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数学(二)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围绕《时间与数学》这一主题展开,主要内容包括:1.线段长度的比较;2.分钟数的概念;3.时钟的读法与写法;4.一天的时间长度;5.日历的概念与使用。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当能够:1.掌握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2.熟练使用分钟数进行时间的计算;3.熟练读写时钟和使用小时;4.理解一天的时间长度,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5.掌握日历的概念并能够使用。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本次教学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2.1.1 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主题《时间与数学》,并引出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2.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1.2 新课1.比较线段长度: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引导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了解长度的概念和比较方法;2.计算分钟数: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时间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事件进行分钟数的计算;3.时钟的读法与写法: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表盘的时钟,让学生识别和掌握小时的表示方法;4.一天的时间长度:教师向学生介绍一天的时间长度,让学生了解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含义;5.日历的概念与使用:教师向学生介绍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使用日历进行日期的查询和理解。

2.1.3 训练1.比较线段长度:教师让学生进行线段长度的比较训练;2.计算分钟数:教师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钟数的计算;3.时钟的读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时钟的读写练习;4.一天的时间长度:教师让学生进行一天时间长度的计算和理解;5.日历的使用:教师让学生使用日历进行日期的查询和理解练习。

2.1.4 总结1.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2.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取如下方法:1.导入使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一些互动性较强的身体活动、图片或视频资料等方式来激活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运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形式,使课堂氛围比较活跃,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点;3.合理设置课堂任务和问题,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和发问,保证课堂效果的质量;4.采用评价机制,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
教材
分析
年月日的知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具有常识性,本节课探索并解决与日历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各种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目标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学习成果预设:要去寻找全家共同的休息日,需要借助9月份的日历。)
小结:相信借助这张日历,你们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有关时间的数学问题,帮助瑶瑶解决她遇到的困难。
(二)学习运用“做标记”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9月份的日历中,你能找到瑶瑶和她父亲、母亲各自的休息日吗?三个人的休息日都标在同一张日历中,怎样才能进行区分呢?
四、总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对本课内容能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借助日历的帮助,理解题意。
了解,掌握用集合图表示共同休息日的方法,







教学反思
(3)寻找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这么多的标记,你是怎样从中快速找到全家共同休息日的?
(三)学习运用“集合圈”的方法解决问题。
1.认识集合圈。
我们除了可以把这些休息日标记在日历上,还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把找到的共同的休息日记录在圆圈里,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用来记录的圆圈叫做“集合圈”。
2.用集合圈记录共同的休息日。
设计意图
修 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如果你们全家要一起去旅游或看望远方的亲戚、朋友,一般你们会选择什么时候去呢?

小学数学教案二:认识时间的教学方法与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二:认识时间的教学方法与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二:认识时间的教学方法与步骤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概念和正确使用时间,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从小学教育的角度出发,认识时间的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认识时间的教学方法及步骤。

一、认识时间的教学方法1. 图像法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老师可以适当运用图像法,通过图片、图表等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对时间的流逝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例如可以利用时间轴、时钟等图像工具,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2. 游戏法游戏是小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适当的游戏也是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老师可以结合游戏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认识时间的概念,从而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实践法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帮助孩子们提高认识时间的概念的关键,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认识时间的教学步骤1. 将时间的概念简单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了解时间的起源和意义。

通过图像、文字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掌握时间的概念。

2.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时钟、日历等时间工具,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的表达方式等内容。

3. 第三步,教师可以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认识时间的运用,比如学会看钟、识别数字和写出时间等。

4.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时间竞赛、时间画太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进行时间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图像、游戏、实践等形式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结合具体的教学步骤,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时间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6课时教材78-79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找出奇思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确填写集合图。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了解日历中包含的丰富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奇思小朋友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孤儿院探望小朋友,可是奇思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3天休息1天,奇思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一天休息一天。

而奇思只有周六周日才休息,奇思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到孤儿院看望小朋友呢?你们可以帮助奇思解决这个问题吗?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师:奇思的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同位互相说一说)接着提问:奇思的妈妈“每工作一天后休息一天”你觉得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2.课件出示9月份的日历(1)引导学生结合日历具体说一说每个人的休息日都是怎样的规律,理解题意。

