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疗
茶文化与品茶有什么意义
![茶文化与品茶有什么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e9c735a300a6c30c229fae.png)
茶文化与品茶有什么意义我们学习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一起来看看。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讲求心平气和,和就是平和、柔和。
在品茶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
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市场竞争环境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较大。
茶文化活动可以使精神和身心得以放松,以应付人生的各种挑战。
三是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利于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
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于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是茶文化的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茶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饮茶止渴,也不是为了鉴别茶质的优劣,而是通过一些程序和仪式,达到追求幽静,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陶冶情操的目的。
五是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利于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茶本身也好,围绕在它身边的事物也好,都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更加和谐的生活艺术,将其推广,必有助于人类的和平与幸福。
茶文化与品茶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文化的作用有什么作用
![茶文化的作用有什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56f9e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7.png)
茶文化的作用有什么作用1、倡导科学饮茶——保健养身。
茶的药用价值是在人类生活中发现和应用的。
陆羽《茶经》对茶的药理作用的阐述是“茶,味至寒。
若热竭、凝闷、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醒醐、甘露抗衡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毒,使之神思而且很酷。
这也是这种茶的技巧。
煎浓饮,吐“风热痰涎”。
苏东坡认为喝茶比吃药好。
有一首著名的诗“为什么魏帝要有一瓶药,做吕通的七碗茶”。
这是古人对茶的防病保健功能的肯定。
现代科学发现,茶叶的化学成分分为600多种,包括500多种有机化合物、30多种无机盐和600多种微量元素,包括500多种有机化合物、30多种无机盐和20多种微量元素,包括300多种营养素。
它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茶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保健饮料,是人类最安全、最理想的绿化饮料。
在当前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的情况下,应提倡不吸烟、少喝酒、多饮茶、饮好茶,以茶养生,用茶保健。
2.践行茶道精神——精神养生。
中国茶道是饮茶的艺术术和饮茶修道怡道养性、熏陶德化的统一,是茶事与文化、修养、教化的统一。
心灵养生即心灵保健,其关键在于心理平衡,保持心境清纯之气。
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心理平衡,内分泌正常,使情绪稳定,心境平和,抵抗力增加,生命力旺盛。
要解决心理失衡,促进心理健康,则有赖于人的高尚道德、优美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在人格心理。
根据陆羽的《茶经》,喝茶最好节俭。
总结茶道的精髓。
陆羽把饮茶的物质生活引导到注重人文精神和灵魂升华的新境界,以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贯穿于饮茶过程。
现代社会,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充裕和满足,而且更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满足。
以茶德为中心的茶道精神,完全能够作用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人们心灵养生的精神食粮。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常处于精神紧张、身心疲劳的状态,容易出现心浮气躁,心理失衡的情况,甚至出现迷恋金钱,走上物欲膨胀的境地。
民间流传用茶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
![民间流传用茶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4d28f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d.png)
民间流传用茶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1.茶为万病之药数千年来,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很多。
特别是我国古代,茶常被当作药物使用,在祖国的医药学宝库中,茶作为单方或复方而入药的,颇为常见。
(1)茶药与茶疗茶文化与中医药,1.茶为万病之药数千年来,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很多。
特别是我国古代,茶常被当作药物使用,在祖国的医药学宝库中,茶作为单方或复方而入药的,颇为常见。
(1)茶药与茶疗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圆题写的“荼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
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
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放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药,而且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
此外,明代于慎行《榖山笔尘》也称茶能“疗百病皆瘥”。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1983年林乾良氏又提出“茶疗”这一词汇。
茶疗的实施,有两个层次的概念。
狭义的茶疗,仅指应用茶叶,未加任何中西药。
当然,这是茶疗的基石与主体。
没有这一基石与主体,茶疗就不能成立。
由于茶叶在传统应用上其功效已有二十四项之多(见下文),所以光是茶叶一味也足以构成茶疗体系。
