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00182)
00182公共关系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82公共关系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一、公共关系学概念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科,以及人们如何与自然、物质以及社会环境交流的开创性学科。
它研究关系现实世界中的个人
和集体,研究他们之间的交流、复杂的社会价值观和多样化的行为方式。
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学科。
它涉及如何制定政策、如何与其他进行沟通以及如何运用新的媒体来影响民众的多方面知识。
二、公共关系学的原则
1、互惠原则:公共关系学的第一原则,就是互惠原则,即双方都应
获得满意的结果。
此外,要发展健康的关系,双方务必尊重对方,尊重对
方发言,做出诚实的反应,让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2、诚信原则:公共关系学的第二原则是诚信原则,要求双方都要保
持诚实、公正、客观的态度。
双方都应该遵守诺言,保持约定,并且要及
时实现承诺。
3、可行性原则:公共关系学的第三原则是可行性原则,即双方的行
为应根据自己的利益获取而定,既不会让自己太有利也不会让对方太有利。
三、公共关系学的目的
1、加强交流:公共关系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双方之间的交流,通过
改善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共同合作,消除双方的隔阂,使之可以更好地理解
彼此。
2、改善公共形象:公共关系学的主要目的还包括改善公共。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重点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2021年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一)管理论。
卡特利普和林特: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二)传播论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三)传播管理论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四)咨询论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五)社会关系论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另外,《中国职业大词典》里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后来,格鲁尼格教授作了补充: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第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第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第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人际沟通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第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第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一、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一)公共关系状态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公共关系状态包括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两个方面。
3、社会关系状态指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和状况。
4、社会舆论状态指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认知和评价的情形和状况。
(二)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三)公共关系观念(就是公关意识)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核心考点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核心考点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1.[单选]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2. [单选]公共关系学中的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3. [论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1)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数。
①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②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2)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
①从主体上看。
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②从对象上看。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③从内容上看。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
④从方式上看。
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4.[单选]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1.[论述]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
答:组织内部设置公共关系部门有四种基本模式可以选择:(1)部门隶属型;(2)部门并列型;(3)高层领导直属型;(4)公共关系委员会。
2.[简答]公共关系一般人员的日常工作。
答:(1)调查分析人员。
其主要任务是收集信息、预测公众动向和社会发展趋势,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共关系的丁作效果。
并寻找其形成的原因。
(2)计划人员。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分析人员提供的资料,提出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计划和方案。
设计公共关系的项目。
(3)传播人员。
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既定的公共关系目标、计划和方案去开展、管理公共传播活动。
00182公共关系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82公共关系学-目录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的定义2.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3.组织、公众、传播;关系、舆论、形象4.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5.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6.关系、舆论、形象7.组织、公众、传播8.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9.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巴纳姆时期的神话与欺骗10.公共关系职业化;公共关系学科化11.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2.公共关系的五大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13.公共关系的收集信息、辅助决策、提供服务功能14.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功能15.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功能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16.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组织机构、经营范围与特点;公共关系协会的活动内容17.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四种基本模式:部门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共关系委员会18.组织内设的公用关系职能部门的特点19.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20.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21.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22.全员PR管理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23.公众的定义24.公众的特点25.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26.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7.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28.社区公众;国际公众29.内部公众;名流公众30.媒介公众31.顾客公众;政府公众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32.知觉的概念33.知觉的特点34.知觉的选择性35.知觉的偏见36.需要理论的要点37.需要的五个层次38.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39.优势需要决定行为40.态度及其结构41.态度的特性42.