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原理,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色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色散。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色光屏、直尺。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棱镜、一张白纸、一把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光穿过云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2. 实验观察:让学生将三棱镜放在白纸前面,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3.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4. 知识拓展: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三棱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5. 总结提升:让学生复述光的色散现象,并提问学生如何验证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7. 板书设计: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六、教学内容:光的折射现象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完整版教学设计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颜料的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⑴演示:让白光分别照射红色玻璃、蓝色玻璃,可以在白屏上分别看到一条红色光带和蓝色光带。
引导学生观察,并告诉学生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⑵演示:重做光的色散实验,在白屏上贴上一张红纸,在红纸上被红光照亮的地方很亮,其他地方较暗,如果用绿纸贴在白屏上做上述实验,则绿纸上被绿光照射的地方很亮,其他地方较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衣服、花朵、图画、彩色电视节目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物体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这节的学习将为我们同学解开这个迷。
活动2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
演示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接着演示:用同样的三棱镜倒放在第一个三棱镜后面,白屏上会出现白光。
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2. 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按相同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应用:彩色电视机色彩的形成。
3.想想做做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要求学生自己做颜料混合的实验
板 书 设 计
1. 光的色散
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2.掌握不同材料对光的色散效应的影响;3.了解各种不同用途中涉及到光的色散的情况;4.能够解答相关知识点的问题并进行扩展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光的色散的基础概念和原理;2.能够分辨不同材料对光的色散效应的影响;3.理解和归纳各种光的色散应用场景;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和实验的引导,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讲授式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引导:我们平常见到的光具有哪些性质呢?(带有颜色、有折射、有反射等)2.探究:1)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用一个棱镜将阳光投影出来,然后用一个白纸或幕布接住让其显示颜色条。
2)教师讲解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扩展和思考:如果我们用不同材料的棱镜进行光的分离,它会产生什么变化呢?3.展示和练习:1)课件展示不同材料对光的色散效应的影响;2)在实验室进行不同材料棱镜的实验;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哪些颜色有更高的反射率?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光的折射,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和感悟?4.总结: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2)安排相关任务,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学生自行到外面寻找各种光的色散效应的例子,汇总后进行展示并讨论。
五、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作品评选等。
2.总结性评价:集中安排一次考试或者期末评价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课程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思考拓展1.对于光的色散原理,你有哪些深刻的认识和看法?2.光的色散在哪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3.对于光的色散,你可以想到哪些创新性的研究和改进方向?。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光学第二节“光的色散”。
具体内容包括:色散的定义,色散现象的成因,太阳光的色散实验,以及光谱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色散的定义,了解色散现象的成因。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解释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3. 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散现象的成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并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纸、光源(如太阳光或手电筒)。
2. 学具:每组一份三棱镜、白纸、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太阳光或手电筒照射三棱镜,将产生的彩色光投射到白纸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一现象。
2. 知识讲解(1)介绍色散的定义,解释色散现象的成因。
(2)通过实验,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
(3)讲解光谱的基本概念,以及光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题目: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形成彩色光带。
请问这一现象是什么?(2)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是光的色散。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太阳光色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讨论实验结果,分析色散现象的成因。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2. 内容:(1)色散的定义(2)色散现象的成因(3)太阳光的色散实验(4)光谱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色散现象的成因。
(2)举例说明光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太阳光色散实验的结果。
2. 答案(1)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角不同,从而分离出不同颜色的光。
(2)光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光谱分析、光学仪器等。
(3)太阳光色散实验的结果:在白纸上形成彩色光带,从红、橙、黄、绿、蓝、靛到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色散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原理。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色散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难点:理解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三、教学准备三棱镜、白色光屏、手电筒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物理现象,光的色散。
大家见过彩虹吗?生:见过。
师:那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光的色散有关系哦。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拿出三棱镜、白色光屏、手电筒)师:我用手电筒照这个三棱镜,大家看看光屏上会出现什么。
(开始实验)生:哇,出现了好多颜色。
师:对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颜色呢?谁来说说看。
生:是不是光被分开了?师:非常棒!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就被分开了,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这就是光的色散原理。
那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的色散现象呢?生:有时候在阳光下看水珠也会有彩色。
师:说得对,这也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那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加深下理解吧。
(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光的色散实验)师:都看到现象了吧?通过实验,大家对光的色散是不是更清楚啦?生:是的。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和实验操作,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今后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通过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颜色。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生疏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试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学问,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沟通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生疏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进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学问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表达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学问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学问与颜料混合的学问相结合呈现出七彩的世界。