茶疗的第二个层次概念,就是广义上的茶疗,即可在茶叶外酌加适量的中、西药物,构成一个复方来应用。
当然,也包括某些方中无茶,但在煎服法中规定用“茶汤送下”的复方。
这实际上是茶、药并服。
(2)茶的本草理论茶的本草记述,以唐代苏敬等撰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最早,列于木部中品。
其文甚简,计正文45字,注文50字。
正文:“茗,苦荼。
茗,味甘、苦,微寒,无毒。
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秋(据《证类本草》与《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应作春)采之。
茶养生的文化背景与医学价值分析
![茶养生的文化背景与医学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3e89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a.png)
茶养生的文化背景与医学价值分析引言:茶,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饮品,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医学价值。
在中国,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作为一种天然保健食品,在医学上也逐渐得到认可和研究。
一、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根据传说, 茶叶最早是由中国古代神农氏发现,并被用来治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喝茶视为一种仪式,并在唐宋时期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
2. 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茶文化。
早在唐朝就出现了“煮吧与宣州”、“杨蔼开门”等描写喝茶场景的诗歌。
宋代陆羽所著《茶经》意味深长地阐述了制茶工艺、冲泡方法以及茶叶的选购等内容。
而到了明清时期,陈宗废和唐伯虎等文人墨客更是以喝茶为乐,创作了大量的关于茶的诗词和绘画。
3. 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随着贸易和交流的发展,茶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日本的茶道文化深受中国茶文化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英国则发展出了下午茶,将品饮红茶与小点心相结合。
而在阿拉伯地区,薄荷茶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茶的医学价值分析1. 抗氧化剂和抗炎作用茶叶中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如咖啡因、多酚类物质、维生素C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剂和抗炎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适量饮用茶可以帮助减轻体内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并减少慢性炎症反应,从而有利于维持人体健康。
2. 促进心血管健康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项益处,其中包括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改善胆固醇代谢等。
饮茶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3. 提高免疫力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研究发现,喝茶可以增加人体内白细胞数量,并促进淋巴系统功能的改善,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尤其是绿茶中的儿茶素还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以及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4. 预防癌症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抗癌剂。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文化与茶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d7189b7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c.png)
茶文化与茶健康茶的文化起源十分久远,很多人钟爱喝茶。
有哪些茶文化与茶健康的知识介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茶文化与茶健康的知识,大家快来看看吧。
茶文化:民族文化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茶文化:文化定义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
茶文化是汉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
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茶文化: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3f99c5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1.png)
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在中国,人们将茶视为一种文化,因为它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早已深深的扎进了中国的历史。
中国人对茶的研究一直在传承,几乎挖掘了茶的一切用途。
今天我们来聊聊茶的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由此可见,茶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茶已成为我国人民皆爱的举国之饮。
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而且也可以算是是一味中药,这个在许多古籍医书中都有记载。
茶作为人类文明以来最古老的饮料,在它浓厚的文化底蕴的背后隐含着的对人类健康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茶,一可解毒,二可健体,三可养生,四能养心,五能修生。
茶是确实可以使人长寿的,有例为证:“茶圣”陆羽活了72岁,“茶僧”皎然活了81岁,“五十斤茶”和尚活了130岁,“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活了88岁······茶对于人有如此重要作用,我们不得不好好了解一下茶根本。
一、茶的历史1、神农尝百草相传在2700年前的一天,神农氏在森林中尝遍百草,某天觉得口渴,遍在一棵野茶树下浇水。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几片翠绿的野茶树叶飘落在即将烧开的水中。
煮开的水色微黄,神农氏喝入口中,顿觉神情气爽,由此,茶便被发现了。
由此后代假托神农氏之名所做的《神农食经》载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由此可见,五千年前,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出场。