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43.霍夫兰的说服模式44.流行、流言、舆论的概念45.流行、流言、舆论的特点46.如何应对流言47.针对流行、流言及舆论中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技巧48.价值观、团体压力、逆反心理的概念49.价值观、团体压力、逆反心理的特点50.针对逆反心理的公共关系对策51.针对价值观、团体压力的公共关系技巧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52.拉斯韦尔的“5W”模式;把关人;两级传播53.5W的含义;把关人的作用;两级传播模式54.受众选择“3S”论;议题设置论55.“5W”模式、“3S”论及在“议题设置”公共关系策划中的运用56.媒介的含义57.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演变58.印刷媒介的概念59.电子媒介的概念60.印刷媒介的特点;电子媒介的特点61.因特网的特点;非语言传播符号的特点62.报纸与杂志的优点和缺点;广播与电视的优点和缺点63.媒体组合的概念;媒体组合的目标64.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媒体组合65.媒体组合的方式66.媒体组合的具体策略第六章公共关系策划与管理67.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68.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69.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70.公共关系策划的各项原则71.公共关系策划的利益性原则72.公共关系策划的客观性原则、公共关系策划的系统性原则73.公共关系策划的可行性原则、公共关系策划的灵活性原则74.公共关系策划管理75.公共关系策划管理“六部工作法”76.公共关系策划书77.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第七章新闻、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78.新闻资料;新闻稿79.策划新闻80.撰写新闻资料和新闻稿81.新闻发布会82.广告的概念;广告的功能83.广告与公共关系的融合;广告策划及其内容84.产品定位及其策略85.广告主题策划86.整合营销传播及其发展87.整合营销传播的特性88.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89.整合营销传播的方法第八章公用关系专题活动90.展览会的类型91.展览会的特点92.举办展览会应做的工作93.展览会吸引观众的技巧94.庆典活动的类型95.庆典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96.开业庆典;周年庆典;乔迁庆典97.重大成果庆典;受到特殊嘉奖庆典98.赞助活动的种类99.赞助的作用100.赞助活动的实施步骤101.赞助活动实施的方法102.对外开放参观103.对外开放参观的目的、规模、时间与人员104.准备宣传材料;选择参观线路;做好解说和接待工作105.做好对外开放参观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第九章组织形象策划与CIS管理106.组织形象的概念;组织形象的分类107.组织形象的基本特性108.CIS的基本构成109.CI战略—塑造组织形象的利器110.组织自我形象;组织实际形象111.组织形象差距112.组织自我形象分析;组织实际形象分析113.组织形象差距分析114.组织形象的构成115.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116.组织形象策划117.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形象118.CIS开发119.CIS开发作业的程序120.VIS的设计与开发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21.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122.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123.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24.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125.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操作程序126.公共关系危机后的形象、声誉恢复---事后管理127.危机传播128.危机传播模型129.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计划130.公共关系危机传播。
00182公共关系学书本知识点整理
00182公共关系学第1章公共关系概论考核知识点:公共关系的定义,相关概念与范畴、历史与发展,功能Public Relations的中文表述可称为“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公众相互信任的关系。
美.格鲁尼格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者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等。
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它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主要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结构);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属性)。
舆论:是指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舆论是无形的关系。
公众舆论和公众关系是等价的。
形象: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良好的公关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深层意义P47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群关系:主要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自考本科科目代码00182公共关系学最新最全自考复习资料自考小抄
公共关系学00182一、单选1、公共关系是现代传播学发展的一个(应用分支)。
2、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
3、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就是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旗手。
4、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俩人出版了他们的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
5、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与(1955年)。
6、组织形象的客观形象是(产品形象)。
7、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是(协凋沟通)。
8、公共关系实务的特殊领域是(危机处理)。
9、(自信的心理)是对公共关系人员职业心理的最基本的要求。
10、(真实)是公共关系工作的生命线。
Ll、(1989年)提出了《(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
12、(现代公众意识)是现代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标志。
13、党派组织、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属于(互复性组织)。
14、(内部公众)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
15、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16、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
17、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即(近因效应)。
18、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影响叫(定型作用)。
19、(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20、在公共关系中,最活跃的形象载体是(人员)。
21、组织的(人员)是最活跃的形象载体。
22、(创新)是良好的公共关系计划的重要标志。
23、(建设型的公共关系)活动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
24、(“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25、(记忆)是一定时期内神经联系的形成和巩固。
26、(文字传播)的信息渗透性比较强。
27、用(手势)运用构成的语言是(身势语言)的主体。
28、影响样本质量的关键在于样本的规模和(样本的代表性)。
29、为了抽取样本,需要有(“抽样框”)反映调查对象人口总体自然特征的基础材料。