(2)用不同符号做标记,找出父母的休息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从日历中清楚地看出休息日是哪一天?尝试用不同符号标记父母亲的休息日。

(3)观察结果,交流各自的发现。

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

学生得出结论后,请生分别观察圈内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师:为什么奇思母亲的休息日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的倍数呢?从这些数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3、请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找出奇思父母、父子、母子、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4、师用多媒体出示9月份的日历表,其中11、12、18、19四个日期用红色笔圈起来,问:仔细观察这四个日期,你发现了什么?(同位说一说后,指名回答)根据生的回答师进行小结:刚才大家发现了横着看,每行的两个数相差1,竖着看,每列的两个数相差7,斜着看,两个数相加的和与另两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那是不是每组都是这个规律呢?我们再来看一组吧!5、师再出示日历表,从中任意圈出4个日期。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如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时间单位,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时器、钟表模型、时间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手册、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运动会比赛,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时间与数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时间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练习。

如:将1小时换算成分钟和秒,或将1分钟换算成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2.难点:时、分、秒之间的复杂换算;将时间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在时间计算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时间,理解时间单位换算。例如,通过设计“小小时间管理员”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读取时钟,进行时间计算。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如动态时钟、时间计算卡片等,直观展示时间单位换算过程,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调查提示:记录每种电器每天的使用时间,根据电能消耗公式(功率×时间)计算电费。
4.创作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数学小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时间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提高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
-故事要求:故事内容要包含时、分、秒的换算及时间计算,情节生动有趣,能够反映时间的重要性。
5.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现象,如光影变化、交通信号灯等,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
-观察提示: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观察同一地点的光影变化,思考时间与光线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间单位换算、时间计算、速度与时间关系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二)三年级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一)授课班级:三(2)班教学题目:时间与数学(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思想。

2、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体会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感受集合思想并学会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观察水平和开放性思维水平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前面我们相关时间的知识,现在大家回忆下,前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生1:年、月、日生2:24时计时法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时间相关的数学问题。

板书:时间与数学(一)二、新课教学1、口算练习23×4= 50×2=300×5= 29+16=48÷8= 76-19=2、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

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飞飞周六休息、周日休息,请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1)请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8、12、16、20、24、28、3、4、10、11、17、18、24、25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父亲的休息日母亲的休息日飞飞的休息日(2)找出父母共同的休息日、父子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初步介绍,了解倍数的概念3、观察日历找规律前面我们学习了相关日历的知识,看一看9月份的日历,你读出了什么数学信息?(复习日历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看看日历中隐含着什么规律?(1)认真观察加框的4个数有什么规律,你发现了什么?(2)认真观察加框的9个数有什么规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横着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如12比11多一竖着看:下面的数字比上面的多7,如14比7多7斜着看:交叉数字相加,他们的和相等,如11+19=30 18+12=303、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a.先独立完成b.全班反馈交流c.观察数字发现规律,(2)练一练第二题板书设计:时间与数学(一)休息日观察日历中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时间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这一章节的内容包括钟面的认识、时间的计算、计时工具的发展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时间的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一年级时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为本节课的时间计算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还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钟面的认识,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钟面的认识,时、分、秒的概念,简单的时间计算。

2.难点:时间计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钟面模型、计时器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PPT、作业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早上7点钟起床,吃早餐用了20分钟,他什么时候离开家去上学?”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间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向学生介绍钟面的认识,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时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计时器、钟面模型等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时间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时工具有哪些发展变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三篇

【导语】“时间与数学”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的最后⼀个内容,是根据学⽣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的⽣活实际设计的⼀系列数学活动情境。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法:在观察⽐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步提⾼观察能⼒和发现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的观察能⼒和开放性思维能⼒。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步提⾼观察能⼒和发现的能⼒。

教学⽅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活动⼆次备课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亲每天⼯作3天休息⼀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作⼀天休息1天,你⼜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按要求在⽇历上分别标出⽗亲、母亲、奇思的休息⽇,可以分别⽤不同的符号表⽰,然后进⾏反馈。