另一个传说的例证是:“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2、陆羽与《茶经》当代茶文化的发展与茶饮的进一步普及,由于民间和宫廷的共同参与,掀起了一个高峰。
唐代文人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低温大大提高,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其中以茶圣陆羽的贡献最大,陆羽经过三十年时间,从初学茶启蒙、品泉问茶、出游考察、潜心著书、补充丰富成书等几个阶段,终于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茶经》,开创了茶文化先河,成为中国茶的鼻祖和圣人。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文化与茶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94acf1e7de80d4d8d05a4fe4.png)
茶文化与茶健康一、饮茶的益处我国悠久的茶文化表明,常喝茶益于身体健康。
如《神农本草经》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又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食经》上也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著《食论》载:“苦茶久食,益意思”;晋代张华《博物志》说:“饮真茶,令人少眠。
”足见茶之药功卓著。
(一)、提神:茶叶中含有少量咖啡因,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使人反应敏捷,精神振奋,思维顺畅,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美容: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A、B1、B2、C、E等)和矿物质(钾、钠、钙、磷、镁、锰、铜、锌、硒等),它们能改善皮肤的新陈代谢,增加皮肤营养,消除黄褐斑,延缓皮肤皱纹的产生。
(三)、降脂减肥:茶叶中所含的鞣质、醛类和有机酸类,能与进入胃肠道的脂肪结合,形成难吸收的大分子物质,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茶叶中的上述物质通过胃肠道吸收后,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起到降脂减肥作用。
(四)、延缓衰老:茶叶中所含的鞣质、多酚类等化学成分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抑制和清除氧自由基的生成,防止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氧化、破坏,保持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
(五)、预防心血管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证实,茶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冠心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防止血小板凝集等,有利于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并能降低心梗后的死亡率。
有人还对喝茶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为不喝茶、偶尔喝茶、常喝茶三个组,发现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生率为3.1%,偶尔喝茶者患病率为2.3%,常喝茶者为1.4%。
(六)、防龋齿:导致龋齿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依靠唾液糖蛋白牢固地贴附在牙面上,形成一种稠密、不定形、非钙化的`团块——牙菌斑,使菌斑下方的牙釉质脱钙,形成龋齿;而茶叶中所含的鞣质、有机酸和多酚类物质有抑菌作用,可防止牙菌斑的产生。
茶文化与茶艺茶道的关系
![茶文化与茶艺茶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c250c3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6.png)
茶文化与茶艺茶道的关系学习茶文化与茶艺茶道的联系。
注重茶的色香味,应严格区别二者,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艺茶道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茶艺茶道的关系(一)茶艺与茶文化"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因而对茶文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有广义的理解,也有狭义的理解。
与茶艺一样,笔者对于茶文化也取狭义的理解,认为茶文化是茶事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
不仅如此,笔者还主张,茶文化是茶学的一部分,它与茶科技、茶经贸鼎足而三,共同构成茶学。
茶学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茶文化是茶学中的人文科学部分。
在茶文化中,饮茶文化是主体,茶艺和茶道又是饮茶文化的主体。
茶艺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小于茶文化。
笔者反对将茶艺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以致于等同茶文化,并进入到茶科技、茶经贸领域的理解,而是视茶艺及茶艺文化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茶艺与茶道目前海峡两岸茶文化界对"茶道"的定义也不统一,笔者认为,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
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
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
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
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与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
笔者反对将茶艺、茶道视为"一体两面"的观点。
蔡荣章先生在《现代茶思想集》中说:"我认为'茶道'、'茶艺'都可以表示茶艺在文化上的内涵,无需因使用的名称强加解释其差异。
但可以因为使用的场合分开使用不同的名称: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文化与茶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8902159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c.png)
茶文化与茶健康在中国,茶是一种重要的饮品,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同时,茶也被广泛认为对健康有益,许多人喜欢饮用茶以保健养生。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茶文化与茶健康之间的关系。
