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合集下载

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

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

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改革,固步自封, 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
1、结合p74地图,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指出它们相 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2、与春秋争霸相比,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有和不同。
理一理
春秋
春秋五霸
齐桓公
东 周
战国
秦、楚、燕、齐、赵、魏、韩
深夜书屋 /book/3/ 深夜书屋
出谋划策
假如你是春秋五霸之一,应该 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请同 学们当谋士,献计献策。
谈谈改革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材料一:齐桓公重用管仲,管仲实行改革,使齐国 迅速强大,成为当时第一个称霸的诸侯。 材料二:清朝末年,中国贫穷落后,饱受帝国主义 国家的蹂躏,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朝统治者盲目 自大,不思改革进取。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观念滞 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取得举世 瞩目的成就。
变革与争霸
历史知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 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 为东周。
春秋(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
东 周
战国(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思考: 1、春秋时期以前,人们使用什么生产工具?
旧 石 器
新 石 器
骨 器
春秋时期铁犁头
牛耕示意图
思考: 1、春秋时期以前,人们使用什么生产工具? 2、铁器的使用较以前的工具有哪些进步? 3、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有什么意义?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善于用人——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你认为齐 桓公是怎 样的一个 人呢?
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善于用人——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本课设计的时候着重考虑了如何讲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和尽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

【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与农耕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史实。

让学生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的作用。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通过了解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过程,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认识变法的作用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再现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当中去,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有牺牲精神,要勇于战胜挫折,同时也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问题导向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学生阅读课本导入框“立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答)师设疑: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通过第6课的内容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去探究这些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教材分析本课共三目内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著名的都江堰”、“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促使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铁器的使用(也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铁制农具出现以后,牛耕渐趋普遍起来。

各国重视兴修水利,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使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承春秋,完成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下迄秦,完成了从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转变。

这一过程的变化与战国时代的变法或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清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

其中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它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成功改革的典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的情况;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通过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图示制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精神;学生就“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进行讨论,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中,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学会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1)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 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 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第三一、学习造主题福千第1秋课 的中国都境江内的堰早期人类
作用的是( A )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生产
C.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建立县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 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 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 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二、商鞅变法
分组讨论: 如何你是秦国一位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持什 么态度?为什么?如果你是位旧贵族或是新 兴地主阶级又会怎么样?
二、商鞅变法
学生(新兴地主阶级组):我非常满意。因为承认土地私有权,保 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维护了我的权益。
学生(新兴地主阶级组):奖励军功使得我只要能在战场上杀敌立 功,我就能得到以前只有贵族才能享有的爵位、官职。这壮大了我 的实力,给了我掌握政权的机会,而且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史记·七十列传·管晏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 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1)请概述材料中的两次改革的内容。
管仲改革的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商鞅变法的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 励耕战;建立县制。

【学习实践】第7课 大变革时代学案

【学习实践】第7课 大变革时代学案

第7课大变革时代学案第7课大变革时代学案【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春秋战国时期的“变”表现为哪些具体事例?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读一读,想一想材料一《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材料二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南、四川等省的20多处地方,都发现有战国时的铁农具或铁器。

材料三《国语》载:,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把作为祭祀宗庙的牛改用农耕材料四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字子牛。

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子耕。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3.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先后掀起变法运动?4.怎样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产生的作用?5.想一想:怎样理解封建制度的确立?6.读一读想一想材料一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知。

结合上述材料,怎样评价都江堰和李冰?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读一读议一议材料一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商鞅虽死,秦法未灭。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2.你从商鞅变法中学到了什么?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时期D.夏商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B.牛耕c.都江堰D.私田出现3.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A.奴隶主B.地主阶级c.旧贵族D.新兴农民4.战国时期,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芍陂B.西门豹渠c.都江堰D.邗沟5.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是在()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六、中考链接.(XX•山东聊城)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A.争霸战争频繁B.铁器、牛耕使用c.封建制度确立D.诸子百家争鸣2.(XX•江苏南京)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B、铁农具的推广
D、发明生铁冶炼技术
C
)
8.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中效果最显著地是( 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李悝变法
D.管仲改革
A
)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 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 左 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牛 耕
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合作与交流(一)
以生产工具为标志,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前期: 夏商西周时期: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时代
二变:兴修水利,向大自然要幸福
主持修筑者:
李冰
秦国 岷江中游 防洪灌溉
分 洪
灌 溉
哪国人: 修筑地点: 功 作 能: 用:
巩固与练习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变法成效最大的诸侯国
是(
A.齐国
B

