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8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和深入了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8例表现为抽搐,前囟饱满;7例有全身散在出血点;6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5例有惊厥、易激惹;2例有呕血、便血。经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20例(71.43%),后遗症6例(21.43 %),死亡2例(7.14%)。结论:本病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能明显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特点;预防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或吸收不足,或是由于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而导致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婴儿期出血性疾病,多见于纯母乳喂养婴儿。该病起病突然,发展快,病死率高,常伴颅内出血,存活后41%~60%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研究笔者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诊断标准[1]。其中男18例,女10例,母乳喂养23例,混合喂养4例,人工喂养1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患儿从发病至就诊时间72h 5例,均为急性起病,所有患者中有8例表现为抽搐,前囟饱满;7例有全身散在出血点;6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5例有惊厥、易激惹;2例有呕血、便血。

1.3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60~89g/L5例,90~120g/L8例,≥120g/L 15 例。出血时间、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1.4 头颅CT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血肿5例,脑实质出血5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软化3例,脑室出血2例,无改变1例。

1.5 治疗方法

入院确诊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5~10mg/d ,连用3~5d,立止血(巴特曲酶)0.2u/d,连用3d。颅内出血伴抽搐者给予安定或苯巴比妥钠等镇静止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压;贫血者静脉滴注浓缩红细胞;注意营养支持,静脉滴注新鲜冰冻血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治感染;急性期后给予改善脑细胞功能药物及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2]。

2 结果

8例表现为抽搐,前囟饱满;7例有全身散在出血点;6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5例有惊厥、易激惹;2例有呕血、便血。经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20例,占71.43%,发生后遗症6例,占21.43 %,死亡2例,占7.14%。

3 讨论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维生素K摄入、吸收不足或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 合成凝血酶原所致。维生素K是具有凝血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重要辅酶。维生素K缺乏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降低导致出血。它们的谷氨酸残基需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具有更多的钙离子结合位点,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而羧化过程需要依赖维生素K的羧化酶参加,故这4种凝血因子又是维生素K 依赖因子,当维生素K 缺乏时,这4种凝血因子只是无功能的蛋白质,不能参与凝血过程,而容易发生出血[3]。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很少(15μg/L),远低于牛乳中含量(60μg/L),且母乳喂养儿肠道细菌以乳酸杆菌为主,该菌不能合成维生素K,所以纯母乳喂养儿更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主要表现为脑出血,与婴儿脑发育迅速,血管周围组织改变快,且母乳喂养儿又未补充维生素K,故易引起颅内出血。本组病例表现为前囟饱满、哭闹不安、贫血、惊厥、昏迷等,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在发生颅内出血之前多无任何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体征和症状往往是就诊的主要原因。

引起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因素有[4]:①母体因素。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为牛奶的1/4,是引起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主要原因;②婴儿自身因素。新生儿肝脏发育尚未成熟,肝内维生素K 储存量低;婴儿肠道内细菌少,自身合成的维生素K较少;③各种疾病和药物的影响。患儿若本身合并有胆汁淤积、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腹泻等或者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维生素K吸收。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对有突发面色苍白并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周~3个月小婴儿在其入院后即应查试管法凝血时间或止血凝血功能,以明确有无凝血功能异常,试管法凝血时间简便可靠应为基层医院临床首选[5]。

综上所述,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在早期对该病作出判断,让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能较大程度上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还研究出母乳喂养的母亲口服维生素K1,新生儿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两种方法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170-171.

[2]张邵军.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60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18:25-26.

[3]邓彦.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60例临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3:336-337.

[4]金益梅,林忠东,汪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06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5,6:413-414.

[5]展爱红,林明祥,麦隽.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84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7,5:4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