茶的起源据传,茶的发现要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
相传有位中国皇帝在煮水时,一片树叶飘入了水中,皇帝喝下这滴水后觉得味道鲜美,于是茶叶被发现。
从此,茶叶成为了中国人的饮品,茶文化也开始被发展和传承。
茶文化的传承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中国国粹”。
茶道、茶艺、茶宴等各种茶文化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会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拓展视野,享受生活。
茶文化也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都是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
茶与健康茶被广泛认为对健康有益。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等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减肥、降脂、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
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脑,增加注意力,对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茶叶还有利尿、消食健胃、清热解毒等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在饮茶时也需要注意适量,不宜过量饮用,尤其是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也要注意控制饮茶的次数和量。
结语茶文化与茶健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并且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人们通过饮茶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增进身心健康。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使茶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希望茶文化和茶健康能够陪伴我们一生,让我们享受更加健康和美好的人生。
中国古代茶文化茶经的介绍
![中国古代茶文化茶经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bfd59d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7.png)
中国古代茶文化茶经的介绍茶经成书于唐代,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中国古代茶文化茶经专著,被誉为“荼叶百科全书”,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古代茶文化茶经的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古代茶文化茶经的介绍茶从中国的西南地区,经巴蜀顺长江而下。
历经数千年蒙昧混沌,兴亡盛衰,终于来到了茶圣陆羽生活的唐代。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国力最强盛、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作为其时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唐代海陆交通发达,政治、文化影响远远超出国界。
史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从隋朝到唐、宋时期大约经过了六百多年,这是我国古代茶文化发展极为兴盛的时期。
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唐代茶已成了主要的商品之一,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许多名茶、贡茶也开始出现了。
正是在这一时期,茶始有字,茶始成书,茶始销世,茶始征税。
唐代饮茶风俗,品饮技艺都已法相初具,并深深影响到后世。
而陆羽《茶经》的问世,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更具划时代的意义。
唐代,在南方饮茶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茶在北方也迅速传播开来。
佛教禅宗的兴盛与影响是饮茶风由南方迅速扩展到北方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在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反映得十分充分。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
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人皆许饮茶,到处煮饮,以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唐代茶事兴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朝廷贡茶的出现。
唐代宫廷大量饮茶,又有茶道、茶宴多种形式,朝廷对茶叶的生产十分重视。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
唐代宗在浙江长兴顾渚山开始设立官焙(专门采造宫廷用茶的生产基地),责成湖州、常州两州刺史督造贡茶并负责进贡紫笋茶、阳羡茶和金沙水事宜。
史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说法。
每年新茶采摘后,便昼夜兼程解送京城长安,以便开"清明宴"。
唐李郢的诗句:"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就是说的这事。
茶的使用场景
![茶的使用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25a06e6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0.png)
茶的使用场景茶,作为一种古老而受人喜爱的饮品,有着丰富的使用场景。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娱乐等各种场合中,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不同的使用场景,来探讨茶的多样化应用。
一、家庭生活场景1. 早餐时刻:茶是许多人早上的首选饮品,既可以提神醒脑,又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花茶,都是理想的早餐伴侣。
2. 下午茶时光:下午茶是许多家庭的传统习惯。
一杯香气扑鼻的红茶或清新爽口的绿茶,搭配着点心或小食,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增加家人之间的亲密感。
3. 客人来访: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礼仪意义,是招待客人的必备饮品。
无论是品茶还是煮茶,都能展示主人的好客和品味。
二、社交场景1. 商务会议:茶在商务场合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茶具备清心、提神、去湿等功效,能够帮助参会人员保持清醒和专注,增强沟通和交流的效果。
