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5)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第2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ppt课件
∴假设不成立,∴|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
证法二:假设|f(1)|,|f(2)|,|f(3)|都小于12, 则|f(1)|+2|f(2)|+|f(3)|<2, 而|f(1)|+2|f(2)|+|f(3)|≥|f(1)+f(3)-2f(2)| ≥f(1)+f(3)-2f(2) =(1+b+c)+(9+3b+c)-2(4+2b+c)=2. 两式显然矛盾,∴原假设不成立. ∴|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1.
反证法
• 1.要证不等式M>N,先假设M≤N,由题设及其他性 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M>N成立.凡涉及证明不 等式为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或是含“至多”、 “至少”等字句时,可考虑使用反证法.
• 2.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反设(假设不等式 的结论不成立)→归谬(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 得出矛盾)→断言(由矛盾得出反设不成立).反证法
证法二:∵|x+y|≤|x|+|y|,∴|x|+|y|-|x+y|≥0. 由真分数性质ba<ab+ +mm(0<a<b,m>0)知 1+|x+|x+y|y|≤1+|x+|x+y|+y|+|x||+x|+|y||-y|-|x+|x+y| y| =1+|x||+x|+|y||y|≤1+|x||x|+1+|y||y|. 即1+|x+|x+y| y|≤1+|x||x|+1+|y||y|成立.
(7)利用常用结论:
①1= k
2 k+
k>
2 k+
k+1=2(
k+1-
k),
1= k
2 k+
k<
2 k+
k-1=2(
k-
k-1)(k∈N+,k&g-1 1-1k;k12>kk+1 1=1k-k+1 1(程度大);
5.3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引入
思考一
方法综合
课堂练习
作业:课本 P 习题 2.2 第 1、2、3 题. 26
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
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我们知 道,关于数的大小的基本事实、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不等式以及绝对值不等式 x ≤ a 和 x ≥ a 的解 集的规律等,都可以作为证明不等式的依据.下面, 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体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思考一: 已知 a , b 是正数,且 a b ,求证: a 3 b3 a 2b ab2
课外练习: 1.若实数 x 1 ,求证: 3(1 x 2 x4 ) (1 x x 2 )2 . 2.非负实数 x1、x2,且 x1+x2≤1, 求证: 1 x1 1 x2 ≥ 1 x1 x2 1 3.已知 a , b 是不相等正数,且 a3 b3 a2 b2 ,
∴a b aa b ,∴ a b 0 , (a b)2 >0
∴ (a3 b3 ) (a2b ab2 ) >0,∴ a 3 b3 a 2b ab2
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也是 最重要的方法,另外, 有时还可作商比较(如课本 第 22 页例 3).
= (a b)(lg a lg b) ∵ a b 与 lg a lg b 同号,∴ (a b)(lg a lg b) >0
(a lg a b lg b) (b lg a a lg b) 0 a lg a b lg b b lg a a lg b,
∴ a 3 ab2 b3 ba 2 2a 2b 2ab2 ,∴ a 3 b3 a 2b ab2
高中数学 第2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高效整合 新人教A版选修4-5(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2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高效整合新人教A 版选修4-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2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高效整合新人教A版选修4-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2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高效整合新人教A版选修4-5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错误!〉错误!,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a2〉b2B.lg a>lg bC。
错误!>错误!D。
错误!b>错误!a解析:从已知不等式入手:错误!〉错误!⇔a〉b(c≠0),其中a,b可异号或其中一个为0,由此否定A、B、C,应选D。
答案:D2.若错误!〈错误!<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2〈b2B.ab〈b2C。
错误!+错误!>2 D.|a|+|b|〉|a+b|解析:因为错误!〈错误!〈0⇔错误!⇔错误!⇔b<a〈0.由此判定A、B、C正确,应选D。
答案:D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A.方程x3+ax+b=0没有实根B.方程x3+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C.方程x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D.方程x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解析: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反设实际是命题的否定,∴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2+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方程x2+ax+b=0没有实根.故应选A.答案:A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解析: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是指三个内角有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三个小于或等于60°.所以,反设应该是它的对立情况,即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答案:B5.设x>0,y〉0,x+y=1,错误!+错误!的最大值是( )A.1 B。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课件:模块复习课 第二课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共39张PPT)
2.放缩法 将需要证明的不等式的值适当地放大(或缩小),使不等 式由繁化简,达到证明的目的.
