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完整 合集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什么,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1. 科学是什么。
2. 生活中的科学。
3. 植物和动物。
4. 实验与观察。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科学是什么,生活中的科学,植物和动物。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黑板。
2. 投影仪。
3. 教学软件。
4. 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植物样本等)。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让学生对科学有初步的认识。
2. 直观演示法:利用投影仪、教学软件等工具,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思考,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4.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能力,加深对科学概念、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科学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是什么、生活中的科学、植物和动物等。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一年级科学上册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PPT- 实验用具:试管、玻璃棒、溴酸钾溶液等- 实验材料:水、盐、糖、酒精等- 视觉材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2. 引导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问:“你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3.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二、展开实验活动(15分钟)1. 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做出判断。
2. 进行实验,如“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观察、实验、记录。
3. 结果解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 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能解释一下吗?”三、师生共同探讨(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和思考整个实验过程,引导他们总结实验规律。
2.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引导学生提问、回答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2. 帮助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列出一个小结。
3. 提出扩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5分钟)1. 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写成小报告或画成图片。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预习笔记。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 教学结束 -。
科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难,学生间差异较大。而后面的环节又会花去较多的时间,导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混
乱。
(2)比较塑料花与植物的环节:一开始准备了小组每人一盆塑料花,但从孩子们的
回答中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冲突,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上课
课后 反思
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关系,删除了小组实验的环节,也因此让这节课的“干货”变的有 些多,趣味性少。 (3)种植我们的植物环节:因为前两个环节用去了较多的时间,这个环节展开并不
画下来。要求:水培的要画出水面上和水中植物的样子;土培的泥土用灰框表示,画出泥土
上面植物的变化。
上完,《我们知道的植物》一课后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就备课过程和上
课过程反思,存在问题:
(1)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植物环节:大树、小草、小花、蔬菜、水果点到为止即可,
小朋友也说的很棒,但是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之后的相互介绍认识的植物的环节偏
1.我们知道的植物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 )班
shù
huā
cǎo
shuǐ ɡuǒ
shū cài
树
花
草 水果 蔬菜
会开花、有叶子、不会动、会长高、要浇水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在活动手册 P2 的“第 1 周”中画好要种植的植物开始的样子。 建议:水培:大蒜、番薯、绿萝枝条;土培:瓜子、多肉叶片、绿豆等。 2.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每周上完科学课后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一次,把植物生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识别植物,并能说出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简单描述其特征。
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种植一棵植物并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7篇)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7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它们吸水吗》是教科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的第4课。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吸水性与他们的'用途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因此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系列。
小学生的学习,最好是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
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
为此,了解材料的吸水性,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得出结论。
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实验接触少,动手能力差,故而结合本课及学科基本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的浸透性的大小。
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并能自己动手实践,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十片。
(每组一份)2、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每组一个)3、餐巾纸、铅画纸、放大镜(每组一份)4、杯子、筷子、毛巾、卫生纸(每组一份)5、放大的蔡伦相一张。
(播放古代造纸录像)本课是实验课,要上好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发挥主题作用,从而完成任务。
二、说教法低年级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法”为主。
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在学法方面从以下几点指导:1、继续学习实验法。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描述。
3、能自己动手实践,造一张纸。
四、说教学程序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任务名称: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二、内容需求:1. 根据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编写一份教案。
2. 教案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
3. 教案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确保学生能够明确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案教学内容: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特征。
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生物的想法和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常见的生物,例如:宠物、家禽、野生动物等。
2. 让学生依次描述这些生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身体结构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组间讨论:要求学生用描述词语来表达各自所观察到的特征,并将观察结果在黑板上进行整理。
3. 整体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疑惑。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老师展示一些不同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学生自由发言并对比讨论。
五、评价(5分钟)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自己在观察和描述特征上的进步。
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主动性。
3. 讨论引导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促进知识的交流和碰撞。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ppt课件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使用
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清晰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规范、安全。
实验记录完整
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及数据。
数据记录和分析技巧
数据记录准确
教授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差。
数据分析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图表、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 花结果等,通过图片展示 生长阶段。
植物繁殖方式
介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两种方式,举例说明。
动物习性及分类
动物习性
食性、栖息环境、繁殖方式等, 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特点。
动物分类
简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不同动物类群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动物保护意识
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呼吁学生们树立保护意识。
动物迁徙
一些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以适应气候和食物供应的 变化。
天气现象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 、冬季寒冷。
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
观察天空
注意天空的颜色、云层 的形状和高度等变化。
测量气温
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 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记录降水
注意降水的类型(雨、 雪等)、强度和持续时
天气与气候
通过学习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了 解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 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动物的特征与习性
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了 解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 的分类思维和探究能力。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 质,包括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 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完整 合集