2. 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常见于宴会、展览等场合。
通过优雅地展示泡茶的过程和技巧,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带来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
3. 茶话会:茶话会是一种以品茶为主题的社交活动。
参与者可以通过品茶、交流茶文化等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也能够提升品味和修养。
三、休闲娱乐场景1. 读书写字:茶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许多文人雅士喜欢的饮品。
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喝杯清茶可以提神醒脑,帮助集中注意力,增加创作灵感。
2. 茶艺表演:茶艺表演不仅可以在社交场合中展示,也可以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参与者可以亲自体验泡茶的过程,感受茶香的韵味,享受茶道的乐趣。
3. 茶文化体验:参观茶庄、茶园或茶博物馆,了解茶的种植和制作过程,并品尝各种不同类型的茶叶,既能够增长知识,又能够享受茶文化带来的愉悦。
四、健康养生场景1. 茶疗养生: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茶多酚、儿茶素等,可以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等。
在健康养生的过程中,适量饮用茶可以起到预防疾病、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0f49c7d54a7302768f993993.png)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中华茶文化与养生1、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
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古籍中有不少记载。
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
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
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
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2、茶文化与养生: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
历代相袭而不易。
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
如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
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
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荣西著有《契茶养生记》一书。
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
同样深刻阐明茶与养生的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茶文化中华茶道与日本茶道有着本质不同,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唐代的径山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明代中期,经绍鸥、利休等人总结和倡导,逐渐演变成为既具宗教哲理所谓“和、敬、清、寂,又有着严格繁琐的程序的文化体系,被誉为“宗教的美学”。
茶疗运营方案
![茶疗运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07f05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d.png)
茶疗运营方案一、市场分析1. 行业概况茶疗是一种新兴的中医疗法,也是一种结合了茶文化和中医理念的疗法。
随着人们对养生的重视,茶疗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一种时尚的养生方式。
茶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茶疗作为茶文化的一种延伸,也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2. 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茶疗作为一种天然安全的保健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人们的工作压力较大,而茶疗正好可以满足他们对于放松身心的需求。
同时,随着中医文化的兴起,茶疗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信任,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3. 竞争分析目前茶疗市场竞争尚未十分激烈,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也在逐渐加剧。
目前茶疗运营主要面临的竞争来自传统的中医养生机构、茶馆以及一些特色养生会所。
这些机构在信誉、品质、服务等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需要我们在经营中有所突破。
二、项目概述我们将打造一家集茶疗、茶文化体验、茶艺表演、茶文化教育于一体的茶疗运营中心。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茶疗服务、深度展示茶文化的魅力,吸引消费者,打造一个高端、时尚、健康的茶疗品牌。
三、运营模式1. 产品策略(1)茶疗养生项目:推出一系列针对不同养生需求的茶疗项目,如安神助眠、清肺排毒、益肝养胃等。
结合中医理论,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茶疗方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茶文化体验项目:开展茶文化体验活动,引导消费者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茶道礼仪等,提供茶道表演、茶艺讲座等服务,让消费者在茶疗的过程中领略茶文化的魅力。
2. 营销策略(1)线上渠道: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宣传茶疗理念、产品信息、行业资讯,开展网络营销、预约服务等。
(2)线下推广:通过在商圈、商务区、写字楼周边等场所进行传单派发、宣传活动、合作推广等方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提高品牌知名度。
茶与疗愈的力量与茶疗文化
![茶与疗愈的力量与茶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777d0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a.png)
茶与疗愈的力量与茶疗文化茶,这个古老的饮品,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疗愈的力量。
自古以来,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茶疗文化也逐渐流传开来。
