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

建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开国大典、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发展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1、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内在关系、建立的意义和特征。

3、学生通过课前网络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课堂的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探索,培养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学习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度民主的政治体系。它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2、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逐步完善。树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意义。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管理国家的高度民主、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原因、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自学导引】

一、开国大典

问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时、地、任务、内容?

问题2:为什么说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特色?

问题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第一部宪法

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性质、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问题2、要求学生分析部分宪法条文,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怎样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2)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3)宪法颁布有何意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⒈确立

⑴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与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

⒉曲折发展

⑴1957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的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趋于停顿。

⑵十年“”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

⑶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人大加强工作,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在中国现实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⒈确立

⑴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专制独裁的历史,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⑵经过

①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②1954年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的确立。

⑶组织形式:是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一届人大之后,政协成为、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⑶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调动了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⒉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的方针,做为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拥护。

⒊挫折

⑴1957年的斗争扩大化,使很多民主人士被错划为右派,无法参政议政,严重破坏了多党合作制度。

⑵“”时期,民主党派停止活动,政协工作限于瘫痪。

⒋恢复和发展

⑴“”结束后,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恢复,并得到了新的发展。

⑵1992年,党提出与各党派“,, , ”的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⒈基本内容:在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⒉实施

⑴《》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⑵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对自治区的类型、自治机关的组成、、自治区内的民族关系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⑶1954年,第一部《》对这一制度做了更明确的说明。

⑷到1956年,我国已建立了大省级自治区,余个自治州、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已经初具规模。

⑸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重新得到落实。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⒊作用:这一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日益繁荣与发展。

【重难诠释】

⒈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

⑴对人民大会制的理解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不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且也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不仅应该是法律上、原则上的“主人”,而且应该是政治现实中的主人。

②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由选民通过民主选举程序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由他们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也就构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③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主要通过两大途径来实现:一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由此可见,无论在国家机构的建立还是运行过程中,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④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我们可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归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本质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