2019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完整《我们知道的植物》说课稿一、说教材和学情《我们知道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科学课文,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而且也比较好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课文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逐渐认识大自然,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一、说教学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并且认识到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是本次教学的重点2、让学生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是教学难点3、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准备:植物、课件等三、说教学过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颗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医中啷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有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老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间:“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我们的身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我们的身体”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1.《认识我们的身体》: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
2.《观察我们的身体》:通过观察身体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对称性和器官的位置。
3.《我们的身体是怎么工作的》:介绍身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以及身体是如何通过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来完成各种活动的。
4.《保护我们的身体》:让学生了解保护身体的重要性,学会一些保护身体的方法。
二、说学情(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比较肤浅。
他们能够说出身体的一些部分,如头、手、脚等,但对于身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功能了解甚少。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直观的教具来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科学课也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喜欢观察、动手操作和参与各种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学习困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等问题。
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也有待提高,在教学中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校园里的植物》说课稿
科学《校园里的植物》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校园里的植物》。
一、说教材《校园里的植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的名称及特征等。
本课是关于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本课主要是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并选择一棵你喜欢的植物把它画下来,再把孩子在观察记录的中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校园常见植物,并能知道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你认识的一种植物。
四、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面试试讲“说课稿+试讲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面试试讲“说课稿+试讲稿”(一)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
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比较与测量”。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共7课,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比较和测量的学习经历。
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1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导人,让他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大小,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活动中处处有比较。
本课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在观察中比较》是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起始课。
本课以生活中儿童常玩的玩具导入课程,让学生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不同的方法,“比高低”、“比长短”,并通过简单的表格、画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中的恐龙谁大谁小”,让学生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活动中处处有比较,比较就是区分相同和不同,不同角度的比较有可能会带来比较结果(比如大小)的不同。
探索部分,“比较恐龙模型玩具大小的不同方法”,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比较结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长度等。
意识到比较中需要考虑公平、方便、准确等因素。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并借助记录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
1.2 观察植物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观察植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周围的植物》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本课《观察植物》是本单元的重点课之一,通过学生对植物的实际观察,使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并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等。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如根、茎、叶等。
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如阳光、水分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发现不同植物之间的异同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观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护植物,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植物样本,如小草、树叶、花朵等。
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皮尺等。
观察记录表,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准备观察植物所需的材料,如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植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植物的世界。
提出问题:“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 观察植物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样本,教授观察方法,如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等。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3. 整理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在班级内展示分享。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游戏中的观察》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游戏中的观察》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游戏中的观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和能力至关重要。
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玩具里的科学”“观察身边的物体”“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三个部分。
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身边的物体和校园里的植物,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同时,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说学情(一)学生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
他们喜欢游戏活动,乐于参与各种实践操作。
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观察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玩具、文具、水果等。
他们也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
但是,他们的观察往往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
(三)学生学习困难及应对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观察方法不全面,不知道如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观察描述不准确,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合作意识不强,在小组活动中不能有效地与同学合作。
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教师示范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记录,提高观察描述的准确性。
3.组织小组活动,明确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学生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味告诉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味告诉我们》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气味告诉我们》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我们的感官”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自己的感官,了解感官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以及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聚焦问题:通过提出“我们是怎么闻到气味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闻不同的气味,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
同时,通过讨论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气味的重要性。
3.研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气味的认识。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嗅觉,以及如何利用气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的气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气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以及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还不太了解。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通过鼻子被我们感知的。
2.知道气味在生活中有很多作用,如辨别食物、识别危险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用鼻子闻不同的气味,并描述自己闻到的气味。
2.能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气味的认识和体会。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索气味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气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嗅觉。
2.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气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通过鼻子被我们感知的。
2019秋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全册说课稿(附教学目录)