00182《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美:蔡尔兹)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基础、结果)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授课笔记知识交流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Relations,中文表述可称为“公众关系”,也可称为“公共关系”.2.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代表人是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他们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3.传播说: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代表人是英国著名公关学者佛兰克•杰夫金斯,他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4.传播管理说: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5.咨询说:侧重于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最具代表是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6.关系说: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代表人物是蔡尔兹.7.协调说: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代表人是王乐夫.8.形象说:从塑造形象的角度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形象,代表人是熊源伟.(一)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1.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活动的三个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2.分析公共关系的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是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行政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其本质属性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3.要考虑这一本质联系在公共关系原理中的渗透性以及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指导性.4.“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关键.(二)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1>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2>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或何种性质的组织活动,都存在公共关系的问题;<3>公共关系只是渗透在组织其他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关系.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1>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管理,这一管理是以优化公众环境,树立组织形象为宗旨的.<2>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它的管理对象是“信息”、“关系”、“舆论”、“形象”这些无形的资产,它的管理手段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传播沟通手段,它的管理目标是调整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提升组织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使组织的整体资产增值.因而公共关系与资金、技术和人才被称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1>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是现代传播学发展的一个应用分支,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构成部分.<2>公共关系学是管理学科和传播学科相结合的产物.<3>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一门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状态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2.公共关系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3.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的成效要以公共关系状态的变化情况为依据.4.社会关系状态:指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状况.5.社会舆论状态: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认知和评价的情形和状况.(二)公共关系活动1.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2.公共关系活动是否自觉、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共关系理论作指导.(三)公共关系观念1.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不仅指导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2.公共关系观念的重要内容:形象观念、公共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等. (四)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意识的理论表现.(一)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1.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公共关系是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是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组织职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二)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1.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2.公共关系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经过传播沟通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作为公共关系对象的公众并不是完全被动,也不是随意被摆布的,其观点意见、态度和行为在公共关系过程中是一系列不断运动变化的因素.(三)传播沟通——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传播沟通是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传播、接收、交流和分享,即运用一定的符号,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对方,对方接收到信息后引起一定的反应,以一定的信息形式反馈回来;通过双向的交流,双方逐渐达到分享信息、相互了解、形成共识的目的.(一)关系 1.“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即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2.主要特征:<1>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2>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3.舆论<1>“舆论”在公共关系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决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2>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舆论是无形的关系.(二)形象1.“形象”在公共关系中是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2.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管理艺术.3.形象的重要性:<1>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是重视组织信誉,组织的公关形象核心是公众对组织信用方面的认知和评价.<2>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之后才考虑建设组织形象的外观;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是形象的本源、形象的实在,是第一性的;组织各种内在形象要素的完善是形成公关形象的客观基础.<3>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是从全局的、系统的、统一的角度来考虑组织形象问题的.<4>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不是单纯靠感官刺激,而要靠理性的说服、靠思想的沟通、靠情感的交流去影响人心;公关形象是持久地全方位传播沟通的结果.(一)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2.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也经常表现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即代表组织的个人与公众群体中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2>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仅是个人.<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物和公众事物.<4>从方式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共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5>人际关系侧重于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侧重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公共关系并不等于人际关系.(二)人群关系1.人群关系主要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2.公共关系与群众关系的联系:人群关系主要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公共关系学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3.