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2节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2节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基本概念,包括:1. 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注重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重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

2.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包括调节平衡、正确放置物体和砝码等操作步骤。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教室准备:摆放好实验桌和实验器材,如天平、测量皿、实验样品等。

2.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准备好笔记本和笔等学习工具。

3. 教师准备: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1. 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首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称重等情境,与同学们展开对话,讨论“质量”这个概念。

这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质量”这个概念,并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提出本课主题:在引出质量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质量的测量”。

此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些即将用到的工具和仪器,如电子秤、砝码等。

二、新课导入1. 讲解质量的定义及测量的重要性: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质量的定义,并强调质量测量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2. 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电子秤、砝码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

同时,可以强调使用这些工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实践操作阶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测量任务和工具。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供学生测量,如书本、文具等。

2. 观察与记录:学生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数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品的外观、重量等特征,并记录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探究技能:质量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指认天平、台秤、电子秤等常见的测量质量的仪器2.科学探究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3.科学态度测量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难点:天平的调平衡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砝码盒、干电池、石块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生活中买菜的场景提问:这是什么场景?(在买菜)提问:那么在买菜过程中,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讲述:我们买菜是以多重来计算价格的,在科学上一个东西多重我们称为质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质量的测量。

2.新课讲授(1)认识测量仪器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台秤、电子秤,杆秤……)(记录在黑板上)展示台秤、电子秤的照片提问:同学们能说出这是什么吗?(学生根据图片指认)展示电子天平、托盘天平照片讲述: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量。

质量的单位是克和千克(2)测量方法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分发天平的结构图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天平结构,大家试着在天平上找到它们。

(学生在实物能够找到各结构)播放《天平的调平》讲述:在使用天平测量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观看视频。

并填写实验记录单(学生根据视频填写,小组汇报)(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提问:在调平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要怎样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播放《测量物体的质量》讲述:天平调平后,接下来我们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讲解,请大家仔细观看并填写实验记录单(学生根据视频填写,小组汇报)提问:请同学们测量一节干电池的质量(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提问: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要怎样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3.拓展:提问:学会了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请同学们试着测量下我们使用的科学书的质量是多少?(学生操作,教师点评)4.小结:播放《总结视频》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初中化学质量的测量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测量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物质的质量概念;
2. 掌握化学物质的质量单位;
3. 学会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化学质量的测量;
4. 进一步认识化学质量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物质的质量单位;
2. 化学质量的测量方法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物质的质量定义;
2. 化学物质的质量单位;
3. 化学质量的测量方法;
4. 化学质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的重量来引出化学物质的质量概念;
2. 授课内容1:化学物质的质量定义及相关概念介绍;
3. 授课内容2:化学质量的单位介绍及换算方法;
4.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不同化学物质的质量;
5.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化学质量测量的理解;
6. 总结:对化学质量的测量方法及其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示实验中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准备:
1. 天平等实验工具;
2. 化学物质样品;
3. 教学实验操作指导书。

六、小结与作业:
1.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化学物质的质量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习题。

以上内容仅为初中化学质量的测量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第2节__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2节__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含义,了解质量对于物体惯性和重力影响的重要性。

2. 学习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正确应用天平的方法。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掌握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实验操作中的误差控制。

三、教学准备:1. 天平一台,砝码一盒,实验器械若干。

2. 设计PPT课件,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准备学生实验所需的物品,确保安全可靠。

4. 设计实验报告模板,方便学生记录和整理数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述质量的观点: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 介绍质量的测量在平时生活、工业生产、科学钻研等方面的意义。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实验器械展示1. 实物展示天平、砝码、镊子等测量工具。

2. 介绍应用方法,并强调安全操作。

(三)实验操作与质量测量1.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应用天平、镊子等工具,尝试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安全与准确。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质量的基本属性——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 小组内分享测量经验,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汇总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

