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语文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教师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策略,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和积极参与。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介绍几种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培养他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步。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了解语法规则、拓展思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本,同时,结合阅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 课堂互动与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倡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
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模拟对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文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资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了解文学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 创设情境与体验文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通过情境与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语文学科与文化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培养他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构建语文与文化的关联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与文化知识相结合,构建相互关联的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与国际竞赛, 提高学生的竞 争力和团队协
作能力
03
应对未来教育挑战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01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02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0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运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与技术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 程和能力发展
运用终结性评价,检验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素质
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 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价结果反馈与调整教学策略
及时反馈评价 结果,帮助学 生了解自己, 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力
01
根据评价结果 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和质量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0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构成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
• 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 • 包括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 语言运用: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以及文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 • 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 • 审美情趣:包括对文学、艺术、自然等方面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 文化传承: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要求
• 注重全面发展,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 • 强调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 •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简言之它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具体做法如下:1.亲子阅读,培养语感能力。
提倡学生和家长亲子阅读,用共同阅读,互相复述故事,比赛读,记读书笔记,写体会等方式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为写作打好基础。
2.将生字词融入到课文中理解学习,进行随文识字词。
如今的语文课本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而对于生字词的理解,就变成难点。
将生字词融入到课文当中进行随文识字,不但可以降低识字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生根据特殊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运用,要容易得多,记得也相对牢固些。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课文的分析与讲解,如果范范的讲解,面面俱到,不但耽误时间,而且突出不了重点,学生记忆理解也抓不住关键。
而在学习中,如果能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不但降低理解的难度,而且让学生感受的那些内容是课文的关键,更能突出课文重点内容。
4.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等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每次将表现突出的作品发到群中,互相学习提高。
调动学生读写的热情。
5.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学习课文前,根据预习提示,提纲,独立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课上汇报,加深理解。
质疑交流,答疑解惑。
课后,结合习题做好复习巩固。
总之,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不懈,在不断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培养出的一系列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以及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既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包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学生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文字的书写、拼音的掌握、语法的运用等方面。
也要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等语文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推理,能够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三、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语文是文学的载体,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感和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人文精神的修养。
语文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积淀和演变,培养学生对人文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名人故事,学生能够领悟到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向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一、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建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和语法知识,能够进行准确和流畅的表达。
三、鼓励学生进行文学阅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还可以通过阅读名人故事和人文历史文化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和社会历史的认知。
四、注重个性发展和情感教育。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被鼓励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培养自信和自主性,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尊重。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修养,我们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并为他们的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在教育领域中,语文学科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一、文学与阅读教育1. 鼓励广泛阅读广泛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挑战,鼓励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难度的作品,涵盖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深度阅读与分析学生通过深度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造型、人物形象等,让学生从中领悟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写作教育1. 培养写作习惯写作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
可以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写日记、作文等,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提高写作能力。
2. 模仿与创新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优秀的作文,学习和借鉴其中的好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
三、口语表达教育1. 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 鼓励用语言表达想法与观点教师可以设立一定的语言展示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1.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语文学科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传统经典等,培养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所具备的关于语言运用、文化传承、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方面的综合素质。