公共关系与群众关系的区别<1>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要面对负责的社会公众环境,公共关系需要兼顾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眼前和未来的关系,比人群关系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泛.<2>人群关系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侧重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1.《高卢战记》——一书被公共关系同业工会主席李利·比若称为“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2.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堪称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1.19世纪中叶2.“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3.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4.巴纳姆的信条是“凡宣传皆好事”,这一时期的特点:为了自己和公司扬名,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5.“愚弄公众”的现象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丑闻,在1903年—1912年的10年间,有20000多篇的文章发表,还有社论和漫画,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又称“扒粪运动”、“揭丑运动”).1.艾维·李,在1903年开办了第一家宣传顾问事物所,成为向客户提供劳务而取得费用的第一个职业公共关系人,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由此发端.2.1906年,艾维·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阐明了企业管理的“门户开放原则”,他的信条“公众必须被告知”;艾维·李认为:<1>一个公司、一个组织要获得好的声誉,就必须把真情告诉公众;<2>如果真情的披露对公司、组织不利,那么就应该调整公司或组织的行为;<3>企业与其员工和社会关系的紧张摩擦,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采取保守秘密的做法,妨碍了意见和消息的充分沟通.3.艾维·李的贡献和局限性:<1>贡献:首创了“公共关系”这一门职业,“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的领域,使公共关系这门学科从对一些简单问题的探讨上升为探求带有某些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2>局限性:艾维·李的咨询指导主要还是凭借经验和直感而进行的,缺乏对公共舆论严密的、大量的科学调查,只有艺术性而无科学性.1.爱德华·伯尼斯在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授公共关系课程,并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书中阐述了“公共关系咨询”的概念.2.爱德华·伯尼斯的信条是“投公众所好”,他的主要贡献:把公共关系理论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对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3.1947年波士顿大学成立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培养公共关系学士及硕士.4.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出版了公共关系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成熟,这本书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公共关系正式进入学科化阶段.5.1998年美国当代著名的公关学者詹姆斯·格鲁尼格主持的“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涉及卓越传播的三个层次,并提出了“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其内容包括:<1>传播核心层,即传播部门的知识基础.<2>知识核心层,指高级传播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对传播功能和作用的共识.<3>文化核心层,即组织文化,一个组织的文化提供了培育或抑制卓越传播的更大背景.20世纪20年代后,公共关系首先在美国,继而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1.192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现代经营思想迅速传播开来.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共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推进,日益成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和专门职业,美国是世界公共关系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3.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宣告成立.4.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在英国正式宣告成立.1.80年代初,公共关系首先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由南向北,从东到西,在中国迅速传播.2.我国的公共关系实物得到了较快发展,1986年,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3.我国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培训已初具规模,并逐渐向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正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过渡,其特点和趋势:<1>在公共关系传入的初期,主要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使很多工作人员了解和把握了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2>在南方,深圳市总工会于1985年1月最先创办了公共关系培训班,开我国公共关系培训事业之先河;<3>在北方,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于1985年6月率先办公共关系讲座,为公共关系的及时传播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4>对广大的在职人员进行系统的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使广大在职人员既能全面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能紧密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学以致用;1999年12月,经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广东省劳动厅举行了我国首次初级“公关员”职业上岗培训和上岗考试,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已经正式步入职业化的阶段.<5>我国公共关系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已开始起步.<6>我国公共关系的科学研究也步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7>随着公共关系的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的广泛开展,各种公共关系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也纷纷成立如:(1)1985年,中山大学在广州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公共关系研究协会.(2)1986年12月,在上海成立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协会.(3)1987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4)1991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5)1997年11月15日,成立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为公共关系定下了“公关员”的名称,并正式列入了《中国职业大典》,标志着国家已正式承认了公共关系的职业及制定了公共人员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考核规范.(6)2000年在全国推开公关员的职业上岗考试,标志着我国的公共关系已开始走向了职业化和行业化的道路.1.美国文化体系中三个突出的特点: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理性主义.2.管理科学的鼻祖泰罗的思想及其制度,是理性主义的典型代表,其核心是通过“时间和动作分析”强调对一切活动的计量定额,“人是机器”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代表性口号.3.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梅耶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行为科学”,使社会生活、社会交往更趋开明化、开放化,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及成长的土壤.1.在商品经济之前的自然经济社会,官民之间只有绝对的服从的关系,社会政治生活的特征表现为“民怕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毫无公共关系可言.2.