2019秋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全册说课稿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说教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
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_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能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
难点: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
四、说教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
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案
机动
19
总结评价
教师备课
课 题
科学始业课
课 时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4了解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祖国富强与科学家的努力和付出分不开。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
教师备课
课 题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课 时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 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完整《我们知道的植物》说课稿一、说教材和学情《我们知道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科学课文,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而且也比较好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课文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逐渐认识大自然,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一、说教学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并且认识到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是本次教学的重点2、让学生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是教学难点3、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准备:植物、课件等三、说教学过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颗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医中啷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有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老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间:“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3)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迸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4)种一棵植物1.出示目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茁、种子等并岀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台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
老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孑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
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如土培楂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也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可以打印一份给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照顾好植物,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四、教学板书设计树、草、花有叶需要阳光有生命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发现教学过程还是有一些问题(1)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植物环节:大树、小草、小花、蔬菜、水果点到为止即可,小朋友也说的很棒,但是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之后的相互介绍认识的植物的环节偏难,学生间差异较大。
而后面的环节又会花去较多的时间,导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混乱。
(2)比较塑料花与植物的环节:一开始准备了小组每人一盆塑料花,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冲突,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上课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关系,删除了小组实验的环节,也因此让这节课的“干货”变的有些多,趣味性少。
(3)过于急着上书本中的内容,备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4)时间关系上课只讲了水培,虽然发了一些种子做为奖励让孩子们回家土培,但是同时落实两个课外活动,土培落实会难。
2.《观察一棵植物》说课稿【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2课,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之后,开始学习如何对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整体观察一棵植物;2.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茎和叶;3.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通过这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学生学习后面几节植物课奠定基础。
教科书中观察的植物是秋季全国各地较为常见的菊花,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明显、单一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分析】经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但是他们没有对一棵植物进行过具体的观察,因此他们很可能对植物的茎、叶存在错误的认识。
一年级学生大多不会使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师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训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茉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
教师提问: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老师在这个假期也外出游玩了,而且在大自然中捕捉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
快来看看,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植物吗?之前在哪儿看见过?课件播放竹子、荷花、柳树、铜钱草的图片,学生看一看植物生长的环境,认一认这些植物。
学生交流生活经验。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大声发言的表达要求,落实习惯培养。
设计意图:调取学生生活经验,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2.远观大树。
教师提问:你们好像对这棵大树不太熟悉,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
远远地看这棵大树,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学生观察大树照片,描述大树的外形特点。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远远地看,能够粗略地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
3.认识茉莉。
教师在讲台上展示茉莉,并提问:看,谁认识这种植物?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见到过它。
今天,我们就和茉莉成为朋友,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板贴:观察一棵植物)来了解它,好不好?设计意图: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观察一棵植物1.远观茉莉。
学生远观茉莉,教师提问:我们还像观察大树一样,先远远地、整体去看,它是什么样的?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教师按照学生的交流出示板贴:“叶”或“茎”)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茉莉的轮廓。
设计意图:学生在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植物,让学生有意识地先对植物进行整体观察,便于他们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和结构。
2.近观茉莉。
(1)近距离观察茉莉。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第一,老师说开始再轻轻揭开布。
材料员把布叠好放回材料分发中心。
第二,你们和茉莉要成为好朋友,不能使劲摇晃它、伤害它,动作要轻。
教师提问:你们一定要仔细地观察,看一看,除了叶子,你还能看到什么?它是什么样的?(2)交流观察发现。
学生近距离观察茉莉,教师用拍手或按铃的方法提示学生停止观察活动。
教师提问:近距离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教师指导:其实植物的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观察到了叶的特点,哪里是叶?手指一指。
还有这根长长的杆,叫作茎。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茎、叶。
)还有的同学从花盆的底部观察到了根,植物的根到底长在哪里呢?怎么从花盆的底部长出来了?(板贴:根)(3)用感觉器官观察。
教师提问:你们获取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通过交流发现眼睛可以帮我们看到颜色、形状,鼻子可以闻到气味,它们是长在我们身上的观察小工具。
教师继续提问:除了眼睛和鼻子,还有其他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吗?学生指出感觉器官。
教师总结:真好,我们身体上就长着这么多帮助我们感觉的器官,我们把眼、耳、鼻、舌、手叫作我们的感觉器官。
但在科学课上,有一个感觉器官可得小心使用,是什么啊?为什么呢?学生讨论舌头的使用。
教师指导:你们说的都对,中国有一句古话,“病从口入”。
我们在科学实验室里,可不能轻易用舌头去品尝,一定要听老师的要求。
你们都能做到吗?教师引导学生用感觉器官再次观察茉莉,学生观察后交流新的发现。
3.模拟植物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假如我是一棵茉莉。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扮演一棵茉莉。
学生倾听教师的描述,用肢体语言展示茉莉的形态结构。
教师描述:刚才我们从远处看,先看到茉莉茂密的枝叶了,怎么用肢体语言表示呢?彼此看一看,你们看,我的手都分开了,这是什么意思?茉莉还有一个又直又长的结构,它叫什么?它的根还扎得深深的、稳稳的。
设计意图:在整体观察之后,引导学生局部观察植物,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科学观察过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结构和名称,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结构,另一方面为学生用图画的方法记录一棵植物提供参考。
模拟茉莉的游戏则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展示出观察到的信息,表现出茉莉的形态,尽可能挖掘学生更多的发现,弥补一年级学生因表达能力不足而没有表现出的观察到的信息。
三、画画这棵植物教师谈话引入:真好!你们有了这么多新的发现。
我们每次上科学课,都会产生许多新的发现,如果只是说一说,你可能很快就忘了,所以,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有了新的发现,就立刻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你们会获得满满的收获。
你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很多字都不会写,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开始记录,好吗?1.教师示范记录表的使用:实物投影展示,先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可以按一定顺序。
提示学生,科学课的记录不同于美术课的绘画,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一定要尊重事实。
(2)学生画一棵植物。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用记录表进行记录,用图画的形式边观察边记录一棵植物。
教师耐心指导、示范,通过指导,让学生认识科学记录要边观察边记录,要真实。
通过画植物,进一步巩固对植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的认识。
3.评价记录。
请几名学生展示记录并介绍,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画的植物,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