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通路示踪技术 尼式染色
细胞示踪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细胞示踪技术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8963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a.png)
细胞示踪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前言细胞示踪技术是一种用于追踪和观察细胞在生物体内活动的方法。
它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细胞示踪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原理细胞示踪技术的原理基于标记细胞材料的特性和追踪其在生物体内运动的能力。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细胞示踪技术及其原理:1.荧光染料示踪法:–将细胞标记剂(如荧光染料)与细胞结合,使其产生荧光信号;–利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细胞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轨迹。
2.核酸示踪法:–将荧光标记的核酸分子注入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细胞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
3.放射性示踪法:–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注入细胞;–利用放射性探测器观察和记录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位置。
应用细胞示踪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细胞示踪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癌症研究•通过示踪技术可以追踪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扩散和转移过程;•了解肿瘤细胞的迁移途径、速率和聚集情况,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再生医学•细胞示踪技术可以跟踪干细胞或其它细胞在受损组织中的修复过程;•实时观察细胞迁移和定位,有助于了解组织再生的机制,推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
药物输送•将药物与载体复合物注入细胞中,利用细胞示踪技术可以追踪药物在体内的传递过程;•精确观察药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为药物输送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免疫学研究•将标记的免疫细胞注射到动物体内,利用细胞示踪技术观察和记录免疫细胞在体内的行为;•研究免疫细胞的迁移路径、定位和数量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神经科学研究•利用细胞示踪技术可以标记和追踪神经元、胶质细胞等神经组织细胞的分布和连接情况;•研究神经细胞的迁移、突触形成和神经网络的建立,对于研究神经系统发育、功能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细胞示踪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它在癌症研究、再生医学、药物输送、免疫学研究和神经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脑科学研究的方法
![脑科学研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e2b15bce2f0066f4332266.png)
另一些科学家提出引起机体衰老和疾病的是自由基的增多,这也是 现实生活中那些宣称“清除自由基,恢复年轻态”的保健品所依赖 的理论基础。这些保健品疗效有限,请不要轻易尝试。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人生活的环境、人的心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都 会影响到寿命。保持愉悦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 惯,这样即使躯体不可避免的老化,但还是有年轻的心态,总好过 长寿但不快乐,年轻的外表下,却住着一个老灵魂。
尼氏染色
多种方法,HE、甲苯胺蓝,焦油紫,硫堇, 天青,派洛宁,中性红以及棓花青等碱性苯胺 染料均可以使尼氏体着色
2、束(通)路追踪法:研究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束路追踪
原理:轴浆运输 示踪物质:HRP,荧光染料,
各种标记物标记的葡萄糖,放射 性核素标记的氨基酸等。
观察:根据示踪物质不同,采用
变性法:利用神经元包体受损或神经轴突离断 后远侧轴突的变性,或轴突切断后细胞的反应, 来研究纤维的联系。
*物理性方法:刀的切割、电凝、电离破坏、 超声破坏等。
*化学性破坏:兴奋性氨基酸(海人酸和鹅 高蕈氨酸)、单胺类神经毒(6-羟多巴胺、 6-羟多巴、双羟色胺)
神经元质膜荧光染料法:
用羰花青(carbocynine)荧光染料,可 以染出神经细胞的质膜,并可以在活体或固定 的标本上追踪纤维联系。
我们真的会永远不老吗?——从“科 学狂人”的抗衰老研究说起
神经染色——精选推荐
![神经染色——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ae122cc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79.png)
神经组织染色包括三部分:基本染色,中枢神经系统染色和周围神经系统染色。
基本染色如HE染色,胶原纤维的VG,Masson三色染色;弹力纤维的Wei gret氏染色;网状纤维的W氏染色;以及细菌,脂类等等。
中枢神经系统特殊染色包括神经细胞,神经纤维,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及纤维的染色。
周围神经系统的特殊染色包括周围神经髓鞘,轴索及末捎的染色。
神经组织的特殊染色,大多为银浸润法,组织要求以甲醛液固定。
有的如变性髓鞘,尼氏小体等的显示,则须特殊的固定液固定,否则得不出正确的结果。
同时,由于神经组织及易收缩,脱水时应从低浓度的脱水剂开始。
神经组织的特殊染色所用各种试剂要求化学纯,试剂用量要准确,临用时新鲜配制。
配制试剂的蒸馏水以双蒸水为佳,所盛试剂的容器以清洁有色玻璃瓶;避免用金属器械或手接触试剂3.1.尼氏小体染色3.1.1.甲苯胺兰或琉菫染色法[固定]新鲜组织以95%酒精溶液固定,石蜡切片8μm。