【变式训练】1.对于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n,证明:
【(1证 31明() 1】 51设)(a1>71b)>…0(,1m 2>n10,1则)>a
2n 1 . 2 m<a,
所以
bm b
1
1 2k 1
2k 2k 1
n
n 2
1<Sn<
n
12
2
【学习力-学习方法】
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
小案例—哪个是你
忙忙叨叨,起早贪黑, 上课认真,笔记认真, 小A 就是成绩不咋地……
好像天天在玩, 上课没事儿还调皮气老师, 笔记有时让人看不懂, 但一考试就挺好…… 小B
目 录/contents
1. 什么是学习力 2. 高效学习模型 3. 超级记忆法 4. 费曼学习法
(2)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用好反推符号, 或“要证明”“只需证明”“即证明”等词语. (3)用放缩法时,放缩要得当,不能“过大”也不能“过 小”.
类型一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典例1】设a≥b>0,求证:3a3+2b3≥3a2b+2ab2. 【证明】3a3+2b3-(3a2b+2ab2) =3a2(a-b)+2b2(b-a)=(a-b)(3a2-2b2). 因为a≥b>0,所以a-b≥0,3a2-2b2>2a2-2b2≥0. 从而(3a2-2b2)(a-b)≥0,故3a3+2b3≥3a2b+2ab2成立.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记忆中
选择恰当的记忆数量
5.3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 a , b 是正数,且 a b ,∴ a b 0 , (a b)2 >0
∴ (a3 b3 ) (a2b ab2 ) >0,∴ a 3 b3 a 2b ab2
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也是 最重要的方法,另外, 有时还可作商比较(如课本 第 22 页例 3).
课堂练习:
1 1 x y 1.已知 a, b, x, y R 且 , x y ,求证: . a b xa yb 2.(课本第 23 页习题 2.1 第 4 题)已知 a, b, c 是正数,
求证: a 2a b2b c 2c ≥ a b c ba c c a b 3.(课本第 22 页例 2)已知 a , b, m 都是正数,并且 a b ,
∴a b 若实数 x 1 ,求证: 3(1 x 2 x4 ) (1 x x 2 )2 . 2.非负实数 x1、x2,且 x1+x2≤1, 求证: 1 x1 1 x2 ≥ 1 x1 x2 1 3.已知 a , b 是不相等正数,且 a3 b3 a2 b2 ,
尝试2 尝试3
思考一:已知 a , b 是正数,且 a b ,求证:a 3 b3 a 2b ab2
尝试 2:转化尝试,就是不断寻找并简化欲证不等式成 立的充分条件,到一个明显或易证其成立的充分条件 为止. 其逻辑关系是: B B1 B2 Bn A . 证明:∵ a 0, b 0, 且a b ∴要证 a3 b3 a 2b ab2 ,只要证 (a b)(a2 ab b2 ) ab(a b) ,
4 求证: 1 a b . 3
4. 比较 loga (1 x) 与 loga (1 x)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章末复习方案 课件(人教A选修4-5)
a 11. (创新预测)已知 a、 c 为三角形的三条边, b、 求证: 以 , 1+a b c , 为边也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1+b 1+c 证明:(放缩法) x 设 f(x)= ,x∈(0,+∞), 1+x
设 0<x1<x2, 则 f(x2)-f(x1) x2-x1 x2 x1 = - = >0, 1+x2 1+x1 1+x11+x2 故 f(x)在(0,+∞)上为增函数. ∵a、b、c 为三角形的三条边,于是 a+b>c,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思维方向是“顺推”,即由已知 的不等式出发,逐步推出其必要条件(由因导果),最后推导 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已知的不等式以及逻
辑推证的基本理论.证明时要注意的是:作为依据和出发点
的几个重要不等式(已知或已证)成立的条件往往不同,应用 时要先考虑是否具备应有的条件,避免错误,如一些带等号 的不等式,应用时要清楚取等号的条件,即对重要不等式中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的理由要理解掌握.
1 1 ∵ac+bd-(-1)=ac+bd+ + 2 2 a2+b2 c2+d2 a+c2+b+d2 =ac+bd+ + = ≥0. 2 2 2 ∴ac+bd≥-1. 再证明 ac+bd≤1. 1 1 ∵1-(ac+bd)= + -(ac+bd) 2 2 a2+b2 c2+d2 a-c2+b-d2 = + -ac-bd= ≥0, 2 2 2 ∴ac+bd≤1.综上得|ac+bd|≤1.
