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分类、选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分类、选型1.3.3 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碳素结构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1.3.3.1 受拉、受压及受剪时的性能
钢材标准试件在常温静载情况下,单项均匀受拉试验时的荷载—形(F—L)曲线或应力——应变(σ—ε)曲线。由此曲线可获得许多有关钢材的性能。
(1)强度性能
σ—ε曲线的OP段为直线,表示钢材具有完全弹性性质,这时应力可由弹性模量E定义,即σ—Eε,而E=tanα,P点应力称为比例极限。
曲线的PE段仍具有弹性,但非线性,即为非线性弹性阶段,这时的模量称为切线模量,E t=dσ/dε。此段上限E点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弹性极限和比例极限相距很近,实际上很难区分,故通常只提比例极限。
随着荷载的增加,曲线出现ES段,此段表现为非弹性性质,即卸荷曲线成为与OP平行的直线,留下永久性的残余变形。此段上限
S点的应力称为屈服点。对于低碳钢,出现明显的屈服台阶SC段,即在应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变继续增加。
在开始进入塑性流动范围是,曲线波动较大,以后逐渐趋于平稳,其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称为上屈服强度(R eH)和下屈服强度(R eL)点。上屈服强度和试验条件(加荷速度、试件形状、试件对中的准确性)有关;非屈服点则对此不太敏感,设计中则以下屈服强度为依据。
对于没有缺陷和残余应力影响的试件,比例极限和屈服强度比较接近,且屈服点前的应变很小(对低碳钢约为0.15%)。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定屈服点以前钢材为完全弹性的,屈服点以后则为完全塑性的,这样就可把钢材视为理想的弹—塑性体,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双直线。当应力达到屈服点后,结构将产生很大的残余变形(此时,对低碳钢εc=25%),表明钢材的承载能力达到了最大值。因此,在设计时取屈服点为钢材可以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理想的弹-塑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高强度钢材无明显屈服点和屈服台阶。这类钢的屈服条件是根据试验分析结果而人为规定的,故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条件屈服强度是以卸荷后试件中残余应变为0.2%所对应的应力定义的。
高强度钢的应力-应变关系
由于这类钢材不具有明显的塑性平台,设计中不宜利用它的塑性。
超过屈服台阶,材料出现应变硬化,曲线上升,直至曲线最高处得B点,这点的应力称为抗拉强度(R m)。当应力达到B点时,试件发生颈缩现象,至D点而断裂。当以屈服点的应力作为强度限值时,抗拉强度成为材料的强度储备。
(2)塑性性能
试件被拉断时的绝对变形值与试件原标距之比的百分数,称为伸长率。当试件标距长度与试件直径d(圆形试件)之比为0时,以δ10表示;当该比值为5时,以δ5表示。伸长率代表材料在单向拉伸时的塑性应变的能力。
(3)钢材物理性能指标
钢材在单向受压(粗而短的试件)时,受力性能基本上和单向受拉时相同。受剪的情况也相似,但屈服点τs及抗剪强度τu均较受拉时低;剪变模量G也低于弹性模量E。
钢材的弹性模量E=620×103N/mm2,剪变模量G=79×103N/mm2;线性膨胀系α=12×10-6,质量密度ρ=7580㎏/m3。1.3.3.2 冷弯性能
冷弯性能GB232-1988《金属弯曲试验方法》来确定。试验时按照规定的弯曲直径在试验机上用冲头加压,使试件弯成180°,如试件外表面不出现裂纹和分层,即为合格。冷弯试验不仅能直接检验钢材的弯曲变形能力和塑性性能,还能暴露出钢材内部的冶炼缺陷,如硫、磷偏析和硫化物与氧化物的掺杂情况,这些都是将降低钢材的冷弯性能。因此,冷弯性能合格是鉴定钢材塑性应变能力和钢材质量的综合指标。
钢材冷弯试验示意图
1.3.3.3 冲击韧性
拉力试验表现的强度和塑性等性能是静力性能,而韧性试验则可获得钢材的动力性能。韧性是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它用材料在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包括弹性能和非弹性能)来量度,其值为图中σ—ε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总面积,总面积愈大韧性愈高,故韧性是钢材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通常情况是钢材强度提高,韧性降低则表示钢材脆性增加。
材料的冲击韧性数值随试件缺口形式和使用试验机不同而异。GB/T229-1994《金属夏比冲击试验方法》规定采用夏比(Charpy)V形缺口或夏比U形缺口试件在夏比试验机上进行,所得结果以所消耗的功A KV或A KU表示,单位为J,试验结果不除以缺口处得截面
面积。过去我国长期以来皆采用梅氏(Mesnager)试件在梅氏试验机上进行,所得的结果以单位截面积上所消耗的冲击功a K表示,其符号为a K,单位为J/cm2。由于夏比试件比梅氏具有更为尖锐的缺口,更接近构件中可能出现的严重缺陷,近年来用A KV能量来表示材料冲击韧性的方法日趋普遍。
冲击韧性试验
由于低温对钢材的脆性破坏有显著影响,在寒冷地区建造的结构不但要求钢材具有常温(20℃)冲击韧性指标,还要求具有负温(0℃、-20℃或-40℃)冲击韧性指标,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脆性破坏能力。
1.3.4 影响钢材主要性能的因素
1.3.4.1 钢材的化学成分
钢是由各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对钢的性能特别是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铁(Fe)是钢材的基本元素,纯铁质软,在碳素结构钢中约占99%,碳和其他元素仅占1%,但对钢材的力学性能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中提高力学性能的元素有硅(Si)、锰(Mn),有害元素有硫(S)、磷(P)、氮(N)、氧(O)等。低合金钢中还含有少量(低于5%)合金元素,如铜(Cu)、钒(V)、钛
(Ti)、铌(Nb)、铬(Cr)等。
在碳素结构钢中,碳是主要元素,它直接影响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等。碳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提高,而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下降,同时恶化钢的焊接性和抗腐蚀性。因此,为保证焊接性和综合性能的要求,碳结构钢中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在焊接结构用钢中其含量还应小于0.20%。
硫和磷(其中特别是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它们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和疲劳强度。在高温时,硫使钢变脆,又称热脆,焊接时产生热裂;在低温时,磷使钢变脆,又称冷脆。
氧的作用和硫类似,使钢热脆;氮的作用和磷类似,使钢冷脆。由于熔炼技术不断提高,氧氮一般不会超过极限含量,故通常不要求作含量分析。
硅和锰是炼钢时的脱氧剂。同时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含量在规定范围时,不仅可提高强度,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塑性。在碳素结构钢中,硅的含量一般不大于0.3%,锰的含量为0.3%~0.8%。对于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锰的含量可达1.0%~1.6%,硅的含量可达0.55%。
钒和钛是钢中的合金元素,可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
铜在碳素结构钢中属于杂质元素,但在普低钢中加入0.10%~0.15%的铜,其耐海洋大气及工业大气腐蚀的能力可提高1倍以上,但过多的铜将使钢产生热脆倾向。
1.3.4.2 钢材的冶金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