它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涉及了对文字的理解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从语言运用、文化传承、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四个方面来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言运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应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正确运用句法结构和词汇,使文章逻辑清晰,语言通顺。
同时,学生还要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包括书面文本和口头语言。
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文化传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作为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内容,文学作品是实现文化传承的有力工具。
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交流,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进一步提高。
三、思维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能够分析、推理、归纳和创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学习语文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语文作文和习作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通过学习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感性的层面上感受到美的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学生还要能够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案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加强字词积累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定数量的生字词,并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进行巩固。
鼓励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积极运用新学的字词,增强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提升语法知识系统讲解汉语语法知识,包括句子成分、词性、短语结构等。
设计语法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
开展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4、强化写作训练设定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详细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激发思维兴趣选取富有启发性的语文材料,如寓言故事、哲理短文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2、训练思维方法教授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
组织思维训练活动,如辩论赛、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思维方法。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培养理性思维。
4、拓展思维空间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思考其背后的文化、社会等因素,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1、感受文学之美带领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风格等。
组织文学作品鉴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如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并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开展艺术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激发审美创造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诗歌、小说、散文等,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如举办校园文学展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以下是一些建议:1激发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如故事、游戏、音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注重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包括故事书、报纸、杂志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组织阅读分享会、读后感写作等活动,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加强写作训练,提升表达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日记、作文等写作任务,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同时,注重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使他们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有深度。
4重视口语表达,培养交流能力:口语表达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
同时,注重口语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5注重文化传承,培养文化素养:小学语文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传统节日、习俗、历史故事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等,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
6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总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案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丰富词汇积累鼓励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背诵经典诗文等方式,增加词汇量。
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倾听,积累生动鲜活的语言素材。
例如,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本,随时记录新学到的词语,并通过造句、写作等方式加以运用。
2、加强语法训练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让学生了解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语法规则。
通过病句修改、句式变换等练习,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
3、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有机会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锻炼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同时,注重书面表达的训练,通过写作练习、作文批改和范文赏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激发创新思维设置开放性的语文学习任务,如创意写作、故事改编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供思维拓展的训练,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3、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掌握论证方法和推理过程。
通过逻辑推理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1、感受文学之美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通过作品赏析、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审美情趣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电影等,拓宽审美视野。
组织学生参与文学创作、书法绘画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美,培养审美情趣。
3、提高审美评价能力让学生学会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培养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提升审美素养。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1、了解传统文化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课程,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思维表达的载体和文化传承的媒介。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传承中华文化智慧,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使命。
以下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一、阅读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刻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广泛阅读: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领域、不同文体的作品,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2.深度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挖掘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
3.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理解文学表达的美学价值。
4.跨文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二、写作素养培养学生清晰、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写作训练:从日常生活、观察和想象中汲取素材,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语言表达:引导学生选择准确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构建清晰逻辑结构的能力,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批评性写作:鼓励学生审视社会问题,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古代文化:教授古代经典文化,如《论语》、《诗经》等,培养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
