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朝鲜族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1课 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北伐战争一、教学设计思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

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历史教材及地方史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

《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

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

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武昌战役胜利前夕》,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找资料,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自我教育。

加深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本课教学中我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李大钊,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回顾,使学生吸取经验教训,能够指导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正确处事。

二、教材分析本课在第三单元中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1、从师生交谈中看出,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学案

第11课北伐战争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黄埔军校的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过程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

2、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讲述战争过程,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感性认识。

3、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4、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充分展现课文中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有关黄埔军校的有关信息请看书找出:军校全称:时间:地点:校长:政治部主任:2、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呢?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呢?(从导入框的内容开始看出尤其是那副对联)3、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培养革命者的学校呢?请同学们阅读52页最下面一段小字,找出答案。

4、那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起到了什么作用?(在59页第一段末)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内容.二、北伐胜利进军。

1、请同学们自读60页第一自然段,找出如下的问题。

北伐的目的、时间、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役:北伐的过程:影响:2、北伐开始后,它的战况怎样呢?北伐军中有一支著名的部队就是他们的代表:60页小字部分就是一个有关叶挺独立团的故事。

请同学们自读一遍。

3、那么北伐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呢?然而,就在北伐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进入高潮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黄埔军校的成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用意》,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线路,培育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熟悉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非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一、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目标的内容并标记。

二、要知道黄埔军校的成立和北伐战争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后的功效。

四、自主学习(自学15分钟,完成并掌握下列内容。

)(一)(阅读讲义“黄埔军校的成立”一目,完成1—5小题。

)一、黄埔军校成立的时间是,地址在。

开办者是。

2、黄埔军校是在和的帮忙下成立的。

3、黄埔军校原名是。

4、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是,政治部主任是。

5、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材,为成立奠定了基础。

(二)(阅读“北伐胜利进军”一目,完成6—16小题。

)六、北伐战争的组织者是,目的是,。

7、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8、北伐开始的时间是。

北伐的总司令是。

9、北伐的主要战场是、。

10、北伐的主要战役有、、。

11、北伐战争中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争的是领导的独立团。

12、北伐战争中在湖北和湖南战场基本上消灭了的主力。

13、北伐军在打败吴佩孚后,又集中力量进攻,消灭了的主力。

接着,北伐军乘胜沿长江东下,直捣。

另一路北伐军也从福建进入、。

14、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打到,声势震动全国。

15、年初,国民政府从迁到。

4月,北伐军又挥师北上,进攻的军队。

16、在北伐胜利进军时,、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戮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失败,也破裂了。

(三)(阅读“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目,完成17小题。

)17、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年月,在成立“国民政府”。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第12课“北伐战争”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二课,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国民革命运动中最精彩的一页。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后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全国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同样是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一页,国共两党最终分道扬镳,十年内战的火药味逐渐弥漫开来。

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是本课的难点,理解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一党专政、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性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二次合作、各自领导军队进行联合行动的原因。

正因为蒋介石排除异己、屠杀革命者、制造白色恐怖,才有了后来中共毅然决然的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十年内战开始。

当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开始凸现出来,“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本课在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学生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之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少,基础知识的认知应该没有大问题;学生具备分析归纳问题、解疑释难的基本历史素养,能够积极思维、大胆展示,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意识很强;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历史知识的储备也不错,课前预习到位;学生对学科的教学模式非常熟悉,每个环节的任务都心中有数、驾轻就熟,课堂的进程很流畅。

但是,由于教材比较简单,对历史事件的阐述比较粗放,而历史本身与学生生活的交叉点又很少,因此学生难以对历史事件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补充作依托,教师的讲解作辅助,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

另外,学生的思维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细致,教师的点拨引导非常必要。

最后就是关于历史课堂的德育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就会陷于一种生硬的境地,因此需要教师精心灵活的设计,以学生为本,点击学生的趣点,实现学生的心理共鸣。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学案新人教版

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办立;北伐战争的时间、目的、北伐对象、主要战场和战役,知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地点、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阅读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二、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1、年,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了,简称黄埔军校。

2、黄埔军校最初由任校长,后来由任政治部主任,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

3、年,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由率领的第4军独立团奋勇作战,为第4军赢得“铁军”称号。