3、进⼀步引导学⽣:根据奇思⼀家3⼝的休息⽇,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历中的规律 1、观察⽇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的发现 3、观察⽇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在⽇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篇⼆ 教学⽬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的⽣活都是有规律的。

每天我们到⼀定的时间就会做⼀定的事情。

在这样的作息时间⾥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飞飞的⽗亲是⼀名⽕车司机,每⼯作3天后休息1天。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0页例1。

【学习目标】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会读写几时半。

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学习难点】会读写几时半。

【学习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引入,感知关系(1)“报数”游戏。

游戏规则:请12名同学站在讲台上,先1个、1个地报数,台下同学记录最后一名同学报到几;再5个、5个地报数,台下同学记录最后一名同学报到几。

(2)全班同学分组参与游戏。

(3)师生小结游戏中数的规律。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有12个数字朋友,同时它们也和60这个数有关系。

(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请学生尝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体验,活动探究。

1.认识1分、几分。

(1)认识钟面。

①仔细观察钟面学具,同桌互相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②数一数钟面上的大格。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

(2)认识1分。

①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课件聚焦钟面上的小格)是什么意思?②让学生在钟面学具上拨出1分,同桌互查。

(3)认识几分。

①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②(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几分?为什么?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或算一算,看看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

④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⑤教师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依次指向1、2、3、4等刻度,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快速记忆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

⑥记忆游戏:同桌两人一人拨动分针到不同刻度数,另一人回答各是几分,可以交换进行。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师生拿起钟面,将时间拨到12时,观察这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教师再拨到12:3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2《认识时间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2《认识时间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2《认识时间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将一年内的日子用月份和日期表示;
2.能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事件。

二、教学重点
1.月份和日期的表达;
2.事件的时间先后排列。

三、教学难点
1.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教具:图片、卡片、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出示一张包含多个事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并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些事件吗?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呢?”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学习
1.讲解月份和日期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2.给学生展示一组事件卡片,让他们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
3.老师指导学生讨论每个事件具体发生在哪个月份、哪一天。

3. 练习
1.让学生自行完成一组事件时间顺序排列的练习;
2.分组让学生相互检查答案,并进行讨论。

4. 拓展
老师可以出示更多的事件,让学生继续练习时间顺序排列,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5. 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如何用月份和日期表示时间,以及排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顺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

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时请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时间与数学》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五单元《时间与数学》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认识钟面,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

一、教学内容1. 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学会读写;3. 单位换算: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及换算;2.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钟、挂图、PPT;2. 学具:钟面模型、计时器、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时间概念,如“早上7点钟,我们开始上早读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2. 认识钟面:讲解钟面的构成,即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3. 时、分、秒的认识:讲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读写练习;4. 单位换算:讲解换算方法,进行例子演示,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1. 钟面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1时=60分,1分=60秒;3. 单位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认识钟面,完成下面的连线:早上7点下午3点晚上9点7时 3时 9时2. 题目:进行时、分、秒的换算,完成下面的填空:1. 1时 = ____分;2. 1分 = ____秒;3. 50分 = ____时 ____分。

答案:1. 60;2. 60;3. 1时 1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钟面的构成和时、分、秒的认识;通过例子演示和随堂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小学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年级:小学二年级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 能够学会用时钟读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2. 能够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如求时间间隔等;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数学教程》第二册;2. 时钟模型或图片;3. 时间问题练习题。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询问学生能否读懂时钟的整点时间;2. 准备一个时钟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自愿上台模拟指针指向不同的整点时间。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用时钟读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2. 学生跟读并练习用时钟读时间,教师适时纠正错误;3. 给学生出示几个简单的时间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4.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时间问题练习题,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解答;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与分析,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布置复习时间与数学的作业,提醒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作业;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读时钟,加深对时间的概念和认识。