政治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通过代议制、纳税制及选取制来实现.<1>代议制是由各种利益集团推选自己的代表进行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体现与保证.<2>民众关注参与公共政治的动力,主要来自经济上的“纳税制”和政治上的“选举制”两种民主制度;“纳税制”从经济上促使公共政治民主化的动因,“选举制”是从政治上促进公共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动因,为此必须通过传播媒介来促进沟通及对话交流,其政治生活的特征表现为“官怕民”.1.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形式经历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步转变,正是在“买方市场”形式这种商品经济的温床中,公共关系才得以产生并越来越显得重要.2.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能否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企业生死攸关的关键,直接促成了公共关系的兴起.1.公众大众传媒的广泛发展,“地球村”的出现成为人们进行大规模的交往提高了可能性,并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与方法.2.国际公共关系的趋势:<1>为适应新形式,求得公共关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处理传统的关系问题.<2>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公共关系首先要注意传播的国际化、一体化、多元化,追求“有效传播”<3>新世纪的公共关系运作需要改革,提高档次,重视信誉形象,树立高效、公正、专业化、优质服务的全球形象.<4>中国公关界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还要注意同信息产业相结合,研究公共关系在信息产业化革命和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去充分展现公共关系的价值.真题及答案目录(更新完善中):2004年10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005年10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006年10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007年10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007年1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008年10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008年1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009年10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009年1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010年1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浙江省2002年1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00182)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管理和行为准则。
公共关系具有的五个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相关概念: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传播——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舆论——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态度;形象——组织在公众中的认知和评价;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人群关系——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古代时间——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亚力士多德《修辞学》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制造假新闻“清垃圾运动”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公共关系科学化《公众舆论的形成》,爱德华·伯尼斯公共关系思想重要特点是“投公众所好”主张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交际、宣传与新闻、广告、营销推广、公共事务、游说、开发、论题处理、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的五大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公共关系辅助决策功能的主要表现: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4、评价决策效果;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四种基本模式:部门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共关系委员会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特点:○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咨询诊断、联络沟通、收集信息、新闻代理、广告代理、推介产品、会议服务、策划活动、礼宾服务、印刷制作、音像制作、培训服务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特点: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运作成本较高公共关系协会的活动内容:1、联络会员;2、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3、专业培训;4、普及知识;5、编辑出版刊物;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必须遵循的原则: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4、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组织能力;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敏锐的观察能力;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全员PR管理:1、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2、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3、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资料 重点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公众关系)2五种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定义:⑪管理论:①美国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②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⑫传播论: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⑬传播管理论: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兰里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⑭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
”⑮社会关系论:①美国斯林顿大学的蔡尔兹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②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编印的《中国职业大词典》对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3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①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②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③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④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⑤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区别于其他传播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塑造组织形象为目标。
)5公共关系状态即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首先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00182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00182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单项1、在公共关系的五要素中,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2、提出并全面论述“双向对称”公共关系模式的著作是【 C 】A.《舆论》B.《公共关系学》C.《有效的公共关系》D.《公众舆论的形成》3、对某部电视连续剧一集不落地追着看的观众是属于【 A 】A.稳定公众B.周期公众C.临时公众D.潜在公众4、被称为企业组织的衣食父母的公众是【 B 】A.政府公众B.顾客公众C.内部公众D.社区公众5、人们凭借以往形成的固有经验和看法来评价某类人或事物并加以类推。