3. 鼓励学生在班级内分享本组实验效果,提升学生的自大心和表达能力。

(五)知识拓展1. 介绍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干系,让学生了解国际单位制(SI)。

2. 展示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实际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测量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回家后继续练习应用天平,并尝试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天平的应用方法,能够正确应用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

4.2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公开课

4.2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公开课

4.2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质量的测量在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仪器是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出示图片:托盘天平、物理天平1. 托盘天平的结构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或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这时横梁平衡。

注意: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反之向左调;视频:托盘天平的调节(2)称量①测量前,先估测;②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依次向右盘试加砝码,若添加或取下最小砝码后,天平仍不平衡,则需要用镊子调节游码,直至天平的横梁恢复平衡。

③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就等于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

④测量结束后,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使用时要注意:①每台天平能够测量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称量。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②天平调好后,左右盘不能互换,也不能移动天平的位置;③取放物品、添加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④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⑤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

⑥在测量过程中,不可调节平衡螺母;⑦读数时注意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

视频:托盘天平的使用二、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观察并了解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说出这些结构的基本功能。

A.托盘:左物右码B.游码C.指针D.分度盘E.平衡螺母:调节横梁平衡F.标尺:读出游标的读数2. 观察托盘天平的称量,调节天平。

(1)该天平砝码盒内装有砝码_______ 个,镊子1把。

最大砝码的质量是_______ 克,最小砝码的质量是_______ 克,砝码的总质量是_______ 克。

《质量的测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质量的测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质量的测量》导学案一、导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质量”的观点,但你知道质量是什么吗?如何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呢?本节课将盘绕质量的观点展开进修,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进修目标1. 了解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进修内容1. 什么是质量?2. 质量的测量单位;3. 质量的测量方法;4. 质量的应用领域。

四、进修过程1. 什么是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重量的器量,是一个物体所含有的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一个物体固有的属性,不受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2. 质量的测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符号为“kg”。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克(g)来表示物体的质量。

3. 质量的测量方法a. 用天平测量:天平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通过比较待测物体和已知质量的物体的重量来确定物体的质量。

b. 用弹簧秤测量:弹簧秤是一种可以根据物体的伸长量来确定物体质量的仪器,通常用于小质量物体的测量。

c. 用天平宁弹簧秤结合测量:无意候,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结合应用天平宁弹簧秤来进行质量的测量。

4. 质量的应用领域质量的测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医药行业中药品的质量控制、工程领域中材料的质量检测等。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了质量的测量方法,并了解了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的观点。

六、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行搜索并了解不同物体的质量单位,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干系;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质量的测量方法有哪些优缺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3. 请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质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题;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质量的其他应用领域;3. 思考并总结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加深对质量观点的理解,提高质量测量的能力。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的定义和单位,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精确和负责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

2.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准确分析和判断结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一些实例,引起学生对质量的思考,引入质量的测量主题。

2.知识讲解(15分钟)a. 质量的定义与单位:讲解质量的定义及其与重量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固有属性,且不随地球引力变化而变化。

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kg)。

b.质量的测量方法: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称量法和间接比量法。

讲解直接称量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作演示(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给每个小组分发物体和天平,让学生通过直接称量法进行质量的测量。

老师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积累总结(10分钟)让学生交流并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归纳出测量质量的规律,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5.拓展运用(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组实验数据表格,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质量的测量,并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然后,让学生比较并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找出造成差异的可能因素。

6.归纳概括(10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包括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7.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展示对质量测量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实验操作演示以及拓展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究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树立质量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正确应用天平并获得准确的数据。

三、教学准备:1. 天平一台;2. 砝码、小物体若干;3. 实验表格;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学科学课中关于质量的内容,如什么是质量?怎样用天平测量质量?2. 教师介绍质量的观点和天平的基本构造和应用方法。

(二)探究活动一:应用天平1. 教师演示如何应用天平,包括放置天平、调节平衡、放置物体、读取读数等步骤。

2. 学生分组实验,应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包括硬币、小石子、纸张等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应用天平。