4、当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和叛变革命,他们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失败了。

5、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和的利益,是个反动政府。

(二)、问题探究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建黄埔军校?2、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重要战役?3、叶挺独立团为什么如此英勇善战?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三)系统总结:(四)巩固训练:1、“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学校的创办者是()A.李大钊B.毛泽东C.孙中山D.蔡元培2、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国民党办了一所学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这所学校是()A.保定士官学校 B.云南讲武堂C.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中国陆军学堂3、“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1926年北伐的主要战场是()A.湖南、湖北 B.江西 C.广西 D.福建、浙江5、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独立团是由谁领导的?()A、叶挺B、朱德C、陈毅D、刘伯承6、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哪几派军阀?()①段祺瑞②张作霖③孙传芳④吴佩孚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下列属于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有()①桂林战役②武昌战役③贺胜桥战役④汀泗桥战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蒋介石实行屠杀共产党人的政策C.国民政府进行北伐D.中原大战蒋介石取得胜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学案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学案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A、孙中山 B、蒋介石 C、毛泽东 D、周恩来
2、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对抗也有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 )
A、南昌起义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C、抗日战争D、北伐战争
3、“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其“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总理”即孙中山。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在当前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中,仍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包括海峡两岸的合作、对话,为了促进两岸关系,大陆送给台湾一对大熊猫,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有何含义?
【快乐收获】
歌谣记忆
孙中山开一大, 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 黄埔军校建立啦。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埔军校的建立:创建: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_______年5月,国民党在_______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领导人:校长______________,政治部主任__________。办学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埔军校的建立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三个标题: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完成下面问题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时间:_________年4月蒋介石在________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北伐战争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接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的三大武装起义。

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

重点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及北伐战争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对学生有重要思想教育意义。

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视频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国民革命歌》歌词,同时播放视频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教师:上面这首歌曲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今天让我们走进11课北伐战争,共同感受那段令人振奋而又震惊的岁月!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歌曲,能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主要战役的经过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共合作,那么国共合作后,他们共同进行了哪些斗争呢?(2)学生回答: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或英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讨论,整理研究成果,准备进行汇报。

4.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5.案例分析(1)让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相关视频,了解战役经过和英雄人物事迹。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7.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课文,梳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中英雄人物的事迹报道。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了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程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展示和作业完成中,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导学案

第11课北伐战争【学习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立时间、地点、领导机构,了解其创立的历史意义。

2.识记北伐战争开始时间、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了解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3.识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认识其性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50~53,在下面时间轴上相应时间点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写在时间轴的下方。

1924年1月1924年5月1926年7月1927年4月活动二:阅读材料,加深对黄埔军校创立的理解。

黄埔军校,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全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第六期有武汉分校),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政府迁台时迁至台湾高雄凤山。

——摘自《百度百科》结合材料和课本P50相关知识请回答:(1)黄埔军校创立于何时,校长和第3任政治主任分别是谁?(2)黄埔军校创立有什么历史意义?活动三:阅读材料,加深对北伐战争的的理解。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

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摘自《百度百科》结合材料和课本P51-52相关知识思考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检测反馈】()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右图“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是A.武汉B.广州C.上海D.南京()2.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中共领袖是A.陈独秀B.毛泽东C.朱德D.周恩来()3.下列哪项不属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的是A.张作霖B.吴佩孚C.孙传芳D.袁世凯()4.小明同学是惠州人,他自豪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教案)
---------------------------------------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目的、对象、战场、战
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过得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
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本课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讲授新课
根据自学提纲,完成基础自探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的标志性产物)
党代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作用:军事训练和
廖仲恺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历史第11课导学案

八年级上历史第11课导学案

第11课、北伐战争【学习目标】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认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学习重难点】1、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重点。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难点。

【知识梳理】(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时间:年月。

2、地点:。

3、校长:;政治部主任:;4、作用:。

(二)、北伐胜利进军1、开始时间:年2、目的:。

3、总司令:。

3、主要对象:、、三个军阀4、主战场:、。

5、先锋模范:攻克、被誉为“”6、取得的胜利成果:。

7、结果:北伐战争夭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8、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时间:年月2、实质:。