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试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看、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试验事实资料,感悟试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演示试验、光的三原色的混合试验演示。
三、教学策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
通过小组试验、争论、沟通,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分,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缘由,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看不见的光。
看不见的光,其内容抽象,在理解方面难度较大,找准切入点是关键。
本课承受先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探究其特征和缘由,进而再回到生活中查找实际应用。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光学的巨大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善的统一,培育他们理性的规律思维力气和辩证的推断力气。
《光的色散》教案(精选5篇)
《光的色散》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的5篇《光的色散》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光的色散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光的色散教案篇一教材简析:本次《语文七色光》是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的一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内容,它共分四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日积月累、知识窗和由学生搜集小笑话、小幽默等为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大家一起来”。
旨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多途径,突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内外的沟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设计理念: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生动、逼真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两个基本理念:一是努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语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奇情妙趣:二是打破教材原来的板块顺序,先带领学生走进充满奇情妙趣的语文世界,再以语言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去进行表达和运用,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教学目标:1、填词训练,了解语言的某些规律,夯实语言文字基础。
2、积累成语,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
3、积累名人名言,使学生逐渐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良好习惯。
4、了解“国际盲人节”的有关知识,用爱心去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1、字词的综合性练习、日积月累和大家一起来。
2、理解名人名言所蕴涵的内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领略其中的无穷乐趣。
先来唱响《七色光》(学生随音乐齐唱歌曲),欢迎大家带着七彩梦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
二、一起练一练。
1、智填词语。
(1)情境创设。
(课件出示)瞧,一只快乐的白鸽带着七彩梦从远方飞来了,它在向同学们汇报这一路来它看到的美丽景色呢!同学们仔细听……哎呀,小白鸽飞得太高了,我们听不清,那只有靠同学们自己来想象了,有信心吗?(文字随图片依次出现)小白鸽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带着自己的七彩梦,飞过()的云,飞过()的山,掠过()的塔。
光的色散说课稿[5篇范例]
光的色散说课稿[5篇范例]第一篇:光的色散说课稿4.5《光的色散》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力图展现光学是有用的。
在光的传播规律学习之后,通过感性认识的丰富,表现光学知识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即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结合展现出七彩世界。
教材安排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生动的事实材料,感悟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
【教材重难点】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色光和颜料的混合学生探究的价值不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②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③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②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②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④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四、【方法手段】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实例情境,逐步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顺利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通过联系前一节光的折射内容并模仿伟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实验,让亲身经历探究学习和思考,使学生意识到观察、质疑、实验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学法上采取:观察法、实验探究、归纳法。
《光的色散》优质教案设计(精选
《光的色散》优质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光的色散》。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经过三棱镜可以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掌握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能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颜色的光在色散过程中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彩虹形成原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的认识,观察光的色散现象,了解色散过程中光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色光光源、幻灯片、彩虹图片。
2. 学具:每组一个三棱镜、白色光光源、白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2. 理论知识讲解:(1)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2)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3)彩虹形成原理:雨后天空中的太阳光经过水滴的折射、反射和色散,形成彩虹。
3. 实验演示:(1)将三棱镜置于白纸前,用白色光光源照射,观察白纸上的彩色光带。
(2)调整三棱镜的角度,观察彩色光带的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并记录下来。
5. 例题讲解: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六、板书设计1. 太阳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 光的色散现象:三棱镜对光的分散作用。
3. 彩虹形成原理:雨后天空中的太阳光经过水滴的折射、反射和色散。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2)为什么彩虹总是出现在雨后?2. 答案:(1)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三棱镜对光具有色散作用,使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 光的色散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3. 光的色散原理:光的折射和色散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规律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光照射下的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的颜色。
2. 讲解光的色散概念:介绍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3. 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规律。
5. 讲解光的色散原理:讲解光的折射和色散规律。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光的色散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设置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棱镜、太阳光、白色屏幕、彩色笔。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棱镜、一张白纸、一把彩色笔。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5篇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光学》第四章第三节“光的色散”,主要内容包括: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形成原理,以及三棱镜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太阳光的组成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操作,三棱镜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棱镜、白屏、光源(如手电筒)、尺子。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彩虹的颜色分布。
(2)提问: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2. 例题讲解(1)讲解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太阳光的组成。