3. 学生交流讨论测量结果,总结应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三)探究活动二:探究质量的测量1. 教师提出问题:质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哪些常见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影响因素。

2.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例如:材料、形状、体积、位置等。

3.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实验结果。

5.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影响质量的因素。

(四)知识应用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总质量以及不规则物体的质量,如石头、小刀等。

2. 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一瓶矿泉水、一袋大米等,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估测。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其他应用。

4. 安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应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年级8 学科物理课型新授课设计者*** 课题质量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 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认识。

引入课题教师出示:金戒指、金项链,金佛[教师提问] 我要用金戒指和其他三样交换,应该换哪个?[教师总结] 多数同学愿意换金佛,因为它也是金子做的,并且它看起来含的金子多些。

但是金佛真的一定比金戒指含的金子多吗?凭我们人体的感觉还真难准确的判断出来。

看来,人们既在乎物体是哪种物质组成的,也在意物质的多与少。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描述物质的多与少,和怎样测量物质的多与少的问题。

讲述质量1. 质量定义分析上述引入:我们愿意用金戒指换金佛,是因为我们认为金佛含的金子比金戒指多,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板书: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6—1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

(2)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过程与方法: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的实验测定。

教学重点:
1. 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2. 进行实验时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天平。

2. 实验材料:各种质量不同的物体。

3. 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出质量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并解释质量的重要性和测定方法。

Step 3:实验操作
1.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定实验。

2. 学生需按要求选取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Step 4: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物体的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质量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Step 5:讨论
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深化对质量测定的理解。

Step 6: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测定方法的掌握。

课后拓展:
1. 学生可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质量的影响因素。

2. 学生可设计不同的实验探讨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材料和指导书。

2. 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

评估方式:
1. 实验操作记录和数据分析。

2. 课堂讨论和提问回答。

小学科学《测量质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测量质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测量质量》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科学学问1.能说出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根本方法。

2.能准确说出托盘天平各组成局部的名称和功能。

3.能举例说明使用工具测量质量更精准、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1 能使用盘天平和电子测量物体质量,2.能依据被测物体特点选择适宜的工具测量其质量。

科学态度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共享,帮助同学完成测量物体质量的任务2.能有依据地对他人的测量结果提出质疑并进展争论,情愿改进自己的测量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举例说明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人类生活供给的便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妈妈买来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等,请同学们猜猜哪个重。

学生观看并猜测。

提出问题: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二)探究觉察,形成知1.观测比较,推断轻重。

引导:请大家认真观看这些水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它们的轻重?学生思考沟通。

(1)比较大小不同,外形、种类一样的水果。

学生直接仅靠“看一看”比较、分析,并不接触物体,就根本推断出大的苹果重一些。

(2)比较大小、外形一样,种类不同的水果学生通过观看和比较,即“掂一掂”,能够推断出哪种水果重一些,如桔子松弛、松软,可能轻一些,但是仅凭感官简洁存在误差。

(3)比较大小、外形、种类都不同,且质量相近的水果。

学生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做出推断。

(4)记录结果。

将自己的比较方法、推断依据等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3 页中。

(5)形成问题。

两种轻重相差不多的水果,怎样比较它们的轻重?2.使用仪器,测量质量。

(1)生疏托盘天平。

①引导: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请大家观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看天平和砝码的外观和构造。

集体沟通,汇报观看结果。

②提问:托盘天平是试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它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它所配备的砝码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看一段视频,一起来了解托盘天平吧。

播放视频:关于托盘天平、砝码的构造及各部件名称的视频。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含义,了解质量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2. 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3. 学会正确应用天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物体质量评估。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并理解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天平,以及在实际情况中进行物体质量评估。

三、教学准备:1. 天平一台2. 各种不同质量的物体(如硬币、钥匙、小石头等)3. 记录表格和评估指南4. 教室布局:将教室设置为一个科学实验室的氛围,便于学生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识别物品的质量,并讨论如何测量物品的质量。