[试剂]1%甲苯胺兰—硼砂水溶液(或01-05%琉堇水溶液)分化液:苯胺 10ml95%酒精 90ml或:木榴油 5ml玉树油 40ml二甲苯 50ml纯酒精 15ml(用时以等量纯酒精稀释)[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1%甲苯胺兰—硼砂液于56℃温箱内30分钟;或酒精灯火焰上加温至染液冒气,待冷却后再加温反复三次,约5分钟,蒸馏水洗。
3.分化液分化(95%酒精分化):至基质呈浅蓝色或近无色,尼氏小体清晰可见(镜下控制)。
4.纯酒精脱水,透明,封固。
[结果]尼氏小体呈蓝色或紫色;细胞核呈蓝色;基质无色。
[应用]用于神经损伤,白喉,婴儿麻痹症等传染病时,其尼氏小体的数量减少,位置改变甚至溶解,消失。
[注意事项]超过24小时后的尸体检材,尼氏小体常常消失,变形,再证示其则极不准确。
尼氏小体为粗细不等的颗粒集合成多角或长形之小体,位于神经细胞质内。
易被甲苯胺兰,琉堇及焦油紫等染料所染,但被染切片易褪色,不易长期保存。
规培考试笔记|特殊染色技术总结
![规培考试笔记|特殊染色技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79f4e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7.png)
规培考试笔记|特殊染色技术总结【常用染色方法】•各类间叶组织染色1、结缔组织多色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法。
2、胶原纤维染色: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法。
3、网状纤维染色:醋酸氨银染色法。
4、弹力纤维染色:Verhoeff铁苏木素染色法。
5、横纹肌染色: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PTAH)染色法。
•神经组织染色1、尼氏小体染色:硫堇染色法。
2、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染色:Bielschowsky改良法。
3、神经髓鞘染色:Weil染色法。
4、神经胶质细胞染色:Cajal神经胶质细胞染色。
5、能同时显示髓鞘和尼氏小体的染色方法是Luxolfastblue染色法。
•各类聚集物质染色1、脂类物质染色:苏丹Ⅲ染色法。
2、黏液物质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染色),又称糖原染色。
3、黑色素染色:氨银染色法(Masson-Fontana染色法)。
4、淀粉样物质染色:刚果红特殊染色法。
•病原菌染色1、抗酸杆菌染色:改良的Ziehl-Neelsen染色法。
2、真菌染色:Grocott六胺银染色法。
3、螺旋体染色:Warthin-Starry染色法。
【染色结果及用途】•各类间叶组织染色1、结缔组织多色染色用苯胺蓝复染时,胶原纤维、软骨、黏液呈蓝色;用亮绿色复染时,胶原纤维、软骨、黏液呈绿色。
肌纤维、红细胞、神经胶质呈红色,胞核呈清晰的蓝黑色。
主要用于肝脏和肾脏穿刺病理的诊断和鉴别。
2、胶原纤维染色镜下胶原纤维呈鲜红色,肌纤维胞质、神经胶质及红细胞呈黄色。
主要用于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的鉴别诊断。
3、网状纤维染色镜下网状纤维呈黑色。
在免疫组化开展前用于癌与肉瘤、血管内皮肿瘤与血管外皮肿瘤的鉴别诊断,目前用于观察病变组织纤维化程度。
4、弹力纤维染色镜下弹力纤维呈黑蓝色。
用于显示真皮弹力纤维增生和变性等多种皮肤疾病,观察心内膜和血管壁中弹力纤维增生程度,显示肿瘤组织中的弹力纤维等。
5、横纹肌染色横纹肌纤维呈紫蓝色,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呈棕红色。
神经组织染色方法的研究概况
![神经组织染色方法的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65c82e4b4693daef5ff73d1e.png)
神经组织染色方法的研究概况顾兵1,金建波2,李华南2,王烁宇2【摘要】摘要:神经组织染色是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所必需的一项关键的实验技术。
但是,由于染色步骤的复杂和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常导致染色结果的不稳定。
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建立的神经组织染色方法,包括尼氏染色、神经元染色、神经胶质细胞染色、髓鞘染色、突触染色和神经纤维染色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作一概述,以便指导研究者选用合适的染色方法。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1(027)010【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神经组织;染色方法;尼氏染色;铜银染色;FJ染色;髓鞘染色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是由大脑或脊髓的神经元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以导致功能障碍[1]。
采用常规染色技术,如HE染色,疾病的某些特殊病理变化难以完全准确的显现,而借助一些特殊染色可对某一特定结构改变进行选择性的浸染。
但是,由于后者染色步骤过于复杂,流程相对繁琐,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大,经常导致染色结果的不稳定,进而难以反映病理改变。
目前,系统介绍神经组织染色技术进展的文献甚少,使得神经病理学研究人员,尤其是初学者,难以领会各种染色方法的精髓。
根据浸染组织的不同,将神经组织染色分为尼氏染色、神经元染色、神经胶质细胞染色、髓鞘染色、突触染色和神经纤维染色6种。
本文就发展成熟的神经组织染色方法原理、优缺点及其病理学应用作一综述,并简述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指导研究者选用合适的染色方法。
1 尼氏染色(Nissl staining)尼氏染色方法是德国病理学家Nissl于1892年创立,其主要根据是神经元胞体内含有大量嗜碱性的尼氏小体。
当组织与某些碱性染料(甲粉紫、甲苯胺蓝、硫堇、焦油紫等)作用时,细胞中的尼氏体能够选择性与其结合而着色。
Lindroos[2]对尼氏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良,并应用于颅脑组织切片的病理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_整理
![认知神经科学_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1d017850e2524de5187ea3.png)
1.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答:认知神经科学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物理学、数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层面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阐明自我意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神经机制。
