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现代研究

试论“五脏以心为主导”理论的建立——兼议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关系

《黄帝内经》是各家学说之一,在《黄帝内经》中虽有心为君主之官的命题,但因将中央土与脾相配,心与南方夏火相配,则大大削弱了心为君主之官的地位和作用。这给中医基础理论带来混乱,也给我们整理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提出了需要认真对待和探讨的新课题。

“五行音乐”让病人心情舒畅

《内经》《难经》中脾病五行辨证

对《内经》、《难经》脾病五行辨证进行研究,其概念是根据五行母子乘侮规律,识别脾脏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思维方法,包括脾土自病、母子相及、太过不及乘侮、胜复4种辨证模式,进而可丰富中医辨证学,直接为临床医学服务。

从《黄帝内经》五行藏象系统探讨五藏之“象”的范畴及基础

关于五行概念的探讨

从五行学说引入中医学的背景、五行学说的内容、五行学说对解剖方法的抑制效应、方法论和自然观的关系、五行互藏、五行与五材的关系等方面论证了五行的概念,认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谈五行学说在方剂组方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不同类型方剂配伍中的应用是方剂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以五行学说分析组方用药原理,可以加强方剂间的广泛联系,从而改变方剂学习枯燥乏味的局面,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五行学说研究进展

张燕平天津市中医医院

1对五行的哲学研究

从传统哲学的角度研究,认为世界初始的元气的运动,首先分化为有属性的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两个方面不断运动才产生了在天的风、热、湿、燥、寒五气和在地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以五为基数的天地分类法奠定了阳五行与阴五行的基本框架,生命万物只有在阳五行与阴五行的五与五的相互作用下,才会产生生、长、化、收、藏或生、长、壮、老、已生命发生与变化的五种基本程序。

魏睦森,等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源于先秦天道自然观,阴阳概念与日照及时空相关。阴阳学说的本源是日照强度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客观实际,五方观是五行说之滥觞,五行代表了五种基本程序,阴阳五行学说与古天文学相关,他以时空为核心,五行分别隶属于阴阳,亦可谓是五方、四时的代名词。

王小平认为五行合和指五行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达到的整体协调,是对事物正常关系的概括。相生相克是五行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有规律的结构联系。生与克的相互作用,形成五行制化和胜复的运动规律,使整体有了万能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反馈机制。五行制化是五行结构在无外界干扰时,通过相生相克而

达到的协调效应。五行胜复是五行结构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通过相克而形成的调节机制。同时五行调节机制并不是无限的,若胜气太强,复气便失去修正能力,五行结构随之失调,在人则为疾病。笔者从中医学的角度,对五行合和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阐释了人身五脏抗御内外干扰、维持正常功能的机理。

唐铁军,等比较了西方四元素说与中医五行学说。古希腊学者恩培多克勒提出一切物体都由火、空气、水和土这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数量比例混合起来,认为人体健康是因为体内四元素平衡,疾病则源于四元素失衡,这一点与中医五行的生克制化十分接近。希波克拉底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精心阐释,引入了四元素的四种基本属性—热、干、湿、冷,又与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相对应,进而发展成为“四体液病理学说”,认为这四种体液还决定了人的气质,并用这四种体液在体内的平衡与变动来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笔者通过比较认为,最初关于世界本原认识,东西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观逐渐产生了差异,西方人习惯于把物质当成完全独立的对象来看待,注重对元素本身的考察,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四元素说被现代物质元素理论取代;而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材料,五行学说着重五行的功能与作用,把五行与人体和自然界的许多相关联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已成为中医的推理工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四元素说与五行学说的比较可以看出东西方在认识

论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也可以窥见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的产生与发展的差别所在。

叶太生分析了《金匮要略》首篇“十七句”,认为杂病辨治多立足脏腑,而五行学说最能说明脏腑间相互关系,是指导临床的思辨工具。《金匮要略》首篇第1条第2段17句为历代医家所争议,笔者从中得到启示,认为五行学说论治杂病的实质在于理清病变过程,即针对每行的内外平衡、四种关系,分清主次的治疗过程,并认为17句应是原文误添之词,从而更能由此全面理解五行学说的临床意义。

2交叉学科的研究

阎银宗,等用系统科学理论对阴阳五行进行研究,认为用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更容易解读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涵。阴阳五行有完善的系统观和科学的时空观,辨别阴阳属性是在运用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矛盾关系来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五行学说是唯一的一个从宏观上研究循环运动的理论,笔者认为阴阳五行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旦进入现代科学研究的领域,必将带给人类社会一片新的天地。

戴永生研究发现,以集合、矩阵、拓扑学论五行生克,可归纳出数学模式,这些内容均从不同方面对五行学说进行数图符号与文字描述的信息转换,从而达到以数思辨的目的,并解释五行的实质是数的和谐,是用五作算群建立起来的一门学说,也是对世界万物作一次性多元分法,是采用数图符号和数学模式把

复杂多变的事物关系减为科学速记的方法,认为对五行数学模式的研究将为中医向数学化、定量化、精确化发展打下基础。李景祥认为五行的规律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和普遍规律,五行除有相生、相克和相互制约外,还有相互合化和互藏规律,存在数学上的合理性,层次上的无限可分性和同行的相应性。五行在数学上存在合理性,如果用一条轨道表示生,另一条轨道表示克,从数学角度来说,五是最小的双轨道平衡数,即使生克达到均衡的数。笔者还对五行的无限可分性、相互转化和合化、五行互藏、同行相应等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不断挖掘五行的规律,使五行学说不断完善,用五行解释人的生理病理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可能发现或者推导出新的生理病理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张莽,等在研究《内经》重要起源之一的《周易》“五行”学说中,发现了“五行十字”立体构型和对“土或五”的中心枢纽功能体的设置,而《内经》将“五行十字”立体构型变更为了简单的“平面单线循环结构”,从而造成了中医学基础理论对人体内部脏器功能体设置的偏差,认为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医学基础理论。

3临床研究

3. 1五行归属与辨证研究

翟双庆,等研究了五神、七情的五行五脏归属问题,认为五神分属五脏的描述方法主要是从五行及认知思维意志过程的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