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用时钟读时间和解决时间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和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范本完】。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的基本概念。钟表是由时针、分针、秒针组成的,它们分别表示小时、分钟和秒。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一个钟表的运转,了解时针、分针、秒针如何协作显示时间,以及如何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在读取时间环节,学生需掌握整点和半点的读取方法,如:整点时,分针指向12;半点时,分针指向6。
-在时间计算环节,学生需要理解1小时=60分钟的进率关系,学会通过加减法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
(1)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速度和规律。
(2)读取时间时,区分整点和半点,准确读取时间。
(3)进行时间计算时,正确应用进率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在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速度和规律时,学生可能会混淆各指针的运转速度,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读取时间时,学生可能会在区分整点和半点时产生困难,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和反复练习来突破这一难点。
-在进行时间计算时,学生可能会对进率关系理解不深,容易犯错。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1.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二:探究时间概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二:探究时间概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二:探究时间概念时间是什么?孩子们想必都感受过。

在一年四季之中,日夜更替,自然,季节不同,生物间行动与变化也有所不同。

对于小小的幼儿,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时间便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导和教导孩子们探究时间的概念,将会丰富他们的数思维情趣。

本文就为您提供一份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二:探究时间概念。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长度和时间顺序。

2. 掌握时间的基本计时方法,如时钟和日历等。

3. 培养孩子们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增加幼儿对数字的兴趣,为将来小学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带领孩子们逐步认识时间的概念,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量和时间顺序,包括时间单位、时刻点的意义以及日历的功能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内容:1. 认识时间顺序和前后关系。

年月日是最基本的日历单位,孩子们可以用语言将其描述出来(例如:“今天是2024年1月1日,后天是2024年1月3日”),并通过简单的绘图、排列等活动加深大家对时间顺序和前后关系的认识。

2. 认识时刻点的意义。

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利用易操作的钟表教授孩子们数学知识。

通过时钟表盘、时、分的分割、指针的转动等,孩子们可以初步理解学习“几点了”的含义,配合实践练习,掌握几点钟的概念。

3. 熟悉数字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小时、分钟、日、月份、年份等是时间单位,孩子们可以写数字、刻度尺、日历等不同形式来表达时间单位,更好地熟悉这些概念。

例如对于1个小时,可以将整个教室划分为不同区域,感受1小时运动的感觉和时长;对于1分钟,可以将一分钟内孩子们自己能完成的小任务进行时间记录,感受1分钟的时间长度。

三、教学方法1. 游戏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认识时间,例如利用盲人走路、赛跑等游戏告诉孩子们,时间越短,动作的速度就要更快,这样孩子们利用游戏来巩固自己对时间的掌握。

2. 观察法和比较法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父母、老师等成年人的行动和言语,来更好地认识时间的概念,将自然中的时间概念导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

路程、时间与速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路程、时间与速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理解概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下是对本章节教学内容的详细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回顾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
(1)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确保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尝试多种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作业任务。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公式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请学生完成教材第XX页的练习题1-5题,主要涉及速度公式的直接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提高练习:针对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情况,设计以下两道提高题:
(1)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到达乙地。请问甲地与乙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运动员跑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运动员跑步时,如何计算他们的速度吗?”
2.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速度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发现与速度相关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好玩》第三课时《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好玩》第三课时《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好玩》第三课时《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时间与数学》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钟的构成,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钟的构成,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时钟的构成,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难点: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计时器、教学卡片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引导学生发现时钟由时、分、秒三部分组成。

2. 知识讲解:通过电子钟和教学卡片,让学生认识时钟的构成,了解时、分、秒的关系。

3. 例题讲解:用计时器展示一个计时过程,如:一个篮球比赛时长为40分钟,然后让学生计算比赛中的某个时间段,如:第一节比赛时长为10分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如:计算一场足球比赛的总时长和每个半场的时间。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如:如何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分秒1 2 34 5 67 8 910 11 12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完整的时钟,并标出时、分、秒的刻度。

答案:略(1)一个篮球比赛时长为40分钟,第一节比赛时长为10分钟,请问第二节比赛时长是多少?答案:30分钟(2)一场足球比赛总时长为90分钟,每个半场时长是多少?答案:45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如:电影院的放映时间、车站的发车时间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时钟的构成:时钟由时、分、秒三部分组成,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引导他们发现时钟的构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认识时间(2)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认识时间(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7单元认识时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2课时认识时间(2)【教学内容】:课本P92,例题3【教学目标】:1、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时间的方法;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星期天,明明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还要完成作业,他该怎么安排时间呢?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明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明明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