答(百科):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
2.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答:①脑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发展:20 世纪50 年代末随着计算机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导致事件相关电位(ERP)问世。
②脑磁图的发展:第一套有屏蔽室的脑磁图系统(MEG)设在麻省理工学院的Francis Bitter Magnetic 实验室。
③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核医学成像技术。
④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发展:20 世纪90 年代脑研究领域发展最迅速的一种非侵入性活体脑功能检测技术。
⑤光学成像技术: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达约5μm 的物方元和每秒25 帧以上的视频速度。
3.神经解剖方法一、单个神经元1.Golgi 法(1)Golgi 于1873 年开始使用。
(2)适用于染年轻的脑细胞。
2.细胞内染色法(1)细胞内注射示踪剂技术。
(2)用于对靶神经元进行电位记录3.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及亚细胞的微细结构二、神经元群1.尼氏染色法(1)1894 年Nissl 发明。
(2)用于划分皮层下核团及皮层区的界限,以及测定细胞数量和密度。
2.免疫细胞化学(1)用于揭示神经细胞亚群的新方法。
(2)对靶细胞标记相应的抗体。
3.组织化学使用成色剂沉淀为酶反应的最终产物,从而揭示细胞和突起对某些物质起正反应的一种技术。
4.细胞色素氧化酶标记细胞色素氧化酶呈现为特殊的斑块形状。
三、连接1.Nauto 法(1)1954 年,Nauto 改进的银染色法(2)用于对长距离的连接。
2.顺行和逆行示踪剂(1)顺行示踪剂:示踪剂被胞体和树突摄入,并沿轴突被动运送至末梢。
尼氏染色-全面
![尼氏染色-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9863c507de80d4d8d15a4f3d.png)
4、将脑组织用502胶水固定,在振荡切片机上切片, 厚度为25μm。 5、将切好的脑片浸于0.5%的明胶中,用毛刷将脑片贴 到预先用明胶处理的载玻片上,然后自然风干。 6、切片染色:将脑片置于0.5%甲苯胺蓝(母液:甲苯 胺蓝1g,无水乙醇100ml。使用时按1:1比例与新 鲜的0.1%NaCl溶液混合成工作液)或焦油紫(焦 油紫0.1g;蒸馏水99ml;1%冰醋酸1ml)中室温下 染色30min;
尼氏染色法的优势何在? 尼氏染色法的优势何在?
以往显示神经元中尼氏体多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此 法虽然也能观察到胞质中嗜碱性颗粒,但结构不甚清晰,胞 核、核仁、尼氏体颗粒模糊,分界不清,轴突、树突难以辨 认。 在尼氏染色中尼氏体清晰可辨,核、核仁也非常清晰,而且 很容易区分轴突和树突,收到了既可辨认器官又可同时观 察细胞质特殊结构的效果。
பைடு நூலகம்
7、切片用蒸馏水冲洗3次; 8、切片依次浸入75%、80%、95%的酒精中,每次约1min; 9、切片入特殊分色液中分色,约15s; 10、切片浸入100%酒精I,II,各1min; 11、切片浸入二甲苯I,II中透明,各5min; 12、中性树胶封片。 13、显微镜下观察照相并对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
三、注意事项
Nissl染色液的染色能力很强,并且染色 后很难去除,请注意勿使染色液沾染皮肤和衣 物等。
四、思考题
除了尼氏染色法以外,你知道还有哪些方 法可以对神经元进行特殊的染色,并详述其原 理和步骤。
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及 皮层中神经元的分布情况
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一、实验原理
尼氏染色法(Nissl staining)是德国病理学家 F.Nissl(1860-1919)于1892年创立的,碱性染料染色 后发现了神经元胞体中的尼氏体。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尼氏体是神经元 的特征性结构之一,尼氏体(Nissl body)又称虎斑,广 泛存在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具有嗜碱性的特点。
认知神经科学_整理
![认知神经科学_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1d017850e2524de5187ea3.png)
1.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答:认知神经科学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物理学、数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层面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阐明自我意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神经机制。
答(百科):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
2.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答:①脑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发展:20 世纪50 年代末随着计算机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导致事件相关电位(ERP)问世。
②脑磁图的发展:第一套有屏蔽室的脑磁图系统(MEG)设在麻省理工学院的Francis Bitter Magnetic 实验室。
③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核医学成像技术。
④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发展:20 世纪90 年代脑研究领域发展最迅速的一种非侵入性活体脑功能检测技术。
⑤光学成像技术: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达约5μm 的物方元和每秒25 帧以上的视频速度。
3.神经解剖方法一、单个神经元1.Golgi 法(1)Golgi 于1873 年开始使用。
(2)适用于染年轻的脑细胞。
2.细胞内染色法(1)细胞内注射示踪剂技术。
(2)用于对靶神经元进行电位记录3.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及亚细胞的微细结构二、神经元群1.尼氏染色法(1)1894 年Nissl 发明。