证明:3a3+2b3-(3a2b+2ab2)
=3a2(a-b)+2b2(b-a) =(3a2-2b2)(a-b). 因为a≥b>0,所以a-b≥0,3a2-2b2>0, 从而(3a2-2b2)(a-b)≥0.
故3a3+2b3≥3a2b+2ab2成立。
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2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第一课时比较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4_5
【证明】 (1)a2+b2-2(a-b-1) =(a-1)2+(b+1)2≥0, ∴a2+b2≥2(a-b-1). (2)bc2+ca2+ab2-(b2c+c2a+a2b) =(bc2-c2a)+(ca2-b2c)+(ab2-a2b) =c2(b-a)+c(a-b)(a+b)+ab(b-a) =(b-a)(c2-ac-bc+ab) =(b-a)(c-a)(c-b), ∵a>b>c,∴b-a<0,c-a<0,c-b<0. ∴(b-a)(c-a)(c-b)<0, ∴bc2+ca2+ab2<b2c+c2a+a2b.
解,然后得出结论.
【解析】 设原来的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分别为 a,b, 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同时增加的面积为 c,且ab≥10%. 则现有的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分别为 a+c 与 b+c, 于是原来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为ab,面积均增加 c 以 后的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为ab++cc,因此要确定采光条件的
题型三 比较法的实际应用 建筑学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
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不应小 于 10%,并且这个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问同时 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住宅的采光条件是变好 了,还是变坏了?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先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不等式的知识求
a+b 综上可知,对任意实数 a、b,都有 aabb≥(ab) 2 .
●方法技巧 (1)当欲证的不等式两端是乘积形式或幂指数不等式 时,常采用作商比较法. (2)作商比较法的证明步骤是:判断符号、作商、变 形、判断与1的大小.
变式训练
2.已知a>2,求证:loga(a-1)<log(a+1)a.
5.3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附课本例 3.已知 a , b 是正数,且 a b , 求证: a b a b 证明:∵ a , b 是正数,且 a b ,
a b b a
∴要证 aabb abba ,只要证 lg (aabb ) lg(abba ) , 只要证 a lg a b lg b b lg a a lg b . (a lg a b lg b) (b lg a a lg b)
4 求证: 1 a b . 3
4. 比较 loga (1 x) 与 loga (1 x)
的大小( a 0且a 1,0 x 1).
作业:课本 P 习题 2.2 第 1、2、3 题. 26
1.若实数 x 1 ,求证: 3(1 x 2 x4 ) (1 x x 2 )2 . 证明:采用差值比较法: 2 4 2 2 3(1 x x ) (1 x x ) = 3 3 x2 3 x4 1 x2 x4 2 x 2 x2 2 x3 = 2( x 4 x 3 x 1) = 2( x 1)2 ( x 2 x 1) 1 2 3 2 = 2( x 1) [( x ) ]. 2 4 1 2 3 2 x 1, ( x 1) 0, 且( x ) 0, 2 4 12 3 2 ∴ 2( x 1) [( x ) ] 0, ∴ 3(1 x 2 x4 ) (1 x x 2 )2 . 2 4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的方法有: 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它们各有其 优点.解题有法,但无定法,具体运用时,应 该对具体问题的特点作具体分析,选择合适 的方法.当问题比较复杂时,通常用分析法寻 找证明的思路,而用综合法来叙述、表达整个 证明过程.
