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
2023年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整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目录绪论篇第一章1. 什么是第一语言?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母语?什么是外语?什么是目旳语?第一语言是人出生后来首先接触并获得旳语言。
第二语言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来再学习和使用旳另一种语言。
这里所说旳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旳时间先后来辨别旳。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旳语言。
外语是指外国旳语言。
一般状况下母语是人们旳第一语言,不过两者不能等同。
目旳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但愿掌握旳语言。
不管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旳母语,只要成为一种人学习并争取掌握旳目旳,都可以成为目旳语。
(1)一种在美国出生旳香港孩子首先学会了英语,他掌握旳这种语言是他旳()。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外语(2)李明学习汉语之后,又继续掌握了法语。
法语是他旳()。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母语(3)华侨小明纯熟掌握汉语和英语,汉语是他旳()。
A母语 B外语 C目旳语(4)华侨小明纯熟掌握汉语和英语,英语是他掌握旳()。
A母语 B外语 C第一语言(5)人们正在学习并且但愿掌握旳语言被称为()。
A母语 B外语 C目旳语答案:(1) A(2) B(3) A(4) B(5) C2.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称呼旳长处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旳汉语教学,它只合用于中国。
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旳海外华人旳进行旳汉语教学。
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旳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旳影响,并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从1982年提出后一直使用至今。
不过这一名称也有一定旳局限性:它只突出了重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精确地反应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1)中国对外国人进行旳汉语教学被称为()。
A中国语教学 B对外汉语教学 C华文教学(2)对外汉语旳教学对象除外国人外,还包括()。
A第一语言不是汉语旳海外华人B外国人C第一语言是广东话旳海外华人(3)“对外汉语教学”旳提出时间是()。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试材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⑴、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
语言教学也必然涉及到一定的文化内容,也必须包括一定的文化因素的教学,但文化因素的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
语言教学也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
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此,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则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
语言学的课程主要是知识课、理论课。
语言教学中当然也包括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教学,但教知识和规律也为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的。
⑵、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这一性质使其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
(P20)第一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在已经教好地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交际能力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品质、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开始,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必须强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
文化与文学、审美等的教学只能在目的语达到一定水平上才能进行。
⑶、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P2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一方面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教学规律的制约,同时汉语教学本身又有特殊的规律,不同于俄语、英语、日语等其他第二语言的教学。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其他语言谱系距离较远,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汉语所体现的文化与其他民族差异很大;目前汉语教学在国外还不普及,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等。
⑷、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不同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对外汉语教学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含义有不同的任务和内容(1)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怎么让一个从未向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点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点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作为刘珣主编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配套辅导书,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复习笔记以该教材为主,同时还参考了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以及大量其他相关参考资料,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因此,2.精选考研真题,强化应试能力。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3.归纳典型试题,巩固重点知识。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各章知识要点的掌握,特依据该教材的知识体系选编了相应的典型常考题,并一一提供解答,有些解答对教材知识做了相应的延伸,以达到高效备考的目的。
第一部分绪论篇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人还会学习和使用第三语言、第四语言,因为学习这些语言的规律与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统称为第二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双语或多语现象是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的现象。
2.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区分:(1)母语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2)外语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区分:(1)本族语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2)非本族语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目的语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第二语言”和“外语”按有无语言学习环境区分:(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
第三章语言学基础一.语言的特征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语言存在言语之中(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划分了语言和言语)3.语言有生成性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和技能课的特点)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课堂中尽量用韩语进行教学,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和媒介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必须遵守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和社会习惯,否则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目标,而且要让学生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学习。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英国琼斯奠基人丹麦拉斯克、德国格里姆和葆朴德国施莱赫尔提出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