B.秦国 C.晋国 D.楚国
2.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 一 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D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知识衔接
一.填空题:
பைடு நூலகம்1.公元前770年, 分为 春秋
周平王 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 和战国 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齐桓公、 晋文公 、 楚庄王;

七上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七上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七上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山东冯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2.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上网查找有关“都江堰”和商鞅变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编演历史剧“立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小结: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

同时这个故事也说明让别人相信你,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一步。

导入: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一)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读)(二)自主学习,感知基础知识:温馨提示: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依据提纲,自学教材,探索、交流、讨论。

历史王朝霞七年级上册电子版

历史王朝霞七年级上册电子版

历史王朝霞七年级上册电子版第7课大变革时代一.基础过关(每题2分,共10分)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铁农具出现的时间识记和掌握。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因此正确答案为C。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B.选种C.牛耕D.治虫害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牛耕的理解和掌握。

用牛耕作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次巨大变革,耕作上开始使用畜力,提高了效率,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因此正确答案为C。

3.★★★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修建于隋唐时期②由李冰主持建造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著名的都江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理解和掌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

都江堰修建于隋唐时期是错误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D。

4.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鞅变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奖励耕战,对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有奖励。

正确答案为B。

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奖励耕战B.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鞅变法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商鞅变法内容中,奖励军功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

教学设计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设计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情况。

2.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能促进发展,改革能使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前面我们讲春秋五霸时,提到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穆公应列为五霸之一。

历史上也提到过秦穆公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史记·秦本纪》)但它毕竟只是占据西北一隅的一个小国。

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旧势力很大,国君权力较小,国力也远不如中原强国。

秦孝公为改变这种状况,下“求贤会”,招募人才。

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重用实行变法的。

变法之前,商鞅知道,若想顺利推行新法,首先得取得百姓的信任。

于是想了个办法,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细木竿,并对围观者说:“谁能将此木扛至北门,赏金10两。

”众人不解,议论纷纷,这样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怎有如此丰厚的奖赏?所以没人响应。

这时商鞅又说:“有谁执行我的命令,赏金50两!”众人哗然,这时人群中一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木杆扛到了北门。

商鞅当即命人赏金50两给此人。

这件事很快传遍全国,百姓都说商鞅是个讲信用的人。

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

商鞅为什么要在而且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呢?这要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导入语例示二]教师在讲完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后,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时代”,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绝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⑶由此可见评价变法或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措施是否得到保 存并持续发挥作用,而非变法者死活
大 变 革 的 时 代
生 产 的 变 革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水利工程 时间 领导者
课堂回味

最著名
秦国 商鞅 变法
支持者
内容

影响
作用 使中国由 社会过渡到 社会
歌谣记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 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 造福人民两千年。 (三) 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战国各国纷变法,孝公治国用商鞅, 土地私有能买卖, 奖励耕战免徭役, 根据军功授爵位, 废除旧贵族权力, 建立县制管地方, 国君直接派官吏, 经济得到大发展, 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 商鞅变法最成功。
商 鞅 南 门 立 木

阅读课本第38~39页,尝试着 找出商鞅变法的下列内容——
时间、 改革者、 诸侯国名称、 支持者、 改革内容、 改革的作用
时间:公元前356年 改革者:商鞅 诸侯国:秦国 支持者:秦孝公 内容: 1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 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 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 国家。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奖励耕织
农民积 极劳动
官兵英 勇作战
经济发展
国富 兵强
奖励军功
能打胜仗
建立县制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知道李冰和都江堰的修建史实;3、知道商鞅变法的背景、过程、内容、结果和作用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导入,引出生产工具的随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引出本课内容,从变化和革新两个内容展开教学,从农业上发生的变化,分别指出生产工具(铁农具)—生产技术(牛耕)—生产力(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三个变化,从而引发的历史变革,即商鞅的改革变法,培养学生学会辨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以及分析、归纳、小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指出古代的中国人民卓绝的智慧以及大自然的决心和毅力,让学生体会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自己有这样的祖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2、通过商鞅变法明确改革才能带来进步,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脚步必须学会变革,改革需要勇气、智慧和决心毅力。