(2)用于划分皮层下核团及皮层区的界限,以及测定细胞数量和密度。
2.免疫细胞化学(1)用于揭示神经细胞亚群的新方法。
(2)对靶细胞标记相应的抗体。
3.组织化学使用成色剂沉淀为酶反应的最终产物,从而揭示细胞和突起对某些物质起正反应的一种技术。
4.细胞色素氧化酶标记细胞色素氧化酶呈现为特殊的斑块形状。
三、连接1.Nauto 法(1)1954 年,Nauto 改进的银染色法(2)用于对长距离的连接。
2.顺行和逆行示踪剂(1)顺行示踪剂:示踪剂被胞体和树突摄入,并沿轴突被动运送至末梢。
应用硫堇染色法对神经元尼氏体进行染色
![应用硫堇染色法对神经元尼氏体进行染色](https://img.taocdn.com/s3/m/242dae09227916888586d700.png)
循环样液体积增大 ,单位时间内循环次数下降 ,因此还原 效率 P 下降 ,为了保证还原效率 P 达到 98 %以上 ,需加加循 环时间 。循环样液体积减小 ,单位时间内循环次数增多 ,因此 还原效率 P 提高 ,为了节省分析时间 ,可减少循环时间 。从表 2 可以看出 ,循环时间选取 3 min 可达到较高的还原效率 。从 理论上计算 ,若每次流过镉柱的还原效率为 p ,循环 n 次总还 原效率 P = 1 - (1 - p) n 。最重要的特点是柱还原效率低于 50 %也不影响分析结果 。 4 乳品中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4. 1 样品处理 称取 2. 000 g 乳粉于 25 ml 烧杯中 ,加2. 5 ml 硼砂饱和溶液 ,搅拌均匀 ,以 70 ℃左右的水约 50 ml 将样品全 部洗入 100 ml 比色管中 ,置沸水浴中加热 15 min ,取出后冷 却至室温 ,加入 1 ml 亚铁氰化钾溶液 ,混匀 ,再加入 1 ml 乙酸 锌溶液 ,加水至刻度 ,混匀 ,放置 0. 5 h 。将滤纸折成锥形 ,放 在 25 ml 小烧杯上 ,上清液用于过滤 ,弃去初滤液 5 ml ,其余 15 ml 滤液备用 。 4. 2 吸取 8. 00 ml 滤液 ,加入至 8 号的 10 ml 比色管中 ,用于 测定亚硝酸钠 。 4. 3 测定硝酸钠 加入 4 滴氨缓冲液至加 样 杯 中 , 吸 取 2. 00 ml滤液加入至循环镉柱的加样杯中 ,挂勾挂在加样杯的 壁上 ,开动泵开关 ,样液经镉柱内循环后滴入加样杯的液面上 端 。循环 2 min 后 ,将出挂勾挂在 9 号 10 ml 比色管壁上 ,收 集被还原的溶液 ,将蒸馏水少量多次地加入加样杯中冲洗镉 柱 ,冲洗液并入 9 号比色管中 ,定容至 10 ml 。 4. 4 配制标准工作曲线被测液 准备 9 支 10 ml 比色管 ,按 表 3 配制 。 1 号至 8 号管中加入 4 滴氨缓冲液 ,加水至 10. 00 ml 。1 号至 9 号管中各加入 0. 50 ml 显色剂 ,混匀 ,静置 15 min 后用 1 cm 比色杯 ,以 1 号空白管调零点 ,于波长 538 nm 处测各管
神经系统染色技术
![神经系统染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c8d7221a5e9856a561260bd.png)
神经病理学是组织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经病理学技术是一门较特殊的病理技术。
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的特殊,用常规方法处理,常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因此,要想获取想要的东西,必须靠特殊的处理方法,才能将其充分地显示出来。
神经系统方面可显示的物质较多,如尼氏小体、髓鞘、变性髓鞘、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等等。
这些都要靠特殊的银浸染技术,才能显示出来。
下面将介绍几种显示上述物质的方法。
应用:神经系统染色应用于神经系统方面的各种疾病,如创伤、中毒、感染等引起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应作正常髓鞘和变性髓鞘的染色,以观察髓鞘的变化及脱失情况,如脱髓鞘假瘤与弥漫的纤维星型细胞瘤镜下有非典型性核分裂象和弥漫浸润的单核细胞,充分发育的巨噬细胞缺少细胞将会误诊为胶质瘤,应作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染色。
一、苏木素VG法染中枢神经1、切片脱蜡至70%酒精2、Weigert氏铁苏木素染10分钟3、自来水稍洗4、如有必要,用1%盐酸酒精分化5、流水洗10-15分钟6、VG液染30分钟7、蒸馏水快洗8、95%酒精分化9、脱水、透明、封固结果:细胞:灰黑色,髓鞘:灰白色,胶原:红色,肌纤维:黄*色,神经细胞细胞浆:黄*色/琥珀色,胶质纤维:琥珀色二、神经细胞尼氏体染色正常的神经细胞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尼氏化,它们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浆中,形状有大有小,如三角形,有的为椭圆形。
这些物质能被大部分的蓝色染料所染色,这些染料如焦油坚牢紫(Cresyl fast violet)亚甲蓝(methylene blue)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硫董(thionin)等钭其染为蓝色。
但是,当神经细胞受伤后,胞质内的尼氏体更可发生变化,严重的可消失。
焦油坚牢紫显示尼氏体染液配制:焦油坚牢紫1g蒸馏水100ml操作方法:1、切片脱蜡至水2、用焦油坚牢紫水溶液浸染20-30分钟3、水洗4、用95%酒精分化5、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结果:神经细胞单位:紫-蓝色细胞核:紫-蓝色尼氏体:紫-深蓝色注意:1、应用酒精分化切片,要迅速,防止过度分化,将切片上的颜色全部脱掉。
尼氏(Nissl)染色液说明书
![尼氏(Nissl)染色液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856a3c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e.png)
尼氏(Nissl)染色液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包装sC0117 尼氏(Nissl)染色液 100ml产品简介:碧云天生产的尼氏(Nissl)染色液(Nissl Staining Solution)是神经生物学家广泛使用的一种Nissl 染色液,用于石蜡或冰冻切片神经元细胞浆中的尼氏小体(Nissl body)染色。
Nissl 染色是以德国的精神病学家和神经病理学家Franz Nissl 的名字命名的。
Nissl 染色液染色后呈蓝紫色,常用于显示脑或脊髓的基本神经结构。
Nissl 小体大而数量多,说明神经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较强;相反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时,Nissl 小体的数量会减少甚至消失。
本Nissl 染色液染色的有效成分是Cresyl violet 。
Cresyl violet 可以和RNA 或DNA 结合,可以染色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也可以染色细胞核。
