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ed866701f69e3142329404.png)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动句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7、投以骨。 省略句
9、不拘于时。被动句
(屠夫)投(之)以骨
判断句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10、东阿者,汝之东阿也。 判断句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XX是什么”。“XX不是什么。
2、省略句 翻译要点: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被动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被XX”。 4、倒装句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直接判断(无标志判断句) 名+名
例: 刘豫州王室之胄。
小结:
1、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为”或“是”表判断
判 3、用“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断 句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 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 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 词之后。 格式:主+否定词+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寡人至于国也》)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渔人甚异之。 ⑤沛公欲王关中 ⑥有泉侧出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 12、而其见愈奇。 13、乃我困汝。 14、头发上指。 15、吾得兄事之。 16、手巾掩口啼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学生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学生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f3dce9637375a417876f8f3d.png)
1. 父利其然也。
2. 故人不独亲其亲。
3. 心乐之。
4. 鞭数十。
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7. 一狼洞其中。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 惟吾德馨。
11. 不蔓不枝。
12. 石青糁之。
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14. 每至晴初霜旦。
15. 皆披发文身。
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18. 策之不以其道。
19. 腰白玉之环。
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1. 手自笔录。
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3. 名之者谁24. 泉而茗者。
25. 罍而歌者。
26. 红装而蹇者。
27.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8. 置人所罾鱼腹中。
29. 夜篝火。
30.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1.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32.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33. 以光先帝之德。
34. 深入不毛。
35. 吾义固不杀人。
36. 环而攻之而不胜。
3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8.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9. 人恒过。
4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1. 惠子相梁。
42. 神弗福也。
43. 公将鼓之。
4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 学而时习之。
2.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 石青糁之。
5.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6. 故外户而不闭。
7.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9.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0. 日光下澈。
11. 窗扉皆洞开。
12. 其一犬坐于前。
13. 与余舟一芥。
14. 斗折蛇行。
15. 犬牙差互。
16.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7.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 父异焉。
2. 邑人奇之。
3. 渔人甚异之。
4. 天下苦秦久矣。
5. 固以怪之矣。
6. 吾妻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
1. 忿恚尉,令辱之。
2. 以乐其志。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025040ccbff121dc36830c.png)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一、知识结构文言句式,一般指与现代汉语表示形式有较大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
所谓有较大不同,以判断句为例。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判断词“是”表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主要用“……者,……也”的形式来表示。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
(……白白地被欺骗)(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2>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d924c70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a.png)
缙绅而能不易其至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这么大的天下,有多少个呢
翻译要点:要把定语放回中心词的前面
三 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谁何奚、安曷胡恶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 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 + 宾 疑问代词 + 动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苏轼〉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以膏泽斯民, 使……得到好处
四、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 主语 认为 宾 语 怎样或 主语 把 宾语 当作什么,
1.形容词用作意动, 形容词不能直接修饰后面的名词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
2.名词的意动
如: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客人
▪ 13、乃我困汝, 困:使……处于困境,使动用法
▪ 14、头发上指, 上:向上,名词活用为状语
▪ 15、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弟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 16、手巾掩口啼 巾: 用手巾 ,名词活用为状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特殊句式 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 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在谓 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宾语 后,相对今天而言,其语序十分特殊,所以 称为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最常用的词性活用为特定环境临时的词性
一、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之间的词性转换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乳二世
沛公军霸上,
喂奶 驻军
2.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燕赵之收藏, 收藏的珠宝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2fcb100202020740be1e9be9.png)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85169d3031b765ce05081455.png)
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六、特殊句式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1.会宾客大宴。
(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
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初中文言文的词类话用
![初中文言文的词类话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6e35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1.png)
初中文言文的词类话用
初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语法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类活用情况:
- 名词活用为动词:
- 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鞭”用作动词,意为“用鞭子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策”用作动词,意为“登记”)
- 名词作状语:
-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口技》)(名词“洞”用作状语,意为“像洞一样”)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形容词“故”“新”用作名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异”用作意动词,译为“感到惊异”)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形容词“奇”用作意动词,译为“认为……奇特”)
- 动词用作名词:
-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动词“名”用作名词,译为
“说出”)