2.结构主义语言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3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猛烈抨击结构主义语言学区分“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和“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
提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的假说、“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4.功能主义语言学英国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
2.海姆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卡纳尔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3.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掌握了七种功能:工具功、控制、交往、表达个体、启发、想象、信息、观念、交际、话语功能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果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复习笔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复习笔记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1.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3.双语/多语现象: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
4.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第一语言不一定等于母语,第二语言不一定等于外语) 母语是按亲属关系确定,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按国别区分,指外国的语言。
(泰语在国内学是外语,在国外学是第二语言)5.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6.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7.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用的最多,最正式),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学,第二语言教学。
8.教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现象。
9.教育: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
学校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学论通常是教育学中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所承担的不仅有教学任务,更有教育任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它还有一项任务: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作出贡献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复习重点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语、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目的语的定义。
(P2~3)2.广义狭义第二语言定义。
(P4)3.TCSL全称。
(P5)4.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内部因素。
(P9)5.第一个专门机构和专业刊物(P49)6.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P67)7.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P70)8.四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贡献和理论。
(P72~75)[重点: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9.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P77)10.话语分析。
(P80)11.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P81~82)12.侧化。
(P104)13.关键期、临界期。
(P105)14.记忆的类型。
(P106~107)15.识记的目的和材料。
(P108~109)16.四种联想。
(P111)17.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P111~113)18.心理学流派。
(P113~117)[了解即可]19.文化休克。
(P124)20.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P125~127)21.交际文化。
(P129)22.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P133~138)[了解]23.学习与习得。
(P153)24.学习与习得的不同。
(P155)25.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P159)[了解代表人物、主要观点]26.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P168)[非常重要的知识点](1)正迁移、负迁移(2)中介语假说(3)输入假说(4)适应假说27.异同比较。
(P179~183)28.对比分析的目的和理论基础。
(P185~187)29.偏误分析。
(P191~198)30.偏误分析最大弱点。
(P202)31.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P207)[了解]32.智力的定义。
(P210)33.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P212)34.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P216)35.动机.(P218)36.移情定义。
(P224)37.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P236)38.表格(P283)。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和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或本族语)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语言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
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语言能力: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
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语言交际能力: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
)语言水平测试: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
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测试可分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语言成绩测试: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
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语言潜能测试: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复习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复习绪论篇第⼀章对外汉语教育是⼀门专门的学科第⼀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语⾔教学中有关语⾔的⼏个基本概念1、按⼈们获得语⾔的先后顺序区分第⼀语⾔:⼈出⽣以后⾸先接触并获得的语⾔;第⼆语⾔:⼈们在获得第⼀语⾔以后再学习和使⽤的另⼀种语⾔。
2、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外语:指外国的语⾔。
3、按⾔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这⼀术语与“母语”可以通⽤;⾮本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
4、⽬的语:指⼈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
5、西⽅学者们从有⽆语⾔学习环境的⾓度,对“第⼆语⾔”和“外语”两个概念作了分⼯:“第⼆语⾔”:凡是在该语⾔使⽤的环境中学习的⽬的语称为第⼆语⾔;“外语”:不在其使⽤环境中学习的⽬的语称为外语。
6、⼴义的“第⼆语⾔”:是指任何⼀种在第⼀语⾔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的语⾔,包括外语;狭义的“第⼆语⾔”:①第⼀语⾔以外的本国通⽤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不包括外语;②指在该语⾔使⽤的环境中学习的⽬的语,包括⼀部分外语。
⼆、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优点:①基本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了⼴泛的影响;②简洁上⼝、符合汉语习惯。
局限:①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语⾔教学。
②只适⽤于中国⼈2、汉语教学定义清楚,在国际场合运⽤较多,为各国学者和教师所接受。
3、汉语作为第⼆语⾔的教学优点:从学术上较能精确地指称这⼀学科的内涵和性质,不仅能涵盖第⼀语⾔以外的所有汉语教学,还能体现出它与其上位学科----整个第⼆语⾔教学学科的关系。
缺点:名称太长,不上⼝。
4、应⽤语⾔学这是使⽤的最早、最普遍的名称。
早在19C由波兰语⾔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