(二)质量的观点和单位1. 质量的观点: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可以用天平来测量。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克(g)、毫克(mg)等。

3. 质量的换算: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基本换算方法。

(三)天平的应用方法1. 认识天平的各个部件:托盘、横梁、刀口、砝码盒、游码等。

2. 应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天平进行测量,包括如何添加砝码和挪动游码,如何平衡调节等。

3. 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应用天平的注意事项,如如何珍爱天平、如何保持天平的清洁等。

(四)质量的测量实验1.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学会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材料:学生自选物品(如水果、文具、玩具等),天平及砝码。

3. 实验步骤: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天平的应用方法,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讨论如何正确应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量。

(五)教室练习1. 让学生完成一些教室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质量测量的掌握情况。

2. 学生互测质量: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质量互测,以达到稳固和练习的目标。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选择物品进行质量的测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单位换算。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本教学设计的宗旨。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将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该过程中寻找和领会方法和规律,逐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2、学情分析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列举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五、【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准备】橡皮泥、铁锤、铁钉、天平、冰、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同学们逛过超市吗?请同学们观看这样一组图片。

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信息?教师进一步引导:900g、600g还指饼干和水果的什么?提问:对于质量你都知道些什么?你们想知道有关质量的一些知识吗?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质量的有关知识。

小学科学第3课测量质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测量质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测量质量(教学设计)测量质量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帮助学生了解到物体所具有的质量属性,并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来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本篇文章将结合教学设计,以小学科学第三课中的测量质量为主题,探讨如何教学生正确测量质量,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并明白质量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天平等简单工具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运用测得的数据来进行比较和分析;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天平、不同质量的物体(例如砖块、书本、水果等);2.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笔;3.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引入学生的日常经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是什么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质量。

通过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质量的概念(10分钟)通过示意图的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重量大小。

解释质量与体积、形状等属性的区别,并与学生分析质量的变化与物体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是否随着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3. 操作测量质量(30分钟)a. 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强调测量质量的时候需要保持天平水平和稳定。

b.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台天平和不同质量的物体。

让学生自己操作和观察,通过改变物体的重量来感受质量的变化,进一步巩固质量与重量的概念。

c. 记录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记录实际操作中测量到的数据,并在小组内共享观察结果。

d. 分析结果比较: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思考物体重量与质量的关系。

4. 梳理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实践过程,并对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总结质量测量的方法以及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和基本单位;2.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和基本单位;2.质量的测量方法;3.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模型、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显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的特性是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来研究这个物体的特性?二、概念讲解(10分钟)1.介绍质量的概念,并给出质量的定义。

2.介绍质量的基本单位,并解释其含义。

三、示范实验(15分钟)1.展示一个简单的质量测量实验。

2.说明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器材和步骤。

3.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操作要点。

四、学生实验(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一个给定物体的质量。

3.给学生2-3分钟准备时间,然后开始实验。

4.检查学生实验的进行情况,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五、数据处理(15分钟)1.学生完成实验后,让他们整理实验数据,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平均质量,并填入实验报告纸中。

3.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六、实验报告(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个实验报告。

2.报告中要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3.强调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七、小结与反思(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扩展活动:1.给学生提供一些质量测量的实例,让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质量的测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念讲解、示范实验、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和小结与反思等环节的设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测量。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定义,对物质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质量的概念,了解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2.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是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比较物体与标准砝码的重量来确定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单位: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和吨(t)等。其中,1千克等于1000克,1吨等于1000千克。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1.质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明确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测量工具:介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单位:讲解质量的常见单位,如克、千克、吨等,并让学生熟悉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质量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制作食品时的配料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环节的回答情况、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讨论的深入程度、合作意识等。教师应评价各组的讨论成果,强调团队合作和共享成果的重要性。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定义,了解质量的测量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应用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树立周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天平的应用方法,学会测量物体的质量;2.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的定义,正确应用天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天平一台;2. 砝码、小物体(如小石头、小纸片等);3. 实验台及实验器械;4. 黑板、白板、笔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同砚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2. 引入观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 展示实物:请同砚们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