染色后使细胞体呈现斑驳的(mottled)蓝紫色染色。
一个包装的本染色液至少可以染色200个样品。
包装清单:产品编号产品名称 包装 C0117尼氏(Nissl)染色液 100ml — 说明书 1份保存条件:室温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
注意事项:特别注意:Nissl 染色液的染色能力很强,并且染色后很难去除,请注意勿使染色液沾染皮肤和衣物等。
需自备4%多聚甲醛、70%乙醇和95%乙醇。
如果需要脱水、透明和封片处理,还需自备二甲苯,中性树胶或其它封片剂。
如果样品是石蜡切片,需自备90%乙醇,无水乙醇以及二甲苯。
样品数量较多时,可以使用碧云天生产的染色架和染色缸,便于操作。
第一次使用本试剂盒时建议先取1-2个样品做预实验。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使用说明:1. 样品处理 a. 对于石蜡切片:二甲苯中脱蜡5-10分钟,共三次。
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4d3c6a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b.png)
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技术,用于可视化和研究神经系统中的神经丝。
神经丝是神经细胞内的细胞骨架,由微管和中间丝等蛋白质组成。
通过使用荧光染料特异性结合到神经丝上,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神经丝的形态、位置和运动。
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的概述内容包括染料选择、标记方法和显微镜观察。
染料选择是指选择适合的荧光染料,例如荧光染料Phalloidin可以特异性染色肌动蛋白,将神经丝的位置和形态清晰可见。
标记方法是指如何将荧光染料与神经丝结合,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染色和间接染色。
直接染色是将荧光染料直接与神经丝结合,而间接染色是通过将荧光染料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来标记神经丝。
显微镜观察是观察已染色的神经丝样本,常用荧光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图像。
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已经在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药物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可以观察神经丝的形态和结构,研究其功能、动力学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变化。
此外,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还可以用于筛选和鉴定新的药物靶点,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药物设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优势。
我们还将展望该方法的发展前景,并提供结论总结。
通过深入了解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进行概述,介绍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的意义和应用背景。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了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的概述、原理和应用。
在2.1节中,将详细介绍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的概况,包括使用的试剂、操作步骤和常见的染色技术。
并探讨该方法在神经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在2.2节中,将深入探讨神经丝荧光染色方法的原理,包括荧光染料的选择与作用机制。
常用神经示踪剂及其示踪特点精品
![常用神经示踪剂及其示踪特点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6472d07b9f3f90f77c61b1c.png)
【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领域、传统、问题、有效、充分、合理、良好、持续、发展、发现、研究、特点、关键、稳定、网络、理想、基础、需要、重点、能力、载体、方式、作用、结构、速度、分析、激发、丰富、满足、促进、实现、推动、改进常用神经示踪剂及其示踪特点作者:朱贺李丽赵磊马克涛司军强【摘要】丰富的神经示踪技术极大的促进了神经解剖学的发展,为神经生物学的各种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在此,我们概述了常用神经示踪剂及其示踪特点,重点介绍了各种荧光染料和植物凝集素IB4的示踪特点。
【关键词】神经示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荧光染料;植物凝集素IB4;病毒自20世纪70年代初Kristenson首次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应用于追踪神经纤维联系以来,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此后,许多用途广泛、敏感性强并能选择性地进行顺行、逆行标记或同时具有顺、逆行标记的追踪物质被应用到神经纤维联系的研究,对神经解剖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就常用的神经示踪剂及其示踪特点综述如下:1辣根过氧化物酶1.1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 HRP 是一种含血红素基的植物糖蛋白。
HRP法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神经追踪方法,但由于HRP显影需要许多复杂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而且HRP参与细胞代谢,不能在细胞内长期存留,易扩散到邻近组织造成神经元的误染,其反应产物较不稳定,易丢失,另外还存在“再摄取”现象[1],使得HRP在神经逆行示踪方面的应用大大减少。
1.2 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CB HRP)R. N.Ranson等[2] 对传统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结合了霍乱毒素亚单位B的辣根过氧化物酶(CB HRP)作为示踪剂,清晰显示了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结构。