(2)以三棱镜为例,讲解光的色散实验操作步骤。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动手操作三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2)测量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角,分析折射角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4. 知识巩固(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2)讨论太阳光为什么是白色的,以及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2. 太阳光的组成3. 彩虹的形成原理4. 三棱镜实验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解释太阳光为什么是白色的。
(3)简述彩虹的形成原理。
2. 答案:(1)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通过介质时,不同颜色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分离的现象。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因其折射率不同,所以呈现为白色。
(3)彩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反射、再折射后形成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所以形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经过探求活动,确认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存在;(4)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运用和防护;2.进程与方法初步尝试运用转换的方法将不可见的事物经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停止研讨的方法,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求的学习活动,培育先生尊重客观理想、实事求是的迷信态度。
(2)经过探求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先生取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光的色散、不可见光。
2.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知识解释五颜六色的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求法,讲授法四、教具:多媒体等。
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布置:1课时七、教学进程:(一)温习提问,引入新课请同窗回想前一节学习的内容,回答:光的折射时遵照什么规律? (先生回答,教员总结)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达方向不改动。
在折射光阴路是可逆的。
[复杂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普通不等(空气中大)]。
[思索] 白光射到玻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先生猜想) [多媒体展现图片] 以下这些你见过吗?[思索] 你见过彩虹吗?它们是怎样发生的?你画过这样美术作品吗?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引入] 同窗们明天学完第四节光的色散(板书)就能完整回答这些效果。
(二)停止新课[想一想] 太阳光是白色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大家猜猜看)我们用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想能否正确?1、光的色散同窗们看课本图4-30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是不是怎样,我们用以下实验来探求它们。
[演示]照以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先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初中物理_第5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光的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探究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分解太阳光,进行色光混合的实验中,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并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和色光的三原色。
2、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用: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白纸、手灯、三菱镜、色散演示仪、三原色合成试验器、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白纸、三菱镜、三原色合成试验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二、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三、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四、看不见的光光谱(一)红外线(二)紫外线及其利用【课题】投影仪光的色散【创设情境】雨过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彩色的桥”悬挂在半空中,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亲眼目睹美丽的彩虹呢?【过渡】想不想亲自动手再现一次“彩虹桥”呢?我们也可以让手灯经过三棱镜,然后照到白纸上来试试看。
【学生分组实验】让一束手灯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折射出的光照射到白纸上,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动手操作的欲望)【成果展示】通过以上现象能够说明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增强信心)【归纳总结】太阳光或者手灯光是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色散》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等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学生回答。
(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1、光的色散学生完成实验4-30(上次作业),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学生回答:白光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变成了彩色,具体的是七种颜色的光,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光的色散”。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形成原理,以及光的折射与反射在色散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的组成,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太阳光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棱镜,白屏,实验光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个三棱镜,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彩虹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2. 观察:学生分组使用三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 讲解:教师讲解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形成原理。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光的色散实验,验证彩虹的形成原理。
5. 例题讲解:讲解光的色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色电视、投影仪等。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观察现象: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太阳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虹形成原理:光的折射与反射2. 光的色散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2) 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光带?(3) 简述彩虹的形成原理。
2. 答案:(1) 光的色散现象是指白光经过透明介质(如三棱镜)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速度不同,发生折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彩色光带的现象。
(2) 因为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经过三棱镜后,不同颜色的光因折射角度不同而分离,形成彩色光带。
(3) 彩虹的形成原理是:阳光射入水滴后,经过折射、反射、再折射的过程,形成彩色光带。
4.5光的色散教案7篇
4.5光的色散教案7篇4.5光的色散教案篇1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色光的混合。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学生光源,三棱镜,红玻璃片,蓝玻璃片五、教材分析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
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六、教法思考本节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
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温故知新:光的折射的两道习题。
导入: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
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
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
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徐胜
一、教学课题:光的色散
二、设计思想:师生互动、实验探究、作图分析相结合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棱镜及作用,掌握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复色
光。
掌握红到紫光速度,折射率的大小比较,解释彩虹
的成因。
了解全反射棱镜的相关知识、掌握全反射棱镜
的两个重要光路图,了解一些利用全反射棱镜的例子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
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
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观
察与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四、教学手段:课件PPT、三棱镜、激光笔(红色、蓝色)、白光源(投影白光)、光屏等。
五、教学实录:
1.引入新课:“读经典、猜谜语”
师生:全体诵读:《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师:(情感教育)这首词生动的描写了大柏地的壮
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
其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指什么?