前途是光明的,改革之路是曲折的,只有百折不挠的人,才能够完成历史所赋予其的使命。

(4)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李冰和都江堰;难点:商鞅变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图片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典型工具,可以推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不断变化,从而导入课题,大变革时代。

(解析课题:变是变化,革是改变制度,革是从无到有,比变程度更深更远)学习指导菜单:教学过程:(一)变化一:铁农具(1)开始出现铁农具:春秋(2)使用范围扩大:战国问题1:假如你有几亩地,你会在这四种工具中选哪一个?(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铁质农具)问题2:铁农具相较于石器、青铜器有何优势?为什么能较快推广?答: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大量生产铁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知识与能力: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2.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动脑筋
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大量生产铁器。
牛耕图
春秋末年已使用, 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2.牛耕的使用
——是我国农业发展 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水利工程的兴修
生产力发展
这是谁?他做了什么贡献?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1、我300亩土地现在只要300奴隶就可以了,剩余的200个白吃白住我该怎么办呀?
叫他们去开垦行的土地
2、几年后,我有那两种土地,一部分是受封300亩土地(公田)另一部分是新开垦行的土地(私田),公田要交贡赋,而私田的收成全是我的,但我还是觉的我的收成太少我该怎么办?
叫更多的努力去开肯更多的土地
商鞅
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奖励耕战.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3.建立县制: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封建制度,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内容及作用
铁农具 牛耕 水利工程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化
封建地主
农民
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变法
动脑筋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等奖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

一等奖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

一等奖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一等奖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一等奖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一等奖初中历史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的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的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的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的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的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的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或者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flas__、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铁器的广泛应用的意义);通过“立木为信”、“舌战群臣”等角色扮演,和“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后自己却被秦国以‘谋反罪’车裂而死,他为变法献身值不值”进行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资料的查找、筛选、归类和分析、讨论、比较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引出本课课题。
2、学习探究新课
1、多媒体显示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后学生思考:
(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铁农具?在什么时候使用范围扩大?
生: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范围扩大。
(器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其次是冶铁业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顺应而来的封建制度确立。通过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四、达标检测
测验题目一: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请回答: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教案序号
7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课题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过程,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认识变法的作用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与农耕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多媒体显示图片:《都江堰现状全景图》《李冰父子像》
(1)、这幅战国时期修建的、至今仍在造福于人民的著名水利工程叫什么?是哪个国家修建的?
(2)、“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李太守”、“伯禹”分别指谁?后人为什么这样评价李太守?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这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新人教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时期出现牛耕,到时牛耕进一步推广。

2、时期,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工程,都江堰消除了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4、思考:“动脑筋”一(第37页)、二(第39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课本有关铁农具图,师讲解主要内容;3、讨论解决: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为什么是牛耕?第二子目:著名的都江堰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3、畅谈:李冰和都江堰第三子目:商鞅变法1、选生表演本课导言“立木为信”的故事,师即兴提问: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这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2、分组讨论,把握角色心理和语言,然后分改革派、守旧派和国君三组,各组派4—5名代表上台,演绎一下“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范丽君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范丽君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了解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如果让大家用一个字来概括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你认为是?(生:战,乱)。

师: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准确。

的确,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

但是在五国争霸,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却是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

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农业工具和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乃至社会制度的转型,都透着一个“变”字,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变”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今天就让我们从这一角度,走进这个“大动荡”,更是“大变革”的时代。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36页。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找一找,在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或者说进步。

【新课讲授与活动】铁农具的使用(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温故知新)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铁器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半坡人进入磨制石器时代——河姆渡、半坡人的原始农耕还是用带木柄的骨耒耜——到了夏商周三代人们使用青铜器,不过由于青铜器比较珍贵,用作农具比较少——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呢?生: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范围扩大了?师:你是从哪儿发现的?生:《山海经》记载铁矿师:很好,同学们学会了“论从史出”,从史料或者是考古发现中得出历史结论,其实有时候人的名字也透露着时代的信息,比如,孔子有个弟子就叫做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字子牛。