近来也有采用四甲基联苯胺(TMB)为底物替代传统的二氨基联苯胺(DAB)来示踪豚鼠的面神经[3]的报道。
尼氏染色液(亚甲蓝法)
![尼氏染色液(亚甲蓝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48203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2.png)
尼氏染色液(亚甲蓝法)尼氏染色液(亚甲蓝法)简介:尼氏体(Nissl body)或称尼氏小体是分布于神经细胞胞质内的三角形或椭圆形小块状物质,能被碱性染料如硫堇、亚甲蓝、甲苯胺蓝和焦油紫等染料染成紫蓝色。
各种神经细胞内都含有尼氏体,但其形状、数量、分布位置常常不同。
尼氏体也存在于树突中,但不在于轴突和包体的轴丘。
尼氏体会因为生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尼氏体是神经元内合成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部位,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包体内的尼氏体会明显减少。
Leagene 尼氏染色液(Nissl Stain ,亚甲蓝法)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染色稳定、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石蜡组织切片的尼氏物质、神经元等的染色,尼氏体的存在和消失是神经细胞是否受损的重要指标,当发生脑炎、脑缺血、轴突反应等情况时,尼氏体会发生溶解甚至消失。
组成: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新鲜组织固定于20%甲醛液中,常规脱水包埋。
2、切片厚5μm,常规脱蜡至水。
3、 Methylene Blue Stain 滴染。
4、入Nissl Differentiation 分化1~3min ,在显微镜下观察至尼氏体清晰为止。
5、入Ammonium Molybdate Solution 处理切片。
6、蒸馏水冲洗。
7、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尼氏体及核仁蓝色背景红色或粉红色注意事项:编号名称DK0020 3×50ml Storage 试剂(A): Methylene Blue Stain 50ml RT 避光试剂(B): Nissl Differentiation 50ml RT 试剂(C): Ammonium Molybdate Solution 50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1、尼氏体离体后容易溶解,所以组织取出后应立即固定,否则难以着色。
2、组织固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固定可采用乙醇、Carnoy固定液或中性福尔马林溶液。
3、染色后的标本务必避光保存,否则容易褪色。
[定稿]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及皮层中神经元的分布情况
![[定稿]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及皮层中神经元的分布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3eb2788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6.png)
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及皮层中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如何用尼氏染色法来观察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元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尼氏染色法(Nissl staining)是德国病理学家 F.Nissl(1860-1919)于1892年创立的,碱性染料染色后发现了神经元胞体中的尼氏体。
尼氏体(Nissl body)是胞质内的一种嗜碱性物质,广泛见于各种神经元,但其形状大小和数量则各有差异。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尼氏体是神经元的特征性结构之一,尼氏体又称虎斑,存在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具有嗜碱性的特点。
以往显示神经元中尼氏体多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此法虽然也能观察到胞质中嗜碱性颗粒,但结构不甚清晰,胞核、核仁、尼氏体颗粒模糊,分界不清,轴突、树突难以辨认。
在尼氏染色中尼氏体清晰可辨,核、核仁也非常清晰,而且很容易区分轴突和树突,收到了既可辨认器官又可同时观察细胞质特殊结构的效果。
在电镜下观察,尼氏体主要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组成。
尼氏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作为神经活动时所需,如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的更新以及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类。
轴突端的蛋白质大都来自胞体的尼氏体。
神经元在兴奋传导过程中,不断消耗某些蛋白质物质,尼氏体可合成新的蛋白质以补充这种消耗。
用于尼氏染色的常用染料有:焦油紫(cresyl violet)、硫堇(thionine)和甲苯胺蓝 (toluidine blue)。
Nissl染色液染色后呈蓝紫色,常用于显示脑或脊髓的基本神经结构。
Nissl小体大而数量多,说明神经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较强;相反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时,Nissl小体的数量会减少甚至消失。
三、【实验材料】:实验动物:昆明小鼠。
实验试剂:0.48%的戊巴比妥钠、4%多聚甲醛;生理盐水、1×PBS;双蒸水、甲苯胺蓝、0.5%明胶酒精(75%、95%、100%)、二甲苯、中性树脂。
dil神经逆行染色原理
![dil神经逆行染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37e81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5.png)
dil神经逆行染色原理Dil神经逆行染色原理引言:Dil神经逆行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神经解剖技术,它通过染色剂的注射和传输,使神经元的轴突逆行染色,从而揭示神经元的连接和投射模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Dil神经逆行染色的原理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Dil神经逆行染色的原理Dil(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是一种荧光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长链脂肪酰基和荧光基团。