⼴义的应⽤语⾔学:与理论语⾔学相对,指把理论语⾔学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法应⽤到其他学科领域,从⽽产⽣的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语⾔学、病理语⾔学、数理语⾔学、计算语⾔学、词典编纂学、机器翻译学,乃⾄社会语⾔学、⼼理语⾔学等。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复习笔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复习笔记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1.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3.双语/多语现象: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
4.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第一语言不一定等于母语,第二语言不一定等于外语) 母语是按亲属关系确定,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按国别区分,指外国的语言。
(泰语在国内学是外语,在国外学是第二语言)5.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6.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7.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用的最多,最正式),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学,第二语言教学。
8.教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现象。
9.教育: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
学校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学论通常是教育学中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所承担的不仅有教学任务,更有教育任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它还有一项任务: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作出贡献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
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2.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3.泛化是学习者对目的语当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作该项目的统一的形式,面忽视了其它的规则或用法。
4.文化的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母语文化的观念,行为方式等来实现目的语文化中的特定的文化行为和交际功能。
5.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性指导性文件。
6.课程设计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对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选定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考虑主客观条件)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7.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等作出明确规定。
8.课程规范是对课程本体(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和课程实施(课程教学)这两个部分的规范。
9.水平测试是为了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客观,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
10.成绩测试(课程测试)它是非标准化的试题,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11.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的能力。
例如:填空,改错,多选12.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洵版 考试复习资料
10、迁移:旧习惯忽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正迁移,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当第一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出现。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D、敬语与谦辞
贵姓、贵国请教、光临敝人、拙荆、寒舍
自我介绍时一般不愿炫耀自己的业绩,甚至故意压低自己以示谦虚和有修养。谦虚在中国文化中是言谈得体的表现。
6、中介语假说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与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它不但把第二语言的获得看作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的过程,而且看作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且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4、文化适应四个阶段
(1)观光期(蜜月期,2~3个月):一切感到新奇,心情兴奋。穿中国服装,用筷子吃中国菜。
(2)挫折期(4~5个月)新鲜感过去,开始觉得处处不适应。语言上有隔阂,生活上不习惯,功课压力大,产生深度的焦虑。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甚至生病;喜欢结交本族朋友,发牢骚,大谈“外国人”的短处。
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与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且看作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且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获得的语言。
C、转换生成语法时期,把语言看做是人的一种能力。依靠这种能力,人们能掌握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人们能找我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这一观点成为重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含五篇)
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含五篇)第一篇: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试重点
1、几种常用的语法教学法(例子最好两个以上)1. 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
2. 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 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1)即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
(2)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4.对比法:(1)汉外对比(2)汉语内部对比:相近或相反语法点的对比(3)正误对比5.图示法:用简单的图画形象地表示某种抽象的语法规则。
6.公式法:用类似于数学公式的方式展现句式结构。
7.以旧带新法:用已经学过的语法点带出新的语法点。
2、对外汉语教学原则(重点把握交际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加上你的理解。
科学性原则主要指教学是否符合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由易到难,方便教、方便学。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编排顺序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题材内容要从日常生活用语开始并逐渐涉及社会生活交际的各个方面。
新词语和语法点分布要均匀,适当分散难点。
要教授规范、通用的汉语汉字交际性原则指要紧扣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即要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技能,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能够切实地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这方面的语言技能。
交际: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在交际中所必必需的,最急需掌握的。
工具:语言材料要尽可能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料,尽量避免“教科书语言”。
训练:在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提供大量的练习,练习设计和编写要尽量做到生动有趣。
适合性(针对性)原则体现在适合学习环境,适合学习者,适合教学类型和目标。
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学习环境。
要根据不同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特点、目的、起点不同、学习时限。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第一部分绪论篇
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概念
表1-1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概念
考点二、学科名称的讨论表1-2学科名称的讨论