教师分别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强调需要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

(二)探究活动1. 讲解应用方法:请同砚们认真阅读天平的应用方法,教师进行演示并强调注意事项。

2. 学生实践操作:每位同砚应用天平测量一个物品的质量,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教师提问并总结:请同砚们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天平的正确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教师对同砚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误差问题。

(三)知识应用1. 阅读材料:请同砚们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材料,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判断题:教师出示一些判断题,请同砚们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3. 小组活动:请同砚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汇报讨论结果。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请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基本观点和测量方法。

2. 作业:请同砚们回家后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并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姚安县大龙口中学王振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材分析】教学中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

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具】铜柱体、铁柱体、铝柱体各1个、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出示一个苹果,问同学们它有没有质量?有多重?想知道吗?引人课题质量的测量。

二,质量的测量1、质量的测量工具——秤(同学们交流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秤)然后我给同学们展示图片,之后给同学们介绍实验室里所用的天平在展示图片。

2、托盘天平的使用(1)、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2)、使用方法(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和讲解)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④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里所有砝码的质量再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

(3)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精确应注意事项:①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用镊子往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②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二、练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测出铜、铁、铝柱体的质量三、思考1、如何测量课本一页纸的质量?2、怎样测量液体的质量?四、总结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1、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下图所示,此天平的秤量(即称量范围)是 g。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新探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新探
唧: 你 的埋 … 址 什 么 ?
跷跷板 r f 1 心等距离 处。 r 设 计 思路 : 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 中复习知识 . 还原天 平 是 等 臂 杠 杆 的设 计 原理 ; 还 为 引 导 学 生 了解 天 平 的 结 构创 设情 境 . 调 动 了学 生学 习的积极性 和主 动性 。 使 他 们 愿学、 想学 、 乐学。 ]
[ 关键词] 质量测量 ; 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 [ 中图分类号 ] ( ; 6 3 3 .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6 7 t , 一 6 0 5 8 ( 2 0 1 7 ) 2 3 0 0 , 1 5 0 3
测 艟需 嗄仪器 . 学 生 通 过 第 一 章 的 学 . 已 经 学 : 樨
二、 教 学 重 点
使 他 们 对 原 有 知 识
的认知 产 生冲突 , 促
进 学生深入 思考 。 ]
l i】 : 甲 的 质 量 发 生 了变 化 。
图1
还 托 珊 天 平 的 结 构 及 设 计 过 程 。
三、 教 学 难 点
, 1 2 : 不会 的 ; 质 量 是 物 体 的 一种 属 , 小 会 随 着 化 置 的 变 化 变 化 。 生 3 : L 大 1 为她俩所在位置到 f f l 点的距离不一样 。 4 : 是的 , 小 学 已经学过 。玩跷跷 板 时 , 两 边 的 人 离『 f 1 点 是 样 的 , 现 在 甲 同学 一 ^ l l 离『 f I 近 … 些 的 化
2 . 过 程 与 方 法
能 判 断 他 们 的 质 量
大 小 吗 ? 这 又 该 如 何解释? j 设 计 思 路 :引 入跷跷板 . 符 合 学 生
通 过 埘 托 天 平 结 卡 句 和 设 汁思 路 的 了解 . 提 高学, f i 他J l { j 托僦 天平的能 力, } l : 学 生 体 会 科 学 就 身 边 。 3 . 情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 1 ) 通过 教学 i r , i 动, 激 发学 生 的学 ) J 兴趣 f ¨ 对 科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本教学设计的宗旨。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将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该过程中寻找和领会方法和规律,逐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2、学情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列举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五、【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橡皮泥、铁锤、铁钉、天平、冰、课件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质量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