Dil染料在神经逆行染色中的应用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染料注射:Dil染料通常以溶液形式注射到感兴趣的区域,如大脑的特定核团或神经节。
注射可以通过微量注射器或玻璃微针进行,确保染料的准确注入。
2. 轴突逆行传输:注射的Dil染料会被神经元的轴突吸收,并随着轴突的传输逆行移动。
这种逆行传输是由于Dil染料与轴突内的脂质相互作用,使染料分子在轴突内部扩散。
3. 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逆行传输后,Dil染料会在神经元的投射区域积累,并发出红色荧光。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染色的神经元及其投射区域。
二、Dil神经逆行染色的应用Dil神经逆行染色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元连接研究:Dil神经逆行染色可以揭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在特定区域注射Dil染料,可以追踪和标记该区域神经元的投射轴突,从而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式和通路。
2. 神经元投射模式研究:Dil神经逆行染色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神经元的投射模式。
通过在某个核团或神经节注射Dil染料,可以观察到该区域神经元的投射区域,从而揭示神经元的投射模式和神经回路。
3. 神经损伤和再生研究:Dil神经逆行染色可以用于研究神经损伤和再生过程。
通过在损伤部位注射Dil染料,可以观察到受损神经元的轴突再生情况,从而评估神经再生的效果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固定剂: 酒精(alcohol) : 使蛋白质脱水而致不可逆性的凝固变性。对组织有固定、硬化兼 脱水的作用 醋酸(acetic acid): 对核蛋白有明显的沉淀作用,不能单独使用,常与酒精联合使用 苦味酸(picric acid): 沉淀蛋白并溶解粘蛋白,使组织柔软。 铬酸(chromic acid) : 强氧化剂,能沉淀所有蛋白。重铬酸钾是氧化剂,对蛋白和脂类 有固定作用,尤其是脂类。对核蛋白有溶解作用。 氯化汞(mercury chloride) : 沉淀各种蛋白。但必须脱汞 锇酸(osmium tetroxide) : 强氧化剂。蛋白的固定作用较好,不发生沉淀,组织几乎不收缩。 但渗透力弱。 丙酮(acetone)
⒊ Weigert 氏髓鞘染色法 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如 以铬盐或铁钒媒染使之与苏木精结合,再藉分 色处理,就能着色清晰,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显 示其分布状态。髓鞘染色除可用于显示神经纤 维干、束外,更多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纤维束的 追踪。因为,尚未髓鞘完全的纤维束(如婴儿 皮质脊髓侧束),或髓化受到损害而产生溃变 的纤维束,在与正常已髓化的纤维对比之下可 以区别。用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类 染料染色也可显示髓鞘,操作时也较容易。但 染色作用较慢,染色也较浅。
5.冷冻干燥切片(freezing drying sectioning): 将新鲜组织放入经液氮预冷(-160℃)的异戊 烷中骤冷后,入真空内干燥,已干燥的组织块 进行真空包埋后切片。其特点是细胞在骤冷的 同时立即停止一切生物化学变化,可研究骤冷 时细胞内的物质变化状况。 6.超薄切片(ultrathin sectioning):通过固定、 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固定分预固 定和后固定。包埋剂多为环氧树脂。切片用醋 酸铀及枸橼酸铅进行电子染色,在电子显微镜 下观察。
3.荧光免疫细胞化学
荧光免疫细胞化学( immunofluorescent cytochemistry)的基本原理是用荧光染料作 为标记物,标记上己知的抗原或抗体,再 用标记上荧光素的抗体或抗原作探针,检 测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当荧 光素结合的抗体与被检抗原或抗体结合, 便可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到这此抗原或抗体 的定位。
2.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mmunocytochemistry)是应用免疫 学原理,通过抗原与特异性标记抗体结合,从而显示 细胞内的抗原或抗体成分。这种方法可以定位或示踪 细胞内各种成分,包括各种蛋白质、多肽、部分类脂 质和多糖以及细胞膜表面的膜抗原和受体等等。由于 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的抗原抗体结合是不可见的,故需 要在抗体上结合一定的可见的标记物质。
神经组织的固定
(一)固定(fixation) 为了更好的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防止组 织自溶,必须对细胞和组织进行固定。固定的作用不 仅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终止或抑制外源性和内源 性酶活性。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和组织的 抗原性,使水溶性抗原转变为非水溶性抗原防止抗原 弥散。 (二)固定剂(fixative) 醛类固定剂 双功能交联剂,使组织之间相互交联,保存抗原于原 位,其特点是对组织穿透性强,收缩性小。常用的醛 类固定剂有10%钙-福尔马林液,10%中性缓冲福尔马 林液,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磷酸缓冲液, 戊二醛(Glutaraldehyde)-甲醛液,Bouin’s液等
Nissl染色程序: 切片入0.1%尼氏液中染色5至10分钟 蒸馏水洗去染液 70%酒精分色 1分钟 80%酒精 1-2分钟 90%酒精 1-2分钟 100%酒精 2分钟 100%酒精 2分钟 二甲苯 2分钟 二甲苯 2分钟 中性树胶封片
⒉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hematoxyiln eosin, HE ) 本法是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它可显示组 织内各种细胞结构,HE染色在神经生物学研 究中亦常采用,苏木精是阳离子染料,可将细 胞核内的嗜碱性物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阴离子 染料,可将细胞质和胶原纤维等染成粉红色。
