.liu_2. 尝试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特点:1)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否认市场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依旧是〝脚痛医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之后经济陷入停滞,比例失调严重.1. 尝试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特点:1)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否认市场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制实施根本性变革:经济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后转向政治改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①从根本上突破了旧体制;②重点发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③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继续下降.结果:改革背离了方向,导致苏联三.超级大国的殒灭_91年_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_91年底,苏联解体.四.多个视角论成败视角一材料一: 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成. 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 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式侵吞国家财产. 《俄国史》材料二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苏联的败亡败在了忽视党的自身建设上,败在了丧失民心上!视角二材料一_50年产电视机约1._万台,电冰箱0._万台,洗衣机0._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__年全俄为540.2公斤,_40年才达429.7公斤,_50年为447.1公斤,_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__年为31.4公斤,_40年为24.2公斤,_50年为27公斤,_55年为31.8公斤.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00._6页材料二_88年,苏联资金的90﹪给了重工业,食品工业只占6.3﹪,消费品工业仅占3.7﹪.据统计,_90年头10个月,苏联在_00种基本消费品中,有_50种经常断档缺货;在2_种食品中,有_8种不能自由购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苏联的败亡败在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上,败在了改革者的决策失误上,败在了忽视民生上!启示:要处理好农重轻的比例关系;要始终关注民生.视角三材料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_92年南方谈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生: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充满着艰辛.复杂和曲折!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苏联改革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五.为国家民族做出选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从列宁和斯大林的改革中吸取有益做法和理念,改革要适应时代要求;又要吸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中的教训,改革要彻底;同时我们要警惕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不能背离改革方向.同学们,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里,让我们努力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课后习题1.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首次冲击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 勃列日涅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 D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2.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B.使国家权力分散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3._91年8月_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o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B.〝八o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D.没有〝八o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把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整理线索认识经过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比较成败认识规律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苏联的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知识迁移情感升华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权力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教师顺势导入: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的逐渐衰弱和思维方式的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3.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4.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5.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A.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B.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A.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二.苏联的解体1.苏联是怎样解体的?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仓促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增强.B._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C.同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2.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组织学生〝动脑筋〞)A.男生: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B.女生: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C.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女生说的有道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它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课后习题1._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 B )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2.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安定团结等等.3.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①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③ 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④ 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4.完成《填图册》第_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5.提醒学生预习第_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轴对称》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数学教案设计数学的重要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小数加减法》范文数学教案设计要想学习成绩上去,数学是关键.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9aa3ef1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1.png)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及效果。
(3)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苏联改革的过程和特点。
(2)运用比较法,探讨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政策的异同。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及效果。
(3)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2)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政策的评价。
(3)苏联解体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相关资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
(2)制作课件,展示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关键事件和数据。
(3)准备讨论问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基本知识。
(2)搜集相关资料,增加对苏联改革和解体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联的哪个历史阶段?请大家谈谈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根据教材,简要介绍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讲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及效果,引导学生分析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3. 课堂讨论(1)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比较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政策,探讨其异同。
4. 案例分析(1)选取苏联解体的具体案例,如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等,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1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ffcdd5b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c.png)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改革以及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苏联改革的背景、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的结果以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苏联历史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对苏联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改革的细节以及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苏联改革的内在逻辑,理解苏联解体的历史必然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苏联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结果。
2.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3.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 教学重难点1.苏联改革的内在逻辑。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苏联改革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过程和结果。