本文将探讨茶与疗愈的力量以及茶疗文化的背后。
一、茶与疗愈的力量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茶多酚和儿茶素,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功效。
茶多酚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伤害。
儿茶素则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此外,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氨酸等物质也对身体有所裨益。
适量摄入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脑、增强记忆力,而茶氨酸则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这些成分的结合使得茶具有养生的功效,对身体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茶还能帮助降压降糖。
研究发现,定期饮用茶可以降低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
茶叶中的多酚成分能够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
因此,茶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茶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茶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茶疗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理论,将茶饮与药物相结合,通过饮茶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茶疗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茶的成分和气味来调理身体和内心。
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功效,如普洱茶能降脂消食,铁观音有助于消除疲劳,绿茶有清热解毒的效果等。
同时,茶的气味也有疗愈的力量,如清香的茉莉花茶可以舒缓情绪、减压放松,檀香的乌龙茶可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通过饮茶和闻茶的方式,人们可以达到身心平衡和健康的效果。
茶疗文化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茶在《本草纲目》中被归类为草药之一,被称为“神农救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疗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
茶疗文化的传承需要依靠社会的支持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目前,茶文化节、茶艺展等活动逐渐开展,有助于增进公众对茶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茶疗文化的传承还需要专业的茶艺师和茶疗师,他们能够将茶疗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并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茶的疗愈之力。
茶文化与传统医学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地位
![茶文化与传统医学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36e92ec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e.png)
茶文化与传统医学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地位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养生是古老的传统医学系统。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和养生方法。
茶不仅在中医养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在茶文化中被广泛传播与赞美。
本文将探讨茶文化与传统医学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地位。
1. 茶的历史与文化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的种植、制作与饮用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形成了属于中国茶文化独特的传统。
茶文化不仅体现在饮茶的方式和仪式上,还体现在茶文化的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
茶文化通过与中医养生相结合,使茶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 中医养生与茶的关系中医养生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理论体系,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茶在中医养生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和养生方法。
茶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素、茶多酚、咖啡因等,这些成分在中医养生中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等功效。
中医养生注重防病于未然,茶的饮用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茶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茶在中医养生中有着多种应用方法。
首先,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选用适合的茶种和方法进行饮用。
例如,对于阴虚体质和火旺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选择绿茶、白茶等清热解毒的茶叶进行饮用。
其次,茶可以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发挥更好的养生功效。
比如,将茶与菊花、枸杞子等药材一起泡水饮用,可以清热明目、滋阴润肺。
此外,茶还可以用于疗法上,如茶叶煎剂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如消化不良、痰湿等。
4. 茶文化与中医养生的连结茶文化与中医养生密切相关,二者互相促进和影响。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医养生提供了丰富的养生茶史、茶学知识和茶艺表演。
而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文化的养生观念和饮茶方式。
茶与中医养生一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和文化符号。