2.经典阅读: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感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3.文化传承:组织文化活动、讲座,传承民间故事、传说,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论证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论点、支持论点的能力,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2.多元观点:引导学生尊重不同观点,培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辨析能力:培养学生辨析信息的能力,识别虚假信息,培养信息素养。
五、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演讲表达:组织演讲比赛、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公众演讲和团队协作的技能。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能力和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文化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
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它是指学生在语言交际中,通过语言符号的运用,表达自己的意思,传达信息的能力。
而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合理和深入的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则是指学生具备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
审美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对语言文本进行阅读和欣赏时,能够感知并理解其中的美感和情感,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意识。
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语文实践。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多读书多看报,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如语言互动、辩论、写作等,并注意掌握语言符号的运用技巧和表达方法。
2.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应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综合分析,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3.加强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需要通过阅读和学习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来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世界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发展变化,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
4.提升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有多读好书、多欣赏优秀文本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高品质的文本,并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认知和主体感知,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品味。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既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才能够真正培养出有个性、有情感、有文化的语文人才。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做好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以及个性化阅读。
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格局,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倡导个性化阅读,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放在课内,将课内精读与课外广泛阅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得到独特体验;以课本阅读为基础,以指导性阅读为重点,以课外阅读为延伸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做好积累工作语文教学“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伟大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背,广泛地进行语言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鼓励他们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诗歌以及文言文,培养学生形成自觉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并将加强语言积累和背诵,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积极积累,灵活积累,活用积累”,进而加深学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重视思考我们都知道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归根到底是探讨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文化、文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运用知识思考的能力。
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本身所蕴含的内涵。
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应该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也会真正的学会思考。
四、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进行文学经典作品以及课内外读物的阅读,能够切实提高自身文化知�R水平,提高学生本身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让学生课堂表达的时候,可以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也可以文字表达,利用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其表达能力。
总之,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背诵以及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核心能力,包括言语交际能力、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呢?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例如阅读理解题的训练、文章概括和归纳整理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策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示范、写作指导和写作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语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训练,例如辩论赛、演讲稿的撰写和朗读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可以提升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表达。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不仅关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蕴含了文化传承和思维培养的使命。
本文将深入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详细阐述培养路径和操作方法。
一、阅读素养:拓展视野,升华情感阅读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学生需要在广泛阅读中培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方法包括:1.多元阅读:引导学生涉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书籍,如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传记等,拓展知识面。
2.深度思考:教导学生阅读时注重思辨,培养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
3.文学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和意蕴,引导学生领悟美的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4.跨文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写作素养:准确表达,创意迸发写作素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学生需要通过写作训练,提升文字表达能力,以下方法可助力其发展:1.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定期进行写作练习,如日记、感想、小说等,逐步提升写作技巧。
2.语言表达:引导学生选择精确、生动的词汇,锻炼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能力,使语言更具吸引力。
3.逻辑清晰:教导学生构建合理的逻辑结构,培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写作能力。
4.批评性写作: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锻炼分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文化素养:传承与创新,融会贯通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同时拓展跨文化视野,具体操作如下:1.古代文化:传授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引导学生阅读《论语》、《诗经》等,理解传统价值观和智慧。
2.经典阅读:引导学生读世界经典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村上春树的小说,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3.文化传承:通过组织文化活动、传统节日庆祝,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创新思维。
四、批判性思维:深度思考,全面分析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培育语核心素养一、审视语地位一所学校的化内涵、精神力量主要是靠语学科支撑的。
语可以积淀化、丰富内涵、陶冶情操和激发进取心。
对语教师说,学科有了地位,教师才有地位。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
要赢得他尊,必先自尊。
所以语教师需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
对学生说,语学科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吐气若兰,是因为心香如蕙,能让美丽的面庞焕发知识的光晕。
语是基础学科,也是核心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高考的首场,是人生的奠基,是立校的根,是育人的魂。