此种知觉偏差是【 B 】A.晕轮效应B.定型作用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6、推动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是 BA.需要B.动机C.情感D.价值观7、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的提出者 AA.卢因B.拉扎斯菲尔德C.拉斯韦尔D.麦克莱兰8、人类传播媒介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 BA.手抄媒介阶段B.口语媒介阶段C.印刷媒介阶段D.电子媒介阶段9、下列关于报纸传播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易于保存、易于检索B.可充分处理论题C.视听兼备,声画并茂D.现场感、形象感较差10、公共关系策划的生命力体现在其 BA.目标性B.创造性C.灵活性D.思想性11、公共关系策划首先要考虑的利益应是AA.公众利益B.组织利益C.政府利益D.媒体利益12、公共关系策划程序的第一步是 DA.编制预算B.选择媒介C.设计主题D.确立目标13、新闻稿结构中的灵魂是 BA.地点B.导语C.时间D.事实14、使用费广告的传播形式提示消费者进行广告回忆,以提高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质量。
此种整合营销传播方法属于 DA.供应面方法B.特设会议方法C.同一外观法D.主题线方法二、多项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主要包括突发性\不确定性\舆论关注性\连锁破坏性广告主题策划的基本要素包括广告目标+信息个性+消费心理卢斯契和基斯将非语言传播分为标记语言②行动语言③物体语言名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herd mentality)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00182公共关系学(重点、精华、串讲笔记小抄版,排好版直接打印)
Public Relations的中文表述可称为“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译作(公众关系)更为直接。
公共关系(艺术)成分多于(科学)成分。
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
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组织与公众间的双向的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与(资金)、(技术)和(人才)并列,被称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
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就是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朴素、自发的公共关系活动(自古就有)。
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性和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时,便会形成特定的公共关系意识或公共关系观念,比如(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等等。
公共关系观念被系统化、理论化便成为现代的公共关系理论。
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意识)的理论表现。
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公共关系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
Communication一词在中文里既可译作(传播),又可译作(沟通)。
传播沟通既是公共关系的(方式),也是公共关系的(过程)。
“关系”一词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关系性。
公共关系的实践包括(交际、宣传、新闻、广告、营销、公共事务)等等。
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叫(艾维·李)。
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宣告成立。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在英国伦敦正式宣告成立。
大约20世纪60年代之后,公共关系开始传入台湾、香港地区。
80年代初,公共关系在中国迅速传播。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协会)。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美:蔡尔兹)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基础、结果)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00182【公共关系学】考点速记必过精准押题
简答题公关基本实务知识包括?解析:1、公关调研知识2、公关策划知识3、公关活动的实施和评估知识4、公众分析知识5、和各类公众打交道6、社交礼仪知识弗兰克.杰夫金斯提出的策划公共关系工作方案,也称“六部工作法”解析:1、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首要环节)2、设计主题3、分析目标公众4、选择媒介5、编制预算6、审定方案简述广告与公共关系的联系?答案:1、都以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为依据2、都以目标公众为手段3、都以传播信息为目的4、都以形象的塑造为使命简述舆论的作用?答案: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2、舆论的鼓动作用3、舆论的指导作用简述赞助的作用?答案:1、表明自己承担社会责任2、培养与社会公众的良好感情3、通过赞助活动做广告试述因特网的优缺点?答案:优点:兼容性;互动性;全球性;存储与检索;即时性;针对性强缺点:缺乏严谨性;缺乏深度与原创性;缺乏权威性;缺乏规矩简述开幕典礼的一般程序?答案:1、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和奏乐等;2、介绍来宾3、剪裁、题词等4、有关领导和来宾致辞5、安排其它助兴节目哈尔滨啤酒节,如果你是公关人员,如何做才能使公众取得理想的效果?答案:(1)准备阶段1、先要搞清楚展览会的目的、主题和类型2、充分做好本企业展台传播内容的准备工作3、邀请参观者4、要向新闻机构采取合适的形式发布消息5、准备好业务洽谈处,组织好工作人员等6、核算费用,申请报批(2)展览会期间1、安排好接待工作,强调工作人员尊重参观者2、加强新闻发布工作,搜集参观者所反馈的信息(3)展览会结束后1、搜集编印新闻媒介对展览会全过程的各种报道资料2、对展览会效果进行测定,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斯蒂文.芬克在1986年提出危机管理阶段的四段论: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危机恢复期简述做好对外开放参观活动应完成的工作?答案:1、明确目的2、确定参观规模3、安排好参观时间4、确定参与人员5、准备宣传资料6、选择参观路线7、做好解说和接待工作8、对参观者一视同仁试述文字传播媒介的优点和缺点?答案:优点:1、传播距离延长、范围大2、信息可以保存,不再迅速消逝3、信息传递的确切可靠性缺点:1、传播速度慢、信息容量小,规模小且成本高2、文字信息传递的局限性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团体因素、宣传因素、个性因素、态度系统特性因素考点:受众选择“3S”论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划分:1、受欢迎的公众2、不受欢迎的公众3、被追求的公众简述产品定位的客观依据?1、关于产品的调查研究2、关于消费者的调查研究3、关于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4、关于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5、关于传媒的调查研究6、关于流通领域情况的调查研究公关预算编制方法?1、按销售额抽成法2、项目作业综合法3、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流言3大类型:愿望流言、恐怖流言、攻击流言流言的变化阶段:一般化、强调、同化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运作成本高依据专家人数,一般将专家策划法分为2类:个人判断法,也就是个人头脑风暴法;另一个集团头脑风暴法,也叫专家会议策划法。
自考《公共关系学》考前必背
自考——公共关系学001821、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公共关系的功能基本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沟通协调、提供服务。
3、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1)部门隶属型(2)部门并列型(3)高层领导直属型(4)公共关系委员会4、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1)咨询诊断(2)联络沟通(3)收集信息(4)新闻代理(5)广告代理(6)推介产品(7)会议服务(8)策划活动(9)礼宾服务(10)印刷制作(11)音像制作(12)培训服务5、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动作成本较高6、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1)联络会员(2)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2)专业培训(4)普及知识(5)编辑出版刊物7、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1)形象意识;(2)服务意识;(3)互惠意识(公共关系的功利意识)(4)沟通意识;(5)长远意识;(6)创新意识8、公共关系人员基本能力结构:(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写会说是最基本要求);(2)良好的组织能力;(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敏锐的观察能力;(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9、公共关系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1)公正;(2)正派;(3)对社会负责;(4)真实;(5)保密。