5. 现代人的茶文化与中医养生在现代生活中,茶文化和中医养生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文化与茶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df2bca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a.png)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文化与茶健康密切相关。
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包括了茶道、茶艺、茶具、茶叶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和仪式。
茶文化
追求的是品茶的雅致、品味的深度以及与自然的和谐。
在茶文化中,茶被视为一种具有调和、清热、解渴的饮品,被赋予了一种养生作用。
因此,茶健康成为了茶文化中的
重要主题。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如茶多酚、
儿茶素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首先,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
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慢性病的发生。
其次,茶叶中的茶碱具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助于提
神醒脑,增强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杀灭口腔中的
细菌,预防蛀牙和口臭的发生。
此外,茶叶对减肥和控制血糖也有一定的帮助。
茶叶中的
茶多酚和儿茶素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减少脂肪的
积累;茶叶中的儿茶素还可以抑制糖类的吸收和转化,调
节血糖的水平。
总之,茶文化与茶健康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学习和传承茶
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价值,进而享受茶带来
的健康益处。
同时,茶的健康功能也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使茶成为了一种健康、美味的饮品。
茶文化.饮茶与健康
![茶文化.饮茶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fcc451cd9e314332396893f5.png)
3、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如提出茶道 、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 结合
4、有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诗茶画作品产生。
如唐代茶诗数不胜数,著名诗人有:李白、白居 易、杜牧、柳宗元、卢仝,皎然、元稹等100多人 约400多首。
5、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开始出现。
唐政府规范茶叶,为增加财政收入。
野外考察在中国西南地区不断发现野生大茶树:
19世纪末,英国威尔逊(A.Wilson)的《中国西部游记》
记载:“在四川中北部的山坡间,曾见茶丛普遍高达十英尺
或十英尺以上,极似野生茶。”
1939年, 贵州务川县
高达6.6-7.5m野生大茶树。
1957年, 贵州赤水县
高达 12m 的野生大茶树。
1976年, 贵州道真县
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饮茶之风 向全国各地蔓延。
《登成都白菟楼》 [张载 ·西晋]
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 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 门有连其客,翠带腰吴钩。 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林钓春鱼。 黑子过龙醢,果馔踰蟹蝑北方语系茶“cha”——直译日语:Cha 外国茶树、茶叶的制作技术及品饮方式都是直接或
间接由中国传入的。
茶是全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是健康饮料,文明饮料 ,和平饮料。古有《茶经》中注“茶之为用,味至寒,为 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常品茶能陶冶个人情操,协调人 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茶对各民族间的团结,各国友好 往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2.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
秦汉至西晋时期,既是巴蜀茶业继续持盛的时期, 又是中国茶业由巴蜀走向全国和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 要阶段。
(1)晋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 (2)晋南北朝茶叶文化的几个特征
茶疗保健养生
![茶疗保健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2986c47dd1f34693dbef3e3a.png)
茶疗保健养生茶疗养生小常识1开发智慧、调节身心茶可让你变得更聪明。
世界上,中国人的智商名列前茅。
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女士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智商较高,与悠久的茶文化有关系。
她说:"世界各国的华人表现出优秀的品质,中国人较高的智商和茶不无关系,这并不是说他们在国外都喝茶,而是说中华民族的祖先由于茶文化培养了较为发达的鬻兜,并把这种优秀的素质遗传给后代"。
茶具有调节身心的作用。
一人品茶,没有干扰,心更容易静下来,精神更容易集中到茶中来,情感随茶香的飘逸而升华。
芬芳的茶香,甘醇的滋味,清澈的汤色,多姿的外形,丰富的色泽,动听的茶名,还有美丽的茶传说,给人以美的遐想,美的享受。
邀一知已相对晶茶,或推心置腹倾诉衷肠,或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需多言,茶人之间心灵相互沟通,这是人生乐事,有无穷情趣。
茶可以清心、静心,增添生活的情趣,提高生活的品味。
2增强免疫力人体具有自身的免疫功能。
饮茶能够提高人体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杀死入侵人体病原的作用,因此,增强了人体的血液免疫功能。
人体的消化道内含有益菌种和有害种菌,消化道内有益菌种和有害菌种群数量的消长决定了肠道的健康状况。
婴儿时有益菌种占绝对优势,到青年时期这种优势开始下降,到50岁以后,这种有益菌种数量有所减少,不利于人体健康。
研究表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对有益菌种双歧杆菌有促进其生长的功效,同时对有害菌种表现出杀菌和制菌的作用。
因此,饮茶可以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的细菌结构、提高肠道的免疫功能。
3舫辐射电脑、手机、微波炉、电视机等电子产品,是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必需品,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造成辐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脂多糖、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及部分氨基酸,具有解除及减轻辐射毒性的作用。