二、反思语教学现实中,不乏灵动的生本堂,不乏高效创新堂,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语教师过分强调解题技巧、机械训练、套用术语、硬搬方法,企图以不变应万变,用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过度强调字词句法,忽视整体感知和品悟本。
三、抓住语的关键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
工具性要求学会表达交流,侧重“语”;人性要求具有思想情怀,突出“”。
所以,高中语教学的关键是阅读和写作,而不是字词句法和解题技巧。
提高语能力的关键在于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这既是能力目标,也是方法途径。
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是学好语的要害。
阅读要让读,写作要让写,就是说要在读写实践中感悟和提升。
阅读,尤其是朗读,目视其,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不要生讲硬灌。
写作,应追求个性化地表达,吾手写吾心。
教师在堂上要启迪思维,多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不能让堂处于半哑、全哑的状态。
而且阅读和写作也是相互作用的,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关键。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阅读是学,写作是用。
学是用的基础,用是学的实践,用是最好的学,学是为了更好地用。
四、培育核心素养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重在做好如下几点。
1促进教师成长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由谁指导,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
教师本身是程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重要泉。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文化素养、语言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有效地表达自己思想、感受、意见和要求的能力。
这需要学生掌握语言的语法、词汇、语境和语用,并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写作、演讲、辩论、聆听、对话等。
同时,还需要强调语言表达的应用性,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需求。
语言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交流中理解和理解别人思想、感受、意见和要求的能力。
这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语言的表达和语用,还需要借助上下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等因素中,理解他人的意图和心理状态。
在语文教育中,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理解、解读和理解,使学生逐渐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例如,阅读各种文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写作背景;积累词汇,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学习语法、语音和语用知识,准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言的用途;参与对话和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三、语言文化素养语言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掌握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形式、语言含义和语言用途的能力。
这需要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关注和分析语言的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社会特点,并从中获取文化意义和价值。
在语文教育中,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如了解古今汉语的“异形同音”、“异音同形”等现象;学习汉字和成语的起源和演变;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美学和哲学。
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其他语言和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语言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交流中通过语言表达来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略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略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和信息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略。
一、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通过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音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语音语调规范,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习惯的影响,提高语言优美度。
二、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在文学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写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如朗诵比赛、文学研讨会等,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传统文化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通过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课程、文化体验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国学素养和文化自信。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途径。
一、提升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报刊阅读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注重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进行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如作文、写读后感、写观后感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产出的批改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三、开展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导读和解析,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学鉴赏的过程。
五、多元化评价方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笔试评价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实际表达,采用口头评价、综合评价、作品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课堂互动、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化认知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阅读引导、写作训练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1. 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如文本、图片、视频等。
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学生可以获得多方位的意见和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课堂氛围的积极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例如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积极阅读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富有吸引力的文本,如优秀的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培养学生主动阅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指导学生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做读后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加强写作训练1. 提供写作指导写作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解读优秀范文等方式,提供写作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互相评价,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高年级生字词教学字词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重点,同时又是启蒙教育的开端。
在小学阶段,生字词的教学是基础。
学生只有把生字词掌握住了,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文读熟了,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生字词掌握了,学生写作也就没有了困难,就能够写出流畅、优美的文章来。
那么如何做好高年级生字词教学呢?一、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上新课前,把字词识记目标作为预习的重点任务下达给学生。
利用课前或自习时间,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完成扫清阅读障碍,识记重点字词的工作。
然后,同桌协作,进一步巩固识记成果。
最后,四人或五人学习小组进行默写,完成第一轮目标。
课前识记是提高字词教学水平的起点,要求老师在场,并强化组织、督促与巡看,全面收集整理学生反馈消息,确认课堂教学中要重点检查巩固的易混、易错字词,并设计好相应的辨析、比较训练题目,做好这个步骤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课堂中,扎实掌握1.多读、多写。
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
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2.意形结合。
我们平常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
学生对字的意思还不甚了解,能记得住吗?如“毡”:“毛”字旁表示意思,“占”表示意思。
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
高段的生字字形复杂,教给学生构字方法,学生更容易记住,而且又渗透了传统构字法的教学,什么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学生乐于接受,何乐而不为呢?3.笔画的教学不要忽略。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离开了笔画这个个体,汉字这个整体就无从而谈。
三、课后加强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课后对重点字词,应该安排必要地运用训练,比如单词造句、连词成段、修改病句、词语辨析等方法,力求通过多种语言环境里重点字词地高频复现与创造性地应用,在巩固识记、理解成果的同时,有效提高重点字词的正确运用能力。