词类活用的情况在初中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理解和掌握这些用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a5dc6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6.png)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腊之以为饵(晾成干肉)台中像群仙(塑造)天雨解素衣(下雨)衣素衣而出(穿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攘除奸凶(奸诈凶险的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好的,坏的)以天下之美(盛美的东西)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阻,阻塞,险峻的大山)3.动词作名词不敢稍逾约(约定的时间、期限)所欲有甚于生者(所追求的东西)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内,国外)惧有伏焉(埋伏,伏兵)4.名词作状语日再食(每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幼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敬爱,爱护;第二、三个老、幼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老人,小孩)卒不忍独善其身(保全)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专其利三世矣(独自享有)吾与汝毕为平险(挖早)6.数量词作动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行千里)7.动词作形容词澄碧如洗(像洗过一样)松影筛阴(像过筛一样)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像擦洗过一样)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对…感到快乐)余悲之(同情,以…为悲)若毒之乎(以…毒)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少:认为…少,小看;轻:认为…轻,轻视)帝伤之(感到悲伤)9.名词的意动用法请师之(以…为师)父利其然也(以…为利)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以…为宾客)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哀而生之乎(使…活)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劳累,使…饥饿,使…受贫困之苦)11动词的使动用法聚室而谋曰(使…聚)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使…止)12名词的使动用法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腊)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使…嘶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感时花溅泪(使…落泪)。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182cc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e.png)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1-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动,吹风、乘凉)4、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1-12报任安书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名词作动词显露)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1-23劝学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1-28石钟山记(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2-6师说1.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7.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9.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10.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11.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2.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让……学习)2-12五人墓碑记1.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2.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3. 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4.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动用,作记)5.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名词动用,用盒子装)6.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名词用如动词,伸张)7.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名词动用,出任……巡抚)8. 缇骑按剑而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9. 不敢复有株治 (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0.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11.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用作名词,远近的百姓)12.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形容词用作动词,享尽)13. 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14.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15.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16. 安能屈豪杰之流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2-17 琵琶行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充当状语)2、遂命酒(酒,受助动词“命”修饰,动词)3、商人重利轻离别(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2-21鸿门宴A.名词作动词1. 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2.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3. 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4. 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5.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6.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7. 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8. 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9. 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B.名词作状语1.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2.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3.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4.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5.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1.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2.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4.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2-26张衡传1. 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97418f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e.png)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总结。
古今异义:1.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边远的地方;今义:鄙视)2.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古义:雇船;今义:购买)3. 西蜀之去南海 (古义:距离;今义:前往,到某地去)4. 僧富者不能至 (古义:穷;今义:贫穷)5. 顾言语于富者 (古义:告诉,对…说;今义:用言语表示或表达)6. 吾欲之南海 (古义:往,到;今义:的)7. 越明年 (古义:及,至;今义:越过)8. 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贫穷的人;今义:物质上缺乏的人)9. 若为佣耕 (古义:你;今义:若,假如)10. 子何恃而往 (古义:凭什么;今义:依赖,依靠)一词多义:1. 之a. 吾欲之南海(往,到)b. 富者语于贫者曰(告诉,对…说)c. 子何恃而往(凭什么)d. 蜀之鄙有二僧(的)2. 欲a. 吾欲之南海(想)b. 富者欲归母(想要)3. 若a. 若为佣耕(你)b. 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类似“至于”的词语)c.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假如)d. 不若与先也(比得上)4. 自a.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b.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c. 西蜀之去南海(从)d. 吾欲之南海(前往)5. 得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能够)b. 得无异乎(肯定)c. 不得而知也(能够)d.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最终)6. 因a. 因往晓之(于是)b. 因问日:“汝何所恃而往?” (于是)c. 因以为号焉(因此)d.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此)7. 于a. 于昼夜何?而告日:“奚若?” (对)b.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对于)c. 日中如探汤,沸鼎不足形容也(到)d. 子墨子九距之,墨子之守圉有余焉(在)8. 顾a.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怎么,难道)c. 顾玩其辞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仔细)9. 志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向)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c.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志向)d.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5c5d3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0.png)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如下:
1.名词作动词: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打洞”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中的“箕畚”,表示“用箕畚”的意思。
3.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
点,如“此皆良实”中的“良实”,表示“善良诚实的人”。
4.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
点,如“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表示“擅长”的意思。
5.动词作名词: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点,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和“入”,表示“出产的东西”
和“收入的东西”。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如“无案牍之劳
形”中的“劳”,表示“使……劳累”的意思。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怎么样”或“以……为……”的意思,
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表示“把……当作宾客对待”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05b78b4a7302768f99397d.png)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4dd83a2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a.png)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和现代语境中,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这类词语非常常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我们需要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辨识方法。
1.词语的古义与今义对比例如,“走”在古代意为跑,而今义为行走;“病”在古代意为生病,而今义为生病或缺点。