茶叶中的几茶素类化合物,可吸收90010的放射性核素,并且在辐射到达骨髓之前将其排出体外。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接受放疗、化疗的癌症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可大幅度下降,摄取足够的绿茶提取物后可明显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时仅以沸水冲泡或稍加煎
煮即可饮用。
《诗经》中,即有“采茶薪樗,食 我农夫”文人对茶功效的記述,在 《神农食经》中即云:“茶茗久服, 令人有力悦志”。故而茶一直受到 文人学士们特殊的青睐。正有鉴于 此,千百年来,文人这茶著书立说, 记茶、述茶、绘茶、品茶等歌咏其 间,层出不穷。唐人陆羽,即写下 了我国第一部最早的茶叶专著《茶 经》,唐人张又新、又写成了我国 第一部专论茶汤与水质关系的专著 《煎茶水记》,为文人述茶专著开 了先河。唐宋以來,诗词文风大盛, 文人雅士崇茶之举,又开一时新风, 因而湧现出许多品茶辨水的名流行家,一時茶诗、茶词、茶赋、 茶录、茶歌、茶画等,相继问世,成为我国研究茶史,茶文化 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 了极大的贡献。
§三国时名医华佗在《食论》一书 中记有“苦茶久食,益意思”; §汉代名医张仲景以“茶治便脓血 甚效”记述于《伤寒杂病论》中;
§晋代,饮茶已盛行,每逢喜庆、
佳节之时,人们喜欢饮上一杯好茶。
这是她从二十儿岁起就养成的一种习惯。四
川省万源县大巴山深处的青花乡被称为“巴
山茶乡”,由于那里的人都有种茶、喝茶的
习惯,所以全乡一万多人中至今未发现一例
癌症患者。那里有100多名老人,平均年龄都
在80岁以上,最大的已超过百岁。
前苏联老人阿利耶夫活到110多多,他长寿 的秘密就是不喝酒,不抽烟,喜欢喝茶和在 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贝
人士庄晚芳、黄国光也都是耄耋长者。 耄 耋 八九十岁曰耄 七八十岁曰耋
在日本,关于人类寿命有“米寿”与“茶寿”
之说,都是对长寿人的美称。
“米寿”——88岁(八、十、八)
“茶寿”——108岁(艹、八、十、八) 据说在日本凡达米寿、茶寿者, 亲友将举行庆典,就像庆“金 婚”、“银婚”似的。 “白寿” ——99岁(百少一横)
海拉省的一位农民札那帝·米夏尔活了130
多岁,他从不抽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但每天要喝6杯茶。
被陆定一同志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老
先生一生研究茶、酷爱茶,活到92岁高寿。
我国著名的茶学专家、安做农学院茶业系的
两位受人尊崇的茶界元老王泽农教授和陈椽
教授都是不喜烟、酒,喜爱茶,如今虽都已
过85岁高龄,但身体都还很硬朗。茶界著名
本书论述了茶从一株普通的植物逐渐演变为 饮料之王、一种文化。据此,书里着重阐释了 茶文化中所蕴藏的养生思想,特别是其中的本 草学的思想背景,并且阐释了在这一过程中,神 仙思想,尤其是“金丹说”是如何起到思想背 景作用的。书中以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为论述 研究对象,对茶和茶道的演变过程中的思想背 景做了一个深刻明确的阐析。
饮茶对长寿起着良好的辅
助作时。我国唐代刘禹锡、白
居易,宋代苏东坡、陆游等都
是古代著名的文豪;他们不仅 撰写了许多与品茗有关的诗词 而且都酷爱饮茶。有趣的是, 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物质水平低下,人的平 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他们的寿命都较长: 刘禹锡活到70岁,白居易活到74岁,苏拭活 到65岁,陆游则活到85岁高龄。
三、中医茶疗学:
(一)中医学基本理论 (二)常见病的临床辨证
四、茶忌:
茶是平和的饮料,可以使人由激愤变得冷静,由冲动变得 理智;可以使世界由动荡变得宁静,由紧张趋于缓和。
茶是健康的饮料,自古以来,即是人们修身养性、祛病强身 的良友,品饮之间,即可获得舒活筋骨、清神健体之疗效。
前 言
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饮料。民间俗语和饮 食格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 醋、茶”。 “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 茶饮”。正反映了茶与生活和健康的密切关 系。
2001年10月在日本静冈召开的“2001年国际
茶文化科学研讨会”,同时还举办了世界茶文
化节。这次茶文化节的口号是:
Tea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茶是世界的语言!
Better Health! Better flavor! ! Better Enjoy ment!
更多健康!更多品位!更多快乐!
首先也是从饮茶的药用起源开始,并且 探讨了道教养生与服食的渊源关系、草木 类药饵服食的日常化、嗜好化,以及饮茶与 服食的心理特征的比较。这些论述无疑超 出了单纯的药学而进入到一种文化的层面。
一、茶文化
1、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
1、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对茶有很深的研究。我们的祖先同发现医药
一样从食用开始而逐步认识了它的功能与用途,进而
单茶
茶加药 代 茶
药茶
医学理论
疗 法
药学理论
对于茶疗,我们既要从医药方面考察,也要从文化 方面进行审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怡情养性, 走进太和之境。
一、茶文化
(一)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 (二)茶叶分类 (三)药茶的种类和剂型
(一)茶与化学 二、茶药学: (二)茶之功效 (三)药茶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茶的疗效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历史上
以喝茶闻名的唐代文人、卢仝在《走笔谢孟
谏议寄新茶》一诗中,对饮茶的妙处作了淋
漓尽致的描写:“一碗润喉吻,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
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
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就是闻名于世,脍灸人口的 “卢仝七碗茶”。
Welcome to Unexplored Realms of Tea!
欢迎探索茶的未知领域! 这是一种世界性的愿望,也是应该努力奋斗的目标
一、茶文化
1、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
2、茶叶分类
3、药茶的种类和剂型
一、茶文化
1、《茶至茶道的历程——茶文化思想背景 之研究》滕军著 2、《茶与中国文化》关剑平著 (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
现代喜茶人有这样的总结“早茶醒目、午
茶助神、晚茶驱睡;热茶解渴,温茶美人,
凉茶爽口;姜茶治痢,糖茶和胃,浓茶醒
酒,淡茶生津;茶可延年益
寿。”饮茶对人体有保健功 效,越来越多获现代科学论 证。
在现代高龄老人们中,很多人都有饮茶 的嗜好。上海市曾有一位超过百岁的张殿秀
老大太,每天起床后就要空腹喝一杯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