【学习探究】1、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2、列举孙中山从事的一系列重要革命活动【学习检测】1、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到他参加的事件是()A、掀起新文化运动B、领导辛亥革命C、领导北伐战争D、出席中共一大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说道:“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①武昌起义②黄埔军校创办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4、有一名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在晚期多次提及建校之初的四位领导,其中回忆有误的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李大钊5、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的三大武装起义。

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

重点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失败、某某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及北伐战争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对学生有重要思想教育意义。

2.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与历史的接触,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但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授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北伐战争小故事,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与方法】激情导入,引出主题展示图片(连战握手):2005年4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的北大厅,中共中央总书记微笑着伸出右手,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也微笑着伸出右手,两只手伸过最近处距离只有135公里的某某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有人说,两党领导人的这次历史性握手,是国共两党走向第三次合作的起点。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情况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一起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让同学们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国共合作之后,在中某某苏联的帮助下孙某某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展示幻灯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某某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讲述军校建立的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北伐战争 教案01(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北伐战争  教案01(2)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创设情景:
展示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革命活动有哪些?结果如何?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等革命活动,试图挽救民族危机,但都以失败宣告结束;与此同时,中共成立后,按照中共一大的党纲要求也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也同样以失败结束。正当双方对革命的前途迷茫之际,在苏联的帮助下,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国民革命。请学习本课。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历史事件,通过丰富的联想,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过程与
方法
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通过本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历史事件,通过丰富的联想,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2019年12月2日
(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
(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
(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拓展延伸
在当前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中,仍需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包括海峡两岸的合作、对话,世界各地区的合作,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等。为了促进两岸关系,大陆决定送一对大熊猫给台湾,你知道我们给它们取的什么名?有何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北伐战争
目标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对象。

基础知识
一、黄埔军校建立
1、背景:
(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2)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时间:1924年5月。

3、地点:广州黄埔。

4、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5、目的: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6、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7、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时间:1926—1927年。

4、领导者:广东国民政府。

(总司令:蒋介石)
5、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6、重要战役: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中表现神勇;武昌战役后吴佩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

然后,北伐军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7、战果:
(1)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

(2)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3)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1927年4月,北伐军又挥师北上进攻张作霖的军队。

8、失败标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
9、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主观原因是中共年轻、妥协退让,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10、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要领导人民取得胜利,一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二是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1、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成立时间:1927年4月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3、特点: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二、合作探究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尤其是护法运动后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根本不行,必须创建自己的军队,于是建立了黄埔军校。

2.结合教材,请分析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2、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3、北伐官军浴血奋战,尤其是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4、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密切配合,积极支援。

3.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但为什么国民革命却最终失败了呢?
客观原因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主观原因是中共年轻、妥协退让,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4.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5. 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其反动政策有哪些表现?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三、课堂检测
1、“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学校的创办者是()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孙中山
D.蔡元培
2、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国民党办了一所学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这所学校是()
A.保定士官学校B.云南讲武堂C.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中国陆军学堂
3、“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阅读下面材料:
“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立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惟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具有被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北伐宣言》
(1)据材料,国民革命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2)北伐的总司令是谁?
(3)从北伐宣言中看,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4)宣言中所指卖国军阀主要有哪些?
一、选择题:
1.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蒋介石
B.叶挺C.冯玉祥D.廖仲恺 2.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其目的是()
A.把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
B.抢夺地盘和政权
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的人是()
A.孙中山
B.周恩来
C.廖仲恺
D.蒋介石
4.北伐的主要战场是在()
A.东北战场
B.两湖战场
C.江西战场
D.福建战场
5.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6.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吴佩孚②孙传芳③张作霖④陈炯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7.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革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B.广大北代官兵浴血奋战
C.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D.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配合
8.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蒋介石实行屠杀共产党人的政策
C.国民政府进行北伐
D.中原大战蒋介石取得胜利
二、材料分析题:
9.材料:下面是一所学校的对联,请写出学校的全称和简称。

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三、问答题:
10.该学校由谁创办于何时?校长是谁?周恩来曾担任什么职务?
11.对联体现了学校怎样的办学宗旨?
12.为什么要创办该学校?该校的创办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