思考二.(课本第 25 页例 4) a 2b2 b2c 2 c 2a 2 ≥ abc . 已知 a , b, c 0, 求证: abc
5.3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3、一定要用上假设
练习巩固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2×3+3×4+…+n(n+1) =
证明: 1)当n=1时,左边=1×2=2,右边= 1×1×2×3 =2. 命题成立
3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 1×2+2×3+3×4+…+k(k+1)=
1 n(n + 1)(n + 2) 3
1 k (k 1)( k 2) 3
则当n k 1时,左边= 2 2 3 3 4 ... k (k 1) (k 1)(k 2) 1
利用 假设
1 k (k 1)( k 2) (k 1)( k 2) 3 1 ( k 1)( k 1)( k 2) 从n=k到n=k+1有什么变化 3
数学归纳法主要步骤:
找准起点 奠基要稳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 主要有两个步骤、一个结论:
第一步: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n0(如 n0=1或2等)时结论正确 第二步:假设n=k (k∈N+ , 且k≥ n0)时结论正确, 证明n=k+1时结论也正确
结论:由(1)、(2)得出结论正确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它是在可靠的基 础上,利用命题自身具有的传递性,运用“有限”的 手段,来解决“无限”的问题。它克服了完全归纳法 的繁杂、不可行的缺点,又克服了不完全归纳法结论 不可靠的不足,使我们认识到事情由简到繁、由特殊 到一般、由有限到无穷。
(1)思考题:问题 1中大球中有很多个小球,如 何证明它们都是绿色的? 模拟演示 (2)课本作业 P50. 习题4. 1 (3)补充作业: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an}是一个等差数列, 那么an=a1+(n-1)d对于一切n∈N*都成立。
高中数学 第2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第2课时 综合法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4
+acb>a+b+C.
【解题探究】 不等式中 a,b,c 为对称的且两边都是和 式,所以从基本不等式入手,再根据不等式的可加性导出证明 的结论.
【解析】因为 a>0,a>0,c>0 且互不相等,
所以bac+cba>2 bac·cba=2C.
【答案】a2+b2 【解析】取 a=13,b=23,则 a2+b2=59,2ab=49, 因为 0<a<b,所以 a2+b2>a2+ab=a(a+b)=a, a2+b2>2ab,a2+b2>a+2b2=12.所以最大的是 a2+b2.
4.已知 a>0,a>0,c>0 且 a+b+c=1,求a+1a+b+1b+
【解题探究】 要证不等式左边是积的结构,且条件是和 x+y+z 为定值 1,所以可通过基本不等式将和转化为积.
【解析】∵x+y+z=1, ∴(1-x)(1-y)(1-z)=(y+z)(z+x)(x+y). 又∵x>0,y>0,z>0,∴(y+z)(z+x)(x+y)≤y+z+z+3 x+x+y3 =[2x+2y7+z]3=287, 当且仅当 x=y=z=13时取等号. 故(1-x)(-ab-ac-bc =12(2a2+2b2+2c2-2ab-2ac-2bc) =12[(a-b)2+(a-c)2+(b-c)2]≥0, 则 a2+b2+c2≥ab+ac+bc(当且仅当 a=b=c 取得等号).
和式与积式的转化
【例 2】 若 x>0,y>0,z>0 且 x+y+z=1,求证:(1-x)(1 -y)(1-z)≤287.
b+12≤2.
∴a+b≥2 ab,即 ab≤14,当且仅当 a=b=12时等号成立.
5.3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只要证 a 2 ab b2 ab ,只要证 a 2 2ab b2 0 . ∵ a b 0 ,∴ (a b)2 0 即 a 2 2ab b2 0 得证.
注:分析法的思维特点是:执果索因.对于思路不 明显,感到无从下手的问题宜用分析法探究证明途径. 另外,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可以对不等式做这 样或那样的变形,分析时贵在变形,不通思变,变则通! (如课本第 24 页例 3)
∵ a , b 是正数,且 a b ,∴ a b 0 , (a b)2 >0
∴ (a3 b3 ) (a2b ab2 ) >0,∴ a 3 b3 a 2b ab2
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也是 最重要的方法,另外, 有时还可作商比较(如课本 第 22 页例 3).
∴ a 3 ab2 b3 ba 2 2a 2b 2ab2 ,∴ a 3 b3 a 2b ab2
注:综合法的思维特点是:执因索果. 基本不等式以 及一些已经得证的不等式往往与待证的不等式有着这 样或那样的联系,作由此及彼的联想往往能启发我们 证明的方向.尝试时贵在联想,浮想联翩,思潮如涌。 (如课本第 23 页例 1、第 24 页例 2)
课堂练习:
1 1 x y 1.已知 a, b, x, y R 且 , x y ,求证: . a b xa yb 2.(课本第 23 页习题 2.1 第 4 题)已知 a, b, c 是正数,
求证: a 2a b2b c 2c ≥ a b c ba c c a b 3.(课本第 22 页例 2)已知 a , b, m 都是正数,并且 a b ,
只要证 ( 1 x1 1 x2 )2 ≥ ( 1 x1 x2 1)2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2节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4-5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就是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进行证明
不等关系,即要证 a> b ,只需先证明 a >p ,且 p > b. 其中 p 的 确定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要凭借对题意的深刻分析, 对式子巧妙变形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解题经验.