人们起名字也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这也证明了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春秋战国时期,可选用的农具种类明显增多了。

那么,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劳动者,你会使用哪种工具从事农业生产呢?为什么?生(预设答案):铁农具,铁农具与石制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坚固耐用。

师补充:铜自然储量小,比较珍贵,三代时期多用来做礼器,做农具比较少。

铁的自然蕴藏量比较大。

我们课本上讲到了,春秋时期就有了使用铁农具的记载,战国时期的铁矿山有三十多处,可见当时铁的生产规模已经比较大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课件 新人教版(3)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课件 新人教版(3)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学习目标
• [教学目标] • 1、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 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 的方法。 •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 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 学习方式。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 识和创新精神。 • [重点和难点] •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都江堰由分水堤、 内江 宝瓶口和飞沙堰三 部分组成。外江是 分 堤 水 宝瓶口 正流,可排洪通航; 外江 内江供灌溉,江水 通过宝瓶口流入成 飞沙堰 都平原。当内江水 流过大时,江水漫 离堆 岷 过飞沙堰,流入外 江 江。都江堰能灌溉 都江堰示意 农田300万亩。 图
岷 江
万 流 归 一 汇 八 百 里 青 城 沃 野 都 从 太 守 得 来
观察文物图片:
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齿耙
锸、犁铧

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
自主学习
•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____时,铁农 具使用反围扩大。 •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显著提高。 •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 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 6.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 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 7.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废除了旧制度 促进农业发展
奖励耕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都江堰
(4)作用:防洪灌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成都平原
“天府之国”
一、经济大变革
铁农具 牛 耕 劳动工具的改进 耕作方法的改进 私 田 出 现
都江堰
基础设施的建设
奴隶
农民
地主
奴隶主
二、政治大变革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 2. 方式(途径):变法(改革)
3. 典型:商鞅变法 时间 人物 内容 作用
3.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 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民心所向 为什么? 适应时代潮流
4.各国变法结果: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
主要矛盾 奴隶主—奴隶 地主——农民 政治制度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练 习 题
1、我国进入铁器时代大约是在:
A、夏朝
C、西周
B、商朝
D、春秋战国
2、商鞅变法代表了哪一个阶级强烈的 政治要求: A、新兴地主阶级 B、奴隶主阶级
C、旧贵族
D、各国诸侯
练 习 题
本课讲述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变革的事 例,按因果关系你能给它们排排顺序吗? ①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 ②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③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④一些奴隶主出租土地,转化为封建地主 ⑤大量荒地开垦出来,转化为私田
土地利用率

农作物产量 显著提高。
3. 都江堰
(1)时间:战国· 秦国 (2)地点:四川成都平原
世界遗产 都江堰水利 工程,历经 2200多年, 依然经受住8 级的地震, 不能不说是 一个奇迹。
3. 都江堰
(3)人物:李冰
伯 禹 亦 不 如
李冰父子雕塑
始 知 李 太 守
(今日四川省都江堰市的标志性雕塑)
3.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秦孝公发布 《求贤令》
商鞅来秦
说服秦王
获得支持
3.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南 门 取 立 信 木 于 民
3.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
便
3.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 由买卖。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 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 官吏治理 作用
1.铁农具的使用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 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 山,达三十多处。
一、经济大变革
1.铁农具的使用 2.牛耕的使用
人力
畜力 (动力问题)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一、经济大变革
1.铁农具的使用 2.牛耕的使用
春秋 开始, 战国 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
①⑤④③②
第7 课 大变革的时代
课题释义
大变革时代:指春秋、战国时期
大变革: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本课共三目



一、经济大变革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著名的都江堰 二、政治大变革 商鞅变法
一、经济大变革
石器
耒耜
青铜铲
一、经济大变革
铁镰
铁锄范
铁锸
铁犁铧冠
一、经济大变革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促进经济发展
国富 兵强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取代西周分封制, 加强了国君对地方的控制
3.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2)内容: ①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核心措施) 允许自由买卖。 ② 奖励耕战
③ 建立县制
3.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3)作用:
①经济得到发展 ②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③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