1%的伊红室温染色2-5分钟; 水洗; 70%的酒精分色30—60秒; 80%的酒精脱水1分钟; 90%的酒精脱水1分钟; 100%的酒精脱水2钟; 100%的酒精脱水2钟; 二甲苯Ⅰ透明5分钟; 二甲苯Ⅱ透明5分钟; 中性树胶封片。 结果: 1. 细胞质染成红色 2. 细胞核染成蓝色
神经组织的一般染色方法
⒈ 尼氏法(Nissl staining) 尼氏体(Nissl body)也被称作“嗜色小体” 或“虎斑小体”,其主要成份是核糖核酸 (RNA)和蛋白质组成。在各种类型神经元中, 尼氏体的形状、大小与分布均不相同。由于含 有RNA,故易为某些碱性苯胺染料所染色(如 甲苯胺蓝,焦油紫类,硫堇,天青,派洛宁, 中性红以及培花青等)。本法除可显示正常神 经元形态,特别是其内含的尼氏体情况外,还 可显示当神经元受到损害,引致的尼氏体消失, 即染色质溶解(chromatolysis),可供病理或 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参考。
⒊ 恒冷箱切片法(cryostat sectioning) 本法是在冰冻切片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切片 技术,其特点是将己固定或未经固定的组织块 冷冻处理后,在低温恒冷箱中进行切片,由于 切片机装在恒冷箱内,整个切片过程在低温环 境下进行,故能更好地保存组织内各种活性物 质,并可切出较薄切片,此法特别适用于细胞 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⒋ 振动切片法(vibration sectioning) 本法是用特殊的振动切片机进行切片,振动切 片机的特点是其刀片进行横向切割运动, 故可 切割新鲜未经冰冻,末经固定的组织,切片厚 度可达10µm。常用于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电 镜及电生理学脑厚片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法 1)脱蜡、水化;(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免此步骤) 2)PBS洗2~3次各5分钟; 3)3%H2O2(甲醇)滴加在切片上,室温静置20分钟; 4)PBS洗2~3次各5分钟; 5)抗原修复;(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免免此步骤) 6)PBS洗2~3次各5分钟; 7)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20分钟。甩去多余液体。 8)滴加Ⅰ抗50μl,室温静置1小时或者4℃过夜或者37℃1小时。 9)4℃过夜后需在37℃复温45分钟。 10)PBS洗3次各5分钟; 11)滴加Ⅱ抗40~50μl,室温静置,或37℃1小时; 12)II抗中可加入0.05%的tween-20。 13)PBS洗3次各5分钟; 14)Ⅲ抗30分钟; 15)PBS洗3次各5分钟; 16)DAB显色5~10分钟,在显微镜下掌握染色程度; 17)PBS或自来水冲洗10分钟; 18)苏木精复染2分钟,盐酸酒精分化; 19)自来水冲洗10~15分钟; 20)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6.免疫电镜技术
免疫电镜技术(immunoelectron microscope technique)是免疫细胞化学与电子显微技术结合 的产物,用以在超微结构水平进行免疫细胞化学 研究。 此技术的关键问题是标记物质必须是能满足电镜 显微技术要求的电子致密物质,目前常用的为 HRP、细胞色素C,近年来随着胶体金、纳米金 技术的发展,更广泛的被采用作为免疫电镜的标 记物。
步骤: 二甲苯脱蜡去石蜡5分钟; 二甲苯脱蜡去石蜡5分钟; 二甲苯脱蜡去石蜡5分钟 100%的酒精去二甲苯5分钟; 100%的酒精去二甲苯5分钟 90%的酒精水化2分钟; 80%的酒精水化1分钟; 70%的酒精水化1分钟 用蒸馏水洗; (以上步骤统称为脱蜡至水) 0.5%的苏木精染色,室温5—10分钟; 水洗; 1%的盐酸酒精分色30—60秒; 水洗; pregnation ) 镀银法又名浸银法,是用硝酸银镀染神经元,一个多 世纪以来,镀银法为神经形态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此法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由意大利解剖学家Golgi 创建,故称为Golgi氏法。到目前Golgi原法己有许多改 良法,经Cox改良的Golgi-Cox法,可以较好地显示神 经元胞体、突起各部形态,是多年来较受欢迎的方法 之一。
(3)显示脂类的脂溶性染料法 显示脂类通常用易溶 于脂类的染料,使之溶于组织或细胞内的脂滴内而显 色. 常用的这类染料有: 苏丹III (Sudan III),苏丹IV (Sudan IV),苏丹黑B (Sudan black B),油红O (oil red O)等。 (4)显示酶的酶细胞化学方法 酶显示法是显示酶的 活性而不是酶的本身,细胞内含有多种酶,每一种酶 都可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酶显示法的基本原理是具 有酶活性的组织切片或涂片,在含有酶作用底物和捕 获反应产物的捕捉剂的孵育液中,经一定pH及一定温 度的孵育,底物被酶催化分解后形成的初级反应产物 被捕捉剂捕捉,并在原位沉淀,形成有色的最终产物。
神经细胞化学性质显示方法
1.组织化学方法 (1)显示脱氧核糖核酸的孚尔根反应法(Feugen reaction) 利用schiff试剂显示细胞内DNA的经典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组织经盐酸水解后打开DNA分子中脱氧 核糖和嘌呤碱之间的连接键,使其释放出脱氧核糖核 酸中的醛基,醛基与schiff试剂中的亚硫酸品红结合, 而在核内呈红色反应沉淀物。 (2)显示多糖的过碘酸-schiff反应法(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简称PAS法,是显示组织或细胞内多 糖和粘多糖成分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碘酸的氧 化作用,打开糖分子内1,2-乙二醇中的碳-碳键或糖 中的的氨基,烃氨基衍生物,形成2-醛基,这些醛基 与schiff试剂中的亚硫酸品红反应,形成紫红色化合物。
(三)固定方法
1.浸入法 将组织浸泡在固定液内。 2.灌注法 此法适用于动物实验研究。
常用的切片方法
常用的有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恒冷箱切片法、 振动切片法. ⒈ 石蜡切片(paraffin sectioning) 本法是将已固定的组织块常规脱水处理后,放入熔化 的石蜡中浸蜡,将组织包埋在石蜡中制成蜡块,再用 石蜡切片机切片(一般片厚5-10µm),然后将切片贴于 载玻片上。本法适用于一般染色方法。 ⒉ 冰冻切片(freezing sectioning) 本法是将已固定或未经固定的组织块经保护处理后, 用液态二氧化碳或半导体致冷装置迅速致冷冻结变硬, 然后在冰冻切片机上切片。本法可不必经脱水包埋处 理,甚至可不经固定处理,故对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 分及酶的活性影响较少,而且方法简单,制片速度快, 缺点是难以切出10µm以下的薄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