2.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苏联改革前后的变化,从而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讨论法:学生就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苏联改革时期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苏联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结果。
让学生对苏联改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苏联改革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理解改革的过程和结果。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巩固所学内容,理解苏联改革的实质。
5.拓展(10分钟)学生就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6bc4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5.png)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第一章: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1.1 苏联的成立与斯大林模式1.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1.3 赫鲁晓夫的改革尝试第二章: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与挑战2.1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措施2.2 改革中的经济困境2.3 政治体制的僵化第三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3.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理念与措施3.2 经济改革的双重困境3.3 政治体制的转型与苏联解体第四章: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4.1 俄罗斯联邦的成立4.2 经济转轨与困境4.3 政治体制的发展与挑战第五章: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反思5.1 苏联改革的原因与影响5.2 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5.3 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评价和启示第六章:东欧剧变与苏联的影响6.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挑战6.2 1989年以来的东欧剧变6.3 苏联对东欧剧变的应对与影响第七章:苏联解体与国际关系的变化7.1 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7.2 冷战结束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7.3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八章: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中国的启示8.1 苏联改革的经验与教训8.2 苏联解体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8.3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经验与挑战第九章:苏联改革与解体专题研究9.1 苏联改革中的经济问题研究9.2 苏联解体中的政治因素分析9.3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档案解读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10.2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0.3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苏联的成立与斯大林模式解析:苏联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其影响深远。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征,对苏联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其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是重点。
重点环节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解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是把握苏联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
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1185d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6.png)
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意义。
(3)认识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3)运用史料实证法,让学生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与复杂性。
(2)引导学生从苏联改革与解体中吸取教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意义。
(3)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难点:(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2)苏联解体的内外因素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联解体的历史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阅读关于苏联解体的案例,分析解体的过程及其意义。
5. 史料实证:(1)让学生阅读史料,掌握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
6. 课堂小结:(2)强调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认识是否深刻。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3. 反思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够从苏联改革与解体中吸取教训。
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82d99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6.png)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后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分析,深入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进程。
运用比较、归纳和综合等方法,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批判性思维。
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和改革问题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介绍苏联在20世纪末面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分析苏联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介绍苏联改革的核心政策和经济改革措施。
分析苏联改革在农业、工业和服务领域的影响。
3. 苏联解体的过程描述苏联解体的主要事件和关键时刻。
分析苏联解体对各加盟共和国的影响。
4. 苏联解体的后果探讨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分析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5.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引导学生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
2.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苏联改革案例,加深对改革措施和影响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看法和评价。
4. 资料展示法: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增加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教材,提供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系统介绍。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视频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更多关于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信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理解程度。
3. 资料展示:评价学生展示的资料的丰富性和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深入分析。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0746d36f1aff00bed51e18.png)
6、戈尔比巴乔夫驶入进行改革的?结果如何?
合
作
探
究
老师的问题(1)、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我的问题
我们的问题
展
示
交
流
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展示
教师及时的进行评价
1组展示赫鲁晓夫的改革
2组展示苏联的解体
3组回答老师的问题(1)
4组回答
感悟历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展开讨论
总
结
反
思
教师概括本节课内容赫氏高举改革旗,改革政治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受冲击,各种矛盾因之激。
1985戈上台,经政改革高起来。
政治体制变化大,国家权利分散啦。
“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不幸终解体
成功收获:
知识缺陷:
学生总结本堂课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布
置
作
业
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B、国际形式的影响
C、苏联忙于同美国争霸D、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学生回顾知识并回答
自
主
学
习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学生带着提纲自学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
3、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a6c6ea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8.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进行的改革,认识其对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原因,认识到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提高的历史思维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2. 苏联的解体:过程、原因、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内容及其影响,苏联解体的过程。
2. 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史实。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深入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苏联解体的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介绍改革背景、主要内容,分析改革对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苏联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的问题,认识其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4. 讲述苏联解体的过程:介绍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让学生了解苏联从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转变。
5. 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探讨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认识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和热点问题。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苏联改革前后的变化,对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程,总结经验教训。