10、公众的特点:(1)群体性;(2)共同性;(3)多样性;(4)变化性;(5)相关性。
11、内部公众的重要性:(1)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2)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是组织中最主要、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3)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
12、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1)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2)传播沟通,增强内部公众的民主与参与意识;(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感情投资;(4)善于做思想工作,培养内部公众的忠诚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
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
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
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
种价值管理和行为准则。
公共关系具有的五个基本要素: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相关概念: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传播——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舆论——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态度;
形象——组织在公众中的认知和评价;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人群关系——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时间——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亚力士多德《修辞学》
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制造假新闻“清垃圾运动”
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公共关系科学化《公众舆论的形成》,爱德华·伯尼斯公共关系思想重要特点是“投公众所好”主张
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交际、宣传与新闻、广告、营销推广、公共事务、游说、开发、论题处理、危机管理
公共关系的五大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
公共关系辅助决策功能的主要表现: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评价决策效果;
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
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四种基本模式:部门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共关
系委员会
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特点:○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咨询诊断、联络沟通、收集信息、新闻代理、广告代理、推介
产品、会议服务、策划活动、礼宾服务、印刷制作、音像制作、培训服务
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特点:
1、较为客观公正
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3、较灵活、适应性强
4、关系较疏远
5、运作成本较高
公共关系协会的活动内容:
1、联络会员;
2、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3、专业培训;
4、普及知识;
5、编辑出版刊物;
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必须遵循的原则:
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4、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
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2、良好的组织能力;
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
4、敏锐的观察能力;
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全员PR管理:1、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2、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3、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
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
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
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公众的特点:群体性、共同性、多样性、变化性、相关性、
公众的分类:
1、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组织的内外对象);
2、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关系的重要程度);
3、临时工作、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关系的稳定程度);
4、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公众对组织的态度);
5、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组织的价值取向);
6、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
内部公众:是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的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内部
公众是组织最重要的基本目标公众
内部公众的重要性:
1、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
2、内部公众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
3、内部公众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
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
1、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人翁底纹;
2、传播沟通,增强内部公众的民主和参与意识;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内部公众进行感情投资;
4、善于做思想公众,培养内部公众的忠诚之心;
非正式团体:是组织中存在的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而自然形成的以满足个人需求和欲望的团体。
非正式团体的特征:
1、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发形成;
2、实行的是感情逻辑,以感情作为聚合的纽带,已团体共同的感情和态度作为价值标准;
3、团体内具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和压力,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有极大的
约束力;
4、团体内部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其威信高、影响力大;
5、团体中有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成员之间思想沟通度深且通畅;
6、有两重性作用;
正确处理媒介公众关系的原则:
要与媒介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必须遵循“四要”、“四不要”的原则
四要:要以礼相待、要以诚相待实事求是、要平等对待、要迫不及待;
四不要:不要一厢情愿、不要以利相交、不要变相交换、不要临渴掘井
政府公众:是指政府相关及其内部的工作人言
政府公众关系的重要性:
1、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力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
2、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使组织获得好的资源支持;
3、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使组织获得良好的舆论环境;
处理与政府公众关系的艺术:
1、组织应该主动监理和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双向沟通;
2、自觉接受组织的控制和指导,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熟悉政府机构的具体设置、职责分工、负责人员,以保证有效地开展工作;
4、以国家利益为重,兼顾组织利益;
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应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自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知觉对象的组合;
主观因素:需要和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
知觉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