通过对比古今义项,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2.古今异义词的辨识方法(1)联系上下文:根据句子所在的语境,判断词语的意义。
(2)课文迁移:通过已学过的课文知识,推断词语的古今义。
(3)查阅词典:利用词典查找词语的古义,进行对比。
3.练习与解析(1)下列词语中,古今异义词是:A.走B.病C.朋友D.读书答案:B。
病在古代意为生病,而今义为生病或缺点。
(2)解释下列句子的古今异义词:“刘备走马荐诸葛。
”答案:走在这里意为跑,与现代汉语中的行走不同。
二、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占有较大比重,掌握通假字的识别技巧对我们阅读和理解文言文至关重要。
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起到了丰富语言表达和避免文字重复的作用。
通假字的存在使得文言文更加简洁、优美。
2.通假字的识别技巧(1)形声字代替形声字例如:“狱”通“圄”,“详”通“祥”。
(2)同音字代替同音字例如:“夜”通“液”,“道”通“导”。
(3)异体字代替本字例如:“广”通“旷”,“辟”通“避”。
3.练习与解析(1)下列字中,哪个是通假字?A.狱B.祥C.夜D.道答案:A。
狱是通假字,通“圄”。
(2)解释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刘备狱诸葛亮。
”答案:狱在这里通“荐”,意为推荐。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词语根据语境的不同,改变其词性的现象。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掌握词类活用的种类及辨别方法对我们阅读和写作文言文有很大帮助。
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例子(1)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舟楫”意为船和桨,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划船。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2296e3a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7.png)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句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 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兰芝出还时,府吏见丁宁
这两句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一种 客气说法,相当于“我”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 结于君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倒装句(变式句)
现代汉语句式顺序:(定)主﹝状﹞谓﹤补﹥ (定)宾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 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在 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 置。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
被动句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 施事者, 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
1、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 式,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时,可在动词后面加 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用介词“于”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b9ce178ba0116c175f0e481f.png)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一、词类活用㈠名词作状语:指名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
例:[斗]折[蛇]行其一[犬]坐于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好事者[船]载以入卒[廷]见相如㈡名词作动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例:一狼洞.其中一鼓.作气㈢形容词作动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形容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例:亲.贤臣,远.小人。
尔安敢轻.吾射?㈣使动用法名词(有的由动词、形容词转化而来)有“使宾语怎样”“让宾语怎样”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的使动用法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㈤意动用法动词(有的由名词、形容词转化而来)有“认为宾语怎样”“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动词的意动用法例: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渔人甚异.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二、文言句式㈠判断句1、……者,……也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者,……例:粟者,民之所种。
3、……,……也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谓语后面“者也”连用。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者”、“也”全无,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判断。
例:刘备,天下枭雄。
6、用“为”表判断。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7、用“乃”、“则”、“即”、“非”等表判断,有时也与“也”连用。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吾翁即.汝翁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㈡被动句1、用“于”引起行动的主动者,表被动例:君幸于.赵王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例: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为……所……”表被动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无被动词,主语是行动的接受者例:戍卒叫,函谷举。
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9eca2f6137ee06eef9187f.png)
本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如: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5.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c331c0336c1eb91b375d36.png)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七(上)1)友人惭,下车引之“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3)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5)不知其旨也“旨”,名词做形容词,甘美 6)棹数小舟“棹”,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7)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活用为名词,大水 8)天雨墙坏“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智 10)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11)家富良马“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很多七(下)1)忽啼求之“啼”,动词活用为状语,哭着 2)父异焉“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活用为动词,买 8)策勋十二转“策”,名词活用为动词,记载在策书上 9)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擅长 10)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11)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12)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13)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奇妙的声音14)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攻击,袭击 15)苫蔽成丘“苫”,名词活用为动词,盖上 16)狼不敢前“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7)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8)一狼洞其中“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9)止增笑耳“笑”,动词活用为名词,笑料八(上)1)林尽水源“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失 2)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复前行“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4)欲穷其林“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 5)处处志之“志”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记 6)未果,寻病终“果”名词活用为动词,实现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得灵异,有灵气9)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0)无案牍之劳形“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11)不蔓不枝“蔓”名词活用为动词,生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节 1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做状语,用箬篷 13)石青糁之“石青”名词做状语,用石青;“糁”名词活用为动词,凃染1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活用为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15)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起左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竖起 16)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活用为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17)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18)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19)选贤与能“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能干的人 20)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中年人;“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幼童21)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客人2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2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24)晴初霜旦“霜”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霜25)空谷传响“空谷”名词活用为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 26)相与步于中庭“步”名词活用为动词,散步 27)天下之伟观也“观”动词活用为名词,景观,景象 28)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 29)皆披发文身“文”名词活用为动词,画着花纹 3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蹈于水面者“标”名词活用为动词,树立,举 