2. 联系现实:让学生关注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分析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七、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讲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过程。
3. 第三课时: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4. 第四课时:总结课程内容,拓展学习。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7163b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7.png)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2)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3)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内在联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2)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2)戈尔巴乔夫上台及其改革政策。
2. 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1)经济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政治改革:透明度政策、民主化改革、政治多元化。
3. 苏联改革的影响(1)经济领域的成效与问题;(2)政治领域的变革与困境;(3)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体制的矛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苏联解体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过程、原因和意义;2. 讨论法:分组讨论苏联改革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3. 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联改革中的具体案例,如农业、工业、政治等领域;4. 资料展示法: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图片、文献、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3. 小组合作: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交流等;4. 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苏联改革与解体相关知识的测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过程、原因和意义,重点介绍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61d81f5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f.png)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理解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的原因和过程;•了解在改革和解体过程中不同政治派系的角色和影响;•探究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侧重于探究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包括以下内容:1. 苏联的改革•珍宝岛事件和原因•珍宝岛事件的后果•格罗斯诺夫和他的改革•会议的主要内容•私有化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化进程和多党制的试图2. 苏联的解体•道格拉斯·谢甫尔多夫和他的改革•缔造“独联体”的计划•卢甘斯克协议与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独联体国家的成立3. 苏联的解体对世界的影响•冷战的结束•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苏联解体对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珍宝岛事件、格罗斯诺夫和他的改革、民主化进程和多党制的试图;•道格拉斯·谢甫尔多夫和他的改革、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独联体国家的成立;•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冷战的结束、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等。
2. 教学难点•完整理解、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世界历史事实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和达成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文本阅读、影片欣赏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计案例和模拟实验,有创新性地让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把真实目标阅读视为主题学研究;•强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使学生能灵活思考、判断和分析问题;•建议教师量身定制,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创造积极、高效的学习环境。
不缺乏耐心、互动、协作、反馈和考试等元素,既开拓视野,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堂表现•书面作业•期末考试六、教学资源•电子课件•影片资源•历史教科书•周边参考书籍或文献。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范文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6533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f.png)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2)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3)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地位;(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尊重历史,客观评价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3)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 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问题;(2)国内外压力下的苏联改革需求。
2.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
3. 苏联改革的影响(1)经济领域的成效与问题;(2)政治领域的变革与挑战;(3)苏联民族关系的变化。
4. 苏联解体的原因(1)经济困境;(2)政治体制僵化;(3)民族矛盾加剧;(4)改革政策的失误。
5. 苏联解体的意义(1)结束冷战;(2)国际格局的变化;(3)俄罗斯等原苏联国家的转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政策的分析与评价;(2)苏联解体的多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知识;2. 讨论法: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及影响;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内涵;4. 比较法: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苏联改革,总结其异同。
五、教学安排1. 课时:10课时;2. 教学过程:(1)第1-2课时: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2)第3-4课时:苏联改革的影响及其评价;(3)第5-6课时: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4)第7-8课时:苏联解体的意义及国际影响;(5)第9-10课时:总结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课程标准: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二、知识结构:
1、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1)苏共二十大
1956年;赫鲁晓夫;揭露批判斯大林
(2)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主;失败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勃列日涅夫改革:以重工业为主;成效:一跃而为超级大国
失败原因:对原有体制仅进行修补
2、苏联解体
(1)经过:
“改革”: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动荡:多党制,经济滑坡,民族分离,党内斗争
剧变:《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八一九事件”
“明斯克协定”和“独联体”,《阿拉木图宣言》和苏联解体
(2)原因
历史原因:体制弊端和政策错误,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戈氏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造成严重后果
三、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涉及的历史人物多有争议,苏联的解体过程及缘由至今仍有诸多历史之谜,众说纷纭。
教材的叙述简约概括。
教师在上本课前,多搜集各种资料,上课时可适当地给学生补充。
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交流,这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能有自己的分析。
)
导入
1.复习旧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
2.音像资料:有关苏联的解体的片断。
(为什么会解体?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人物介绍:赫鲁晓夫
小组活动: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经济、政治方面)
线索梳理: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畅所欲言: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
(强调赫鲁晓夫将苏联出现的问题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
所以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
)
(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说一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
(教师强调首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结果效果不佳,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这是由于改革没有对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改革仓促,阻力较大。
)
课堂讨论: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影响。
(80年代后期,改革转向于政治体制方面。
在党的建设方面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
在政治体制上推行多元化,实现多党制和西方式三权分力。
)
苏联的解体
思维拓展: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提出把苏联的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意味着什么?
(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的让步和认可。
苏联瓦解开始。
在关键时刻,苏联一些高级官员发动了“八一九事变”)“加油站”:播放反映“八一九”事变的历史记录片
议一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教师指出“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但它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内部原因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
)
说一说: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小组活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出现不同的结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