设 m 是|a|,|b|和 1 中最大的一个,当|x|>m 时. a b 求证:|x+x2|<2. 【思路点拨】根据已知条件有:“m≥|a|,m≥|b|,m≥
|f(-1)|=|1-p+1|=|2-p|<2,
则4=(2+p)+(2-p)≤|2+p|+|2-p|<4矛盾, ∴假设不成立. ∴原结论成立.
【活学活用】 3.若 a,b,c 均为实数,且 a=x2-2y π π π 2 2 + 2 ,b=y -2z+ 3 ,c=z -2x+ 6 . 求证: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
【活学活用】 1.已知:a+b+c=0,求证:ab+bc+ ca≤0.
证明:证法一(综合法) ∵a+b+c=0,∴(a+b+c)2=0, a2+b2+c2 展开,得 ab+bc+ca=- .∴ab+bc+ca≤0. 2
证法二(分析法) 要证 ab+bc+ca≤0, ∵a+b+c=0,故只需证 ab+bc+ca≤(a+b+c)2, 即证 a2+b2+c2+ab+bc+ca≥0, 1 即2[(a+b)2+(b+c)2+(a+c)2]≥0, ∴显然原式成立. 证法三:∵a+b+c=0,∴-c=a+b, ∴ab+bc+ca=ab+(a+b)c=ab-(a+b)2 =-a2-b2-ab b 2 3b2 =-[(a+ ) + ]≤0. 2 4
(2)作商比较法 a ①理论依据:b>0,b>1⇒ a>b ; a b<0, >1⇒ a<b b .
5.3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1×4+2×7+3×10+…+k(3k+1)=k(k+1)2
3)当n=k+1时,命题的形式是
1×4+2×7+3×10+…+k(3k+1) +(k+1)[3(k+1)+1] =(k+1)[(k+1)+1]2
4)此时,左边增加的项是
(k+1)[3(k+1)+1]
5)从左到右如何变形?
证明: (1)当n=1时,左边=1×4=4,右边=1×22=4,等式成立。 (2)假设 n= k时 命题成立,即 1× 4+2×7+3×10+…+k(3k+1)=k(k+1)2 当n=k+1时 左边=1×4+2×7+3×10+…+k(3k+1)
凑结论
由(1)(2)可知,
-1+3-5+ …+(-1)n(2n-1)=(-1)n n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过程:
(1)验证:n=n0 (n0∈N+) 时命题成立。
奠基
(2)证明:假设n=k (k≥n0)时命题成立, 则n=k+1时命题也成(n0∈N+, n≥n0)命题成立
对这类问题的证明我们将使用又一种重要的数学推理方法-----数学归纳法
在数学研究中,人们会遇到这样的情 况,对于任意正整数n或不小于某个数n0 的 任意正整数n,都有某种关系成立。 例如:
1×4+2×7+3×10+…+n(3n+1)=n(n+1)2 (n∈N+)
数学·选修4-5(人教A版)课件:第二讲2.1比较法
左边 a+1- a a+ a-1
证明: =
=
<1,
右边 a- a-1 a+1+ a
又 a+1- a>0, a- a-1>0.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1.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 法,比较法除了课本中介绍的作差比较法(即利用 a>b⇔ a-b>0),还有作商比较法 即要证明a>b,而b>0,只要证明ab>1.
TIP4:早晨起床后,由于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我们可以记忆一些新的内容或 者 复习一下昨晚的内容,那么会让你记忆犹新。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 律
记忆中
选择恰当的记忆数量
魔力之七: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 度进行过比较精准的测定: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记忆 广度为7±2项内容。
+(a2b-ab2)=(a-b)(a2+ab+b2)+ab(a-b)=(a-b)(a+
b)2≥0,所以 a3+a2b≥ab2+b3.故应选 B. 答案:B
3.已知 a,b 都是正实数,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aabb=abba B.aabb≥abba C.aabb<abba D.aabb≤abba 解析:因为 a,b∈R+,故 abba>0.