给同学们看几幅美丽的彩虹图片,介绍人们对彩
虹的比喻,彩虹是嫦娥在云端歌舞时挥起的彩绸;彩虹
是仙女为窥视人间在云中搭起的彩桥。
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彩虹是怎么产生的?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
2.认识棱镜、探究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1)认识棱镜:
师:展示几块棱镜给学生看
棱镜定义: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透明体。
(2)探究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师生:(做一做)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参与
让一束红色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让大家找一找出射光线。
看有什么特点?(全体同学观察现象)
生:(做一做)再请两位同学在
黑板上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一
束光线斜射到一块玻璃三棱镜上,
画出光折射的情况.(其余学生在下面作图)
师:(分析现象)光线从棱镜另一侧面射出时向底
面偏折。
注意:底面是相对而言的。
师:引导学生回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
转,运用偏转角描述偏转程度。
请问我们该引入一个什么物理量来描述棱
镜对光的偏折作用呢?
定义偏折角: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如图
角为偏折角
师生:分析偏折角跟棱镜材料的折射率关系,
得结论“折射率越大,偏折角度越大”。
3.探究光的色散:
师生:利用投影光源(设置为空白幻灯片,此时投出的光为白光)请一位同学和自己分别用一块三棱镜对着白光源,转动棱镜,观察现象,大家可以看到彩色的
亮带,这条亮带就叫做光谱。
师:(利用PPT展示图片)分析彩色条纹分布情况与光照方向、棱镜摆放位置的关系。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各种颜色的光(2)各色光向底边偏折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分析原因: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
成的.由于介质对不同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通过介质后偏折程度不同,所以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
定义: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叫做单色光。
复色光:由各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师:比较红光到紫光,折射率从小到大,速度从大到小。
做一做:例题:一束红光、一束蓝光以同样的入射角射向棱镜,试做光路图
生:分析色散原因:
师:总结各种颜色的光速度不同,折射率不同,偏折角度不同。
4.形成彩虹的原因
生:(做一做)学生利用手中的棱镜对着日光灯、
窗户观看。
(观察现象)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与彩虹极其
相似。
师: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你知道彩虹是怎么产生的吗?
我们先来听听歌星的回答,放“真心英雄”
片段。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调动学
生一起唱。
请同学回答产生彩虹的条件?
师生:分析彩虹成因:雨后天空中有很多小水滴,
它们好像一个个的小棱镜,阳光透过大气层进入小雨滴
上时会发生折射,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并且从
外向内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形成弧形的彩虹。
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彩虹,那么你们心中的彩虹是什么哪?(情感教育)
5.课堂小结
(1)棱镜
①认识棱镜
②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可以改变光的传播
方向。
(2)光的色散
①观察色散现象白光是复色光
②分析色散现象的成因介质对不
同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3)解释彩虹的成因
五、作业布置
课外探究一:根据所学知识来“人造彩虹”
课外探究二:探究全反射棱镜
师: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师生:做一做用红色激光分别垂直等腰直角三棱镜
的直角边或斜边入射观察现象
发生全反射现象:棱镜使光路发生90°或180°的偏折
定义: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
生: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一束单色光分别垂直
等腰直角三棱镜的直角边或斜边入射的光路图。
临界角c=42
应用:作反射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其效率和清晰度都优于平面反射镜.
潜望镜、自行车尾灯等
课外探究三:探究棱镜成像
六、板书设计(主要由PPT呈现)
1.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学生作图),讲解偏折角分析图。
2.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色散现象分析图)
学生做例题图。
3.比较各色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折射率的关系
比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定位:1、物理科普常识课
2、学生轻松越快的学
本节课亮点:1、新课引入(毛泽东诗词)
2、找到白光:(利用投影白光)
3、齐唱“真心英雄”歌曲励志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紧扣课题
4、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多
个人收获:1、找到白光源,2、认识一个字鏖战
不足:1、没有找到两种颜色的激光笔
2、学生小组实验没有时间开展,还好可以与课后人造彩虹一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