考点三、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表1-3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考点四、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1国内外语言教育体系模式
表1-4国内外语言教育体系模式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表1-5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考点五、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表1-6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考点六、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表1-7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
考点七、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表1-8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P 10):第一语言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语法翻译法(P 37):语法翻译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
该教学法是从以前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发展而来的,起初用于学习希腊语和拉丁文等古典语言,后来移植到现代外语学习界。
3.负迁移(P 76):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4.语际偏误(P 89):语际偏误就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
5.中介语(P 95):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
它是逐步接近目标语的一种发展阶段。
6.第二语言(P 10):第二语言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7.习得(P 11):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
8.迁移(P 76):旧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
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
9.评估(P 173):评估是“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全过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信息越可靠,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获得可靠的、相关的信息对做出正确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10.对外汉语教学(P 3):对外汉语教学,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11.信息差(P 374):信息差,是指交际双方具有的信息有明显差别。
通过交际,了解了对方的信息,交际任务就完成了。
信息差的存在是进行交际的原因,信息差的消失是交际的结果。
12.i+1原则(P372):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
这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的输入。
二、基础知识1.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P 3)2.汉语国际教育最早出现在为培养海外汉语师资的硕士生培养方案中。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精华考点整理essence
精心整理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常考点总结引论部分:·分析:内涵教育学心理学部分内容,重点在于最后教学实践部分1.记忆规律与学习2.第二语言教学法(产生国家)3.教学全过程四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4.语言元素教学原则(语音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5.假说和分析(代表人物/步骤)的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语言要素(四要素)/言语技能(四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语用、话语规则和交际策略)/相关文化知识(汉语、国情、背景)课程设计(主要课程):汉语技能课:综合技能课(原称精读课)+专项技能课(听说读写技能课)汉语知识课:四元素知识课中国文化知识课: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文化知识教学原则(10个)(三大教学目的、三大输入输出、三大教学技巧、一个现代化)话题型/文化型着名教材:《汉语教科书》(邓懿等编写):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结构法教材;《基础汉语课本》:结构法时期的集大成者,代表了80年代以前的最高水平;《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套贯彻结构、情景及功能相结合原则的教材,被德国美国各种夸,20年来世界上使用最广,第一步获奖的对外汉语教材。
《今日汉语》(胡裕树主编):最大特色是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浅显文字介绍历史和神话《初级汉语课本》(鲁健骥编):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分技能教材。
分主干教材和配套教材《说什么和怎么说》:第一部完全以功能为纲的中级口语教材原则:短期集中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先音素后会话or反之)(正确做法:语流-单音素-语流)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难点(汉语和母语或媒介语对比)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听说结合,先听后说模仿和练习为主,知识讲解为辅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2.词汇教学原则:掌握词语具体意义和用法,不可简单对译词与句子结合,在语境中掌握词汇3.4.汉字教学原则:语(语音和口语)和文(汉字)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照自身规律独立教学)字词结合(望字猜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介绍汉字,培养兴趣(构成规律和演变,表意和表音功能助于学习)分层次,四要素(笔画部件整字三层次,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四要素)重视对比,反复练习书写(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比较、避免写错字)语言测试(间接性、片面性、主观性、偶然性)分类:A 1.D2.达能力测试3.按命题方法综合性~:测量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能力交际性~:测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4.按分数解释方法:标准参照测试、常模参照测试5.按测试制作要求:标准化测试、非标准化测试五星评价标准★★★★★★效度validity:又称有效性,就是测试到底能不能测出我要测的东西;可用不?(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共时效度/预示效度)★信度reliability:又称可靠性,测出结果来了之后,是否能反映他的实际水平;可信不?从三个方面衡量信度:稳定性(再测)、等值性(复本)、内部一致性(基偶分题)1.2.应选用原文,语境要清楚,300或200字左右宏观与微观结合,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全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和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或本族语)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语言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
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语言能力: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
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语言交际能力: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
)语言水平测试: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
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测试可分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语言成绩测试: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
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语言潜能测试: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简答题。
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异同:(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
后面这四点都是语言教学的:(2)教学内容A. 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
B. 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 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D. 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要素。
(3)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5)教学技巧:注重与忽略的问题。