答案:(1)√ (2)√ (3)√ (4)×
2.若 a>b,则代数式 a3+a2b 与 ab2+b3 的值的大小 关系是( )
A.a3+a2b<ab2+b3 B.a3+a2b≥ab2+b3 C.a3+a2b=ab2+b2 D.不能确定 解析:因为 a>b,所以(a3+a2b)-(ab2+b3)=(a3-b3)
消化
固化
模式
拓展
小思 考
TIP1:听懂看到≈认知获取; TIP2:什么叫认知获取: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 大 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选修4-5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课件
(a b)(a b)2
a,b 0,a b 0
又a b(a b)2 0
故(a b)(a b)2 0即(a3 b3 ) (a2b ab2 ) 0
判断一个数或式子与0的大小关系.作商比较法的实质是把两个数或式 子的大小判断问题转化为判断一个数或式子与1的大小关系. 2.作商比较法适用于哪些类型的问题?
提示:主要适用于积、商、幂、对数、根式等形式的不等式证明.
3.
已知
a
1,a
2∈(
0
,
1
)
,
M
=a
1a
2,N
=a
1+a
+
2
1,
则M
,N
的
大
小关系是________.
m(b a) 0 即 a m a 0 a m a
b(b m)
bm b
bm b
(2)作商比较法
例3 已知a,b是正数,求证aabb abba ,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
证明:
aabb abba
aabbba
a
ab
b
根据要证的不等式的特点(交换a, b的位置, 不等式不变)
为_a_b___1或__a_b 2
6.若0
a
b
1, P
log 1
2
a
b 2
,Q
1 2
(log 1
2
a
log 1
2
b), M
log 1 (a
2
5.3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附课本例 3.已知 a , b 是正数,且 a b , 求证: a b a b 证明:∵ a , b 是正数,且 a b ,
a b b a
∴要证 aabb abba ,只要证 lg (aabb ) lg(abba ) , 只要证 a lg a b lg b b lg a a lg b . (a lg a b lg b) (b lg a a lg b)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的方法有: 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它们各有其 优点.解题有法,但无定法,具体运用时,应 该对具体问题的特点作具体分析,选择合适 的方法.当问题比较复杂时,通常用分析法寻 找证明的思路,而用综合法来叙述、表达整个 证明过程.
思考二.(课本第 25 页例 4) a 2b2 b2c 2 c 2a 2 ≥ abc . 已知 a , b, c 0, 求证: abc
∴ a 3 ab2 b3 ba 2 2a 2b 2ab2 ,∴ a 3 b3 a 2b ab2
注:综合法的思维特点是:执因索果. 基本不等式以 及一些已经得证的不等式往往与待证的不等式有着这 样或那样的联系,作由此及彼的联想往往能启发我们 证明的方向.尝试时贵在联想,浮想联翩,思潮如涌。 (如课本第 23 页例 1、第 24 页例 2)
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
引入
思考一
方法综合
课堂练习
作业:课本 P 习题 2.2 第 1、2、3 题. 26
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
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我们知 道,关于数的大小的基本事实、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不等式以及绝对值不等式 x ≤ a 和 x ≥ a 的解 集的规律等,都可以作为证明不等式的依据.下面, 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体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思考一: 已知 a , b 是正数,且 a b ,求证: a 3 b3 a 2b ab2
5.3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课件(人教A版选修4-5)
只要证 a 2 ab b2 ab ,只要证 a 2 2ab b2 0 . ∵ a b 0 ,∴ (a b)2 0 即 a 2 2ab b2 0 得证.
注:分析法的思维特点是:执果索因.对于思路不 明显,感到无从下手的问题宜用分析法探究证明途径. 另外,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可以对不等式做这 样或那样的变形,分析时贵在变形,不通思变,变则通! (如课本第 24 页例 3)
课堂练习:
1 1 x y 1.已知 a, b, x, y R 且 , x y ,求证: . a b xa yb 2.(课本第 23 页习题 2.1 第 4 题)已知 a, b, c 是正数,
求证: a 2a b2b c 2c ≥ a b c ba c c a b 3.(课本第 22 页例 2)已知 a , b, m 都是正数,并且 a b ,
思考一:已知 a , b 是正数,且 a b ,求证:a 3 b3 a 2b ab2
尝试 3:联想尝试, 就是由已知的不等式及题设条件 出发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巧用已知不等式及不等 式性质做适当变形,推导出要求证明的不等式.其 逻辑关系是: A B1 B2 Bn B . 证明:∵ a 0, b 0, 且a b ∴ a 3 ab2 2a 2b , b3 ba 2 2ab2 ,
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
引入
思考一
方法综合
课堂练习
作业:课本 P 习题 2.2 第 1、2、3 题. 26
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
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我们知 道,关于数的大小的基本事实、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不等式以及绝对值不等式 x ≤ a 和 x ≥ a 的解 集的规律等,都可以作为证明不等式的依据.下面, 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体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思考一: 已知 a , b 是正数,且 a b ,求证: a 3 b3 a 2b ab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证:|x+2y-3z|<ɛ. [证明] ∵|x|< ,|y|< ,|z|< , 3 6 9
∴|x+2y-3z|=|x+2y+(-3z)| ≤|x|+|2y|+|-3z|=|x|+2|y|+3|z| < +2× +3× =ɛ. 3 6 9 ∴原不等式成立.