31)与余舟一芥“芥”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小草一样 32)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八(下)1)任意东西“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或向西 2)猛浪若奔“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竞”动词活用为状语,争着 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高远 5)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6)横柯上蔽“上”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边 7)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了解,知悉8)亲旧知其如此“亲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亲戚朋友 9)以乐其志“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1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辱没 11)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吃光 12)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1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活用为动词,行千里 14)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15)手自笔录“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笔”名词做状语,用笔 16)余立侍左右“立”动词活用为状语,站着17)腰白玉之环“腰”名词活用为动词,腰佩 18)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鲜美丰盛的饭菜 1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做状语,向西 20)下见小潭“下”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下 2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做状语,在空中22)日光下澈“下”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下23)俶尔远逝“远”名词活用为状语,向远处24)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做状语,向西南 25)斗折蛇行“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做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2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牙那样 27)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8)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9)近岸“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 30)隶而从者“隶”名词活用为动词,跟着31)百废俱兴“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各种荒废的事业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名词做状语,在……之前3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州郡的长官34)然则北通巫峡“北”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北35)而或长烟一空“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散 3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7)山行六七里“山”名词活用为状语,沿着山脉 38)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在前面 39)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跑 40)鳞浪层层“鳞”名词做状语,像鱼鳞一样41)泉而茗者“泉”名词活用为动词,汲泉水;“茗”名词活用为动词,煮茶喝 42)罍而歌者“罍”名词活用为动词,端着酒杯43)红装而蹇者“蹇”名词活用为动词,骑驴九(上)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2)尉果笞广“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3)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4)夜篝火“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间。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e5a6a23169a4517623a341.png)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15b11ef7ec4afe05a1df26.png)
初中文言文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人《公输》2、为与此同类《公输》3、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4、4、号为张楚《陈涉世家》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父利其然也。
2. 故人不独亲其亲。
3. 心乐之。
4. 鞭数十。
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7. 一狼洞其中。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 惟吾德馨。
11. 不蔓不枝。
12. 石青糁之。
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14. 每至晴初霜旦。
15. 皆披发文身。
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18. 策之不以其道。
19. 腰白玉之环。
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1. 手自笔录。
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3. 名之者谁
24. 泉而茗者。
25. 罍而歌者。
26. 红装而蹇者。
27.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8. 置人所罾鱼腹中。
29. 夜篝火。
30.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1.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32.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33. 以光先帝之德。
34. 深入不毛。
35. 吾义固不杀人。
36. 环而攻之而不胜。
3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8.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9. 人恒过。
4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1. 惠子相梁。
42. 神弗福也。
43. 公将鼓之。
4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 学而时习之。
2.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 石青糁之。
5.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6. 故外户而不闭。
7.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9.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0. 日光下澈。
11. 窗扉皆洞开。
12. 其一犬坐于前。
13. 与余舟一芥。
14. 斗折蛇行。
15. 犬牙差互。
16.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7.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 父异焉。
2. 邑人奇之。
3. 渔人甚异之。
4. 天下苦秦久矣。
5. 固以怪之矣。
6. 吾妻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
1. 忿恚尉,令辱之。
2. 以乐其志。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4. 凄神寒骨。
5. 而竖其左膝。
6. 必先苦其心志。
7. 劳其筋骨。
8. 饿其体肤。
9. 空乏其身。
10. 行拂乱其所为。
11. 然后知生于忧患。
12. 死于安乐。
1. 京中有善口技者。
2. 香远益清。
3.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4. 互相轩邈。
5. 亦不详其姓字。
6. 辱于奴隶人之手。
7. 一食或尽粟一石。
8. 恢弘志士之气。
9. 亲贤臣,远小人。
10.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1. 天下顺之。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 温故而知新。
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3. 回清倒影。
4. 将军身被坚执锐。
5. 此皆良实。
6. 攘除奸凶。
7.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天下之伟观也。
4.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 猛浪若奔。
6. 入则无法家拂士。
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 无丝竹之乱耳。
2. 无案牍之劳形。
3. 卧右膝。
4. 诎右臂支船。
5. 作则飞沙走砾。
6. 所以动心忍性。
7.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
特殊句式
1.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 时人莫之许也。
3.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 忌不自信。
5. 何苦而不平
6. 白雪纷纷何所似
1. 此为何若人
2. 何以战
3. 吾谁与归
4. 宋何罪之有
1. 撒盐空中差可拟。
2.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3.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4. 胡不见我于王
5.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 舜发于畎亩之中。
7.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8. 夫鹓鶵发于南海。
9.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0. 战于长勺。
11.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2.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3. 皆朝于齐。
14.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 告之于帝。
16. 冷光之咋出于匣也。
17. 受地于先王。
18. 休祲降于天。
19. 欲信大义于天下。
20. 苟全性命于乱世。
22.受任于败军之际。
21.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23. 辱于奴隶人之手。
24.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5.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6. 多会于此。
27.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8.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1.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2. 临崩寄臣以大事。
3. 醒能述以文者……
1.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 马之千里也。
3.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5. 惟危楼一座。
1. 甚矣,汝之不惠!
2.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 全石以为底。
3. 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