儿童语言习得中四个假说:①刺激—反应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因此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②先天论:LAD假说: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普遍语法”:即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
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
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
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③认知论: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
④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中(如两条理论:语言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内容、能解决什么问题、主要的步骤是什么等。
):语言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对不同点加强教学。
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局限: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
重视语际干扰,忽视语内干扰。
重视预防,忽视诊断。
语言偏误分析: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失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偏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偏误的来源:(1)母语的负迁移。
(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泛化”。
(3)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5)学习环境的影响。
对待偏误的态度: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
看到偏误的积极意义;对偏误在交际中所产生的影响要有实事求是的估计;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现象,是正常的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
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
局限(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2)不同语种偏误研究很不平衡。
(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陷入公式化。
中介语理论:定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
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代表人物:美国塞林克。
特点:(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2)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
(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
测试的四大类型: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1、水平测试: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特点: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
原则: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2、成绩测试(课程测试)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特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
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3、诊断测试:目的: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
特点:A 、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
B 、测试内容可以相对集中,突出针对性。
4、潜能测试:目的: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最基本的几条原则、答题时要有条理性,如一、科学性,……列出理由):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原则(1)实用性原则:“易教易学”A.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在生活中常用的,在交际中所必需的。
B.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教材要尽可能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料,尽量避免无使用价值或仅仅为了解释语言点的“教科书语言”或“教室语言”。
C.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指教材在提供必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要提供大量的练习。
(2)知识性原则:指教学内容要包含一定量的新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增长知识。
(3)趣味性原则:教材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生动有趣和形式的活泼多样。
A.题材多样化。
B.体裁、语言风格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版式设计、装桢、插图等形式上活泼醒目。
(4)科学性原则:A.语言的规范: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
B.内容组织符合教学规律:内容的编排顺序;题材内容;生词和语法点的分布;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练习的内容和方式…C.反映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更换旧内容、慎重选择新成果…(5)交际性原则:A. 要选择有交际价值的教学内容。
B 语言材料的组织要体现生活的真实性。
(6)针对性原则: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
A.最基本特点是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不同的教学要点。
B.还要针对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学习者学习目的特点、学习者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
三、分析应用题。
千万、万万:我明天千万来。
又或者是“一定”所引导的句子,要指出错在哪里,属于什么偏误,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到底是哪个阶段的偏误。
考察你准备怎么讲、怎么分辨,比如用于祈使、用于一般陈述?最后要求怎么用练习纠正,要设计练习,比如千万常常用于否定句,则列出正确的句子。
你明天千万来。
答:我千万来。
在这里,千万表示的是祈使的意思,不能用于表达陈述的语气。
而且,千万还具有否定的意思,故不能作肯定的回答,而是要用“一定”。
例如:你千万不能离开。
答:我一定不离开。
共两道题目:有关于词汇的、句型的(特殊句型:把字句、被字句、从动句,宾语句等。
)被字句: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
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
被字句的成立条件:⑴主语是受事,“被”字所介系的名词是施事。
⑵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有时“被”字直接用在动词之前,即施事者省略。
过去被字句一般用于表达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后来突破了这种局限。
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
把字句: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
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作出了“处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
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
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
用来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
在汉语中,动词谓语句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之后,而用了“把”字就能把宾语提置于动词之前。
在语义上,这种句式可视为宾语前置。
在结构上,则是介词结构作状语。
把字句的成立有某些条件:⑴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即能带施事宾语的及物动词。
⑵所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要带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
⑶“把”字所介系的宾语通常是确定的,即说话人要有确指的对象。
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一、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并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如:我们打扫一下房间吧!我们把房间打扫一下吧!二、“把”字句又叫处置式。
处置就是指谓语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三、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宜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