要把明明去踢球的时间找出来。

2、解决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三个时间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检查一下,解答正确吗?4、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根据做事的时间来思考,可以先把不可能的时间去掉,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想一想,应该怎样找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题帮亮亮找出正在做某项事情的时间。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备好课,更要备好学生。

加强课内外的辅导工作。

总之,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和教具进行教学,直观性较强,学生学习积级性也很高。

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钟表模型和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探究新知,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但这节课上下来,我感觉很不满意,因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只有一半的学生会读写时间,在这个过程,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不过我以后一定会把学生教会的。

【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2课时 认识时间(2)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2课时 认识时间(2)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7单元认识时间-第2课时认识时间(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能够运用时钟算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准确读出所指时间。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准确性和耐心性;–增强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

二、教学重点1.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2.运用时钟算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准确读出所指时间。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询问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时间(2)。

第二步:新知解释(1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时钟的结构,明确时针和分针的作用;2.示范时钟算数,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第三步:示范演练(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钟算数练习,强化时钟读数的能力;2.指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掌握时钟的基本规律。

第四步:合作探究(20分钟)1.安排学生自主探究时钟算数的方法,鼓励合作交流;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加深对时间的理解。

第五步:讲评总结(10分钟)1.结合学生实际表现进行讲评,强化正确方法;2.总结时钟算数的核心要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时钟算数的基本方法,通过练习和探究,提高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在随堂练习和合作探究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时间的识别和计算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2.设计一个关于时间的小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准备一份时间相关的分享材料,准备下节课分享。

本节课教案到此结束,希朥同学们在掌握时钟算数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熟练地认识时间,提高时间管理和应用能力。

祝愿同学们学习顺利,进步显著!。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一课时教学内容时间与数学。

(教材第78~79页)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经历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的过程,体会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3.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的过程,体会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时间与数学”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共同的休息日。

师: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

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9月1日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下面是9月份的日历,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自己作答并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奇思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也就是他在9月1日、2日、3日上班,然后9月4日休息;接着是9月5日、6日、7日上班,9月8日休息……这样依次标出奇思父亲的休息日分别是4日、8日、12日、16日、20日、24日、28日。

生2:奇思的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也就是她在9月1日上班,然后是9月2日休息;接着是9月3日上班,9月4日休息……这样依次标出奇思母亲的休息日分别是2日、4日、6日、8日、10日、12日、14日、16日、18日、20日、22日、24日、26日、28日、30日。

生3:我们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奇思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后,可以看出同时标有△和○的日子有4日、8日、12日、16日、20日、24日、28日。

这些都是奇思的父母同时在家的日子。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 ○2 3○4△ 5 ○67 ○8△9 ○1011 ○12△13 ○1415 ○16△17○1819 ○20△21 ○2223 ○24△25 ○2627 ○28△29 ○30师:再用 标出奇思的休息日,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从日历上一看便知道,奇思休息的日子有3日、4日、10日、11日、17日、18日、24日、25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与数学(二)
教学内容:时间与数学(二)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规划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感受统筹规划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取出一张身份证: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看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

每天我们都离不开的就是水,这节课我们就从“水”说起。

关于水,你想说什么?
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喝水问题:
问:你一天喝几杯水?一周、一个月、一年大月和多少杯水?
你想说什么?
2、沏茶水问题:
洗茶壶2分钟,烧水5分钟,放茶叶1分钟,拿茶叶1分钟,沏茶3分钟。

客人来了,你最快用多少时间让客人喝上茶水?你有什么体会?
练习p783
师:谁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是多么应该节约用水呀。

3、小实验:
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

步骤:
(1)往一个纸杯中注满水。

(2)用大头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让水漏进盆内,并开始记时。

(4)完成实验报告
①漏完一杯水用分。

(按正分计算)
②如果坏了的水龙头和这个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那么
1小时漏掉杯水
8小时漏掉杯水
1天漏掉杯水
(5)通过上面的实验,你想说什么?
出示p79你知道吗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