点击下图进入阶段质量检测
法二:由均值不等式,当 x>1 时,2 x<x+1, x 1 故 x< + . 2 2 ①
1 令 k(x)=ln x-x+1,则 k(1)=0,k′(x)=x-1<0, 故 k(x)<0,即 ln x<x-1. 3 由①②得,当 x>1 时,f(x)< (x-1). 2 ②
9x-1 (2)法一:记 h(x)=f(x)- , x+5 当 1<x<3 时,由(1)得 2+ x x+5 1 1 54 54 54 h′(x)= + - = - < - x 2 x x+52 2x x+52 4x x+52 x+53-216x = . 4xx+52 令 l(x)=(x+5)3-216x,1<x<3, l′(x)=3(x+5)2-216<0, 因此 l(x)在(1,3)内是递减函数,又由 l(1)=0,得 l(x)<0,所 以 h′(x)<0. 因此 h(x)在(1,3)内是递减函数,又由 h(1)=0,得 h(x)<0. 9x-1 于是当 1<x<3 时,f(x)< . x+5
[例 4] 已知:在△ABC 中,∠CAB>90° , 1 D 是 BC 的中点, 求证: AD< BC(如右图所示). 2
[证明] 1 假设 AD≥ BC. 2
1 (1)若 AD= BC,由平面几何中定理“若三角形一边 2 上的中线等于该边长的一半, 那么, 这条边所对的角为直 角”,知∠A=90° ,与题设矛盾. 1 所以 AD≠ BC. 2
2.(2012· 辽宁高考)设 f(x)=ln x+ x-1,证明: 3 (1)当 x>1 时,f(x)< (x-1); 2 9x-1 (2)当 1<x<3 时,f(x)< . x+5
3 解:(1)法一:记 g(x)=ln x+ x-1- (x-1),则当 x>1 2 1 1 3 时,g′(x)=x+ - <0. 2 x 2 3 又 g(1)=0,故 g(x)<0,即 f(x)< (x-1). 2
用直接法证明不等式困难的时候,可考虑用间接证法 予以证明,反证法是间接证法的一种. 假设欲证的命题是“若A则B”,我们可以通过否定来达
到肯定B的目的,如果只有有限多种情况,就可用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其实质是从否定结论出发,通 过逻辑推理,导出与已知条件或公理或定理或某些性质相 矛盾的结论,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即 a2+b2-c2<2ab. 同理可证:b2+c2-a2<2bc, c2+a2-b2<2ac. 将上面三个同向不等式相加,即得: a2+b2+c2<2(ab+bc+ca).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也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分析法证明不等 式的思维方向是“逆推”,即由待证的不等式出发, 逐步寻找 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执果索因),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已 知(或已证)的不等式.
放缩法是在顺推法逻辑推理过程中,有时利用不等式 关系的传递性,作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证明比原不等式更 强的 不等式来代替原不等式的一种证明方法.
放缩法的实质是非等价转化,放缩没有一定的准则和
程序,需按题意适当放缩,否则达不到目的. . .
[例 5]
已知|x|< ,|y|< ,|z|< , 3 6 9
当要证的不等式不知从何入手时,可考虑用分析法去
证明,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更为有 效.