只有学生会用的字词才是属于学生自我的,只有学生会用了,字词教学的目标才算是最终达成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课后强化运用最终确认了字词教学的效益与水平,只在识字与解词上兜圈子的做法是落后的,低效的,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高年级教师不要以为字词教学不重要,一定要从心底里明确字词教学的重要性。
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为字词教学的发展去探索吧!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摘要:核心素养由知识、能力、态度综合化而来,具有高迁移性与高生长性。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外延理应包括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态度体系中的核心态度。
核心知识包括关键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核心能力从类型上说主要是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从生长角度说主要是思维能力;核心态度主要是认同度与热爱度。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态度核心素养就其本体性来说,是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发展性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一种综合性的东西,具有在未来社会各个领域中都能发挥作用的高迁移性,在人的发展与成长中被其他要素需求的高生长性。
如何在语文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大道至简,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应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收举一反三之功。
根据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维度予以解剖,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外延理应包括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态度体系中的核心态度,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一、核心知识要让学生具有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缺少了必备的知识基础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教学表述不多,只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2016.5l语文戟学通讯初中l11万方数据I焦点I本版特约编辑/李华平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关于语法修辞知识”,“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和操练”,在关于阅读的评价中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于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怕踩“系统”的红线,在“随文”与“运用”上就做得不够,甚至有轻视或不同程度忽视的现象。
知识是课程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没有一定知识作为基础的素养应该是不牢固甚至是不完整的,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新一轮课改中,语文课程应该让知识教学从过度淡化到适度回归。
其出路之一是借用认知心理学重新分类所有的语文知识,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知识外延,建立并完善一套有利于学生能力形成和素养提高的新的知识结构系统。
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新知识系统中,当然有其核心知识存在,其“核心知识是指陈述性知识中最有迁移性的概念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元认知知识中有助于指导学习者进行自我程序与策略建构的基础性知识”。
(一)陈述性知识中的核心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指静态而客观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文言知识、文化常识等。
学生了解、识记、理解这些知识,虽然并不一定会提高语文能力,但却是认识语文学科本质、获得语文技能的起点。
在这些陈述性知识中,核心知识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语言知识:3500个常用汉字的音形义;词语选用与搭配、句式选用与修辞格选用的基本常识。
文章知识:各种文章体裁的特点;主题与题材、段落与篇章、结构与思路、文体与语体、表达方法、文章技法、风格等文章知识概念。
文学知识:文学体裁的分类与特点;表象、意象、意境、形象、真实、虚构、隐喻、叙述视角等概念。
(二)程序性知识中的核心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指人运用语言的知识,包括言语知识、查阅工具书的知识、标点符号的知识等。
其核心知识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言语领会与表达的知识:语用规则知识,语境知识,阅读技法知识,文体阅读知识,文学解读知识,简明、连贯、得体的知识,选材构思知识,文章修改的知查阅工具书的知识:正确使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的知识。
12l语文教学通讯初中l2016.5标点符号的知识:正确运用与书写常用标号与点号的知识。
(三)策略性知识中的核心知识策略性知识主要指语文学习与运用的方法性知识。
学习策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作用于客观对象的,旨在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认知策略;二是个体作用于自己认知过程的反省、监控和调节的元认知策略。
对语文学习和运用而言,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策略知识:阅读策略知识:概括信息的策略,确定重要信息的策略,推理信息的策略。
写作策略知识:主要是思维的质量问题,包括打开思路的策略、分析综合的策略、发散思维的策略、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口语策略知识:言语得体策略,清晰突出策略,迂回避让策略,虚实转换策略。
元认知策略知识: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二、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从能力类型上看,主要指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二是从能力的生长上看,主要指思维能力。
(一)从能力类型上看传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后来又有人加上“思”。
从课标的学段板块来看,又可表述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
在这诸多的能力中,影响个人一生的核心能力莫过于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这也符合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阅读主要是信息的输入,交流主要是信息的输出。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读文本的能力;读人的能力;读现象的能力。
对文本的阅读,要能准确地提取出作者重要的信息与读者需要的重要信息,并据此质疑推演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
读人,是阅读从文本走向生活的延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读人的能力就是要能够认识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单个的人的人性与人品,能识其高尚与卑劣,提高自己涤荡污浊从善如流的能力。
读现象,是阅读从文本走向世界的延伸。
生活的世界是万花筒的世界,21世纪又是经济全球化、各种信息传递快捷迅猛的时代,读现象的能力,就是要在各种真伪莫辨的信息事件面前,能够有效地分析与综合,独立、冷静地判断,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万方数据2.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也即听说能力与写作能力。
听说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影响着自身取得社会认同可能性的大小,影响着观点、思想传播度的大小。
交流能力强则个人与社会双赢,交流能力弱则对个人与社会均会有不利影响。
(二)从能力生长上看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后天的实践中生成的。
阅读能力也好,交流能力也罢,都有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强的生长过程。
在这个生长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思维能力。
课标总目标强调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核心包括创造力和想象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力发展,尤其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和培育的关键期,错过这一关键时期,思维发展不仅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
再加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与想象力还是未来支持学生个体在各个领域内积极发展创造出社会价值的重要抓手。
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世界步伐的追随者而是引领者。
问题解决能力是思维能力运作的表征,是思维能力的外化结果。
特别要强调的是,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决问题,因此学习应该以问题为基本线索,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包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二是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勤于问为什么,而不仅是牢记现成的结论。
就像语文教学,语文课本发下来,很多学生一两天就看完了,每个学生对于课文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老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句外,还应该让学生将自己悟出的道理讲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样他们会受用一辈子。
三、核心态度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态度维度,其关键要义就是对语文的态度,其核心态度主要包括认同度与热爱度。
(一)认同度认同度主要指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主流价值本版特约编辑/李华平I焦点观的认同。
教育在其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实践探索,也是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
到底“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国的教育方针已经有明确的规定。
但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实践应该对“培养的人”注入新的内涵:要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灵魂来,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