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 分条件,而综合法是“由因导果”,逐步推导出不等式成 立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两种方法.一般来说,
对于较复杂的不等式,直接用综合法往往不易入手,因
因此 h(x)在(1,3)内单调递减, 又 h(1)=0,所以 h(x)<0, 9x-1 即 f(x)< . x+5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意义及实数比 较大小的充要条件.作差比较法证明的一般步骤是:①作
差;②恒等变形;③判断结果的符号;④下结论.其中,
变形是证明推理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变形的目的在于 判断差的符号,而不是考虑差能否化简或值是多少,变形 所用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配方,可以因式分 解,可以运用一切有效的恒等变形的方法.
真题体验
1.(2011· 福建高考)设不等式|2x-1|<1的解集为M.
①求集合M;
②若a,b∈M,试比较ab+1与a+b的大小. 解:①由|2x-1|<1得-1<2x-1<1, 解得0<x<1, 所以M={x|0<x<1}.
②由①和a,b∈M可知0<a<1,0<b<1.
所以(ab+1)-(a+b)=(a-1)(b-1)>0, 故ab+1>a+b.
等式中“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的理由要理解掌握.
[例2] 已知a,b,c为△ABC的三条边,求证:
a2+b2+c2<2(ab+bc+ca)
[证明] 设 a,b 两边的夹角为 θ,则由余弦定理:
aHale Waihona Puke +b2-c2 cos θ= 2ab ∵因为 0<θ<π, ∴cos θ<1. a2+b2-c2 ∴ <1. 2ab
[例 1] 已知 b,m1,m2 都是正数,a<b,m1<m2,求 a+m1 a+m2 证: < . b+m1 b+m2
[证明] a+m1 a+m2 - b+m1 b+m2
a+m1b+m2-a+m2b+m1 = b+m1b+m2 am2+bm1-am1-bm2 = b+m1b+m2 a-bm2-m1 = . b+m1b+m2
因为 b>0, 1, 2>0, m m 所以(b+m1)(b+m2)>0. 又 a<b,所以 a-b<0. 因为 m1<m2,所以 m2-m1>0. 从而(a-b)(m2-m1)<0. a-bm1-m1 于是 <0. b+m1b+m2 a+m1 a+m2 所以 < . b+m1 b+m2
考情分析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不等式的证明主要考查
比较法与综合法,而比较法多用作差比较,综合法主要 涉及基本不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属中 档题.
在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命题提供的信息选择合适
的方法与技巧进行证明.如果已知条件与待证结论之间
的联系不明显,可考虑用分析法;如果待证的命题以“至 少”“至多”“恒成立”等方式给出,可考虑用反证法.在必 要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使用换元法、放缩法、构造法 等技巧简化对问题的表述和证明.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思维方向是“顺推”,即由已知的
不等式出发,逐步推出其必要条件(由因导果),最后推导
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已知的不等式以及逻辑 推证的基本理论.证明时要注意的是:作为依据和出发点 的几个重要不等式(已知或已证)成立的条件往往不同,应 用时要先考虑是否具备应有的条件,避免错误,如一些带 等号的不等式,应用时要清楚取等号的条件,即对重要不
此,通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途径,然后用综合法加以证 明,所以分析法和综合法可结合使用.
[例 3]
[证明]
已知 a>b>0.求证: a- b< a-b
要证 a- b< a-b
只需证: a< a-b+ b, 只需证:( a)2<( a-b+ b)2, 只需证:a<a-b+b+2 ba-b, 只需证:0<2 ba-b. ∵a>b>0.上式显然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即 a- b< a-b.
1 1 (2)若 AD> BC,因为 BD=DC= BC, 2 2 所以在△ABD 中,AD>BD, 从而∠B>∠BAD. 同理∠C>∠CAD. 所以∠B+∠C>∠BAD+∠CAD. 即∠B+∠C>∠A. 因为∠B+∠C=180° -∠A, 所以 180° -∠A>∠A 即∠A<90° ,与已知矛盾, 1 故 AD> BC 不成立. 2 1 由(1)(2)知 AD< BC 成立. 2
法二:记 h(x)=(x+5)f(x)-9(x-1), 则当 1<x<3 时, 由(1)得 h′(x)=f(x)+(x+5)f′(x)-9 3 1 1 < (x-1)+(x+5)(x+ )-9 2 2 x 1 = [3x(x-1)+(x+5)(2+ x)-18x] 2x 1 x 1 < [3x(x-1)+(x+5)(2+ + )-18x] 2x 2 2 = 1 (7x2-32x+25)<0, 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